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旁边的宁儿问道:奶奶,那我们今晚上住在哪里?
床榻和被褥是现成的,但家里都是妇孺,想把后院的床都搬到楼上去也不容易。惠娘想了想道:先打地铺挤一挤,又不是寒冬腊月,这都五月天了。特别时期,就先将就一下,明天我让人过来帮你们收拾。
转眼到了第二天,药铺正常营业,只是这边柜台上由小玉做主,如果实在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才让谢韵儿出面。
惠娘上午去了银号,本来说下午会让两个伙计过来帮忙搬搬抬抬,结果没到中午,惠娘就急匆匆回来,脸色很着急。
小郎,你可千万别出门,到楼上去。如果有人来找,你们也不可说小郎在家,知道吗?惠娘慌里慌张叮嘱道。
沈溪惊讶地问道:姨,出了什么事了?
惠娘叹道:有些考生听说你得了案首,心里不服,这时候正聚拢在府衙门外,说是要夺了你的案首,还要追究到底。
:第三更!同时也是月票满1170票的加更!天子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
沈溪这才知道原来城里出了事,针对的正是在这次府试中被点为案首的他。↑,
要说这次事件,导火索是知府高明城在向无定数的府试中,本来可以取足一百人,结果只录取了五十人,令下面的考生极为不满。私下里诸多揣测,其中最主要的说法是高明城利用这次府试收受贿赂。
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社会阅历极为单薄,都是最容易被鼓动的人群,加上心中满是愤懑,听了谣言便信以为真。
在沈溪被点为案首后,考生们的愤怒彻底爆发了。
我们寒窗苦读一二十载,居然考不过个十岁的小娃娃,这不是贿考是什么?
事情一发酵,这些考生就坐不住了。
但这些终究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就算心里不满抱怨几句,或者说要去省城告状,也只是瞎嚷嚷,根本不会付诸实践。
可前几日,以惠娘为首的商会以及府城百姓,因为不满旱路帮欺压在府衙前示威,结果官府妥协,大力清剿城中旱路帮的堂口。考生们一看,哎哟,这招好使,我们也得学着来。
下九流的商贾聚集在一起跑到官府闹事,官府都要慎重对待,我们虽然身无功名,但好歹也算是士子,你官府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结果五月初三,府试发长案的第二天,城里大约二三百名考生,聚集在一块到府衙外闹事,声称要官府给他们一个说法。
这些人知道咱药铺的位置,要是他们过来,趁乱对小郎不利,你们也上前挡一挡。
惠娘交待完事情,又匆忙离开,看样子是找人斡旋去了。
沈溪刚上二楼,从窗口往外看了一眼。药铺门口已经有几个不怀好意的人在溜达,看样子像是打听到药铺位置准备过来寻衅滋事的考生。
沈溪本不信这些读书人有什么胆子私闯民宅,但现在是法不责众,一群考生都在气头上。有些事不得不防。
与此同时,府衙外的考生正在逐渐聚集。
最初联络过去闹事的考生其实只有三四十人,但没过多久便发展到二百人,落榜的考生中既有长汀县本地的,也有汀州府下面各县还未离开府城的。
只要是参加这次府试落榜的考生。听说此事后,基本都去府衙那边声援,以壮声威。等到下午日头西斜的时候,府衙外已经聚拢三百多名应届府试考生,加上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府衙外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沈溪看着街道上还有人往府衙那边赶,估计是过去凑热闹,心里嘀咕:这架势不对啊,若府衙那边息事宁人,不会真剥夺我的案首吧?
沈溪马上从楼上下来。把秀儿叫到后堂楼梯口,对秀儿吩咐一句,让她去车马行那边把宋小城叫过来。
不多时,宋小城一路小跑从药铺后门进来,对沈溪恭敬地俯首作揖。
自从沈溪用计策陷害旱路帮的雷武,加上后面一系列动作,利用官府的力量把旱路帮赶尽杀绝后,宋小城对沈溪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在宋小城在府城,已经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人物,水路帮那边基本都听从他号令。而现在他还在筹备车马行和车马帮,以后整个府城道上可能都是他说了算。
六哥,听说没有,有考生在府衙那边闹事。我现在需要你做点儿事。沈溪一脸严肃地说道。
宋小城惊讶地问道:小掌柜,您不会是想让我过去打人吧?这这不合适啊,众目睽睽之下,车马帮才刚成立,你不是想让我们被官府那边记挂上吧?
沈溪皱眉:谁让你去打人了?
宋小城苦笑道:我听弟兄们说,这些人好像是对小掌柜考上案首有点儿意见。要不,等官府那边自行解决?
沈溪摇摇头,让宋小城靠近一点,凑在宋小城耳边低声说了两句。宋小城身子往后一缩:这也行?
沈溪笑道:说起来,我们也是在帮忙解决问题。你快去,记得别露底。
宋小城知道不是去打人,顿时感觉这事情简直太过稀松平常,屁颠屁颠去了。
府衙门外,众考生正在静坐示威。
三百多名府试考生,就好像约定好一样,头上扎着白布,往地面一坐,作出要跟官府死磕到底的架势。
前面还有几个带头的,正唾沫星四溅地诉说他们心中的愤怒,并表示此次府试必须进行重考。
我们寒窗苦读,居然不及小屁娃送给官府的几百两银子,府尊大人倒好,只认银子不认才学,就这样点了他的案首,那以后我们汀州府成什么地方了?谁有银子就可以过府试,还要我等勤学苦读何用
也许是这些考生在数落官府罪状的时候太过激动,当下竟然有个人晕了过去。
旁边七手八脚把人扶到一边,连大夫都不请,接着回去继续振臂高呼。其实这些人所说的话,不是说给考生听的,因为但凡是考生都听说了本次府试存在贿考的现象,这些人完全就是在说给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听,以争取舆论同情。
这次府试不重考,我们就不走了,在这里坐到底!
没错,坐到底,让知府出来,我们要跟府尊大人说话!
府尊一天不出来,我们一天就不走!
考生聒噪着,他们也很聪明,就是静坐和喊口号,并不真的去冲击府衙,如此一来府衙门口的差役,没有上官的吩咐,轻易不敢对这群读书人动手。
就算这些考生尚未有功名在身,但这年头读书人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可比,更何况谁知道这中间有没有几个有身份背景的?
时间一点点推移,眼看到了申时,再这么僵持下去,估摸到日落事情也解决不了。
就在这时,宋小城带着几个很有机灵劲儿而且嗓门很大的车马帮弟兄到了府衙外的街口。
一会儿要喊的话。你们可记住了,人群不动,你们就带着往前动,等事一闹起来。你们立马撤,谁要是被逮住了以后别跟我混,我丢不起那脸!
宋小城按照沈溪的吩咐,先把事情交待清楚,一摆手。他带来的人就分散到人群里去了。
这时候,府衙大门里走出个五十多岁,身着儒衫,手里拿着柄折扇的人物,估摸着是高知府的师爷,出来后他一脸不耐烦道:府尊大人今日无暇见你们,速速离去,否则一律交有司法办,决不姑息!
带头的一名考生振臂高呼:不行,高知府若是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绝对不走!
绝对不走,绝对不走
下面的考生好像形成一股力量,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在学前几天来府衙门前闹事的商会商家和百姓,那时就是用的这一套,最后效果好像还不错。但上次示威活动,有沈溪在背后筹划,有组织和纪律,可谓进退有据。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临时召集起来又不知示威要领。画虎不成反类犬。
就在两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人群里爆发出一声:汀州知府丧天良,我与士子共存亡!
那边喊:狗知府要包庇贼人,我们跟他拼了!
话音刚落。又有人喊:狗知府就在里面,冲进去,冲进去!
本来秩序尚可,可在这几声喊叫出来之后,先是围观的百姓聒噪起来,之后便是那群静坐着的考生站起来。朝府衙门口发起冲击。
我与士子共存亡
到后面,基本都是这调子,读书人热血上头,还管你这是朝廷的衙门?老子心里不爽,就是要进去跟你理论。
本来府衙门外就几个衙差在维持秩序,他们也是觉得一群读书人而已,打嘴炮在行,动真格的一个比一个怂。
谁知道这群读书人被人鼓动挑动起来,出手还真不是一般的狠,最开始衙役还想用杀威棍拦着,结果冲上来的考生挥舞起拳头就打在这些个衙役的脸上,衙役们被推攘到了墙角边,被这群愤怒的考生好一顿拳打脚踢。
造反啦,造反啦,汀州府士子造反啦!就在局面失控的时候,人群里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声音。
本来官府那边还冷静对待,这一闹,事情可就大了,府衙几十上百号衙役,不管当值没当值的,通通出来驱赶考生,棍子一通狠打,再加上从县衙调过来的衙役,愣是在几百名考生的冲击下坚守住府衙大门。
我与士子共存亡后面无论谁再喊这句,都是被衙役重点打击的人物,声音刚喊出来,棍子就已经招呼上去了。
我与妈呀
最开始百姓也想跟着凑热闹,冲击官府这种事可是百年难得一遇,平常谁能到知府衙门里面去看看?
但在衙役挥舞起棍子打人后,百姓溜得比那些读书人可快多了。
到后面,整个府衙门口只剩下那群读书人,被一百多个衙役围在中间。有班头在那儿喊:是谁带头的,是谁带头的?
我艹你娘!鞋子飞了出去。
小子,这下可让我逮着你了,别跑,就这小子没穿鞋。拖出来,往死里打!
噗!噗!
哇呀这位官差大哥,不是我扔的呀,我的鞋早没啦。哇哇,我再也不敢啦!
本来是好端端的静坐示威,最后演变成全武行,就算考生人多势众,但他们毕竟凭的是一股气,等气势弱了,他们哪里是手里拿着家伙的衙役的对手?刚才因为考生冲击而受伤的衙役甚为愤怒,棍子直接往这些考生身上招呼。
各种乱七杂八的声音交织在一块。
:第四更了!同时也是月票满1200票的加更!
天子突然发现,今天又有希望写六章近两万字啊,大家还迟疑什么,订阅打赏和月票支持吧!
第二一八章 真才实学
毕竟关系到汀州府上千应考士子,高明城也不敢把事情闹大,最后让人拿了几个带头闹事的考生,将其下狱,其余大多数考生则驱离了事。
等一群灰头土脸的考生从府衙离开,其中一些摸着被打得青红相间的脸,兀自愤愤然嘀咕:汀州知府丧天良,我与士子共存亡还真他娘的顺口
还管他顺不顺口,刘公子他们都被官府拿了,来之前都说了不能把事闹大,这下可好,回头还不知要怎么收场。
有的考生被乱棍打得头晕脑胀,也有的挨了板子屁股火辣辣地痛,大多数人都受伤不轻,一众人狼狈不堪,彼此相携,从府衙里走出来。
三百壮士去,二百九十还,总还有那么几个冲动的倒霉鬼被下狱问罪。
这时代的读书人,家境都不错,带头的几个更是本地素有名望的士绅家的公子。这些人家也是事后才惊闻此事,赶紧筹备礼物,送去知府衙门,同时又去牢房那边打点一番,免得人在牢里被衙役们趁机报复。
当天的示威活动,就这样以一种近乎闹剧的方式结束,到最后这些考生也没弄明白,为何商会用这招好使,而他们用了就不奏效。
惠娘本来想找人去官府斡旋,在得知府衙外闹事的考生被驱散后,她才稍微松了口气,但想到回头官府可能会有所动作,她赶忙回来跟沈溪商议。
姨,问你件事,你真的为了我考府试,去府衙送礼了?沈溪正色问道。
惠娘蹙眉:臭小子,我回来跟你商量正事儿,你却怀疑你姨?就算我真有那心,府衙是我们说进就能进的地方?
沈溪笑了笑,道:那姨紧张什么,子虚乌有的事。就算府衙真的剥夺了我案首之位,也不影响我参加院试啊。
惠娘担忧道:就怕官府那边夺你案首,等你考院试时,考官也加以刁难。
沈溪笑着安慰:姨。你尽管放心就好,高知府不可能因为几句闲言闲语就轻易动摇,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官声,如果就此妥协,不是证明之前他做错了吗?我的案首之位。应该很稳当。
惠娘点点头,她也不想给沈溪泼冷水。此后,她没再说关于这次考生闹事的事情,岔开话题,说及沈溪的学业。
本来周氏铁了心要请几个先生回来教导沈溪,但在沈溪被点案首,周氏又诞下龙凤胎,周氏态度突然大转弯,同意让沈溪继续去学塾读书。
似乎周氏也感觉到,沈溪属于特立独行那类人。不能逼迫过甚,要由着他性子自己来才行。
姨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以后你在学塾可要认真读书。姨给你买了一些书,虽然不太懂这些,不过听书店的人说,这对你做学问很有好处,姨不会选,就全买回来。
惠娘叫秀儿进来,送进一口大箱子,箱子里装着的全都是书。沈溪随意翻看了一下,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书和科举关系不大,许多都是三通四史之类的书籍。脸上堆出笑容:谢谢姨。
惠娘脸上带着宠溺的笑容:只要对你学业有帮助就好,姨也盼望你能早些成才,到时候,姨或者能跟着你沾光呢。
沈溪后世对各种古籍涉猎甚广,对于这些书其实并不是很上心,但这到底是惠娘的一片心意。所以适当地表现他的高兴很有必要。
惠娘最后交待:我跟你娘商量过了,这几天你先暂时别去学塾,我会跟冯先生交待一声,等这次事情过去,你再去,平日在楼上看书,晚上就睡曦儿房里。
嗯。沈溪点了点头。
考生聚众闹事虽然暂告一段落,但事情并未就此中止。
那些考生回去后,仍旧气愤难平,本来他们说要去省城告状只是发发牢骚,但在与官府起了冲突后,还真有人开始串联,要凑盘缠找人去省城告汀州知府高明城一状。
高明城已年迈,这汀州知府很可能是他为官的终点,本来还有不到半年他就要卸任,并不想在这即将告老还乡的时候落下个恶名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