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任凭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这时间都不可更易。
从万历皇帝登基,至今已有十年了,李太后绝不允许大儿子万历皇帝睡懒觉,除了春节那几天恩准他多睡半个时辰之外,平常都必须准时起床无误。
一是宫中规矩不可更改,二是李太后嘱咐冯保以及内侍,一定要代替她对万历皇帝严加管束,不允许万历皇帝有一丝半点玩愒之心而懈怠政事。
正因如此,所以内侍每天都要准时敲梆喊万历皇帝起床,无论他是在乾清宫,还是在王皇后所处的坤宁宫。
敲梆喊过之后,不消片刻,就有负责替万历皇帝、王皇后穿衣梳洗的内侍和尚寝局的女侍进来,替他们整理房务。
今儿个不是例朝的日子,万历皇帝与王皇后夫妇起身穿戴梳洗完毕后,便双双前往慈宁宫、慈庆宫两位太后处叩问早安。
这是万历皇帝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每天如此。
回来用过早膳,万历皇帝一天的学习与政事才按部就班地开始。
一翻辰牌,他就准时出了坤宁宫向乾清宫西暖阁驱步走去。
这时候,万历皇帝的贴身内侍周佐正在回廊上侯着,而且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万历皇帝心情大好,所以主动问道:“周佐,看你眉开眼笑的,有啥喜事儿”
见万历皇帝发问,周佐腰身不由得一软,躬了身子回道:“回万岁爷,您吩咐奴婢办的事儿,奴才办妥了。”
“什么事儿”万历皇帝好像忘记了似的。
“均州窑的花盆啊!”
经这一提醒,万历皇帝马上记起来了。
前两日御花园的莳花火者(低级太监)给乾清宫搬来了几盆芍药,其中有一株绿芍药极为名贵。
恰值芍药花朵欲开未开,花瓣绿如翡翠,万历皇帝很是喜爱。
盯了好一阵子,他叹道:“这花真是好看,只可惜栽花的盆子太差!”
周佐见缝插针,站在一旁忙应道:“万岁爷言之有理,常言道好花插在牛粪上是极为恶俗的事。这只盆子,奴婢看和牛粪差不多。”
万历皇帝随口一说:“你传旨御花园,让换掉这个盆子。”
周佐回道:“万岁爷,御花园的盆子都是从景德镇烧制运来的,哪里有好的要换,咱得换一个宋朝的均瓷吧。”
“均瓷”万历皇帝眼睛一亮,咂摸着嘴,喃喃地道,“听说,钧瓷的窑变最为珍贵,这可是古董,从哪儿找去”
周佐诡谲一笑:“万岁爷,有倒是有,在棋盘街的一家古董店里,奴婢看见了一只均窑出土的大红窑变花盆,若是买来配这株绿芍药再般配不过了,就是贵了点儿。”
“能有多贵要多少银子”万历皇帝的兴趣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摆出一副不得到誓不罢休的架势。
周佐回道:“奴婢问过,店家要两百两银子。”
万历皇帝对钱的概念原本就不是很强烈,加上他只惦记着张居正要离京,所以很兴奋,心下不由得思忖道:花两百两银子买一只均窑古董花盆,说贵也不贵。
心下既然已经判了肯字,万历皇帝一挥手道:“做生意哪有一口价的你去和店家砍砍价,看能降多少。”
周佐答道:“万岁爷,您不妨给个底价,奴婢好去与店家磨磨嘴皮子,看能不能砍下来。”
万历皇帝想了想说:“最多一百两银子,你去谈,若谈成了,朕再奖赏你十两银子。”
这会儿,听到周佐已经把花盆弄了回来,万历皇帝满心高兴,连忙问道:“花盆在哪儿”
“在西暖阁。”
万历皇帝当机立断,随着周佐走进西暖阁,果然见有一只花盆正搁在大文案旁边的黄花梨木花架上。这只花盆大约口阔一尺八寸,通体猩红,窑变后的蚓线,丝丝缕缕透着温润的孔雀蓝。
万历皇帝只是拣耳朵知道一点点窑瓷的知识,若稍稍深究却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但这只均瓷,毕竟有点与众不同,万历皇帝一看就喜欢,他摩挲着花盆问:“周佐,这只花盆你花了多少银子”
“回万岁爷,奴婢谨遵旨意,实花银子一百两。”
万历皇帝听了一乐,得意地道:“怎么样生意就得谈吧商家都心黑,若不砍价,岂不让他们白白多赚走一百两银子”
周佐猴儿精一个。
其实撺掇万历皇帝买的那只均窑花盆,他早去寻过价,店家报的是三十两银子,他对万历皇帝说要两百两,万历皇帝开价一百两,外加十两赏银。
他去内府供用库领了一百一十两银子,实际上只花了三十两,便把那只花盆买回来了。
几句话的事,净赚八十两银子不说,还落得万历皇帝的褒奖,周佐心里头美滋滋的。
“万岁爷何等英明”周佐逢迎地道,“奴婢按照万岁爷的吩咐到那家古董店,把万岁爷报的价格报给店家,他见奴婢成心要买,起初死活不肯降价,奴婢装作生气的样子拔腿要走,一百两银子的生意,店家岂能轻易放过店家赶出门,生拉硬拽将奴婢拉回去,答应了奴婢的开价,花了一百两银子,将这只均窑极品花盆抱了回来。”
周佐信口胡诌的买卖过程,万历皇帝听了分外高兴,还夸赞道:“周佐,看不出来你还会做买卖哈!将来有机会,碰到合适的内廷采购的差事,朕委你几回。”
“多谢万岁爷!”周佐乐滋滋的两片嘴唇如同抹了蜂蜜,谦虚地道,“奴婢这点本事,还不是万岁爷调教出来的俗话说棒槌挂在大路边,三年也会学唱曲儿。奴婢在万岁爷身边六年,再蠢的人,也都开窍了。”
……
。
温馨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第241章 朱翊镠使坏(求票求订!)
趁大伙儿走进一家古字画店,朱翊镠偷偷地溜走了。
他也不是不想欣赏字画,只是觉得跟在两宫太后和万历皇帝的身边压抑了一些。
反正今儿个这里的店肆多,可以随便逛。或许是天生喜欢蹦跶的性子,朱翊镠宁愿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四处乱窜。
付大海正要跟随两宫太后进古字画店,扭头却不见了朱翊镠,他连忙转身去寻找。
在紫禁城里,倒是不怕朱翊镠走丢,怕就怕这家伙惹是生非,到时候又要连累被李太后训斥。
果不其然。
付大海找到朱翊镠时,见他正带着阳康煞有介事地蹲在一个瓜摊儿旁。
时间尚未进入六月,尽管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按理说,这个时候的西瓜尚未成熟。
这也是吸引朱翊镠的原因:难道在万历年间就有人发明并运用了暖棚种植不成否则这季节熟透的西瓜从哪儿来的
瓜摊儿那家店的店主是一位少年,他头戴麦秸草帽,穿着一双草鞋坐在店门口。
朱翊镠和阳康两个则蹲在店里面,也不知那少年店家是不是不认识朱翊镠,居然爱理不理,任凭他们两个在店里蹲着观察。
这卖瓜的店肆里,两只板凳上支了一块板子,上面搁了十几片切好的西瓜,都用白布盖着,两只苍蝇绕着白布飞来飞去。
“店家,看看看,这西瓜被苍蝇吃了,我们哪敢买”
朱翊镠站起来,指着两只翁嗡嗡乱飞的苍蝇。
少年店家白了朱翊镠一眼,带着两分讥诮的口吻,说道:“哼,瓜摊儿上没有苍蝇,就像妓院里没有女人,这可能吗”
“可这瓜不干净,吃了拉稀怎么办”朱翊镠又道。
“这里是紫禁城,不干净的瓜我当然是不会卖的。”
少年店家说着,便从板子底下的箩筐里搬出一个约有十斤的大西瓜,熟练地操起片儿刀,拦腰一刀下去,瓜汁儿溅了一板子。
可是,再看那瓜瓣儿,居然蔫耷耷地挺不起来。
这时,付大海也进来看见了,皱着眉头道:“这是什么鬼瓜,瓜瓣儿都倒了,成这样,怎么卖卖了让人怎么吃不是骗人吗”
朱翊镠和阳康相视而笑。
少年店家也觉得很是诧异,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为了证明他的瓜新鲜,绝对是好瓜,他又抱出一只大瓜,切开一看,与刚才那个一模一样。
少年店家完全一副匪夷所思的神情,看了看两个坏瓜的瓜脐,自言自语地道:“真是奇了怪,看着这瓜脐又大又圆,凹得像只盅,按道理说,是上等的沙瓤好瓜,怎么会这样呢”
说罢,少年店家又切开一个大西瓜,还是倒了瓤的败瓜。
“都像你这样卖瓜,岂不成了穷光蛋”朱翊镠不嫌事儿大,笑着打趣道。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少年店家百思不得其解。
“你问我,我问谁”朱翊镠正准备挪步走开,见少面店家急得满头大汗,无所适从的样子。
而且,少年店家几近用央求的语气,说道:“你们别走,咱再切开一个看看,还不信邪了,居然个个都是倒了瓤的瓜。”
“别切了!把你的两筐瓜全部切完,十有九也都是一些败瓤。”朱翊镠连忙得意地笑道。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少年店家一副打死都不相信的神情。
“那咱们不妨打个赌,如果全部都是坏的怎么办”朱翊镠则是一副势在必胜的姿态。
“你想怎么赌吧”那少年店家满脸的不服气,不单单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想搞明白好好的大西瓜为什么花瓣都倒了,这太不可思议,根本不符合他的认知。
“很简单,如果我输了,赔你十倍瓜钱;如果你输了,老实回答我几个问题,以后跟我种瓜卖瓜,你看如何”
“好!”少年店家眉头都不皱一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朱翊镠咧嘴一笑,挤到装西瓜的箩筐跟前,对少年店家说道:“你看看箩筐底下,有什么东西没有”
少年店家连忙弯下身子去箩筐翻检,须臾间竟摸出一把碎骨头和一些米粒儿。
“这是哪儿来的”少年店家问号脸,茫然不解。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什么”
“这些小碎骨都是王骨头,那米粒儿都是陈年的糯米,这两样东西,是咱偷偷放进箩筐里头的。”
“弄这些东西干什么”
“这是个绝招儿,也不知道是啥缘故,再好的西瓜只要一挨上王骨头,要不了多久就败,若再加上糯米,就败得更快了。”
少年店家算是听明白了,这不就是坑他吗他愠怒地说道:“你为什么要害我”
“这一担瓜的钱,我会双倍赔给你的。”朱翊镠大方地道。
“赔钱只是小事,可你们为什么咱害我的名声呢”少年店家怒气冲冲,随时要与人干仗似的。
朱翊镠得意洋洋地笑道:“不是为了打赌赢你吗现在告诉你真相了,就不用一个一个西瓜都切开来看一遍吧”
“你们居然敢在这里胡来两宫太后娘娘和万岁爷就在那边,让他们过来评评理儿。”
朱翊镠一声冷笑:“嘿嘿,就怕你不敢。”
“你到底是谁竟然敢在万岁爷眼皮子底下使坏,好大的胆子!”那少年店家盯着朱翊镠质问,忽然发现什么不对劲似的!
付大海忙斥道:“你才好大的胆子,知道跟谁在说话吗”
“你是……潞,潞王爷……”少年店家脸色瞬间通红,险些两腿一软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你是紫禁城里的人吗”朱翊镠好奇地问道。言下之意,怎么连他这个潞王都不认识!
“回潞王爷,奴婢是尚衣监的。”
“愿赌服输,我要问你问题了。”
“潞王爷请问。”
“你这些瓜从哪儿来的”
“种的啊!”
“怎么种”
“很简单,找出一个有暖泉喷出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开垦种植便是了。”
朱翊镠点了点头,暖泉旁边种西瓜……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暖棚与暖泉的道理其实一样。
“你这种瓜的方法从哪儿学来的”朱翊镠又问。
“回潞王爷,其实这个方法古人早有记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古人借用暖泉种菜,没有种西瓜而已。”
看来,这个少年店家还是有一些见识的。
……
。
求票!三百六十度求票!
第242章 少年王安
在付大海看来,朱翊镠无疑又是在惹是生非,好端端的,人家也没招他惹他,居然使坏将人家的瓜都给废了。
好在这里是紫禁城,只要报上潞王的名号,倒是没人敢把他怎么滴,糟蹋的只是一些瓜,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况且承诺过要按照双倍价格赔偿的。
“潞王爷不差钱儿。”付大海暗自忖道。
对于这一点,他像李太后一样看得真切,甚至比李太后还要佩服朱翊镠敛财的手段。
朱翊镠还在盘问那个有点惊慌的少年店家,现在知道了他的名字叫作王安。
乍一听到这个名字时,朱翊镠忽然佩服起自己来,万万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遇到王安。
他本心真的没有想到专门找“王安”这个人的。
进这家瓜店只是因为好奇,需要寻开心解闷,加上被这个季节的西瓜所吸引住了,不料遇到一个将来是大咖级别的人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