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鞑子鞑子来了”
营地里的边军和军户们听到远处有人呼喊,顿时混乱了起来了。赵连河他们也拔在围栏的边上朝远处张望,只见远处正有无数的骑兵铺天盖地的奔驰而来。
“我艹真的是鞑子,鞑子来了快跑啊”
边军和军户们看到远处大批的蒙古骑兵奔腾而来,都被吓坏了。营地里的女人和孩子也慌了,到处都是哭喊声和惨叫声。
赵连河倒是没跑,他冲着外面站岗执勤的几个远东军大喊道:“兄弟,快跑啊鞑子,鞑子来了”
ps:感谢霏飞飞的打赏。今晚加更一章,为感谢盟主头疼也不行大大的支持和鼓励。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六章 宁夏战役(九)
.
ps:感谢头疼也不行大大成为本书盟主,茶头加更一章,感谢大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大大的了。.
营地外面执勤的远东军官兵,看到一帮边军被吓成这样,都有些哭笑不得。营地里现在以及变得混乱不堪,他们只能冲进营地,挥起鞭子这顿抽啊,好半天才算是把局势稳定住。
外面带队的连长看到赵连河没跑,还大声的冲他们呼喊,就走到了赵连河的面前。赵连河急的满脸通红,指着远处的蒙古骑兵大声的喊道:“将爷,这是鞑子,真鞑子不跑就来不及了。”
“你喊个p啊,那是我们自己的人”
赵连河一听,当时就懵了。他转过头看向了以及奔行而至的蒙古骑兵,发现他们都是排着整齐的四路纵队,后面紧跟着的是成群的马匹,轰轰隆的从营地旁边呼啸而过。他这才明白过味儿,原来这些蒙古鞑子,真是东家的手下。
其他的边军和军户也都明白了,东家太牛了,居然还养着这么多鞑子骑兵。那岂不是说我们以后在河套,就不用担心草原上的鞑子了。
他们在营地的边上足足站了一天,就看到了大批的蒙古骑兵,或是赶着四轮马车的牧民,连绵不绝的从草原冲进了镇远关。
“老赵,东家什么来头,这也太牛了吧。居然能驱使草原上的鞑子为他们效力。我看鞑子看到东家的那些兵,也是很害怕的样子啊。”
赵连河点了点头道:“你看看人家东家的兵,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的,真他娘的威风。人家身上穿的甲胄,手里拿的家伙,哪一样不是好东西。再看看我们,一件破夹袄穿了十几年,像个要饭花子似的。若是我以后能给东家当兵,老子命豁上都不怕。”
他旁边的一个边军想了下道:“你说东家招我们去河套,会不会有用我们的意思啊要是想找人去河套种地。山陕两地的流民都成灾了,要多少有多少,何必找我们。”
赵连河一听,心里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的心里顿时火热了起来。如果东家镇若是从边军中招兵,自己拼了命也要被选上。他自负在边军混了这么多年,以前做过夜不收,有着一手不错的骑s功夫,东家选兵他被选上的希望很大。
随着草原上的各个牧民支队的到来。运送物资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每个支队都把所有的马车和马群都带了过来,把马车装的满满当当,连马匹都驮上了不少物资,浩浩荡荡的向河套挺进。
即便如此,因为在宁夏镇缴获的战利品实在是太多了,最后足足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算是把这些物资运走。
此次战役远东军为了收集各种物资,可以说是刮地三尺。不但抢光了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庆王府的金银财宝和粮食等物资,像什么农具工具、碗筷碟子、铁锅坛子、牲口马车、家具门窗、地毯幔帐、衣服鞋子、枕头铺盖、胭脂木梳、烟香蜡烛、镜子剪子、灯笼花盆等东西,统统一扫而空。连个耳勺都没落下。
甚至连那些大户家的两扇大门、磨盘、牌匾、水缸等笨重的大件都给拉走了。如果不是时间紧急,连庆王府房ding上的瓦片都能给起下来带走。
另外,各个大户家的厨子、丫鬟、老妈子、花匠、轿夫等仆从,宁夏镇的郎中、剃头匠、裁缝、厨子等各类手工业者和手艺人,各个大户自家养着的以及宁夏镇镇城里的几个戏班子,几伙吹鼓手,还有镇城的几个青楼里的姑娘妈子,一个都不能少,全被强行带到了河套根据地。
没办法,谁让河套根据地穷呢。不管是什么东西,拿到河套根据地都能用得上。各种人才更是奇缺无比,不管如何都能用得上。而且河套根据地还在宁夏镇收罗了两千多各类的工匠,这都是宝贝啊。以后河套还就指着他们呢。
河套根据地紧张转运物资的同时,还派了大批的流民,到附近的村子里去进行宣传,争取附近的军户和农户跟着远东军一起去河套地区开荒屯田。
只要答应跟远东军走的,就能得到一套新衣服,还管大伙三顿饭。而且河套根据地还想大家承诺。只要去了河套地区,以后大家都能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也不会受到恶霸豪强的欺侮,只要你能踏踏实实的卖力气就行。
宁夏镇各地的军户和农户听了宣传,当时就动心了。先跟着他们走,不管怎么样还可以混一套衣服呢,而且就冲能管几天的饱饭就值了,他们这辈子才吃过几顿饱饭啊。
于是,宁夏镇的军户和农户,以及俘虏的边军,还有他们的家人,绝大部分都跟着远东军离开了宁夏镇,前往河套地区。其实当他们接受完净化,领到了物资,换上了一套新衣服,又吃了几顿饱饭以后,就基本上打都打不走了。
尤其是他们看到大批的蒙古鞑子,甘愿受远东军任意驱使,那心就完完全全的放在肚子里了。要说边镇的百姓最怕什么,那第一怕的就是草原上的蒙古鞑子,每年一到秋天,边镇的百姓都是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生怕草原上的蒙古鞑子组团南下打草谷,这帮畜生见人就杀,见到女人就抢,粮食、牲口什么的,更是能抢就抢。他们这些年被河套和阿拉善草原的鞑子祸害坏了。
而且一辆辆四轮马车连绵不绝,一艘艘内河甲板驳船铺满了河面,全都装满了各种物资,浩浩荡荡的向河套地区运送,这也更加的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李明和马庆、商明等人,以及宁夏战役司令部,亲自为远东军各部队,以及最后一批运送物资的车队殿后。他们没有坐车或是坐船,而是骑着战马离开了宁夏镇的镇城。
他勒住战马,然后回头看了眼宁夏镇的镇城,笑着对大家说道:“对了,宁夏镇的庆王和文官武将,以及各级军头小吏,部队离开前都放了吗”
高强点了点头道:“我们只是把关着他们的院子上的锁都打开了,然后就离开了。至于特么敢不敢推门出来,我们就不知道了。”
李明笑了下,然后转身催马加快了速度,追上了前方的队伍。
此时,无数马车和战马装满了物资正陆续从镇远关离开了宁夏镇,旁边还有数万来自山陕的流民,以及跟着远东军离开的宁夏镇边军俘虏和军户,浩浩荡荡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七章 宁夏战役(完)
.
ds_d_x();
ds_d2_x();
远东军彻底的撤出了宁夏镇,但是关在镇城各个宅子里的大明的文官武将,愣是令天以后才敢去推那扇门。这还是他们饿得受不了了,冲着外面大喊大叫,看到没有人回应,才有个参将试着推开了院门,发现镇城里已经空无一人。
得知远东军撤出的消息,这帮人欣喜若狂,纷纷跑回自己的家里。因为这帮贼人只是把他们关了起来。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逼问他们每家的金银珠宝藏在哪里。
这些人家里的财富,都是通过见不得人的手段得来的,所以都有自己的秘密银库,位置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隐蔽。可是当他们激动的回到自己家的大宅子,发现家里已经变得空空荡荡,被那帮贼人洗劫的干干净净。
这帮贼人太特么狠了,银子、粮食什么的都没了,连家具铺盖、瓶瓶罐罐什么的统统不见了踪影,连宅子的两扇大门都被拆下来拉走了。整个院子就剩下院子中间的那些假山石了,连门窗都没了。
宁夏镇的镇守太监急火火的跑回自己的宅子,他攒下的私房钱,因为都是写金银,所以存的非常隐蔽。可是他回到家一看,那个他自认为隐蔽的银窖,已经被那帮该死的贼人挖开了,里面存放的大批金银珠宝早就被洗劫一空。
他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可是他十几年的贪墨所得,是他养老的银子。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帮贼人怎么可能发现这个隐蔽的银窖呢,他整个府上知道这里的仅有三个人,还都和他关在一起了。
他们哪里知道,远东公司在海参崴的俄军仓库里购买军火的时候,那里的毛子送给他们几部苏式探雷器。远东来到这个时代后。基本用不上这些玩意儿。
后来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期间,发动了对晋中盆地汉奸晋商的突袭,洗劫汉奸晋商宅子的时候,就用了这几部探雷器,效果非常好。这次占领宁夏镇,主要的工作就是抄家。所以也把那几部苏式探雷器带来了。有了这几件神器,无论那些贪官军头把金银珠宝藏得再隐蔽,也能被远东军找到。
用现代的探雷器去抄家,也就是远东公司能干的出来了。这帮人自以为银子藏得隐蔽,可是在寻宝神器探雷器的探测下,藏得再隐蔽也没用。
当然,最悲催的就是庆王了,他们二百多年积累的财富,这次被河套根据地端了个干干净净。庆王府的墙皮都刮下来几层,诺大的庆王府几乎什么东西都没剩下,庆王现在除了宅子和土地,以及在外地的一些铺子,浮财算是被劫掠一空。
第二天,陕西三边总督府接到了宁夏镇的消息,他们根本不相信占领宁夏镇的贼人已经撤走。接连派出了大批的夜不收,反复打探了多次。才最后确定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大批集结在延绥、甘肃和固原的大队兵马,得知宁夏镇已经没有了贼人。全都变得群情激昂。仅用不到半月,就克复了大明九边的宁夏重镇,这可是天大的奇功啊。
到时候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折子,六百里加急向京城报捷,参与这次战斗的明军,上至总兵参将。下至把总守备,全都能或多或少的弄一些军功。
只是陕西三边的众多文官军将心里都清楚,这次攻占宁夏镇的肯定是远东,可是谁也不会提这一茬,如果想弄到军功。就得说是北虏大举寇边,陕西三边将士苦战多日,击溃北虏,收复宁夏镇。
而且替罪的羔羊也有了,宁夏镇的众多官员军头,随便找一些身后没靠山,根儿不硬的送出去背黑锅,然o 就没什么了。还有此次宁夏镇被攻破,原来的文官武将势必要换上一茬,空出来的官位很多,各方大佬夹袋中的门生故旧,也都会安置在宁夏镇。宁夏镇的土地肥沃,良田无数,这次当然也会重新分配。
至于占据北面河套的远东,大明的官员军将倒是不怎么害怕。对于这些大明官员军将来说,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早早晚晚会南下中原,与其躲着他们,莫不如离得近儿,想办法经常和他们沟通,先落个脸熟,以后没准还能弄个从龙的机i 。
据说远东已经扫了漠南的蒙古各部,草原上的东西总得有销路吧。草原上物资贫瘠,盐茶铁器什么的,总得有人帮着置办吧。这都是和远东接触的机i ,只要能接触上,远东南下中原,至少不会难为他们,新朝初立,做个富家翁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主要因为远东并非异族,也是同属华夏血脉,据说还是流落海外的宋室后裔。中原历代王朝几百年一个轮回,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所以大明的士大夫们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
而且远东虽然对异族凶残狠毒,但是对汉家儿郎往ǎ 是比较温和。还没见过远东屠杀过汉人,这两年大明北方大旱,远东公司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远东的这些事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就在大明各地暗自流传。
当然,这样的想法,谁都不会去和别人说,大家心照不宣而已。现在大明这艘破船四处漏风,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朝堂的老,地方的官员,边关的军头,哪个心里都有一杆秤。
现在的大明,还剩下多少忠臣?也许越是忠心的臣子,就越不敢把远东的事情对崇祯说。只能天天长吁短叹,拼了命的护持着大明这艘破船,挺过一天是一天。
倒是几位朝堂的老,数次一起力劝崇祯迁都南京,但是都被崇祯着人乱棍打出了朝堂。虽然崇祯坚持留在京城,可还是把太子送到了南京,并且派去了大批能臣辅佐,组建了一套朝堂班子。也许崇祯也清楚如今的局势,也再为今后做准备吧。
不提陕西三边总督府如何报捷,也不提大明朝堂如何封赏陕西诸将,都是些鸡鸣狗盗的破事儿,反正最后往ǎ 会扯得一地的鸡毛。(未完待续。)
s感谢书友150126123818084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八章 河套根据地的发展
.
ds_d_x();
ds_d2_x();
宁夏战役圆满的结束了,河套根据地日夜不停的向河套地区运送物资。经过十天的努力,最后总算是把黄河岸边堆积如山的物资运回了根据地。
远东军犹如蝗虫过境似的搜刮,物资扫荡一空,人口也弄走了好几万,把宁夏镇刮得空空荡荡,让庆王府和这里的贪官军头们嚎啕大哭,这帮贼人太尼玛狠了,他们多年贪墨的财富一朝尽没。
当杀气腾腾的陕西边军杀进宁夏镇的时候,也被宁夏镇凄惨的景象吓到了,现在这里除了宅子和土地,已经什么都木有了。
河套根据地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陕西各地的流民和宁夏镇的边军俘虏军户需要安置,从宁夏镇缴获的战利品需要统计入库。还要建设大批的库房储存物资,新移民今年的越冬的房屋也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今年河套地区陆续接收的陕西流民有五万余人,宁夏镇的边军俘虏和军户极其家人亲眷,也有四万余人,再加上土默川平原原有的汉人和草原各部落的汉人奴隶也有五六万人,加在一起总共十五万人上下。
根据地对所有的新移民全部打散了进行混编,将不同地区的陕西流民和边军军户分配在一起,组建了一个个基层支队,分别安置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的广大地区。
安置完了新移民,根据地又开始组织他们在黄河两岸大肆开发建设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开垦荒地、挖掘灌溉水渠、制作土法有机堆肥等工作,为明年的春耕做着积极的准备工作。
还要建设根据地的各地交通基础设施、沿河的码头和仓库,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做更多的工作。省得明年春天的时候,因为道路泥泞影响各地的春耕工作。
山陕地区自古就盛产“泥炭”,河套根据地也依照现代社会的资料,找到了十几个露天煤矿,并动员了大批的漠南各部的蒙古俘虏,已经接连挖掘了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河套各地的储煤场存放的原煤堆积如山。可以保证根据地冬季几个月的煤炭供应。
除了十几个煤矿,河套根据地还在巴彦淖尔开发了几个铁矿,平均品位达30-35%,最高46%。并扩建了钢铁厂和与之配套的焦炭厂。因为条件有限,还是采用“地方五小”的方式,进行土法生产,但河套地区主要还是以农牧业为主,所以足以满足根据地需要。
另外。根据地还在根据地各处开发了一批采石场和林场,还建立了几个土法水泥场和十几个砖厂,生产方式都是比较原始,存在人力成本高、环保条件差、产量低的缺,可还是有力的支援了根据地的初期建设。
河套根据地还对原有的几个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远东公司最近又组织了几次长途运输,送来了大批的蒸汽机、各种工具、蒸汽动力的机床等设备,所以造船厂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而且企业也更名为河套机械加工厂,规模比较大,涵盖了木工机械加工、铸造锻造、机械加工、设备维护、造船等多个工种,共十几个生产车间。公司还支援了数百有着成熟工作经验的各岗位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做为河套机械厂的职工和技术员。
从宁夏镇劫掠来的两千多工匠,全都分配给了归化城外黄河岸边的河套机械厂,也就是原来的造船厂。公司根据他们的能力,同样按照中队大队的编制进行的整编,成为了河套根据地的第一批学徒工,主要由根据地的技术人员和西北野战军直属工兵团的骨干,对他们进行培训。
河套根据地今年的工作,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而接近尾声。各部门也开始抓紧封存设备和物资,做好今年的越冬准备,然后就是组织根据地的十几万新移民的冬训工作。
今年根据地并没有在山陕地区进行大规模接收流民。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根据地的初期建设。通过冬训培养一批基层骨干,从明年开始再从山陕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接收。
公司在大明境内的几个根据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为公司占领了印度这个大粮仓,彻底的解决了公司的粮食缺口。所以公司对大明境内的几个根据地的支持也大大的增强了。
几个根据地得到了公司的大规模支援,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做的也比较好,据统计,几个根据地在入冬前共接收了超过四十万的流民,而且安置的条件也比以往要强上不少。
其中接收流民最多的是山西吕梁山根据地,接收的流民超过了十五万。明年这些流民将有大多数通过各种途径送到河套根据地。
河套根据地经过一年的准备。明年将接收三十万流民。这些流民将在河套地区大肆屯田,开发黄河两岸的土地资源,争取在三年内将河套地区建成远东在西北地区的“塞上江南”。
明年河套根据地的工作依然艰巨,首先是春播前的开荒工作,这里可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都得指望牛马和木质曲型犁。然后就是挖渠引水灌溉工程,这个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是一项漫长的艰巨工程。
河套根据地百废待兴,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首先就是要解决根据地的道路交通问题,陆路和水路交通的各种工作,都需要根据地投入大量的资源。
未来河套根据地主要以发展农牧为主,开发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的大片土地,现代社会的河套地区就盛产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等多种农作物。
鄂尔多斯地区、阿拉善地区和漠南草原等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都是开发牧业资源的好地方,未来这些地区也将是远东的主要牧场。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
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
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未完待续。)
()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九章 远东的制度化建设
.
ds_d_x();
ds_d2_x();
一六三九年的冬天,远东公司各地都开始了紧张的流民冬训。┞┟要┞┢看书1.┢其中辽东地区一百六十万、南洋三十万、台湾岛五万、吕宋岛十五万、济州岛两万、印度地区五十万,参加冬训的流民总人数共两百六十余万。
另外,大明境内的几个根据地接收的四十万流民,以及河套根据地的十五万新加入的移民,也都开展了冬训。
三百多万流民同时进行冬训,光是管理人员就需要数万名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以及训练教官。冬训期间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扫盲活动,也需要大批的政工人员和文化教员。
从公司各部门抽调数万名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管理经验的干部,那绝对不是小数,即便在现代社会的某些中小国家,如果一下子从国家机构抽调这么多的基层管理人员,可能整个国家都要面临瘫痪的局面。要┞┝┝看╟书1.╟
但是对于目前的远东公司来说,还真不叫什么事儿。每年的移民冬训,其实就是远东基层干部造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广大基层干部的主要来源。
公司会在冬训中选拔一些条件优秀的积极分子,组织他们进行培训。然后把他们调到其他单位,提拔为小队长和副中队长,在基层积累工作经验。对在基层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干部,要进行大力培养,并且大胆提拔。
重选拔的那些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干部。经过几年的摸索,远东公司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这些年公司在培养选拔基层干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要┢看书╟
选拔任用基层干部主要是遵循“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一切都要以成绩说话,而且上级领导干部没有权力提拔任用干部,基层干部的提拔都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而且被提拔后的干部将会调离到其他地区任职。
远东公司的内部员工对现代社会的那一套都深有体会。尤其是王和、郭松等人,以前都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对于“卖人情”、“拉关系”等现象非常了解。他们当然不能再任由这种事情生,所以公司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机制。始终非常重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1...311312313314315...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