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忽然之间,孙尚香明白了陆逊的一片苦心。此战必须胜,容不得一点疏忽。

    孙尚香回头看了一眼陆逊。陆逊似乎明白她的心意,微笑着点点头。

    孙尚香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三百步外的邘城。邘城并不大,地势却极佳。城建在台地之上,背后就是太行山,无法驻足。吴军只能从东西南三面发起仰攻,面对高达数丈,几乎直上直下的黄土台地,弓弩、投石机等远程武器的射程受到影响,将士进攻的节奏也大受限制,就连孙尚香的将台都视野受限,无法直接窥视城中的情况,守军则可以居高临下,掌握全局。

    在太行山雄浑的身影映衬下,邘城显得既微不足道,又坚不可摧。

    孙尚香在地图上、沙盘上无数次的观察过邘城,此刻亲临战场,才真正意识到邘城易守难攻的真正含义。刘备、逢纪选择在这里建城,原本就有据险而守,消耗来敌兵力和意志,择机反击的用意,如今刘备死了,邘城却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速胜是不可能的,只能按照预先的部署一步步来,先进行土工作业,建造供射手站立的望楼。因为地势不利,这些望楼要建得非常高,几乎是正常射台的三倍以上,高度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体积也必然成倍扩大,自然成了城上抛石机最好的目标。这对辎重营的工匠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不仅要建起三倍高的望楼,还要求这些望楼有相当的抗打击能力,不至于一击即毁。

    刚刚调到军情处的大匠莫择第一次听到这个要求时,当场翻脸,一甩袖子,用带着胡音的一连串国骂予以回应,直言干不了这活,宁愿被拖出去砍头。反正最后脑壳想破了也没用,不如直接砍了爽快。陆逊好说歹说,又派出羽林卫最漂亮的几个女卫去游说莫择手下的匠师,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终于让莫择应下了这个任务。

    莫择挠破了头皮,揪断了不少卷曲的髯须,终于想出了解决之道:建造复式望楼。具体而言,就是在支撑望楼的承重之外套建防护结构。承重结构保证望楼的主体不受影响,重在坚固,防护结构则保护望楼的承受在遭受对方抛石机打击时不至于损毁,还可以及时更换修补,重在灵活有弹性。

    看完莫择连夜制作的模型,孙尚香连声称道,向莫择挑起大拇指。

    莫择不敢怠慢,立刻安排匠师打造,进行实测试验。模型毕竟是模型,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实测。为此,莫择请求孙尚香调一台巨型抛石机协助。根本他的估算,对方有高度优势,威力要比通常的抛石机更大,只有巨型抛石机才能模拟出效果。

    孙尚香答应了。为了这次战事,孙策从豫州运来了三十架巨型抛石机,其中有二十架分配给了她,还有十架交给了朱桓,让他去攻城掠地。

    巨型抛石机过于沉重,目前还没解决陆地运输的问题,只能依赖船载水运。在拟定战术方案时,陆逊就意识到双方地势的悬殊,没有巨型抛石机,己方无法遏制对方的远程打击,运输巨型抛石机是重中之重。好在邘城南不远就是沁水,陆逊特地挖了一条河,以便将巨型抛石机运到城下。

    挖河、部署巨型抛石机、制作复式望楼都是极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工程,至少在半个月以内,孙尚香无法对邘城发动真正的进攻。好在因为陆逊的坚持,孙尚香最后上报的是求稳的方案,时间充裕,毋须着急,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施。

    孙尚香之所以可以不急,是因为孙策安排了朱桓为她筹集钱粮。朱桓渡河之后,迅速攻克了怀县,代理河内太守,随即在毛玠的协助下,约见河内各县豪强,并将准备好的公告分发到各县乡里,安排郡督邮四处巡访,如果有违反命令,不予张贴公告,或者不进行有效宣传的,从里长到县令长,一律严惩。

    毛玠原在兖州就推行过新政,在首相府任职年余,对新政的理解又深一层。他很清楚,朱桓只是暂时代理河内太守,一旦战线推进到上党境内,河内成为内郡,朱桓必然卸任,继任河内太守的很可能就是他。这既是对首相张纮的尊重,也是对他的器重。作为一个降臣,能这么快就委任为一郡太守,而且是河内太守,他非常幸运,机会难得。

    与河内豪强的谈判主要由毛玠进行。毛玠是兖州名士,学问好,见识高明,说起话来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以杨俊为首的河内豪强代表与他接触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新政的意义,打消了疑虑,不少人都主动交出了土地,以期换取其他的利益补偿。杨俊曾是边让弟子,与毛玠一见如故,被举荐为郡功曹,成了朱桓与河内豪强的联络人。只有少部分人负隅顽抗,或是据垒而守,或是举家遁逃。

    朱桓统兵征讨,一一扑灭,迅速稳定了河内形势。

    温县司马氏也不例外。司马朗入职吴国,被河南尹庞山民任命为偃师长,消息传来,温县司马立刻投降,便送信给司马懿。

    只是司马懿没有回复。

    其实司马懿原本是打算回复的,收到司马朗的亲笔信,得知孙策愿意见他,他就动了心思。可是两个消息接踵而来,最终阻止了他的行动。一是杨修返回孙策身边,担任行军主簿,主管整个大军的钱粮筹集、调配;一是平皋张氏相中了朱桓,主动托人提亲,希望将张春华嫁给朱桓。

    一想到以后面对杨修、朱桓,司马懿就无法理智,所以他收起了司马朗的亲笔信,横下一条心,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让杨修和张汪后悔他们今日的决定。

    看着城下的吴军阵地,司马懿冷笑不已。




第2345章 最后的希望
    “仲达”

    司马懿回头,拱手施礼,顺手将司马朗的书信塞进袖子里,露齿而笑。“逢相,来巡城”

    逢纪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花白的眉毛蹙着。他看着城下的吴军阵地,沉吟良久。“仲达,你兄长有消息来吗”

    司马懿面不改色。“没有,倒是收到了家里的消息。”

    逢纪转头看着司马懿,神情疑惑。

    司马懿苦笑道:“逢相应该想像得到。”

    逢纪眉毛轻挑,无声地笑了笑。“是啊,我想象得到,吴王所到之处,世家无不残破,令人切齿。”

    “这倒未必。”司马懿笑道:“箪食壶浆的人也不少,甚至还有一心想攀龙附凤的。”

    逢纪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司马懿刚刚遭遇张家退婚,心情不好。“仲达,大丈夫何患无妻你若是不嫌弃,我愿意为你搓和,听说王凌还有一个妹妹已然长成待嫁,德容皆为上上之选。郭家也有一个女子,说起来还是郭林宗的族人,家教甚严,一心想嫁个才智双全的名士,我看仲达很合适。”

    司马懿哈哈一笑,拱手说道:“那我就先谢过逢相了。若能击退孙策,守住邘城,届时一定麻烦逢相做媒。”

    逢纪笑笑,沉吟片刻,又道:“仲达以为我们能守住邘城吗”

    “守不住也得守。”司马懿幽幽地说道:“守住邘城,我们就在河内站住了脚,可攻可守。丢了邘城,退守天井,河内就算彻底丢了,孙策只要守住邘城,就是扼住了我们的咽喉,纵使铁骑千群,也不敢渡河。”

    逢纪苦笑。“仲达所言甚是。只是吴军势大,仅凭我们,怕是有些吃力啊。”

    司马懿眼神微缩,沉默了好一会儿,转身向逢纪施了一个大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逢相天下俊杰,如今都有力不从心之叹,其他人可想而知。邘城若破,并州纵有山河之固也难免土崩,只剩下益州独木难支。逢相肩上挑的不仅是中山国,还有天下,可不慎欤”

    逢纪有些惭愧,还了一礼。“纪老矣,天下事,当待仲达与王氏兄弟这般青年才俊。”他伸手虚扶司马懿。“仲达,你且说说,如何才能守住邘城”

    司马懿举起两根手指。“远交近攻,避实击虚。”

    逢纪心中一动,深深地看了司马懿两眼。“说来听听。”

    “喏。逢相以为,以关东之粮,孙策能养多少兵”

    逢纪想了想。“孙策可以从交州运粮。”

    “孙坚已死,交州诸将仅能婴城自守,无力出击,如今的交州无法能为孙策提供的稻米有限,杯水车薪,不足以济大事。他所寄予厚望者是冀州、河内、河东,尤其是冀州,不仅要供应徐琨、全柔部,还要抽出一部分供应幽州。若冀州有什么闪失,孙策就只能从中原调运钱粮,消耗大增。此消彼涨,便是转机。”

    逢纪微微颌首。“仲达所言,的确有些道理。令并州军出井陉,攻冀州,若能得手,冀州可复。纵使不能,也可取冀州之粮以自给,损失利己,一举两得。”逢纪有些兴奋起来。“仲达,你这避实就虚之计甚妙。那远交近攻呢,是益州”

    “逢相谬赞,愧不敢当。”司马懿微微一笑。“并州若亡,益州不能独存,蜀王想必很清楚这一点。不过益州四塞,利于守而不利于攻,且周瑜、黄忠南北夹击,蜀王左右支绌,未必能腾得出手来。”

    “那还有谁”

    “逢相忘了交州么”

    逢纪恍然大悟,随即抬手拍拍额头,自我解嘲道:“果然是老了,思路渐窄,反应也慢,不如仲达敏捷。你刚刚还说了交州,我转眼就忘了。没错,交州才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地方。若是刘繇能够突进荆南,天下或许能有转机。”

    逢纪转头打量着司马懿,笑道:“杨修犯了一个大错,他会因此付出代价的。”

    司马懿笑笑,并不回应。

    六月中,成都。

    卫觊下了车,仰起头,打量着眼前的蜀王府,吁了一口气。

    舟车劳顿了一个月,他终于到了蜀国,到了成都。马上就要见蜀王曹操了,他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他对曹操并不陌生,和法正也很熟,知道这两人都不是能轻易说动的人。如果曹操愿降,他就不会坚持到现在了。

    “真是伯儒兄么”门内响起爽朗的笑声,一个虽不高,却极矫健的身影快步走了出来,来到卫觊面前,一把握住卫觊的手,哈哈大笑。“伯儒兄,这可真是有缘千里相会啊。去年孤亲赴长安,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伯儒兄,奈何本事不济,兴冲冲的去,灰溜溜的回来了,正自遗憾,不想时隔半年,伯儒兄却来了成都,莫不是孤至诚,伯儒兄有所感应”

    卫觊很是意外。他没想到曹操会亲自出迎,而且这么热情。他进入益州之前就有消息送到,曹操知道他从何而来,又所为何事,却毫不介意,没有任何戒心,倒是挺令人感动的。他和曹操同年,只比曹操大几个月,不过最初没什么交情,他高攀不上曹家,也看不上曹操的出身,只是点头之交。但曹操与蔡邕关系很好,亦师亦友,蔡琰嫁入卫家之后,他与曹操的接触才多了起来,也知道曹操虽然出身阉竖,本人却极有士人气节,这才正式论交。

    “大王”

    “大什么王。”曹操摆摆手,打断了卫觊,悄声笑道:“伯儒兄也不是外人,孤就不用装了。孤这蜀王还能做几天,恐怕只有天知道。”随即又大笑道:“伯儒兄,你不远千里而来,不知道为孤带来了什么好消息,那吴王又为孤准备了些什么条件若是合适,孤便将这大好头颅送给伯儒兄。”

    卫觊措手不及。大门还没进,曹操就亮明了态度,这还怎么开口劝降他想了想,也笑道:“大王明于形势,又有陈公台、法孝直那样的智谋之士出谋划策,那些故作玄虚的话,我就不用说了,免得自取其辱。大王,你知道河东的事吗”

    曹操笑笑,却不说话,伸手相邀,引卫觊入府。他当然知道河东的事,刘备死了没多久,他就收到了消息。刚刚听说刘备阵亡的时候,他沮丧了很久。本想和刘备结盟,共抗孙策,没想到刘备居然战死了。他本能的觉得刘备不是因为战事受挫,而是因为心死,看不到希望,又不甘心向孙策称臣,只好临阵战死,求仁得仁。

    想通了这一层,让他心有戚戚。一直被孙策打压的人岂止是刘备,他也一样。自从南阳之战功亏一篑,他先是退到关中,再退到益州,眼睁睁地看着孙策占据了中原、江东,如今又占据了兖州、冀州,紧接着又将京畿收入囊中,天下大半已入其手,势如破竹。

    反观自己,这些年什么成就也没有,反而丢了妻儿,正妻丁氏,妾卞氏,还有三儿一女,都成了孙策的俘虏。他倒是娶了吴氏,还纳了几个妾,奈何几年竟是一个孩子也没有,不由得人不疑虑丛生。

    莫非天下注定就是孙策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诡异。他尚在不惑之年,身强力壮,却一个子女也没添,孙策尚未而立,却儿女成群。

    两人来到中庭,曹昂在庭中等候,陈宫、法正也在,纷纷上前和卫觊见礼,尤其是法正。法正在长安一年多,与卫觊见过很多次,并不陌生,交情却谈不上。两人性格相差太大,话不投机。

    入座之后,上了酒水果品,曹操再次问起了刘备阵亡的经过。卫觊也不推辞,便把大致经过说了一遍,但他没有说河东世家抛弃刘备的事,只说刘备力战而亡,死得英勇。曹操等人也不计较,虽然不清楚战场的详细经过,但刘备战死时的河东形势他们还是清楚的,况且包括卫觊本人在内,河东世家如今都投降了孙策,柳孚、贾逵等人还得到了重用,他们的选择也就一目了然了。

    卫觊也知道他们有怀疑,坦然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因家事得罪了蔡邕父女,如今孙策要为他们出气,将卫氏族人没为官奴婢,虽然有辛毗的照顾,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希望能尽快救出他们,这才接受了孙策的要求,来益州劝降。

    能不能劝降曹操,其实并不重要。曹操愿降,他当然求之不得。曹操不愿降,他也不在乎。作为卫氏家主,他必须为当年的失误负责,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只要他死了,孙策气消了,卫氏族人就有脱险的可能。否则,卫氏永远别想翻身。

    一口气说完,卫觊端起案上的酒杯,一饮而尽。他喝得急了,呛得咳嗽起来,直咳得涕泪横流,放声大哭。曹操君臣见了,也有些怆然,劝卫觊投降的话也说不出口了。卫觊肩上背着卫氏族人的生死,他怎么可能一个人留在益州为官。

    当然,放卫觊回去也不是可能的。



第2346章 陈宫有计
    曹操与卫觊寒喧良久,叙旧之间不忘探听消息。

    卫觊与曹操相处多年,知道曹操为人疑心很重,要想获得他的信任并不容易,不吐点真东西是不行的,便将从河东到建业,再到成都的一路见闻说给曹操听。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曹操派出去的斥候都能打听得到,却可以证明他所言不虚。

    曹操听完,颇为遗憾,卫觊了解的信息实在有限。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孙策根本不相信卫觊,与其说是派卫觊出使,不如说是借刀杀人。

    他不想做孙策手里的刀,落下骂名。

    曹操邀卫觊入幕,卫觊婉拒了。他的族人还在吴王手中,不能为一己富贵陷族人于死地。曹操也没有坚持,长声叹息,请卫觊在成都小住。卫觊早有心理准备,客套了一番就答应了。

    曹昂亲自送卫觊去驿舍。马车起动,曹昂打量着卫觊,忽然说道:“卫君,你的遭遇令人落泪,但你的来意绝非如此。”

    卫觊不露声色。“世子所言甚是,只不过遭遇令人落泪的并不仅仅是我。事同此理,人同此心,世子当知我别无选择,只能俯首听命。”

    曹昂紧头紧皱,良久才吁了一口气。“敢问卫君,可曾听到我母弟妻儿的消息”

    “令堂丁夫人如今安居建业,还有她的妹妹一家。令郎随诸王子读书、玩耍,除了不知世子模样之外,一切都好。至于卞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那就不清楚了,我没见过他们。以吴王的仁厚,想来不会虐待他们,世子可以放心。”

    曹昂无声而笑。“卫君刚才对吴王切齿,看来并非实情。”

    卫觊不慌不忙的说道:“觊对吴王切齿,是因为吴王待我卫氏太狠,但吴王待世子家人仁厚却是事实,觊不能因一己私见污吴王名声,也影响了世子的判断。”

    曹昂打量了卫觊半晌,点点头。“卫君有古君子之风,可敬可叹。”他顿了顿,又道:“卫君曾亲临战场,与吴军交锋,河东崩溃,并州能守住吗”

    “世子与吴军交锋的机会更多,应该比我更了解吴军才对。世子问并州而不问河内,想必也知道河内不可守。兵法重攻守兼备,若不能攻,又能守到几时”
1...580581582583584...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