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看云
当最高法院宣布颁布最新《殖民法》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想到八贤王为了保障开拓团的利益,竟然决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殖民法》的第一条就规定开拓团在对外殖民中所得合法,其财产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开拓团必须忠于国家,一旦出现任何叛国行为,将剥夺一切此法律赋予的权利。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五百零三章 鼓励开拓团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这些叛国行为之中包括私自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将获得土地向外国私相授予,引入外国资本开发殖民土地,主动攻击其他开拓团土地,主动攻击华夏人以及瞒报矿产等诸多条文。
在法律中规定,开拓团建立殖民点以后,方圆五十公里内将成为其殖民地域,使用期十年,如果开拓团雇佣他人或者由团员自己进行开垦,所开垦耕地超过十年之后,归开拓团内部所有,国家发给地契。
这片土地上所发现的矿产,归开拓团拥有十年开采权,所得与国家财政平分,如果矿脉涉及多个开拓团,经政府地质专家测定后,按照占据矿脉数量规定彼此分成。开拓团所开发之土地,在十年之后依照国家政策并入国家实际领土,但政府会给予开拓团一定经济补偿。
除了这些主要方面之外,法律还规定了开拓团在国外允许拥有火器,但不得带入国内。开拓团开采矿脉不得使用破坏性开采方式,必须保持当地水土环境等诸多条文。除此之外对于海洋开拓殖民也有相关条文,甚至发现的岛屿只要面积不超过规定,就可以作为永久私人产业等等。总之,这个法律的颁布虽然有诸多条条框框,却等于是给所有人的基本权益加上了保障,让他们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殖民了。
《殖民法》颁布之后,政务院的民政司宣布开始接受开拓团注册,每个开拓团必须在政府注册自己的团名和法人,以及人数规模和资本情况,并交纳一定保证金。政府则发给开拓团专门的殖民证书,允许他们在政府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让注册的商人们有些吃惊,政府划定的殖民范围居然不仅仅是澳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个岛屿,甚至是香料群岛和东南半岛的非大明属国都在殖民范围之列,另外还有北方苦寒之地也在殖民范围之内,而且那里的条件更加优厚,因为有国家建设的堡垒为开拓团提供后勤支撑。
在注册之后,多个开拓团着手筹备前往澳洲和东南亚的殖民行动,为此商人们订购海船出现了一个高潮,逼迫得象山造船厂和刚刚建立的福州马尾造船厂不得不腾出更多的船坞制造民船,盈利自然是蹭蹭往上涨。比起去南方的开拓团,打算去北方发展的则安心开始准备,他们必须等到来年春天,再前往海参崴港。
不管封地内轰轰烈烈的民间殖民活动,朱聿键正埋头设计军事改革计划。军队长期没有最高指挥机构,这在初期能够防止军官反叛,但是随着朱聿键的事业扩展,军队没有中央指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经过长期考虑之后,朱聿键又征求了茅元仪等人的意见,决定建立总参谋部。总参谋部设总参谋长一名,暂时由茅元仪担任,副参谋长两名,分别由袁崇焕和孙传庭两人担任。总参谋部作为海陆军作战最高指挥部门只对八贤王负责,统一下达指挥命令,但是具体作战方案由战场主官自行决断。
军校开设参谋系,招收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学员,大量培养参谋人才。为了陆军将在团级以上设立参谋机关,帮助军事主官进行作战谋划,但是参谋人员只有建议权,不得干预军事主官的指挥。海军则在分舰队级别以上设立参谋机关,权力与陆军相同。
考虑到军官们对朝廷职务的渴望,特制定了各种官职对应从朝廷职衔。其中参谋长和海军舰队提督达到了总兵衔,海军副提督和陆军军长一级是副总兵衔,海军分舰队提督和陆军师长一级为副将衔以此类推。
政务方面的政务院总理孙承宗是布政使衔,这也是朱聿键能封的最大文官了,其他各级也都有封赏,总之整个封地内的军政官员都与朝廷官职有所对应了,这让大家的底气都足了许多。
除了军事指挥问题之外,朱聿键感觉在思想上的问题同样重要。虽然军中和民间都进行了多年的民族主义教育,但是忠君思想仍然深入人心,许多人私下仍然认为皇帝才是国家的最高效忠对象。
在民间这种情况随着宁波日报和大量宣传司直属说书人的出现,慢慢出现了变化,但是在军中却不会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为了加强民族主义教育,将忠君思想变成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朱聿键决定在团级以上级别部队设立政治处和政治科,在营级和连级设立宣传委员,专门负责战士的思想教育工作。
经过这样的变化,朱聿键认为可以提高军队的指挥系统效率和思想凝聚力,未来就算崇祯打算对自己不利,他也有了反击的能力。实际上崇祯的种种防备,已经引起了朱聿键的警惕,他在将主要精力放在殖民方面的同时,也开始留出后手,防止皇帝对他的阴谋。
小冰河期的冬季来得很早,秋收之后半个月的海参崴附近,就已经降低到了零度以下,各个堡垒中居住的百姓,出门的次数已经开始变少,只有猎人才会在这样的严寒之中,去狩猎各种动物,因为冬天的皮毛品质是最好的,能够卖出大价钱来。军队同样躲在兵营里,所有在堡垒城头值班的守卫,都有挂着羊皮的厚棉衣,以及值班室和火盆,每人还配发高度红薯酒用于取暖。
比起寒冷的北方各地,南方有着很大优势,因为气温始终处于零度以上,水泥等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丝毫不受影响。同样因为小冰河期的影响,南方比后世的温度要低一些,冬季无法再种植农作物了,但农民们却不会闲着。
自从朱聿键逐步将商品经济理念引入封地之后,不但商人数量大为增加,农民们也有了主动赚钱的意识。秋收之后,南方封地就又开始了大张旗鼓的修路工作,而这一次重点修建的则是铁路。因为大量农业人手加入打工者的队伍,让铁路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起来。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五百零四章 棉纺业崛起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北方猫冬南方筑路,这样的冬季看似能够平安渡过,不会引起任何波澜,但在苏松二府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早在九月末的时候,粮食收获就已近尾声,而棉花却才刚刚开始收获季节。
棉花的收获是非常累人的,棉农必须每天十多个小时弯着腰,用手去将一个个棉桃收集起来。一个最熟练的棉农,每天也只能收获一亩多地的棉花,所以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各家棉农几乎是老少齐上阵的。
摘棉花会持续十几天才结束,然而最累人的工作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通常收购棉花的商人,是不收刚刚采摘下来棉花的,因为在那一个个雪白的棉桃中间,有着许多很难去除的黑棉籽。
棉籽作为种植棉花的种子,却是纺织业者最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因为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却分拣。最熟练的分拣工人,每天最多也只能够为二斤棉花撸去棉籽,这极大提高了纺织成本,所以那些经营棉纺织的作坊是不要带籽棉的。
纺织作坊不收带籽棉商人自然也不收,所以棉农还要一点点除去棉籽再对外出售,这就需要消耗很长时间。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每年棉花商人都会在冬季或者春季,等到棉农撸完棉籽再去收棉花。可是今年秋天棉花刚刚收获,竟然已经有商人来收购了。
这一次来收购的商人与往日不同,他们虽然将棉花的价格下压了一成左右,却是收带籽棉的。他们的收购数量很多,几乎是有多少就要多少,根本没有拒收的。不撸去棉籽就能卖,哪怕价格略微低一些也不吃亏,因为棉籽所占的分量也不小。
在这样的收购政策下,棉农们争相出售自己的产品,很快两府的棉花就被收购一空了。现在天气已经入冬了,按照惯例各地棉商来到苏松二府这两个在江南最大的棉花产地时才发现,这里的棉花已经所剩不多,几乎找不到存货了。
这些棉花被谁收去了?当然是八贤王府麾下棉纺厂收取的,年初的棉纺织工业只是刚刚开始试运行,所用棉花并不算多。加上开工时已经到了春季,各地棉商都开始了收购,虽然让苏松二府的棉花价格略微上涨却也影响不大。
秋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着朱聿键对商人们开放棉纺织机械供应,多个大商人投资棉纺织工业,各个厂房很快建立了起来,都打算等着今年的新棉花收获之后,就开工进行棉纺生产。
基于这种情况,由工商司牵头建立了一个棉纺织协会,首脑人物自然由直属王府的宁波棉纺厂总办担任,他就提出了一个收购议案。经过他的测算,明年除非将苏松二府的棉花全部收来,否则各棉纺厂都有原料不足的问题,如果要等南阳府开始种植的棉花收获,那是明年秋天的事情了,但是明年一整年的棉花使用却必须依靠江南自身生产。
为了取得足够的原材料,宁波棉纺厂提出一个议案,由他们在秋季展开大收购行动,将苏松二府的所有棉花全部收来。然后由宁波棉纺厂去除棉籽,再以市价转卖各个棉纺厂使用。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宁波棉纺厂进行棉花收购,虽然价格低一些,但是他们负责去除棉籽这个最累人的事情,而且棉籽去除之后重量减轻,其实宁波棉纺厂并未赚取任何利润。
轧棉机这种东西掌控在八贤王府手中,并未一并卖给各棉纺厂,这就让宁波棉纺厂有了一个掌控其他工厂的利器。利用这件利器,他们不但可以抢先收购有籽棉,也可以在平价出售棉花的同时,赚到了大量棉籽。
这些看似无用的棉籽,却在随后被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压榨出棉籽油。
棉籽油是有毒不能食用的,但是随着蒸汽机越来越多,机器零件之间的润滑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棉籽油,就成了八贤王府麾下各个工厂蒸汽机的润滑油来源。
除去了这个副产品之外,浙南五府境内的各个棉纺厂开始了全力生产。骡机纺出的纱线粗细均匀结实耐用,用动力织布机织出来的布经纬线细密而轻薄,产品质量远远高于手工业产品,成本却又大幅降低。
这个时代曾经有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之称,可见当时江南的棉纺织业发达,这里的棉布收购价格大概是每匹棉布二两五钱银子左右。浙南五府的棉纺织厂全力开工之后,依靠摊薄人力成本将每匹棉布的价格降低到了二两银子,而且质量还要更好。就算是染好蓝色和红色的棉布,价格也只有二两二钱银子。
浙南五府所有棉纺织厂有棉纺织协会的统一调度,大家价格完全一样,不存在价格竞争,这就保证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机织布卖出这个价格比那些土纱土布的利润更高,卖价却又更低,这是利用科技优势直接打压了松江的棉纺织工业。
棉花原料被收购一空,又有大量机织棉布充斥市场,造成了松江府大量棉布棉纱手工业者的破产,当地经济一落千丈,也连带着那些棉商无生意可做。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原本富饶的苏松二府已经是饿殍遍地,许多原本富庶的手工业者,甚至到了没饭吃的地步。
对于社会底层经济的崩溃,那些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官老爷们却没有意识到情况不对。反正朝廷的商税极低,这些手工业者对税收贡献不大,就算是死光了也与他们无关,而早已待机而动的浙南招募人员,开始进入江南各地招收这些手工业者做工。
在全家都快饿死的时候,忽然有人招收棉纺织工人,而且待遇比他原来赚取的钱还要多,那些已经活不下去的人自然趋之若鹜。招募人员对这些棉纺织工人也相当和气,只要愿意加入就发给棉衣和粮食,并有四轮马车代步前往浙南五府定居,苏松二府原本密集的人口数量因而一落千丈。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五百零五章 喜得双子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根据政务院的统计,这个冬天从苏松二府移居到浙南的棉纺织工人及其家属超过两百万人,他们很快被安置到宁波府和衢州府的各个城镇中,加入到官方和民办的各个棉纺织工厂里。
因为跟着政务院组建的棉纺织协会,让那些进入棉纺织行业的商人们赚了大钱,仅仅两个月就收回了成本,这让他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自此之后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拥护棉纺织协会,并努力的开始扩大产业规模,这些棉纺织工人的到来,恰好填补了他们的用工不足问题。
崇祯三年末的这个冬天,成了华夏棉纺织行业的转折点,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华夏的棉纺织业就从手工作坊式的工厂,迅速转化为机械化动力化的大纺织机构,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跨越,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浙南五府的棉纺织行业已经比秋季扩大了三倍,足以应付接下来对整个华夏棉纺织行业的侵袭了。
棉纺织行会的激励效应,远不止朱聿键所谋划的那样,这次经典的棉花收购战随着商人们的口耳相传,很快在商人阶层引起了轰动。单打独斗容易产生内耗,互相扶持才能合作共赢,尤其是在同行业者中间,共同制定市场规则才能发大财,这样的想法很快在封地内得到了共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各行业的商人却异常忙碌起来,他们纷纷前往工商司申请建立行会,以增加本行业的力量。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这样的地域性商帮界限开始模糊,两大商帮甚至有解体的趋势,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几位商帮大佬却乐见其成。
他们看到了商业行会的力量,如果封地内同行业的商人都联合起来,将对封地外的本行业商人形成碾压之势,就算是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当年之所以建立地域商帮,还不是为了抱团取暖,以抵抗各种恶势力的侵扰。
因为商帮内部以地域为根本结合,所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实际上很难形成足够的合力。如今八贤王府重视商业,对商业的利益保护有加,甚至专门派出军舰清理海盗陆匪,维持平等安全的商业环境,他们那种地域性的商帮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
为了形成更大的合力,以行业为主导的行会成了主流,大家以同种商品生产为主,可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商集中进行,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能够以势压人,取得规模上的优势。除此之外,几位大佬还有另外更大的好处。
朱聿键认为商人阶层应该自行维护利益,而政府只是后盾而不应该参与其中,所以封地内在建立了各种行会之后,又组建了一个东南联合商会,专门协调各行会之间的利益,并将封地内所有商人联合成一个整体对外,尤其是对那些欧洲商人进行围剿。
原本两大商帮的首脑合在一起,执掌起这个东南联合商会,这等于他们成了封地内所有商人的首脑,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当然作为精明的商人,他们是不会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毕竟他们知道商人重信,如果因此而坏了名声,那是得不偿失的,何况还有政府的监管在那里。
这个东南联合商会成立之后,立刻就显露出了巨大的威力,面向欧洲商人的各个港口,开始统一制定商品价格。所出售的商品按照各商人的份额与产品质量分类进行出售,由行会或者联合商会的人专门向外推销,这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降低了原材料采购价格,封地内的商业出现了继商业法颁布之后的第二次大爆发。
就在封地内商业一片喜人景象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呱呱坠地,平添了所有人的欢乐。迎来初春的农历二月初,两位侧王妃叶纨纨和商景徽相差五天剩下了两位男孩。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出世,朱聿键大喜过望,他决定按照当年朱元璋制定的规矩给孩子起名,可是看了这个规矩之后他却犯难了。
朱元璋当年为了不让子孙中出现重名,特意赐下一个辈份表,这个表给每个儿子的家族都制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间那个字,这样一来只要看看对方名字中间那个字是什么,就知道其辈分和家族了。除此之外他还规定名字的第三个字按照金木水火土来轮换,这就避免了重名的问题。
不过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他并不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些偏旁的字数量不多,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家族会发展到如此之大,结果到了后世明朝皇族子孙不得不重新造字作为名字。本来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不需要遵循这样的要求,但是现在有了儿子就不一样了。
朱聿键翻了一下族谱,唐王家的二十个字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他的儿子应该是琳字的,而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木字旁,这么多的要求考验可就太大了。
八贤王的身份如此之高,朱聿键又不能求助于别人,结果他憋了两天才起了两个名字,朱琳楚和朱琳权。得知这两个名字之后,众人皆是欢欣鼓舞,因为朱聿键后继有人,封地也就彻底安稳了。为此封地内各行各业的人甚至自发的庆祝三天,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看到这两个名字,宋献策等不少人却是心中吃惊,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楚权,难道朱聿键下一步所想的就是执掌整个楚地?如果按照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的范围,那可是包括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域。
实际上这些人真的想多了,朱聿键哪里有那么高的文化水平,他能编出这两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名字,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哪里还会去想引申寓意应该是什么。
朱聿键尚蒙在鼓里,这个猜测却让高层官员们小小激动了一把,主公有更大的雄心,他们自然要更加卖力,尤其是工商司的潘独鳌和农业司的孙鉁,更加卖力的在临近各省购买土地发展产业了。同时基建司也递上了报告,希望加快修建通往苏松二府和萍乡煤矿的两条铁路线。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五百零六章 五年计划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新一年的工作筹划会上,朱聿键吃惊的发现各司干劲都非常足,人人都拿出了一份详尽而有说服力的发展计划。更奇怪的是平日里将钱袋子捂得很紧,几乎每一两银子都要精打细算的财政司司长孙鋡也难得大方了一把,对于各司的发展方案虽然有所打压,但基本上都是全额兑现款项的,搞的朱聿键莫名其妙。
当然对于政务院未来的发展计划,朱聿键还是非常肯定的,自从他想通了工业革命需要从底层发动民众的道理之后,工业化的进程开始提速,封地内的工厂纷纷建立起来,除了军工依然掌控在政府手中之外,其他行业都有商人涉足。
在听取了各人的意见之后,朱聿键站了起来:“诸位对明年工作的展望非常好,计划也都非常详细,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点大家应该都很明白。我希望各司回去后,能够向我递交一份未来五年的计划展望,大家估计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如何。”
朱聿键的这个要求,实际上是他早已开始谋划的,他希望以五年计划的实行,将强化国家的战略分成一个个阶段,这样大家能够以比较长远的眼光去执行工作,这对各司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也更能统一大家的思想。
可是这些话在众人的想法中却是变了滋味,朱聿键是否在让各司评估封地内的发展速度和战力,打算起兵反叛大明,或者准备都某些地方的欧洲殖民者动手了吗?这一点大家不得而知,但在政务院高层官员们之中已经统一了思想,封地内的官制和行政架构更加先进,已经完全凌驾于朝廷之上。
封地的军力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虽然数量远逊,但在素质上比朝廷强了许多,如果朱聿键打算入主京师,他们是绝对拥护的,因为他们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只有朱聿键才是大明朝未来的希望。当然在这个想法中,也有朱聿键同样是皇族子孙,就算取代了崇祯也还是大明天下的想法在内,但至少在这些人的思想中,朱聿键已经成了比崇祯更适合当皇帝的选择。
数天之后,八贤王封地五年工业计划被正式提出,并分发到各个政府部门。在崇祯四年,也是公元1631年,八贤王封地开始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后世的历史学家将这一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元年。
新的工业计划对各司的工作都做了具体规定,每年所要达到的数据都有详尽解释。因为没有经验,这次的计划做得颇为保守,但依然让官员们欢欣鼓舞,因为只要这份计划完成,八贤王封地以及海外殖民地内,将拥有至少三千公里的铁路线,每年单是工业税收就将达到四千万两白银,加上商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税收,八贤王封地每年收入将达到近九千万两,这可是超越整个大明九倍的存在。
这样的计划令各部门欢欣鼓舞,同时也上紧了发条,因为如果他们不努力,完不成任务可是要被别人嘲笑的,当然对自己的仕途也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部门都开始牟足了劲,向着政务院提出的这个计划努力工作。
就在朱聿键给政府上紧了发条,让他能够更加高效发挥作用的时候,本土舰队第三分舰队提督郑芝豹和副提督李成喜已经率领着麾下六艘六号战船和缴获的六艘荷兰战船靠近了一片崖壁的港湾处。这里位于海南岛崖州直隶州的土福湾,是个很少有人涉足的荒凉土地。
这个时代的海南岛还没有后世那样的管理和兴盛,自从海南岛收归中央政府之后,这里虽然设立了两个州十三个县,却依然缺少管理。大部分时候这里都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各县人蛇混杂乌烟瘴气,岛上成了犯罪分子的集结地,朝廷管理基本不出府衙。
这样一个无人管辖的地方,自然成了海盗的乐园,而刘香就是其中最大的一股。他的秘密基地就盘踞在土福湾,成了当地的一霸。不过这阵子他过得很不舒服,自从料罗湾海战大败之后,刘香的船只人手都损失大半,势力已经大为削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