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商人进驻,必然会导致市面的繁荣,我们便能收取更多的商税,这笔钱从长远来看,那就不得了啦!”夏荷在一边道。
“改造这一百来个坊市,这可是一个长期的活计,一年两年可做不完的。”李泽道:“更为重要的是,长安分隔坊市居住可已经有数百年了,猝然改变,只怕反对的声音很大,至少,那些治安官员们是肯定会反对的。这可是给他们增加了无法估量的工作量。”
王明义翻了翻眼睛:“李相,这些年来,您易风移俗的事情干得还少啊?起初大家也是不习惯,后来不也习已为常而且理所当然了吗?时间,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只要尝到了甜头,大家都会认可的。就像您说的那些个治安官员们,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增加人手,增加薪饷,同时自然而然的,他们手中的权力也就更大了,只要熬过了最初的艰难阶段,他们只怕会欢喜无限了。当初武邑取消宵禁的时候,不是反对的人也是一大堆吗?现在呢,武邑的夜市,创造了多少财富?”
“前景很美好,做起来只怕就很难了。”李泽笑道:“你们准备从那里开始做起?”
“当然是从与东西二市相邻的地方做起。那些地方,本来就是商品交易区。”王明义兴致勃勃地道。
“这件事情牵扯太大。”李泽道:“下一次的各部联合会议的时候,夏荷把这个方案提出来,先让大家议一议。”
夏荷点了点头,“三天之后,便是各部长官的联合会议,到时候我来说这件事。”
“李相,这件事情一定要抓紧啊!我们开始调研的这些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便给人闻出味来,长安这边的人或者想不到,但从北方来的那些人,可都是狡滑如狐,要是让他们提前知道了消息,我们的工作就难做了。”
李泽一笑,王明义担心的事情自然不是多余的,那些商人们要是知道了消息,必然会抢在朝廷前头去收购各坊市的那些条件合适的房屋,到时候朝廷想从这些人嘴里抢食,可就难了。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更大。
“你就没想想,只要你开始动手,他们不就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了?长安一百余个坊市,以我们现在的财力,你能拿下多少来?”李泽道。
王明义瞪大了眼睛,“李相,那是不一样的,我们如果动手,第一步当然是先收购,而收购的时候,自然是会挑最好的最合适的坊市同时下手,先将这些资源拿到手里再说,至于开发嘛,正如您所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的。我们可以慢慢来。至于那些不重要的坊市,只怕要的人也不多吧?而且规划权在我们手里。关键是我们必须将那些重要的地方抢在手中,不能让那些奸商给抢在了头里,他们的眼睛都毒着呢!”
这件事,在李泽看来,说到底还是一个房地产项目,不管什么时候,涉及到这些产业,自然都是赚钱的,长安是都城,现在虽然破败了,人口也因为连年的战争,少了三分之一往上走,但随着自己进入长安,政局逐渐稳定,长安的繁荣可以说是指日可待。最多五年,李泽估摸着,长安城就能恢复到他最繁盛的时候甚至尤有过之。
“就算到时候批准了做这件事,短时间内也需要大笔的资金,现在,户部有吗?”李泽问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户部没有。”王明义坦然道:“只要这件事能能做,筹钱自然不是问题。武威钱庄可以调取头寸的,而且还可以像博通钱庄贷款。以往我们也多有跟他们短时间内调取头寸的事情,所以并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王明义道。
“短期拆借?”
“当然,借长了,就划不来了!”王明义得意地笑了起来:“等我大批量地购进了这些房子之后,计划便可以公开了,到时候我可以预售店铺,相信到时候很多人会疯的,必然会抢着来买,资金自然很快就会回笼的。”
李泽摸着下巴道:“你才是这个世上最大的奸商!”
“这个主意是夏尚书想出来的。”王明义立刻道。“我最多算是一个帮凶。”
夏荷哼了一声:“我可没有这么灵的脑子。主意是你想出来的,我,顶多算是给你撑腰的。”
李泽大笑起来:“你可以去拆借头寸了,我想,三天之后的各部联席会议,通过这件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王明义大喜,站了起来拱手行了一礼:“我马上就去办!”
看着他的背影,李泽道:“这个家伙,当户部尚书差了点儿劲儿,但做生意这一道之上,的确无人能出其右啊!孙雷现在在忙些什么?”
夏荷一笑道:“按照您的意思,现在我已经在渐渐地淡出了,王明义虽然是左侍郎,但一脑门子的都是怎么赚钱,户部平常的工作,倒是孙雷在管,所以,他自然是忙得脚不点地的。这也好,王明义过渡一下,接下来再交给孙雷。二人没有利益冲突,配合得相当好。孙雷现在还是心心念念的想要发行纸币,他说要是成功了,可是比王明义天天念叼的那些生意强多了,用孙雷的话来说,到时候就是抢钱。”
“那也得等我们的国库里有了足够的金银压库才行。我们现在有吗?没有!所以还得等等!”李泽道:“这件事是不容失败的,一旦失败,短时间内再想做这种事情,就不可能了,对一个国家而言,信用的失败,就是最可怕的失败。所以,宁可慢,也绝不能急。”
寻唐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我要很多的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李泽治下的农民无疑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现在,他们现在所承担的赋税,可以说是自有王朝建立以来最低的。哪怕是大唐最为兴盛的时候,他们也不曾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而李泽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一个原因,先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
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这是一个朝廷能否稳固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但凡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离垮台也就不远了。
无农不稳,四个字就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能吃饱肚子的农夫,绝对是一个王朝最听话,最温顺的那一批人。
既然不能搜刮农夫,那李泽只能把主要打到商人的身上了。
现在大唐的商人,绝对是大唐负担最重的一个阶层。商税,已经从最初的十税一,上升到了现在的十税三。
但大唐的商人们不但没有造反,反而对于李泽掌控下的这个朝堂愈发的拥戴了,为什么呢?
说来也很简单,无外乎就是一个等价交换罢了。
其一,李泽极大地提高了商人阶层的政治地位。
士农工商,在过去,商人的地位比之农夫还要不如的,对于他们有着诸多的限制,李泽一股脑地废除了这些东西。单是一条,商人子弟享有与其它人一样的读书做官的权利,就让许多商人们感激涕零。
其二,广开财源。李泽在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之后,放开了原本由国家控制的许多大宗交易的特权,允许商人加入其中。同时又大力拓展海外贸易,丝绸之路重开,远航船队络绎不绝,这都是属于暴利行业。
商人交的税赋看起来其重无比,但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也并不是不能承受。与过去相比,他们的总资产,甚至在逐年稳步的增加。
对于李泽来说,想要收取更多的赋税,那么,便需要刺激工商业更加大力的发展才行。
所以明知道有些商人在海外无法无天地行着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李泽也装作不知道。从内卫的报告之中可以看出来,商人们正在海外不少的地方开疆拓土。他们雇佣大量的退伍军人抵达海外,在某些地方圈起大片的土地种植甘樜,熬制粗糖,然后再将粗糖运回国内进行精精细加工。在橡胶产业刚刚兴起的时个,便又有人在气候适宜的地方,开始做这门生意。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在海外种田了,有些气候适宜的地方,一年能种上三季,而那些替他们劳作的人,毫无疑问,地位等同于奴隶。
在这个过程之中,自然是充满着血和泪的。
不过李泽不是菩萨,他现在可顾不上管这些人。对于他来说,这些回到国内的商人,只要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足额缴纳赋税,另外再拿出一些钱来帮着地方铺路搭桥建设学堂,那就是大唐的好公民。
任何一个国家,他的原始积累,总是充满血腥的。
等到我们大唐真正富足安稳之后,我们再来谈这些地方的人权吧!
现在李泽关注的大事,一是国内的一统天下的大业。不统一天下,变谈不上让大唐重回世界之巅。
第二,他要给大唐打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吐蕃就必须灭掉,西域必须稳固。北方大漠必须要成为大唐的缓冲区域。
等到做完了这些,李泽才敢说,大唐已经在兴盛的道路之上走完了第一步。
由商人来完成对外扩张的第一步,无疑是最省钱的。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
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他们就敢铤而走险。
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们敢赌上身家性命。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几百的时候,他们就敢以身试法。
对于这一点,李泽深有体会。
在国内,不断地完善律法来约束这些商人,但在大唐的区域之外,这些律法就失去了作用。不是李泽不想来一个长臂管辖,而是他现在需要这些商人用他们的钱,来替大唐完成作为一个国家不方便做的事情。
“李相,武邑商会已经介入了倭国的内战!”公孙长明将一份内部秘密报告放到了李泽的面前,“他们的目的,是控制石见银山。就目前来看,他们的目的快要达到了。双方正在商谈,以石见银山十年的开采权来换取武邑商会的全面支持。”
武邑商会,无疑是现在大唐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商会,因为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些显赫的人物。比方说原来的河中府节度使高雷,原大唐高官王铎等。这些人不单单有钱,还有官方背景,他们总是能搞到别人搞不到的东西。比方说大唐军方每年淘汰下来的数量惊人的武器盔甲。
武邑商会是一个圈子。除了这些很早就投奔李泽的人之外,剩下的无一不是李泽掌权之后的新贵,这个圈子不是你有钱便能进入的。像河东柳氏,费尽叭拉地进入到了武邑的商圈,以他们的财力,也无法加入其中。而进入这个圈子意味着什么,对于长时间处于这个食物链顶端的河东柳氏而言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现在,他们正努力地想要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曲线救国。好几个柳氏的女儿,如今正准备嫁入这个圈子中的某些人。而柳氏的嫡系子弟们,也正准备着娶这个圈子内的某些家人的女儿,相貌不在乎,嫡庶不在意,只要能成功就行。
武邑商会,无疑是现在大唐最顶尖的一个圈子。
“博兴商社这一次在欧罗巴吃了大亏。货物被吞了,人也损失了上百。听说耶律逢泽勃然大怒,已经组织了一只更大的船队,大力招募水手,退役军队,准备大举反扑。他甚至还向将作监求购火炮。屠虎拿不准主意,不知该卖不该卖?”
“扬州商会准备深耕美州大陆,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加入扬州商会的,居然是福建那边的一些海商,这几年他们被我们摁得无法出海,船队几乎被我们尽数击沉,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向我们输诚了,这些福建海商这几年虽然被我们整得够惨,不过财力,势力依旧可观,如果他们也开始倒容宏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
“卖,为什么不卖?”李泽却是一拍桌子,“不过价格可得订得高高的。公孙先生,我觉得我们可以向这些出海的船只颁布私掠证。”
“私掠证?”公孙长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允许他们合法地抢劫除了我们大唐之外的所有人。”李泽咧嘴笑道:“当然,他们的船队,我们都要派出人监督,私掠得来的财物,朝廷要分润一半。”
即便是以公孙长明这样百无禁忌的人,听到李泽突然来的这么一个主意,也是有些惊呆了。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只怕于李相名声有碍。”他犹豫地道。“偷偷摸摸的干也就罢了,朝廷公开颁发私掠证,那就是公开抢劫了。”
“我需要钱。”李泽两手一摊,道:“公孙先生,长安现在的模样你也看到了,百废待兴,中原诸地,想要恢复到旧日光景,需要海量的投入。西域虽然从名义之上归属了我们,但那里仍然穷困潦倒,不对那里大力投入,将来必然生乱子。薛平他们已经与那些大食人有了正面接触,双方随时可能进入战争状态,而我们,是绝不能输掉这块地盘的,这关系到我们大唐未来的战略安全问题。同样的道理,吐蕃也必须要吃掉。现在吐火罗翘辫子了,但德里赤南却也因此统一了吐蕃,与我们彻底翻脸那是迟早的事情。光靠那些农奴起义军是不成的,李存忠大军要进入吐蕃,随后我们还要派出更多的军队进入,这也需要钱。”
李泽瞪着公孙长明:“钱从哪里来?我们不能盘剥我们治下的老百姓,好不容易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来的口碑,不能因为这些而倒下,所以,我只能向外要了。”
公孙长明无语以对。
李泽的计划太过于宏大,远远超出了公孙长明先前的预估。
“像这些商队出售火炮,允许他们在海外组建类军事组织,我有些担心将来尾大不掉啊!”公孙长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旦真有事,到时候他们要么在海上,要么远在其它大南,鞭长莫及,如之奈何?”
“如何控制他们,那是监察院的事情,这应当难不住你们吧?”李泽笑道:“这件事情,你与杨开他去好好地商量一下。我希望有朝一日,这些民间的武装商船,摇身一变,便成为我大唐的无敌水师。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我们愈来愈强大,谁又愿意放弃抱我们这么粗的一条大腿呢?他们对我们的国力是有着最充分认识的一批人,很清楚一旦背叛,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下场。”
公孙长明微微点头。
房门轻轻被叩响,李澎在外道:“李相,兵部李尚书求见。”
“看来是鄂岳之战有结果了!”两人对视了一眼。
寻唐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战后安排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看完了石壮与李泌联名发来的军报,再抬头看看李安民有些不爽的面容,李泽笑问道:“我们已经达成了战前的战略目标,二叔怎么看起来很不高兴呢?”
李安民摇头道:“石壮太过于自做主张了,其实他是可以将刘信达所部也留下来的。他这是公然地违反了兵部在战前的总体布署。李相,此风不可长。虽然战略目标大体上是达到了,但是为以后仍然留下了一些隐患。我认为朝廷应当下文申斥这种行为。”
“公孙先生怎么说?”李泽转头看向公孙长明。
公孙长明抬起头来,道:“李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坚持总体战略布署不变的大框架之下,我们必须允许领兵的将领在战术之上有他们自己的见解和发挥。必竟他们才是亲临战场的那一个,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没有比前线将领更清楚的了。这一次石将军的动作虽然有些大,但我觉得,可以私下里给予提醒,而不是公开发文申斥。石将军本人或者并不会在意,但我担心,其他将领在看了之后,会因此而被束缚之手脚。”
李泽转头看了一眼李安民,道:“二叔,我也是这个意思。您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知道坐在屋子里规划和实际领兵作战完全是两码事,也许一条河流,一座小山,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水,一场猝不及防的狂风,都能让事先的规划变成一纸空文。所以,我们要给前线将领更大的自主权,在总体战略不变的情况之下,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现在我们的大军离中枢愈来愈远了,像西域,吐蕃等地,我们怎么可能事事都兼顾得到呢?”
“李相,如果长期如此的话,将军们只怕会越来越跋扈的。”李安民有些不安。
公孙长明一笑道:“李兵部是担心这些各镇一方的大将军们成为新一代的节度使?这可是多虑了。现在的将领们除了军事指挥权之外,对于地方官员是没有任命、罢免之权的,无法操纵地方,就无法扎下根来。更何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各部的将领们,也愈来愈多的出自书院。即便是那些在实战之中提拔起来的将领,也需要进行书院进修,完成学业之后再能重返岗位,一部将领想要把军队掌控在个人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别忘了,我们现在除了监察院之外,还有义兴社这道铁闸呢!”
“二叔,有一个事情,提前给你通个气,你也好好琢磨一下。”李泽道:“拿下鄂岳之后,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再发动全面的大规模的战事了,近几年,以休养为主,即便是吐蕃,也只是支持哪里的农奴起义军反抗,我们不会大规模地介入。所以呢,对在中原的这几支部队的主官,我准备进行一次轮换。”
“轮换各部大将军?”李安民一怔。
李泽笑道:“怎么,刚刚二叔不是还在担心这些大将军们长时间坐镇一部会尾大不掉吗?现在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轮换,您怎么反而有些不安呢?”
“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李安民讷讷地道:“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
李泽道:“这件事情,我本来就一直在考虑,不是为了现下,而是为了以后,这样的轮换,以后将形成定制。现在正好有几年的休战期,此时轮换,也方便新去的大将军能够更好地熟悉他的新部下。”
“真要这样调换的话,只怕会对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的!”
“短期内有影响,长时间就没有了。”李泽笑道:“要知道,真正领兵作战的,还是那些各部营将们。大将军冲锋陷阵的时候,以后会越来越少的。”
“这件事情我放在心里了,先在兵部内部讨论一下。同时也放出风去,看看大将军们是什么反应。”李安民看了一眼李泽,道。
李泽既然这么跟他说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这件事只能是自己提出来。那些大将军们到时候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也只会冲着自己来撒。
瞧这锅背的。
不过也没有办法!
谁上坐在上头的是自己的侄子呢!
自己不背,谁来背?
他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等到这一件事定谳,自己大概也要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之上退下来了。否则一个遭各路大将军厌恶的家伙,怎么可能坐得住这个位子呢?
不过也无所谓了,当时候,眼前的这位侄子,大概率已经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了,自己这位二叔,不管是避嫌也好还是其它的原因也罢,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肯定是不能坐的。封一个闲散王爷回家养老也挺好。
可惜了老大和老二,到时候他们只怕也不能在军中呆了,只能退役回家。倒是老幺李沅现在正在武威书院政经书院读书,将来弃武从文,比他的几个哥哥要有前途多了。
李泽却没有想到这么一点点时间,自己的这位二叔,就想了这么多圈圈绕绕的问题。他拍着面前的军报,笑道:“还别说,石壮的这一手,还真可算是神来之笔,江西自此多事罗。”
“刘信达终究是我们的敌人,即便到了江西,这一点也不会改变。”李安民有些不服气地道。
“不一样,大不一样!”李泽摇头:“刘信达只是一个军头而已,这一次卖了向真,谁还敢信任他,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占了九江再说。现在是我们给广州小朝廷的压力太大了,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一旦这种压力减弱,他们内部是要出问题的。”
公孙长明补充道:“江西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以大宗大族为主的这么一个管理模式,刘信达是外来者,到了哪里,要立足,发发展军事力量,必然要掠夺本地资源,这肯定是与那些本地的宗族的利益要起冲突的。而这些大豪族,彼此勾连,盘根错节,牵一而发动全身,一旦我们不再给予他们压力,指不定他们就会想办法做掉刘信达了。”
“刘信达也很聪明啊!”李泽呵呵笑道:“他不辞辛苦地将一万多民夫青壮也带到了江西,这些外地人到了江西之后,与本地人天然地就有隔阂,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刘信达也必然会纵容这种争斗,好使这些外地人只能依靠他,如此一来,他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团结的军事团体,所以,到时候江西必然有一番龙争虎斗呢,我们静观其变就好。”
“左右消耗的是敌人的力量!”公孙长明道:“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推波助澜的,刘信达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一点,我觉得到时候我们不妨与他多多地进行一些交易,让他的力量相对强大一些,这样斗起来才有意思。”
“我们这样明目张胆,他们会上当?”
“由得他吗?”公孙长明冷笑:“刘信达麾下的那几万士卒要过上好日子,就要与当地人争食,就算刘信达明知道如此相斗对大局是不利的,但他也不得支持部属这样做,因为他这样的军头,一旦失去了部下的支持,那就屁也不是了。而且他也清楚,向氏现在必然恨他入骨,就算他现在卑躬屈膝,时候一到,人家还是要清算他的。”
“何不招降?”
“投降了我们,他能得到什么?”李泽摇头道:“这样的家伙,还心存幻想,想着只要两边长期对峙下去,那么他就有可供利用的本钱,那就能逍遥自在。所以啊,他与江西人的斗争必然是如火如荼,但是呢,对于抵抗我们也必然是心意坚决,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必多费力气去招降。他真答应了,我还不放心呢!必然是有鬼。”
“我明白了!”李安民道:“李相,鄂岳已下,但襄阳失守,荆南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调整,兵部作了一个计划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