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当然,这样的心思他是不会告诉几个孩子的,他也不希望几个孩子惹是生非,因此对家丁的培训尤其严格,光规矩就教了大半年,之后还时时检查。
多少事情都是从拿人钱财坏起的,李石给家丁们开的月例要比别家的高的多,也因此,直接杜绝了一些上前红包的收入。
而像韩嬷嬷的这种性质的塞钱行为就被列在了禁例第一条里。
家丁左右张望,见兄弟们都好奇的看着他,他也顾不得人看见,直接掏了滑进袖子里的荷包出来塞回到韩嬷嬷的手里,脸上涨红了不说话。
留心这边的人顿时大悟,这事塞红包来了,小六这小子也够笨,拒绝都不会,直接拿出来塞回去,这不是打人脸吗
这的确是有够打人脸的,至少韩嬷嬷就没见过这么混的,所以一张脸微微变色,若不是顾忌对方主家的身份,韩嬷嬷早就忍不了气了。
问不出个所以然,连红包都塞不出去。
韩嬷嬷眼睛看了一圈,知道其他人也不可能收她的红包了,就举步回到自家太太的马车边,低声道:太太,那家丁是个混不吝的,红包赛不出去,只知道人是从钱塘来的。
韩太太沉吟,倒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规矩倒挺严。
韩嬷嬷低下头没接话。
韩太太想了想,吩咐道:将马车驶过去,我亲自去拜访一番。
韩嬷嬷忙指使车夫小心的驶过去。
车轮在地上碾压发出声音,阳阳和天天好奇,想要掀开帘子看,李彬忙一手扯住一个,爹爹来之前说了让我们守规矩。
我们又不是女孩子,不忌讳露面的。
天天就反驳阳阳,你瞧不起女孩子,娘说,现在女孩子也不忌讳抛头露面的,京中还开了女学呢。
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就是掀开帘子我们也没有不守规矩
兄弟俩就忘了外面的事自己在马车里争论起来了。
李彬无语的看着他们。
外面,韩太太的马车停在不远处,韩嬷嬷就上前笑道:车上的夫人有礼了,我家太太是惠州韩氏,今日相逢有缘,故相求一见。
李石挑眉,这个求见方式真是有够没脸的。
木兰也惊诧的眨眨眼,看向丈夫。
李石微微点头。
周春就掀开帘子跳下去,脆生生的道:原来是韩太太,倒是巧得很,只是我家老爷也在车上,不好请太太上车叙话了。
韩太太没想到车上还有男子,心中微微尴尬了一下,但她素来脸皮厚,马上将心中的那点不自在抛掉了,亲自开口笑道:姐姐舟车劳顿,倒是我烦扰了,还不知姐姐贵姓。
木兰囧了一下,听对方的声音年纪似乎也不小了,至少应该比她大,但现在对方亲自开口,她也没有再叫周春传话的道理,就隔着帘子道:我姓苏。
韩太太等了一下,见对方就只有这三个字,微微有些不悦,但还是带着笑意介绍自己,这倒是个好姓,我姓韩,夫家也姓韩,苏姐姐只叫我
韩太太的话没来得及说完,因为安国公府的大门突然打开,里面奴仆分成两队恭敬的排列成队,而安国公府的大总管孙总管亲自迎出来,奴才给姑奶奶姑爷请安,姑奶奶姑爷安泰。
李石撩开帘子跳下来,将孙总管拉起来,笑道:快起来,你也太会弄排场了,才一会儿的功夫就弄了这么大的阵仗,是存心想要赏钱的
孙总管笑道:姑爷说笑了,这阵仗却是一早就备下了,就等着姑奶奶个姑爷进京呢,今儿一早国公爷和大表少爷就出城门口接去了,奴才也一直在府中听消息,却没料到不是国公爷身边的人回来报信,门口只说是钱塘李家,奴才就知道国公爷定是没接上姑奶奶姑爷,所以就赶紧跑出来了。
孙总管和李石也相处过不短的时间,加上这几年与钱塘的人情往来都是他打点,在李石跟前有几分面子,所以才敢这样坦诚打趣。
又道:夫人听说姑奶奶来了,也正要出门来接呢,只是身子沉重,就留在了二门,姑爷姑奶奶赶紧进府吧。
说完,瞥了韩家的马车一眼。
韩嬷嬷早在国公府大开大门,孙总管出现的时候就退到了一边老实的站着,而马车里的韩太太也没再说话,车夫更是将马车往后退了两步。
李石点头,好似也忘了旁边的两辆马车,跟着孙总管走在前面,后头的人则驾着马车进府。
家丁一早将木板放下,将门槛拆了,等马车一过,就收起垫底的木板,将门槛装上,将大门关上,没再看外头的马车一眼。
这两辆马车这几天都停在这儿,夫人很不耐烦,总管也说过不要理会的。
先不说木兰等人进府的场景,只说外头的韩氏是脸色变了又变,良久才回过神来,刚才孙总管叫他们什么
韩氏是认识孙总管的,甚至为了搭上安国公府,她还给孙总管送了不少的东西。
除了第一次孙总管收了,之后她不管送什么都被退回来
韩氏就知道,只怕是他听到了什么风声,不愿意为她递话,但她已经来到了京城,又带了大半的家资,无论如何她都要想办法见安国公夫人一面,这样,韩家才有机会,她也才有机会
没想到,孙总管会亲自出来迎接人。
孙总管可是安国公府的大总管
奴婢听着是叫的姑爷和姑奶奶
韩氏握紧了拳头,不是说姓苏吗怎么又变成姑奶奶了韩氏的声音有些变调,以至于有些尖锐。
去打听清楚,看看刚被接进去的人到底是谁。
韩嬷嬷满嘴苦涩,安国公府下人的嘴巴可不好撬开,真要论起来,京城这些勋贵里也就安国公府最简单了。
人口简单,奴仆也简单,亲戚更简单。
都知道赖家是没有本家的,全族只有他一人,连个远亲都没有,家里的主子也简单,一妻二子,还有一户寄住在他家的表少爷
下人自然也简单,而且也因为人少,所以管理更严,规矩也更清明。
韩嬷嬷不是没贿赂过,但却连一些小消息都问不出来,到现在,连寄住在国公府的那位表少爷是国公夫人的哪一门亲戚都还打听不出来。
而韩家在京城完全没有根基,想从外头得到消息就更难了。
现在他们只能耗在这安国公府,即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们也只能耗下去。
太太,国公府的下人嘴巴都紧得很,奴婢看不如去隔壁家问问。
这些过程不用与我商量,你做主就是,我只要结果。韩氏有些烦躁,快点打听出来,赖家不是只有国公爷一人吗不是说连个远亲都没有吗怎么就跑出一个姑奶奶来孙总管还对她那么恭敬,她还说她姓苏
而进门的木兰和三个孩子下了马车,就被尚嬷嬷接住,请她上一旁的软轿。
木兰摆手道:我可不坐轿子了,一路上不是坐船就是坐马车,好容易下来了就走过去吧,坐轿子还比不上我的脚程呢。说着招手叫过三个孩子,你们和我一块儿去拜见叔祖母吧。
三个孩子本来还好奇的看了一下,发现国公府也不过比他们家威严一些罢了,里头照样是各种花卉植树,也没多少稀奇的,甚至看着还没他们家大呢,更不好奇了。
心里对那位坐到国公的叔祖都有些同情,就算官儿做得再大有什么用
他有的,他们家一乡绅也都有,甚至他们家更好,要知道,李家在村里那一块儿,不远处就是上千亩的农庄,多大的一个后花园啊
木兰不知道几个孩子心中所想,不然铁定要哭笑不得,而李石只怕一巴掌就拍上去了。
婶子现在也有六个月了吧这身子越来越重,我们偏赶着这时候来给她添麻烦。
尚嬷嬷笑道:姑奶奶可别说这话,夫人可早就盼着姑奶奶一家上京来的,许家四年前外放,其他族人也搬回祖籍了,这京城夫人也没几个说得上话的,从知道姑奶奶要上京开始,夫人可都是数着日子过的。
许氏和木兰不仅是婶侄的关系,更是闺蜜的关系,俩人年龄相近,这几年信件往来的勤,更是被双方互引为知己。
从知道木兰要上京开始,许氏就一直兴奋的在掰手指头算日子了。
.





农家小地主 第419章 团圆
.
许氏站在二门那里,看到木兰过来,展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木兰也不由相视一笑。
许氏嗔怪道:我不能去江南看你,你也不来见我,这次若不是送阳阳他们进学,你是不是就一辈子不来京城了赖五是武将,无旨是不能离开京城的。
家里的孩子都小,江南离京城又远,我哪里放心得下家里木兰扶住许氏,对李彬三个招手,快来拜见你们的叔祖母,几年不见,你们可还记得
许氏见过李彬和阳阳,却没见过天天,三个孩子才拜下去,她就将孩子拉起来,又把天天拉到跟前仔细的看了看,惋惜道:两个孩子都长得像他们父亲,若有个孩子像你,不知道如何惊艳呢。
婶子就打趣我吧,这世上好看的女子何其多,您在京城可别说没见过比我好看的
俩人边说边往正院去,许氏给了三个孩子见面礼,等丫头上了茶点,这才道:一大早国公爷就说要出去接你们,小毅也带了他媳妇一块儿去了,你们怎么没碰见
不怪许氏疑惑,虽然从南进京的道路有好几条,但管道只有一条,而不管之前有多少条岔路,直通城门的只有一条。
只怕他们是到长亭去了,木兰说到这儿瞥了几个孩子一眼,道:这三个小子先前闹着要走小道,想领略一番钟山的风光,我们就给绕到后头去了,只怕就此错过了。
许氏好笑,我还以为国公爷他们是在城门口等的你们呢,行了,我这叫人去把他们叫回来。说完又神清气爽的道:你赖五叔一直想第一眼就看到你们,可谁知,见到你们第一面的却是我,可见,这就是缘分了。
木兰不知道许氏连这个都和赖五争,见她脸色红润,眼角眉梢带着得意,知道她与赖五感情不错,心中也不由欢快起来。
你两个表弟前两天陪着皇孙们去练武场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等他们回来,让他们带着小彬们去玩。
木兰看了三个儿子一眼,摇头道:小彬和天天还算算了吧,他们倒是勉强和吴师傅练了些把式,但都中看不中用,还不如练五禽戏呢,倒是阳阳也许还能跟着跑上两圈。
李彬羞愧的低头看自己圆润的身子,天天则理直气壮的道:娘,我以后是要当文官的,不做武将。
李彬的胸膛微微挺直,也道:我以后是要做大夫的,也不当武将接触到木兰的眼神后有些气弱。
我叫你们习武又不是叫你们去当武将,只是叫你们强身健体,以后出去也有个自保的本事的。
李彬想了想,保证道:我会努力练五禽戏的。在他看来,练五禽戏可比蹲马步容易多了。
许氏听着呵呵笑,和木兰道:这几年小毅可没少被国公爷操练,现在也能在他手底下走上几招了。
这孩子这些年都叫婶子费心了。
他们倒没叫我怎么费心,自住在那一个院子里,事情都是自己处理。许氏张了张嘴,因孩子们都在这儿,她也不好开口,只问起沿路的见闻来。
木兰见了也没追着问,反正日子还长着呢,等私下里再问就是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小毅和婷婷出了什么问题。
外头,李石帮着孙总管将东西规整好,这才过来拜见许氏。
虽然占着辈分,但李石和许氏的年纪差不多,他不好多留,拜见完毕说了几句话就提溜着三个儿子出去了,美其名曰:参观国公府。
以前木兰和李石是直接住在后院的,当年木兰的院子也还留着。
但赖五知道现在多少有些不方便,而且也怕木兰不自在,就让许氏将挨着李毅的那个小院子的两处大院子给拨了出去,将木兰他们安排在那儿,下人仆妇一概准备好,李石他们一来就能入住,还将后角门给开了,方便他们以后出入。
可以说,只要将夹道的门一锁,那边就是独立的一家,可见赖五用心之苦了。
李石将三个儿子提溜回去,将各自的东西收拾好来,一会儿你们叔祖和大哥就回来了。
赖五和李毅婷婷一直站在十里长亭那儿等着,可迟迟不见人来。
他迟疑的问李毅,你父亲说是今天到的吧难道路上有事耽搁了
李毅蹙眉,信是父亲到了保定后才送过来的,那儿到这儿也才有两个多时辰的路,按说不应该呀。
不过路上要真的出事,只怕消息传递的也比较慢。
李毅脸色微白。
婷婷安慰他道:会不会是错过了
怎么可能我们一大清早就出来,路上也没碰到他们,到了这儿,我们也一直盯着,他们若从这里过去铁定瞒不住我的眼睛。
李毅眼睛一亮,那若是他们不从这儿过呢
怎么可能这管道到了这儿可没有分叉了,一路通到城门口
难道没有小道吗
赖五蹙眉,好端端的走什么小道
若只是父亲和母亲可能性不太大,可若是加上那三个小子呢
特别是阳阳和天天,那两小子可不是安分的。
李毅坐不住了,叔祖,要不我们回去看看吧。
都等到这时候了,赖五有些担心错过,不太乐意。
正好此时,府里的下人快马加鞭的赶过来,国公爷,表少爷,表少奶奶,姑奶奶和姑爷及几位表少爷已经到了府里,夫人派奴才来禀报一声。
还真走的是小道呀赖五跺脚,拿着马鞭就走,快回府,回府。
赖五时隔多年再见到木兰李石自然是一番契阔,见到三个孩子也是一阵欢喜。
而李毅眼里含着泪激动的跪在父母跟前,李石和木兰安然的受了小夫妻俩的三个头。
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
吃过饭,又说了一会话,许氏见几人都困了,就放人回去休息:你们赶了这么久的路也累了,先回去歇着吧,我们还有许多时间呢。
木兰想想也是。
木兰看着李彬三个孩子睡了,这才转身去大厅里。
李石正在和李毅说话,主要是询问这些年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即使有信件,但那里面大多报喜不报忧,李石自然是亲自问过一遍才安心的。
婷婷看到婆婆进来,忙上前伺候她用茶。
木兰挥手道:你也快坐下吧,一大早就去长亭,应该也累了。
婷婷知道木兰向来不需要客套,就在她下首坐了,母亲,弟弟们的衣服和其他东西都准备好了,只是这学业上的事我不太懂,对白鹿书院的事也不太了解,所以这笔墨也没怎么采买。
这些让他们自己去买,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木兰对于这一点并不如何担心,只是拍着婷婷的手道:这几年也辛苦你了。
婷婷笑着摇头,母亲说的什么话不能在父亲母亲跟前尽孝已经是很不孝了,怎么还敢当辛苦二字
李石问完话,精神也有些不济,挥手道:行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
李毅却担忧的看了父亲一眼,关心的问道:父亲胸前的伤如何了可还会痛当时儿子不知道,不然是一定要回去侍疾的
李毅并不是说好听的话,而是说真的。
当时偶尔从前来京城的同乡那里收到消息,他几乎都快要急疯了,一边赶紧写信回去询问,一边急忙打点行李要回去。
人都走到了徐州,还硬是被赶了回来。
当时他收到李石措辞严厉的信,也不敢忤逆,只好又回转,但这也足够李毅担惊受怕的了。
虽然早三年就知道父亲没事了,但他还是会忍不住担心李石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来。
当初李石老老实实的躺在床上不就是害怕留下后遗症吗因此他是真的养好了。
见李毅担心,就笑道:我早就好了,我是大夫,难道还能亏待自己不成行了,带你媳妇去休息吧,我和你娘也累了。
李石和木兰洗漱好后躺床上,木兰伸了一下懒腰,满足的道:总算是到京城了。
李石亲亲她的脸,问道:才五婶婶和你说什么怎么见你有些不高兴
倒不是不高兴,只是有些担心。听李石问起,木兰的好心情也去了一些,她说婷婷这三年来一直没动静,那孩子也急了,请了不少大夫来看,最近脸上很不好看,又跑出去看了不少良家女子,只怕是想给小毅纳妾。
李石皱眉,咱们家的规矩她都忘了她若忘了,小毅呢
当时她进门匆忙,又急着上京,我也没来得及和她说,就算她在村里听说,只怕我这儿不给个准信她也不太相信,至于小毅,过段时间国子监就要考试了,只怕是没放心在这上头,也是五婶婶,当家作主,她的动作才没瞒过去。
李石眼睛微眯,心里阴暗的想,她不会是明知许氏看着所以才有那些动作吧
稍后又摇摇头,不会,婷婷原先的性子不会如此,而以婷婷的骄傲,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变成这样。
那她就是真的想给李毅纳妾了。
但以对方的骄傲烈性,怎么可能愿意
.




农家小地主 第420章 白鹿书院
.
婷婷嫁给李毅有三年多了,他们夫妻和睦,当时又是少年夫妻,自然情深些,但三年来却一点消息也没有。
李石和木兰虽然没催,但婷婷还是着急起来,一年多前就开始请医问药,但大夫们都说她年轻时受苦太多,于子嗣上有些艰难。
药没少吃,但依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再请大夫,来去都是那些话。
虽然成亲才三年多,但婷婷也渐渐的死心,实在是大夫们的话语里都不太抱希望。
她不想李毅纳妾,但更不想他没有子嗣,也做不出害人的事来。
婷婷早有打算,精心在外头选一门良妾,到时候迎进门来,她退避一舍就是了。
即使心如绞痛,却依然不得不强笑着应对丈夫及外面的事。
李毅这段时间一直在为父母兄弟进京的事兴奋,来回的跑着,也就没注意妻子的异样,今天晚上见妻子安安静静的,也只以为她是累了,就体贴的将床铺好,柔声道:你先上床歇着,我去拿茶水来。
婷婷见丈夫如此贴心,心里的委屈就怎么也压不住,眼泪就滚落下来。
李毅吓了一跳,你这是怎么了李毅忙抬起袖子给她擦眼泪,是有人欺负你了还是听了什么不好的话
李毅多少知道妻子的心结,知道子嗣的事压着她,但他除了宽慰和陪她请医问药外就毫无办法了。
李毅抱住婷婷,保证道:你放心,你我还年轻,就是父亲母亲来了也不会着急子嗣上的事的,母亲当初也是二十岁上才生的阳阳,你今年也才十九呢,我不着急。
婷婷更加的悲戚,抱住李毅的肩膀哭得一塌糊涂。
你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是暂时怀不上,只怕是不能生。
婷婷头一次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她本是官家小姐,却因为被人陷害拐带就不被家族承认,沦落到乡下地方。
这她认了,得遇木兰一家,她庆幸自己幸运,可为何眼见着日子渐渐好起来,好容易求得好夫婿,为何就变成了这样
婷婷哭了半个晚上,李毅见她眼睛红肿,担心第二天被人看见误会,就悄悄的叫了丫头去打井水来,亲自给婷婷敷眼睛。
别哭了,万事有我呢。
若是我不能生育
李毅抓紧她的手,我还有三个弟弟呢,实在不必担心。子嗣随命,我们不应强求的。
李毅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此时他知道,他虽然希望有自己的子嗣,但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非要传宗接代的思想。
他不过是一个小乞丐,当初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此时可以去强求子嗣倒是有些不应该了。
婷婷抓紧李毅的手,心道:那我就自私一回,若以后你想要子嗣,我自然成全你,如今,就先让我睡在梦中吧。
就算哭了半个晚上,一大早婷婷还是起床要去伺候木兰起身。
李毅一把拉住她,道:母亲不会这么早起床的,而且有父亲呢,他们都不喜欢人进屋伺候,还是再睡一会儿吧。
婷婷犹豫,李毅却不给她思考的机会,一把将人按下,双手牢牢的抱住,不一会儿果然又睡着了。
婷婷却再也睡不着,只是闭目养神。
木兰的确没有早起的习惯。
可能是小时候经常早上四五点钟起来,自从不用每日进林子谋生后,木兰每天都改成早上七点起床了。
这在古代,的确是很晚了。
至少她每次醒来,李石都已经洗漱穿好衣服,并且将她的东西也准备好了。
木兰艰难的爬起来,只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过是赶了一个多月的路,竟然就差点累散架了。
明明她还没满三十的。
古代三十算年长的了,早婚的说不定都可以抱孙子了,但在木兰的思想里,三十岁,不过是进入最有魅力的时候,事业上开始有收获的时候
来,我给你穿衣服,老大媳妇已经在外头候着了。李石拿了衣服就要伺候妻子。
木兰一把扯过,横了他一眼,赶紧出去,我自己来。
等木兰一切搞定,几个孩子早抱着肚子喊饿了,见父母出来,阳阳就跳下椅子,先跑了出去,快点,快点,我要吃早饭了。
许氏在饭厅里等他们,也不知你们吃不吃得惯北方的食物,我叫人各色都准备了一些,你们喜欢吃什么就拿,若是不习惯,回头告诉我,我叫人去买一个专攻南方食谱的厨子回来。
1...176177178179180...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