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说王安将来是一位大咖毫不为过。

    在介绍王安之前,先说说明朝最有名的党争和宦官。

    党争指的是东林党与浙党、楚党、齐党、秦党、阉党等之间的斗争,最终动摇国本导致明朝元气大伤,酿成灭国之祸。

    明朝的大宦官,即大太监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甚至有人直将明朝的宦官专政与东汉并列。

    这观点其实很不准确,但明朝的大太监非常有名是事实,不用脑子用脚都能随便数出七八十来个大太监,比如郑和、刘瑾、魏忠贤、冯保、汪直、王承恩、王振、曹化淳等等,无一不是大名鼎鼎。

    王安的名声虽然不及刘瑾、冯保、王振之辈,但也是被某些人列为明朝十大宦官之一的。

    这时候王安还像个孩子,而且身上有一股桀骜不驯的劲儿。

    眼下王安隶属于冯保名下,所以才拥有一家“店肆”坐着卖瓜。

    历史上的王安,后来由大太监陈矩推荐给万历皇帝,受命为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所以经常使人搜集皇长子的过失。然而皇长子朱常洛在王安周旋保护下,使得郑贵妃一无所获。

    明光宗即位后,王安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再之后,王安采用门客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意见,劝皇帝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发帑金以接济边费,起用忠直的大臣邹元标和王德完等人,朝廷内外异口同声称赞他品德好。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都很尊重他。

    朱翊镠确定眼前这少年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宦官王安时,他更加来劲儿了。

    本来说好了是要赔给他双倍价钱的,可知道他是王安后,朱翊镠又不打算赔了。

    哦,不,准确地说,是不打算立马儿赔。

    朱翊镠上下打量着失望而又惴惴不安的王安,明知故问:“你就是王安”

    “是的,潞王爷。”王安弱弱地回道。他一方面战战兢兢,另一方面又心疼他的瓜。

    “你是伴伴名下的”朱翊镠再一次明知故问。

    “嗯。”王安点了点头,“进宫时有幸拜在冯公公名下,后被送到内书堂读了几年书,全仗着冯公公提携,如今正在尚衣监供职。”

    “你这瓜总共要卖多少银子”

    “潞王爷,不是奴婢成心,眼下这季节,西瓜属于稀罕之物,能卖到一个好价钱。”

    “废话少说,你就算个总数,需要多少银子的赔偿”

    “潞王爷,奴婢不敢让潞王爷赔的,今日有幸认识潞王爷,就当奴婢送给潞王爷的见面礼吧。”

    “那不行。”朱翊镠不依,“我说过要赔偿你双倍价格,岂能言而无信不过今天我身上没带钱,明天你来慈宁宫偏殿找我。”

    “好吧!”王安点头答应,还心疼地望着箩筐里的西瓜问道,“潞王爷,那这些瓜怎么办”

    “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还是请潞王爷指示奴婢,毕竟潞王爷要出这些瓜钱。”

    见王安还很固执,朱翊镠想了想,吩咐道:“瓜瓣都倒了,也没法吃,那就送给附近农家,让他们喂猪或喂。”

    “好的。”

    王安虽然嘴上答应了一声,可脸上仍然一副心疼的样儿。

    “记得明天来慈宁宫偏殿找我要钱哈!”朱翊镠又叮嘱一遍,正准备迈出瓜店,听见陈太后大老远地喊了一声:“镠儿,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儿来了”

    朱翊镠抬头一看,见陈太后、李太后、万历皇帝、王皇后、冯保都朝这边走来。

    朱翊镠连忙交代付大海、阳康和王安:“一会儿不许提王八骨和成年糯米的事儿。”

    三个人都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咿呀这个季节怎么会有西瓜呢”万历皇帝眼尖,诧异地道。

    关键,他兴致依然很高,看到什么都想表达几句。

    朱翊镠忙接道:“皇兄,我也是觉得好奇,所以跑过来看,谁知这些瓜都是坏的。”

    王安哭丧着脸不说话。

    冯保当然认识王安,好奇地问道:“怎么这些瓜都是坏的”

    王安望着冯保没敢作声,随即将目光投向朱翊镠。

    “伴伴不信开一个瞧瞧撒。”朱翊镠说话的同时,冲冯保递了一个讳莫如深的眼色。

    冯保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点即明,帮衬道:“原来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家伙,也难怪,这季节怎会种出那么大个儿的瓜”

    继而,将目光投向王安,以责斥的口吻道:“都是坏瓜,你搬来作甚无端占用一个店肆。”

    王安只得勾着头默默承受。他也不敢抬头,怕自己的心事儿被几位看穿了。

    “哎!可惜了。”万历皇帝叹了口气,“不然走得累,正好可以坐下来尝几口西瓜解解渴。”

    “皇兄,你看看,苍蝇在瓜上飞来飞去呢。”朱翊镠嫌弃地指着两三只围绕西瓜飞舞的苍蝇。

    冯保见缝插针,提议道:“万岁爷,如果您和娘娘累了,现在差不多到了饭点儿,咱就去吃饭吧,吃完饭,休息个把时辰接着逛,后头还有好多店肆呢。”

    “这样也好!”万历皇帝点头同意,转而问两宫太后,“母后,娘亲,你们说呢”

    陈太后笑道:“刚不是说了,今天一切由钧儿做主,我与你娘只管跟着你享福就是了。”

    “那大伴,走吧,先吃饭。”万历皇帝志得意满地一摆手,刚迈出两步,又扭头朝朱翊镠道,“皇弟,这次你不许溜走,难得如此放松一天,你与我都好好陪母后、陪娘亲说说话吧。”

    “知道。”朱翊镠脱口而出。




第240章 终于找到当皇帝的感觉
    朱翊镠今儿个比较放松,因为与两宫太后和万历皇帝出来,众人的目光自然不在他身上。

    他只管跟着,不瞎起哄,不出头就是了。今天这种场合,说话原本也用不上他。

    那家茶肆的店家眉飞色舞地介绍完之后问道:“娘娘,万岁……哦,不,诸位客官,你们品过魁龙珠茶后,感觉如何”

    店家刚一问完,万历皇帝就忘情地说道:“好,真是好极了,一水冲三省,香透九重天,九重天,九重天啊……果然名不虚传。”

    万历皇帝尤其强调“九重天”三个字,还得意地说了三遍,只因他想到自己是九五之尊,又情不自禁地想到周佐的话,张先生离京,距离他亲政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想到这儿,万历皇帝忽然有了一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感觉,那应该就是皇帝的感觉吧。

    他摩挲着查盅问道:“店家,你说老茶客都赞这魁龙珠,而魁龙珠普通人也喝不起吧,那老茶客平常都是哪些人”

    店家回道:“喝魁龙珠的基本上都是应天府南京城内的富贵人家。”

    万历皇帝无比诧异地道:“可这里是北京,你怎么说喝茶的基本上都在南京呢”

    “客官问的是老茶客嘛,咱这店只招待像诸位一样的贵客,平常素日喝这茶的都是南京城中的富贵人家,有两个原因:一是像客官刚说的那样,普通人家喝不起,但最主要的是魁龙珠产在南边,南京城中的富贵人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南方富贵人家到处都是,为什么老茶客基本上都在南京呢”万历皇帝追问。

    他今天的兴致很高,关键是这种感觉好爽。

    店家解释道:“客官,老茶客基本在南京,这里面其实还有一桩原因,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泡茶对水的要求很高,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自然不一样,比方说峨眉山上的雪芽茶,须得乐山三江口的水泡沏方见醇正,太湖洞庭山上产的春笋茶,须得用无锡惠山泉来冲沏方为正宗。好茶配好水,这是千古不移的定规,都知道泉水是泡茶的最佳之选,可好泉水多半出自江南。诸位客官喝的魁龙珠,最服的泉水是琵琶泉,而琵琶泉就在南京的灵谷寺中。”

    “哦!原来如此!”万历皇帝兴致盎然,恍然顿悟般地点了点。

    其他人也一样,一边喝茶一边听店家讲解茶道,还能学到一些喝茶泡茶的知识。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是琵琶泉的泉水泡沏魁龙珠才最正宗这琵琶泉的泉水有什么独特之处”

    万历皇帝难得放飞自我一次,所以他一问连着一问地紧追不放。

    这里的所有店家都是紫禁城里的人,以宦官居多。也都难得与万历皇帝、陈太后、李太后同时面对面地说话。

    所以,万历皇帝追问,店家当然也乐意解释,平常哪有这种表现的机会

    店家一边慢慢给诸位“客官”续茶,一边继续介绍道:“这琵琶泉可不简单哦,它流自孝陵院,沾了灵气,才特别甘冽,应天府那边的人还给琵琶泉取了一个别名,叫作八德水。”

    “啥八德水”

    “对,就是八德水。八德水,顾名思义,就是说这泉水占有八大功德: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甜,六净,七纯,八治病。”

    “还能治病”万历皇帝讶然地道,“听你这么一说,琵琶泉好像是天仙神水似的,有那么厉害吗”

    “有,真不是夸张。应天府那边的老茶客都这么说,许多不喜欢喝茶的人也知道。”

    “哎!南京那么好,可惜咱这些人好像都没去过诶。”万历皇帝带着些许遗憾,叹了口气。

    “是啊!”店家附和道,“这天底下好地方真是多不胜数,啥时候咱也要出去转转,见识见识天底下的山川人杰。”

    万历皇帝忽然扭头问冯保:“大伴,如此好喝的茶,咱之前怎么就没喝过宫里头没有吗”

    冯保连忙回道:“万岁爷,宫里头喝的都是贡茶,而每年的贡茶都是前朝定下来的。比如龙井就是贡茶,杭州每年要上贡上千斤。而这魁龙珠是用三种茶掺和成的,肯定不在贡茶之列。”

    冯保没有像“店家”一样称呼万历皇帝为“客官”,他还是依据平时的规矩称呼“万岁爷。”

    “那今天这茶是从哪儿来的呢”万历皇帝又问。

    “是老奴从家里面拿来的。”冯保答道。

    “茶你家里有,可琵琶泉的泉水呢你家里有吗咱现在正在喝的魁龙珠,是用灵谷寺中琵琶泉的泉水泡沏的吗”

    “当然是的,万岁爷。”

    “那开街准备时间不过匆匆半月而已,你又从哪儿弄来的琵琶泉泉水”万历皇帝不解地道。

    冯保回答说:“万岁爷,是奴婢早已收藏好的。”

    “收藏怎么收藏”

    “奴婢每年要从琵琶泉里取一些水,放在家里冰窖里储存着,如同新鲜的一样。”

    “那运输的途中呢从南京到北京少说也要七八十来天吧泉水还怎么保持新鲜”

    “途中也是借助冰块儿,四周都用冰块儿冷却着。”

    “这么说,这水不是很稀罕”

    “万岁爷,那是当然,若不是万岁爷和两位娘娘难得闲情逸致,奴婢才不舍得拿出来呢。”冯保一副心疼的样儿。

    继而,万历皇帝又将目光投向刚才解说茶道的店家:“既然你如此懂得茶道,那将你调到御茶房就职,你愿意吗”

    那店家听了微微一滞,陪笑道:“万岁爷,奴婢现在就在御茶房当值的呀!”

    “哦,忘了,忘了……”万历皇帝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儿,“咱这是模仿的商业棋盘街。”

    品完魁龙珠,一个个只觉得神清气爽,尤其是万历皇帝,刚才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表演。

    “下一家去哪儿参观”万历皇帝打头,从茶肆里出来,兴趣十足地问道。

    冯保接道:“万岁爷,知道您和娘娘都对书法有所研究,所以今儿个摆古董字画的店肆不少,咱要不挑选一家欣赏欣赏如何”

    万历皇帝转而平静地问李太后:“娘,你说呢”

    不知为何,这居然是他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在李太后面前没有感觉到胆怯。

    因为自小就在李太后的严厉督促之下,可以说他对李太后言听计从,丝毫不敢违拗。

    再加上张居正和冯保,这十年来每天他都活在小心翼翼当中,唯独有一次喝酒不小心,调戏了一位宫女,最后被逼写《罪己诏》,险些将皇帝的位子给弄丢了。

    今儿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居正刚离京的缘故,居然第一次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

    这让他有点沾沾自喜!

    。



第241章 朱翊镠使坏
    趁大伙儿走进一家古字画店,朱翊镠偷偷地溜走了。

    他也不是不想欣赏字画,只是觉得跟在两宫太后和万历皇帝的身边压抑了一些。

    反正今儿个这里的店肆多,可以随便逛。或许是天生喜欢蹦跶的性子,朱翊镠宁愿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四处乱窜。

    付大海正要跟随两宫太后进古字画店,扭头却不见了朱翊镠,他连忙转身去寻找。

    在紫禁城里,倒是不怕朱翊镠走丢,怕就怕这家伙惹是生非,到时候又要连累被李太后训斥。

    果不其然。

    付大海找到朱翊镠时,见他正带着阳康煞有介事地蹲在一个瓜摊儿旁。

    时间尚未进入六月,尽管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按理说,这个时候的西瓜尚未成熟。

    这也是吸引朱翊镠的原因:难道在万历年间就有人发明并运用了暖棚种植不成否则这季节熟透的西瓜从哪儿来的

    瓜摊儿那家店的店主是一位少年,他头戴麦秸草帽,穿着一双草鞋坐在店门口。

    朱翊镠和阳康两个则蹲在店里面,也不知那少年店家是不是不认识朱翊镠,居然爱理不理,任凭他们两个在店里蹲着观察。

    这卖瓜的店肆里,两只板凳上支了一块板子,上面搁了十几片切好的西瓜,都用白布盖着,两只苍蝇绕着白布飞来飞去。
1...109110111112113...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