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自汉朝以来,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华人的骨髓里了。过去的那些帝王将相,他们或者还不太明白国家的概念,民族的概念,就算有,也只是比较狭碍的国家和民族观,但建设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却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三权分立?政党轮替?
听起来是极好的,但李泽却知道,在某个时空之中,这种执掌一个国家的方式,在渡过了他最辉煌的时期之后,已经慢慢地走到了一条绝路之上。
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但也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也正在被时代所抛弃。
政坛斗争不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和我一派的,那都要反对。管他提出的目标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反了再说!
一方沤心沥血好不容易弄出来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政策,但转眼之间,另一派上台,立即将其推翻,从头再来搞自己的一套。这使得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当中,社会发展停滞,百姓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开始下滑。
当这种日子持续一久,社会必然会动荡不安的。
而当动荡不安达到一个程度,革命便会随之而至。
李泽喜欢另一种方式。
一党执政。
或者这种方式,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最好的好处就是,这样的国家,中枢享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可以制定一个长期而有效的发展计划,并且在这个计划的框架之内,从容不迫地按着自己的步伐稳重地前进。
领头的换了不要紧,因为长期的目标计划不变,而只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微调,并不会改变前进的方向。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李泽最为欣赏的。
办这些大事,或者会以牺牲一小部人的利益为代价,但只要大多数人得益,那么这个政策,李泽就认为是好的。
再灿烂的阳光底下,也会有阴影。没有哪个政策,能够照顾到所有人。即便是满天神佛也做不到这一点。
想要面面俱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一面也没有做好。
我们可以先做到满足绝大部分人的利益,然后再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对于少数利益受损的人,在其它方面进行一些补偿,这就行了。
中国的传统思想,历来就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概念。以前,是舍弃自我为家庭做出贡献,舍弃小家利益为家族做出贡献,以后,李泽要将这种思想,升级到舍弃小家为国家,舍弃小家为民族的程度之上。
只有这个国家好了,这个民族好了,你这个小家,你个人,才会更好。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李泽,想要从自己这一代便开始。义兴社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如今看起来效果斐然。
房子着火了,住在房子里的人,怎么可能安然无恙?
国家要是垮了,这个国家的百姓,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即将要在长安召开的义兴社全体代表大会,李泽就准备将这个思路抛出来。可以想象得到,这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但李泽自信能够控制得住。
由过去的一家一姓来掌控这个国家,到现在由一个政党来掌控这个国家,给这个时代的人带来的冲击,绝对不亚于一场翻天覆地的地震。
新旧观念的对撞,肯定会火星四溅。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精英来说,当他们真正弄清了这里面的含义之后,相信他们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做法。
因为自己,正在替他们搬开头顶之上的枷锁。
在中国的历史之上,相权和皇权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但基本上到了最后,都是皇权取得了胜利。因为皇权有最后掀桌子的特权。一旦感觉自己斗不过了,立即便掀了双方博弈的桌子再重新打造一张,甚至连重新打造一张桌子的念头都没有了。
当能够与皇权瓣腕子的相权没有了,治理天下的大臣们变成了皇帝的奴才,那就完蛋了。
现在,李泽是将皇权掀桌子的权利给撤消掉了。
能够掀桌子的,只剩下了一个机构,那就是义兴社的全体代表大会。
这就极大地将人治的局限性给限制到了最低点。
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要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支持,而来自全国各地各阶层的义兴社代表们,事实上也代表着各个阶层的利益,如果他们能达成一至,也就基本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就是李泽想要达到的效果。
当然,在完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之上,李泽也有着自己的小小私心。
如果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一直能呆在皇帝的宝座之上,哪怕屁事不管,屁用不顶,过一种富贵闲人的生活,那也是极不错的啊。
他特别羡慕后世某个岛国的那个菊花王朝,皇帝家族三千年屹立不倒,虽然没啥存在感,但只要一出来,国民还是顶礼膜拜,尊敬不已,这简直就是皇帝这个族类的典范啊。
这一段时间,李泽一直在找人谈话。
从章回,公孙长明,淳于越这些学富五车的人,再到曹信,李安民这些军头,再到郭奉孝这些后起之秀。
接下来,他还要一一与那些将要返回长安的各路大将军,各地封疆大吏们讨论这个问题。
不与这些人达成共识,这个大会可就真开不成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成功的大会了。
大唐周报,现在每天都在刊载着李泽的民族论,国家论,这些论述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在第二版第三版,则是学者们对于这些论述的讲解,辩析,当然,也有争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华夷之辩。李泽的大中华民族论,有很多人不喜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场争论,最后在博兴商社的介入之下,很快被打垮了。从辽东归来的耶律逢泽毕业于武威书院,对于这种争论的重要性的认知,可不是他老子耶律奇能比的,当下便洒出大把的金钱,找了无数的学问扎实的夫子们开始了集体开火反驳,从上古时代一直说到当下,一直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大获全胜才善罢干休。金钱再一次体现了他巨大的力量,不管那些夫子们内心是不是真这样认知的,但在金钱的攻击之下,他们纷纷出手。长安这个地方,别的不多,有学问的夫子那是一抓一大把的。
当然,也有一些论点,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不管你是精英,还是普通百姓,国家要是垮了,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更不要说那些升斗小民了,真到了那时候,连性命都难保全。
大唐这几十年来的混乱,残酷地教会了所有人,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寻唐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封海(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时间转眼之间到了五月。
正如北唐在战前所预料的一般,随着鄂岳被拿下,南方联盟立即开始了战略大收缩。由原本的疯狂进攻,回撤到了自己的境内,开始疯狂地加固城池,修建堡塞,在险隘要道之上设置重兵,准备迎接北唐军队的进攻。
益州方,曹彬在拿下了襄阳之后,原本准备沿汉江而下直取荆南,与另一路田满堂率领的兵马合击荆南,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片鱼米之乡,现在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曹彬固守襄阳,而田满堂在出川占据了秭归之后,也无力再前进一步,只能与荆南军队形成了对峙局面。
岳阳丁太乙煮熟的鸭子又眼睁睁地看着他飞走了。
钱彪已经快要被他打得山穷水尽了,仅仅靠着水上支援,勉力支撑,但鄂岳战事一结束,石壮大军旋即向岳阳方向靠近,丁太乙再不舍,却也只能放弃了嘴边的这一块肥肉,着急忙慌地缩了回去。
现在,轮到他日夜担心唐军向他发起进攻了。
五月底的时候,石壮大军正式抵达岳阳。将岳阳设置为了中军行辕所在,同是将钱彪所部整合进了自己的右威卫之中。
钱彪正式离开了军队,长安对于他的任命是湖南总督。虽然他眼下还只控制着洞庭湖周边十数个县。
钱彪心满意足。
对于自己成为真正的整个湖南的总督信心十足。丁太乙不过冢中枯骨而已,却由他再行尸走肉一段时间。
而其子钱斌,媳郑文珺,则全都进入到了右威卫之中,不过让钱斌略微有些掉面子的是,郑文珺直接被任命为了中郎将,与梁晗并列石壮左右,而他连一线部队的位置都没有捞到一个,成为了右威卫负责军辎后勤的一名将领。
心中有气,不免要给郑文珺一些脸色看,却被钱彪劈头盖脑地一顿教训之后,便也蔫儿了。他能跟郑文珺比吗?
郑文珺虽然是女子,但在战场之上的嗅觉,敏锐,大局观,都不是钱斌能够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郑文珺出身密营,是李泽真正的铁杆嫡系。有这样一个媳妇儿,他便偷着乐儿去吧!
而荆南军队包括田国凤所部面内,受命整合进闵柔的左领军卫,以田国凤为中郎将,进行全面整编。而此时,闵柔尚在关中,正在准备进入秦岭,攻占出秦岭的五道通道,然后兵逼汉中。
虽然闵柔还没有就位,但整个大唐的军事布局,却已经完全显现了出来。
西北方向交给了闵柔,以左领军队一卫之力对抗益州。
西南方向交给了石壮,以右威卫一卫之力应对湖南等地。
驻扎在鄂州的李泌的右千牛卫瞄准了江西。
尤勇的左骁卫进入浙江,盯着福建方向,同时,亦可威胁到江西所在。
洞庭湖郑文昌部被编入李浩的内河水师,为李浩副将。
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但唐军的实际人数并没有增长,各部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编制。一批战斗力达不到要求的原岳阳部队,荆南部队被载撤,一批达到年龄的军人退役。通过这一些措施,唐军释放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回到地方。
丁俭正式就任新成立的湖北行省总督,而整个湖北行省,除了襄阳仍然为曹彬所掌握之外,其它地方都已经为唐军所掌控。
唐军并没有像南方联盟所想象的那样乘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反而就此停顿了下来。但对于南方联盟,特别是在前一阶段损失惨重的江西而言,却不敢有丝毫放松。仍然在大举地征召士兵,源源不绝地开往对峙前线。
大规模地陆地之上的战争,被李泽摁下了暂停键。
对于李泽来说,现在有比向南方联盟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战争就停了下来。
利用巨大的军事优势,迫使南方联盟不停地加强自己的军力,征召更多的军队,打造更多的器械,储备更多的粮食,使其在军费之上的开支越来越大。
总而言之,李泽的目的,是要在经济之上慢慢地拖垮南方。
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并不代表着小规模的冲突也没有。陆地之上没有进攻,不代表着海上也没有。
失去了海上与北唐军队对抗的南方联盟,所遭受的损失,可不仅仅是他们的对外贸易的通道被完全掐断,失去了对外贸易这一大块蛋糕。
当双方在陆地之上进入到了对峙的新阶段之后,他们旋即尝到了来自海上的威胁。
铁钩子潘沫堂的水师肆无忌惮地对福建,广东沿海进行了攻击。
湛蓝的天空之下,十数艘小渔船飘荡在海面之上,一个个只穿着一条短裤的汉子站在船上,伴随着一声有力的吆喝,手里的渔网抛撒出去,在空中骤然展开,然后落进水里。稍等片刻,汉子躬着腰身,开始往回收着渔网。
随着渔网一点点的露出水面,汉子显得愈发的吃力了一些,身上的肌肉一块块的凸起,脸色也随之涨红。渔网再起来一点,摇橹的,拉网的人,再也掩饰不住开心的笑容,渔网只不过出水一小半,但已经有一两尺长的大鱼在拼命地跳跃着,挣扎着,想要挣脱这从天而降的祸殃。
可这些鱼儿的不幸,却是渔民们丰收的喜悦。
摇橹的几步窜到前面,与拉网的汉子一起吆喝着,将渔风一点点地拖到小船之上。
仅仅就是一网,他们的小船的船舱里便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海鱼,海虾,螃蟹。
“天啊,我看到了什么,牛二,那是什么?”拉网的汉子突然跳进了船舱里,伸手一阵乱扒,将一些杂鱼扒到了一边,两手用力,抓住了一尾大鱼,举了起来。
“大黄鱼,大黄鱼。”牛二一个虎跳,两脚站在鱼堆里,一只大螃蟹举起它的两只大钳子狠狠地钳住了他的腿,他也丝毫没有察觉,而是伸出手去,与牛大一起抓住了这一条足足有十几斤重的大黄鱼。
“我们今年加的赋税,能够交清了。”朱大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大黄鱼本来就甚是少见,像这样十几斤重的大黄鱼,就更是少见了。光这一条,足足可以卖出十好几两银子,而且还会有人抢着买的。有了这笔钱,今年刚刚增加的战争税,便可以交清了。
一般的杂鱼值不了什么钱,但这样罕见的大黄鱼,就不一样了。
“拿桶来,拿桶来,养着,可不能让它了,死了至少要少卖一半的钱!”朱大吼道。
牛二手忙脚乱地在船舱里一阵倒腾,却是拿出了他们储存淡水的一个大水桶,毫不犹豫地将内里的淡水倒了个精光,一俯身子从海里舀了半桶海水出来,然后两人小心翼翼地将大黄鱼给放了进去,再盖上了盖子,牢牢地固定了在船上。
“再翻翻,看看还有没有?”牛二蹲了下来,一伸手将腿上的螃蟹给撕了下来,也不管腿上已经被钳出血来,直接瓣下了一条蟹腿,一边塞进嘴里大嚼着,一边在渔堆里面乱翻,“要是还能找着一条,哪怕小一些,我们也发财了。”
“你小子人心不足。走吧,回家,今天收获已经够够的了!”朱大笑着走到了摇橹的位置,准备返程回家了。
他刚刚扶住了橹,整个人却是僵住了。
在他的视野之中,出现了巨大的白色的帆影,紧接着,灰蒙蒙的庞大的舰身,完整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牛大一声惨叫,“北唐人,北唐战船,牛二,快走,快走!”
朱二从船舱里直起腰来,也是惊呼了一声,抢到他大哥的身边,兄弟两人四只手抓住橹把,拼命地摇了起来。
海面之上,与他们一样的其它的一些渔船,也如同受惊的雀鸟一样,拼命地向着近岸的方向逃去。
这些大船吃水颇深,近岸的很多的地方,他们是去不了的。只要逃到了那些地方,便有了活命的机会。
以前他们也碰到过北唐的战船,但只要逃到近岸水域,那些大型战船便懒得再理会他们了。
这一次,走得太远了。
要不是为了交清官府刚刚增加的这个什么战争税,他们怎么会冒险走这么远?可是不走这么远,又怎么能有如此丰厚的收获,交不上税赋,官府可是真要扒房拆屋的。
豆大的汗珠从两人的脸上,身上如水一般的淌下来,两人已经有尽了全身的力气,但身后的北唐战船却依然越来越近。
轰然一声响,落在他们兄弟身后的一艘渔船被撞沉了,转眼之间便被对方庞大的舰身给吞没。牛大惨叫一声:“快点,快点,要到了。”
其他的渔船,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就只有他们兄弟这艘,是两个人。
“大船慢下来了!”牛大百忙之中回头,惊喜地大叫了起来。
他们已经进入到了浅水区,北唐的战船的确已经在减速了,但接下来的一幕,却又让牛大绝望了。
大船之上,放下了一艘艘的小舟,每艘小舟之上,都装载着约有八到十名水兵,船桨飞舞,如同一条条浪里白龙,正飞快地向着他们驶来。
寻唐 第一千零八十章:封海(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即便是牛大牛二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又如何比得过那些专门用来进行冲滩登陆的快艇?片刻之间,牛二便看到自己的左右两侧多出了两条船。船上的那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冲着他龇牙咧嘴地笑着。
大叫了一声,牛二松开了橹把,从鱼舱里抄起了一把鱼叉,刚刚将鱼叉抬起来,便看见对面几把弩弓对准了他,箭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幽幽的光芒。
牛大一把抱住了牛二,将他摁得蹲了下来,然后双手抱住了脑袋。
牛二楞了片刻,也垂头丧气地丢了鱼叉,双手抱头蹲在了舱里。
“起来,往岸边划!”一个操着半生不熟的岭南话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牛大战战兢兢地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见对方又比划了几下,这才小心地握着橹,向着岸边滑去。
数十艘小船来往于陆地和大型战船之间,不停地接送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半个时辰之后,海滩之上便集结了大约上千名士卒,然后这些士卒迅速地向着远方而去。
牛大牛二以及另外几个得以幸存的渔民被带到了沙滩之上,他们的船也被拖了上来。
“收获很不错啊!”一名军官探首看了一眼船舱,朱二很希望他不会发现那条寄托了兄弟两人希望的大黄鱼,但事与愿违,这名军官眼睛毒得很,下一刻便揭开了木桶的盖子。
“啊哈,大黄鱼,好东西,你们运气不错啊,居然打到了这么大的一条大黄鱼!”军官大笑着,伸手招来了一个士兵,道:“把这条大黄鱼给潘大将军送去,前些时候,还听他念叼呢!”
“你们不能拿走!”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牛二一下子跳了起来,“我们要卖了他交税的,你拿走了他,我们没钱交税,官府会扒了我们的房子的。”
军官楞了一下,却没有理会牛二,在牛二那能杀死人的眼光之中,将大黄鱼连桶一起递给了那名士兵,那士兵飞快地上了小舟,然后向着战舰的方向而去。
朱二瞪着那军官,脸庞涨红,胸膛一起一伏,两只拳头握得卡巴卡巴响。蹲在地上的牛大连接拉了他几把,牛二仍然纹丝不动。
军官走了过来,盯着牛二看了片刻,突然又伸手在牛二赤裸的胸膛之上锤了几下,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胆子不错,块头也还可以,力量想必小不了。水性如何?”
牛二恶狠狠地道:“在水里,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弄死你。”
此话一出,周围看着他们的那些北唐士兵都笑了起来。
军官却是玩味地看着牛二半晌,才道:“那不如我们来赌一赌,就去水下试一试,你要赢了,那条大黄鱼,哦,大黄鱼肯定是不能给你了,但我可以给你钱,这大黄鱼你能卖多少钱?”
“十五两银子,至少!”牛二道。
军官在怀里摸了摸,却只掏出了七八个银元,看了一眼周边的士兵,伸出手去,那些士兵都是笑嘻嘻地从怀里摸出银元,转眼之间便凑了十五个银元。
“认得这个不?一个就顶一两银子用!”军官道。“你要赢了我,他们就是你的。”
军官将一大把银元丢在沙滩之上。
“你要输了呢?”
牛二看着那些银元,眼里闪着炙然的光,不顾牛大在拼命地扯他的小腿,大声道:“我要输了,这条命就是你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好,痛快!”军官大笑。“走,让我看看你的成色。”
牛二没有丝毫犹豫,跟着军官便向着一条小船走去。
两人上了小船,军官抄起一把桨,示意牛二拿了另一把桨,两人把小船向着深水区划去。
牛大紧张地站了起来,看着远处的小船。
那些士兵却毫不在意,嘻嘻哈哈地道:“这汉子勇气可嘉,居然敢跟武校尉较量水下功夫。”
“这叫无知者无畏。”
“你们说需要多长时间?”
“我敢打赌,十个呼吸就够了。”
在士兵们的笑声中,深水区的小船之上,那个军官站了起来,笑道:“我等你!”
然后,他就在牛二的注视之下,一个倒栽葱便倒进了水里。
牛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扶船帮,也是跳了下去。
海面之上,一串串的水泡冒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水泡不停地冒起来,但两个人却始终没有出来。
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消失了,一个个不知不觉地在向着水边走去,牛大也紧张地站了起来。
他希望牛二能赢。
但如果真的赢了,那个军官会不会恼羞成怒宰了他们。
如果牛二将那个军官弄死了,只怕他们这些人也是一个也活不了。
根本就不该跟这个军官赌啊。
赢了也是个死啊。
再过片刻,已经有士兵紧张地爬上了小船,准备将船划到两人赌斗的地方去救援了,这个时候,他们再也没有把握自己的长官能赢了。
就在小船刚刚划动的时候,海水一阵翻腾,一个人头冒了出来,士兵们骤然之间爆发出了如雷一般的欢呼之声,冒出来的那个人是他们的长官,姓方的校尉。
军官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然后又潜下水去,这一次,却是两手托起来一个人,将那人推到了小船之上,然后双手按住般舷,一跃身也上了船。
躺在船上一动不动的那个家伙,自然就是牛二了。
小船缓缓靠岸,军官跃下船来,指了指身后:“把那小子拖下来除除水。”
几个士兵嘻嘻哈哈地将一滩泥一般的牛二从船上拖了下来,几人合力,将牛二倒提了起来不停地抖动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