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田书记笑道:“顺水推舟也要洞悉水情啊!我手下好多地方上的干部,净做逆水行舟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人啊,要不就是见事不明,要不就是私心太盛,说是庸才吧,都嫌有些抬举!”
宾主尽欢,饭后李君阁又陪同田书记视察了祠堂,鹅蛋金,兰场,竹鼠场,雁场,非遗产业,然后乘铁皮船去匏瓜湖视察了游客中心,并在那里搭乘五溪二号返回夹川。
看着五溪二号远去的身影,李君阁心有戚戚:“抓思路的领导,好吓人……”
梁慧丽在旁边笑道:“我看你们可是详谈甚欢啊!”
李君阁翻着白眼道:“详谈甚欢那是因为我自身没毛病,加上层次隔得太远。这要换一个揣着小心思的来,能在他眼皮底下说上五分钟算我输!”
梁慧丽哈哈大笑:“你就是说自己能耐呗!”
李君说道:“再能耐也没法使唤你家那位啊,这冲锋舟啥时候能到,你倒是给他吹吹枕头风啊!”
梁慧丽抬腿就给他一下,然后纳闷说道:“星平找了个理由说水上作业是蜀州特警队的弱项,愣是提前将仅有的几艘冲锋舟给你调过来了,说是先在夹川加强训练,等着他们和的警务人员到来。我说你们啥时候关系这么铁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道:“这叫倾盖如故,男人的友谊,你们女人是不明白的。”
接下来就是李家沟的大忙时节,李君阁除了每天早上要发送荔枝,还要当民宿和游客中心的救火队员。
万事开头,李君阁虽然对遇到的困难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诸多层出不穷的问题烦得焦头烂额。
比如小孩子跑没影了呀,游船不够呀,水上游乐场没有换衣服的地方呀,游客上山被藿麻扎了呀,有人往祠堂后边水池抛硬币呀,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连白大大呆它们都受不了了,老是被游客们抓着拍照,最后李家沟娃子们分成两队,轮流换班,每天一队带着宠物们进山采蘑菇,一队在李家沟勤工俭学,搞得热火朝天。
两边不耽误,那边捡蘑菇卖给农家乐,九斗碗;这边卖冰粉,卖凉糕,卖水煮花生,卖农村里常见的手工小玩具,一个个挣了个盆满钵满……
一只山里的竹壳虫,腿上插上细竹丝,飞得嗡嗡的,能卖钱。
一只金龟子,系上丝线,还是飞得嗡嗡的,也能卖钱。
最过分的是马翠如跟王美娴,这两个小妹崽是城里来的,所谓“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四爷爷教的东西当真是活学活用,太知道城里人的死穴在哪里了,拿野豌豆荚掏掉里边的豆子,关一只萤火虫进去,两元一个都卖疯了!
王美娴还很有商业头脑,知道形象工程的重要,每天都是李家沟的娃子们下憨包力气,东西找来后,俩妹崽穿着女红童装,抱着篮子,在码头上乖巧地站着,从来不需要开口叫卖东西,一群被萌翻的游客就主动围拢过来。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零四章 形势与思路
第四百零四章形势与思路
正常买东西的还好说,如果谁要调笑她们,先萌萌的喊一声叔叔,然后礼貌地有问必答,话里话外开始往诗词上引。
等到叔叔们说那小妹妹能不能给我们朗诵一首啊?俩妹崽的伎俩就得逞了。
叔叔我们这也是勤工俭学噢,要收费的噢。
叔叔就说没问题啊,于是有的就一元一首,大方的干脆一元一句,小妹崽你们能背出一首就行!
接下来就惨了。
一元一首的,那就《唐诗三百首》里的五绝走一遍,七绝走一遍。
要是一元一句的,长恨歌琵琶行圆圆曲春江花月夜孔雀东南飞那就看俩妹崽的心情了。
李君阁知道后,将俩妹崽抓来狠狠训了一顿,这还知不知道学好了!
后来游客们一登船就看到五溪二号上粘着一块牌子:“欢迎来到李家沟,请游客们一定不要花钱让孩子们背诗。如果实在感兴趣,五首为限!祝您旅途愉快!”
要不然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
焦头烂额的日子还在继续,李君阁痛并快乐着,不过总算是越理越顺。
开业伊始,李家沟游客接待量逐日递增,从第一天的百十来人,逐步增加到了五百人左右。
这里头多数都是钓鱼人,而且是来了就不想走的钓鱼人。
老李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也是李家沟的老熟人了,去年匏瓜湖大小湖交界处的长期窝子,就是他和几位老钓友轮流坐着,换人不换窝的玩了半年。
游客中心刚开业,老李就兴致勃勃的带着老婆,坐着五溪二号赶到匏瓜湖。
结果过来一看傻眼了,老窝子的地方矗立起一栋漂亮的玻璃幕墙酒楼,酒楼前临湖一侧是漂亮的小公园,公园靠湖的地方,是一个个棋盘格子似的钓位,不少人已经下杆起鱼了。
老李的老伴非常满意,以前跟着老李出去钓鱼那就是受罪,前不沾村后不着店的,找个地方上厕所都不容易,野草还扎屁股呢!去过两次打死都不去了。
这次直接住进漂亮的大酒店,天气热了就丢这死鬼在太阳下晒,自己躲进房间里吹空调看电视。
晚上这死鬼要夜钓的话,老娘就自己个美美的睡宾馆,谁也不碍着谁!
一觉早上起来,先来一碗船儿面,再在公园里四处走动走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然后称上两斤刚下树的荔枝,看着湖光山色细细品尝,这日子都美得慌!
可是老李不满意啊,虽说设施齐备了环境舒适了,还少了老婆抱怨,可是我的老窝子没了啊!
没办法,只好找地方开新窝子。
这皮娃怎么想出来的,钓位整成这样!五米四的竿子,钓箱放岸边草坪上,坐上去一挥竿,钓深三米五,钩子正好会落在正前方第四级水泥台阶上,都不用测地形,调好就开钓。
钩子贴着旁边的草丛下去,半水就有截口,这什么鱼?哦,白甲,今年刚放的鱼苗,放回去。
再来,鲫鱼,小鱼进窝了,大鱼还会远吗?
这时候来了俩娃子,一个拎着个小桶子,一个拿着根竹竿,都十一二岁年纪,听他们聊天,一个叫晓松,一个叫晓柏。
晓松过来有礼貌的说道:“爷爷,我们能在你旁边钓鱼吗?我们保证不吵不闹,就好好钓鱼。碧华阿姨肚子里有孩子了,二皮叔说要我们钓点好鱼回去给她熬汤喝……”
哟,这俩孩子还挺孝顺,老李大方的说道:“那就一起吧,你们有饵料吗?没有我分你们点?”
那个叫晓柏的孩子连连摇手:“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有饵料,谢谢爷爷。”
那就是不用管了,老李这边继续有一条没一条上着杂鱼,一边随钓随放,一边偷眼瞟俩孩子摆弄家伙事。
传统鹅毛,不对,大雁毛七星漂,铅坠只有一点点,这好在是没风,要有风俩傻小子钩都抛不出去。
哟,小桶里边原来是饵料,好像是些小虫,还拿黑灰拌了,有点稀奇。
噗!原来俩小子抛竿都不会,就会抡大鞭!
这样也好,至少线能跑直,乡下娃子,都是这钓法!
嘿!还上鱼了,这是……这是水米子!这俩娃运气还真好!这就是二十块钱!
哟!又上了,这又是啥?牛尾子吧?这条起码值四十了!
哈!还有,这条不值钱,小白甲,放了得了!
果然放了,看来皮娃说得是真的,李家沟的娃子都知道留大放小。
又来了,这条有点大了哟,两斤的鲤鱼,咦?还是放了……
等等,哪里没对……我靠!我这边怎么停口了!
老李一脑门子黑线,这,这怎么回事?!
将一个娃子叫过来:“小孩,你叫晓柏是吧?”
“是的爷爷,我叫王晓柏,那位是我堂弟王晓松,他爸爸就是五溪二号的船长庆国堂叔。”
“乖啊,你们是用什么钓鱼的啊?我看着效果挺好啊!”
“那个啊,是跟斗虫,就是蚊子的幼虫,学名叫孑孓,二皮叔跟我们说这是钓无鳞鱼水米子这些李家沟珍贵鱼类的最佳饵料,他们钓鱼的都叫它‘顺河香’。”
“这样啊,那你能给我也试试不?”
“呃,这个嘛,我们淘跟斗虫很辛苦的,这东西猪粪池里才有,淘来还要洗净,去掉杂质,拌上草木灰,一上午也淘不了多少……”
“那爷爷花钱跟你们买行不?”
“爷爷你看,我们刚刚才这么一会儿,就钓了一条水米子,一条牛尾子,这要是送到久长居,能跟东升叔换五十块钱呢!刚刚我看您这边,好像钓况不太好……”
什么不太好,不用这么给面子,老子都被你们钓停口了!
老李一脑门子黑线:“那你说多少合适?”
晓柏转头对晓松说道:“晓松,这位爷爷要买我们的跟斗虫!”
晓松说道:“是吗?那就十五块钱一两吧。”
晓柏又转头对老李说道:“晓松说十五块钱一两,爷爷您看成不?这东西也可以跟你们城里人的商品饵一起用,拿饵团先轻轻一压,饵团底部就粘上了一些虫子,再压钩拉饵,两个钩上就都挂上了粘着虫子的饵料,这样不脏手也能钓,效果一样好。”
老李这下开心了,娃子们说得有道理啊!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钓鱼人买饵料,只要效果好,那叫一个痛快,老李换了跟斗虫,果然不错!又开始上鱼了!
晓柏有礼貌的对着老李说道:“那爷爷您慢慢钓,我们就不打扰您了。”
老李笑呵呵的挥手:“乖,去吧,趁鱼情好爷爷多甩两杆!”
俩娃子拎着东西走了,可是也没走远,只走到下一个钓鱼人的旁边,老李隐隐约约听见有声音传来:“叔叔,我们能在你旁边钓鱼吗?我们保证不吵不闹,就好好钓鱼……”
靠!被俩十岁娃子给套路了!这哪里是来钓鱼的小孩,这特么就是李家沟的两个小饵料商!
七十老娘倒崩孩儿!老李手扶脑门哭笑不得。
……
这一天李君阁在祠堂跟孩子们训话:“我说你们就不能给我都消停一点?啊?就数咱家的不省心!你看人家芸秋多乖?就老老实实搓冰粉,两元一碗一天也能挣不少。小刚也不错,每天让妈妈做一桶凉糕,和芸秋摆一起,每天也能卖完。你们都干啥了?背诗,逮笋子虫萤火虫,这叫光明正大挣钱?!这叫投机取巧!”
“也不全是你们,还有晓松晓柏,在人家旁边把别人钓停口了,然后卖跟斗虫,这不成了敲诈勒索了吗?这还能给游客钓友留下好印象?今后可都不准这么干了啊……”
这时李君阁的手机响了,李君阁接了起来。
“喂……哦老李啊,哈哈哈你好你好……哎呀都来几天了咋不打个电话呢?怎么样都还满意不?嗯,嗯,那就好,还得老朋友多提意见……哪里哪里,你就是我皮娃的衣食父母啊……哦,好的……啥?俩娃子是吧?正批评教育呢,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呢是吧……啊?啥?”
老李在那头气急败坏:“老子就知道是你李二皮在捣鬼!瞎胡闹!叫俩娃子赶快过来,我们这边好几个钓友等着跟斗虫下钩呢!”
挂上电话,李君阁心灰意冷,挥着手道:“去吧都去吧,能受游客欢迎不招人烦就行!那啥,晓松晓柏,赶紧将跟头虫给游客中心那边送去,李爷爷他们等米下锅呢。”
看着娃子们欢呼雀跃地走出祠堂,四爷爷笑道:“怎么样?被现实教育了吧?”
李君阁手捂脑门:“我让他们勤工俭学,是想让他们提前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父辈的不容易,可真不是想着让他们轻松挣钱顺手发财啊!”
四爷爷笑道:“现在还能跟你们小时候抱着鸡蛋去县城里卖,一个假期跑山打米运荔枝挣学费那么艰辛?”
“现在的李家沟,处处是商机。我倒是觉得娃子们都挺厉害的,能把这些来钱的道道找出来。”
“皮娃,你的思维方式该换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该换一下。现在已经不是引导娃子们怎么挣钱的时代,而是到了该引导孩子们怎么花钱的时代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系辞》你小时候也不是没学过,思路要跟上形势哟……”
李君阁恍然大悟:“嗐!我说最近怎么干啥都这么费劲,这又是犯了逆水行舟的错误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零五章 第三产业的利润
第四百零五章第三产业的利润
半个月过去,凡梅嫂子的试营业报告出来了。x
李君阁在村委调阅报告,对着阿音啧啧称奇:“真是了不得啊,这日接待量才五百人而已,两座游客中心都还没塞满呢,人均每日消费三百元,这就是一天十五万啊……”
阿音说道:“这还没算几栋木楼的收益,九栋木楼里边,篾匠叔石头叔刘爷孙老他们占了四栋,剩下的五栋里,三栋是蜀都和渝州一些家庭带孩子们来过暑假搞同学聚会包下的,两栋是夹川两家公司接待客户用的,五千元一天,这里又是两万五。”
李君阁笑道:“包楼费用还在其次,刘三娃给我说了,这几天这五栋楼的人,那消费水平叫一个吓人,每天在久长居产生的流水,基本每栋楼都是早饭五百,中午三千五晚上四千的水平,你说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有钱?”
阿音翻着白眼道:“看着贵,其实他们拣大便宜了,早饭人均五十,可我们提供的是什么东西?赤玉芙蓉粥,鸡枞葱油面……就连咸蛋都是大雁蛋。”
“至于午饭晚饭,那都是山珍河鲜,要不就是特种养殖,最次都是富硒食品!刘三娃跟我说,那样一桌晚宴席面,搁蜀都那得再翻一倍!”
“知道那位带客户来玩的刘经理怎么说的吗?阿音啊,与其在蜀都请客户搓几顿,还不如将客户接到夹川来旅游一趟,连吃带玩,一天下来,花费没增加,客户的体验那可就不一样了啊……哼,全是老司机!”
李君阁哈哈大笑,拍着阿音道:“淡定淡定,这就是人来就山的好处了,要是这些东西拉出去卖掉,挣得还没现在多呢,而且也省了运费不是?就是刘三娃给累得够呛,农家乐那边的再招几个帮厨的了。”
“阿音你要这样想,光住人,一天就是十八万,扣掉三万的支出,这利润也有十五万,第三产业仅仅一个月的收入,就抵平了整个盘鳌乡一年的荔枝收成带给我们的利润!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这步棋走对了!接下来乡亲们对搬家,搞第三产业就有信心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而且还不能光看着我们这里,盘鳌乡那几处茶馆,周边一些小吃店,李家沟的女红,篾匠叔的竹艺,老小石头的石雕,这半个月来的生意那可是爆发式的增长啊!你知道芸秋跟小刚的冰粉凉糕摊子不?他们现在找到了最佳口岸,就摆水上游乐场旁边,那一天都是四五百元的进账……”
一说起这个阿音就笑了:“有时候我都不平衡了,李家沟一个六岁的娃娃都比我挣得多,我这村长当得真没劲!”
李君阁笑道:“妄自菲薄了不是,你要这样想,这一切,都有我阿音村长的功劳!”
阿音咯咯笑道:“我可没你那么厚的脸皮!”
说完又叹气道:“唉,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得到我们苗寨啊……”
李君阁说道:“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苗寨今年的任务就是搞好农副产品,先将改造的资金积累起来,如果不加改造就对外开放,卫生,排污,服务各方面游客都是不会满意的,要达到让产业委员会贴牌的标准,苗寨现在不管软硬件上都还有所欠缺,因此不能着急。”
“现在每天五百人,在盘鳌乡匏瓜湖一线倒是洒得开,可等以后红火起来,人流量一上来,不往山上匀,盘鳌乡和李家沟那还不得挤爆?”
“所以你放心,苗寨那边肯定是拉不下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细分市场,打造精品线路,以国内大假天数为区分,三日游线路,五日游线路,七日游线路,都要计划安排出来。到时候苗寨肯定是旅游项目的重中之重。”
说完这些,李君阁靠回到椅子上,长吁一口气道:“不管怎样,现在总算松了半口气。这盘大棋,至此是把大龙给做出两个眼来了。保活已经成功,接下来,就看能下多大了。”
阿音崇慕地看着李君阁道:“二皮,这一切都是你带来的,我空有一腔热情,没有你的眼光和把控力,凭我一个人,要发展到现在这样,起码还得十年。”
这话把李君阁臊了个面红耳赤,要是没有空间这个神器,他早就撂挑子闪人了,别说坚持十年,就连像阿音那样直接面对的勇气都不会存在。
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他李君阁可不是阿音这样的傻子。
他或许会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会借力扶摇直上九霄,可绝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说李君阁如五溪河水顺势而为随形变化,那阿音就如碧峰山坚毅不移果决担当。
其实说不上孰优孰劣,只能说不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时刻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但是一旦凑到了一起,那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了。
一个运筹帷幄算画周全,一个不计名利埋首事功。
在一夜与四爷爷的挑灯夜谈中,四爷爷曾提到,纵观李家沟千年宗族史,这样的组合从未出现过,只有最早筚路蓝缕的清勤二公,可勉强与两小比肩。
因此四爷爷当时郑重地对李君阁说道:“皮娃,阿音就是山神爷爷派来助我李家沟的,你要一辈子敬她爱她,经营好你们的感情。男儿立世,治国平天下,需当有因缘巧合风云际会,这些不提也罢;可这修身齐家,却是你分内之事!”
因此李君阁对阿音,那才真是既爱且佩,一听她这么说,赶紧道:“阿音你别这么说,要是没有你,我老早就溜号了。或者就一辈子当个小果商,守着鹅蛋金不愁吃喝就算完事。盘鳌乡李家沟能有今天这样子,都是你在激励和支持,这话以后可别再说了,你说没有我的眼光,我还说没有你的勇气呢。”
阿音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的情郎,心里头甜丝丝的,靠在他身上说道:“嗯,那我们就一辈子好好的,等到老了,你就变成四爷爷那样,我就变成奶奶那样……”
试营业一过,尤其是李君阁被四爷爷提醒要转换思路,从学会挣钱往学会花钱转变之后,诸事似乎又变得顺遂起来了。
即使重要如鹅蛋金发运,李君阁在盯了三天之后也就放手让硌豆二狗他们去操持,这哼哈二将,迟早总是要独当一面的。
……
七月十五,首都。
后日环太平洋峰会就要正式召开,各国领导人已经陆续来到中国。
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的是环太平洋诸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虽然峰会只有三天的时间,但那只是各国领导人在中国的时间,之后各国的代表团还会讨论后续的诸多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合作框架,订立宣言,这就不是十天半月能敲定的事情。
外交无小事,估计光达成意向,那都得一个月的时间。
京北宾馆主要承办此次峰会领导人和代表团的餐饮宴会事宜,提前一个月就已经进入状态,今天央办主任要来亲自视察最后一次会前准备工作。
央办主任易晓光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没有在会议厅听汇报,而是带着一群人直接进入餐厅后厨,在那里开现场办公会。
酒店总经理,餐厅经理,行政主厨,每人身后一支队伍,屏声静气等待主任的提问。
易晓光依次检查了各项准备工作,感觉还算满意,又随便抽三支队伍中的几个人问了几个问题,这才点头道:“这次峰会的议题就是环境和发展,我们的餐饮服务也要与之合拍,老宁,听说前几天给峰会提供的大米出了些问题?”
宁组长说道:“报告易主任,是出了点小问题,一家公司提供的糯米,检测出有农药残留,虽然远在安全线以下,但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我们将这家公司的糯米换成了蜀州夹川县李家沟农业开发公司的九里香。”
易晓光沉吟道:“李家沟,似乎不止为峰会提供了九里香这一样农产品吧?”
宁组长说道:“是的,这李家沟可算是得天独厚,纬度较高,但是又属于亚热带气候,又是去年探明的富硒带,因此他们提供的产品,不但属于绿色农产品,还是属于富硒农产品。”
“而且他们的稻米是当地苗寨的非杂交原生稻种,荔枝又是去年发现的古种荔枝,品质都非常高,时间上又正好可以供应峰会。”
说完拿起一个小瓷碗,舀了一碗红色的米粥来,递给易主任:“这是蜀州川菜大师金尚金老根据悬天寨乌金血米的特性研发出来的‘赤玉芙蓉粥’,这粥口味独特,滋味香浓,符合峰会西方代表团喜欢浓汤的口味,我们这次也吸纳了进来。”
易主任那勺子舀起粥色来看了看,说道:“这名字取得不错,嗯,味道闻着也香。”
说完将勺子放进嘴里,品尝过后说道:“这是功夫菜吧?跟开水白菜一样,不是短时间能出菜的。”
酒店行政主厨出列说道:“是的易主任,这粥从备料到成品,需要十六个小时。”
易主任点头道:“难得的一道中西方都接受的优良菜品,这乌金血米还带着米皮,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嗯,干得不错!那九里香的菜品呢?”rw
:,,!!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零六章 易主任,阮秾和凯那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