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
。
晚上应该还有两章,力争万更只想求一波。
第175章 有危机感,希望又一次落空!
冯保嘘了口气,总算问明白了萦绕心中已久的一个疑问。
尽管与他的理想有点距离,但感觉朱翊镠想得好像比他周到。
从朱翊镠的言辞中能够听出对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深厚感情,当然也包括对他这个伴伴。
与冯保而言,这是可喜的,不枉他对朱翊镠期望一场。
这个疑问也算是解开了:原来朱翊镠所有的蹦跶,所有本不该王爷做的事都去做,只是为了给李太后和万历皇帝扫清障碍,哪怕冒着巨大的风险而事实上也证明了确实付出了代价。
然而,还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冯保死活也想不明白。
那就是郑妙谨,如今成了万历皇帝的淑嫔。
喜欢郑妙谨就将她要走嘛,为什么又要将她送给万历皇帝呢那现在郑妙谨岂不成了嫂子难道是故意放到万历皇帝身边的
冯保想搞清楚,但不知这次朱翊镠能否坦诚地交流,反正之前从未泄露过半分有用的讯息。
与朱翊镠而言,今晚的谈话也算合他心意。
他早看出来了冯保的心思,几次谈话其实都流露出来了。
到万历十年这个时间点儿,冯保早就知道万历皇帝起了戒心,开始逐渐疏远自己。
尤其是张居正病倒后,冯保更是急着考虑自己的前途。
与其说冯保问他这个潞王爷的前途,倒不如说冯保是问自己这个司礼监掌印的前途。
朱翊镠心知肚明:冯保是希望他取代万历皇帝要知道,在大明一朝皇帝或皇太子意外身亡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今晚冯保确实推心置腹,如此胆大包天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可见那家伙急于为自己谋前途。
这也很好理解。
如果改朝换代,那冯保还可以做十年甚至更久的司礼监掌印。但如果万历皇帝继续当政的话,那家伙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不得不说,就这一点,冯保的危机感比张居正要强得多。
张居正过于自负。
以致于后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张居正此生一个很大的失败是没有培养出一位出色的接班人。
因为结果显而易见,等到张居正一死,放眼整个朝廷,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担任首辅。
想给王国光,但人家身居天官吏部尚书一职,不能破例再去担任首辅退而求其次想给潘晟,可人家根基不稳没有威慑力,还没抵京就被人拱下台了而另一个候选人也是门生申时行资历又不够,前面还有一个次辅张四维挡路呢结果阴差阳错,张四维担任了首辅。
貌似好像,也确实如此,张居正没有培养出一个出色的接班人。
然而朱翊镠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张居正培养了接班人,只不过这个接班人就是万历皇帝。
张居正几乎倾其所有,除了政务就是培养督导万历皇帝。
毫不夸张地说,最后十年,张居正陪伴教育万历皇帝的时间,要比他陪伴教育六个儿子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得多。
张居正散衙回家很少陪伴自己的六个孩子,最后十年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朝廷和学生万历皇帝。
所以,张居正远远没有冯保有危机感也在情理之中。
他对万历皇帝倾其所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又怎么会有危机感呢又怎么可能对万历皇帝有戒备之心
就像赌博,张居正赌了一把大的,全压在万历皇帝身上。
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输得一败涂地。
不是没有培养接班人,而是眼拙,培养错了。
冯保有危机感,除了质疑万历皇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身边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不像张居正一人独大。
所以,朱翊镠很能理解冯保此时此刻的心情,毕竟被历史证明了冯保的危机感是正确的:万历皇帝只是一直隐忍不发。
如今,他将自己未来的打算坦诚说了出来,冯保当然有失落。
鉴此,朱翊镠问道:“伴伴,怎么推心置腹的交谈不开心吗”
“潞王爷,不是,不是的”冯保连连摇头,说道,“只是想着有时候知道结果,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好歹还有个期望啥的。”
但随即,冯保又敏锐地补充道:“不过,知道潞王爷的决定后,依然可以有期望的哈。”
对此,朱翊镠没有吱声。他不愿意继续纠结,本来就感觉自己今晚已经说得够多的了。
冯保鉴貌辨色,也就打住,企图跳到郑妙谨一事上。
“潞王爷,奴婢心中还有一个大大的疑问想请教。”
然而话音刚一落定,朱翊镠便道:“伴伴,如果是想问关于郑淑嫔的事,那就赶紧闭嘴哈。”
冯保一愣:“”
朱翊镠嗤之一笑。
就冯保的心思,对朱翊镠来说确实不难猜,毕竟之前问过,而且还不止问过一次。
稍顿了顿。
冯保哭丧着脸道:“潞王爷,不是说好了要推心置腹吗”
朱翊镠笑道:“可我并没有答应你啊!”
“那奴婢以后对淑嫔娘娘”
朱翊镠连忙抢道:“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不用考虑我。”
“”冯保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唯有沉默。
见冯保一副索然无趣的样,朱翊镠又笑了笑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伴伴,我这么做,依然是为了救皇兄,甚至是救咱朱家。”
冯保又是一愣,不可思议地发出疑问:“她有如此大的能耐”
朱翊镠笑而不语。
心想,郑妙谨的能耐还没发掘出来,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伴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好困啊,若无它事,就请回吧。”
冯保也只好起身,准备告辞。
“哦,对了,伴伴,”朱翊镠又道,“驸马的事,这次可不要出差错哈,用点心。”
“知道了,潞王爷。”冯保转身而去。虽有失望,但不算白来。
朱翊镠回房就寝。
但因与冯保一席长谈,倒床后一时也无甚睡意,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需要两年时间才会引起万历老兄注意,最后爱上的郑妙谨
然而,两年时间那是原来的历史,现在有他参与进来的历史,是否仍需要两年
他还真不敢确定。
想着那这段时间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呢
次日,朱尧媖公主上吊的消息迅速传开。
由此,冯保的丑闻以及梁邦瑞的底细也全给扒出来了,引起京城官民的一阵热议。
然而,尽管扒出来梁邦瑞是个命不久矣的痨病鬼,可对他更多的是怜悯与同情。
同理之心,对他父亲梁桂也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同情。
愤怒的矛头几乎清一色地指向冯保,本以为是为正义而呐喊,却不料引发一场悲剧。
第三更送到。
还有。
第176章 舆论的压力
无论是在京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冯保展开一顿猛烈的抨击。
当官儿的感觉逮着一个好机会,反正也不用与冯保当面对质,不怕,那就使劲儿地招呼吧。
平民百姓素来同情弱者,憎恨那些有权有势的,当然会清一色地将矛头对准冯保。
再加上冯保本来就做过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所以一时间无不骂他黑心肠、不厚道、人渣儿一个,被金钱埋没了良心……将他家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比起梁桂,人家怎么说也是为自己的儿子,可冯保那家伙眼里就只有钱财,别无其它。
而且“出卖”的还是公主,亏得李太后和万历皇帝那么信任他倚重他将大权交给他。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该死!
都骂冯保该死!那种人就该将他的心掏出来喂狗,然后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各种难听的话层出不穷,比这更难听的还有,一时间让冯保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
冯保提督东厂,京城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冯保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掀起如此大的舆论风波,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原本,他只想着如何在李太后面前补救,却不料舆论的压力如同海浪一般,一浪接着一浪,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
每当遇到烦心事,冯保便要去琴房里弹琴解压。
然而,那晚像见了鬼似的,弹着弹着,忽然听见“嘣”的一声,竟然拨断了一根琴弦。
这对于一个抚琴高手而言,他烦乱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比起潮水般的不良舆论,冯保似乎有着更为忧心的事。
“徐爵——”
冯保忽然大喝一声。
“老爷。”
徐爵知道老爷心情不好,一直在外头候着。
“我是不是真的很可恶”
“……”
上来就问这么一句话,让徐爵一愣。
但随即,徐爵安慰道:“老爷,别听外面的人评头论足,他们都是站在说话不腰疼,压根儿不了解老爷的为人,这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恨不得落井下石才好呢!”
“谁了解我你了解吗”
显然,冯保抓住的重点与徐爵偏差太大。
使得徐爵又是一愣,好在他思路敏捷,忙说道:“老爷,张先生了解你啊,娘娘也了解你。若老爷真有那么坏,娘娘又岂会只罚半年的俸禄呢老爷放心,娘娘还是清楚你的好,别人再怎么议论,又能把你怎么样老爷何必放在心上”
“说得好!”
首先,冯保对徐爵这番话予以肯定,然后他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但是,清楚我的好或坏,与是否了解我,完全是两码事儿。你想过没为公主择选梁邦瑞当驸马的丑闻,为何传得如此之快”
“咦是呀!”徐爵一经提醒,恍然顿悟般,喃喃地道,“按理说,昨日才发生,今日全京城都知道,速度确实快得有点不可思议呢。”
“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冯保目光灼然,十分确定地道。
“谁”
冯保深深叹了口气,反问:“你想谁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徐爵警觉地道:“这事儿是被潞王爷揭穿的,莫非是他”
冯保摇头,幽幽言道:“潞王爷蹦跶两下子还行,可手中无权,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徐爵一怔,自然而然想到另一个人:“那老爷的意思是,娘娘”
“哎!你以为娘娘罚我半年俸禄是轻了呢。但其实,娘娘当时压根就没打算惩罚我,是我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她才不得已答应。现在回头想来,原来娘娘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惩罚我啊!”
徐爵害怕老爷心情不好,会不会是想多了,忙弱弱地道:“娘娘对老爷一向那么好,会不会是老爷误会娘娘了”
“哎!”冯保又是一声长叹,不由得想到昨晚与朱翊镠谈的那一席话,思绪万千地道,“娘娘这次是真的。你是不知道,最近娘娘对潞王爷的话几乎言听计从,潞王爷可不只是想罚我半年的俸禄呢。”
瞧老爷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徐爵一警:“老爷何出此言”
冯保心有余悸地道:“潞王爷比想象中的还要不好招惹呀,他要为娘娘和万岁爷扫清障碍呢。”
“老爷,什么扫清障碍”徐爵一时没听懂。
“你不明白的。”然而,冯保就此打住,本是想多说几句的,因为他想到自己或许也成为朱翊镠眼中的“障碍”人物之一,只是不会像张鲸、张诚的那种。
如此一来,那朱翊镠是不是也要扫一扫他呢或许只是扫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可冯保又想起昨晚是他自己发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所以关于“扫清障碍”一茬儿也就作罢,对徐爵没有继续解释下去。
徐爵跟了冯保这么些年,当然清楚老爷不说,他便不追问,只好将矛头跳转。
“老爷,都怪那个梁桂,非要求着老爷帮他,最后他不仅没有受到娘娘的惩罚,还得到外界的同情与谅解,反而老爷成为众矢之的,真是可恶!要我说,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梁桂才对。如果不是他动歪心思,老爷便不会出手。”
不提梁桂则罢,一说起,冯保也是来气,因为他立马儿想到梁桂闭门不出,企图将祸水引向他的可恶之举。
而且,如果朱翊镠派张元德和付大海第一次去,梁桂就开了门好生解释一通,或许事情就不会闹到后来的那种地步,惊动李太后,接着又惊动了陈太后。
被抓到李太后那儿,梁桂又卖惨哭可怜,再次将责任推给他,信誓旦旦地说,是他保证驸马人选的事儿一定能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