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焦芳抿抿嘴,接茬道“看来那都司的说法可靠一些”
只是一直默然无语的李东阳,却是面露微笑,先是若有所思,接着道“只怕未必。”
李东阳平时虽然很少开口说话,可是往往只要开了口,便总是震惊四座的,大家对他这样的性子早已见怪不怪了,于是诸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李东阳却好整以暇地道“本来海宁卫的奏疏,确实有些可笑,不过前几日,老夫恰好得了一份弹劾的奏疏,这份奏疏,老夫觉得有些胡闹,就暂时压了下来,诸公请少待,我命人取来。”
他叫来吏,让人取了弹劾奏疏,然后给老们传阅。
这不看不打紧,一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是一份弹劾奏疏啊。
弹劾的御史叫做邓健,邓御史具名上奏,说是从都司衙里的大使唐兆丰得知,就在七月初九,一个举人,嗯,这人当然是那个叶春秋,此人居然口称倭人会来袭,还口口声声说,倭人来袭,目标一定是黄水滩,甚至大言不惭,要让海宁卫去黄水滩设伏,都司衙里的唐大使自然是震怒,便向邓御史检举,而邓御史当然是侃侃而谈,说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居然如此干涉军政,简直就是目无王法纲纪,知法犯法,甚至还要朝廷好生裁处这个狂生。
“”
三个老看得一愣一愣的。
话说,邓健的慷慨文字,倒是真真精彩绝伦,几乎把叶春秋抨击得体无完肤。
不过不过
还真有一个叫叶春秋的举人跑去海宁卫示警,也就是说,既然真有示警,和海宁卫的奏疏不谋而合,那么后头叶春秋斩杀鬼岛三雄的事也就
反观都司衙门,都司假若当真是运筹帷幄,一切都是他的诱敌之计,可是何以都司衙门里的大使,专门负责监督海宁卫的唐兆丰,居然对此事毫不知情,反而听说有人跑来示警,却是勃然大怒,觉得这个生是一派胡言。
所有的事只因为这份弹劾的奏疏,一下子清晰起来。
显然冒功的是浙江都司赵友静,而那叶春秋的事迹,居然是真的。
刘健深吸一口气,有难以接受在这个接近于神怪故事的事实,一个读人,主业当然是读,却能因为一蛛丝马迹而分析出倭人来袭,此人到底有多大的学问?
他分析得出之后,原本事不关己,却是急匆匆的跑去海宁卫示警,结果却是在唐大使那儿碰了灰,还惹来了这么多的纠纷,却依然还不依不饶。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三十五章:天子的无奈(第二更)
从结果来看,这件事还真让叶春秋办成了,可见这其中得付出多少的艰辛,付出多少的努力,本来与叶春秋无关的事,他却如此尽力,可见……此人的品行是不坏的,而且颇有些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风采。+
在战斗开始之后,他手持刀剑,与鬼岛三雄搏斗,奋勇杀贼,这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只怕天下的读人之中,打着灯笼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
“叶春秋……叶春秋是谁?”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这个小英雄,到底是谁?
于是乎,内中的吏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开始在无数的奏疏和档案之中寻找关于任何叶春秋的蛛丝马迹,以至于连吏部和礼部、户部也被惊动。
吏部那儿,没有任何消息,那位叶举人虽然没有做过官,可是显然也没有参加过吏部的选官,看来他是打算继续再考会试了。
户部那儿,倒是寻到了一个名册,噢,此人乃是浙江奉化县河西人,家父叫叶景,祖父叫叶聪盛,登记在册的田产,有九百余亩,倒也算是殷实人家,不过……显然单凭这信息,内诸公们是不会满意的。
礼部有了很大的发现,原来礼部的官员寻到了叶春秋的学籍,居然是宁波府的小三元,新近的浙江乡试解元,今科乡试,名列第一。
当这诸多的讯息纷纷送到了内诸公们的案头上的时候。
内诸公们只剩下目瞪口呆了。
世上……居然会有如此有为的少年……
…………………………………………
朱厚照已经彻底的绝望了。
而今,已经到了七月十七,七月十七啊,只怕这个时候,整个宁波已经是生灵涂炭,那些猖獗的倭寇不知要杀戮多少人,要放火烧掉多少屋舍。
自己能够得知鬼岛三雄的阴谋诡计又如何,自己学了一肚子的文韬武略又如何?自己是天子,还能如何?
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就好像一个泥菩萨,明知道假若这件事自己可以处理,可以出现在江南,又或者是在这紫禁城里发号司令,那些奇袭的倭寇便不足为虑,他们固然是来势汹汹,可是只要有所准备,甚至直接调动数万精兵围剿,朱厚照就不相信,那鬼岛三雄能够生出三头六臂,能够安然无恙的逃脱。
可是终究……
他心里只剩下了叹息。
一切都已经迟了。
现在他唯一能等的,就是等浙江宁波的奏疏送来,若是那位宁波知府还活着,理应会在这个时候汇报宁波所遭受的损失。当然……备倭都司那边,也会假惺惺的送来一些请罪的奏疏,少不得要说一些让人感动的文字。
可是……朝廷的威严怎么办?天子的颜面何存?这么多的军民百姓的性命,难道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
朱厚照很恼火,甚至气得跺脚。
众人皆醉我独醒啊,这群蠢货,蠢货……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个聪明人吗?
朱厚照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精力充沛,他自以为自己年轻有为,可是实际上……
他看着墙壁上的那一幅行,人生若只如初见……不由自主的一声叹息……
最后当怒火到了极的时候,他突然变得颓然起来。
就这么着吧,宁波的事,和朕有什么关系呢?
朕就是不在乎,在乎不在乎,又有什么意义。
嗯……反正再怎样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不妨自己开心就好,应当寻一些有趣的事,有趣……他眯着眼,起了苦中作乐的心思。
今儿,他决心去看看他的豹子,据说那头豹子胃口很大,一天要吃五只兔子,朱厚照很想看看它的好胃口,所以一大清早,他便躲了懒,让人去内说今儿自己不舒服,也就不坐朝听政了。
他能想象,那些师傅们听了自己又不肯去坐朝,多半又要捶胸跌足的。
要知道……自己父皇当初在的时候,觉得一日一朝还不够,又加了午朝,引来了师傅们的交口称赞,都说父皇勤政,可是现在的朱厚照,连一日一朝都不愿意保证了,虽然刚刚登基的时候,做了一段时间的乖宝宝,可是现在……
朱厚照心里只是发冷,他决心把自己关起来,不去想外间的事,宁波遭殃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从前觉得有关,以为天下是自己的父皇交给自己的,他就对这江山有着很重的责任,可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这江山不是祖宗和父皇的江山的,也和自己一儿关系都没有,那都是师傅们的,师傅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稍有一违逆,他们便苦口婆心的劝,若是自己还不肯罢休,他们就开始跪下磕头,自己再不肯让步,他们就开始哭,把太祖皇帝拿出来,把文皇帝拿出来说事,把先帝也拿出来。
明明自己觉得有理的事,可是真正跟他们交锋的时候,却是发现,最后反而自己没理了,他有时气得火冒三丈,还没等他来得及发火,师傅们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年纪这样大,居然是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朱厚照又开始无措了。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他们对,都是自己有错。
哼,那就不理了吧。
他清早还是兴冲冲的,让刘瑾去唤乘舆来,心里还惦记着他的豹子,可是转念一想,又忍不住的想到鬼岛三雄,想到那该死的宁波,想到许多许多人和事,他猛地……心像是抽了一样,整个人感觉就不好了。
居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虽说天子是不可以哭鼻子的,可是朱厚照终究还是个孩子,从前在詹事府,一切都有父皇,他只需要在那个洞天里开开心心做他的孩子,去作弄别人,或是偶尔因为父皇的勉力,而假装用心的去读一儿,再或者,就是躲去后花园,去逗弄诸国进贡来的各种动物,可是现在,父皇驾崩,所有的压力都承担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所有人都说,陛下要学先帝,要做贤君。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三十六章:给天子报喜(第三更)
朱厚照也曾暗暗的发誓,自己要做贤君来着,他有一些日子总在想,遇到这样的事,自己是父皇会怎样想,他曾很珍视这个江山这个社稷,哪里大旱了,他便开始绞尽脑汁,急得睡不着觉,他好不容易有了主意,第二日兴冲冲的跑去跟师傅们说,师傅们总是面面相觑,然后就说陛下不可,或是说陛下圣明,不过此事
总之,自己的一切想象和努力,最后总是会付诸流水的,任何人都不会有有一丁想去实现自己想法的努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告诉自己,自己应当如何,现在朱厚照依然觉得自己没有错,可是为何,所有人就觉得是自己错了呢。
乘舆已到了殿前,刘瑾笑吟吟的提醒着朱厚照上舆,朱厚照却是背着手,眼里闪烁着泪花,有一种哽咽的感觉,酸酸的情绪;他别过头去,不教刘瑾看出自己的变化,便故意气急败坏道“不去了,不去了,去了做什么,去叫人,叫人,今儿不准让那花豹吃兔子,朕要惩罚它,饿它一日,不,三日!”
他跺跺脚到了殿中,情绪又开始变得暴躁,然后呵呵呵呵的冷笑,他自己也不知在笑什么,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能保护自己,不让人看出自己的情绪,不教人看出自己的脆弱。
他越是脆弱,就越是要胡闹,就越是让人觉得他是个暴君。
刘瑾吓呆了,连忙拜倒在地,胆战心惊地道“陛下奴婢万死。”
朱厚照瞪大着眼睛,手指着他,颐指气使地道“你当然该死,你们都该死!”
只有在刘瑾和其他伴伴面前,朱厚照才可以这样无端的胡闹,他不敢对师傅如此,不敢对六部九卿如此,连一个小小御史,也隔三差五的关心一下他的性生活问题,偶尔总是要说几句,陛下年纪不小,后宫佳丽三千,何故还没有子嗣?然后提出各种猜测,大抵是陛下是否娈童,或者身体有什么问题,又或者是不是过于荒淫,甚至说你花式过多,玩过头了。
碰到这种不要脸的家伙,朱厚照居然还是乖乖的忍住,他也只有自己关起门来,就好似游戏一样,他暴怒的时候,才能在刘瑾和张永、顾大勇、马永成这些伴伴们面前宛如君临天下一样,厉声呵斥他们。
而这时候,刘瑾这些人,总是很配合的身如筛糠的样子,乞求朱厚照的原谅。
朱厚照怒视着刘瑾,今儿的火气比往日还要大“你怎么不该死,你跟着朕这么多年,也不曾出什么力,你就知道天天说该死,可是倭寇来了,倭寇来了你说该死有什么用?倭寇来了,杀的是朕的百姓,烧的是朕治下的屋宇,抢掠的是朕的女人,伤的是朕的体面,挑衅的也是朕,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你还在说该死,你只会这样说,只是应声虫一样,朕要你们有什么用?”
刘瑾继续哆嗦的样子,显得很是畏惧,似乎感受到了天子的雷霆之怒,便更加‘害怕’,不过被朱厚照一番质问,他好好地想了想,居然觉得无法答,可是这时候,朱厚照催促道“你你无话可说了吗?你不愿意为自己辩解了吗?你这个蠢材,你说啊,你说啊,说了,朕就饶你。”
刘瑾哭笑不得,又冥想了老半天,最后把头埋下,屁股高高撅起,道“奴婢该死”
朱厚照呆住了。
他心底深处,很希望刘瑾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比如说事情紧急啊,比如说陛下太圣明,其他人智商没跟上啊;可是刘瑾的答还是老三样奴婢该死。
他气得打抖,举起手来要打刘瑾,手高高扬起,刘瑾就赶忙屈着身抱头,朱厚照把手扬在天空,就摔不下去了,他很无力的叹口气,然后站直了身子,然后坐下,道“刘伴伴,给朕泡茶来吧,朕渴了。”
气消了啊。
刘瑾很利索的站起来,兴致勃勃的去斟茶。
一副茶到手,这时,却有小宦官心急火燎的进来,拜倒在地“内的师傅们求见陛下。”
求见
朱厚照又很不高兴了。
今儿不就是没有去坐朝吗?怎么就没玩没了,居然还追到了暖来,他很气愤的把茶盏重重的顿在案上,茶水便泼出来,热茶烫的手顿时红了一块,他气冲冲道“求见,有什么好见的,朕不是说了,朕今儿身体不好,朕朕的旧疾发作了。”
那小宦官要去报,朱厚照终究又不忍心起来,宫中是不能骑马和坐轿的,师傅们要从内到暖来便得步行,这样大的太阳,宫外考得像火炉似的,很是辛苦。
他叹口气,本质上,他不愿意伤害任何人,也正因为这样的性子,才使人步步紧逼,自己却不得不步步后退,除了自己关起门来耍一小脾气,或是用消极去对抗一下,事到临头,他又退缩了,他只好道“叫进来吧,让人多添一些冰来,去准备几盏茶。”
那几个父皇身边的人,说也奇怪,有时候恨得要死,可有时候,又恨不起来。
如朱厚照所料的一儿也没差,几个老进来时,个个都是大汗淋漓的,刘健年纪最大,几乎是被谢迁搀着进来的,来到这儿,下脚都有儿起浮打晃,却还是郑重其事的要拜倒,道“老臣见过陛下”
朱厚照忙说“诸位师傅请起,不必多礼,赐坐,诸位师傅,朕真的是旧疾发作了,哎,在詹事府骑马时摔下来落的病根,至今也不见好,隔三差五总是疼,朕没有偷懒的意思”
他急于要辩解。
老们却是面面相觑。
谢迁是急性子,劈头就道“陛下理应保重龙体,本来臣等也不愿意叨扰陛下,实在是南边大捷,这样的好事,自然非要禀告不可,臣等是来报喜的。”
报喜
朱厚照猛地呆住了。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三十七章:天子的代入感(第四更)
他很快心里起了许多念头,第一个念头就是“师傅们莫不是讽刺朕吧,宁波已经有消息了吗?呀,想必倭人已经登陆了,准没有错的,他们肯定是烧杀劫掠,不知死了多少人,劫去了多少珠宝,师傅们肯定暴怒了,觉得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居然还在躲懒,所以特意跑来正话反说,就是来看朕知不知羞的。”
他脸青一块红一块,显得局促不安,说也奇怪,平时自己怎么偷偷琢磨的时候,总在想有朝一日,自己面对师傅们,一定要拿出天子的气度出来,好慑服他们,使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可是想是一事,等自己真正面对这些师傅的时候,却总是不安,总像个犯错的孩子。
“额喜从何来。”他很心虚的发问。
谢迁毫不犹豫道“宁波大捷,陛下,这是真正的大捷,陛下,这是祖宗保佑啊,是先帝在天有灵,就在七月十三,有倭贼近千余,突然袭击宁波沿海,海宁卫早已侦知,设伏于黄水滩,七八百海宁卫将士,在浙江举人叶春秋,指挥钱谦的率领下,一举将倭贼全歼,倭贼溃灭,贼首鬼岛三雄亦为举人叶春秋所诛,而今捷报传来,斩贼五百余,所俘亦有百余之数,现在倭贼的首级,还有百余俘虏,都已押解京师,就等兵部查验,陛下这真是先帝先帝”说到先帝这里,谢迁落泪了。
这些老臣,都曾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且给予了他们几乎毫无理由的信任,君臣之间的感情,是常人难能理解。
谢迁想到,当初为了这个鬼岛三雄,先帝震怒的事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先帝已经在病中了,却是带病召集了大臣,几乎是气若游丝的说起如何剿倭的事,这些事现在想来,使谢迁百感交集。
现在鬼岛三雄已经伏诛,这不是先帝在天有灵,是什么。
吸了吸鼻涕,谢迁才继续道“陛下初登大宝不久,就已平了倭寇,除了这鬼岛三雄,其余倭贼,迟早要被备倭诸卫官军剿杀干净,陛下自太祖以降,屡禁不止的倭寇,终于是安生了。这是盛世的征兆,是国运绵长的征兆啊。”
“”
朱厚照惊呆了。
这是怎么事?
怎么就被剿了呢?
不是说,明军的主力都被倭人耍的团团转,那鬼岛三雄是蓄谋已久,而且他那样的勇武,这怎么可能。
他不相信。
可是谢师傅不像是在骗人,他说的声泪俱下,这东南沿岸的倭患,似乎真的是平了,而且看起来,鬼岛三雄,似乎也已经伏诛了。
朱厚照像是被蜜蜂蛰了一样,整个人自御座上弹跳而起,精神振奋的道“拿奏疏来给朕看看。”
刘健已是不敢迟疑,忙是将早已准备好的奏疏交给刘瑾,刘瑾转呈到了朱厚照的案牍前。
朱厚照翻开海宁卫的报捷奏疏,很认真的看,一个字都没有遗漏。
全篇奏疏之中,似乎始终贯穿着一个人叶春秋。
听着挺耳熟的,嗯,是在哪里听说过呢噢,只是个小小的举人。
他继续往下看,噢,先是这个小举子突然跑去了海宁卫,告诉海宁卫,说是倭寇肯定会来袭,然后开始举证,其一,这事儿太蹊跷,倭人像是在诈降;其二,倭人素来狡诈,肯定是声东击西;其三
咦这特么的跟朕的构想差不多啊,呀,居然除了朕,在江南,嗯,准确的来说,是在浙江,还真有一个人呀只有十三岁,居然比朕年纪还要小一些,这么一个小子,居然能料中此事。
朱厚照直吸了一口气,这这小子的智商,居然可以和朕媲美了。
然后他看到,叶春秋如何和钱指挥布防,当然,奏疏之中肯定是隐去了钱指挥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的细节,毕竟是钱指挥让自己账下吏写的奏疏嘛,少不得要添油加醋说几句,钱指挥如何心忧社稷,如何想着报效国家,大抵这都成了奏疏中的八股文了。
朱厚照一看这种文体,就想犯困,对这个钱指挥,一丁兴趣都没有,他的大臣,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无论是老的还是小的,大抵都会来那么一句,公忠体国、心忧国家,然后少不得还有什么一心要报效君恩,然后怎么样茶不思饭不想来着。
切还是那举人有意思。
于是他继续看,一个字都不敢遗漏,生怕因为一字之差,而使自己遗漏了什么。
为了设伏,叶春秋居然挟持了都司府的大使唐兆丰。
朱厚照不晓得这个大使是什么意思,不过挟持二字,听着似乎挺牛叉的,他突然有些手痒,禁不住想,当初朕若是挟持了刘伴伴威胁要去江南呢?不知好使不好使。
他抬眸看着一旁很恭顺的刘瑾
好吧,继续看。
接着倭寇果然来袭
朱厚照激动了,明军在叶春秋和钱谦的指挥下与倭寇进行了激战,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朱厚照却感觉到体内汹涌澎湃,他早想会一会那倭寇了,然后便是叶春秋杀死了鬼岛三雄,力挽狂澜,倭寇溃败。
呼
朱厚照长长出了口气。
就这么胜了?
没有想象中的倭寇深入内陆,没有自以为是的烧杀劫掠,这群倭寇,刚刚登陆,直接被人包了饺子。
叶春秋叶春秋
朱厚照猛地想起是谁了,不就是那个那个那个小童生吗,呀,他居然成举人了,这才一年半载的功夫,这小童生,很厉害的样子嘛,竟有朕一样聪明伶俐了。
朱厚照旋即就是大喜。
太特么的有代入感了,他每日朝思暮想,就是自己逃出宫去,然后带着刘瑾,跑去海宁卫示警,然后指挥着海宁卫在黄水滩设伏,最后将来袭倭寇一网打尽,然后自己亲手将鬼岛三雄格杀。
可是现在这一切,这个举人做到了,保全了宁波的军民百姓,保住了自己的脸面。
深吸一口气,有难以置信。
可终究还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三十八章:天子的期待(第五更)
朱厚照的眼眸发亮,在这世上,竟还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处,哈哈不谋而合。
他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猛地拍案道“看到了吗,朕当初是怎么说的,怎么说的,朕当初就和诸位师傅们说,倭寇肯定是诈降的,倭寇来袭了哈哈师傅们就是不信,现在如何,现在有所验证了吧!叶春秋,这个叶春秋查,查清楚他的底细,祖宗十八代都要翻出来,还有该论功行赏”
老们大眼瞪小眼,都是面面相觑,对于朱厚照的嘚瑟,很是看不惯。
这功劳明明是举人叶春秋的,怎么到了这儿,反而似是陛下神机妙算了呢?
朱厚照没看到老们各异的神色,神采飞扬地抬眸道“或许是朕托梦给了叶春秋,这就是了,朕前些日子,朝思暮想的就是此事,或许正因为如此,朕便托梦了给了他,他得了朕在梦中的旨意,参透了天机,果然不愧是大大的忠臣啊,历经艰难险阻,总算大功告成,诸位师傅,他只是个举人,还没有食君之禄,就已经这样公忠体国了,很了不起啊,哈来人,得把他招来京师,朕要见一见才好”
“”朱厚照间歇性的发神经,大家早已习惯了。
可是你特么的居然说托梦?你是逗我吗?
谢迁这时候泪水干了,立即道“陛下,所俘的倭人还未送抵京师,兵部也还未核实所报的倭人首级,若是现在论功行赏,还是早了些,举人叶春秋他是个读人,来年会试在即,怎好让他来京师?陛下想要见,他迟早有朝一日还是要来的,陛下岂可坏他的举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