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行吧,行吧……”眼见财相如此积极,丞相一时倒也没什么犹豫了,“就这么办,内阁只要众口一词就有了声势,这事本来道理就在我们一边,皇上也是圣明的,应该也会答应我们……”
接着,他转头看向了周璞。“知和啊,现在你知道内阁的意思了吧?刚才我听到了你的主意之后,感到十分满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请丞相明示!”周璞连忙问。
“你给出的计划里,是你带着人从九州岛向北进攻,登陆本州然后进军日本京都,如果成了的话,日本皇室就会落入到我们的手里的。在战后,日本幕府一家独大的局面就不会再有了,不管怎么处置,日本朝廷都是我们可以推出来的一个可用的傀儡,你把他们掌握在手里,就拥有了对日本治权的名分,这不光是对日本人,对朝廷这边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你要让日本皇室听从内阁的意志,明白了吗?”
****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手机用户请访问.





大明武夫 第1485章 叁千万两
丞相的意思周璞很快就明白了,他希望周璞通过进军京都,将日本皇室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借用日本皇室的威权和名分,获得对日本金银矿藏的处置权,也获得其他的权力。
“下官明白了!”周璞马上点了点头。
“明白就好。”
……………………
就在丞相同自己的臣僚们私下沟通的时候,大汉朝堂的另一个大群体军方也没有闲着。今天列席的军方人员当中最重要的三位——元帅蔡国公石满强,荥阳伯赵松以及九江侯刘涛,也同样在另外一个茶室碰了头。
三位军方巨头在喝茶寒暄了几句之后,石满强元帅就不再多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将主题引到了接下来的议题上,然后他将自己刚才和赵松说过的盘算向刘涛和盘托出,希望在接下来的会议议程当中,刘涛能够代表海军,附和陆军的提议。
“你的意思是,打算在打败了幕府之后,大汉最好要强迫日本人签订和约,让大汉垄断日本金银矿的经营权,然后将此作为皇室私产?但是内阁的意思是将这些经营权划归在内阁手里?”
“正是此意。”石满强元帅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旁边担任征日部队主将的赵松,“我刚才已经和荥阳伯沟通过了,他也同意我的看法,答应等下在会上说。我们陆军已经统一了看法,只要你们海军也共同表态,那到时候就可以造出声势来了,皇上也不会反对!”
海军军政部部长九江侯刘涛并没有立刻回答元帅的话,而是沉下视线来,慢慢地思索着。
“在朝会上公开表示和内阁相左的意见可不大好吧?”
“只要对国家对皇上有利,就算和内阁相左又怎样呢?丞相又不是什么记仇的人。”石满强元帅不以为然地说,“再说了,我们又不是做什么损公肥私的事情,我们征伐日本,流血送命,为的不就是耀我皇威?既然如此,打下了战利品,奉送给皇上又有什么出奇?这反倒是理所应当的吧?倒是内阁……一滴血不用流,就想要轻轻松松把战果全拿走,说出来怎么能让将士信服?”
一边说,元帅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九江侯,魁梧的身躯给他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压力。
九江侯在这种压力之下,心里也慢慢倾向于同意对方的看法。
虽然陆军和海军兵种不同,但是毕竟都是大汉朝廷的军方系统,彼此之间有同气连枝的情谊。虽然说实话海军对战后日本金银矿的归属并不是特别关心,但是石满强元帅在军内威望如此之高,他并不希望违逆元帅的意思。
再说了,大家同为军内一员,又有什么道理只让陆军去讨好皇上呢?
“行,既然你们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就共襄盛举吧!等会儿我就和海军的人一起赞同你们的提议。”片刻之后,九江侯刘涛下定了决心,“看到我等一片忠君的赤忱之心,皇上必定十分欣慰!”
“定然如此。”石满强元帅和赵松相视一笑,而后三个人又重新走出了茶水隔间。
就这样,在短短的会议休息间隙当中,几个重臣原本个人的意见区隔,就很快因为他们的威望和权势而扩展开来,并且形成了整个内阁和军方的对立意见,并且将会公开在国务会议上摊开来讲。
这不是大汉短短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随着铃声的响起,群臣们又从各自休息的地方回到了会议大厅之中,等到群臣都集齐之后,皇上又带着太子,在群臣的敬礼当中重新坐回到了御座上。
“不错啊,看来都休息得可以了。”看着群臣精神重新精神一振的样子,皇上笑着挥了挥手,“行,我们就接下来讨论吧!”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对日本的和谈条件。”皇上话音刚落,丞相就接过了口,“既然是远征作战,这次我们就肯定要消耗大量军费,这种开销可不能是亏本生意,得从日本人身上找补回来。不过,我们的目的是速战速决,因此也不能狮子大开口,提出让日本人一时间法兑现的条件,以至于人为拖延战事,所以议出一个合理的和谈条件就至关重要了,既要有赚头又不能让日本人赔不起。诸位好好参议一下。陆海军先把预估的军费说说吧。”
接着,陆海军列席的参议军官说出了自己之前预估的军费——总计加起来是二百一十七万两白银,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数字而已,实际还要看具体情况。
除了直接的军费之外,这次远征还要特别征调南北海的舰队战舰和运输船,所以对其他地方也会造成十分大的损失,这一笔开支自然也要日本人来付。
等到陆海军的参议军官发言完了之后,商业部的官员再度发言了。
“既然对日作战,那么中间一段时间,对日本的贸易肯定是会断绝的,这部分的损失也需要日本人进行赔偿,去年我国和日本的年贸易额是二百二十五万两白银,从这个数字来看如果断绝半年贸易的话,他们应该赔偿我国一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白银的贸易损失。”
“干脆让他们赔上三百万吧,打都打赢了还跟他们算零头做什么?”这时候,石满强元帅直接说,“一百万两,拿去补偿我国的海商,如果有结余就放入朝廷账上,以应不时之需。”
元帅的发言得到大臣们的赞同。
最后大家再商议了一下,除了军费和开支之外,惩罚性的赔款肯定是必须的。日本既然盛产金银,那么多年来肯定有不少金银积存,这笔横财可不能放过。
商议了一会儿之后,大家得出了让日本赔款最少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数字。
当然,这个数字日本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的,所以大家的初步意见是让日本人分十五年还清,以海关作为抵押。这十五年当中,日本普通人从上到下肯定要承受极为严重的赋税,但是列席的大汉群臣们就没人在乎这么多了。
“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了!”然而,一直默不作声的皇上否定了他们商议的结果。
皇上的论断,让群臣又是一阵惊愕,骚动之中互相对视着,但是一时间没有人说出话来。
一千五百万两,分十五年还清的数字,是群臣们认真讨论过的,大臣们从大汉和日本的贸易数字当中推算了日本幕府和大名们的收入状况,同时参考了周璞等人提出的日本金银矿分布,这才得出了这个结论——一年一百万,持续支付十五年的赔款,不至于让日本民穷财尽生计无着,却又能够让大汉捞取到足够的好处。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了,要知道人口、幅员远远超过日本的大汉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折算起来也不过是一千六百万两白银——当然,这也是因为新朝初创,以及为了鼓励国民休养生息,所以农商税都定得较低的缘故。
如果赔款条件真的按照群臣设想的条件实现了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大汉朝廷能够得到每年一百万两的额外进项,这一笔巨款将会让原本十分困窘的大汉朝廷的财政状况得到巨大的缓解。
然而,皇上却以一句话否认了群臣商议后的结果,觉得太少。
皇上一句话确实可以代表不容违抗的意志,没有人想要违抗他,但是正因为有这种不容置疑的权力,皇上其实很少在会议上说结论性的话,因为他无论说什么结论,群臣都会中止自己的不同意见,改为思考怎么执行皇上的意志。
而今天,皇上却极为罕见地直接推翻了群臣们商议好的结论。
这种极为罕见的直接否定,让群臣一时间有些应对无措,纷纷在思索圣意到底为何。
然而,在说出了自己的结论之后,皇上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好像是在打算让群臣自己揣摩一样。
这突如其来的沉默,让大厅内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太子也好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努力吸收着自己在第一次参与国务会议时所得到的经验。
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丞相王兆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皇上的真意如何。
因为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所以某种时候还是有寻求解释的权力的。
“臣等愚钝,请皇上恕罪。敢问皇上,若是觉得我等的要求太低的话,到底应该以多少数字为基准呢?”他小心地看着皇上。
“一千五百万,看着挺多,但是对日本这样一个盛产金银的国家来说,实在太少了。日本产金银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多少年来他们早已经发掘出了大量金银,国内有大量存货,所以他们付得起更高的价钱。”等到丞相再来问,皇上这时候终于开口了,“如果我们能逼迫幕府签订和约的话,一千五百万的胃口就实在太小了!我看,要至少三千万才能让大军不虚此行!而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内就必须要拿出来!”
*********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




大明武夫 第1486章 全权处置
“三千万!”皇上此言一出,几乎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虽然他们已经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掌权者,多年来早已经经历了各种大阵仗,但是这个天文数字仍旧一下子让他们相顾无言。三千万两,这可比当初群臣要的翻了一倍。
就连丞相,也被皇上这雄心勃勃的话给弄得精神有些紧张。
说实话,从本心来说,他并不反对尽可能多地从日本多榨出一些钱来——如果真的能从日本榨到这么多的话。
然而,他同样也十分清楚,并不是想要从别国搜刮出多少钱来就可以搜刮出来的,为此,他决定尽大臣的责任,劝谏一下皇上。
“皇上的气魄,臣等身为叹服。不过……不过……三千万两白银,会不会对日本人要求过于严苛了一些?臣等虽然听闻日本富产金银,当时其国毕竟国小民贫,能够拿出的钱也并不是太多,二十年内未必能够筹集如此巨款。如果我们提出的条件过于严苛的话,幕府反而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条件而拖延了求和的意图,最后反而会拖延战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丞相的疑虑不是怕对日本压榨太厉害,而是怕条件太苛刻日本没人肯答应,这样就会造成战事人为延长很久,白白消耗国家的资源。这种顾虑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皇上并不打算为此改变自己的主意。
“你们啊,明明是大汉的大臣,为日本担心个什么呢?”皇上先是开了个玩笑,然后大笑了起来,“这笔钱日本人出得起!再说了,幕府只要被我们打败,四方的敌人都会跑出来和他们作对,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哪怕饮鸩止渴他们也会跟我们求和,再苛刻的条件他们也会答应的!”
皇上的话,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丞相还是将信将疑,显然还是有所保留。
“可是……幕府纵使相信,一年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持续二十年,他们真的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难道我们还要兴师讨伐?如果不讨伐,那我们自己降了价码,岂不是反而给了日本人侥幸之心,让他们故意赖更多赔款?再说了……我朝毕竟是为了匡扶正义而兴师讨伐,如果抢掠太多的话,恐怕有损盛誉……”
“大汉虎踞中国,四边的小国地位本就是低于大汉,抢掠就抢掠了,怎么了?哪用得着跟他们顾念那么多名声?”皇上皱了皱眉头,随口说了一句。但是也许是觉得这话太过于露骨的缘故,他很快就稍微地改了口,“不过,丞相你所担心的事情也不无道理,日本幕府治政粗陋,哪怕答应了赔款也不一定给得出。所以击败他们之后,为了保证他们能够给得出钱款,大汉要派员留驻,监督矿监和商关,监控日本的财富流向,把矿税和海关的商税都握在手里。另外,为了保证条约的执行,大军也要留一部分留驻日本——当然,驻军的费用也是要日本承担的。”
也就是说,皇上打算在战后,于日本留驻一个民事和军事机构,进行间接的统治——丞相瞬间就明悟过来了。
他其实也不反对皇上的这个构想,“皇上所言甚是,为了确保日本人付出赔款,以及确保在战后日本国对我国唯命是从,留驻一些派驻机关是必然之举,臣也觉得应该趁这一战,将日本纳入到我朝的藩国管理当中,一切仿高丽的例子。不过……既然朝廷是要将日本羁縻控制在手里,那若要是压榨太过,难免让日本人心生怨愤,反而难以服服帖帖按照我朝的意志行事,影响我国日后对他们的控制。”
丞相的思路是反正战后要把日本当成被大汉朝廷控制下的外部藩国,因此不急于在几年十几年内压榨他们,反而要作出一副为日本人匡扶正义维持和平的旗号来。
就一般的思路而言,他的想法是没错的,因为他是充满自信的中国士大夫出身,华夏文明在这个年代仍旧对周边的小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被这种自信熏陶下长大的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在心里会残留着怎样的对日本的看法和报复欲,也无法理解皇上的心里将日本并不是视作一种一般的小国,而是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提防心理。
“你还怕他们恨我们?爱恨就恨,随他们去!我想要的东西,他们得一分不少的给我。”皇上摆了摆手,示意他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想让步,“总而言之,三千万两银子是底线,一定要从他们那里榨出来。你说这会让他们一直凋敝很久,那好,那就让他们凋敝下去吧,日本做一个穷国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大汉的皇帝,不是日本的皇帝!”
眼见皇上如此说,丞相暗自叹了口气,不再准备继续劝谏了。虽然他还是不明白皇上这样坚持的动机,但是他知道,皇上看样子决心已经下了,他再多说不仅不会起作用,反而会让群臣们误解皇上和丞相之间有了嫌隙。
既然不能再质疑,那现在该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实现皇上这个看上去强人所难的要求了。
他定了定神,然后转过视线来,看了看周璞。他对日本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还是得让这个知晓日本情况的属下来为朝廷献计献策。
当被丞相这么一看的时候,周璞心里就明白,他刚才在堂上的这一番陈词,已经在丞相心中树立了难以取代的处理对日事务专门官员的形象,而丞相想要他做什么,已经在大汉的朝廷当中历练了几年的他当然也明白。
平心而论,他也觉得皇上的要求有些过高,但是既然皇上坚持要从日本榨出一笔这么大的钱来,他就要想办法去达成皇上的心愿,而不是诉苦。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不负皇上的厚恩,才能继续得到皇上的赏识。
他明白,皇上是在事前给他定任务,给他规定和谈的最低条件。
大军开战之后,两国之间几千里关山和海洋的阻隔,又没有即时通讯的手段,皇上不可能事事都在京中遥制,必然要放权给军政两方的官员们便宜行事,所以他肯定会想要事前规定一个对日交涉底线,要求和谈当中必然达成,以免下面的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乱来,皇上定了这个底线,那么他在日本就不能带着低于这个底线的东西回去,否则就是有负皇恩,不管他再怎么说自己功劳巨大,朝廷也不会认。
这种思路也不能说不对,周璞也知道,在几十年之前,万历初年的大明朝廷曾经和丰臣秀吉掌控下的日本在高丽狠狠地打了一仗,而两国的谈判官员就利用两方之间的信息隔绝,私下里各自弄鬼,闹出了许许多多的乱子,也给原本就艰难的谈判平添了更多的困难。
可是……既然要如皇上所愿,把几千万两白银的财富从日本榨出来,那就非要得到日本人的合作不可,否则单靠几千兵士的话,单是镇压日本各地的反抗就已经让人焦头烂额了,哪里还能安安稳稳地榨出钱来?
这还真是两难的局面啊。
不过,丞相既然已经点将了,那周璞就不能选择沉默。
“皇上所言甚是,日本确实盛产金银,臣在日本经商的时候,就多有耳闻,听说日本的豪门巨室都有窖藏金银的传统,多少年来家中的藏金已经难以计数,如果能够将这些金银都拿过来的话,那对我朝来说确实大有裨益,臣这次去日本,也一定会以尽量多地从日本榨出赔款来为目标,此自不待言。”周璞先小心翼翼地在皇上面前做了一个铺垫,然后将他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只是,日本国情特殊,而且民风与中华大不相同,其人奸猾狡诈,机谋百出,单单是击败幕府恐怕难以让他们完全顺服……就算幕府勉强答应了我们,如果其他人不合作的话,那可能,可能不会轻易得到那么多的赔款……”
虽然他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是真实的意思还是透露出来了。
“难,是难,这一点没说错。”皇上的视线放到了周璞的身上,让这个年轻人一下子有些站立不稳,“不过,身为大汉的大臣,不做点知难而上的事情怎么行?事在人为,只要有心、有勤,再难的事情也办得到!今天大家都在,可以群策群力,你也可以好好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日本人俯首帖耳,只要你能给出主意来,反正我们是可以全权委托给你来处置的。”
全权处置……皇上随口四个字,代表的可是无可估量的价值啊……周璞心想。虽然不太可能是对日军政事务的全权处置权,但是他觉得,只要他今天让皇上满意了,那至少从今之后,对日外交事务的全权处置就会交给他了。
这个诱惑由不得他不接。
他绞尽脑汁,努力构思方案,以便能够让皇上满意。




大明武夫 第1487章 文武争利
“陛下,之前众位大人们商议的战后方案已经十分完备了,重要的只是让日本人执行、让大汉来监督而已。所以……臣有以下建议……”周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继续说了下去,“第一,在战后仿照高丽例子,在日本设立公使馆,由皇上亲自授权的驻日本公使来负责对日交涉事务,有权节制日本各个方面。
第二,在照搬高丽公使馆的基础上,扩充公使馆的编制和规模,挑选精干官员充实,全权负责对日本的财政监督。这些官员可以派驻监察日本各地矿山和海关,估算它们的收入,然后将日本的矿山交由日本的专门机构专营,而这些也机构都必须派驻公使馆的监察官员,可以直接从它们的收入当中抽取资财抵扣赔款。如果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的话,臣认为让日本二十年内交出三千万甚至更多数量的资财是有可能办到的。”
“有意思,”看到这位对日交涉的专门官员支持了自己的看法,皇上微微笑了笑,“这两条我看都没错,可以执行。那还有第三吗?”
周璞的心骤然紧了一下。
“第三,臣认为,日人奸猾狡诈,如果想要完全杜绝他们耍小聪明是难以办到的,只能因势利导,制造出一种日人各方势力牵扯不下,不得不同时依赖大汉朝廷支持的局面,以日人制日人,才有可能让他们将精力主要放在内耗上,而不敢欺瞒朝廷……”
“这一点也有意思,”皇上赞同地点了点头,“我也觉得战后要让日本继续支离破碎,不能把幕府打烂了反而让别的人一统了日本,说得直白点,幕府要真的全烂了,谁来维持日本的稳定,让他们安安心心给我们赔款啊!”
“臣也认为如此,幕府的权力和威信需得到一些保留。”周璞躬下了身来,“臣等这次征伐日本,既然前期会打出匡扶正义的旗号,又准备拿日本皇室作为招牌,那战后日本皇室的力量和威望必将大大超过之前,甚至可能会拥有自己的财源和兵源,对此我们可以予以一些扶助,以便让它壮大到可以抗衡幕府,但是又不能让变得太强,以免尾大不掉,反而成了个拥有大义名分的幕府,更加难以驾驭……”
“说得对,我们是给大汉打仗的,不是给日本朝廷打仗的,周璞你果然是个晓得利害的!”皇上十分赞许周璞的这句话,然后特意看了看赵松,“赵松,这话你也给我记着。如今你也是统兵一方的大将了,切记不要一味沉迷于战阵当中,要学学运筹帷幄了。打赢很重要,但是打赢之后做什么也更加重要,你以后要多跟周璞请教,他知道怎么对付那些人。”
“臣到时候必定时时跟周大人请教。”赵松连忙答应了下来,然后转身向周璞微微拱了拱手,“周大人,还请到时候不吝赐教。只要你我精诚合作,何愁大业不成?”
“这哪里敢当……将军有问题只管垂询,周璞知无不答!”周璞连忙谦逊着答应了。
虽然表面谦逊,但是他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因为皇上已经用这种方式确立了他在这里征伐当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以及可以建议领兵将领的权力——出征之后,即使贵为皇亲的赵松,也不能把他的话全当耳旁风了,否则就是违抗圣意。这种安排,对他日后的工作肯定是极大的帮助。
“让日本朝廷和幕府两方互相对立牵制,这确实是一招好棋,但是只有他们缠斗恐怕还是不够,别忘了两雄相争,一旦有一边失了脚,另外一边就会势力大涨……”皇上夸了周璞几句之后,又严肃了起来,“既然要让他们大小相制,那就要做到底,干脆不让他们有翻身的机会。你不是说过吗?日本有很多不服幕府的豪族,这次可以为我们所利用,但是我们不能只利用他们不给好处吧?战后我们也可以将一些有力的大名扶植起来,让他们手里也掌握不俗的实力,这样就可以独立于幕府和日本朝廷了。他们既然没有把幕府放在眼里,那也就是未必对日本朝廷有多少忠诚心,只要他们有了力量他们就谁都不会买账!”
1...600601602603604...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