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臣明白!”周璞连忙答应了下来。“臣也正如皇上这般想的。”
“好!既然你们两个都有这心,那我就准了你们!就按两路进击的想法来办吧!”皇上长出了一口气,最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周璞,赵松,你们这些天就多呆一会儿,互相之间多沟通一下,先把攻打九州的方案和到时候联络的方式给确定下来。然后,周璞你就去九州岛,而赵松你就和你手下的那些儿郎们去会合,这几个月时间先在水上操练,不求你们练得多好,至少不要晕船了,行吗?”
“臣明白!”赵松也大声答应了下来。
赵松答应了之后,皇上又转过了头去,看着九江侯刘涛,“九江侯,这段时间你们也要辛苦一下,先抽调舰队吧。不必告诉他们对日本作战的详情,先让他们好好训练一下,另外,这次我们抽调的陆军士兵多为北人,可能不习海船,你们的人要专门帮下忙。”
“这个臣明白,臣回去之后就会写信给两位舰队司令,让他们专门抽调精锐战舰和军官,来配合这次的行动。”九江侯刘涛连忙答应,“另外,这次臣会派遣最亲信得力的人来担任编程舰队的司令,务必不会让海军耽误了皇上的大计!”
“你们有这份心就好,”皇上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对了,你们最近干脆让一些海军舰只假扮海盗吧,一来可以驱逐路商船,掩护我军陆海军的集结,另外先驱赶开外国的商船,为我国垄断对日贸易打下基础;二来,舰队也正好可以以防备海盗的名义集结,以免让幕府生疑……”
“臣明白!臣马上就着手去办!”九江侯再度答应。
就这样,在会议的讨论当中,对日作战的战略方案就确定下来了。先从辽东和山东集结,然后运输到朝鲜釜山港集结,接着进击九州,占领九州全岛。接着,大军一正一辅,正即是以汉军主力进击横须贺,直接攻打幕府咽喉之地,而辅则是以少量汉军和九州当地的豪族组成的联军,北上登陆本州岛,然后一路北上进军京都,挟持日本朝廷,打出大汉为日本朝廷匡扶正义的旗号来,以笼络日本人心,牵制日本幕府的力量。
这个作战计划,既十分胆大,又贴近于日本的实际情况,经过了商议之后,恐怕是最为高效、也最能够实现速战速决目标的计划了。
“对了,既然我们要兴大兵,总得打出一个服众的旗号吧?”就在这时候,丞相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大国为小国朝廷出兵,虽然能够占据大义,但是总好像有些说服力不够……”
“大汉是****,日本不过是一小邦而已,想要打他们就打了,难道还需要什么借口不成?”石满强元帅笑着说,“日本幕府横行无道,而日本一国本应是我国藩国,所以该打就要打!”
“石元帅这话倒是没有错的,只不过不能公开宣讲出去。虽然我朝教训周边的藩国是尽可以随心所欲的,但是毕竟还是要师出有名为好,以免让藩国人人自危,反倒失了和气。”皇上也笑了起来,“你们看看,能不能再找一个过得去的理由?”
群臣再度相看了一眼,都颇感有些为难。
大汉之前作战的对象,要么是前明余孽,要么是满洲和蒙古,这些都是大汉天然的敌人,打就打了,没必要找什么借口,但是日本就不一样了,这个国家自从江户幕府篡权之后一直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己都不想和外国人沾上关系,又何谈惹上别国?
尤其是江户幕府在吸取了之前丰臣秀吉征韩失败,以至于空耗家族势力最后竟然身死族灭的教训之后,对中国一直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政策,一直都小心翼翼不肯得罪中国,就连外逃到日本的前明宗室或者心向前明的士子,也都被他们全部遣返回中国了。
他们这么小心谨慎,倒让人难以找个合理的借口去讨伐了。
“要说口实的话,我们这里倒是有一个,不过也还是有些勉强……”这时候,一位列席的商业部的大臣说话了。
商业部是新朝建立后在内阁当中设立的新部,主管全国的商业事宜,另外,皇上将云山行交给朝廷经营之后,也是由商业部经营的。由于之前云山行在很多地方都是垄断经营的商行,因此实际上商业部手中握有一大批国有资产,并且实际上垄断了中国对外的海贸事业,因此也是一个庞然大物。
既然负责了整个海贸事业,那这次对日征伐,他们就有理由列席了。
商业部其分管阁臣号称“商相”,现在由上党侯周学智担任,而今天上党侯因为身体欠佳,所以没有出席会议,只能另外由商业部中的一位官员来出席。
“什么理由?”皇上马上就问。
“臣等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幕府突然终止了对我国的铜矿出口。”这位大臣十分恭敬的回答,“因为臣是在赶过来的路上才收到此消息的,所以还没有来得及禀报给皇上。”
“终止对我国铜矿出口?”皇上皱了皱眉头,“为什么?他们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了吗?”
虽然新朝并不准备再铸造太多铜钱,但是铜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制造大炮和战舰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铜,但是由于本国出产的铜不敷使用,因此新朝每年都要从外国进口,而主要的进口地就是日本。
更重要的问题是,日本幕府为什么要突然终止对新朝的铜矿出口呢?如果他们是因为听到了大汉可能要打他们才终止铜矿出口的话,那问题就更加麻烦了,因为幕府可能在其他方面也会去做戒备,大汉的突然攻势所带来的打击就不会那么犀利。
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地方。
不过,幸好这位商业部的官员很快就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幕府那边的官方消息还没有传递过来,不过,据跟我们禀告这个消息的商船船队所说,此事好像是事出有因,并非是因为针对我朝……
********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
大明武夫 第1483章 史上曾经
他们说,日本幕府与西欧荷兰国关系非同寻常,而荷兰最近为了南部的领土,和西班牙国的战事日趋激烈,因此对铜矿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经过和日本幕府的协商,决定大量采购铜矿,而日本幕府的产量难以同时满足我朝和荷兰国的需求,经过了权衡之后,他们决定暂停对我国的出口,先满足荷兰的需求。不过……日本方面似乎也并不是想要开罪我国,幕府的意思是这只是为了支援荷兰的暂时措施,一年左右就会重新该回原状,重新补上我国的缺口。另外,之前我们通过进口和商贸,已经积累了一大笔的铜矿储备,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消耗量的话,支撑一到两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听到幕府的限制铜对中国出口的决定,不是出于已经察觉到了大汉打算进兵日本所以作出反制措施之后,列席的大臣们明显都松了口气。
“不是因为发现我们要打他?那就好……”丞相也点了点头,放下了心来,“那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我们打他们的理由!我朝需要铜,他们竟敢事先不对我朝说明就私自暂停铜的出口,这是蔑视我朝,这就是敌对行为!必须要给幕府一个教训,让他们再也不敢作出有损于我朝利益的事!”
“丞相说得对,日本身为我朝藩国,其执政的幕府居然敢不经朝廷同意就作出这等事来,这就是对我朝大为不敬,必须要予以教训!”石满强元帅也大声附和。
眼见军政两方面的大佬都发了话,群臣也纷纷附和,叫嚣要对日本予以严惩,让他们再也不敢单方面作出有损大汉利益的事情来。虽然日本其实现在并不是大汉的藩属国,但是大臣们并没有谁关注这种细枝末节。
大汉自从新建之后,对外屡屡发动战争,并且打得四方敌国都无法招架,胜利一场接着一场,在这么多胜利的刺激之下,一种“我大汉必须让四边外夷统统宾服,绝不容许他们有任何不敬”的霸道思想,慢慢地也在朝堂上孳生,并且向民间的读书人蔓延开来了。
因此,大臣们觉得日本单方面终止了对大汉的铜矿出口,纵使只是暂时的,也是对大汉的不敬,需要予以惩罚,这是他们发自本心的想法,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也不是仅仅只想随便找个借口而已。
“呵,这幕府倒也是好玩啊,我们正愁着没有借口去打他们,他们倒把口实给送过来了!”皇上也禁不住笑了出来,“好,求仁得仁,我们就借着这个口实,去把他们教训一顿!”
“那……要不要跟幕府先谈判一下?”这个商业部的官员有些犹豫地问,“我们正想派出人去跟幕府的人谈判,让他们尽量多出口一些铜矿给我们……”
“谈啊,为什么不谈?继续谈。”皇上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么大个事情,要是我们完全不闻不问,那岂不是让日本人心生疑惑?要谈,不过我们的口气也不要太强硬,把这个事情说说就好了,先把问题拖着,等到了最后关头,再终止谈判,直接兴兵九州,让他们知道****的厉害!”
皇上的意思,看来就是先维持谈判但是又不让幕府感受到压力,以免他们真的解除了出口禁令,白白地浪费了这个口实,而且谈判也可以麻痹幕府,让他们看不到中国即将兴兵。
“臣明白了。”这位商业部的官员马上躬身行礼,“臣回去就派人和幕府的天津代办去谈。”
在大明朝的时代,中国和日本曾经有过十分严密的外交和贸易往来,这种贸易往来是以朝贡的名义来实现的。
但是后来日本统治日本的足利将军家,发生了内乱,细川家和大内家两家幕府权臣架空了幕府将军,然后互相拥兵内斗,史称“应仁之乱”,自此,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
在“应仁之乱”中,大内氏迅速崛起,开始争夺原先由细川氏所控制的对华贸易,单独派出使团到中国朝贡,以便垄断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从中搜取钱财,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军力。
而两派争夺对中国贸易的斗争当中,争夺中国认可的入贡资格“勘合”至为重要。嘉靖二年,这一年,日本的两派都派出了使团向明朝进贡。大内氏派出的使节,名叫宗设谦道。细川氏派出的使节,名叫鸾冈端佐,同时,还有位宁波人宋素卿作为副使。
两支船队先后到达宁波,持有效“勘合符”的大内氏船队先到,而持过期“勘合符”的细川氏船队后到。不知何故,浙江市舶司并未及时查验先到的大内氏船队的“勘合符”,而是待细川氏船队到后一起查验。令人不解的是,后到的细川氏船队,反而被允许先入港查验,占了先机,这样,大内氏船队的有效“勘合符”反而无效。更令大内氏使节宗设谦道愤怒的是,在市舶司于“嘉宾堂”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被安排在了宗设谦道的上手。双方在宴会上爆发激烈争吵,而明朝官员却继续袒护细川氏的贸易使节。
在受到了这样的冷遇之后,宗设谦道的愤怒终于失控,他下令手下拿起兵器,当庭攻击细川氏使团。在交战当中,猝不及防的细川氏使节逃出了宴会,宗设谦道随即纵火,焚毁了嘉宾堂,然后赶回港口烧毁了细川的船队。
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等逃出宁波,宗设谦道一路追杀到了绍兴,然后又杀回宁波,沿途追击的明军及无辜百姓不少被杀,明军多名将领也同时遇难,。最后,宗设谦道在宁波夺船出海,还劫走了其所俘虏的明军指挥使袁琎。
大明朝廷在震怒之下,下令锁拿了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而逃走的大内氏使团中,有一艘船被风吹到了朝鲜海岸,朝鲜将船上的数十人悉数缚送给明国。经过几方对质,才发现,祸源在于细川氏使团的副使宋素卿向浙江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贿赂,赖恩枉法偏袒细川氏,导致这场大风波。判决的结果是,宋素卿被判死罪。
这场风波虽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但是大明并未立即取消日本的朝贡。在几年后的嘉靖四年,,嘉靖皇帝终于命令琉球的入贡使向日本国王转交一封信,要求将宗设谦道逮捕归案,否则断绝朝贡,但杳无音讯,日本方面一直没有答应大明的要求。
大明朝廷终于愤怒了,在嘉靖六年,巡按御史杨彝上奏要求对日本朝贡重申四项限制,即十年一贡、人百、船三、禁止带用兵器,都一并援照旧例。
朝廷随即批准,明确提出日本的朝贡“凡贡非期,及人过百、船过三、多挟兵器,皆阻回”,作为一项定规。后来,官居首辅大臣的给事中夏言,干脆上奏建议撤销市舶司,朝廷接受,宁波市舶司被关闭。市舶司的撤除,实际上将中日的合法贸易完全断绝,于是中日贸易逐渐逼入地下状态,走私十分猖獗。
在新朝建立之后,因为新朝之前就十分重商,而且云山行已经转入到了商业部的手中,所以对日本的贸易又重新转入到了合法轨道当中,由政府专门来进行管理。
因为此时日本已经算不上是大汉的朝贡国,于是这种贸易就成了一般的国与国贸易。为了方便两方交易和交流,同时减少贸易当中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贸易纠纷,大汉的商业部在长崎港设立了一个代办处,日本幕府则在天津设立了一个代办处,各自负责本国的贸易事宜。
既然皇上说谈判要继续,那明天他就打算亲自去天津,和幕府的代办处来进行谈判了。
时间一刻一刻的流逝,今天列席的大臣们已经将对日作战的基本方略、开战的借口都讨论了一边,得出了结论,不知不觉当中他们已经讨论了很久,大家都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而茶杯里的茶也喝得差不多了。
“大家先休息一下吧,喝喝茶,恢复下精神。”眼见大臣们都精力有些不济,皇上干脆先下令停下了会议,“好了,暂时休会吧!”
说完之后,皇上直接带着太子离开了这间议事大厅。而剩下的大臣们也纷纷舒了一口气,各自站起身来,往茶水间走了过去。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那些大多数叫过来只是为了听的小臣之外,得到了休息的机会的重臣们,神色之间并没有显出有多少轻松,反而各自都面色凝重,好像都各自怀有心事一样。
丞相一走出会堂,就将财相和孔璋周璞几个人叫到了一个茶水隔间,在侍从送上了茶之后,他先是淡定地喝了一口茶,然后赞许地看着刚才在堂上侃侃而谈的周璞,“知和啊,你果然年轻有为,刚才那一番表现,真是让我十分欣慰,要是我底下的人都有你的胆气和头脑,那就好了……”
*********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
大明武夫 第1484章 未战先料必胜
上一页返回最新章节列表下一页
周璞提出的建议十分对他胃口,以身犯险,领兵北上日本京都,一来可以体现出这个年轻官员勇于任事,而且有勇有谋;二来,在崇尚进攻和胆略的军人面前,这个青年人也大大地给内阁挣了一份脸。
“丞相谬赞了……”周璞不好意思地笑了出来,“下官只是觉得此举对皇上的大计更为有利,并没有独自出风头的意思……”
“欸,不要这么谦虚,说这些客套话有什么意思?”财相陈宏摆了摆手,“年轻人,就是要有些意气,出出风头怎么了?应该的!没有这股子气,又怎么能够做出大事来呢?”
在丞相和财相的夸奖之下,周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来,不过内心中却满怀激动,对自己刚才那灵机一动的表现倍感庆幸。
他赌对了,他提出来的补充方案,不仅对皇上的胃口,也对丞相的胃口,有了这两个人的认可,接下来只要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么他的前程就真正的繁花似锦了。
当然,前提也是他必须能够将自己的使命完成。
“你的方案,胆子大,这是优点,也是缺点。”果不其然,丞相在夸完了他之后,话锋又突然一转,“想要办成事,光有胆子可不够,还得要耐心和细心,更要临机应变的机灵劲,这些东西可不是轻易就能有的,你出了京以后,一定要戒骄戒躁,事事不可忘记了冷静啊!”
“谢丞相教诲,下官明白!”周璞连忙应了下来。
“孔司长,接下来你就给他多安排安排得力人手吧,知和虽然有勇有谋,但是毕竟是孤身一人,还是要有人来帮忙的……”丞相再度对孔璋交代。
“丞相且放心,下官已经跟周璞说了,他此行日本,事关重大,我们外务司会以最大努力来配合,他缺什么,只要我们有,就全给他补上!”孔璋马上就打了保票,“他要人,可以尽管从司里面挑就是!”
“你倒是有心了啊,孔司长。”财相陈宏笑着说,“原本这次我还对征伐日本有些疑虑,但是今天列席会议一看,嘿,现在我心里满是信心了!我们朝廷里面有这么多精干勇敢的文臣武家,上上下下又合同一心,还怕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接着,他又是一笑,“既然对日本作战的问题是解决了,那……战后日本的处置,也该谈谈了,皇上现在让大家休会,恐怕等下也是为了谈一下这个战后处置的问题吧?”
随着他这句若有深意的话,茶室间几个人的神色都变得莫名有些凝重了。尤其是周璞和孔璋,因为心里没有多少底气,所以都显得有些紧张。
“哦,看样子财相都已经跟你们两个人说了吧?”看到两个人的神色,丞相的心里就已经大概有数了,“没错,等会儿我们就要谈对日本幕府的和谈条件,战后日本的安排,以及战后对日本金银矿的处置问题。”
喝了一口茶之后,他继续说了下去,“对日本幕府的和谈条件和战后日本的安排,这个问题会堂上大家可以慢慢讨论,反正无非就是赔款和制衡那一套,但是对日本金银矿的处置就是十分重大的问题了,因为金银矿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财富,无论是处置到那一方,都必须是要慎重讨论……刚才是财相跟你们谈的对吧?他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已经差不多明白了,财相的意思是要让这些金银矿由朝廷来负责管控,以便让朝廷来掌握这笔巨大的财源。”孔璋连忙回答。
“没错,这不仅仅是财相一个人的意见,也是我的意见。”丞相十分干脆地点了点头,“说起来,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吧?内阁即是朝廷,身负天下的国计民生,可谓重任在肩。如今天下虽然大抵平定了,但是说实话还是百废待兴,离盛世繁华还远得很,其中财用更加是困窘不堪,不知道有多少地方需要花钱!既然如此,打败了日本之后,何必不用这些财富来交给内阁使用,纾解天下之困顿?只是啊……新朝体制特殊,原本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倒没那么理所当然了!”
在三位同属内阁的大臣们面前,丞相并没有那么多顾忌,苦笑了一下就将自己的心里想法给说了出来。“世人都说我是天子头号信臣,又是朝廷内阁之首,可谓风光无限,其实其中的困顿麻烦,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啊!”
这种诉苦式的说法,让孔璋和周璞两个心里微微发虚,谁也不敢接口。但是他们心里都明白,丞相这里实际上就是在感叹大汉的文武分离做得太厉害,以至于他这个内阁首席辅臣对军队没有多少掌控力,反而生怕他们抢走在他看来朝廷应得的利源。
短叹了一下之后,他仿佛回过神来了一样,又笑了起来,“你们别误会,我这可不是诉苦,皇上对内阁的信任和倚重,是天下有目共睹的,而且因为前明的教训,文武职官分离也不能说不对……只是啊,这一分离,大家有时候就不是一条心了,做起事情来就没那么多方便……”
“哎呀,丞相,你就直说吧!”财相陈宏因为是老兄弟,所以他没有什么顾忌,干脆地直接说了出来,“这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没错,我们就是要在战后把日本的金银矿拿到内阁手里,军方配合最好,不配合的话,我们就得一定要军方配合!”
“大家同为大汉的臣子,本来就应该以和气为上,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要说的那么严厉。”丞相摆了摆手,示意财相把口气放缓点,“财相,我也知道你以为国家财计艰难,所以有些焦虑,但是说话可不要这么笃直,免得军方还以为我们是有意针对他们呢。”
“我这人有时候说话就是直了点,你又不是不知道。”财相浑不在意地笑了笑,“具体的事情,我刚才都跟他们说清楚了,他们两个也同意我的看法。对了,你刚才面见了皇上,跟皇上提了这事了吧?”
“嗯,已经提了。”丞相点了点头。
“那皇上怎么说?”陈宏心里有些紧张,连忙问。
“皇上看上去心情挺好,并不反对我们的看法。”丞相沉吟了片刻之后,有些谨慎地说,“他说可以在会上详细参研。”
“说可以详细参研,那不就是认可了我们看法的意思吗?”财相却比丞相要高兴许多,直接大笑了起来,“哈,看来这个离宫还真是有用啊!行,等下我去找其他几个列席的内阁大臣,会上我们这些内阁人的就一起来说吧!先把声势造起来,这样皇上答应起来也方便!”
“说是应该说的,不过皇上说的是参研,而不是就这么办,所以……也可能会生出什么变数。”丞相却仍旧在沉吟着,“会上要是军方的人提出的别的意见,那可就不好说了。”
“什么好说不好说的?我们是为国家为皇上考虑,还怕有什么不好说?”陈宏马上反问,“我们这么做,又不是为了驳军方的脸面,他们如果反对的话,总得说出一个符合道理的理由来啊?国家财计困难,需要开拓财源,有什么不对的?军方每年从国家拿走那么多的预算,就连封赏也是从我们这里拿的,每一笔可都算真金白银啊,我们可曾说了什么了?还不是一年年硬着头皮把钱凑出来了,满足了他们的胃口?既然我们每年都满足了他们的胃口,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总不能又要从我们这里要钱,又不肯朝廷扩大财源吧?”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既然是这个道理那还怕什么?”财相马上截住了话头,“只要我们内阁的人上下一心,众口一词,那他们就算有怪话也没办法说出个道理来吧?行了行了,我等下就去见商业部和民政部的人,大家一起把这个事给敲定了,免得多浪费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