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张居正上台后就看到了这个弊端,但对国库而言是一块儿大肥肉。所以请求李太后从宗室所有子粒田中每亩抽取三分税银上交国家。
这项政策当时得罪了许多豪强权贵大户,比张居正上台后“胡椒苏木实物折俸”引起的震动、所受的阻力还要大得多。
好在当时两宫太后和万历小皇帝坚决拥护,张居正的“子粒田加征三分税”政策才得以开展下去。
白云观,不仅是北京城,而且是全天下有名的道观,类似于这种级别的道观、寺庙或多或少都享有皇帝赏赐的田地——这部分田地当然也属于子粒田。
白云观就拥有这样的子粒田,共计一百二十顷。
因为嘉靖皇帝极度崇尚迷信道教,所以对白云观照顾有加,御笔一挥,便追加赏赐给白云观一百顷田地,加上之前英宗皇帝赏赐的二十顷,当时说就权当皇室赏赐给白云观的灯油钱。
当然,这一百二十顷皇帝赏赐的子粒田只是太一道人报给朱翊镠的一个官方数字。
实际如何,还得考究考究。
……
。
第262章 又收了一个徒弟
其实,无论是冯保带来的宫里大珰或是东厂番役,还是白云观里头的道士们,都有认识武清侯李伟的。
毕竟人家是皇城里的第一皇亲国戚,只是因为实在不招人待见,所以即便认识他,也假装不认识。
这会儿,李伟在冯保眼皮子底下冲进白云观,再也没人敢阻拦了。
可他既不去东路的斗姥阁,也不去西路的吕祖殿,而是非要直奔中路老君堂后的丘祖堂。
“武清侯,武清侯,丘祖堂您不能去,不能去啊!”
“武清侯,您要是需要祭奠问卜的话,可以去东西两路。”
“武清侯,武清侯……”
后头几个道士一迭连声地呼喊,在后头追赶。
可李伟置若罔闻,压根儿没听见似的,径自冲进丘祖堂。
几个道士要说拼命阻拦,肯定是拦得下的。
毕竟李伟不过是一老头儿嘛。
只是见冯保都没拦,他们几个道士也就做做样子而已。
加上刚才本就装作不认识将其拦下,这会儿再去使强,确实也不太合适,万一真将李伟惹急了,白云观的道众们也感到头疼。
武清侯实权是没有,但人家地位在那儿摆着。李太后的亲爹,万历皇帝的亲外公呢。
所以,几个道士嘴上喊着不要进不要进,可实际上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像放水似的,眼睁睁地看着李伟闯进了中路只为冯保一人开设的丘祖堂。
而此时,朱翊镠坐在蒲团上正与太一道长说话。
李伟一进来,看见这般情景,又是气得鼻子一歪,当即颐指气使地怒斥起来“好你个太一道人呵,不是说这里除了冯公公不让其他人进来的吗为何有人在这里拜祭”
其实,阳康就侍立在旁,可李伟视而不见。
朱翊镠一来乔装改扮过,二来坐在蒲团上,背对着李伟,李伟当然没认出来。
太一道人腆着脸陪笑,但也没说什么。王爷的地位比侯爷高。
李伟性急又生气“你只顾笑算哪门子事倒是说话呀!”
“我说外公,怎么哪儿都有你的份儿呢”朱翊镠这才一扭头。
李伟立即转怒为笑“哎呀,原来是好外孙你呀!今儿个不是冯公公专门来拜祭祈福的吗你怎会……”
“外公冲进来作甚”
“我也是来拜祭的,因为刚选好一块儿吉壤,要修坟。好外孙,你也是来拜祭的吗”
“没那兴致。”
“那你为何要乔装改扮”
朱翊镠不冷不热地看了李伟一眼,嘿嘿两声笑,说道“再乔装改扮,也不及外公你这一身行头。”
说到这儿,朱翊镠忽然灵机一动,站起来,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外公来拜祭吧。”
李伟不由得一愣,诧异地望着朱翊镠,这可是破天荒地第一次感觉到外孙竟这么友好啊!
李伟拜祭时,太一道人同样在旁边击磬诵祝了一番。
礼毕。
冯保和徐爵又回来了。
李伟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可毕竟也混迹了官场那么多年,朝廷的礼仪规矩还是懂得一些的。
“我说外孙,冯公公,你们一个王爷,一个司礼监掌印,同时出现在白云观,就不怕闲言闲语吗”
只是说到这儿,他才恍然顿悟般第道“哦,这就是好外孙乔装改扮到白云观的原因吧”
继而又诧异地道“可你俩为何非要赶在同一天来呢但放心,我回去后不会瞎说的。”
冯保笑道“选吉壤花钱的事儿我回去便知会太后娘娘。”
“冯公公办事儿我放心。”李伟喜笑颜开第妃地道,“那我先回去了。”
“外公慢走!”
朱翊镠这一声客气,又让李伟不由得扭头看了一眼,然后一个劲儿地琢磨外孙今儿个咋这么热情
待李伟走后,太一道人对冯保说道“冯老公公,幸得潞王爷看得起,他已经答应收我为徒了。”
冯保微微一滞,又收徒那这回用意何在想着以朱翊镠的性格,断不会无缘无故收太一道人。
但瞧太一道人的神情,似乎也蛮开心乐意的,毕竟他的身份可比不了头号秉笔张鲸。
此时太一道人在,冯保也不方便细问,只好说道“哦,潞王爷随奴婢一道回宫吧。”
“算了,伴伴先回,我刚收了一个徒儿,还有些话要说。”
冯保也不纠结,一道出去本也不好,便径自去了。
……
就在当天晚上,如朱翊镠所料,冯保来了。
首先肯定是要问收徒的事。
朱翊镠也没打算隐瞒,笑着解释道“白云观有备可查的子粒田共一百二十顷,平常还有一些高官大珰也零星赠送了一些,合计差不多有两百顷田地,这个数目肯定还会不断上升,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冯保讶然“潞王爷觊觎这个”
“我收张鲸为徒,拜师礼可是十万两银,收太一道人分文未取。”
冯保诧异地道“可白云观的田地也不能据潞王爷所有啊!”
朱翊镠微微一笑“我又没说要据为己有。”
“那潞王爷觊觎田地作甚”
“也不是觊觎田地,不过是想挣点钱罢了。”
“潞王爷想挣钱,直接让太一道长孝敬一点嘛。”
“他能孝敬多少”朱翊镠笑道,“伴伴罩着白云观,平常他不是还得孝敬你吗”
“……”冯保愣了一愣,未置可否,心照不宣。
“我问过太一徒儿,白云观的田地都是租给附近居民,靠收租换些银两,那都是小钱儿。”
冯保眼睛陡然一亮,迫不及待地道“莫非潞王爷还能靠那些田地挣大钱儿”
“有多大不敢说,但起码要比现在他们挣得多。”
“什么法儿”
“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有法儿。”朱翊镠信心十足。
“如果这样的话,那奴婢名下也有一些田地,不妨交给潞王爷一块儿经营,到时候挣的所得与潞王爷五五分成,您看如何”
冯保对朱翊镠的信任逐步提升,还不知道什么挣钱的方法,便亟不可待地要将田地交给朱翊镠。
但朱翊镠摇了摇头,说“我是潞王,不能从事生产经营,伴伴又不是不知道,我只能交给你方法,至于孝敬我多少,就看你们的了。”
“还是五五分。”冯保大方地道。
“嗯,”朱翊镠欣慰地点头道,“与伴伴合作一直还算愉快。来,伴伴,给你看两样东西。”
说着,朱翊镠取出两幅图像递给冯保。
可冯保左看右看,也不知什么东东,生平从未见过。
“潞王爷,这是什么”
“都可以看作是超高产农作物,一是番薯,一是马铃薯。”
“啥番薯马铃薯”
……
。
第263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李伟不仅成功地从武清伯升为武清侯,而且还得到李太后的同意,万历皇帝将颁旨礼部为他勘定吉壤修坟的事宜……
这对于一项喜欢吹嘘的李伟来说,无疑风光一时。
但是,京城当官儿的并不关心这件事的本身,而是纷纷猜测李太后对张居正态度的微妙变化。
可也只能是猜测,没有人敢去探问李太后心中的真正所想。
然而,人性总是如此,越是不明白吧,就越想搞明白。
关键是,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当官儿的前途。
……
这天,顺天府宛平县石景山王伟的家里非常热闹。
王伟,即永年伯,也就是当今王喜姐皇后的亲生父亲。
王伟是浙江余姚人,世袭军职出身。
因为他为人厚朴谨守本分,而女儿王喜姐自幼在京城长大,又长得温婉端庄,小鸟依人……
所以,早在万历四年,就由两宫太后主持,为万历皇帝选定了皇后——也就是王伟的女儿。
当时,王伟还只是京城里的一个千户所镇抚——正五品的武官。
在京城,人们总喜欢讥笑这等官儿是“啄木官”。
或许也正是如此,才合了李太后的心意。
毕竟李太后自己出身卑微,所以一心想找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嫁给万历皇帝当她的儿媳。
依照李太后的观点,小户人家的闺女贤淑善良,懂得艰难,不会胡搅蛮缠不识大体。
因此,当时从上千名待选的淑女中单单挑选了王喜姐。
第一这是王喜姐的福报,第二也是带有某种偶然性。
但无论怎么说,王喜姐当上了尊贵的皇后(而且是明朝皇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就在万历皇帝与王皇后大婚之时,万历皇帝就提出来了,要给自己老丈人王伟晋封。
可张居正坚决反对。他以前朝赏赠太滥遗患无穷为理由,专门写了一篇《论外戚封爵疏》。
张居正在疏中指出“臣等恭照圣祖定制,公、侯、伯爵非有军功,不得滥封。国初如魏、定两公,自以佐命元勋,连姻帝室;彭城、惠安,虽托籍戚里,然亦半有军功,昨上剖符,皆无容议。宣德中季,始有恩泽之封,弘治以来,遂为故事,然实非高皇帝之旧制也。”
张居正以“不得滥封”为由,只答应给王伟从锦衣卫千户升职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后经万历皇帝一再催促,张居正才勉勉强强给王伟晋升一个永年伯,但言明只是流职,不能世袭。
为了这件事儿,万历皇帝一直耿耿于怀。
可以说,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张居正忤旨独断,虽然他号称是遵从祖制,以国家利益至上,但得罪了万历皇帝是事实,也得罪了王皇后,还得罪了外戚,当然包括老国丈李伟。
关于晋封流职永年伯一事,王伟自己倒不是很在意。
毕竟,当初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啄木官”,女儿又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能被选为皇后,已经是祖坟里冒青烟,老天爷眷顾他王家了。
王伟可不像李伟,怎么说他也算是官员科班出身了,所以他压根不像李伟那般贪慕虚位。
李伟可是晋封武清伯后便一直惦记着再升一级。
王伟不是那种人。不晋封他为永年伯,他都没话说。
总之,王伟觉得自己和女儿已经超级幸福了,晋不晋封他都觉得无所谓。
然而,这件事儿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为王伟操心的人可多了去。
甭管是出于真的关心,还是借此试探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反正这两天去李伟家的官员络绎不绝,关心的重点也大同小异。
“永年伯啊永年伯,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你就不想从`伯`升到`侯`吗”
“对呀!看人家武清侯,当初刚一晋封武清伯,他就惦记着要升为武清侯,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努力,心愿终于实现。”
“确实是这个理儿,既然武清伯有资格晋升为武清侯,那永年伯为何就不行呢要我说呀,永年伯就应该学习武清侯,去找太后娘娘、找皇帝陛下说理去。”
“就是,就是,人家武清侯是国丈,永年伯不也是吗他`侯`得,那永年伯一样也能`侯啊!依我看,永年伯就是胆小、不争。”
“……”
七嘴八舌,一片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都在想着,王伟和李伟一样同属外戚,既然李伟升侯了,那王伟肯定要紧随其后嘛——刚好可以去试探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