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长孙无忌与李休听到李世民的决定,却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毕竟敌人都打进大唐的境内了,所以出兵是肯定的,否则大唐的脸面就别要了,而且李世民之所以选择侯君集而不是程咬金,主要也是为了稳妥起见,虽然程咬金也精于用兵,但他用兵时喜欢用奇,有时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遭到兵败的话,大唐也要承受十分严重的后果。
相比之下,侯君集用兵就以细腻稳妥著称,向来不会给对手留任何的机会,所以由他领兵李世民也更放心。当然了,无论是侯君集还是程咬金,都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那就是嗜杀,虽然这对武将来说不是什么大缺点,但总归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不过这次吐蕃竟然主动来犯,那可就不要怪李世民派出侯君集去杀人了。
房玄龄等文臣这时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他们虽然不喜欢用武力,但既然李世民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这些大臣也会全力的配合,更何况现在大唐国富民强,一场数万人的战事对大唐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
随后李世民宣布退朝,但却将侯君集和李靖留了下来,估计是要商议一下出兵的细节,虽然李靖已经不理军务,但遇到这种大事,他也会帮着李世民详细的策划一下。
“为什么不选我,老侯他哪点比我强?”刚一出两仪殿,程咬金就十分气愤的报怨道,周围的人却是纷纷闪避,谁都不想和程咬金这个滚刀肉扯上关系。
唯独李休平时和程咬金的关系不错,这时也不好意思躲开,只得上前安慰道:“程将军也不要生气,其实侯将军这次能夺得这个机会也未必是好事!”
“哦?驸马你有何高见?”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当下拉着李休来到一边问道,他可是知道李休身为李世民的左右手,平时比自己能接触到更多的机密,而且以他们两人的交情,李休也不会拿话诳他。
“呵呵,程将军怎么忘了,苏定方那边可还一直在消耗着高句丽的实力呢,而且据我估计,这两年陛下就会对高句丽用兵,这次侯将军抢走了机会,那下次攻打高句丽时,程将军你就可以占据先机了!”李休当下笑呵呵的开口道。
当初开国的老将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也只有程咬金与侯君集等少数几个老将,相比其它人,程咬金和侯君集的地位更高一些,李世民若攻打辽东的话,肯定会从他们中选一个,而且李世民打算御驾亲征,更可能会用程咬金这个爱将。
“嘿!我怎么忘了这件事,看来老夫这次竟然是因祸得福,等到陛下决定出兵高句丽时,哪怕是舍下这张老脸,我也得争上一争!”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当即也是一拍巴掌道。自从灭掉突厥后,高句丽就成为大唐最想征服的目标,可以说若是能够灭掉高句丽,那大唐就可以在声望上一举超过前隋,而他们这些出征的武将也必将名垂史册。
“对了,到时驸马你能不能帮叔宝也求一下情,他最大的心愿可就只剩下灭掉高句丽了,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想参与到这次的战事之中?”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程咬金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提到秦琼时,脸上也露出担忧的神色。
“秦将军我肯定会帮忙的,只不过我现在最担心他的身体,前段时间马叔就生了场大病,现在恐怕连骑马都困难了。”李休听到程咬金的话也同样露出担忧的神色道。
秦琼前两年卸掉军职,也和李靖一样去了军校任职,说起来前几年他虽然经过孙思邈的诊治,身体恢复了许多,但依然无法与壮年时相比,再加上他和李世民之间也有些隔阂,哪怕呆在军中,平时也没机会带兵出征,索性后来就去了军校,这样平时也有事情可做。
“叔宝的身体应该没问题,这几年他心中一直憋着股气,平时连酒都很少喝了,为的就是保养好身体,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死,他也想灭掉高句丽后再死!”程咬金这时也叹了口气回答道,他想要高句丽是为了军功,而秦琼却是为了一雪前耻,别的不说,光是为了当初战死辽东的兄弟,秦琼也要再去一趟。
“好,这两天我抽空去探望一下秦将军,只要陛下准备对高句丽用兵,我定然会全力相助你们!”李休当即也点头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心中也有些遗憾,秦琼还有可能去辽东,不过马爷那边却是不行了,这次病好后,他整个人也像是一下子老了许多似的,连马都骑不了了。
程咬金是个外粗内细的人,看到李休脸上的表情变化,也猜到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当下也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颇为感慨的道:“老马年纪大了,其实我们也一样,人到了这个时候,就会老的特别快,也许是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的腿脚不灵便了,胳膊上没劲了,脑子也不灵光了,所以我们也都想在自己老之前,再做出点功绩来,一来为子孙留下福荫,二来也为自己留点名声!”
程咬金难得和别人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说完之后情绪也有些低落,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白头”,想他程咬金一生四处奔波,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可是现在年纪渐长,他却忽然发现自己也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听到程咬金的话,李休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两世为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体会过衰老的感觉,不过眼睁睁的看着马爷一天天的老去,他对程咬金的话也是深有感触,而且他也已经人到中年,也许十几年后,他也会像现在的程咬金一样,陷入到对衰老的恐惧之中。
当下李休和程咬金又聊了一会,然后这才告辞离开,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脑子里也一直在想着程咬金的话,说起来他们这帮开国老将一个个的退出军中,幸好现在苏定方等人也成长起来,再加上军校也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军中输送将领,使得李世民倒不用发愁无将可用。
李休回到家中,结果却被告知婉娘来了,这让他也是心中一喜,当下来到内宅,结果发现平阳公主和衣娘、月婵等人也都在,正在围着小腹微凸的婉娘传授经验,说起来婉娘怀孕的月份并不大,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已经丰腴了许多,看样子在家里也被照顾的很好。
“先生回来了!”婉娘这时也看到李休,当下急忙站起来行礼道,虽然李休是她的姑丈,不过她从小习惯称李休为先生,哪怕是出嫁后也改不了。
“婉娘你身子不便,就不要多礼了!”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上前道,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婉娘这段时间的生活,裴行俭去辽东了,家中也只剩下婉娘和裴行俭的母亲,李休还担心她们婆媳二人发生矛盾,毕竟无论哪个时代,婆媳矛盾都是常有的事,到时连个调解的人都没有,婉娘也会跟着受委屈。
不过婉娘与裴行俭的母亲却相处融洽,特别是现在她怀着身孕,裴母更是亲自照顾她,连婉娘吃的饭菜都是她亲手做的,这让婉娘也颇不好意思,劝了好多次对方也不听,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婉娘肚子里可怀着裴家的骨血,裴母急着抱孙子,自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婉娘身上。
婉娘回来了,李休本来想留她吃晚饭,不过婉娘却说要回去,否则裴母会担心,这让他也没办法,只得与平阳公主她们一起陪着她聊了会家常,最后婉娘起身告辞,不过却忽然又有些害羞的悄悄将李休拉到一边道:“先生,有件事我想请您帮个忙!”
“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和我还客气什么?”李休当即也爽快的一笑道,婉娘虽然不是他的女儿,但也差不多,只要自己能做到的,自然会尽力的帮她。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辽东战事(上)
今年辽东的冬天来的更早一些,这才刚进到八月,山谷里的风就像是夹着刀子一样,哪怕裴行俭把身上的棉衣裹的再紧,也依然感觉到一股股刺骨的寒意,这里虽然是山谷,但非但避不了风,反而还有山风从谷中穿过,更让人感觉全身都要被冻麻了。
不过裴行俭还是顶着寒风在山谷中巡视了一遍,这个山谷隐藏着两千唐军,领兵的正是苏定方,按照他们得到的消息,明天将有一支运粮的队伍从山谷附近经过,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烧掉运粮队中的粮食。
这几年苏定方一直不断的对高句丽派兵袭扰,刚开始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杀进高句丽境内,毁掉即将成熟的粮食,毕竟很多粮田都是连成一片,即将成熟时又比较干燥,只要一把火就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不过这两年高句丽也吸取了教训,开始在一些产粮地驻扎重兵,甚至还在交通要道修建了一些简易的堡垒,可以说下了不少的本钱,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高句丽这些不但有大唐这个外患,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再加上天灾等原因,使得粮食也极为缺乏,若是任由苏定方这么破坏下去,恐怕用不着大唐攻打,他们自己就会倒下去。
高句丽上面的这些做法,也让苏定方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想要放火烧掉高句丽的粮食也变得很困难,于是他在今年就改变了做法,不再把重点放在地里正在生长的粮食,而是放在了粮食收割后的运输上,毕竟高句丽的核心在平壤,边界上的这些粮食收获后,都要集中往东北方向运输,毁掉一个运输队的粮食,几乎就相当于毁掉了几百倾的良田。
这个山谷比较隐蔽,不过高句丽人也十分的小心,之前一直不断的派探子巡视,所以苏定方也十分的小心,比如现在连火都不能升,就是怕被人发现他们的踪迹,裴行俭出来巡视,也主要是看看士卒中有没有人擅自升火取暖,或是大声喧哗等,免得暴露了行踪,到时不但伏击失败,甚至可能引来大批高句丽的军队,说不定他们这些人都得留在这里,毕竟这里已经深入到高句丽境内,若是被包围想逃都不好逃。
山谷中的这两千人都是苏定方手下的老兵,有些人从当初攻打突厥时就跟着苏定方了,而且他们深入高句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这些人倒是都懂得规矩,这时一个个都默默的呆在帐篷里,或是擦拭武器,或是就着凉水啃干粮。
说起来随着大唐的富足,军中的将士也跟着享福,以前军队的干粮只有一种,那就是烤干的面饼,硬的简直可以当盾牌用,不过这几年军中的干粮各类增加了许多,普通将士也能吃到肉干之类的,甚至偶尔还会有美味的罐头。
裴行俭在营地里转了一圈后,然后又去问了下在外围巡视的将士,也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这才放心的回到营里,因为这次军队是轻装简行,带的东西也尽可能的少,比如下面的将士都是二十人挤一个帐篷,可以说躺下连脚都伸不开。
而裴行俭和苏定方也以身做责,他们两人也合住在一个帐篷里,毕竟相比普通的将士,他们需要商议对策、计划行军的路线等等,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裴行俭回到营帐,发现苏定方正在亲自画一副地图,说起来这个山谷算是他们深入高句丽最远的地界,之前并没有这里的地图,所以到了这里后,苏定方就开始着手将附近的地形画出来,日后若是攻打高句丽的话,也许会用得着。
“先生画的地图真是标准!”裴行俭走到苏定方的旁边,看了一下他绘制的地图,当下也不由得开口赞叹道。
“呵呵,不是我画的好,而是军校里教的好,说起来绘制地图的标准还是驸马定下来的,只要按照他定下的办法来绘图,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苏定方这时却是笑着开口道,他也曾经在军校学习过,这个绘制地图的办法就是军校里教的。
“原来是出自驸马之手,难怪先生画的这么好。”裴行俭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再次一笑道。
“对了,外面有情况吗?”苏定方这时将手中的笔放下,然后抬头询问道,虽然他接到的情报上说,运粮的队伍会在明天经过,但也不排除对方会早一天经过,所以他在山谷附近也安插了不少探子,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将山谷外的情况送过来。
“暂时还没有,而且我看天都快黑了,估计今天对方是不会来了!”裴行俭当即回答道,外面的风很大,天空中也密布着乌云,再加上天也快黑了,所以他估计运粮的队伍这时也应该扎营休息了。
苏定方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然后揉了揉肚子笑道:“刚好我也饿了,咱们一起吃点饭吧,否则晚上不能点灯,吃饭都找不到嘴了!”
听到苏定方说要吃饭,裴行俭却是苦笑一声,因为只有他知道对方说吃饭是什么意思,只见他无奈的转身来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然后从自己带的东西中拿出一个特殊的容器,然后往里面放了一包东西,又拿出一瓶罐头放进去,最后才浇上水,结果不一会的功夫,里面竟然冒出蒸腾的热气。
“哈哈~,守约你真是好福气,竟然娶了驸马的学生,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才貌双全,现在咱们都能吃得上热饭了!”苏定方这时却是大笑一声夸赞道,因为不能升火,所以平时连口热饭都吃不到,不过现在多亏了裴行俭的那位新婚妻子,他们终于能吃上一口热饭了。
“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无非就是生石灰遇水发热而已,可惜咱们之前都没想到。”裴行俭听到苏定方夸自己的妻子,当下也露出十分思念的表情道。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辽东战事(下)
裴行俭在长安时,曾经给婉娘讲过自己在辽东的经历,其中有一件他曾经多次提及,那就是在攻打高句丽时,有些情况特殊的时候只能吃冷食、啃干粮,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那种滋味就别提了。
裴行俭说者无心,婉娘却是听者有意,于是就想出一个石灰加热的办法,她用纸将石灰严密包裹起来,这样平时也不用担心漏出来,外面又用布缝上方便携带,等到用的时候倒上水就行了,虽然加热的温度不高,但至少能让裴行俭吃上一口热饭。
不过因为裴行俭走的有点急,没来得及把这些东西带走,后来还是婉娘托李休帮着把这些东西送到了辽东,也就是裴行俭这次准备出来时,才接到婉娘送来的东西,于是就带了一些石灰包在身上,结果没想到竟然真的很好用,连苏定方都跟着蹭他的饭吃。
不一会的功夫,罐头就加热好了,当下裴行俭将罐头递给苏定方,自己又拿了一瓶罐头放进去,毕竟他带的石灰包也不多,而且还不知道要在高句丽呆几天,所以自然要省着点用。
苏定方也不客气,笑呵呵的将罐头的塞子挑开,里面是油乎乎的红烧肉,若是不加热,这东西是又冷又腻,甚至还有点腥,但现在却是香喷喷的,一口下去感觉全都都暖和起来了,如果这时再有点酒的话,那就太好了,可惜军中禁酒,他这个主将也不能例外。
吃过东西后,外面的天色也暗下来了,裴行俭又安排了一些人接替外面巡视的人,虽然晚上运粮队伍赶路的可能性不高,但他们也不能大意,更何况又要提防敌人的发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小心谨慎才行。
这一夜很平静的过去了,第二天一早,裴行俭立刻加派人手巡视四周,而苏定方也命令全军做好准备,因为运粮的队伍随时都可能到达,而他们也将面临着一场恶战,毕竟高句丽人也不傻,他们的运粮队伍肯定也有重兵守卫。
到了中午的时候,一个探子飞奔来报,在西南方向发现一支运粮的队伍靠近,这让苏定方也是精神一震,当下命探子再探再报,同时率领着唐军悄悄的潜出山谷,在运粮队伍前行的方向上埋伏了起来。
这支运粮的队伍人数不少,长长的马车排出去数里,不算运输的人手,光是护卫的高句丽大军就有两千多人,其实倒不是高句丽人无人可派,而是护卫的军队越多,路上消耗的粮食也就越多,最后这批粮食就算运到平壤,恐怕也所剩不多了,所以在运输时,只有在边境时才会加派大军,离开边境后就会尽量的减少人手,降低路上的消耗。
苏定方身为军中的宿将,自然知道上面这些情况,所以他才会冒险深入到高句丽的内部,为的就是让高句丽人放松警惕,事实上他也赌对了,眼前这支运粮的队伍在兵力上虽然与他们相当,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野外交战时,一个唐军可以抵四五个高句丽士卒,这主要是双方在装备、训练、士气等方面有太大的差距了。
“杀!”随着运粮队伍进入到自己的伏击范围,苏定方立刻一马当先冲了出来,两千唐军也尽皆而出,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天地。
高句丽人的运粮队伍也被突然杀出的唐军给吓懵了,毕竟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时候遇到唐军的突袭,直到苏定方的骑兵都快杀到近前时,负责押运的高句丽将领这才反应过来,当下急忙命令手下的士卒摆好防御的阵形,希望可以抵挡住唐军的第一波冲击。
苏定方带来的都是骑兵,两千骑兵冲锋起来,简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外围的高句丽军队刚摆好防御的队形,就遇到了前锋的唐军,结果就像是沙堡遇到海水一般,防御在瞬间就倒塌一片,随后唐军就像是一支利箭一般杀了进去。
“放火!”虽然敌军表现的不堪一击,但苏定方却十分的冷静,杀进运粮的队伍后立刻再次传下命令,随后就见后方有专门的骑兵从马背上拿出特制的火油瓶,点燃上面的引信后就扔向运粮的马车,结果眨眼之间就火光冲天,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苏定方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毁粮而不是杀人,哪怕现在占据着优势,但是苏定方也不愿意恋战,因为他们的数量有限,在高句丽境内得不到补充,死一个就少一分力量,而且若是万一被敌军缠处,从而让援军赶到的话,那他们的处境就更糟糕了。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苏定方率领着骑兵如同一阵风一般,从将运粮的队伍从头烧到尾,期间高句丽的军队虽然组织了几次反击,但都被他给击溃了,等到烧完粮食后,苏定方立刻率领着大军呼啸而去,眨眼之间就消失在茫茫的辽东大地上,背后只剩下一地被烧成焦炭的粮食,以及伤亡惨重的高句丽人。
这次的突袭打得十分漂亮,不过也暴露了苏定方他们潜入的事实,结果高句丽也马上做出反应,四处调集大军围堵苏定方的大军,可以说这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苏定方却早就做好了计划,就在高句丽人以为他会向大唐方向撤退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向东北方向杀去,并且见粮就烧,似乎又在重复往年的残暴。
苏定方这种大胆的行径,也彻底的激怒了高句丽人,当下无数高句丽大军调往东北方向,希望可以截住苏定方的大军,甚至连边境的军队都被调动起来。
不过就在边境的高句丽大军刚一离开,又一股唐军竟然从边境杀入,趁着高句丽人边境空虚的机会,一举烧毁了数个粮仓,这下高句丽人也慌了,急忙让大军回头,却没想到本来在腹地闹的天翻地覆的苏定方却忽然安静下来了,不过这时他们也顾不得苏定方了,毕竟边境若是有失的话,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然而就在高句丽的大军风尘仆仆的赶到边境时,攻入边境的唐军却忽然退兵了,身后的苏定方也找不到了,这让无数高句丽人气的肝痛,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等到他们好不容易再次找到苏定方的踪迹时,对方却已经退到了边境,最后趁着夜色一举冲破高句丽的封锁逃回了大唐境内。
这还仅仅只是今年秋天苏定方的第一次骚扰攻击,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高句丽的大军拖的疲惫不堪,收获的粮食也损失重大才会罢手,更加糟糕的是,像这种骚扰战已经持续了快三年了,大唐国力强盛,付出的那点代价根本不算什么,可是高句丽却付不起这样的代价。
长安城中,李休也一直关注着辽东的战局,虽然西南的吐蕃入侵,不过侯君集的大军已经出发,以唐军现在的战力,吐蕃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李世民的决心,他之所以派侯君集前去,而且还吩咐对方全歼来犯的吐蕃之敌,其实也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大唐对高句丽的放血之策已经持续了多年,眼看着高句丽就要撑不下去了,另外高句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荣留王与大对卢泉盖苏文的矛盾。
泉盖苏文这个名字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正是他阻挡了李世民灭掉高句丽,能够挡住李世民的兵锋,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事实上他出身于高句丽贵族,父亲就是高句丽的大对卢,相当于大唐的宰相,而且还拥有兵权,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泉盖苏文的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大对卢之位,不过荣留王登基后,却是想要高句丽内部,对于泉盖苏文这种手握实权的贵族,自然也极为痛恨,不过他想要对付泉盖苏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方背后有很多实权贵族支持,结果就造成了高句丽内部的分裂,虽然双方还没有闹到兵锋相对的程度,但明面上的较量却已经持续了数年。
可以说现在高句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实力也被大唐消弱到了极点,眼看着李世民就要收割高句丽这枚美味的果实了,却没想到西南的吐蕃竟然跳出来闹事,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恨,所以他才会对侯君集下达了全歼的命令,为的就是给吐蕃一个狠狠的教训,至少也要让对方老实几年,免得在自己攻打高句丽时,西南再出什么事情。
正是在上面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大军也是下了血本,特别是火器几乎是敞开了供应,因为西南多山,不利于唐军的骑兵冲锋,有了火器,倒是可以弥补唐军在战力上的损失,而吐蕃人几乎是一群没开化的原始人,只要侯君集不是特别的蠢,就几乎不用担心战败的事。
今年苏定方在辽东的战事虽然有些波折,但大体上还是十分顺利的,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辽东那边的战事也进行到了尾声,不过也就在这时,苏定方却忽然有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送到长安。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泉盖苏文的政变
“荣留王死了,而且还是被泉盖苏文给杀死的!”李休听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虽然他知道荣留王和泉盖苏文之间有矛盾,但双方的实力都不差,谁也奈何不了谁,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就这么轻易的被泉盖苏文给干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