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话糙理不糙啊。
有时候看张鹤龄像是疯疯癫癫的,可现在却是一下子将朱厚熜的心思暴露了出来。
这意思够明显了,你这小子,哪里是想善了,根本就是刁难,而且招数很阴。
朱厚照也觉得很是不妥,这几乎是毫无胜算的赌局,他正准备摇头反对。
那朱厚熜此时却是对着叶春秋步步紧逼道“镇国公,难道你怕了吗?”
叶春秋摇了摇头道“堂堂鞑靼汗女,岂是赌注?她又非物品,为何要赌?”
朱祐杬听罢,立即道“看来镇国公就是怕了,厚熜已是给过你机会了,是你自己不肯,这就怪不得谁来了,你若是还要闹,这就分明是令陛下为难,这是不忠,夺人妻子,这就是不义,不忠不义,猪狗不如。”
这父子二人,一个咄咄逼人,一个看似纯良,实则却是包藏祸心,就像是商量好了的,令叶春秋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
叶春秋则是微微一笑,道“我不喜欢赌。”
这分明是怕了,朱祐杬便继续咄咄逼人道“连状元公都不敢,本王也没什么”
“不过”叶春秋在此,却拉长了尾音,而后徐徐道“不过既然你们非要如此,将人当做赌注,那么只赌一个女人,又有什么意思呢?要赌,就赌一局大的,就怕殿下和世子不敢了。”(未完待续。)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内阁六部的支持
接受了?
这令所有人都不禁惊叹起来。
因为这是绝对没有胜算的挑战啊,其实很好理解,若是一开始,将考验的内容限定在某个范畴之内,这就好办,毕竟限定在四书五经,或是诗词歌赋,但凡遇到了一个有才情的人,无论出再难再怪的题,也总有破解的可能。
可是似朱厚熜这种,纯属就是挖坑给人跳啊,浩瀚书海,他能从中提出任何奇葩的问题,一个人便是再厉害,穷经皓首,也未必真敢保证能够回答所有问题,若说有一题,你恰好了解,碰巧答中,可以算是运气;可连出三题,就没有可能了。
偏偏,叶春秋居然答应了。
某种程度来说,这几乎和作死没有分别,一旦输了,除了再不可能和兴王府抢那鞑靼汗女,只怕还要被人取笑。
可是,叶春秋居然还要增加赌注。
这……就有生怕自己死的还不够快的意思。
朱厚熜眼眸一亮,轻敛起眉宇饶有兴趣的凝视着叶春秋,嘴角微微一挑笑着反问道。
“噢,不知镇国公还要赌什么?”
叶春秋侧目一看,见百官俱都皱眉,他们显然对于这一场赌局显得不太支持,甚至有些担忧。
某种程度来说,叶春秋在官场之中确属一个异类,其实很多人,是挺不待见叶春秋的。
譬如这一次,那汗女的事,在大家心里,从道理上,叶春秋确实也不该去撬人家兴王子的墙角,只是不好表态罢了。
若不是那兴王父子咄咄逼人,叶春秋其实也不愿意和这朱厚熜父子为难,这一切,毕竟是因为琪琪格而起。
可是事情到了现在,叶春秋显然无论从道义还是情理上,还是处在了被动的地位。
怎么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呢?
叶春秋见了百官的神色,不由面带着微笑,旋即他收敛起笑意,一字一句说道。
“若我输了,愿纳纹银三百万,以作酬资。便算是,给兴王府陪一个不是吧。”
三百万两。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叶春秋出手,还真是阔绰啊!
钱谁不喜欢啊,朱厚熜和朱祐杬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心里不由暗喜。
朱厚熜的喜悦之色,却一闪即逝,因为他意识到,叶春秋敢这样赌,那么兴王府该出什么赌注呢?他不禁道“还有呢?”
叶春秋含笑“假若是兴王府输了,自此之后,兴王府自此绝俸,如何?”
绝俸。
所有人惊呆了。
猛地,许多人眼睛亮了起来,甚至有人的嘴角微微抽搐起来。
便连那李东阳,也不由诧异的看了叶春秋一眼。
什么叫绝俸呢,意思就是,自此之后,兴王府便不能向朝廷领俸禄了。
表面上,似乎很好理解,可是实际上,这却关系到了整个大明最顽固的问题。
大明朝的顽疾很多,而其中最令人头痛,也是历代内无法去触碰的,便是宗亲的赡养问题。
按照规矩,亲王若有十个儿子,除了嫡长子世袭亲王爵之外,其余诸子,全部封为郡王,而郡王生子,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则是镇国将军,而后以此类推。
明初的时候,大明的亲王、郡王加上各种将军其实并不多,也不过数十人而已,可是到了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李东阳对此,可谓是深有感触啊,先帝在的时候,就曾接到过大同巡抚杨澄筹向先帝的汇报在大同附近的第五代庆王朱寘錖又一次刷新了宗室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八月,他已生育子女共九十四名。
当时这份奏报,是以喜报的名义递上去的,无非是说宗室又开枝散叶,实在可喜可贺,而李东阳清楚的记得,在览奏之后,先帝朱佑樘与诸臣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而事实上,当时的庆王儿女虽多,可是他的儿子更加厉害,比如说当时的庆王世子,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等到庆王四世同堂的时候,这庆王第五代直系的人数,便达到了一千多人,以致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场面每次节庆家庭聚餐,同胞兄弟们见面,都要先由人介绍一番,否则彼此都不认识。而到了正德初年,王府终于弄不清自己家的人口了,焦虑地向皇帝上奏“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
这还只是直系而已,若是再加上从太祖时期的各支系,以及比狗还多的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国中尉,单单这一个小小的庆王府,需要靠朝廷俸禄供养的宗室人口,就有七八千之多。
七八千人啊。
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大明的祖法,宗室之中,最底层的是奉国中尉,而奉国中尉的俸禄是两百石,也就是一两万斤粮食。要知道,现在的李东阳,即便是以内首辅大学士之尊,俸禄也不过是七十二石而已。
三个李东阳,不如庆王府里一个最旁支的奉国中尉,而这样的奉国中尉,在庆王府就有两千余人,再往上,亲王的俸禄为一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以此类推。
一个庆王府所领的俸禄,就足够养起几个京营的禁卫了,可问题在于,大明有多少个王府呢?足足两百多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亲王府,就意味着直系和旁系数百上千的所谓镇国和辅国将军、中尉。
每一年,朝廷收来的赋税,几乎户部还没有过手,接近三四成的税赋,就统统的送去了各大王府,成为了宗室们的口粮。
偏偏,这是祖法,是绝不可能去触碰的,莫说文武百官,就算是天子,也绝不能。
可是现在,叶春秋似乎在这里,翘起了一个口子,使这个体系,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
李东阳此时,眼眸一亮,炯炯有神的凝视着叶春秋,面若有思,莫非镇国公,抢亲是假,而布局谋划,为朝廷顺手解决这个顽疾是真吗?
那么有意思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逆转
整个大明,积弊重重,可是追根问底,说穿了,还是财政的问题。
朝廷入不敷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朝中的衮衮诸公,哪一个不是绝聪明之人?无论是谢迁,是王华,是他李东阳,甚至是那杨廷和和礼部尚书费宏诸人,哪一个不是优中选优的大明精英?无论是谁,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不是人中龙凤?
可是他们当真有所作为吗?当然,天下承平,就是作为?可再有呢?缔造太平盛世?太难太难了。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的人,固然争权夺利是理所应当,可是谁不希望名垂千古,成为一代贤相,等到死后,落一个文正公的谥号?
也正因为如此,大明不乏有改革者。而每一个改革者,都是从税赋入手,可是做成的又有几个?
因为这难,太难了啊,百姓已经困苦,难道还要加重他们的负担吗?若是继续加重,难保百姓不会承受不住而产生民变!
而士绅呢?士绅的日子倒是好过,可是士绅乃是国家的基石啊,朝中诸公,哪一个不是士绅?这天底下,有自己反自己的吗?
实际上,倒有一个办法,却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明的税赋问题,那就是改革宗室的政策。
宗室人口之多,也是朝廷的一大负担。
可是从太祖以来,这大明,却是无人敢去触碰这个逆鳞,连想都不敢想,因为这是祖宗之法,是宗室们的命根子,谁提,谁完蛋。
现在,李东阳却是一下子地看到了希望,甚至连眼眸也顿时神采奕奕起来,不得不说,叶春秋的这个切入,实在是妙极了。
祖宗之法是不能改的,对吧?你若是对宗室稍稍一提,只怕这数以万计的宗室就会毫不犹豫地跟你拼了,可是,假若用一种办法,先将这块大石撬得松动一些呢。
譬如,就以叶春秋所谓赌注的名义,解决掉兴王府的问题。
这里头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既然兴王府可以绝俸,那么祖宗之法就可以产生动摇,今日可以以赌的名义解决这个问题,明日或许就可以用其他的名义。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兴王府肯应诺下来,同意这一场赌局,而叶春秋,要胜。
只要出现第一个先例,将来就可能会有第二个,会有第三个,世上无难事,总比铁板一块要好。
所以,此刻李东阳捋须,他对这殿上的所谓赌局,居然出奇地表现出了沉默,若是以往,按照他的性子,这样的事,他是很不喜的,因为太胡闹了,而且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在太和殿之上?
可是现在不同了啊!他微微地眯起了眼眸,盯着那兴王朱祐杬和世子朱厚熜,一言不发。
而其他人,似乎也给他递来了眼神。
谢迁、王华,乃至于是费宏,尤其是户部的一些官员,眼神更是意味深长。
这……是叶春秋的陷阱?
假若他真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倒是真正的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哪。
能解决宗室的供养,整个大明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半了。
即使是杨廷和,他本只是在旁看着热闹,可是此时,也不由深沉地看向叶春秋,心里也不由在想,这叶春秋此举是故意为之吗?若如此,这殿中八成的朝臣,只怕都会在这件事上以最坚定的姿态站在他这一边了,此人……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还真是……
连杨廷和也不得不佩服叶春秋的高明!
朱祐杬和朱厚熜二人却是愣了。
绝俸?
意思是说,从此之后,他们兴王府的子孙就再不能领朝廷的俸禄了。
这个可是真正的铁饭碗啊,虽说兴王府在安陆有着无数的王田,荣华富贵是足以保全的,可是旁系子弟,还有庶出的子弟,可要惨得多了,这是祖制,是祖宗之法,是太祖皇帝为了保障天潢贵胄的护身符。
有着这个,兴王府的子子孙孙就算再如何潦倒,都不怕饿肚子!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球又被叶春秋踢回了他们父子的身上了。
现在刚才是为难叶春秋,现在对他们父子就不是为难吗?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赌得起吗?
兴王父子的脸色皆是复杂起来,看得出,他们正在心里做着挣扎!
若是不肯?他们堂堂皇亲,势必会被人嘲笑的,而且方才自己父子二人还占着优势,却等于是这个优势很快就被逆转了。
何况,为什么不赌呢?
只要是自己出题,他叶春秋就输定了,绝不一分半的胜算。
这世上的难题怪题,何其多也,他叶春秋算什么?这种赌局,几乎是稳赢的!
他们今日是有备而来,满心要叶春秋没好果子吃,现在就认输,怎么甘心?
何况人家也是拿出了真金白银,三百万纹银啊,这绝对是兴王府要跪的数目。
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倒是朱厚熜道“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叶春秋却是一笑,不以为意地道“世子,这兴王的家业,似乎还没有落在世子的手里,怎的世子却来许诺?”
这意思是说,你还没有这个资格。
朱厚熜的脸上却无怒气,只是朝兴王朱祐杬颌首头。
朱祐杬咳嗽一声,才道“既然你强要赌,那么本王便算允了。”
叶春秋眼眸一张,随即带着淡淡的笑意道“而今陛下与朝中诸公都在,可是我还是怕你们抵赖,不妨请陛下做个见证,你我当殿立个字据吧。陛下……”
说着,叶春秋朝朱厚照行礼道“也请陛下恩准。”
朱厚照还是有迷糊,好端端的,就开赌了啊。
其实他对赌一丁反感都没有,反而,还有那么儿兴趣。
只是他有些悻悻然的,生怕师傅们反对,尤其是那些打了鸡血似的御史,到时候岂不还是要吵闹到他这里来?
春秋啊春秋,你真是天天吃饱了来闹事,每次都是朕头痛哪。
他不禁环顾殿中诸臣,才发现了令他目瞪口呆的问题。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风标向
朱厚照在军事上可谓是有着实才的,但是面对朝堂之事,有些时候就比较后知后觉了!
朱厚照虽然爱胡闹,但是在朝廷大事上,还算是比较尊重几位老的意思的,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最吃不消那些老们要生要死的这一套啊!
原以为叶春秋在太和殿上和兴王父子闹倒要开赌这一步,多少有些过了,可没想到……
只见这满殿的文武,此时皆是不发一言也就罢了,可是这二人约定好了之后,居然有不少人像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样子。
能站在这里的人,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个都不傻,特别朝堂风向这种事,就算稍微迟钝一些的,也能在殿中诸公们出奇的平静之后,自己也能感觉什么,接着也陷入深思,最后渐渐也想明白了问题的症结。
倒是坐在高位上的朱厚照感觉很是惊愕,出鬼了啊,倒像是大家都盼着这场赌局似的!
朱厚照一时回不过神来,可显然现在是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
朱厚照收回心声,清了清喉咙道“你们可想清楚了?”
叶春秋和那朱祐杬都异口同声地道“臣已想清楚了。”
“既如此。”朱厚照虽然还是没回过未来,可也来了兴致,难得有乐子看,想不到丧事成了喜事,嗯,至少……这对朱厚照来说是一桩喜事,他心里想,这样也挺好嘛,往后有什么矛盾,就来赌一场,这朝廷不就消停了吗?嗯,这个逻辑,没毛病。
朱厚照兴致盎然地道“来人,给他们立状,令他们签字画押。”
很快,这墨迹未干的一份状纸便依次到了叶春秋和兴王朱祐杬面前。
二人各自签字画押,倒也一丁都没含糊,尤其是那朱祐杬,突然有一种天上掉了馅饼的感觉,毕竟,这一场是稳赢的赌局,因为他相信这世上,绝不可能有人可以答出任何问题,因此他格外地认真,细细看过之后,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一场吵闹,总算是结束了,接着,才是正儿八经的廷议。
廷议的事,李东阳反而显得很是心不在焉,在他心里,今日议的所有问题,其实说穿了,还是银子。
要修河,要给饷,哪里有了灾荒要赈济,这一桩桩,不就是为了钱?若是朝廷的收支不至于入不敷出,何至于要锱铢必较,为了几万石的赈济,而在此反复的陈述?
只是……虽是叶春秋这场赌局对于朝廷大向很是有利,现在算是走出了这第一步,可李东阳依然是忧心忡忡的。
这里面的重是,能赢吗?
似乎有不太可能,太难太难了,李东阳也自诩见多识广,可是这三个问题,按事先的约定,乃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兴王府可以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范围之广,根本就不可能有所准备,叶春秋是状元没错,文武双全也没错,可若是人家压根不提文的武的问题,你又能如何?
可即便如此,李东阳虽是有些绝望,可心底深处,依旧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假若,当真能成,或许……
这就是一个契机啊,有了这个契机,若是运作得当,或许又是一次新的削藩,当然,是从钱粮上削藩,到了那时,自己顺着这个东风,不知可以做多少事,说不准自己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代贤相。
李东阳心不在焉地听取着各部的汇报,将一些有争议的事,当着朱厚照的面,大抵地进行梳理。
而百官却也各有自己的盘算,也大多的心思不在这里,每一个人,似乎都在琢磨着这一场赌局,虽然大家的面上都是古井无波,可是殿中的氛围,却是出奇的古怪。
冗长的议事之后,朱厚照已是打起了哈哈。
等到廷议结束,诸臣告辞,朱厚照也是乏了,自是回宫歇了不提。
而叶春秋则是随着众人出宫,许多人只是用眼神偷偷地看他,等到过了金水桥,许多人还是沉吟不语,突然,有人唤住叶春秋“镇国公。”
这沉着又带着几分沙哑的声音,许多人都有印象,于是纷纷朝着声音的主人看去。
叶春秋驻足,接着便看到走在前头停步的李东阳。
李东阳背着手而立,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说起来,内诸学士之中,李东阳和叶春秋是最生疏的,当初的刘健,一直对叶春秋抱有很大的期许,王华不必说,叶春秋是他的女婿和得意门生,谢迁也是历来将叶春秋当成自己子弟般看待。至于杨廷和,大家早就反目成仇了,不过这杨廷和最是八面玲珑的,见着了,也会打一打招呼。
唯独李东阳素来沉默寡言,大家遇到,也不过头致意罢了,叶春秋觉得他的城府太深,深不见底,这沉默的外表之下,永远无法猜测到他心里的所思所想,所以,他选择敬而远之。
可是今日,当着诸官的面,李东阳带着微笑,朝他招了招手。
叶春秋便上前去,众目睽睽下给李东阳行礼道“见过李公,不知李公有何吩咐?”
李东阳便朝他笑,这笑容,就像是要融化此刻的天寒地冻,而后他语重心长地道“前几日,老朽恰好读了一些镇国公当初的一些文章和诗作,受益良多啊,镇国公是有心人,也是才子,老夫对你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叶春秋连忙谦虚地道“岂敢。”
“不过,学业万不可荒废啊。”李东阳接着道“老夫也知道你忙碌,可是年关就要到了,也该闲下来,好好地读读书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嘛。”
“是,李公教诲,春秋不敢相忘。”叶春秋又朝李东阳作了各长揖。
那些本欲擦肩而过,实则却早已是竖起耳朵的朝官,步子有迈不太开了。
李公乃是首辅大学士,什么是首辅大学士?那便是百官之长,何止是手握大权,更重要的是德高望重,不知多少人的前途都握在他的手上。
今日如此迫不及待的与镇国公攀谈,且和颜悦色,如沐春风,傻子都明白这李公是着紧什么了。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今年的最后一天,说点话
还是记得这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先预祝大家将迎来的新一年,人人快乐安康!说到这月的最后一天,呃老虎凌晨的时候看了一看月票榜,不看还好,一看吓了一跳,名次一下子掉了下来,还不知道怎么来,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双倍月票了,好吧,老虎承认自己除了码字,对生活的许多事是比较迟钝的,好吧,老虎难过了,不得不来向大家求票儿了,希望大家有票的,支持一下子,就当是给老虎的新年礼吧,额,有厚脸皮的既视感,这个也看在老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休息过,每天都老老实实干活的份上,老虎求票也算是正常吧?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读书的学业进步!还有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未完待续。)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盛情难却
作为朝廷内辅,在这百官中,可谓是风向标,李东阳都特意在这件事上叮嘱叶春秋了,其他人,又怎么看不出这里面的深浅?
于是有人凑上来,笑道“说起来,老夫家里倒是有一些藏书,哈,倒未必是什么正经的经义典籍,不过料来四书五经,镇国公这状元公自是信手捏来的,有时,看看闲书,也没什么不好。”
又有人道“我家里也有一些杂书,明儿让人送到府上去。”
不管各人心里怀着怎么的心态,但是大家都很热情嘛。
热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件事上,某种程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政治正确啊。
大家都是在这朝堂上混的,自也是知道,朝廷的国库收支已经失衡了,所以自弘治开始,朝廷一直在尝试着新政。
1...388389390391392...5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