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帝休
“我就不吃了,”糜荏笑了笑,饮一口配餐的梅子清酒,“你吃吧。”
荀彧没体会出这个笑容的妙所在,只当他不喜欢羊肉,便没有再勉强。
一旁的糜莜看着心中很是好奇,明明以前在朐县的时候,哥哥还给她烤过羊肉串,怎么这会却一口羊肉都不沾了?
当夜,也不知是何缘故,荀彧整个人莫名燥热。明明时间不早,他却神奕奕,辗转难眠。
一旁糜荏似乎已经熟睡,交握着的手都有些松开了。
荀彧抿唇。
他微乎甚微地动了动手指,见糜荏没有反应,又用指腹轻轻蹭了蹭对方的手心。
而后被糜荏豁然捉住。
“怎么,”如醇酒般醉人的声音从身侧传来,“这么晚都不睡觉,替我挠痒痒?”
荀彧:“……没有,不小心碰到的。”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0
“是吗,我不信。”糜荏慢条斯理道,“我要挠回来。”
……
等到结束,荀彧已经累得一根手指头都抬不起来了。
糜荏把人捞进怀里,亲亲他睁不开的眼睛:“表现出色,明日继续。”
半睡半醒的荀彧本想反驳一句自己惯来如此,但到底太过疲惫,瞬间窝在糜荏怀里进入梦乡。
接下来一连吃了好几顿羊肉,直至结束休假回到朝堂后,荀彧方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虽然府上各种烹煮方法,将羊肉做的极为好吃,但一下子吃这么多,实在有些受不了啊。
他是侍中,在宫中一路见到百官都会有停下来打招呼的。他全部微笑回礼。
直至与一行人错身而过,他才听得那几人交头接耳的声音:“……看来这羊肉,果然有此功效啊!”
荀彧一顿。
脚步不由自主慢了下来,屏息凝神去听那几人的声音。然而那几人声音本就轻微,风声呜咽中,再也听不真切。
这本是一点小插曲,不知为何荀彧就记下心底。他找了个机会,等某日午膳菜肴有羊肉时,对着先前说话几人道:“这羊肉啊,当真不凡……”
那几人的眼睛登时亮了:“荀侍中也发现了?”
荀彧意味深长笑了。
“看来这羊肉当真可以令人大展雄风啊!”
“哈哈,我原先还以为是错觉,明年糜丞相售卖时,可不得多买几头养着!”
荀彧骤然听得如此暴言,运筹帷幄的笑容僵在嘴角。
有人见状,怜悯道:“不过荀侍中的夫人不在京中,后院也无美妾,可真是苦了你啦!”
顺着这人话语,想起前几天白日里吃着羊肉,晚上被翻来覆去的荀彧:……
难怪那几日糜荏总让他多吃一点,晚上睡着前还模糊听得对方说“表现不错”之类的话语……
这日子,不能好了!
第九十五章
初平二年十一月,糜荏清点今年朝廷财务。
先前糜荏出兵,荀彧在朝中推广表格,这会送到糜荏手中的就都是这样的账簿。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糖、茶、酒等货品是专门供给士族的,卖的不算多,不过利润极高;占财务大头的还是盐,大半年都抵得上往常三年税。
这还是怕百姓被半价盐冲昏头脑,一次性抢购太多,又为了防止盐贩倒买倒卖,因而要求买主登记姓名、限购之后的结果。
大半年下来,百姓基本相信朝廷会一直售卖这样的盐,放宽心不会抢购。
糜荏便撤销限购令,恢复正常买卖。
今年粮食产粮不佳,但这部分从士族手中回的钱财着实可观,可以做不少事。
他先给丁原、卢植各自拨了一点款项,令两人在州中增开学院,培养人才。至于学校的模式,主要参照徐州儒经书院。
——前期由朝廷扶持建造,征聘各科目老师。等到设备齐全之后,再学生与束脩,慢慢行成自营的良性循环。
其次,因为军库不足,糜荏下令削减宫中用度。将每月用于天子开销的三千万钱,减至两千万。其余一千万,尽数充入军库。
花在天子身上的钱财,向来随皇宫人数而定。先帝时后宫充盈,他又荒唐耽于享乐,每月至少花五千钱,多时高达八千万。
于是偌大国库,不堪负重。
当今天子刘协只是个七岁孩童,出生时生母逝世,董卓入宫后抚养他的董太后重病而亡,没有什么亲人。他父亲的后宫早被董卓祸害,后来糜荏入长安,遣散她们时每人给了一笔钱。
有官吏反对,认为这是祖制,不应一下子削减这么多。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1
糜荏便反问道:“诸位可还记得,今年军饷发的是什么。”
百官面面相觑。
杨彪道:“是盐,棉花。”
“不错,是盐与棉花。”糜荏淡道。“盐是我拿出方子令朝廷制作,棉花是我令麾下种植。”
“仗是我带人打的,军队的军饷亦是我所发。”他冷冷道,“那么,朝廷在其中又有什么作用?”
“这个朝廷姓的是糜吗?”
此话如雷贯耳,震得百官羞愧掩面,讷讷不言。
成功颁布这两项政策之后,糜荏又以五年前张机张仲景在洛阳时,以“曾用五石散治愈三千伤寒疫病患者”为由,尊其为“医圣”,封为涅阳侯,食邑七百。
到诏书的张仲景整个人都懵了。
他年轻医术高,这几年就被时常随军作为军医。几年下来,不但医治好数以万计的伤员,更带出好些名军医,如今就在军中领医官一职。
想不到现在居然会被糜荏尊为“医圣”,封为侯爵!
他又惊又喜,既感激于糜荏的照拂,又觉得自己根本不配这一头衔——应当给自己老师才是!
便亲自拜访糜荏,请求回成令。
糜荏笑了:“仲景先生可还记得你我第一次相见时,我对你的承诺?”
张仲景当然记得。
糜荏说他会令医术发扬光大,会为天下有德行的医师正名!这些年来,也确实在做这些事!
“‘医圣’之称,我认为仲景先生当得;百官没有反驳,亦同意这一观点。仲景何必妄自菲薄呢?”糜荏微笑道,“毕竟杀三千人轻而易举,救三千人却是难若登天。”
其实朝臣是有反对的,认为即便拯救三千伤寒疫者,张仲景的奖励也实在太过了。不过封爵并不在“九品中正制”中,糜荏直接无视他们的反对。
张仲景信以为真,激动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糜荏道:“更何况这只是开始。”
“给先生封爵,不过是吸引天下有才医师的手段,告诉他们学好医亦能光宗耀祖。”
他直言道:“这只是第一步,往后我还会有更多的动作。”
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出名的医者,譬如华佗。华佗早年婉拒了他的请求,如今云游四方行医。听到这个消息,或许会回来找他。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请张仲景著书印刷成册,请张仲景远在家乡的老师培养更多的医生……
张仲景闻言热泪盈眶,顿首再拜。
……
这年腊月的时候,长安之中雪下的很大。
每逢下雪时,糜莜便在朐县支起摊子施粥与娇耳,赠与路人驱寒。
今年也不例外。
在征得糜荏的同意后,她便安排人在长安城的四个城门处支起了摊子。除了粥与娇耳,还额外用羊骨熬汤,以便进出城、抑或穷苦百姓,能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获取一些温暖。
见自家小妹有赵云陪着,又有周管家跟着帮忙,糜荏便放心让她去做此事。
正是休沐。
送走糜莜之后,荀彧裹着披风烤着炭火坐在房中看书,心思却飘得遥远。
糜荏看出来了,询问道:“在想什么?”
荀彧这才回神,叹道:“子苏,我在想安定平静的地方,或许有像阿莜这般心思纯善的人赈灾施粥,拯救本会冻死在路边的穷苦百姓;但是战乱频繁之地,还会有这样的人吗?”
这个答案,其实他心知肚明。
战乱之地,就连士族都自顾不暇,哪里还会有人去管如同草芥般卑贱的百姓呢?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2
五年前,他随荀爽回到家乡颍川,劝说当地士族迁族。结果多数人抱着与郭图一样的想法,认为颍川为四战之地,朝廷不会放弃,便不愿意迁搬。
结果黄巾军残党起事,袁术霍乱,匈奴又乘机烧杀劫掠,整个颍川沦为人间炼狱。不说普通百姓的凄惨,就连士族都伤亡无数,被迫迁离故土。
荀彧感慨不已。
事情发生后,随荀氏一同迁族的士族唏嘘万分。不少人登门道谢,感激荀氏令他们于灭族之灾。
阳翟辛氏的辛毗、杜氏的杜袭等人前来投奔他,请求他出兵颍川平定战乱。但当时糜荏已领兵攻打匈奴,荀彧无能为力,只得安抚、并将几人推荐给糜荏,如今都在朝中为官。
糜荏捏捏他的手指,然后询问他:“不说这些,文若可有安排扬州刺史、益州牧的好法子?”
这是糜荏近来烦恼的事。
他本想再等一等,却于前几日到益州刺史郤俭贪污受贿、大肆敛财的消息。
太常刘焉借此进言道:“糜丞相,如今天下纷乱,各州刺史、太守趁势行贿买官,盘剥百姓,使得战乱又起。臣觉得,应当挑选清正廉明的官吏来担任各州、郡的长官,以此安定天下。”【1】
语罢,更自请为交州牧。
糜荏看得出,刘焉一则是为想做出贡献,二则是要躲避中原战乱。
便应允此事。
他不应不行,如今汉室微末,朝廷在推举州牧、刺史官吏时,会不自觉偏心汉室子弟。
但糜荏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哪怕是不为自己考虑——他身后有糜竺等人,以及跟随他的荀彧等人,他都不可能再退回朝臣之位,去尝那“飞鸟尽良弓藏”的凄惨境遇。
势必要夺取刘氏江山,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新天下。
交州暂且可以给出去,是因为它最为偏远,即便将来刘焉起兵也逼迫不到中原。但是益州、扬州,不行。
可若是不让他们沾手,又能选择谁呢?
荀彧思索道:“或许可以令蔡邕为扬州刺史,以皇甫嵩为益州牧。”
正是一语一惊醒梦中。
原先的益州刺史郤俭贪污受贿,势必要罢。除此之外,益州十四郡天堑惊险,易守难攻。必须要派遣安分守己之人,以将来据守而攻,成为糜荏的心腹大患。
由此,新的州牧不仅要是德高望重之人,还需要有领兵打仗的能力。
条件一一摆明,皇甫嵩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作为朝臣,皇甫嵩没有二心。他履历亦足够显眼,够得上一州长官之位。
蔡邕稍微差些,但他早年为躲避党锢祸患,隐居江南二十余年。这么多年下来,哪怕他再沉默,他的才学、品德也已被当地士族知晓,获得对方的尊重。
将他派往扬州,正好能与当地士族联合,开经立学、劝诫百姓农桑。
糜荏豁然开朗。
于是翌日回朝,糜荏下令皇甫嵩为益州牧,蔡邕为扬州刺史,待来年正月雪退后到任。
又令荀攸、黄忠为从事,辅佐皇甫嵩;令钟繇、徐荣为从事,辅佐蔡邕。
正如荀彧计算,百官对此勉强赞同。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皇甫嵩、蔡邕如今年迈,两人都已五十余岁,一人前往各自的州郡说不准会出什么问题。令而立之年的荀攸、钟繇督兵辅佐,很合适。
荀攸、钟繇两人却很快反应过来,敏锐地发觉到其中的政治意义。
——皇甫嵩、蔡邕年纪大了,在州中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令他们同行,是为加深两人在当地士族权贵之中的声望。
益州奸险,需要计谋夺取;扬州平静,与士族交好即可。
毕竟钟繇与蔡邕一样文采斐然,除通经史、善于辞赋,又书法,这就是与蔡邕交好的扬州当地士族,联络的最佳方式。
这样的夺权,换一个人心中可能会不悦,会忌惮,但皇甫嵩与蔡邕,决计不会。
与好友卢植完全一样,皇甫嵩不喜争权夺势,多数时间极为沉默。先前他放过糜荏在家乡的亲人,被何进迁怒罢;后来受董卓征召,又触怒董卓,差点死于狱中。
还是糜荏入长安杀了董卓,释放的皇甫嵩。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他不会为难荀攸与黄忠。反而会因为这两人是他麾下智囊与猛将,重用他们。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3
至于蔡邕,就在不久之前糜荏刚从匈奴手中救回蔡文姬,送到安静的地方避难。蔡邕非但不会警惕于作为糜荏心腹的他,反而会对他信任有加。
是以两人很明白,这是他们的主公在为他们铺路,给他们一个信号:
——先各自前往州郡,隐忍谋夺。待几年后彻底服这些州郡,而你们的上司老去,你们便是新的刺史州牧!
钟繇、荀攸心中激荡万分。
他们这些谋士,为何要投身于主公帐下?除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岂非也是为名声、为权势而奔波?主公既然看得起他们,要他去服扬州与益州,他们自是当仁不让!
见两人斗志昂扬,糜荏笑着拍拍钟繇的肩膀:“保重,元常,我等你成功。”
钟繇动容大拜。
荀攸稍好一些,他惯来是谋士中最镇定之人。
糜荏将人扶起,又对荀攸道,“此行奸险,万事小心,公达。”
作为荀氏族人,他知道糜荏与荀彧的关系,猜得到糜荏是把他当做自家人,才令他去驻守益州,正了脸色肃然道:“攸必不负主公所托。”
“安危为重。”糜荏叹息。“无论如何,我与荀氏都会是你的退路。”
依依不舍送走荀攸、钟繇、黄忠三人,糜荏数着麾下门客,不由感叹:这几年薅的白菜,还是不够多啊!
即便麾下谋士族人中多有不凡,好几人跟着入朝为官。但对于整个朝廷的官吏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糜荏私下里把玩着荀彧的手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可用之人却着实太少了!”
荀彧轻轻笑了下:“此事我先前已有考虑。”
糜荏看着他:“哦?”
荀彧道:“十月初时奉孝回朐县成亲,我已交待过他,要他请水镜先生帮忙推荐人才,想来年后又能到一些。”
糜荏听得这话,将荀彧拉过来抱进怀里:“我的文若不愧是王佐之才,只消一句话,便彻底解决我的烦恼!”
荀彧笑道:“子苏不过是烦心之事过多,一时半会没想起来而已。”
“这话说的听着真甜,”糜荏亲亲他,“让我看看,它的主人是不是一样甜。”
很快便至新年。
为了源源不断地从士族身上薅羊毛,今年朝廷年货又上架两款货品:款式美的青花瓷器、酸甜美味的山楂蜜饯。
这个时代是有瓷器的,但是大规模使用的还是陶器,何况这上了釉色的青花瓷?甫一上市便吸引百官目光,很快被一抢而空。
一碟青瓷,半盏白酒,配几颗酸甜蜜饯,人生多么舒爽又惬意啊!
……
长安城中新年愉快,徐州朐县也不差。
告假回乡的郭嘉这会已成过亲,与妻子你侬我侬地渡过新婚燕尔,只等年后便能带着妻子回到长安,带给好友赵云、糜莜,以及张辽一看。
他这会正在处理荀彧交代的任务。
先从书院筛选人才,年轻的暂且放着,长成的带回去。
他看中的有两人:崔琰与郗虑。
除了这两人,他与远在九江郡的周瑜通了信,一起看中了一个人。
——鲁肃。
第九十六章
鲁肃是东海郡东城县人,今年十八岁。他出身士族,近些年见百姓凄苦,不断卖出家中土地,将钱财施舍于邻里、周济穷困。
于是名声远扬,结交贤才无数。
郭嘉之所以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是因为鲁肃卖出的所有土地,全部为糜竺所买。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4
他知道糜荏手下缺乏更多的人才,便向郭嘉举荐了这个人。
郭嘉欣然前往拜访,而后遇见正与鲁肃谈笑的周瑜。
周瑜的父亲是庐江郡守周异,如今他就居住在南方的庐江郡。东城县距离庐江很近,听过鲁肃的名字也是正常。
两人甫一见面,对视一眼,相互从对方的眼中看清对方的意图。
大家都是糜相麾下门客,都试为他争取人才也没什么好争锋相对的。纷纷扬起令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极为平和地拱了拱手。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背地里,还是更希望鲁肃能选择自己。
“两位在聊什么,”郭嘉微笑道,“可否令嘉也听上一听?”
鲁肃豪爽好客,闻言就欣喜道:“好啊!肃早先就听过奉孝先生的美名,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徐州东海郡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糜氏所出的糜荏。现如今糜荏身为大汉国相,家乡谁人不是与有荣焉?
当年他落难时,皇甫嵩受何进命令前来捉拿他的家人,是赵云、郭嘉,带着儒经书院的学子拦下皇甫嵩。这两年之间,亦成当地一桩美谈。
周瑜客气地恭贺郭嘉燕尔新婚,又向他询问了一些糜荏的近况。
郭嘉一一答了,不知不觉间话题竟围绕着糜荏展开,听得鲁肃也起了兴趣,不自觉询问更多。
郭嘉心思灵巧,周瑜雅量高致,鲁肃与两人一见如故。他们聊了一整日还不够,邀请两人住宿,直至翌日午后方才告辞离去。
这已是下雪前的事了。如今到周瑜信件,说的正是鲁肃愿意帮助他。
这一局,是他略胜一筹。
郭嘉将信件放在桌上,一手支着下颚,轻笑出声。
都是帮助主公,何谈输赢?不过就是,少年人的胜负心罢了。
鲁肃既然不愿离开家乡,郭嘉也不会强求。他等着正月雪退后书院开学,拜访崔琰与郗虑。
这两人是荀彧看中的,关系上又是糜荏的师弟,天然倾向于糜荏。得到征召很快同意此事,愿意跟随郭嘉入长安。
正月二十三,从书院捞人之任务圆满解决。
离开前,郭嘉拜会了书院的各位先生。
除了郑玄、荀爽、司马徽,书院前不久又加入几位先生,解决老师缺乏的问题。这些先生,都出自于豫州战乱时逃来避难的士族。
卢植与糜竺妥善安置好这些士族。
不知不觉间,整个东海郡中士族,居然繁盛到可以媲美当年豫州的颍川、南阳等地。这等情形,倒是预料未及。
瞧见郭嘉,司马徽摇头:“你啊,怎么一下子就把郑康成的两个得意弟子给带走了。”
崔琰与郗虑都是郑玄的弟子。他们平时虽然一视同仁,但私下里会给这些天性聪颖的弟子单独补课,老师足够后更开了大学。
一下子痛失两名弟子,郑玄心情自然有些低落。
但想到是为帮助糜荏,这气也就消了。
郭嘉道:“先生您若是愿意出山,我又何必求得他人呢。”
兵书战策不必多言,司马徽最通的是天下少有的奇门遁甲,阴阳五行。这样的人才若是愿意加入朝廷,绝对不会默默无名。
一向喜欢说“好”的司马徽忙摆手:“哎,我老了,忙不动啦!”
郭嘉随口道:“您现在是老了,年轻的时候却也不见得愿意出山吧。”
司马徽笑着拍拍他:“你啊你,贫嘴。”
他与郭嘉有过一段时间的师生情谊,非常喜欢这个不拘一格的学生:“我啊,就等着你光大师门,给我招揽更多的弟子咯!”
郭嘉挑眉:“说到这个,先生您麾下的诸葛瑾兄弟……”
郑玄了弟子,水镜先生亦不例外。他在去年开学就下诸葛瑾与诸葛亮兄弟为学生,教导他们奇门遁甲、阴阳五行。
司马徽哭笑不得,他指着郭嘉笑骂道:“你这狐狸,康成的得意弟子带走两个,现在又到我这儿来打主意!”
郭嘉狭长的眼睛透出三分狡黠的笑意:“先生谬赞,嘉不及主公半分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295
“更何况,嘉也是为了主公日后的计划考虑。”他施施然一笑,“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想要结束这乱世,还天下百姓安宁,除了主公,还有谁能做到呢?”
水镜先生缓缓了笑容,沉默无语。
他向来不喜欢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也通博弈之术。然自从糜荏以奇计大胜匈奴,他夜观星象时便夜夜发现北斗星璀璨异常,即便群星闪耀,亦无法夺其光芒。
——他不是蠢货,自然知道糜荏一定用了特殊手段打败匈奴。
而这个方法,胜于他的奇门遁甲。
这样的大势之下,还有什么好挣扎的?
1...5556575859...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