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个世界上,最不经查的就是账目,叶春秋在镇国府的账目上,历来没有动过什么手脚,不过因为镇国府特殊,所以不少特别的经费开支也是常有的事,股东们从前只是坐地收钱,招商局那儿拟定的账目,他们虽然会这帐,却都是自己舅父孙琦早就准备好了的,你该得多少,一五一十都写着!
可若是有人细查呢?
那些股东,怕是未必会阻拦,因为人心便就是如此,股东们虽然挣了银子,并不代表他们不希望挣更多,只是平时大家不好提出来罢了,现在假若有人在暗中明察暗访,多半不少股东是乐见其成的,甚至他们的心底深处,未尝不希望查出一点什么来,如此一来……
只要在这浩瀚的帐目之中寻到那么点蛛丝马迹,那么,若是杨廷和出面,未必不会连同其他股东形成‘逼宫’的局面。
若说一开始,叶春秋是镇国府的主心骨,股东们是镇国府的保障,可一旦形成了这个局面,这些叶春秋最重要的人脉,无论是明里暗里,都可能站在叶春秋的对立面了。
财帛能动人心,财帛也能导致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一旦镇国府内部之间不和,必定是人心惶惶,导致许多商贾畏手畏脚起来,商贾们害怕未来时局有变,不敢投资,更多的商贾,从前是因为贸的美好前景,于是筹措和告贷了银子,将作坊建了起来,而一旦商贸活动不能达到预期,就意味着从前的投入彻底砸了。
这……不就是形同于一场明朝版的‘经济危机’吗?而一旦危机开始形成,离心离德就会出现,因为商贸活动,靠的正是信心在维持,这就像一个死循环一般。
叶春秋此时不禁对李东阳有着几分感激,也许李东阳提醒他是存在某些目的的,但是这个提醒绝对是好意的。(未完待续。)
公告:玉米小说
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进入下载安装:xsyd ()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李东阳如此提醒,叶春秋便也有了在这上头的提防之心,当然,叶春秋也很清楚,杨廷和就算这样做,也是整不跨他的,只不过是让他焦头烂额罢了。
无论杨廷和以什么名义来查镇国府也好,总是能把自己的大后方搅乱。
只是李东阳为何要提醒自己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至少据叶春秋所知,李东阳和杨廷和的私交匪浅,甚至杨廷和能入,李东阳亦可谓是功不可没。
叫自己堤防着杨廷和查镇国府,莫非这只是李公向自己示好之举吗?
叶春秋忍不住凝视了李东阳一眼,嚅嗫了一下。
他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李东阳是个深不可测的人,事实上,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意图,谁也说不清,在他还是内首辅之前,整个内里,李东阳可算是最不显眼的一个,等到李东阳跃升成为内首辅大学士,满朝文武竟发现自己连李公的喜好都摸不透。
或者说,唯一摸透了李东阳心思的,反而是叶春秋。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兴王绝俸之事。
李东阳迎着叶春秋投来的怪异目光,不由笑了,道“为何像看怪物般的看着老夫?是很惊奇吗?老夫早说过了,你们的冲突,和老夫无关,老夫不会过问,老夫只是提醒你一句而已,于乔这个人啊,虽是久负盛名,可是老夫却知道他的心思很重,眼下你和于乔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老夫又能奈何?”
叶春秋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那么敢问李公,春秋是鱼,还是熊掌呢?”
李东阳想了想,捋着美须道“理应是熊掌吧。”
叶春秋便眨眼,失笑道“噢,这下春秋心里就有数了,熊掌可比鱼要贵了许多。”
“非要胡乱解读。”李东阳笑了笑,沉吟了片刻,又道“你还是小心一些吧,介夫比你想象中的,要难对付得多,内大学士,若非根基动摇,否则绝无可能轻易打倒。”
叶春秋甚至从李东阳的话里,仿佛还感觉到了几分鼓励。
这倒是没有教叶春秋为之鼓舞,反而变得谨慎起来了!
若是以往,在叶春秋看来,李东阳与杨廷和本是铁板一块,可是现在看,却是未必,若说杨廷和的心思重,那李公的心思又有多深?可以说,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在打什么主意,相比于杨廷和,李公才是真正的人物啊。
自然,眼下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叶春秋低声说了一句是,不知不觉,竟是和李东阳走到了内,叶春秋不由咋舌,才对李东阳行礼道“李公,告辞。”
过头时,却发现身后那杨廷和依旧远远尾随而来,谢迁和王华离得更远一些,叶春秋便朝谢迁和王华方向而去,想要和王华和谢迁告别,恰好与杨廷和擦肩而过,叶春秋没理他,谁晓得二人肩膀交错的功夫,杨廷和却是笑容可掬地道“春秋。”
叶春秋眸看了他一眼,道“杨学士有何见教。”
从前称为杨公,现在这样的敬称也已忽略了。
杨廷和道“李公与镇国公说了什么?”
叶春秋突然觉得有趣起来了,他本是抬步要走,却突然站直了身体,似笑非笑地看着杨廷和道“杨学士认为呢?若是我说,李公让我小心堤防杨学士,不知杨学士会相信吗?”
杨廷和却是微微愣了一下,他想过叶春秋极有可能会放烟雾弹的,谁料这个烟雾弹这样的大,他便冷笑道“只怕这是挑拨离间之策吧。”
虽是这样说,心里却不免有些狐疑了,因为连他,其实也摸不透李东阳。
叶春秋却是撇撇嘴道“杨学士怎样认为就怎样认为好了,倒是恭喜杨学士,而今要主持春闱了。”
说着,叶春秋再没心思理会杨廷和,已朝王华二人方向走去了。
等拜别了王华和谢迁,叶春秋才从宫中告辞出来。
只是叶春秋刚到叶家,发现唐伯虎正兴致勃勃地站在门口处候着他,见了叶春秋便道“研究院那儿有了好消息,说是连发的机关枪已经开始试制了,效果据说不错。还有,青龙那儿也来了消息,而今出关的牧民已是越来越多,每日有数百之多,不少商贾都在各地招募人手,在关外划定牧场,收购种马和羊羔。对了,还有一事,令尊给公爷修了一封信来,学生已经将信放在了公爷的房里。”
叶春秋听到老爹来了信,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显然比研究院试制出连发的机关枪更令他在意,连忙快步赶去了房。
到了房,叶春秋眼疾手快地将摆放在桌案上的一份信取了来说,其实这只是一封十分简单的家,和所有的格式一样,无非就是自己身体不错,又问近来叶老太公身体如何,小海该读之类的话。
可对叶春秋来说,虽只是只言片语的问候,可是他却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舔犊之情跃然纸上。
叶春秋细细看过后,唇角不禁浮出几分笑意,将信收了,对随着他身后而来的唐伯虎道“看来家父在辽东过得还算不错的。”
某种程度来说,叶春秋就怕叶景写长信,写长信,多半是因为遇到了什么难事,心中苦恼,所以借家来慰藉自己,反而这般的轻描淡写,才说明老爹现在很忙,同时也没什么事发生。
唐伯虎在一旁讪讪笑道“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肯调京来,辽东毕竟是苦寒之地。”
叶春秋却不置可否,反是想起了什么,道“唐兄,有件事交代你去办一下,而今春闱就要在即了,这么多的举人,统统都齐聚在京师里,这些日子,你得忙碌一下噢,伯虎兄,我可以信任你吧?”
唐伯虎顿时面红耳赤起来,语气里顿时多了几分怒气,道“公爷,你这是什么话?我任劳任怨,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什么叫做可以信任你吧?”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70118 075332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权贵
在叶春秋看来,偶然逗一逗唐伯虎,也不失为生活里的乐事,可是唐伯虎有时候也很较真,玩过头就不好了!
叶春秋看唐伯虎脸都气红了,便知道该见好就收了,连忙安慰他道“哎呀,伯虎兄别这样,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只不过从现在起,我们要办一件大事,一件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
听了叶春秋的话,唐伯虎的怒气倒是消了一些,因为他很好奇,能在叶春秋口里说的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叶春秋接着道“就请伯虎兄这些日子多去打听一下,将在京的举人,哪些人是正人君子,哪一些人为人卑鄙,甚或者是丧尽天良之辈的,你打听清楚之后,都给我报来。”
唐伯虎听罢,不禁一怔,而后忍不住道“怎么,又不是公爷主考,这春闱的事”
叶春秋摇摇头道“只是做个调查罢了,总之恳请伯虎兄多费心一些了。”
唐伯虎想了想,按照叶春秋素来的做事习惯,做什么事情都一定有他的理由的,既然他现在不说,估计也有不说的理由,于是他便不再多问了,很干脆地头道“学生这就着手去办。”
目送走了唐伯虎,叶春秋心中渐安,方才凝神,在桌案上铺了纸,蘸墨开始行,这行是最容易使人心平气和的,也是叶春秋借此来减压的方式。
一幅字写完,叶春秋看着笔下的一篇文章,脸上没有表情,却是将行收了起来,从房出来,外头却有人站在檐下,一副上前又不是,不上前又不是的样子。
叶春秋定眼一看,却是二叔叶松。
此时,叶松也看到了刚走出房的叶春秋,叶春秋则是率先朝他头道“二叔从南京来了?”
叶松显得有些畏畏缩缩的,道“是,今早到的,已经见过你大父了,听说你了府,便来见一见。听说辰良居然进了詹事府,真不知该怎么感激春秋才好。”
叶春秋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样子,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你既然到了京师,旅途劳顿,就好好休息几天吧,南边那儿可有什么消息吗?”
叶松心知自己的使命,自己是代表着叶家在南京与人打交道,所以每隔一些日子,都会修一封送来京师,向叶春秋汇报南边的消息。
叶松道“自从倭患渐平之后,江南的百姓,大多对春秋感恩戴德,噢,最近有许多欧罗巴的商贾在江南,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都知道我大明富饶,转由秦皇岛登陆报备,再随船至江南,他们有不少人对大明的瓷器和丝绸感兴趣,也舍得交易,我来之前,有个欧罗巴的商贾还想请我引荐,好见春秋一面,自然,这种没来由的人,我自是不敢引荐的,因而拒绝了。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托我来给春秋代为问候,不少人总盼着春秋江南一趟。”
叶春秋莞尔失笑道“我也想去看看,江南水乡,已是许多年不曾了,心里也怪是想念的,只是可惜”
他的话在这里,便到即止,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江南的士绅,可有什么风言风语吗?”
叶松摇摇头道“这倒没听说过什么。”
叶春秋其实和叶松说起话来,也觉得索然无味,他虽是原谅了这个二叔从前的行为,并不代表能和他亲密,所以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方才道“这几日,让辰良告个假吧,好陪二叔在京师里走一走,詹事府那儿,我去说,正好明日我要送小海去詹事府读。”
“呀,小海要去詹事府读?”叶松倒是惊讶起来。
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陛下对叶家天大的恩赐啊。
其实这很好理解,很多叶春秋认为是十分平常的事,可是对于叶松这种人来说,却足够吹嘘一辈子了。
能去詹事府伴读读的人,这便是真正权贵中的权贵啊,自幼就和太子是同学,将来的前途能限量吗?
叶春秋反而笑了起来,道“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辰良现在在詹事府做侍讲,算起来,也算是小海的恩师了,既是恩师又是叔父,倒也有趣。”
叶春秋故意地开了一句玩笑。
叶松却是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若是当初,他知道叶春秋能有今天,便是打死也绝不会跟这个侄子为难啊。
想到那时候,他真痛恨自己的眼界实在太浅太浅了,眼中能看到的,不过是叶家那一份芝麻绿豆大的家业,总以为排挤掉了叶景和叶春秋,这叶家便是他做主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无知、愚蠢又可笑。
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今自家的辰良也算是出了头,前途肯定也是似锦的,于是两眼不禁微红,喉头有些哽咽,突然拜倒在地,朝着叶春秋磕了个头,道“春秋,二叔从前有许多对不住你的地方,还请春秋莫往心里去,我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从此往后,二叔定尽心尽力为春秋效命,为咱们叶家办事,再不敢生其他心思了。”
叶春秋深看了他一眼,他要下跪,叶春秋也没有拦他,反正这里左右无人,他淡淡道“你想要效力,倒也容易,我交你一件事办,你且先在京师住下,过些日子,怕是得去辽东一趟,家父在辽东,我总有些不放心,而今朝廷要准备申饬女真人,总是要有备无患才好,家父在那里举目无亲,你去了那里,为他鞍前马后去吧,事情办得好了,将来便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要去辽东?
叶松不禁在心里计较起来,谁都知道辽东是苦寒之地,而且那里并不如江南或是京城这些地儿舒服自在,可若是再让他南京去,虽也快活,可毕竟这清福享的也没什么意思,反是叶家这诺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口人,不少人已开始崭露头角了,享福有什么用呢,倒不如真去闯一番。
心里想定了主意后,叶松咬了咬牙道“好。”(未完待续)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哪里人多,哪里就有朱厚照
这个时候,寒冬已过,进入了春日,天气渐渐地回暖,处处呈现出了一副生机勃勃之景,而京里更是愈发的热闹了。
先是庙会,接着便是春闱!
这一天,两千多个举人,心情各异地来到了贡院,而作为这次春闱的主考杨廷和,可谓是风光得意,先去拜了天子,接着便抵达了贡院,主持考试。
为了这一场春闱,杨廷和可谓是千方百计,好不容易成了主考,自然是殚精竭虑,早早就在这贡院里闭门了三日。
事关科举,京师几乎半个城都已封禁起来,到处都是官兵把守,无数的举人提着考蓝,开始鱼贯进入考场。
叶春秋照往常一样,入宫觐见,这七八日来,他几乎每日都要入宫,和朱厚照闲谈,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即便他发现有几个御史似乎对镇国府有了不少兴趣,经常打发人在那里出入,仿佛是在搜罗什么。
大明朝的御史有特殊的权利,也正因为如此,别看他们位卑职浅,却因为这个原因,往往成为了党争的工具。
叶春秋对这些人,自然也懒得理会,他们爱打听,就打听去吧。
倒是今儿入宫,朱厚照却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已是换上了便装,叶春秋见朱厚照这身装扮,不由问道;“陛下这是到哪里去?”
朱厚照抬眼看着叶春秋,连眼眸也显得比平日明亮了不少,眉开眼笑地道“今儿是春闱,朕去看看热闹,你去不去,要去就同去。”
果然是哪里人多,哪里就有朱厚照啊。
叶春秋想到春闱,若有所思,随之道“好啊,陛下既有兴趣,臣弟随陛下走一遭。”
有叶春秋的作伴,朱厚照更高兴了,兴致勃勃地叫人准备了车驾,叶春秋则与数百禁卫骑马护卫而行。
会试的考试规模极大,乃是朝廷三年一度最重要的抡才大典,正因如此,所以格外的重要,现在因已到了正午,考生们大清早便已入了考场了,附近的街道早已清空,朱厚照到贡院的时候,主考带着巡考的一些官员纷纷出来接驾。
数十官员拜倒在地,再加上无数的官兵,声势浩大,乌压压地跪在车驾边。
朱厚照下了车,叶春秋也已下了马,朱厚照看着眼前的架势,早就习以为常,只是平淡地道“不必多礼,朕只是来看看。”
天子来贡院这里,倒是没什么可指摘的,这本就有重视春闱的意思在,所以杨廷和面带微笑,边站了起来,边道“陛下百忙之中探视诸生,诸生们若是知道,必定精神百倍,各显其能,天子重科举,何愁教化不兴啊。”
这只是一句场面话,朱厚照却听着很舒服。
他大抵已经摸清套路了,虽然是凑热闹,可是凑热闹有两种,一种是你凑上去,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的,还有一种,就如这般一样,明明也就是顽皮,偏生大家交口称赞的,反正只要牵涉到了读书,牵涉到了教化,保准是人人翘起大拇指。
此时,朱厚照道“朕进去瞧瞧看。”说罢,朱厚照便抬步先走。
叶春秋则是尾随其后,一旁的杨廷和别有深意地看了叶春秋一眼,含笑道“哦,镇国公也来了,想必镇国公对这里也不陌生吧,想当初,老夫与镇国公都是靠着这才能有今日,实在叫人感慨啊。噢,对了,镇国公近来为何不关注镇国府的事?”
他这主考,现在也清闲,再加上陛下亲自来了,心里自是惬意无比,现在见了叶春秋,就免不了‘絮叨’几句。
当然,以杨廷和与叶春秋的关系,这絮叨的背后,显然是颇有几分警告的意味。
别惹我,惹急了,你的镇国府也别想好。
叶春秋则是温文尔雅地笑了笑,道“镇国府早已步入了正轨,倒也不必我来操心了,怎么,杨学士对这个有兴趣?”
杨廷和想不到叶春秋如此淡定,按理来说,那几个自己门生故吏的举动,应当能令叶春秋产生警觉的,这家伙,难道就一都不担心吗?
心里虽有狐疑,不过杨廷和却想,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这一场抡才大典,其他的事,都可暂且放一边,今年是提拔出来的两百多个进士,自己便是他们的大宗师,其中有不少好苗子,可以为自己所用。
这时代的师生关系,可是极有用处的,学生希望找个位高权重的老师,为将来自己的仕途寻找一个依靠,而大宗师呢,自然也希望多培养一些后进,成为自己的羽翼,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杨廷和这真是能找到空子就要恶心他一把,叶春秋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差,自然很聪明地不再理杨廷和,已是跟着朱厚照走了进去。
诸官随着朱厚照一道到了明伦堂,在这明伦堂里,朱厚照已是高坐,考生们已在考棚里开考了,所以显得很是安静。
叶春秋自进入贡院,便猛地回忆起当初自己考试时的场景,心里还真如杨廷和所说的那般,不禁有些感慨起来。
陛下驾到,主考官、监考官、考官们自是各自躬身站在一旁陪驾。
朱厚照忍不住道“这是考几日啊?”
杨廷和正色道“陛下,是考三日。”
朱厚照听着咋舌,便道“在朕看来,被关在这里作三日的文章,确实很是辛苦,很不容易啊。”
在朱厚照身旁的叶春秋心里忍不住道以你这种坐不住的性子,多半三个时辰就想死了。
杨廷和则呵呵笑道“诸生为了给陛下效力,莫说三日,有多少人苦读一辈子书,便为了能鲤鱼跃龙门呢?在他们看来,并不辛苦。”
朱厚照一时无言,他这才知道,自己似乎来错了地方,这地方太闷了,好像很没意思的样子啊,安安静静的,只是偶尔会有报更的梆子声……
朱厚照百无聊赖地道“今年的试题是什么?”
杨廷和作揖,郑重其事地道“试题是《欲治其国,必先齐齐其家》。”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就爱坏你好事
听到齐家治国的话,朱厚照显然是没什么兴趣的,便不禁打了哈哈,道“又是这句话,朕怎么哪里都听说过。”
倒是叶春秋身在此处,想到从前的场景,不禁触景生情,便含笑道“陛下,这是《大学》中的警句,表面上是齐家治国,实则是针对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少不更事,却奢谈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大学》中才有这句齐家治国的话,所谓治国和齐家,一理相通,但古今的论说,谈治国的多,说治家的却少,因为国家之事,关乎于天下人,意义重大;而家庭之事,每每繁琐,让人不屑于顾,可实际上,治国难,齐家又何尝容易呢?杨学士取其为题,寓意倒是深远,这是让今日这些考生,莫要夸夸其谈,需谨记修身齐家之道,将来才可有益于朝廷。”
在场的考官,不由纷纷看向叶春秋,甚至有的眼中忍不住浮出了赞许之色,叶春秋对这个考题的解读,倒是鞭辟入里,果然是状元公出身,不可小视啊。
朱厚照反而听得糊涂了,忍不住道“这是什么道理?如何这齐家会和治国一样难呢?”
是呢,一般的人大概都觉得治国是难的,而齐家,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家里的几乎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打理家务大小,倒也不算太难。
朱厚照这时反而来了兴趣,他本不是很喜欢探讨学问上的事,可叶春秋这么一说,反让他有较劲了,难道一个大家长,会比朕还要难吗?
叶春秋道“治国固然难,可是治国可以通过权威来进行,令行禁止,朝廷法令一出,天下人都要遵守,不遵守者,则官府治其罪,不服从者,官兵进剿,于是天下人非要顺服不可。可是齐家虽易,家中是父母、妻子、子女和兄弟,都是至亲之人,难道也能治罪和进剿吗?假若兄弟犯法,陛下该当如何呢?又或者同根相煎,陛下又当如何?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便是这样的道理,不说父母子女,就说兄弟友爱,夫妻和睦,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