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惠娘听到后很担心,毕竟现在药铺和印刷作坊都挺赚钱,家里流动资金不少,若有贼人上门。损失diǎn儿钱财倒没什么,就怕贼人来个劫财劫色甚至杀人放火。
寡妇人家,一门上下都是女人,铺子和家又是一体的。就在大街上,想想都很危险。
初四晚上,沈明钧留在仓房守夜。惠娘跟周氏聚到沈溪养病的房间,商量怎么处置手里的银子。
周氏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道:城外的乱贼应该没办法进城,咱其实没什么可担心的,大不了把银子分开放,或者挖个地窖,把贵重的东西通通放到地窖里去。
惠娘摇摇头:现在倒是不怕那些乱贼,就怕城里那些地痞流氓纠结起来。现在商会名声在外,知道咱经手的银两多,肯定会打咱的主意。回头是否要租个大diǎn儿的院子,咱都搬过去,再请几个
沈溪插了一嘴:姨,咱要请护院了吗我觉得挺好的,这样人多热闹。
周氏骂道:混小子,胡说八道什么咱这一大家子女人,请护院回来,恐怕又要被人说闲话了。现在外面关于你姨的流言蜚语很多,还怕人家不够说的
惠娘笑了笑,轻叹道:我是想再请几个像秀儿这样有力气的丫鬟回来。原本我打算把银子存放在商会总馆那边,可仔细一想,那边似乎也不安全
沈溪突然道:那我们为何不开一家银号呢
惠娘和周氏同时把目光落在沈溪身上,惠娘好奇地问道:何为银号
沈溪想了想该如何措辞,才回答:姨,我听说江南一些地方,银钱和铜钱要兑换,得去找钱铺。咱开银号,要是百姓用银子兑换铜板,或者用铜板兑换银子,都可以到银号来,咱收一diǎndiǎn手续费或者是折色费,岂不是很好
周氏皱眉:老百姓大多是用铜钱的,哪里会用到银两
明朝中叶,盛极一时的大明宝钞严重贬值,虽然到弘治年间尚未废止,但民间对于朝廷发行的这种纸币已完全不认可,加上正统年间以后银禁令松弛,市面上铜钱和银子可以同时流通,各地已经相继有银号的雏形出现,那就是钱铺,给地方百姓和商人兑换银钱和铜币。
闽西地处偏远,这种新兴行业尚未流传过来,加上此时的钱铺并没有存钱放贷的功能,盈利模式很单一,稍微的市场波动就可以令钱铺倒闭。
惠娘听到沈溪的建议后没有反对,向周氏解释:姐姐不知,听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言及,南北两京还有南方的苏杭等地,都有钱铺的存在,主要是做大客商的生意,毕竟铜板多而沉,商贾运送货物尚且不便,何况要捎带那么多铜钱来往客商大多以银子交易。现在咱有商会作为依托,倒可以尝试在汀州府城开一家钱铺。
不是钱铺,是银号。沈溪纠正。
惠娘不解地问道: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要只是开钱铺,就算能帮人把铜板兑成银子,又或者把银子兑成铜板,可银子折色问题很严重,稍有不慎咱就可能要亏本,这怎么行不如把钱铺改成银号,我们除了经营日常银子铜板的兑换外,还接收存款,商贾或者百姓手头有了闲钱存放在我们这里,我们付给他们利息就是。
周氏脸色登时变得雀黑,以她的理解能力,根本就理解不了开银号有什么好处。
臭小子,你是嫌咱银子多,想分给别人使吧先不论人家信不信得过咱,愿意把银钱存在咱这里,就说他们存了,我们还得白填补利息给他们,你是缺心眼儿吧
惠娘却摆了摆手:姐姐,我想小郎的意思,是让咱把收来的钱再放贷出去,收取更高的利息,对吧
对,就是这样。沈溪笑盈盈道。
自古以来借贷和放贷都是平常事,但因没有形成正规生意,私下里借贷要么是不用支付利息,要么就是高利贷,而放高利贷的人必然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不然很难把贷款讨回来。
这恐怕不行。
惠娘脸上带着丝丝紧张,官府不会支持民间放贷行为,再者,咱把银子借出去,不能保证收回,亏的只能是咱。
沈溪笑道:那我们就当典当行经营就行了谁家来借贷都得有抵押,就好像头年里姑姑和姑父药铺经营出现困难,需要银子周转,以前没办法,可成立银号后,他们就可以把房契和地契,放到银号去抵押借款。咱的利息不用定得太高,等他们回头银子周转过来,再把地契和房契赎回去。若实在还不了,到规定期限后,田契和房契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自行变卖,填补空额。
周氏咋舌道:这主意是不是太损了
娘,你总说人家的产业咱不能碰,可有些人经营出现困难,能用不动产抵押借到钱周转,说不定就能活过来,不然债主逼上门,他们的祖产仍旧保不住。咱是在帮他们,不是害他们。沈溪义正辞严。
惠娘diǎn头:小郎说的有道理。
沈溪继续讲述他的构想:咱毕竟背靠商会,以后商会内部有什么银钱往来,双方都不放心,咱可以用银号作为担保,让一方把银子先存进来,等另一方交了货,双方无异议,咱再从银号把银子付清,这样双方就不会因诚信问题而起纠纷,不但能为银号暂时增加银根放贷出去实现赢利,同时也能给商会树立威信,让别人更信服不是
惠娘脸上显现笑容,diǎn头比刚才有力了许多。
沈溪最后道: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咱日后把银号发展出去,最好是天下各府各县都有咱的银号,这样客商来往做生意,就不用带着大笔钱上路,只要把银子存在银号里,就算是远在京城存了,拿着咱的票单凭证,到了汀州府也能取出来。
票单凭证就算丢了或者是被人抢了,没有那些客商的画押坐实,也是白纸一张。客商路上不带大量银钱,节省运输成本的同时,也不用担心路上遇到山贼土匪财货两空,可谓一举多得。
:这是月票满60票的加更天子继续召唤订阅和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五四章 投桃报李(求订阅和月票)
沈溪提出来的已不单是普通钱庄的概念,更类似于功能齐全的银行,以商会作为依托和担保,把银号做成存钱放贷的机构,通过以财生财的方式,实现盈利。
沈溪很清楚,无论经营什么实业,都不如做银号赚钱快。
想完成资本扩张,就必须勇于创新,只要银号能做起来,别说是汀州府了,整个大明天下都会有立足之地。
惠娘是有远见卓识的女人,听到沈溪的构想之后,她很快便想清楚了其中蕴含的好处。
就单说为商贾存钱,避免商人在走商途中携带大量银钱之事,这就是很好的概念。商会每日都会接待来往客商,这些人平日里最怕的就是银钱携带不便,恨不得每一单生意收到的都是银两,但动辄几百上千两,想平安把这笔钱带回去,令他们颇为头疼。
一旦有了钱庄,就避免了资金在路途中的各种麻烦,这样商人做生意更有保障。
更重要的是,因为银号的存在,这些行商对于商会的依赖无形中加大,他们会更加愿意与商会做生意。
惠娘在深思熟虑后,摇了摇头:小郎,这次不是姨不支持你。你的想法很好,咱现在掌控着商会,成立银号的确是最佳时机,但问题是这银号所需资金甚多,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面临各种麻烦,光以我们的力量,怕是无法应对吧
沈溪笑道:姨是担心投资风险吗
惠娘虽然不懂投资风险是什么,但她想了想,隐约揣摩了个大概,点头道:算是吧
那姨为何不联合商会中愿意出钱的人一起来完成银号的组建呢沈溪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姨和我娘做生意,能给我娘分红,咱跟杨氏药铺合作,用的则是入股的方式。那咱成立银号,为何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其实银号主要是靠钱生钱,本钱其实用不了太多。我估摸一下,最初咱把生意做得小一点,一共只需要出三四千两银子就行了,姨你只需要在银号中占据一个相对稳妥的股份。也不用非要到五成以上,反正你是商会的大当家,这银号最终还是由你来做主。
周氏叹道:三四千两银子这投资可不小,妹妹你能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出来
惠娘摇了摇头,看着周氏:若以妹妹一个人的力量。自然不行,可能需要姐姐你帮忙。
周氏摆手:我的钱放在妹妹那儿,妹妹需要只管用就是了,回头能靠这个什么银号,赚到钱,记得分我一部分就行。
沈溪本来估摸过两家人的资产能力,才提出这种股份合作的方式,但就算一次真能拿出这笔银子来沈溪还是不支持这么做。
因为银号在成立之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要考虑到百姓和商家是否认同。还有烂账坏账的比例。但凡借贷之人,抵押的货物或者是不动产,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变现,可能还有折价等问题,若放贷出去的钱太多,遭遇挤兑,银根不足可能会导致银号破产。
这光靠惠娘一个人的财力,是不够的,最好让惠娘跟商会里的商家一起合作开银号,在比例上。可以让惠娘占据五成,这样就算将来有什么事,惠娘做不成商会会长,仍旧可以稳稳当当地做银号的负责人。
姨。娘,咱一次不用出三四千两出来,出个一千五百两,我看就差不多了,剩下的钱等初五商会开会,姨把事情跟那些人商议下。征求他们的意见,把份额放下去,以十两银子为一股,谁愿意入股多少,由他们自己定夺。入股结束,由姨您来签股权书,每家按照现有股份,将来进行分红。
沈溪把许多现代公司的理念融汇其中,若是将来银号扩大,可以进行扩股,这样原来的股份会被摊薄,且分红的数量不是由盈利多少来决定,而是要先扣除银号发展所需,留下足够银根,剩下的钱再按照比例分发。
惠娘就算再开明聪颖,对于沈溪的话她一时也不能全记住,很多概念都是她不曾听闻的。
惠娘打断沈溪的话:你说这么多我记不住,还是用纸笔写下来,尽可能详细些,晚上我自己好好琢磨。
沈溪笑着点头,因为他是病号,很多事不用他动手,自然有人拿来纸笔,并把墨研好,最后把毛笔送到他手上。
沈溪提起笔,把他之前所说的关于组建银号的设想尽数写到纸上,不但涉及如何用参股的方式创办银行,还包括成立后一年到两年的发展规划,包括盈利模式,还有一些可能面临的困难的处理模式。
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才刚刚开了个头。
每写完一张,惠娘都会拿起来仔细,但还未等她琢磨清楚,沈溪那边又写好一张。
混小子,怎么写这么多晚上你不准备让你孙姨睡觉了周氏在一旁骂道。
惠娘摇头苦笑:姐姐,你别怪小郎,是我让他尽可能写得明白些。
沈溪没回话,他知道只有把他的构想写得一清二楚,这银号才可能被商会中人接受。一旦惠娘在会议中提出来,面对所有人的质疑,惠娘必须要拿出舌战群儒的精神,用真材实料说服大家。而这些东西,需要沈溪提前准备好。
沈溪一共写了十五页纸,差不多三千字,才把创立银号的诸多细节陈述完毕。
姨,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回头可以问我。
沈溪对惠娘使了个眼色,其实是想提醒惠娘:你有疑问的话,晚上可以找我商量。
惠娘马上意识到,光靠她自己琢磨,很多细节根本无法参悟透。
姐姐,小郎的病还没好完,今天继续留他在这边睡吧,这小楼暖和,适合养病。惠娘征求周氏的意见。
这怎么好意思
周氏听到后自然愿意。
原本沈溪在药铺这边住了这么久,她琢磨着该让儿子回去住了。但家里房子两边透风,晚上就算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也很冷,为了让儿子回家不挨冻,周氏还专门让沈明钧把窗户塞了塞,但到底是老旧民房,又是纸糊的窗户,想不透风都难。
惠娘笑着跟周氏热乎两句,没过多久周氏便带着林黛回去睡觉。林黛很想留下来,却被周氏拖着下楼去了。
待周氏离开,陆曦儿也被惠娘赶到隔壁屋子,理由是不能耽误沈溪养病。小妮子小嘴一扁就要闹情绪,却被惠娘严厉喝斥两句,吓的赶紧躲进被窝不再出来。
惠娘折返过来帮沈溪收拾被褥,贤惠得像个小妻子。
小郎,你写的这些东西,我要一样样弄明白,可能要让你多费心了。惠娘言语间有些歉疚。
没事的,姨,我病了,你待我好像亲儿子一样,做这点事也是应该的。沈溪坐在床头,心中暖洋洋的,很享受这种被惠娘依靠的感觉。
惠娘把之前沈溪写好的银号筹备明细拿出来,但凡有不懂的地方,事无巨细一概向沈溪问个明白。
其实在银号筹备上,主要涉及分股和扩股的问题,这是以惠娘的见识无法领悟的。
姨,这么说吧。银行创立之初是三千两银子,按照十两银子一股,那是三百股。所赚利润扣除发展所需,分成三百份,谁占几股,就分多少钱。
沈溪仔细解释,但在扩股后,比如说扩了一百股,就是多了一千两银子,银号的总资产到了四千两银子,利润分红就要分成四百份。但因为银号股份扩大,资产更为充裕,每一股的收益肯定要比之前高,下面持股的股东,不会有什么损失,反而会让他们手上的股份更值钱。
本来一股值十两银子,但若咱一年营收,可以让他十两银子变二十两,别人听说后,自然都想入股赚钱,他如果缺钱用,完全可以把手头的股份卖出去,一股甚至可以卖到三十两四十两。
咱银号做得越大,每一股的价值就越高,而一旦扩股,对所有股东都有益,也不会遇到阻力。明天姨开会时,得把事情讲述清楚。
惠娘总算把这一细节理清,这也是银号创建中最让她感到头疼的,之前她一直在思索,却怎么也想不通。
小郎,这么复杂的事,你怎就理得这般清楚惠娘带着恍然的笑容,感慨地说道。
因为我是上天派来保护姨的使者啊,要是连我都不懂,那谁解释给你听呢沈溪笑嘻嘻地说道,脸上满是骄傲。
好好好,你有本事,姨什么事都要靠着你,总该行了吧
惠娘笑着帮沈溪把床铺铺好,听到外面敲响四更,大惊失色:哎呀,都这么晚了,光顾着问你话,耽误你休息了来,姨帮你打水擦脸洗脚。
很快,惠娘用木盆把热水端来,除了帮沈溪擦拭身子,还帮他洗脚,这是沈溪最享受的时刻。
:这是月票满90票的加更
谢谢大家的订阅打赏和月票鼓励每一位书友的支持天子都铭记在心,我们的书还有进步空间,让天子看看最终的极限在哪里可否
加油加油加油未完待续。
第一五五章 筹措银号
夜话的次日便是正月初五,也是印刷作坊休假的最后一天,许多伙计已经主动到作坊帮忙,为第二天恢复印刷彩色连环画做准备。
当天也是商会开会的日子,这可是新年第一次正式谈事情,商会成员无论是元老还是新会员,又或者是刚接受申请还未列席过会议的,只要能赶到的都会聚集商会总馆,商讨新一年商会发展大计。
昨天夜里沈溪把关于商会发展的细节列了出来,连同商会成立银号的筹备事宜,都交给了惠娘。惠娘对于银号没有什么概念,全听沈溪的,她只负责张罗就行了,但对于商会的发展她却有很多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