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而这也不是他迫害的终点。
德川忠长被流放到高崎城之后不久,家光就将自己从小身边服侍的亲信、现任幕府老中的稻叶正胜给指派了过来,负责处置德川忠长一事。
而自从老中稻叶正胜来到了高崎城之后,城外原本就十分严密的监视变得愈发紧密,他下令用白竹栅栏把整个高崎城都围起来,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而且还下令将输入城中的供应物品仅限于食物和日常用品,再不允许他使用原本的器物,就连消息也被隔绝。
用白竹栅栏隔离起来,简直就像是中原王朝用高墙圈禁犯有不法行为的亲藩一样,只不过德川忠长的活动范围要比那些藩王稍微大上一点点而已,但是本质上是同样的意思。
从原本优越于所有人的地位,跌落到如今这种处境,德川忠长心中的失落和痛苦自然很容易想象得到。他明白哥哥德川家光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羞辱自己,逼迫自己自杀,可是这种日子实在太过于难受了,他几次都想要干脆以自杀的方式逃离这种处境,遂了哥哥的心愿。
可是,虽然他多次下定了决心,但是每次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还是因为对人世的留恋而停下了手。
呆呆地坐了片刻之后,他慢慢地从地上捡起佩刀,然后又长叹了口气。
只要日子持续下去,总有一天自己终于还是会忍不住动手的,也不用着急这一天吧。
“大人!不要做傻事!”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惶急的喊声。
随着这声喊声,一个穿着裃装、做武士打扮的年轻人也冲了进来,然后跪倒在了地上,诚挚地劝解着忠长。
“将军大人叫我去死,我怎么能够不去死?就算今天不死,总有一天还是会死的。”德川忠长苦笑了起来,把玩着手中的刀柄,“我死了,对你们来说不也是好事吗?你们可以解脱了,不用留在这里和我一起受罪,只要离开了我,你的哥哥是不会为难你的。”
“大人……我一心只服从大人,只为大人着想,哪里还有什么哥哥!”这个年轻人以头触地,“此生我只追随大人,绝不会向他人摇尾乞怜!”
他是稻叶正利,是外面那位老中稻叶正胜的弟弟,不过和从小就被安排为德川家光侧近侍从的哥哥不同,他被安排到了德川忠长的身边,并且很得德川忠长的信任。于是从小时候开始,因为德川两兄弟之间的争执,稻叶家两兄弟也同样开始反目,彼此的积怨和矛盾都很深。
在德川忠长被幕府授予封地、成为幕府亲藩之后,稻叶正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德川忠长的家臣,而在德川家光流放弟弟的时候,稻叶正利也作为罪人的一员,随同德川忠长一起被辗转流放,最后来到了高崎城当中,倒也算是荣辱与共。
看到稻叶正利如此诚恳的样子,德川忠长心里也有些感动,他轻轻地将佩刀放回到了刚才的案几上,然后闭上了眼睛。“这种日子,我也不知道能够忍受到什么时候……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够自由了。”
“大人,今天我正是来跟你报告的,刚刚听到了的,一个天大的消息!”稻叶正胜的脸色有些发红,显然还是没有从刚刚得知消息的兴奋当中走出来,“大人你有救了!”
“什么?”德川忠长迷惑不解。“什么有救了?”
“大汉和幕府交恶,并且已经对日本出兵了,宣称要讨伐幕府恢复日本国内的纲纪,现在他们已经打下了九州岛,并且准备进一步进兵!”稻叶正利一口气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给了德川忠长,“现在幕府已经是一片大乱,上下手足无措,稻叶正胜也被将军召回到江户去商讨对策了!”
虽然将忠长和他的家臣们流放到这里的时候,幕府上下有意隔绝他们同外界的联系,但是大汉进攻日本这样天大的消息仍旧流传到了这里,同时,因为稻叶正胜被临时紧急召回到了江户的缘故,被高崎城的监视也不可避免地放松下来了一点,于是稻叶正利就通过自己之前买通的守卫,得知到了这些讯息。
当然,守卫不可能知道太多细节,所以说的只是模糊的大概情况,不过即使如此,这个消息仍旧让稻叶正利感到精神一振,所以他马上就跑过来跟主公报告。
德川忠长初听的时候感到难以置信,他瞠目结舌地看着稻叶正利,觉得他可能已经疯了,然而看着对方笃定的样子,他慢慢地回过了神来。
“居然……居然是这样?”他感到极度的震惊,然后便是茫然,“居然……会发生这种事?”
自从大汉立国之后,因为它十分注重商业,所以和幕府的商业往来十分频繁,关系也算是良好,德川忠长当时还在做藩主的时候,就大量购买了来自于大汉的奢侈品。他真的没有想到,他才被拘禁两三年,两国之间的关系就突然恶化到了这个地步,以至于发生了战争。
他更加没有想到,幕府居然会在一开战就出现了惨败,竟然丢失掉了整个九州岛。
镰仓幕府在位的时候,蒙元也曾入侵,但是仅仅在九州岛上,幕府就抵挡住了元寇的兵锋,可是到了现在……到了德川幕府治下,居然开战没多久整个九州岛就失陷了。
羞辱和愤恨、乃至于痛心,这些负面的情绪在他的心中骤然燃烧了起来。
“竹千代,你有什么面目去见父上!”他不顾一切地大喊了起来,“你有什么面目去见爷爷!你丢尽了我们德川家的脸面!”
这种咆哮式的发泄持续了一会儿之后,他终于平静了下来,虽然呼吸变得粗重,但是总算恢复了理智。
“幕府现在在怎么应对?”他马上问。
“现在的消息不太确切,我也不大清楚。”稻叶正利摇了摇头,“不过幕府现在正在征集大军,恐怕是想要全力抵抗大汉吧。”
接着,他突然放低了声音,“大人,现在正是你的机会啊,我们想办法逃出去吧!现在幕府的精力都放在抵抗大汉上面,只要我们逃出了高崎城,那么他们不会、也没有办法在茫茫天下去搜寻我们!”
是啊,现在如果我跑掉的话,那个人应该没有余力再去追杀我了吧?
这个建议,让德川忠长心中豁然开朗。
他之所以在这样的处境和迫害当中还勉强支撑着,没有如人所愿的那样去自尽,固然是舍不得死,同时也是因为心存侥幸心理,总希望能有个转机。
虽然明知道结果是绝望,但是求生欲仍旧让他还是忍不住抱有期待,希望事情能够有个什么特别的转机,让自己可以转危为安,摆脱现在这种可怕的处境。
虽然大汉打过来,对幕府、对德川家来说都是一个噩耗,但是对他来说,却未必完全是一个坏消息,至少……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摆脱这个可怕的樊笼,不用年纪轻轻就告别人间。
之前他没有想过逃跑,是因为幕府的权势已经威凌天下,他就算努力逃跑成功了,也肯定躲不过幕府的追捕,到时候只会死得更加屈辱而已,可是现在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逃出去,就能不用死了!天空中不绝于耳的惊雷,好像就是上天在给他的启示。





大明武夫 第1464章 自南向北
“谢皇上宽宥。臣也觉得,就算漏出一点风声,也至于给我军造成太大的麻烦。想那日本南北狭长,幕府又在本州岛东端的江户,信息沟通想必十分不畅通。我军在釜山集结,就算他们收到消息,也一定是很晚的时候了,然后他们想要做出应对来,也必定会上下迟缓,难以如同我军一般快速。”
“道理是如此,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皇上沉思了片刻之后,终于拿定了主意,“这样吧,我让海军出点人手,让他们假装海盗,在海面上袭击客商,能赶走多少人就赶走多少人,只要人少一点,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少,幕府就会没那么紧张了。”
赵松想了一想,确实觉得这个主意很妙。
用海军假扮海盗,不仅可以驱散客商,掩饰大军的集结,另外还可以借剿匪为名,调集更多海船物资,实乃一举两得。
“皇上圣明!”大喜之下,他连忙向皇上道谢,“只要有海军的密切配合,臣等必定无忧矣!”
“准备和出征的问题你已经说了,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打呢?”皇上继续看着赵松。
“臣等有两种方案。”赵松马上回答了,“第一种,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九州,然后沿着九州岛一路北上……”
一边说,他又一边慢慢地移动了手中的指挥棒,然后移到了本州岛的最南端,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上移动。“度过海峡占领下关,登陆本州岛。接着,我军一路沿着沿海的德山、广岛、福山,仓敷北上,最后直取京都!”
随着这一声大喊,细细的木棒也停留在了京都的位置上。
“直取京都?”皇上饶有兴致地问。
“没错,直取京都。”赵松十分有力地点了点头,“如之前同皇上所说,幕府将军篡国乱政,名不正言不顺,日本各地的豪族和日本的朝廷心里一直都十分不满,只是畏惧于幕府的兵威,于是不敢动而已。所以,只要我们占据住京都,然后打出日本朝廷的旗号,支持各地的豪族反对幕府,必定会得到响应。而幕府在焦头烂额之下,也不得不仓促之间起大军西攻京都,然后与我军进行决战,而我军当时尽可以以逸待劳,增加更多胜算。只要决战打赢,接下来就可以追亡逐北,发动更多犹疑不定的豪族起来一起反扑幕府,到时候风雨飘摇的他们必定不敢再和我军作战,只能求和!”
对赵松的话,皇上并没有说支持或者不支持,只是微微地沉吟着。
“那既然要取京都,为什么不干脆攻下九州之后直接坐船北上,在京都外海登陆,反而要从九州一路北上,走上那么多路呢?”
“回皇上,这是我等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多次商议出来才得到的结果。”赵松恭敬地回答,“如果我军要取京都,然后以逸待劳等幕府大军过来决战,那么以幕府的行动速度,就算马上决心夺回西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集结,这些时间里面我军可能就要在原地消耗大量军资。这些军资和粮食如果都从国内运输的话,可能会给国内造成了一些麻烦,所以我们商讨后觉得如果这么打的话,干脆从本州南端登陆,然后一路往上打,这样我军可以沿途收集粮食和军资,还可以扶持当地的豪族起来反对幕府,为我军开辟一个后方,更加方便我军后续的决战——”
“哦,原来是这样……”皇上理解了他们的用意,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另外一种方案呢?”
“另外一种方案,要比这种方案激进得多……”赵松在后面拉长了音,然后他手中的木棒慢慢下滑,重新回到了九州岛上。
“我军占领九州之后,尽快肃清倒上的反对势力,然后留下少部分军兵扼守九州岛北端仿制幕府军入侵,其他的军兵,再度登船然后……”
他将木棒划到了水上,然后往东北方向推,木棒在海上滑行了许久之后,最终停留在了本州岛上。而这一次,它停留的地方,已经是本州岛的东端了,确切地说是在一个半岛上面。
“我军直接北上,登陆横须贺,然后与幕府军决战一战定乾坤!”赵松的表情虽然平静,然后已经掩饰不住那种激昂气了,“横须贺离江户很近,而且是一个港口,我军在九州登陆之后,幕府必定惶惶不可终日,从各地抽调军队准备与我军为敌。而幕府的海上力量不强,我军登陆横须贺一定可以办到,而那时候,已经被我军打到了腹心之地的幕府,就不得不与我军强行决战了!”
“倒是好大的胆子!”皇上轻叹了一声。
他能够看出这个计划里面的风险——横须贺幕府的根本重地江户十分近,因此他们肯定会在得到实现的消息之后立刻派大军进行反扑,其中的力度和烈度均不可小视——可以说这是一种冒险的作战。
“臣也觉得我等这个计划是在冒险,不过这种风险并不是白冒的,而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之下。”赵松昂然回答,“臣等仔细看过了有关于日本军队的资料,如果是二三十年前,他们虽然战力还不及我军,但是毕竟久经沙场,和我军尚且是有一战之力,但是现在……臣有把握可以实现这猝然一击,直取幕府的咽喉!”
顿了一顿之后他又稍微把口气放软了一点,“况且,我军那时候已经取得了九州岛,已经算是有了一个基地。在横须贺我们背靠大海,就算一时小挫,也可以安然撤退,不会被幕府军拖住……”
“哈哈,你倒狡猾!”皇上大笑了起来,“如此说来你和他们是倾向于后一种作战了?”
“我等只是提出计划草案而已,两者当中作何取舍,此乃皇上之事,我等不敢越份。”赵松连忙低下了腰来。
平心而论,这两个计划都各有优劣,前一个计划胜在稳妥,可以挟日本朝廷发动各地反幕府的大名,把逼迫幕府前来决战,把天时地利都握在手里;而后一个计划胜在快速,还没有等幕府全部准备好,就以雷霆般的攻势打到江户的家门口,逼迫幕府仓促之间决战,然后速战速决,早日从幕府手中割取好处。
但是两个方案也各有不足之处,前者太过于保守,可能会过于拖延时间,而且日本各地大名到底会怎么样反应,现在也没办法断定;后面这个计划太过于激进凶险,相当于直取首级,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虽然经过细心的情报收集,现在皇上和赵松都已经认为幕府是个貌似庞然大物的空架子,军队战斗力绝对远远不如大汉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卒,但是以几千大军直接登陆到江户附近的咽喉地点还是有些冒险。
正如赵松所说,兹事体大,这两个方案到底采用哪个,只能是由皇上一个人来做出选择。
就他个人而言,他是倾向于后面那个方案的,最为直接、最为有力,也最能够体现出他和大汉军队的勇气和武力来,但是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皇上的判断,所以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之后就不再多说。
这时候,其他参议也和他一样陷入到了沉寂当中,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上的决断。只有他,能够让数十万大军忠心效死,也只有他,才能够一言决定千千万万人的生死祸福。
然而皇上却没有感觉到他们的注视一下,只是静静地看着地图,偶尔用手比划着距离和城市,一直都没有说话。
“这样吧,我看看日子,过段时间干脆把各方面的人一起召集起来吧,海军,外务司,还有你们,一起群策群力,搞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来。”过了一会儿之后,皇上摆了摆手,示意赵松重新坐下去。“我们反正还有时间,不用仓促做决定。”
看来皇上是想要再来一次大型的御前会议,让各方一起讨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来。
“臣明白了。”赵松连忙应了下来,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臣这次的计划本来就需要海军的配合,同他们不过商议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外务司……外务司……”
“怎么吞吞吐吐的了?”皇上笑着问。
赵松微微有些犹豫,但是看到皇上笑容满面心情甚好,所以干脆大着胆子说了下去。
“外务司是内阁下属的机关,与我等从军之人无甚干涉,如果让他们列席会议的话,会不会……会不会对我军的调度有所妨碍?另外,外务司虽然是负责我国对外国的事务,但是日本之前一直没有和我国有多少外交来往,也并非我国的朝贡国,他们也派不上多少用场……”
“赵松!”皇上骤然抬起头来看着赵松,惊得他立马低下了头。
皇上明白赵松的心思,他是怕内阁的人牵涉到了这次征伐当中,给他的指挥带来麻烦。然而即使知道,他对赵松的这些心思还是不甚高兴。
感谢“段逸尘、忠实读者w、风中龙王”三位老友的打赏,求打赏、月票和订阅,谢谢大家




大明武夫 第1570章 有力出力
不过,坐在楼中,看着窗外略显萧瑟的湖光山色,太子却反而从刚才的嘈杂当中解脱了出来。大部分的随从已经留在了湖的对面,这里只剩下了一些内侍和高丽君臣以及几位大汉的官员而已,刚才的喧嚣换成了此刻的寂静,微风从水面上飘过轻抚面庞,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就在这时,内侍们纷纷走了进来,将杯子和点心一一放在了每一个人面前的案几上,然后倒上了酒,不过他们来到太子面前的时候,他挥手阻止了他们,没有让他们倒酒,只是在面前留下了一个空碗。
太子读书的时候,看到过不少文人的文章提到过把酒临高的雅兴,想来他们品的就是这种凭窗遥望万物萧索的意境吧,只可惜现在他年纪小,而且有重任在身,所以不能喝酒,不然还真想效法一下先贤。
在每个人的面前都已经倒好了酒之后,高丽国主李珲端起了酒杯,朝着自己的面前虚晃了一圈,浑浊的眼睛看着无尽的虚空。
“臣恭祝天子安康!”他一边高喊,一边将杯中的酒送入到了口中。
“臣恭祝天子安康!”其他人也一起拿起酒杯高喊,就连太子也拿起了空空如也的酒杯,做出了一个干杯状。
在喝下了一杯酒之后,内侍再度上前给众人倒上了酒,接着这些人一边喝酒一边三三两两地各自攀谈,气氛骤然就变得热烈了许多。
因为是坐在最中心的位置上,所以太子的身边只有李珲一个人,他也没想主动找李珲攀谈,所以先只是拿心吃了几口。
而这时倒是李珲先来找太子攀谈了,他拿起酒杯,摸摸索索地凑到了太子的身边。
“臣恭祝太子殿下马到功成,为弊国一雪冤仇。”他先是严肃地对着太子祝词,然后再度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多谢国主吉言。”太子连忙也站了起来,将他又搀扶到了原位上,然后才低声回答,“不过,征伐之事,靠的就是上下同心,既然这次大军是要从贵国出发,那想要马到成功的话也有赖于贵国襄助,还请国主也要和弊国同心协力,一同完成这前古未有的伟业……”
“那是当然。高丽与日本血海深仇,壬辰倭乱所留下的惨迹现在还是历历在目,臣须臾也不敢忘,如何会耽误了报仇之事?再者说来,臣是大汉的屏藩,大汉天子有令,臣哪里有不尽心竭力的道理?”李珲以十分热忱的语气回应了太子,“还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带着弊邦克尽艰难,协助天兵打败日本。”
“国主有劳了。”眼见对方说得如此顺心,太子禁不住笑了笑,“正好我也有些事要请求国主襄助,就是为了达成我此行的目的。”
“还请太子示下。”李珲有些疑惑。
“虽然国主已经知道我朝就要征伐日本了,但是想必国主还不知道其中具体的安排吧。”太子平静地看着对方,“为了方便进军日本,我朝把出兵的地方选择为靠日本九州岛最近的海港,也就是贵国的釜山港。也就是说,最近一段时间,我朝的陆军和海军、以及各地筹措的粮草军资都要源源不断地通过海上运到釜山港,集结待命。之后我也要移驻釜山,一边就近指挥大军后方的供应。”
为了保密起见,太子并不打算把所有的细节都告诉李珲或者其他高丽人,但是毕竟是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坐镇,有些事情是非说不可的,在来之前,太子就和自己的随从们商议了很久,做好了准备,今天要趁着这个机会一次性给李珲说明。
“釜山……”李珲先是一怔,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中朝这个想法倒是也不出意外,釜山是一个天然良港,而且多年以来就被开辟成了商港,设施完备,有利于海船集结,而且离日本极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登陆。当年日本进军高丽的时候,也是从釜山登陆的,这也算是天道好还吧……
虽然心里不喜欢中朝,但是对日本李珲更是充满了恨意,所以也巴不得中朝能够把日本人当年在高丽做过的事再在日本做一遍。
“殿下要亲临釜山坐镇吗?”不过,他还是对太子亲临有些疑虑,“釜山虽然是个大商港,但是条件毕竟简陋……而且商港各国商人齐聚,鱼龙混杂,恐怕也会对太子殿下安全不利啊。殿下不若还是留在汉城吧,在汉城也可以坐镇指挥。”
“我是负责后方的,当然要在最能够起到作用的地方呆着了,国主的心意我领了。”太子轻轻摇了摇头,否决了对方的提议,“若是贪图享受,我留在京城就好了,又何必跑到高丽来?至于安全,国主也不用担心,到时候釜山港集结了我国的水陆大军,若是有人能够在那里对我不利,那倒是稀奇了。”
担心的就是这个,李珲心说。
中朝在釜山港集结水陆大军,太子又亲临釜山坐镇,到时候这釜山到底是高丽国的还是中朝的?
可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平白惹得中朝太子不高兴。
“殿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臣一定会谕令地方官,全力配合太子殿下。”带着一种无奈,李珲低声说。
“确实应该全力配合才是。”太子突然笑了起来,“国主,我听闻贵国全境是分作八个道,釜山港隶属于庆尚道对吧?”
“没错,殿下。”李珲轻轻点了点头,突然升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李朝立国之后,将全国的州府全部重新划分,然后设立了八个道,釜山就属于庆尚道治下。李珲没有想到中朝太子对高丽居然这么熟稔。
“国主,我所求的事情就是这个了。”太子的笑容愈发谦和了,“为了更加有利于我国征伐日本之战,也方便我来指挥调度,确实需要地方官府的全力配合不可。而且要最精干也最受信任之人。所以我斗胆请国主暂且将这个庆尚道换为精干人选……”
“精干人选……”李珲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心里开始砰砰乱跳了。
中朝太子这话,无异于是表示他对高丽的地方官员十分不信任,要求他更换为对方认可的人选,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干涉可是他偏偏又无可反驳,因为地方官员到底是什么样,他也是知道的。
“如今的庆尚道官员们确实大多数老大不堪用,殿下如果觉得不满意,臣回责成议政府进行铨叙,尽快换上合适的人选,以免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他忍住了心中的惊慌,小声地回答。
1...690691692693694...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