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nb




第2075章 战法革新
    (前章结尾处有修改,请先回看。)

    ——

    满宠坐在案后,平静地看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凉茂,忽然有些怜悯。

    凉茂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啊,怎么几年不见,迂腐至此左一句诗云,右一句子曰,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吴王从入主豫州起,致力于打破的就是这些书生唯古是从、不通世务的习气,凉茂也当有所耳闻才对,怎么还是如此冥顽不灵。

    满宠不想再听,曲指轻叩案几。“伯方,你真想救冤句诸家吗”

    “义在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好,我给你指一条路。”满宠脸上浮起一抹浅笑。“这件事关系到对整个兖州的方略,不唯于冤句诸家,你若真想救人,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凉茂慷慨激昂。“你说,只要能救人,我绝不放弃。”

    “去建业,求吴王。”

    凉茂眉心紧蹙。“我可以去建业,但你能保证冤句诸家不受伤害吗”

    “伯方,既然他们投降了,我们就不会轻易杀人,但是……”满宠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打断了凉茂。“你指望一点影响也没有,那也不可能。你速去速回,最多也就是一个月,若你能求得吴王的赦免,这一个月的辛苦就算是对他们的惩罚,也不为过。我想,他们也是愿意的。”

    凉茂盯着满宠看了半晌,无奈的答应了。满宠说得对,如果能避免家产被充没,做一个月的官奴婢也能接受,相信有满宠在,不会太为难他们。这件事不是满宠能解决的,只有去求吴王。现在朱桓接受了冤句投降,吕范还没接到命令,万一耽搁了,吕范围城,大杀四方,说什么都晚了。

    “那就拜托伯宁。”

    “应该的。”

    满宠眼中的笑意更浓。凉茂心中疑惑,却不好问。满宠立即为他办理了路传,解决凉茂沿途的食宿问题,还可以调用船马,尽快赶往建业。事关重大,凉茂也不迟疑,立刻出发。

    ——

    朱桓担心吕范有怨言,不肯接受命令,派陆议亲自去传令。

    陆议不久前还是吕范的副手,他在浚仪的战功也要分一部分给吕范,吕范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

    换了以前,朱桓根本不会考虑这些,吕范服不服有什么关系军令如山,他还敢抗命不成现在不同了,他要顺利拿下兖州,需要吕范的配合,如果战事刚开始,两人就不和,甚至要到吴王面前告状,就算能告赢,也会给吴王留下能力不够的印象。

    陆议接受了命令,赶到冤句,与吕范见面。不出朱桓所料,吕范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他无法指责朱桓,却将矛头对准了满宠,认为满宠是兖州人,对州人网开一面,违背了吴王的初衷。

    陆议笑而不语。吕范盯着他看了半晌,有些不高兴。“怎么,我说错了”

    “岂敢。”陆议谦虚地拱拱手。“我只是想起一件事,忽然有所领悟。”

    “什么事”

    “当初公孙瓒与刘虞政见不合,以致于互相攻击,刘虞率部围攻公孙瓒,却被公孙瓒反杀。这件事传到大王耳中时,大王曾有过一句断言。”

    “哦”事涉孙策,吕范不敢大意,收起满心的不忿,凝神倾听。

    “大王说,对付草原上的蛮夷,单纯的施恩或者示威都是不够的,必须恩威并施,刘虞施恩,公孙瓒示威,两人同舟共济,才能有所成效。这两人一个离不开一个,却互相攻击,真是自掘坟墓。刘虞死了,公孙瓒也活不久。当时我们都不太信。后来朝廷又派去了手段更加高明的张则,公孙瓒也活得不错,我们都把这件事忘了。直到刘和与公孙瓒同归于尽,幽州也落入刘备之手,我们想起大王当时的判断,这才明白大王的高明,于人于事,皆能一言中的,直指要害。吕督,你觉得大王看人准不准”

    吕范尴尬地笑了两声,连忙表示赞同。满宠统兵为前锋是孙策的安排,他质疑满宠就是质疑孙策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告到孙策面前,对他没有好处。况且陆议也说得清楚,用满宠就是施恩,让兖州人看到一点希望,不要负隅顽抗。其实区别也不大,该做的都做了,只是少杀了几个家族的家主而已。相比之下,他如果执意攻城,为了多杀几个人,却要付出更多士卒的性命,就和公孙

    瓒攻杀刘虞一样,是极不明智的举动。

    “伯言,你能在大王身边见习多年,实在令人羡慕。努力,不要辜负了大王多年的栽培!”

    ——

    吕范随即派参军濮阳逸与张讷接洽,传达了投降的相关条件。得知凉茂已经赶往建业,张讷和城中大族松了一口气,平静地接受了。虽然做官奴婢很残忍,毕竟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机会,万一凉茂能求得孙策的允许,能像对待豫州世家那样,恢



第2076章 中伏(墨香丶丶丶打赏加更)
    笔趣阁 ,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吴质回到昌邑的时候,董昭刚收到济阳城破、冤句投降的消息。

    计算时日,吴质庆幸不已。他如果犹豫一下,迟走一天,也许就成了吕范的俘虏,能不能逃出来,就看天意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看来以后还有富贵可图。

    吴质向董昭汇报了济阳战况,尤其是抛石机射出的铁弹,铁弹一发破楼,落地后声如巨雷的威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天想起来还有些胆寒,总觉得裆内有湿意。

    董昭之前已经经由董访提醒,知道巨型抛石机的存在,此刻再听吴质所言,心中虽然不安,脸上却没露出太多的惊异。济阳、冤句都是县城,失守是意料之中的事,定陶倒是很重要,但定陶已经被朱桓用骑兵封锁,董访想了很多办法,想派人进城通知李进,都无功而返,白白折了几十个勇士。

    看来朱桓早有准备,一心要用定陶来试巨型抛石机的威力,威慑兖州世家。定陶之后,便是昌邑。昌邑既是山阳郡治,又是州治,得失对人心士气影响很大,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兖州能不能坚持到袁谭来援,基本上取决于昌邑能守多久。

    他有足够的兵力,也攒了足够的粮食,不怕朱桓围攻,唯一的问题就是巨型抛石机。他虽然不太看得上吴质,但危急存亡之际,吴质能从济阳逃出来,兼有智勇,又亲眼见识过巨型抛石机的威力,殊为难得,是可用之人。

    董昭任命吴质为参军,襄赞军务,随即向他征询守城之道。

    吴质受宠若惊。他在路上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此刻见董昭发问,不假思索,建议董昭利用巨型抛石机移动不便,只能借助楼船,不能上岸的弱点,放弃临水的北门,退守内城。

    董昭沉吟不语。吴质的对策不能说无用,但治标不治本。他奉袁谭之命,率兵守兖州,躲在城里不出战,坐等朱桓来攻,已经惹人非议,如果再连昌邑的外城也要放弃,退守内城,未免让人寒心。内城空间有限,只能驻扎一部分军队,不能收容百姓,难道让百姓投降朱桓

    况且在昌邑之前,还有定陶,他总不能看着定陶被朱桓攻破而不救。他和李进的约定是李进守城,消耗朱桓的锐气,然后再内外夹击,可不是见死不救。仅凭李进本人的兵力,他是守不住定陶的。

    吴质停了片刻,又道:“将军,昌邑临水,而江东水师强劲,于我军威胁甚大。济阳、定陶,包括昌邑都有此困。若想守住兖州,怕是要另选离水较远的坚城,使江东水师无从发挥。”

    董昭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吴质两眼。这个提醒很重要。兖州水系众多,很多城池都依水而建,这本是好事,平时利于船只转输,战时利于守城,现在情况有变,江东水师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利用水路来减轻物资转运的消耗,还可以运输重型器械,对守方非常不利。要想抵销江东军这个优势,就应该选择一个离水相对远的城池,至少让威胁最大的巨型抛石机无法直接到达城下,对城门产生威胁。

    “你觉得哪儿比较好”

    “以守兖州而论,甄城似乎合适。”

    董昭无声而笑,走到吴质面前,轻拍他的肩膀。“后生可畏。小子,以你的才华,怎么会寂寂无名”

    吴质笑了笑,没有回答。他之所以在乡里没有名声,一是因为他太年轻,二是因为他与乡里前辈不睦,特立独行,觉得那些人没有真才实学,那些人也不愿意理他,只当他不存在。

    “甄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怎么去甄城,却要好好思量。”

    董昭收回手,来回踱了两步,有些头疼,退守甄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来的计划是固守昌邑、定陶两个郡治,不仅储备了大量的物资,还将各县县令、县丞的家属都安置在城中,现在想退守甄城,就要想办法将这些物资和人都转移过去。甄城太远,需要的时间也太久,朱桓不可能坐视他退守甄城,野战似乎不可避免。双方兵力差不多,但战斗力相距不小,他没什么取胜的机会。

    董昭站在地图前,来回看了两遍,转身对吴质说道:“季重,我想让你去一趟东平,你敢去吗”

    吴质想了想。“将军是击破纪灵,据亢父,以阻朱桓”

    董昭笑道:“季重以为可行否”

    “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将军高明。”

    董昭扼腕而叹。“用兵以正合,以奇胜。如今我军不能以正合,只能出奇,本是无奈之举,有何高明可言纵使一时得计,也不过是拖延些时间罢了。季重,世事维艰,正是尔等少年用力之时,切不可辜负了自己的才智。”

    “多谢将军。”

    亢父在金乡之东,属任城国,一直在任城督纪灵的控制之下。亢父和方与是兖州东北部与



第2083章 凉茂
    孙策手一扬,将刚收到的军报丢在案上,抬手轻捏眉心。

    果然不能什么事都想得太美了,否则一定会被打脸。纪灵受挫,伤亡近万人,虽然损失的是孙观、昌豨的部下,不是纪灵率领的主力,补充起来也容易,但耽误了时间却是个大问题。

    秋收已经结束,袁谭这口眼看着就要断的气又接了半口回来,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再过一两个月,黄河会断流,水师不得不退回海上,草原上的骑兵南下,兖州的战事会更加艰难,支出也会成倍增加。

    最好的机会错过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孙策苦笑一声,向后靠在圈几上,伸长了腿。

    “大王,这就是胜负转变之机,切不可退让。”郭嘉提醒道。

    孙策点点头。他也就是感慨一下,谨慎的控制前进步伐是必要的,让步却不太可能。且不说还没到那一步,就算到了那一步,他也不会轻易后退。要么不出手,出手不留情,哪有拳到中途再收回的道理。况且他现在只是觉得有些难,袁谭却只剩下半口气,这时候不坚持,什么时候坚持

    孙策沉吟片刻,抬起眼皮,看向郭嘉。“奉孝,你倾向于哪个方案”

    “臣倾于向方案甲,让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釜底抽薪。”

    孙策捻着手指,一点也不奇怪。军师处针对兖州战况进行了方案调整,提出两个方案来应付秋后骑兵力量的变化,一是由太史慈、公孙度主动发起进攻,扫荡草原,迫使草原上的鲜卑人、乌桓人不能南下;二是调太史慈、公孙度到青州,增强朱桓的骑兵实力,正面击败董昭,夺取兖州。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方案的好处是牢牢把握主动权,解决根本问题,缺点是风险比较大,深入草原,一旦捕捉不到对方的主力,无法实现以战养战,很可能不战自溃。第二个方案相对稳妥,在青兖决战,缩短了补给线,可以将消耗降到最低,缺点是兵力太多,超出了朱桓的掌握能力,锻炼他的目的可能会落空。

    纪灵受挫,看起来和朱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也是他掌握能力不够的一种体现。孙观、昌豨不听纪灵的命令,本质上是纪灵心里也有抵触,如果是他亲自率领中军出战,结果不会是这样。让朱桓负责兖州战事,有意见的人很多,只是没有直说罢了。吕范、纪灵是九督中实力偏弱的,朱桓都不能完全掌握,实力名望仅次于周瑜的太史慈出现在兖州战场,势必造成离心。

    对孙策来说,让朱桓成长起来,与沈友一样成为江东系的支柱,这个目的要比拿下兖州更重要。这不仅是他掌握军队的关键,也是稳住江东的关键。江东不仅不能乱,还要深化改革,将隐患逐步清除掉。

    郭嘉是他的亲信,深知他的心思,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建议。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将两个方案都发去,听听太史子义的建议,择其便者而行。”

    “喏。”

    郭嘉起身退了出去,孙策又想了一会,示意陆绩传下一个。陆绩出去不久,领着凉茂进来了。九月的建业还是很热,凉茂穿得也有点多,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用手帕擦汗,但作用有限,额头油光发亮。

    “你很热吗”孙策倒是习惯了,没什么感觉,顺口问了一句。

    凉茂下拜行礼。“昌邑凉茂,见过大王。茂虽热,心中却冷。”

    孙策瞅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不说话。凉茂出发的时候,满宠就用六百里加急送来了消息,详细说明了凉茂的身份、脾气和来建业的目的,而且他又刚刚收到朱桓的军报,知道凉茂要为之求情的那些家族已经被扒了房子,夺了产业,生米煮成了熟饭,除了是否赦免那些按规矩当没为官奴婢的人,凉茂说什么都晚了。

    孙策伸手示意侍者取冰饮来,自己取了一杯,却没有请凉茂。既然凉茂敌意这么浓,他也没有必要给他脸,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看着孙策手中凝着水珠的冰饮,热得嗓子里冒烟的凉茂更觉得五心烦躁,却又不好多说。他既不是孙策的臣民,也算不上孙策的朋友,说使者吧,似乎又不太合适,孙策如果客气,自然最好,孙策不客气,也无可指摘。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和满宠是好友,满宠知道他的能力,不会不向孙策推荐,孙策这副神情自然是对他没什么兴趣了。

    孙策一向以知人著

    称,用人不拘一格,所以麾下人才济济,兖州籍的也不少,前有满宠、高柔,后有兖州名士毛玠,和这些人相比,自己的确没什么优势可言。

    不知不觉的,凉茂的气势消弱了几分,沉默地等待着孙策发问。

    孙策放下杯子,用手帕拭了一下嘴角,惬意地打了个嗝。“听满伯宁说,凉君读书甚少,凡议皆引经据典”

    凉茂忍着怒气,沉声道:“那是朋友谬赞,茂不敢



第2084章 老乡见老乡(求推荐!)
    凉茂跟着陆绩下了殿,站在宫门外,心中的郁闷作作一声叹息。

    白跑一趟,自取其辱也就罢了,想救的人一个也没救成,让他备受挫折,莫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据城而守,死战到底呢。兖州也是礼义之邦,不乏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岂能任人宰割,受此大辱。

    “伯方”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打断了凉茂。凉茂定睛一看,也有些意外。面前站着一个面容清瘦,精神却极好的中年人,头戴缁冠,身穿官服,竟是故兖州治中从毛玠。凉茂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施礼。“孝先先生,能在这儿遇到你真是太好了。”

    毛玠摆摆手,示意凉茂跟他走。凉茂连忙跟上。他跟在毛玠后面,趁机打量了毛玠一番。毛玠外面穿着官服,里面还有一件越布单衣,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衣物,脚下一双布履,有皮质的底子,覆盖了半个脚面,直到脚踝,看起来有点像胡人穿的皮靴。
1...473474475476477...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