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沈溪发觉,惠娘越来越有商会会长的风范,无论是气质还是办事能力。

    凌晨时分雨雪停了,清晨早早地太阳便从地平线上蹿了起来,气温急速回升。在药铺这边待了几天,周氏觉得不便再打扰,于是把沈溪领回了家,吃过早饭周氏让他上床养病,不准出门,无论什么事都让林黛帮忙,周氏则去印刷作坊那边帮沈明钧收拾。

    陆曦儿闲不住,趁着家里的丫鬟不注意便溜到后巷沈家院子,缠着沈溪讲故事。为了让两个小萝莉不折腾他,沈溪用木头刻了个骰子,又在白纸上画了个大富翁和飞行棋游戏类似的跳棋格子,让两个小萝莉自己扔骰子玩。

    两个小萝莉没接触过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一上午都玩得都很起劲,这样便不至于干扰沈溪在房间书桌上写写画画。

    沈溪乐得不被纠缠,但耳根子想清静下来也挺难,两个小萝莉一上午都在我退两步终于扔到六了这种无休止的吵嚷声中渡过。

    到中午时,宁儿过来叫陆曦儿回去吃饭,说惠娘回来了。沈溪惦记银号的事,起身要跟着一起去。

    林黛撅起嘴道:娘不许你出门,说让我看着你。

    我的姑奶奶,娘今天中午可不回来。不去孙姨那里我们吃什么沈溪耸了耸肩膀,不满地反问道。

    林黛想了想回答:那我给你端回来。

    沈溪道:你端过来饭菜都凉了,我吃冷饭冷菜,病情会加重。到时候娘就会把责任赖到你这个未来儿媳妇身上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林黛顿时怂了,她可担待不起这么大的罪责,最后在沈溪的坚持下,林黛只好把她能从箱子里找来的衣服,全都给沈溪裹上。连头上都蒙了一层厚实的布,这才满意点头:这样总该没问题了吧

    沈溪对着铜镜看着里面自己包裹得好像阿拉伯妇女一般,不由摇头苦笑,有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媳妇,可真是件令人遭罪的事。

    不过到底是要得到这位小管家婆的准许才能出门,沈溪忍了,等到了药铺,他赶紧把身上缠绕的衣服和布解开。林黛连忙叫唤:干什么好不容易才穿上,吃完饭还要回去呢。

    这时恰好惠娘端着热气腾腾的汤盆走进来,听到林黛的话。望过来的目光中带着盈盈笑意:无妨无妨,你们下午就待在这边。小郎要做功课的话,黛儿你去帮他拿过来就是。

    林黛气得直跺脚:孙姨,他才没做功课呢,整个上午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惠娘笑着安慰两句,把三个小家伙叫到饭桌前,满满一桌人坐下吃饭,和平时相比只少了周氏。

    吃过饭,惠娘把沈溪叫到楼上,刚进房间。惠娘就把上午在商会总馆内发生的事大致一说,沈溪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天上午,商会总馆那边主要是接待外地客商,这些远道而来的商人为了跟商会谈生意。连春节都没回家,可见他们的重视程度。这些客商贩运的货物各不相同,惠娘虽然可以接待,但具体细节还得各行各业的掌柜自己谈。

    临近中午,惠娘趁着送走客商的当口,把人召集到一起。将之前所立的一些东西,诸如改准入钱制度为季费制度,再就是商会未来一年的发展计划说了一下。

    关于这些,商会成员都没什么意见,唯独在最后提出要以商会为依托,成立银号这件事上商会内部分歧很大。

    商会原本是个松散组织,就算成员每年要缴纳会费,可终究商会不是商铺,不会经营具体行当,只是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在商铺和行商之间,或者是作为调解内部纠纷的平台。

    但银号成立后,商会就有了自己的实业,改变了商会原本的模式,这是很多人担心的,他们怕若这银号有什么风险和损失,回头商会会把亏空摊派到各家商铺头上。

    小郎,看来要以商会为依托,成立银号不太容易啊。最后惠娘叹道。

    沈溪心里很清楚,这年头商人做生意都很谨慎,没把握赚钱的买卖能不碰就尽量不碰,更别说是银号这种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兴行业了。

    沈溪笑着安慰:姨,你尽管放心好了,只要你把股份和股东的事说明白,让他们知道虽然银号挂在商会名下,但除了股东外,别人跟商会不会有任何利益上的纠葛。等他们将来明白银号的赚钱能力,再看到别人大笔大笔的分红,那时想加入还进不来呢。

    惠娘被沈溪的话鼓舞,点头道:那我下午过去,再找些人把银号的详细细节说给他们听。

    等惠娘匆忙离开药铺去商会总馆,沈溪觉得惠娘并不缺乏做事的能力,而是缺乏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女人总是希望自己得到支持,自己的亲人,或者是爱人,这是她们在外做事的动力,偏偏惠娘在外受到的冷眼极多,让她偶尔会怀疑自己做事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沈溪发觉,自己越来越像是扮演惠娘丈夫的角色,给她出谋划策,同时还给她精神上的鼓励,让她做事更有信心。

    下午回来时惠娘手里拿着几十份契约。

    惠娘跟商会的人陈述了银号的利弊之后,再把银号的权益责任划分言明,同时惠娘也表态,无论将来商会中人是否愿意把钱存放在银号,商会都不会加以干涉,银号虽然依托于商会,但只是作为商会的附庸,并不涉及影响到本来各家商铺的生意。

    在惠娘把话挑明后,商会中不乏远见卓识之辈,他们感觉这银号生意大有可为。

    这分明是把民间高利贷的行为规范化,民间放贷那是多暴利,作为商人岂能不知在银号成立后,可以用别人的钱来放贷,光是从中赚取的利息差额,那就是一笔无比庞大的财富,比做任何实业买卖都要有利润。

    经过几番商讨之后,几个商会长老以及十多家老字号的东家相继表态,愿意入股到银号当中,但他们为了防止出现大的亏损,一次出资只有几十两银子到上百两银子不等,这样就算有所损失,也不会影响到他们本来的生意。

    后来一些商会的普通成员,也入了股,少的就入一股,当作个意思,多的入个三四股,也同样不伤自家店铺筋骨,还能跟在后面分一杯羹。

    最后剩下零星的股份没摊下去,惠娘干脆自己收了,这样一共三百股,惠娘占了一百六十八股。

    各家商定,第二天会把银子送到商馆,由惠娘全权负责银号的筹建。正月十六城里商铺开市的同时,银号也会正式宣布成立。

    姨,就十天时间筹备,会不会太急了些沈溪提出不同的看法。

    现在要开的不是作坊或者是沿街店面,而是一家具有银行特性的银号,光是在官府那边报备,再加上租店面请护院保镖这些,都需要花不少时间。

    银号可不是普通店铺,里面钱财无数,不但墙体要进行加固处理,周边还得加强戒备,最好能请官府的衙役或者是巡检司的人在周围巡逻,一旦偷抢之事发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惠娘态度却很坚决:要做,就得快一些,免得别人以为我是在空口说白话。

    惠娘做事雷厉风行,这是沈溪早就知道的,见她坚持沈溪只能点头:姨的决定我自然支持。在银号选址和雇请人手上,我会尽量帮姨的忙。

    惠娘听到沈溪的话,脸上展现宽慰的笑容。

    到第二天,惠娘到商会总馆把各家银子收了上来,同时把股权书分发下去,银号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

    因为商会现在规模很大,再加上跟府衙那边关系不错,银号到府衙报备不会有太大问题。反正是灰色产业,之前没有行业标准,即便有也是由惠娘这样的行业先驱者来制定,府衙方面只要收钱就好办事。

    官府的门路正在走,惠娘已经开始谈租场地的问题。

    惠娘觉得,既然银号跟商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索性让银号铺子跟商会总馆靠得越近越好,她决定干脆在商会总馆周边选择租赁铺面,反正那边不是闹市,而银号作为特殊产业,酒好不怕巷子深,不用非要开在特别热闹的地方,那般反而会让商会周围人多眼杂,出事之后不好应对。

    :保底第一更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您的每一个订阅每一分钱打赏每一张月票对作者都很重要,请您帮助天子征战新书月

    加油加油加油未完待续。




第一五六章 开业事前忙
    初六这天,天气阴沉沉的。。し0。

    印刷作坊将于辰时四刻复工,惠娘无暇兼顾,便把开工酬神的事交给沈明钧夫妇做,她专心筹备银号。

    再三央求后,周氏终于答应沈溪穿上厚实的衣服前往印刷作坊。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开工前掌柜要带领工人杀鸡还神,祭拜天地,保佑复工后一切顺顺利利,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苏遮柒为了防备印刷作坊在印制连环画时偷工减料,特地派了个人过来,表面上说是监督,但沈溪看出这人其实是想偷技术。

    沈溪故意凑上前试探两句,这人对印刷流程颇为了解,但显然这人防备心不高,沈溪恭维两句就有些得意忘形,以为沈溪是个小屁孩开始大发厥词。

    沈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沈明钧和周氏后,二人简单商量便打发这人回去,让他捎话给苏遮柒,黄昏时派人过来把今天印刷好的彩色连环画运走,到时候自然就可以检验质量是否过关了。

    反正两口子对自己作坊印制的连环画品质有足够的信心,运走既省下这边仓储的麻烦,出了事也跟作坊无关。

    沈溪在印刷作坊待了半天,回去后病情有所加重,咳嗽不断不说,还有些低烧,惠娘见状立即请谢韵儿过来给沈溪诊治。

    此时沈溪已完全是风寒的症状了,再没有大年初一时半死不活的模样。

    惠娘问清楚沈溪上午去了印刷作坊。出人意料地埋怨了周氏两句。周氏见惠娘关爱自己的儿子,没有还嘴。笑了笑事情就算揭过了。

    两姐妹从认识开始,一直和和睦睦,连意见不合的时候都没有,更别说吵架了。惠娘和周氏相处甚欢,是互相体谅互相关怀的结果。这年头想找个闺蜜可不容易,本来女人天性节俭。容易为一点蝇头小利吵架甚至大动干戈。但因为两个女人合作的药铺和印刷作坊获利颇丰,她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因此特别知足。

    惠娘和周氏相互之间记得对方的好,就算有什么意见相左的地方,也懂得体谅,把过错先归到自己身上。

    小郎,宁化那边有信过来,说是叶县令认为咱的印刷作坊有问题,总印说本年画还有连环画这些东西。有伤教化,勒令咱印一些四书五经之类有意义的书你说咱印什么好?

    惠娘拿着宁化那边捎来的信,脸色有些难看。

    信是早上收到的,虽然身处两地。但惠娘对宁化药铺和印刷作坊并未失去控制,那边的掌柜每个月上中下旬都会把经营状况告之,所有账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现在惠娘在府城风生水起,作为商会会长权柄极大,那边不敢有丝毫欺瞒,所以有什么事情惠娘总会第一时间知晓。

    沈溪叹了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

    不管什么年代,经商最重要的是得考虑政策,一旦你盈利高,就会有人眼红,说三道四,甚至跑到官府告刁状。

    府城这边,知府高高在上,不爱理会民间这些小买卖,而知县附郭没什么实权,也不怎么搭理下九流的商人。但宁化就不同了,叶名溯属于京城少壮派下放到地方历练的,平日里闲不住,最关注民情民风,不知怎么的居然把矛头指向印刷作坊。

    沈溪分析道:今年宁化那边主要负责印制黑白连环画,加上些说本,人工相对富余,不如印一点稚子的启蒙读物,送给县衙,由官府组织分发给学塾或者是街边的孩子,以教化民风。

    惠娘点了点头,倒是周氏有些不乐意:如此一来,咱不是白花钱吗?

    惠娘笑着解释:姐姐,有时候花钱是为了保平安,不能省的再说了,钱本是从百姓手中赚得,如今拿一些出来回馈大众也是应该的。而且如此一来,既能让叶县令满意,还能避免别人说闲话,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就不知,咱该印什么好?

    沈溪想了想,既然之前叶名溯很欣赏他编撰的那本《幼学琼林,那就干脆印制些出来,让宁化的稚子都长长学问。眼看又到岁考时节,福建学政会到各府县组织考试,见到宁化民风淳朴,教化良好,自然会对叶名溯褒奖有加,届时叶家稍微运作,叶名溯就能高升,到时候自然少不了好处。

    等沈溪把他所想跟惠娘一说,惠娘自然满口赞同。

    之前陆曦儿学《幼学琼林,读书写字都大有进步,她自己也觉得沈溪编写的这本书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现在推广开也算是为沈溪扬名。

    惠娘马上致信宁化,同时将沈溪编撰的《幼学琼林原稿送过去,让印刷作坊照着印,首批印两千本,送到官府,由宁化县衙自行派送城中学塾或者市井孩童手中,以作教化之用。

    事情安排好,惠娘算是了去一桩心事,又把精力倾注到筹办银号上来。

    正月十五,上元节。

    这天一早惠娘就带着周氏和沈溪去了银号,准备开业之事。

    银号定在正月十六开张,跟城里商铺开市的日子一致。

    银号临街,距离商会总馆仅有一百多步远,选用二层青砖房作为营业场所,大堂由高高的柜台隔开,按照沈溪的意思,从银号正门进去,前来兑钱或者存钱的人不能随便进出柜台。若是有大商贾来谈生意,直接请到后堂。

    银号后院设银库,象征性存放一些银子,其余银子还得转移到商会总馆存放。如今商会总馆已经把左右几个院子全部租了下来,场地比之刚开始扩充了十倍有余,其中有个院子建有逃生用的地道。到时候将依托这条地道,修建几间地下密室,作为储放银钱的地方。

    沈溪到了地头,里面还在收拾。

    银号这种行当之前从未有过,沈溪的想法,最初先以银两和铜钱兑换为主要经营业务,等后面再逐渐增加存款放贷项目。

    一次吃不成胖子,做银钱买卖,就怕步子跨得太大,在银号名声还没打响之前,民间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挤兑狂潮,说不定银号刚开业就可能面临破产的厄运。

    二三十家入股银号的大小股东也都过来看场地,毕竟他们在银号中有自己的份额,出了钱心里总惦记着,怎么都得亲眼看看才心安。

    惠娘算是第一次把周氏公开引介给这些商会中人。

    对于周氏和她相公沈明钧,商会中人早有听闻,毕竟外人都知道惠娘经营药铺和印刷作坊,全靠沈家人帮忙,当然对于沈家人的名声,外面传得就有好有坏了。周氏的精明能干外人都称道,但很多人却觉得沈家在有意无意地蚕食陆家的产业,甚至怀疑沈明钧有将惠娘纳妾的念头,人财两得。

    外面的风言风语不足为信,周氏听过就当耳边风,常来的顾客也不需要管这些,只要药铺的药能治病就成。

    商会中人就算听到外界风闻,当着面也不敢对周氏有所不敬,到底周氏跟惠娘姐妹情深,得罪周氏就等于得罪商会会长,他们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事。

    场地看完,惠娘为大小股东引介请来的银号掌柜以及一众伙计。

    这些人身家清白,没有作奸犯科的过往,家里都是老实巴交之人。

    此外,惠娘请了不少粗通拳脚的护院,并向官府请求,从府衙那边请了些衙役过来帮忙维持秩序。甚至惠娘还跟城中稍有势力的地痞流氓打了招呼,送上拜山头的银子,让他们对银号多加照顾。
1...8283848586...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