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李君阁继续说道:“诸葛亮死后蜀国老百姓还请求立祠堂祭祀,这里又有名堂了,朝廷刚开始是不允许的!嘿嘿嘿,是不是能说明一点皇室的态度问题?然后呢?老百姓私下祭祀,头上缠着白布不取下来,一戴上千年……”
“这个场景大家是不是又有点熟悉?这就又是一个怪现象了。”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是只要领导人一起苦,然后人品还过得去,守得住公正,死后百姓也会把他捧上神坛。”
“反过来说,虽然日子过得好,但要是两者差别太大,那百姓也会唾骂,这叫‘不患寡而患不均’……”
“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就他一个吗?也不是的,他之前,有伊尹,姜尚,周公,霍光……这几人,人们常常拿来比喻诸葛亮……而他之后,有张居正,甚至可以加上曾国藩。”
“一句话,就是相权炽张,皇权极弱。只不过有的人行了废立之事,有的人没有而已。”
“当年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边有一句话,叫做翻开历史书,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吃人’二字。我不明白这句啥意思,就去找四爷爷,四爷爷拿出历史书来给我讲解了一番,说得我汗流浃背寒毛倒竖。”
“从此以后,我就学会了用二分法看历史,多去思考历史书文字底下的意思,不迷信不盲从于书面了。”
“说回刚刚那些丞相们,他们的做法,真的就是史书写的那么高尚吗?我看其实不见得。多半还是朝着对自己利益集团有利的方向行事。”
“这样的人物,死后一般就是两种待遇。”
“一就是后世皇帝将他们捧上神坛,意思就是老子在他手底下憋屈是应该的,天子也是人嘛,没法跟神斗。伊尹,周公,诸葛亮就是这种待遇。”
“当然也有后世文人起哄帮腔的因素在里边,文人能做到拥有废立帝王能力的程度,那当然爽得不要不要的,因此肯定要带节奏洗大家的脑壳,可是你们考虑过皇帝的感受吗?”
“所以这样的文臣,可能还会有另一种待遇,就是后世皇帝掌握权力后开始清算。哎哟喂瘟神总算走了,老子总算可以行走在阳光底下了,这下头顶上没有阴影了。来来来,当年的帐一笔笔算,老子不让你的dna从这个世界上消干抹净不算完。霍光,张居正就是这种待遇。”
“姜子牙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灭商之后封地在哪里?齐!都到海边了!换个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给老子能滚多远就滚多远?”
“因此不管是被捧上神坛,还是跌落尘埃。说到底,他们其实都是一类人。”
刘程先今天算是彻底被洗脑了,自己的偶像,甚至蜀州千年的偶像,被李君阁一剖析,真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
李君阁继续说道:“所以后来诸葛亮被捧上神坛,可能也是官方发现老百姓的民意的缘故。从这点上来说,诸葛亮本身就不愧为高明的政治家,也是高明的心理大师。”
“他临死前还权给皇帝,加上自己不尚奢侈,子孙明事理知进退,还有吴魏两国都有自己的家族势力,死忠费祎接手政治遗产,在老百姓中形象伟光正,再加上后来文人的艺术加工,诸多因素相结合,最后才形成了这一造神运动。”
“而刘禅能看清民意,顺势而为,仅凭这一点就能说明他的政治智慧起码在平均水准线之上,真不是引喻失义那种日白娃子啊……”
“阿斗真的就扶不起吗?诸葛亮执政蜀汉二十年,可人家阿斗也坐镇了蜀汉三十年!虽然后期用的几个手下比较操蛋,但要不是邓艾那个咬卵匠结巴郎不走寻常路,玩了把酷跑,估计蜀汉还真不会那么快就亡掉。”
“综上所述,诸葛亮就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专业的法家,合格的兵家,人品也算不错,呃……而已。但是不能说毫无私心,他的‘鞠躬尽瘁’,是对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他对权力的操控,那才真是‘死而后已’;对益州的本土士绅来说,他是一块严酷的冰砖。”
“一直没能化解,反而日渐加剧的蜀汉外籍人士和本土士绅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是后来导致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诸葛亮他并不是一个完人。别的不说,当年玩弄我们家阿音的祖宗‘五溪蛮’,哎哟喂,那把火要是再大点,我可能就没媳妇了……哼!就凭这一条,我当当黑粉不过分吧?”
三人不禁哈哈大笑,梁慧丽捧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听了这么半天,总算明白你屁股为什么坐得这么歪了!原来根子在这里!”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师表》的另一种读法
第四百二十九章《出师表》的另一种读法
于丫头也笑道:“在武侯祠说先生坏话,你也不怕他拿雷劈你!”
李君阁贼笑道:“这个我还真不怕,这里可是汉昭烈陵所在!刘备大boss还没发话呢,先生在这里其实也是陪祀!等他的报告打上去批下来,我早跑没影了!”
笑闹了一场,大家又去看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李君阁说道:“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啊,虽然这出师表书法清妙,不过据考证并不是岳飞所写,是明代书法家白鳞的伪托。不过字是真的好看,如飙风快马,长枪大阵,颇具将风,非常值得欣赏的!”
梁慧丽翻着白眼:“你太讨厌了!把我们心目中的美好一个个打破很得意是吧?”
李君阁哈哈大笑:“刚刚我们才鉴赏过一幅对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别管文字是真是伪,这都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和向往,这是对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忠信的褒扬。”
“文学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放到这里是一个道理,我们读书,先是看到历史和世俗给武侯和武穆这两个人的定位;”
“然后是研究这两个人生平事业,推敲揣摩真实的他们和历史塑像的区别;”
“最后是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人作为华夏文明精神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大家都称道此文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说法。可在我的心目中,这篇文章中‘志虑忠纯,贞良死节’八个字,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高一层。”
“这八个字,应该是历代入仕者的良心,不管他们有没有照此行事,但是这绝对是他们向往的目标所在。”
“我相信即使是历史上的那些大汉奸,大佞臣,中夜梦回的时候,这八个字,绝对也是拷问其灵魂的一道炮烙之刑!”
于丫头和刘程先还好,梁慧丽却听得面色郑重,连连点头。
不过转眼又听见李君阁说道:“其实现在有种争论,说这前后出师表,都有可能是伪作……”
梁慧丽怒了:“你又来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真的有这个说法,其实我也有些怀疑。”
梁慧丽说道:“是吗?”
李君阁说道:“我这是出于对出师表的文字分析,产生的这个疑问,先声明没有任何证据啊。不过如果不是伪作的话,那我只能对孔明先生和刘禅二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君臣能相得如此,实在是让人感佩啊。”
梁慧丽说道:“什么意思?”
李君阁指着文字道:“看这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什么叫引喻失义?用蜀州话说就是乱求扯,求没名堂,说话都抖不伸展。这真是父辈教训娃子的语气啊!”
“虽然刘备让刘禅事诸葛亮如父,可诸葛亮作为一个臣子,真就能对这身份坦然受之?这语气,跟诸葛亮谨慎的为人有点不符啊……”
“还有这里,‘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不是拿爸爸的丑事打娃子的脸吗?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顺便显摆自己的老资格?”
“这就好比跟小董事长说,当年你爸爸老董事长不太懂事,差点就被别人打得叫爸爸。幸亏老子教他做人才走到今天……”
“这在职场伦理学上有点说不过去吧?你们说,以孔明先生的聪明智慧,会犯这种错误?”
“还有这里,‘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还有这里,‘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啥意思?翻译过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不是我想天天盯倒你娃,这是老董事长安排的。等等这不是空口白话哟!你爸爸有遗嘱的哟!法律都承认效力的哟!”
“这不是一再抬出父亲来压儿子,强调自己是顾命之臣吗?”
“中间还有一段数人头,看这里,侍中,侍郎,尚书,长史,参军,还有这个将军向庞……这是亮肌肉吗?他们都是你的人?从军队,朝堂,甚至是内庭,你都已经全面把控?这是要逼着阿斗哭瞎的节奏?”
“如果换成是我,即使有孔明先生在蜀汉的地位,这些话,我是绝对不敢对刘禅说得如此直白的。”
“推己及人,要是刘禅读到这篇表文,我相信我能想到的这套思路,他也应该能想到。这是帝王心术决定的……”
“这篇文章,多数人都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去解读,那自然是高山仰止万古凌霄。可是要是站在刘禅的角度去读一读,他心里可不一定会舒服。”
“你说要是一般的君臣关系,做皇帝的得对自己这样的手下多么忌惮?但是诸葛亮偏偏就这样说了,这不是君臣相处之道的常态啊。偏偏还收录进了陈寿的《三国志》,这就太值得玩味了。”
梁慧丽说道:“那只能说明诸葛亮正大光明,不计后果也要唤醒刘禅对时局的焦虑感。”
李君阁摇着头道:“梁丫头,先生他不是单身,他有家族,有妻子,有后人,有追随者,不可能全无拖累顾忌。他真不怕自己死后受到霍光那样的清算?”
“我倒是觉得有两种可能,其一,《前出师表》真系伪作,后人模仿前人说话,那当然可以肆无忌惮,表现出一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能臣状态,说白了就是一种yy,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其二,如果是真的,那诸葛亮对刘禅就太了解了,刘禅对诸葛亮也太了解了,他们间的交流,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只能说这就是君臣相得,放言无忌。真如大苏评价的那般:‘简而且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也如你所说,先生正大光明!”
说完转头问梁慧丽:“梁丫头,你愿意相信哪一种?”
梁慧丽默然了一阵:“我还是愿意选后者,我宁愿相信世间有这样的政治家,历史上有这样的君臣。”
李君阁也喟叹一声:“其实,我也愿意选后者。如果是真的,我会推翻对诸葛亮的一切负面评价。或者只有他,才敢在君王面前直而无忌地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无论如何,这样的人,考究他过往功绩,研究他的文字表章。能够不计个人得**后安危,用心良苦地劝诫自己的君主,是担得起‘志虑忠纯,贞良死节’这八个字的,虽然还是出于对自己集团利益的考虑,却已不容易了……”
梁慧丽都要抓狂了:“你这个百分之百的怀疑论患者!最后那句给我收回去!”
看完碑帖,几人又去转了转博物馆,锦鲤池,然后从另一边出来,来到了锦里。
锦里就是武侯祠边上一条步行街,几人在步行街上走着,看着笑语盈盈的人群,李君阁吟道:“‘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这份情怀,在现在熙熙攘攘的锦里上走着,可是再也找不到了。”
“立德,立功,立言,是所谓儒家伦理思想里的三不朽。”
“诸葛亮一生著述不丰,但是可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德立言,都在他的《诫子书》,前后《出师表》当中体现出来了……”
“但是让千古后人为之扼腕的是,先生的事功,相比于他的理想来说,仅能算是中道而没。所以才会有老杜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有小李的‘梁父吟成恨有余’了……”
梁慧丽说道:“我倒是不这么认为,求仁得仁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成功,半是人力,半是天意,孔明先生这样,也算是尽力而为了。”
于丫头却不会触景生情,大咧咧地说道:“你们这都是看三国掉泪,替古人遗憾!孔明先生有灵,还要笑话你呢,自己都皮得没型了,还好意思说我的不是?”
李君阁哈哈大笑:“于丫头这见识可以说是通透!哈哈哈是我矫情了!”
心情一换,顿时感觉锦里更热闹了,两边都是卖小吃,卖三国特色小礼品的小店,几个人一边走一边吃,没一会就吃了个半饱。
吃完出来,刘程先送各人回家,李君阁开着自己的中巴到机场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等着明天接人。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去机场。
没一会,哥大五人组出现在侯客区。
alice和shirly俩妹崽笑着就扑了过来:“jungle!想死我们了!”
李君阁拍着俩妹崽的后背:“哎呀越来越漂亮了,老伯还好吧?还有你们爸妈。”
俩妹崽笑道:“挺好的,哎呀安妮老师可算把我们从爷爷的魔爪下面解救出来了!”
李君阁笑道:“就怕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哟!你们确定真要用传统方法收稻打米?”
俩妹崽还没有答话,粽粑在后面显摆肱二头肌:“jungle!看我们练出来的肌肉,就是要来收稻子的,就问你怕不怕!”
李君阁跟两位拿拳头打招呼:“一身死腱子疙瘩,只怕到时候一百斤谷子就压趴下喽!”
说完又对黑人大妈打招呼:“嗨!白婶!”
黑人大妈咧嘴笑道:“jungle,你会不会传统的收稻和打米啊?我们的飞机过来的时候,下面就跟战场一样,到处都是火,好吓人!”
李君阁笑道:“那是郊县的老乡们在烧秸秆还田呢。这事情,嗐,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说是影响环境吧,这都烧了上千年了;说是合理吧,这几天空气又实在是那啥;要不烧吧,老乡们处理起来还真有难度……为难死政府了。”
白婶说道:“那我们李家沟也要这样处理秸秆吗?”
李君阁说道:“我们那里不用,他们这是要迅速利用土地,放水干田收稻子,收完烧秸秆,然后马上又要种蔬菜。我们李家沟的梯田不放水,还要接着养鱼,稻草要还田做绿肥,耕作模式不一样。”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三十章 哥大五人组再次到来
第四百三十章哥大五人组再次到来
白婶点头道:“哦,原来是这样。”
李君阁说道:“还有我们那里不用化肥,像他们这样搞,地里的肥力也跟不上。”
将白婶的行李箱拉上,说道:“走,上车再说,还要去城南接上梁丫头,我们一起回家!”
来到南边一个立交桥下,梁慧丽正在那里等着。
李君阁将她接上车,等她跟车上各人打完招呼,这才笑道:“你跑省里可真轻松,家里就可以汇报工作!”
梁慧丽笑道:“我可没你那么矫情!”
李君阁笑道:“你爸怎么说?”
梁慧丽说道:“就俩字,可行。”
李君阁讶异道:“这就没了?梁高官可真是惜字如金!”
梁慧丽笑道:“你喜欢扯一大篇然后云山雾罩啥都没听明白那种?”
李君阁赶紧说道:“别别别,这俩字就好!”
梁慧丽又转头对几人介绍道:“安妮女士,我们盘鳌乡的古建筑已经恢复出来了,欢迎你们来游览考察。”
李君阁说道:“nonono,我们先要下田收稻子!然后要打米!如果还能剩下力气,那才去干你们说的那些!这农时不等人啊!”
alice说道:“那行,那就等干完活再玩!”
李君阁笑而不语,干完你们还能玩,我李字倒过来写。
车到夹川,大家转乘五溪二号往李家沟走。
将众人领到上层,茶水咖啡的送上,每人还有一个小便当,一个女红小袋子,里边是几张竹皮的烫画书签。
这就把五人组乐得不要不要的了:“啊,有吃的,还有小礼物!”
李君阁笑道:“怎么样?我们也在进步吧?现在可以吹河风看江景,一路享受着回家了。”
白婶说道:“这游船可真漂亮,jungle你们的游客体验做得也很好。”
俩妹崽跟其它游客一样兴奋,让粽粑芋头拿上手机,船头船尾来回跑着照相。
五溪二号经过盘鳌乡的时候,船速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几乎就是在河面上滑行。
大榕树上最近来了一些白鹭,整个景色更美了,随着五溪二号缓慢地从盘鳌乡前方静静前驶,游客们的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白婶嘴巴张大都合不拢来:“太美了!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小镇!太美了!”
alice跳过来拥抱李君阁和梁慧丽:“oh!jungle,梁姐姐,你们真是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梁慧丽笑道:“我们只是做了复原而已,修建它们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这时候五溪一号过来了,二号鸣了一声汽笛,算是对长辈致敬。
五溪一号从盘鳌乡前面驶过的场景,又谋杀了不少相机内存。
shirly跳着脚喊道:“啊啊!小核桃!你们这期的吉祥物是小核桃!”
五溪一号上的逗逼狗白大下线了,高票当选的是核桃这小东西。
小东西主要是经常去阿音办公室串门,有时候阿音通过视频跟网友沟通处理问题的时候,它就在后边跳来跳去,在网友们面前混了个脸熟。
核桃现在已经断奶脱离了婴儿期,皱巴巴的小脸已经长开,是一个正儿八经能看的萌货小猴子了。
晚上只要有时间,李君阁就将核桃丢空间里,空间对动物的改造效果,似乎跟动物的智商成正比。
结果物肖主人型,这家伙也是皮得没法,关键是还会拉关系,经常李君阁从空间里将它取出来的时候,嘴巴俩腮帮子塞得满满的,手里还抓着两把草根野果什么的。
然后它会把这些东西拿去给白大大花他们分享,顺便指挥它们在村子里称王称霸,隐隐是一群萌宠背后的狗头军师型人物。
船道:“二等人家,家里是撵槽,老长一个石槽,上面用绳子挂着石磙,两个人分别站在两头,来回推动石磙,将谷子壳脱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里最穷的,那就直接用碓窝舂了。”
李君阁点点头,这不同的加工工具,对稻米的加工量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工具,直接反应出家里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说明家里的经济情况。
礌子刷干净,奶奶检查了一下,说道:“好些年没用了,有些齿得换掉,这里,还有这里这里,要补泥,皮娃你就照着别的齿的样子,给这些都补上。”
这是哥大二人组将席子刷干净回来了,奶奶指挥他们将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谓收稻三件套,就是绊桶,挡席,木架。
夹川老话里“绊”就是“摔”的意思。
绊桶,是一种靠人力操作,将谷粒从稻穗上脱下来的工具,像一个无盖的口宽底窄的大斗,上边四角各有一块伸出来的用于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还有两块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里滑行。
挡席,就是插在绊桶一端的大席子,用来遮挡飞溅的谷粒。
木架,这是用来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状如同一架小木梯。
将木架斜搭在绊桶里边,健壮的男人们双手握住一把割好的稻禾,两人一组,并排而立,举起双臂,将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经此一“绊”,稻粒立即簌簌落下,进入桶内。
绊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阁害怕奶奶弯腰闪失,赶紧将刷把接过来,将绊桶里外里刷得干净。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三十一章 《悯农》
第四百三十一章《悯农》
二人组对礌子好奇极了,奶奶就让两人一人拿一块宽竹片铲上黄泥,一手拿着小竹刀修补齿牙。
诸事做完,奶奶让大家合力将东西搬到一边,又开始打扫风簸。
搬礌子的时候,粽粑跟芋头惊着了:“哇!这东西还这么沉!”
奶奶笑道:“这时候就觉得沉?等推礌子的时候你们才知道什么叫沉!”
风簸是一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农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体木造,一人高,一两米长,六七十公分宽。
上边是一个进料的大斗口,口敞颈细,一端是浑圆的腹腔,内置摇扇,另一端腹下设有几个错开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着,目的是为了使它站立得稳如泰山。
摇扇是用生铁做轴,带六片或八片的木质扇片,外面有个摇把。使用时手摇摇把,搅动摇扇产生风力。
李君阁家的风簸也有年头了,刷干净后,四个握把都包浆了。
给摇把铁轴那里上了油,搬到了一边,粽粑芋头俩小子开始觉得累了,对奶奶说道:“奶奶,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着重新腾空的敞坝,笑道:“早着呢!接下来还要浆敞坝!”
二人组手扶脑门:“这准备工作也太多了……”
李君阁笑道:“精耕细作,颗粒归仓。敞坝用过了一年后,会出现一些缝隙,要用泥浆将这些缝隙填上,免得谷粒掉进去。你们这态度不行啊,来教你们一首诗,跟我背,锄禾日当午……”
1...163164165166167...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