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考题一样,机会是均等的,就算府试能过又如何,他们吊榜尾,只是白白花银子赴考,最后连个生员都取不了。高知府这么做,其实是为他们好。
苏通虽然对沈溪客气,但似乎对这些落榜的士子有些不屑一顾。沈溪却不赞同这番说辞:就算府试不过,他们一样要每年花路费来府城赶考啊。
苏通冷哼一声,没再说话,似乎他对沈溪的话有些不以为然。沈溪本来跟苏通就不是很熟悉,到今天也才见过两次面,因此也没主动搭讪的意思。
即将分开的时候,苏通突然问道:沈老弟,你头几天不是买了几个蛮子女人吗,现在人可还在?
沈溪略微顿了一下,才道:人是我带回家的不假,可至于怎么处置那可就不归我说了算了。
苏通笑着点头:说的也是,本来还想找你把人借来看看。
沈溪没怎么多想,就跟苏通拱手作别,回去的路上却开始犯嘀咕,什么叫把人借来看看?左右不过是三个苗女。其中一个还是小女孩,莫非这姓苏的有特别的癖好?
再一想,还真有可能。
沈溪心中一阵恶寒,要说这苏通已经成家立室。有一些邪念也能理解,但招惹到自己头上就有些不应该,看来以后最好还是敬鬼神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嘛。
回到药铺,惠娘和周氏等人早就等急了。
刚过中午。药铺没什么客人,沈溪刚进去就被周氏扯到一边:混小子,真在外面野惯了,你大哥都回来好半晌了,你怎的才回来?
我沈溪被问得哑口无言,他光顾着悠闲喝茶了,忘了家里还有一堆人在焦急地等待消息。
惠娘劝解:姐姐先别埋怨,小郎,这第一场,你
沈溪叹了口气。装作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惠娘神色一黯,赶忙又挤出笑颜,安慰道:没事没事,考不过也没什么,听说今年咱汀州府府试录取的人少,明年说不一定就过了。
沈溪微微一笑:我只是替汀州府的考生可怜,你说这第一场只录取二十人,偏偏就让我占了一个名额,这对他们是否不太公平?
周氏仔细琢磨了一下沈溪的话,听得迷迷糊糊:混小子。把话说明白。
谢韵儿倒是眼前一亮,抿嘴笑道:当局者迷,两位姐姐没听懂?小郎说他第一场就过啦。
惠娘和周氏对望一眼,脸上都有难以言喻的惊喜。惠娘紧忙低下头。紧张地拉着沈溪的袖子,问道:小郎,当真?
这有什么好骗人的,我的确看到我的座号了,除非府衙那边搞错,那就不赖我了。沈溪摊摊手道。
周氏一指头点在沈溪的脑门上:憨娃儿。你可真是老娘的冤家,这是托了几辈子的福,你怎么就考过了?难道是沈家老太公在天上显灵?
周氏已经兴奋得过头了,她回过手就猛掐自己的胳膊,觉得这是在做美梦,该到醒来的时候了。惠娘却美滋滋道:姐姐,之前姐夫不是说了,小郎这边一有消息,赶紧找人通知他这么好的消息还不找人知会姐夫一声?
好,好。我这就去哎呀,忘了肚子里还有一个,这小子估计也高兴呢,居然在踢他老娘。
周氏一激动,顿时动了胎气,几个女人赶紧扶着她坐下来,但她似乎顾不上自己,秀儿,快去知会你叔,就说憨娃儿中了哟呵,疼死老娘了。
沈溪纠正:娘,府试是过,不是中,这又不是中秀才。
呸。你十岁就过府试,要是你二十岁之前不中秀才,看老娘怎么收拾你秀儿,你还不快去?
周氏太激动了,这一激动不要紧,肚子突然疼得不行。不过这儿是药铺,旁边还有位来自京城的名医,倒也不怕出岔子。谢韵儿坐下来,仔细为周氏把过脉,笑道:姐姐并无大碍,稍微心平气和些就好。离分娩,还有半个多月。
周氏哭笑不得:这么大的喜事,我心平气和得了吗?
惠娘抿嘴笑着,过去把宁儿和小玉叫过来,搀扶周氏到后堂休息。沈溪跟在后面闷闷不乐:这么说,都怪我咯?
惠娘笑骂:臭小子,不怪你怪谁?你看把你娘高兴成啥样了,要是你弟弟有什么事,这责任你可要担着。
沈溪撇撇嘴:指不定是个妹妹
周氏一听,抄起桌上的抹布就朝沈溪头上扔过去:再嚷嚷,不让你吃饭!
沈溪伸手将抹布一把接着,扔在一边,依然不以为然。沈溪中午没吃饭,厨房里还给他留的,惠娘怕不热,又亲自下厨为沈溪炒了个新鲜蔬菜。沈溪得到的是帝王一般的待遇,全家人都围着他转。
等惠娘把蔬菜炒好,围着围裙把盘子端出来放在小桌上:慢点儿吃,知道饿还不早些回来?不过也得亏你没回来,要知道是这好消息,我和你娘这顿午饭估计怎么都吃不下了。
正说话间,沈明钧跟着秀儿回来,到了后院门口张嘴便喊:娘子。
周氏正高兴。紧忙伸出手到小玉面前:快扶我一把,哎呀,两位妹妹,不多陪了。我回去跟我家相公说说话。
惠娘和谢韵儿都过来帮忙搭把手,沈溪本来也要回去,但他的饭还没吃完,就留了下来,嘴里小声嘟囔:过府试的好像是我。怎么不用我回家?
林黛双手撑着下巴,看着沈溪吃饭,嘴里应道:爹和娘又要关着门做事情吧?
这话说得有点儿太过童言无忌,连谢韵儿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惠娘黑着脸道:小姑娘家家的,打听那么多作何?
沈溪叹道:娘都快生了,想做也做不出来。
这下惠娘嘴里发出啧的一声怨责,伸手轻轻拍了沈溪脑袋一下:人小鬼大!
因为沈溪顺利通过府试,两家人开心得要命。本来惠娘想的是,在后院摆上流水席。宴请街坊邻里,把这好消息分享。但因为沈永卓落榜,沈明钧夫妇不想太张扬,免得让王氏母子那边面子过不去。
经过周氏提醒,惠娘把设流水席的时间改为最后发长案之后,到底现在沈溪只是过了第一场,还没正式排定名次,这府试就等于还没考完。其实最主要的是,考虑到沈永卓这一榜没中,马上就要跟王氏回宁化。等他们走了。家里再怎么庆祝也不会有何不妥。
对外的宴席可以不请,但家里却必须要热热闹闹吃上一顿,而且要吃好的。
当天晚上,惠娘没让丫鬟们下厨。而是让秀儿和宁儿去城里酒楼订了一桌上好的宴席,让大厨把菜做好装盘,盛在食盒里带回来,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光是这一桌宴席,就要花上一两五钱银子。
周氏听说后不由心疼:妹妹这是作何,买回来自己弄。可便宜多了。
惠娘笑道:无妨的,小郎一辈子就这一次,至今往后,他都不用再考县试和府试了,等着中秀才就行!这可是咱的小文曲星,家里的小功臣,亏待谁也不能亏待他。
陆曦儿跑过来缠着惠娘:那只有沈溪哥哥能吃,我们不能吃吗?
惠娘笑着抹了抹女儿脸上的灰:也不知道爱干净。去把手洗了,一会儿可以上桌,不过你是沾了沈溪哥哥的光,知道吗?
好。
小妮子一蹦老高,赶忙去后院洗手,林黛却是先知先觉,已经先洗好坐了下来,甚至帮忙端茶递水,摆放碗筷。
等坐下来,惠娘看着周氏:姐姐,要不把姐夫一起叫过来?
周氏摆手道:不用不用,咱这边都是妇孺,他过来不方便,何况谢家妹妹也在呢。
惠娘点点头,没再勉强,不过在吃饭前她还是对谢韵儿提了一句:城里几个媒婆都过来想给妹妹提婚,有几个人选,我看都挺不错的,妹妹要不考虑一下?
谢韵儿神色黯然,摇头道:暂时先不想,我祖父和父亲都还在牢里,终身大事,得要他们做主。
惠娘轻叹,她能理解谢韵儿的心境,现在谢韵儿一心一意赚钱养家,怎敢分心找婆家?
以前谢韵儿只是在药铺里有一成分红,加上固定月钱不过十两银子,后来谢韵儿拿出一些谢家的祖传秘方到药厂配制成药,惠娘连同药厂收入的一成,一并分给谢韵儿。
本来药铺的部分收入就来自于药厂,而药厂也会出售成药给别的药铺,甚至卖给那些南来北往的游商,从中赚的钱并不比药铺少。
如此一来,谢韵儿每月差不多能有二十两收入,在这年景里,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连知府的俸禄都不及她。
:第五更!同时也是月票满1140票的加更!
看到大家热情高涨,目前已经又是99张月票和44人打赏了,天子感激不已,只能通过码字报答大家,晚些时候还会有一章!
大家也要踊跃订阅打赏和投推荐票月票支持哦!
第二一三章 贿考风波
过了府试,意味着沈溪以后不用再参加县试府试两个级别的考试,只等来年参加院试考秀才,这对沈溪来说,日后的考试任务会轻省许多。
但这一年汀州府的府试还未结束,沈溪得等初覆和招覆两场结束后,参加府试的第四场考试来排定名次。
对于此,沈溪已经不太在意。
府试第一场结束,大多数考生落榜,失望之余,这些人对知府高明城颇有意见,本来可有二百人参加招覆,高明城非要只留八十人,在很多考生看来这是知府不给他们活路,有人甚至私下串联,要去省城告状。
这年头,平头百姓那可是不敢跟官府作对的,但这些考生仗着自己是读书人,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官府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想跟一府之尊扳扳手腕。
但雷声大雨点小,敢于付诸实际行动的却一个都没有。事情看似平息,但一股暗流却在暗中酝酿。
府试招覆当天,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惠娘带领下,商会各家商铺的掌柜和伙计,加上因为义愤填膺而聚集的百姓,合起来有四五千人,汇聚到知府衙门外,声讨旱路帮欺行霸市,凌虐百姓,恳求官府为民做主。
当天高明城正在考场监考,听说城里闹出这么大的风波,有些手足无措。
按照府试的规矩,考生和考官进了考场,辕门是要上锁的,不到最后放排,锁不能打开。
而眼下城里出事,高明城必须赶回府衙处理,最后他只能把府试暂且放到一边,让人把辕门打开,匆忙而去。
考场里的八十名考生非常惊讶。这考试还没进行到一半,主考官就走了,这是准备放任他们不管?
就像沈溪所言,高明城非常在意自己的政绩,在城里发生动乱的情况下,他怕这会影响到他的乌纱帽。高明城没去跟示威的人商谈,而是调动汀州府衙长汀县衙的衙役,再配合巡检司的人马,驱赶闹事人群。
本来惠娘已经豁出去了,准备面见高明城表达请愿要求。但眼见形势不对。为了防止衙役和官兵拿人下狱,她只得组织人手,帮忙把商会中人和百姓紧急进行疏散。
直到府衙外人散得干干净净,惠娘才忧心忡忡返回药铺。
因为外面乱糟糟的,沈溪没去府衙那边,他也是事后才从惠娘口中得知详情。
请愿行动并非没有效果,至少府县两级都知道民意沸腾,若官府再不作为,被考察政绩的御史以及科道官员看到。那高知府就晚节不保了。
惠娘心惊胆战,脸上满是忧虑,沈溪对此倒是信心十足,平日里百姓被‘旱路帮’的人欺压惨了。头两天那些个纵火案,更是让百姓忍无可忍,咱现在就该多去鼓动一下,就算不再去官府闹事。也要把民众这股怒火给点燃。
惠娘感觉事情太过疯狂,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非要进行下去不可。
府衙和县衙两级衙门严禁百姓闹事。百姓其实还可以在民间进行示威,所针对的就是旱路帮的产业,还有他们经常去的地方,诸如城里的赌档妓寮等处。
第一天,因为府试正在进行,汀州知府高明城两边兼顾分身不暇。等到了第二天,高明城得知事情原委,全因旱路帮平日作恶太多引发民愤后,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在御史和科道官员反应过来前,把事态平息下去。
很快,以知府衙门牵头,城里各处张贴榜文,表示官府会对城中欺压良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且调动巡检司的官兵,配合衙役查封诸多旱路帮的堂口和产业,大批歹徒锒铛入狱。
百姓奔走相告,这好消息很快传遍汀州全境。
事情虽然平息,但以惠娘为首的商会,又一次跟官府站在了对立面,这让惠娘和她背后的商会都上了官府的黑名单,以后商会别说是得到官府的政策支持,很可能还会招致取缔。
因为如今官府算是看出来了,商家各自为政的话很好管理,但若是让这些下九流的商贾联合在一块,就有跟官府叫板的胆量。
若非弘治帝打了招呼要照顾的女神医陆孙氏担任了汀州商会会长,估计在处置旱路帮后,商会也会遭到勒令解散的厄运。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示威活动,官府最后站在了民意一边。
随着官府对城中所有旱路帮堂口展开清剿,那些嚣张跋扈的旱路帮帮众,逃的逃,散的散,部分作恶多端的首犯下狱问罪,而事情的始作俑者雷武,一直下落不明,官府张贴大量海捕文书并且派出捕快四处搜捕,可惜一直没抓到人。
四月二十八,就在府城因为官府清剿旱路帮帮众而闹得鸡犬不宁之时,招覆和再覆的发案如期进行。
如同之前沈溪所料,这次府试果然只取了五十人,这在历年汀州府府试中,属于录取人数最少的一届。
提前两日,沈永卓在小叔沈明钧安排下,跟母亲王氏回宁化县去了,至于他与吕家小姐的婚事如何安排,要等回宁化后两家再行商议。
当天下午,沈溪跟所有录取的考生一起,去汀州府儒学署谢师,除了考生之间必须的联谊外,也是让考生见见这次的主考官高明城。
沈溪抵达儒学署时,在门口遇上正在等候他的苏通。
录取的五十名考生中,沈溪只认得两人,一个是苏通,一个是吴省瑜,三人都是第一场就过了府试。
别的考生对于苏通过府试并不意外,但当他们听说这次考试中年岁最小的两名考生,十岁的沈溪和十四岁的吴省瑜都是第一场就过了府试,除了惊讶外,脸上都带着一股复杂的神色。
外面已在传扬,说是这次府试有黑幕。传言说这是高明城最后一任知府,他要趁着致仕前在府试中狠狠捞一笔。考生无论考得如何,只要把银子使上就能过这些传闻有鼻子有眼,甚至还列出价码,并且说明,之所以这次只取五十人,是高明城想坐地起价,录取的人少,收的银子反倒更多。
所有的传闻,都是因为府试最后只取了五十人,若高明城跟往常年一样取个百八十人的话。下面也不会有那么多流言蜚语。
这次录取上来的五十名考生,本来他们并不信这种传言,毕竟他们并未跟传言中所说的一样是花银子买来的,但在他们见到身家颇丰但年纪尚轻的沈溪和吴省瑜都过了府试,便开始怀疑,此事是否属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