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他回答道:“叶教授最近比较忙, 让我过来找您。”
施文对这个回答勉强满意。
“行,把你那什么东西, 拿给我看看吧。”
乔御递上了随身携带的文件夹。
施文掂了掂,笑着说:“很重啊, 功课做的挺多,让我看看你怎么水的。”
他翻开第一页, 看了眼标题, 喃喃自语道:“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
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作为结构解析法的一种, 是近些年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 这项技术已经能将分子量超过3000kda且生化性质稳定的蛋白质解析到接近原子分辨率的水平。
但想再进一步, 进行小分子量蛋白质的高分辨解析, 无疑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在现有技术下, 小分子量蛋白质颗粒在冷冻样品中很难达到合适的衬度。
乔御给出的项目课题,是测量链霉亲和素蛋白在冷冻电镜下的单颗粒三维重构*。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70节
“你怎么想到测链霉亲和素蛋白?”施文问。
乔御回答的十分直接:“大小合适,提取方便。”
链霉亲和素蛋白是小分子蛋白质的一种, 只有66千道尔顿。
别看期刊上论文发的一串一串多邪乎,其实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学者围绕“最小”两个字发论文。
今天x教授发表了300kda蛋白质的高分辨三维图,明天y教授就要发表个200kda的蛋白质解析图。
你水一篇,我水一篇,水到最后发现没办法再往下测量了,大家就换个方向研究。
反正冷冻电镜就在那里,多折腾一下,结果总会出来的。
目前,“最小”这个记录的保持者,是东京大学的竹内教授。
他测绘的是一种大小在100kda左右的分泌性蛋白,论文于两个月前发表在《分子结构》上,是一本影响因子12的大期刊。
乔御要做这种研究,只能往更小的蛋白质里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施文没想到,乔御写这么多,竟然真的不是在水字数,而是肚子里有存货。
他从头看到了尾,发现对方准备十分充裕。给出的实验方法也确实可行。
他琢磨了片刻,把论文叠好放在桌子上。
施教授是不太喜欢给人留面子的,当他的研究生绝对是地狱级别难度。
这些年,施文看完就直接丢进垃圾桶的论文不知道有多少。
而乔御的文件还能留在桌子上,足以见他的肯定。
施文:“不错,你是哪个地方有问题?”
“我想知道您在做结构解析的时候是如何提升蛋白质颗粒在照片中的衬度的,”
乔御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我试过降低加速电压,加物理光栅以及染色。但是当蛋白质大小在200千道尔顿以下后,这些方法都明显失去效果。”
需要用电压的不止冷冻电镜,还有透射电镜。
施文一时间也没在意,回答道:“你买个球差校正器还有电压相位板,自己校准一下数据,再把炭管换成单层大单晶石墨烯载网。应该就没问题了。”
这就是有大牛导师的好处了。
往往你纠结许久的点,是他曾经走过的弯路,以至于压根没当成什么不传之秘,随口就点出了关键点。
而对此毫无经验的导师,譬如张开伟这种,估计只能和乔御面对面一起抠脑壳,思考问题出在哪。
乔御由衷道:“谢谢您,教授。等论文发表,我一定把您的名字填在一作上。”
施文摆了摆手:“我稀罕你个一作?我又不是那种注水教授,没必要跟我搞形式主义。”
说完,又道:“你这实验结构图需要冷冻电镜吧?正好我们清大有一台,还有一台正在空运。借出去不太行,你到时候就直接过来吧。我给你开门禁卡。”
乔御微微鞠了个躬:“不用麻烦您了。”
“没事,大家学校这么近,多来串串门没关系。”施文顿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大手在腿上拍得十分响亮,“冷冻电镜我在实验室的时候你随便用,问题不大。”
此言如果被施教授旗下的科研狗听见,说不定会瞬间委屈的眼泪汪汪。
冷冻电镜价格高昂,当初花了两千多万才买来一台,实在是宝贝的不行。全生科院上上下下都想摸一把,奈何施教授守的跟防贼一样。
现在,他们用冷冻电镜还要写申请书再摇号。
乔御不得不直说:“谢谢您教授,但是真的不用,我实验室里有。”
“别跟我客……”施文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骤然瞪大了眼,“什么,难道你们燕大也买了?!”
这么大一件事,他怎么没听说?
清大因为搞理工科比较厉害,在国内这么多所高校里,每年拿财政拨款最多。
而清大内,拿科研经费最多的就是理工部下属几个院校,物理,化学,生物。
纵然如此,申请买一台冷冻电镜也要整个清大生科院勒紧裤腰带一整年。
如果燕大买了,恐怕申请刚通过时,叶勤学就要在他面前炫耀,哪会憋到现在一点声响都没有?
乔御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我受雇于寻安生物制药公司,这个是公司买的。”
账面上的问题,系统自己会摆平。
施教授愤然仰天长啸:“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不是你家族企业吗?”
寻安生物制药并没有上市,在股权结构里,一个叫hkb的国外公司占百分之九十,这个公司注册于世界著名避税天堂开曼群岛;而另外百分之十,则在乔月女士手中。
资料显示,乔月女士虽然只占百分之十的股份,却是整个公司的最终受益人。
多亏之前米国克雷研究所的颁奖典礼,加上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寻安生物制药是乔月开的了。
乔御:“……谣言。都是谣言。”
这算啥家族企业,明明是他的个人企业,皮包公司,用来挂专利和给自己搞经费的。
施文不想听他解释,指了指门:“没事就走吧,我还要上班。”
施文忙完公务,出来的时候都快十点了。
他夹着公文包往停车场赶,和恰好下班回家的周慎行不期而遇。
施文这人脾气有点怪,全校都出名。结果这次竟然主动和周慎行打了个招呼,让对方十分意外。
“今天燕大那个乔御来找我了。”打完招呼,施文直奔主题。
周慎行十分意外:“怎么回事?”
“他研究出了点问题,过来问问。”
周慎行:“噢,这样啊……”
如果是数学问题,周院长还能探讨一二,但在其他领域,纯属有心无力。
“怪不得你们数学院老是去挖人家燕大墙角,”施文啧啧赞叹,“要我说,现在国内大部分研究生,水平还不如技校。至少人家技校能做到操作标准,现在招的学生,交上来论文格式都是错的。好不容易遇到个技能点满的,可不得使劲挖人。”
施文越想越气:“可恶啊,怎么就便宜了燕大。”
周慎行也越想越气:“就是。吴志天这个二五仔,最近天天在我面前秀!”
两位并不太熟悉的院长,此时因为英雄所见略同,隔空一对视,顿时觉得颇为相见恨晚。
-
在从施教授那得到解答后,乔御顿时投入了工作中。
球差校正器和电压相位板都可以从燕大内部借到,走的是张开伟的路子。
张开伟拿着器材,第一次到了寻安生物制药02号实验室。
不提这位置、这装修,光是角落里那台看起来很像冷冻电镜的东西,就让张开伟有些合不拢嘴。
秉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乔御让来送东西的张教授顺便帮忙打了下手。
张开伟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十分激动。
之前,在自己的基因实验室,张开伟每天的工作都重复而无趣。好不容易有新实验可以做,他的眼睛都在冒光。
更别提,在这个实验室里还能用到传说中的冷冻电镜!
乔御还在用sds缓冲液做小分子多肽浓缩的时候,张开伟已经随便找了个蛋白质放在了冷冻电镜下,对着显示屏上出来的高分子解析图热泪盈眶。
这他妈才是科研!
他以前都在干嘛,技术难度还不如母猪的产后护理。
一天结束后,张教授扭扭捏捏询问:“我明天还可以再来吗?”
乔御颇感意外:“当然,随时欢迎。”
他还以为,张开伟会对这些琐碎的小实验很不耐烦。
张教授顿时开心的跟买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
乔御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系统道:“虽然学术界有许多蝇营狗苟之辈,但是我觉得见过的大部分学者其实都很好。”
从林枫到张开伟,从国内到国外,级别有高有低,乔御收到的善意远比恶意多。
大部分人都是以前辈的姿态,在替他遮挡风雨。
系统想说那是因为你值得,但是话到嘴边,又觉得过于矫情。
于是,它回答:“确实。”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多写点的,至少写到乔乔把论文发完,但是我太困了555,明天再加更吧。
===
*处有参考论文:《分子量52千道尔顿的链霉亲和素蛋白的3.2埃分辨率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single particle cryo-em reconstruction of 52 kda streptavidin at 3.2 angstrom resolution)。
第134章
乔御给学校请了假, 和张开伟在实验室忙活了快一周。
当看见链霉亲和素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清楚地出现在眼前时,张开伟没忍住欢呼一声,站了起来, 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乔御!!我们成功了!”
此时已经是夜里两点, 最近两人呆在实验室里没出去过,乔御课都没去上, 是真正意义上的朝夕相对。
乔御没有张开伟那么激动,但是脸上依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是的,终于完成了。”
张开伟体贴道:“我来撰写论文吧,你熬了这么久,也挺不容易的。”
别看他也跟着乔御干的久, 但是整个实验步骤都是乔御设计的, 顶多在排出干扰项的时候多了个帮手。
作为燕大的教授,张开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储备, 再怎么说,也是比研究生强的。
只要实验过程完备, 写论文无非就是列出格式,然后把数据往里面套。算不上特别有技术含量的活。
但乔御依然轻轻摇了摇头:“我来吧, 教授。您早点休息, 我年轻, 身体还受得住。”
张开伟想了想,也没推辞。他本来以为,乔御说自己来,起码得等第二天睡醒, 结果一觉醒来,发现乔御在上午八点的时候,已经把写好的论文发给了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71节
张开伟打开仔细一看,发现自己菜的竟然连个语法错误都修改不出来。
真是后生可畏。乔御今年才20,他20的时候干嘛?好像才大二,正在思考隔壁文学院的小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看电影……
张开伟留了条消息:你打算投稿哪个期刊?
他本以为乔御起码要等到下午才能回他,没想到几秒后,手机就收到了消息。
乔御:《naturemunications》.
《自然·通讯》是《自然》的子刊,发表一篇论文要收取版面费8000美金。
虽然价格高昂,还经常被吐槽上面的论文略水,实际上依然是许多学者想去也去不了期刊。
张开伟:你没睡?
当然不是。
一般情况下,两个人在实验室呆到十点就会收工,但是昨天因为实验快做出来了,一直呆到了晚上2点,乔御回家的时候,已经两点四十了。
他本来打算睡一觉起来写论文,要睡着的时候突发奇想问了一句:“系统,能帮我写论文吗?”
系统没有回答,在乔御不抱希望准备睡觉的时候,他的手机弹出来一条提示框。
科技树app的功能又更新了。
[代写论文服务]
前提条件:宿主已完成相关实验,并采集完数据,系统只负责按照格式归纳书写。
收费:英文150积分/篇;中文100积分/篇。
需要时间:3小时。
乔御:“成交。”
一觉醒来之后,乔御就收到了系统发来的pdf文件。
乔御打开看完,在一作那一栏加上了张开伟的名字,然后发给了对方。
乔御:睡了的。
张开伟自己写论文,全身心投入的话,大概需要六个小时。
这还是写的中文论文的情况,如果是用洋文,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张开伟苦口婆心劝告: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不把身体当一回事。我记得你还有先心病,熬夜这种事少干。
张开伟:还有,一作这个名头,我受之有愧,你给我个二作就行。
论文的第一作者,通常来说属于整个实验的灵魂人物,比通讯作者重要。大多情况下只有一个名额。
但乔御查过,《自然·通讯》这本期刊允许并列一作。
乔御:我还在上大学,独立一作和并列一作,对我来说影响不大。《naturemunications》影响因子挺高,您拿去评评职称也好。
张开伟的眼眶湿润了,除此外老脸还有些红。
一直以来都是导师带学生,哪有学生带导师的……但大期刊一作的诱惑,让他本不坚定的底线动摇了。
张开伟有些局促地回答:那就先谢谢了。
如果这是一款rpg游戏,那乔御说不定能看见他头顶上冒出的忠心+100的属性值。
-
当这篇论文通过邮箱发送完成后,乔御自觉一项任务已经结束了。
但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上午九点发完邮件,乔御就开始在群里艾特起全体成员。
乔御:@全体成员,论文看完了吗?
目前,这个群聊叫[体外造血干细胞扩增实验组]。
虽然还没有正式提出课题,但乔御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
几分钟后,王晨回了一句:看的差不多了,不过呃这个和我之前的工作领域差太多,我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理解。
此言一出,底层群员们不禁纷纷附和。
齐思程:是啊,时间根本不够啊!
其实齐思程压根就没看两页。
齐思程今年27研究生毕业还在考博,之前本来打算走人,结果因为寻安生物制药突然注资,工资从九千涨到了一万五,这才留了下来。
整个基因实验室,也就张开伟水平好一点,有能耐的早就另谋高就了。
留下一群水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早就失去了科研嗅觉和野心,如今骤然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显得十分力不从心。
齐思程:而且,乔学弟,这个项目好像和李教授的项目撞了吧?
他其实很想让乔御换个课题,自认为已经说的十分委婉。
李院士是什么人?能做到院士这地步,人脉、资历、背景,缺一不可。说一句庞然大物毫不为过。
至少在生科院,纵观全校也只能叶勤学能与之一搏。
而你在燕大生科院的地盘,和李东伟研究相同的课题……不管成不成功,这不都是赤裸裸的挑衅吗?
齐思程觉得自己还没活够呢。
乔御回了个“嗯”。
齐思程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下文。
乔御在群里问:把你们进度都汇报一下。论文我是按顺利发的,从浅到深。你们都看到第几篇了?
“7。”
“8。”
“11……”
前面的人报出来的数字都很高,齐思程也只好硬着头皮报了个6。
乔御统计了一下,发现大家的进度差不多都在6-8左右。
乔御:那行,下午两点□□学,从第六篇论文开始讲起。
wtf?你一个本科生要给他们这群研究生上课?!
虽然知道乔御不算一般的本科生,但是齐思程内心依然被滑稽充满。
齐思程没忍住,把实验室里关系好的几个人拉了个小群。
齐思程:老板这是什么意思?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要一个本科生来给我们讲论文吧?
王小明:嗐,我知道乔御之前做过研究,揭发过心肌干细胞问题。但是虽然都叫干细胞,这俩完全不是一个方向的啊。
李小芳:的确……但是老板没什么表示。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啊。
王小明:反正现在工资照开。最后实验失败也不是我们的问题,不用想这么多。
众人纷纷觉得此言有理。
下午一点半,乔御试图在群里开视频会议。
奈何现在是2015,微信群压根不能共享屏幕,乔御皱着眉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名堂。而用企鹅群,共享屏幕画质极差,百兆光纤也卡的像是ppt。
乔御思考片刻,去直播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
2015年,各大直播平台正搞的火热,一夜暴富的神话,让无数人转行想当主播,最后大浪淘沙剩下一地鸡毛。
现在对主播审核还不严格,乔御整个注册流程也没超过五分钟。
他本来想直接去mk网课平台的,小乔老师的账号虽然很多年没用,但是至少不用重新注册,方便。
但因为当初和顾云峥闹得不欢而散,再加上他这次要讲的东西和高中知识没有一点关系,乔御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片刻后,他丢了个房间号到微信群里。
乔御:你们打开这个网页就行,用电脑,别用手机。记得做笔记。
齐思程忍不住吐槽:“还他妈要做笔记?我上课都没这么认真过。”
几分钟后,名字为“111”的房间内,观众人数从0变成了7。乔御把七个人都设成了房管。
乔御清了清嗓子,道:“id名字改一下,有问题可以直接发弹幕。”
说实话,网上讲课,算是他的老本行了。此时对着电脑屏幕,感觉竟然还有些怀念。
乔御很快进入了状态:“先来看这篇论文《p-选择素对造血细胞增殖和对纤连蛋白的粘附的影响》,这是洛杉矶大学查理曼教授2014发表于《生化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的最新研究……”
整个直播间都是开放的。
因此,偶尔会有人不小心点进来逛逛。
不少人被乔御的声音吸引,但在看见屏幕上满行英文时,却没忍住一声“卧槽”。
路人:主播这是讲的啥?
不仅路人云里雾里,在电脑面前的齐思程,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倒是他的同行们,不时发出“原来如此”的赞叹声。让齐思程很是心虚。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大家都是学渣,于是也安心当个铁废物,最后却发现其他人都是装的,只有你是真的废物。
随着时间的退役,直播间的人数慢慢升到了100。
[虽然不知道主播在说什么,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声音好好听。给主播砸个火箭,可以唱歌给我听吗?quq]
[造血干细胞扩增……?啥玩意。梦回高中,头大。]
[你们高中学这个?我不信,哪家高中。]
乔御没有理会。
这篇论文一共5页,并不长。乔御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分析和总结。
在最后,他问了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晚上就讲下一篇了。”
实验室众人纷纷摇头。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72节
于是乔御关了屏幕展示,准备下播。
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这喵咪直播平台有什么毛病,关了屏幕展示后,骤然切换成了电脑摄像头。并且也没给个提示。
乔御的一张脸在直播间上一闪而过。
三秒后,他关掉了电脑。
[卧槽?!刚才我是不是看到主播的脸了??]
[……这脸好像有点眼熟?]
[好帅啊啊啊啊,我截图了。]
网友小王没忍住,把这个截图po在了自己微博。
小王:姐妹我跟你们说,我今天在直播区看到一个好帅的男主播!!![图片]
小王自己也是喵咪平台的主播,小有名气,微博粉丝过万,大家纷纷表示让小王交出这位男主播id,大家要去支持支持。
本来这种事,只是小范围传播,翻不出什么花样。
直到底下冷不丁冒出个留言:咦……这不是乔御吗?
……
……
晚上八点,到了约定好的时间,乔御准备上播,然后把链接转发到了群里。
他的房间名依然毫不起眼,屏幕上的英文字母依然晦涩难懂……但是不知为何,开播不到两分钟,观众人数就开始1000往上走,隔几秒就多几十个人。
1...7273747576...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