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如今大事已经箭在弦上,慢慢铨叙如何能够赶上时间?”太子摇了摇头,不认可对方的建议,“倒不如这样吧,贵国驻京城的使节李珂,为人机敏,而且性格端方正直,做事也十分有章法,这些天他随我一同前来高丽,和我说了很多有关于高丽的事情,让我受益良多……既然他如此通晓高丽上下情势,又能与我朝交好,那就让他来暂且管一管这个庆尚道吧,让他来节制地方官吏,我看是十分合适的。”
随着太子的这番话,一股凉气从李珲的腹部蹿升,直让他差点都坐不稳了。
中朝这是直接要干涉高丽内政了,而且是要直接任命责管一道的官员!
高丽八道,最高级的地方官员是观察使,按照高丽官制,官品是从二品,已经是高丽的最高层文官之一了,这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任命呢?
“殿下……这……这恐怕有些不合适吧?”因为实在有些紧张,他微微颤声了,“庆尚道观察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官职之一,要经过仔细铨叙方能任命,李珂之前身为我国驻的使节,并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如何能够当得起这么重要的任命?再说了,我国并没有让宗室来出任地方大员的先例……”
这个话倒不是骗人,李朝从立朝开始,王室斗争就十分激烈,多次发生过宫廷政变,宗室几次被拥立为敌,因此历代君王都十分注意戒备宗室,极少让宗室出任朝廷和地方官员,一如靖难之役后的大明。李珂身为宗室,如果被中朝随意任命为一道的长官的话,天知道他又会兴起什么样的野心?
接着他抬头面向了太子,“殿下,还是让臣等再好生商议之后,另外再派遣得力官员另行赴任,辅佐殿下完成大业吧。弊国虽然国小人寡,但至少还是有不少能文善武的士大夫的。”
“贵国能文能武的士大夫当然有不少,可是精通大汉风俗习惯,又和我等有来往的士大夫能有几个呢?”太子还是不太认可李珲的抗辩,“国主,我知道这个要求让你可能有些为难,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要征日大业完成,你就算立即撤销掉对李珂的任命也并无不可,这次只是为了配合我朝、也是为了贵国报仇雪恨而特别破例。”
“可是……可是……”李珲还是有些犹豫,“殿下,干脆让李珂以参赞的方式随同您一起去釜山吧,我会下诏令让所有的地方官员听从他的居间调遣,包括庆尚道观察使。如果这还是不行的话,我干脆让他做东莱都护府使,总管整个东莱都护府的庶务……嗯,还可以管领庆尚道的水师。”
釜山港现在是高丽最大的港口,李朝开国之后,在开国太祖李成桂的年代就在这里设置了兵马使镇,在太宗年代将其改为佥节制使。再过了一两百年后,由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而被升格为东莱都护府,最高的行政长官就被称作东莱都护府使。
除了是商港之外,这个东莱都护府特别还设置了作为对日贸易及外交中心地区的倭馆。
倭馆是专门用来和日本交易的机构,一如大汉在长崎的商馆一样。最初这个倭馆设在釜山浦,但是在壬辰之战后,两国一直交兵,这个釜山浦倭馆则在战争当中被毁坏。在壬辰之战以后,经过了几年的试探,两国重新恢复了贸易来往,倭馆又被设置在了豆毛浦。
同时,残酷的倭寇入侵,让高丽君臣上下也明白了国防的重要性,而釜山地区就被当成了首当其冲的重要地区,在壬辰之战后,高丽朝廷马上设置了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营,其下设置几个水师镇,负责防御海岸。
当然,在多年的和平下,这些水师已经和高丽的其他政府机关一样,在贪污当中变得腐朽和平庸,但是李珲能让李珂去做这么重要的地方官,还让他节制水师,已经确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还是不能让太子满意,他自从领下了这个任务之后,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怎么确保自己的任何能够圆满完成,唯恐有一丝的闪失和掣肘。让李珂来出任庆尚道观察使,是他之前就已经和自己幕僚商定好的结果,怎么会因为李珲几句话就轻易改变。
“国主,有倒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李珂如果只是一个都护府使的话,他和其他地方官员是平级的,和观察使则是上下级,他哪里又有足够的权力来支使动这些地方官?还不是会被平白掣肘?我说了,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要征日之战结束,李珂可以马上被解除职位,我不会再加以干涉,国主莫要过于担心了。”
虽然没办法亲眼看见太子殿下皱眉的样子,但是从他的语气里面,李珲已经听到了一丝不耐烦。
他表面上说得十分客气,但是大概是不容拒绝的要求了。
呵,虽然嘴上说得好听,做一些面子上的功夫,号称要约束一下横行不法的使团,但是这位中朝的太子,实际上骄横跋扈比那些使团成员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前的使团成员再骄横,也没有过直接下命令来要求按自己的意志二品大员。
如果答应了的话,这无异于为大汉进一步干涉高丽的内政开一个先例,到时候自己一定会被国内的士民更加蔑视和怨恨,又哪里有颜面去见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他一直在沉默不语,让太子更加不耐烦了。“国主,我知道这个要求让你有些为难,可是你之前不是说过的吗,高丽乃藩国,一心一意地想要为效力,现在我还并没有叫贵国出多少钱粮军马,只是要贵国安排一个地方官而已,而且还是临时的措施,难道就连这一点贵国也做不到吗?”
在他看来,中国对高丽已经够客气的了,在壬辰倭乱的时候,前明两次大举出兵,前前后后和日本军队打了几年,花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将日本军队赶走,对高丽真可谓再造之恩。而且,因为体恤高丽国穷力弱,这些军费还都是大明自己承担的,不知道给大明带来了多少压力,大明的财政在万历后期开始日渐窘迫,以至于最后天下崩坏,说不得也有这场战争消耗太大的原因。
而这次大汉出兵,也没有要求高丽跟着出兵,甚至没有要求对方负责军费,只是要求出一点地而已,粮草和军资也是自己从国内筹措高丽本来就是大汉的藩国,有需要的时候借地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这种情况下李珲还要推三阻四,这就让他有些不满了。
“殿下……殿下……臣知罪了。”眼见他的话如此严厉,李珲难以承受这种压力,连忙告罪,“殿下的意思臣明白了,高丽作为大汉的藩国,原本也应该为大汉效劳,这个要求,臣是可以答应的。只是……臣虽然身为高丽国主,但是毕竟还是需要大臣辅弼的,地方官员的任命,需要有中枢的大臣们认可。臣要跟大臣们知会一下,以免让朝野震动。”
现在中朝太子给的压力实在太大,他完全不敢当面拒绝,所以无奈之下只想着要拖延一下时间,然后和群臣商议一下看看有什么避免的办法如果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把一部分的骂名推给当朝的大臣们,不至于一个人承受责难。
“一道之首的任命并非儿戏,知会一下辅政大臣,走一走程序是应该的,国主尽管去做吧。”他的这个理由太子倒也能够理解,所以点了点头。“不过,还请国主尽快完成任命,免得拖延时日,耽误了大事。”
“是,是,臣明白了。”李珲忙不迭地连连点头。
眼见大事已了,太子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这时候他看着面前这个诚惶诚恐的盲眼老人,心里又没来由地出现了一丝怜悯。
“好了,今天本是一个大好的日子,我初来高丽,受到贵国君臣的热情接待,感到十分满意,现在正事已经说完了,大家再来好好看一看贵国的山水吧。”





大明武夫 第1652章 兄弟
虽然常常以武家后裔、神君嫡孙自诩,但是德川忠长毕竟是一个从小就过惯了富贵生活的人,而且还这么年轻,他当然不愿意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空留下一堆笑柄。
之前屡次想要自杀,是因为对形势已经完全绝望,可是当看到希望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舍不得去死。
不过,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呢,并没有完全冲昏他的头脑,最后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事情并不会那么容易。
“逃出去……我们现在被人团团围住,又该怎么逃出去?”他轻轻摇了摇头,不过总算暂时断了死志,“现在就连外界的来往都与我们隔绝了,又怎么可能会让我们出去?”
“大人,既然我们能够买通守卫,从他们口中得到确切的消息,那么我们自然可以再买通他们,松懈看守,让我们有机可趁逃出去。”看到主君有些泄气,稻叶正利连忙为他鼓劲,“现在大汉的兵锋如此犀利,幕府上下都已经是忙得焦头烂额,又有谁还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再说了……现在幕府的形势如此危急,这里又有谁还肯为德川家光死心塌地地卖命?”
因为从小就陪侍在德川忠长的身边,稻叶正利和德川忠长的感情十分深厚,再加上多年来和德川家光的支持者们争锋,他早已经被看成了德川忠长的死党而被那些人所记恨。
稻叶正利知道自己的身家和前途都系在德川忠长一个人身上,所以当德川忠长落败,最后被哥哥流放到高崎城的时候,他曾经一度也绝望了,觉得自己的前途已经尽毁,主君也保不住性命了。
所以,当碰到这个机会的时候,他几乎和德川忠长一样兴奋,唯恐主君再犹豫退缩,坐失良机。
“这……怎么说?”德川忠长有些惊诧。
“大人,德川家光自从接任将军大位以来,一直都在倒行逆施,早已经惹得上下怨愤不平,现在大汉军队渡海进攻,说到底也是因为他的施政错误所致……如此无能残暴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忠心爱戴?”稻叶正利继续劝说,“您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下面的人也十分同情,人人都说公方大人是豺狼之性,甚至连亲兄弟大纳言大人都不放过……”
“说得对,太对了!他就是豺狼之性!”尽管明知道这些话里面肯定有稻叶正利的加工,但是德川忠长仍旧忍不住大声赞同。“就是因为他倒行逆施,所以才招致天怒人怨……今天幕府落到如此境地,日本遭受这样的大祸,都是因为他!”
“所以,大人更加应该留着有用之身,而不应该屈从这样的人,遂了他的愿。”稻叶正利咬牙切齿地说,“天下败坏到这种地步,更加需要大纳言大人来扶持!”
“扶持……天下?”德川忠长一时间有些迷糊,没有反应过来。
“是啊,扶持天下!”稻叶正利加重了声音,“大人,你想想,如今天下鼎沸,幕府动荡,既然这一切都是德川家光的罪过,那么他还合适担任将军大位吗?他应该逊位以谢天下!他应该剖腹来向神君谢罪!而大人你是先代将军的嫡子,如果家光逊位的话,这个将军大位不应该由您来接任吗?而且您如此英明,匡扶天下还能有谁呢?”
“这……”德川忠长几乎惊呆了,他绝对没有想到,稻叶正利居然暗中打出了这样的主意。
这看上去倒是很美,可是实际情况哪有这么简单?
德川家光当了十多年将军,根基早已经稳固,到处都是亲信,纵使要和大汉交战,地位也绝不是可以轻易撼动的。
再说了,如果德川家光真的有所不测的话,幕府的承继地位自然就会转到身为他的嫡亲兄弟德川忠长手中,不过这只是宗法上面的理论而已,幕府的重臣们大多数都是德川家光的亲信,他们可不会顾忌什么宗法,肯定会从德川家另立一个子嗣来继承家督之位。
不过……事情倒是也没有那么糟糕啊……毕竟,幕府内部还是有人不太满意于家光的。
“如果是大老的话,他应该会支持我。”沉默了片刻之后,德川忠长突然说,“可是大老一个人毕竟孤掌难鸣……”
他这么说,自然已经是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若是大老孤掌难鸣的话,我们不如再去找找其他人……看看能不能给予我们支持。”稻叶正利的声音放得更加低了,“大人,请尽早做出决断!”
“还能找谁帮忙?”德川忠长先是一愣,但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然后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方,“你是说……找大汉?向他们寻求帮助?”
“如果走投无路的话,也只能找这个办法了吧?”稻叶正利却没有动摇,仍旧坚定地看着德川忠长,“难道大人能够忍受现在的处境,忍受那个人给您的迫害吗?”
“不……不行!我乃德川家之后,现在大汉大敌当前,我怎么能够背叛德川家向大汉摇尾乞怜?”德川忠长马上拒绝了这个提议,“再说了,大汉也是豺狼之性,他们又能够比家光好得了多少?”
“大人,这并不是背叛,而是救幕府救德川家于水火。现在的这个形势,是德川家自从幕府建立以来最为恶劣的……不光是大汉的军队在入侵,就连西国的朝廷和大名们也在反乱,眼看德川家的天下就要崩坏了,难道最为神君的后裔,大人能够忍心置身事外吗?”稻叶正利仍旧在劝谏。
“朝廷……朝廷也反乱了?”德川忠长又大吃了一惊。
“是啊,朝廷也寝返了……”稻叶正利轻轻点了点头,“就在大汉打过来的时候,京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法皇陛下和天皇陛下、以及左右大臣统统都消失了,趁隙从京都逃离。而且,没过多久,他们就去往了南国,然后发布了诏书,指责德川家光为朝敌,并且号召天下大名起来推翻德川家光!”
“竟然……竟然有这等事!”德川忠长又感觉脑子一片混乱了,他来到高崎城这么久,因为与世隔绝所以对外界已经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他没有想到,就在他还浑浑噩噩的时候,短短两个月当中日本竟然已经发生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朝廷既然和大汉配合这么紧密,那就说明他们之前一定会暗中有所勾结,朝廷虽然本身没有钱粮和资源,但是他们毕竟拥有大义名分的号召力,若是平常这种号召力没什么作用,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朝廷一号召的话,那些本身就对幕府心怀不满的藩主们就得到了背书和鼓励,岂不是会更加胆壮?
如此一看,如今幕府的形势确实是岌岌可危,若不能够尽快将大汉打败的话,恐怕就会面临十分窘迫的境地了甚至幕府还不能花费太大的代价击退大汉,否则的话元气大伤的幕府肯定就压制不住四周蜂起的豪族大名,就好像镰仓幕府在击退了元寇之后所面临的局面一样。
可是大汉兵锋如此之盛,准备又是这么充分,真的能够快速、并且小代价地击退他们吗?德川忠长自己也并不太相信。
那么既然这样,想办法劝大汉退兵才是正理大汉打过来必定是有所图谋的,而且他们也未必希望一直深陷在和幕府相持的泥潭当中,如果能够和他们达成某种默契的话,付出一些代价让他们退兵并非是无法想象。
而德川家光作为挑动两国交恶的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适合来执行这个策略的。
德川家光不行……难道就不应该由我来了吗?
是啊,我这是在拯救幕府,拯救德川家的家业和天下啊。德川忠长突然豁然开朗。
他原本就想为了保全生命而趁乱逃出高崎城,只是担心背负骂名而已,现在他又给自己找了这么合理的一个借口,他一下子反倒想要尽快逃出去了。
“是啊,现在朝廷寝返,西国的藩主们也反乱了,这样的形势,难道不都是因为家光那些倒行逆施所造成的吗?若不是因为他横暴行事,德川家的天下怎么会败坏到这种地步?”稻叶正利也看出了主君的动摇,决定最后再推上一把,“而且大人要想一想,以家光对您的恨意,如果我们现在还留在这里的话,他一有机会能够腾出手来,就一定不会放过您吧?甚至……甚至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可能直接就对您下了狠手……”
是啊,这还真是很有可能。德川忠长心中一凛。
他素来知道哥哥的性格,既然他把自己逼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一定要逼死自己为止的,自己现在能够想到的东西,他也一定能够想得到他搞不好真的就会为了铲除后患,不再顾忌什么骂名,直接加紧派人过来处死自己。
“大人,您现在看清楚了吗?上天可怜大人,给了一条路……您真的不能不走啊!”稻叶正利突然再度以头触地,哀恳主上,“现在再要犹豫的话,以后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追悔莫及!”
留在这里,是坐以待毙而且必死无疑,甚至可能很快就要被迫死,如果逃出这里的话,就算不能接任将军大位,至少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如果要选的话,恐怕也没有别的路子可选了吧。
若不是形势完全绝望,他又怎么可能肯去坐以待毙,以自己的死让德川家光开心?
“是的,你说得对。”沉默了半晌之后,他忽然叹了口气,然后骤然伸出手来,再度拿向了案几的刀,不过这次佩刀的刀刃并不向着他自己,而是向着虚空,又好像是向着江户城内的那个人。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拯救天下,拯救德川家!”
……………………
被他挥刀相向的那个人,此时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弟弟下定了什么样的决心,他也没有闲暇去管这个人。
他现在的全部精力,都已经放在应对大汉入侵所带来的复杂而十分恶劣的局面当中了。
身为幕府将军,他能够得到的消息自然比旁人详实确切很多,因而也更加能够看到如今的局势有多么败坏。
九州全岛陷落、大量藩主投降大汉、朝廷寝返与大汉沆瀣一气发布诏书将自己指为朝敌、毛利家寝返迎接大汉军队登陆本州岛,这一连串的坏消息纷至沓来,打击他的神经,也让他原本就十分焦躁的性格变得更加易怒。
最近以来,侍奉在他身边的人们可谓是吃够了苦头,稍不小心就会因为各种小事而被处罚,可谓是苦不堪言。
不过,发怒归发怒,如今他也明白,第一要务只能是想办法击退汉寇,维持住德川家的江山,否则他就是德川家最大的罪人了,只怕没有颜面再去地下见父亲和祖父。
就在德川忠长和稻叶正利密议的时候,他也将自己的首席老中土井利胜叫到了跟前来,和他商讨目前的形势和对策。
因为和幕府内部的旧势力牵涉不是特别深,所以土井利胜深得他的信任和重用,经常接受他的私下召见,这种私下会面比公开的高层会议要少了很多拘束,更加可以畅所欲言。
“现在毛利家已经拒绝了我们之前的全部拉拢条件,选择了和朝廷一起寝返,这给了我们以重创,更为可虑的是,现在西国其他大名也是蠢蠢欲动,至少他们不肯拼命抵抗大汉,显然是存了首鼠两端的观望之意。”在中奥内相对狭小的房间当中,土井利胜低声对将军报告。
虽然说得十分严重,但是土井利胜的表情却十分平淡,好像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一样。
而德川家光就不会那么平静了,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显然怒气又涌上了心头。
“这些反贼……”
自从他接掌将军大位之后,行事十分激烈,对各地的藩主也十分苛刻,这不光是他的个人性格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加巩固德川家的优势,削弱这些外藩的实力,让这些藩主不能再威胁幕府的统治。
如果没有外来的因素的干预的话,他这些行动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用不了几年他就可以确立整个幕府对外藩的法度,并且逼迫每一家外藩大名都将人质送到江户来,确立幕府对朝廷和外藩的绝对统治地位。
可是在大汉打过来的时候,之前的那些苛刻之举,就变成了各藩对幕府离心的理由,他们原本就在这些年当中对幕府积累了怨恨,现在一有机会,自然会想尽办法摆脱幕府的统治,至少不会真心为了维护幕府而奋战。
现在西国已经崩坏了,虽然有一个实力很强、而且比较忠顺于幕府的池田家,但是他们也独木难支,大汉军队只要一路进军,打到京都城下也许也并非难事。
那么,京都就守得住吗?
在外人的面前,这两个人都表现得信心满满,一副一定要在京都誓死抵抗,把汉寇赶出本州岛的架势,但是他们也都知道,这只是宣传上的策略而已,在形势如此恶化的今天,并不能够当真。
“京都的防务现在怎么样了。”沉默了片刻之后,德川家光压抑住了心中的愤怒,以尽量平静的态度问对方。
“现在已经有大批军队集结在近畿了,为数三万余人,后续也在陆续前往。他们在京都所司代的帮助之下,倒也算是部署顺利。”土井利胜马上回答,“另外,因为之前的焦土令,他们已经在近畿筹集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关东的供应压力会减轻很多。”
这个稍微能算好消息的消息,终于让德川家光宽心了一点。在之前的幕府议事当中,因为土井利胜的坚持,他作为将军下达了焦土令,命令从关东到京都的沿途,各藩和各地都要将所有的粮食存储都交给大军作为军需,以便缓解关东的供应压力。
这个命令得到了贯彻,虽然会让沿途各地对幕府怨声载道,虽然会让他们受尽骂名,但是至少对幕府是极为有利的。现在德川家光也顾不得什么小民的死活了。
“你辛苦了,还请之后继续努力。”他难得地赞许了别人一句。“你放心,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我都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尽忠国事,是臣应做的。”土井利胜再度向他行礼,然后继续提醒他。“大人,现在各地的外藩都蠢蠢欲动,我们应该予以警惕。”
“我已经责成柳生和水野去办了。”德川家光马上回答。
柳生宗矩和水野守信是幕府的大目付,一直都负有监视各地大名的责任,之前因为幕府专使柳生元斋办事不力惹出大乱的缘故,柳生宗矩备受攻击,所以他现在也算是戴罪立功。
“将军大人,战争不看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看最后的结果,所以幕府不能贸然去和大汉决战。”因为心念所在,所以土井利胜再度提醒了对方,“就算要下赌注,我们也不能在京都赌,而是在关东、在江户赌。另外……我们现在可以先去和大汉和谈,看看要什么条件他们才能退兵……”
1...691692693694695...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