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果不其然,没一会就发现俩缩头缩脑的身影,在一丛玉米秸秆垛子边上,说是望风,结果都在那里兴高采烈地看娃子们挖菜呢。
alice跟shirly边偷还边聊:“哇!好大!”
“哟真的呢又白又大!俩手都抓不过来”
“咦?怎么一摸就裂口了?”
“管他的,来,我们一起用劲,嗯,嗯,哎哟断了!”
……
李君阁哭笑不得,看见的知道你们在拔萝卜,没看见的还不晓得你们干啥呢!
还是王美娴跟小表叔最贴心:“我们都偷了这么多了,这就回去吧?小表叔的菜卖得可贵了!”
shirly头都不回:“这才多少啊!没过瘾!我们继续!”
李君阁看着地头边一堆菜,心想你们弄这么多,待会拿得回去吗?!
村里几个娃子聪明,菜都已经装到篮子里了,这是经验丰富的,随时做好了扯风的准备。
就几个外国友人傻,光知道偷不知道装,怎么看待会也来不及带着菜跑。
不想再等了,李君阁将大电瓶灯一打开,大喝一声:“哪些娃儿在偷菜!”
这下子就炸锅了,大的小的尖叫着就开始四散奔逃。
alice跟shirly都傻了,不是安排好了放风的吗?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就给抓现行了?
也跟着尖叫着跳起来就开始跑,跑了两步又跑回来,一人抱着半截大萝卜,一人抱着一个大包包白菜,然后撒丫子狂奔。
粽粑跟芋头也傻了,还以为闹着玩呢,我靠真有来抓贼的!
这要是被逮到,那就是脏国际班子了,于是也开始逃跑。
李君阁不追娃子们,就指着棕白二人追。
芋头的银发在黑夜里最显眼,就跟个指示灯似的,这娃也不知道戴个帽子,李君阁不用打灯都看得清清楚楚。
粽粑也算老奸巨猾,一看跑不过,跟芋头分兵,瞅着一个小竹林嗖地一声钻了进去,猫着不动了。
芋头被追着跑了两片菜地,眼看着要上大路了,突然“哎哟”一声,身形一下子矮了半截!
“我靠!”李君阁追上去一看,赶紧掩住鼻子,这娃掉沤肥坑里了!
农村的沤肥坑一般都在菜地边上靠大路的地方,将粪水挑进去,风一吹日头一晒,表面常常干出一层硬壳,晚上看去就跟菜地差不多,踩上去可就哭瞎了。
芋头被臭得都要晕过去了:“oh……shit!jungle快拉我上去!”
李君阁笑得都要晕过去了:“我靠就你这本事还来望风?老子可不敢拉你,等着!”
拿电瓶灯左右看了看,找到一根粗长的木棒,抓住一头递过去:“来之前不探路的?这都能掉坑里?”
芋头都哭瞎了:“我为什么要跑?我为什么要跑?我又没偷菜为什么要跑?”
李君阁带着芋头往兰场走,笑得站都站不稳了:“你现在才反应过来?早干啥去了?”
……
领着芋头来到兰场,拿了一个盆子,先让芋头脱成光猪把衣服都丢盆子里,说道:“手机钱包都摸出来,你这衣服可没法再穿了,待会都给你扔了啊!”
芋头边脱边骂:“shit!jungle你们这个风俗!一点都不好玩!”
让芋头站在沟边,李君阁拎开水龙头,拿着管子就开始冲,冻得芋头哇哇直叫。
三五两下冲干净,李君阁又丢给他一块毛巾裹上,带他去洗澡。
水温调得高高的,大冬天的冻着可不得了。
林奶奶正在给竹鼠加料,听到动静出来问道:“这是咋了?哎哟这是咋的了,这是掉粪坑里了?!”
李君阁笑得捧着肚皮喊痛,将事情跟林奶奶一说,林奶奶也是忍俊不禁,拍了李君阁一巴掌,笑骂道:“叫你悠着点悠着点!你看还是闹出这事情!”
李君阁还在揉肚子:“哈哈哈这真是泼天冤枉啊!当贼娃子不先看好逃跑路线,这能怨我?!”
等到芋头将自己搓得红头花色的出来,林奶奶已经煮好了一碗红糖醪糟粉子荷包蛋,对芋头说道:“娃子可怜的哟!赶紧把这个吃了,加了姜,驱寒的!”
芋头穿着李君阁的衣服紧巴巴的,刚开始还一脸幽怨,等到醪糟粉子一进嘴,立马好了伤疤忘了痛:“哇jungle这是什么东西?太好吃了!”
林奶奶笑道:“锅里还多着呢,觉得好吃待会又加,咦?还有个外国娃子呢?”
就见院子边上扑过来一个人,满身的竹叶平青苔,看到芋头就抱着哇哇哭,大家一看,正是粽粑!
芋头一脸纳闷,老子掉粪坑都没叫唤,你娃怎么哭得稀里哗啦的?
就见粽粑说道:“吓死我了!竹林里边全是墓碑!我在里边绕了半天都绕不出来……哇哇哇太吓人了……”
好在林奶奶的红糖醪糟粉子荷包蛋居然还可以安心定神,两碗下肚,粽粑立马浑身冒汗脸色红润,阳气充旺诸邪退避,啥坏事儿都抛于脑后了。
……
一场闹剧过后,新年终于结束,李家沟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村后山上沉寂已久的梯田重新开始热闹起来。
大伯还是没过上农开公司农业部部长的瘾,因为大家还是习惯性地叫他“提调”。
这几天村子里欢声笑语不断,大伯通过大广播发话了,谁家租的地,谁家赶紧将田里的稻花鱼捞走,将草割掉,田坎修好,等待统一安排翻地,不白干,五十一亩。正月三十一过,谁家要是还没有清理好水田,那就是放弃这部分利益,李家沟农开公司请人弄,不过田里的鲤鱼鲫鱼黄鳝泥鳅就归别人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九十一章 伟大的田坎
第二百九十一章伟大的田坎
于是这几天将地租给李君阁的人家都往自家田里跑。
鲤鱼鲫鱼吃不完的就做成熏鱼,配方还不能按往年各家爱咋弄就咋弄,全部按奶奶的配方来腌制,弄好了吴志秋来检测。
如果合格,李家沟农开公司负责收购,统一送村头新建的大熏坊里熏制成成品,放到网站上发售,这些可都是富硒食品哟。
泥鳅鳝鱼自己吃一部分,还送左邻右舍一部分,弄得满村都是烧鳝鱼烧泥鳅的香味。
李家沟的泥鳅鳝鱼品质好,泥鳅大堂哥的饭店收了一大部分。
鳝鱼这玩意儿没办法,放一起要互相吞食,于是只能由乡亲们自己去夹川县城里卖。
因此五溪一号换装后第一次行船,就是满满的鱼腥味。
是的五溪一号又换装了,花费了秋丫头七天的时间,让碍人眼的二皮退下了历史舞台,船道:“传统耕作技术,也要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进步,皮娃说了,有了这条道,可以把耗在梯田上的很多人力解放出来,投入到李家沟建设的其它地方,现在的李家沟,缺的是人手啊!”
缺的其实不光是人手,钱其实也缺,李君阁的垂钓中心一再往后推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资金问题。
好在年前通过普通糯米换乌金血米的方式,又淘换到四五十吨乌金血米,现在在网上卖得不错,能保持收支平衡。
年前于丫头在各大超市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阿音身着苗家味道的李家沟女工服饰在山林中徜徉的巨幅画像一挂,任谁都要往富硒食品柜台多看两眼。
不提价还不知道有钱人多,现在的乌金血米销售极为火爆,零售价都六十八了,一样供不应求,带动网站销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看得远在北京的王吉星捶胸顿足,直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他这前浪,眼看就要死在沙滩上。
然后哭着闹着要于丫头看在去年帮她销售荔枝的份上,死活要她将今年的收成匀一部分出来供应首都,你蜀都人是人,我首都人就不是人了?!
然后转头又给李君阁打电话,米这头于丫头吃了个脑满肠肥,果子你可不能再这么不地道了,还有八十一斤富硒生态猪,你养不养?六块钱一个的富硒鸡蛋,你生不生?赶紧的呀!
李君阁被闹得一个头两个大,老子是人,想生也没法生啊!
将事情跟阿音一说,两手一摊:“今年估计我是顾不上这头了。”
阿音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说道:“你公司顾不过来,可以让乡亲们干啊!谁家不会养鸡养猪咋的?之前担心的是销路,现在路子摆在眼前,难道有钱不赚?这事情你别管了,把王叔的电话给我,我去跟他谈。”
李君阁却心疼阿音:“如果让乡亲们来散养,这管理上就太辛苦了。绿色富硒食品招牌一打出来,对于饲料,药品,圈舍的卫生,禽畜的状况,都是有要求的,光这几样就得跑断腿!”
“要保证产品质量,不采用集中饲养的方式,管理者的辛劳那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媳妇,听话,我们不接这个活,啊?”
阿音一挥拳头:“不行!这个硬骨头,我来啃!当年大伯怎么过来的?他就是我的现成榜样!”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居易
第二百九十二章白居易
李君阁手扶脑门:“你是一个小女生,能跟当年三四十的壮汉子比拼体力比拼熬夜?算了算了,那这样,你再把吴志秋跟昭娃拉上,然后等农大的教授们来了,能往他们身上甩的活就往他们身上甩。吃我李家沟住我李家沟,遇到事情不搭一把手还成?”
“然后质量控制和销售还是公司来统一把关,然后统一收购,统一发货,这事情把硌豆跟二狗用起来,差不多拉扯着能扛过今年了吧?”
“明年,等明年我腾出手来,我们再从公司角度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阿音笑嘻嘻地拉着李君阁的手说道:“你看,还是能想出办法来的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君阁翻着白眼:“别跟我打官腔,我这是心疼媳妇!要换一个村长来,你看我搭理他不!”
阿音抠着李君阁的手心:“嗯,二皮你最好了,我就知道你不会看着我们辛苦不管的。”
李君阁心里嘀咕:美人计!糖衣炮弹!多少好汉栽这上头!吃不消啊吃不消!
……
农事这还仅仅是一个起头,李君阁那边还有一口种鱼池荒着呢,眼看着就要到育鱼苗的时节了,李君阁找了个机会,将在空间里呆了小半年的清波,军鱼,岩鲤,白甲都放回了种鱼池,让它们先适应适应。
又找了个机会,从空间里装了二十袋乌金血米的种子出来,每袋一百斤,堆到自家猪圈上方的木楼上。
做完这些,这才跑去召集良子,秋丫头,林旺财,石头叔,商议兰花送展的事情。
当天晚上大家在兰场碰头,秋丫头又给李君阁带来了一个惊喜,她师傅丁一山也给拉过来了。
丁老头相貌清癯,留着长白胡子,带着圆圆镜片的眼镜,头发后梳,还拖着一个白色的马尾。
丁老头看到李君阁就主动打招呼:“皮娃是吧?听秋丫头念叨好多次了,第一次见面,你好你好!”
李君阁简直受宠若惊,秋丫头又提供假情报,这老头好相处得很啊,赶紧甩锅:“丁老是吧?哎呀你看您来了这么久,都没有拜访过一次,实在太失礼了。都怪秋丫头,说是你不喜欢外人打扰,我一直不敢登门啊!”
结果丁老头第二句就现形了:“别来别来,我是真不喜欢有人打扰,不过你那砚台确实是好东西啊!能不能再匀我几方?”
靠,搞了半天是这么回事,李君阁笑道:“好说好说,您是要送嘉州画派几位同门吧?”
丁老头说道:“我对砚台本来是没有要求的,认为这就是一个工具,对画技本身是没有帮助的。结果秋丫头那天给我送来后,那墨真是磨得上瘾,那个舒服劲带到了画里边。哈哈哈,才明白文房四宝,古人诚不我欺啊!”
“然后我上网一查,你们李家沟的这东西在京城都小有名气啊,嘿嘿,于是就求上门来了……”
李君阁连连摆手:“言重了言重了,我蜀州的画派要用我李家沟的东西,那是我们的荣幸啊。这样,正好石头叔的新工坊开张,明天我就陪您去青珉石坊看看,您老亲自遴选合意的,如何?”
丁老头哈哈笑道:“那真是太好了!”
李君阁笑道:“我们也别提钱的事儿!欢迎嘉州画派暑假里头来我李家沟写生,一定保证各位吃好喝好看好,临走的时候只求诸位给我们李家沟各留一幅山水墨宝,就算扯平,如何?”
丁老头更是高兴,说道:“哈哈哈,当真要得!这就是雅事儿了!”
说完挠着头道:“你不知道我谢绝打扰是有原因的,求画之人太多,不是以势压人,就是以财压人,都是拿去讨好上司结交权贵的,还是跟你这样的来往比较舒心啊!”
然后又说道:“关于煤砂罐那个事情,你给秋丫头那些形制,还有寺庙里那套茶具的图片,我已经发给艺术设计院的院长了。他是留法回来的,也正想整点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刚好有这个契机,你放心,绝对给你们搞好!对了,今天是什么事?您尽管开口,老夫能帮上忙的,一定帮。”
李君阁笑道:“有您老把关,那这事情就更好办了,事情是这样,我们夹川发现了两品异种奇兰,现在正准备拿去日本送展。但是我今年看了天工奖的展场,人家布置得那叫一个讲究,因此上,我想着是不是也学学人家的套路,尽量把展台搞得雅致一些,别一个破盆子往那里一搁就完事儿。”
说话间旺财叔已经将两盆兰草拖出来了,轩内顿时暗香浮动,令人顿起幽然之思。
丁老头也是老蜀州人了,兰花见过不少,一见碧波玉龙那梦幻般的花型也惊着了。
熟视了一阵,然后开始闭上眼睛,瞑目养神。
秋丫头赶紧让大家别说话,然后开始在一边案桌上铺毡子,铺双层的宣纸,倒墨倒水一通忙活。
李君阁有些不明白,看这架势,怎么又突然要开始画画了?
秋丫头领着众人出来,拐过一个屋角才低声说道:“师傅这是来灵感了,现在不能打扰。”
一群人不明觉厉,都感觉艺术家是另一个星球来的物种。
旺财叔还低声对秋丫头说道:“秋丫头,你以后会不会也这样神神叨叨的?”
秋丫头抿嘴笑:“哎哟,我离这境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几人就这样闲扯瞎聊着,约摸过了一个钟头,才听见一声长笑:“哈哈哈,成了!不错不错!”
几人赶紧转回,就见丁老头正在活动手指头,一边看着自己刚才的画作,一边点头。
李君阁凑头看去,画中是一个偏厅一样的地方,明显是一个古代的办公场所,几案,香炉,书架,蒲席,帷帐,笔砚俱全,几案上堆满了案牍,后边的博古架上也摆了一些陈设,但主要还是书简。
一个古装人物丰神俊朗,手持毛笔,似乎正在修改一篇文章,但是眼神却不在文章上。
窗外近处是绿柳,远处是青山,天上流云徜徉,正是人间春好时节。
画中人物视线遥望着天上的白云,明显是深思不属。
几案上摆着一盆花,正是“五溪仙黄”,窗下靠几上也摆着一盆,正是“碧波玉龙”。
旁边题了两句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一看诗句李君阁就明白了,画中人物乃是白居易,画的是他在秘书省中的工作片段。
唐代秘书省又叫“兰台”,是负责校验典籍,勘正文章的地方。
这其实是一个清贵的职位,品秩虽然不高,但是要是没有点学问还真进不去,可白居易对这份工作似乎还不太满意。在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写下了“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这么一首绝句。
看似嫌弃这份工作,想起了故乡的云,其实有作者一份自傲在里边。
当真是移文不可改?当真兰台吏不傲?当真的理解你就输了!
一个“喜”字说得明白,大家都干得可以,到了我这里都不用再动笔了,今天一天又偷懒了,不错不错,值得表扬!
这是种什么心态?这完全是在俯视同僚!
画里白居易的神情完全将这层诗意描绘了出来。
李君阁击掌叫绝,能从兰花联想到兰台,从兰台联想到白居易,不管丁老头这是熟虑还是巧合,这个坑,已经给日本人挖得妥妥的了!
主要是白居易对日本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还在唐代,白居易的大作就已经被日本人视若圭璧,平安时代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收集了中日诗人诗歌一千一百多首,其中白大大一个人占了五百三十五,差不多就是一半!
当年嵯峨天皇召见臣下小野篁,曾念了一句诗:“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小野篁奏对道:“老板你这两句整得多巴适的,不过‘遥’字好像改成‘空’字更安逸些。”
天皇感慨道:“这是白大大的句子,你真当老子做得出来?老子特意拿来试你龟儿的!原来你狗的读都没读过的说?原诗里头恰恰就是一个空字!你龟儿的诗思,硬是跟我偶像合拍了哟,赏!”
由此足见白大大的诗篇,对当时孺慕汉家文明的周边各个小国的影响。
这包药送过去,日本人绝对是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李君阁将思路给几位一说,连老头都觉得匪夷所思,讶异地道:“哈哈,这太巧了吧?我还真没想那么多!”
李君阁说道:“丁老,这幅画我可就厚着脸皮求下了啊!展台就按唐代秘书省这个厅角布置,再把这幅画挂上。石头叔你抓紧时间用青珉石雕两个兰盆。‘五溪仙黄’至正大雅,盆子就雕成夔鼓之型;碧波玉龙如潜龙出渊,盆子就雕成东海巨浪之型。然后良子你负责移盆修饰,这就妥了!”
丁老头笑道:“前几天收了你一个砚台,正寻思着这么谢谢你呢,这幅画要是能帮得上忙,那就太好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
第二百九十三章拯救金雕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君阁开始了壮大公司队伍的工作。
其实从腊月各家各户杀猪开始,到大年十五各家走人户,李君阁就一直在观察人选。
那些在家里不用长辈招呼就干活的,走人户主动进厨房帮忙的,打牌时漫不经心随叫随下的,这些优先考虑。
至于那些扫帚倒了都不扶的,走人户只顾嗑瓜子聊家长里短的,打牌时红头涨脑吃饭都要叫几次的,那些就需要再议了。
小堂哥李君华从修渠就跟着大伯一直在干,分段包干的时候也自己领了一段,一直都干得不错。这次修卷扬机道的时候,李君阁也把他带着,准备让他以后在基建的时候跟朱朝安搭把手。
王宏光,就是李君阁刚回来打玉米时送他訇子油的那位,三十多岁的汉子,种地是一把好手,李君阁让他去兰场那边给旺财叔和吴志秋打下手,兰场,茶林,自家的荔枝树龙眼树都要管着,干些分苗,换盆,栽树,剪枝的粗笨活计,好将旺财叔跟吴志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
王庆华,王庆国的弟弟,王晓柏他老爸,今年也不出去了,负责钓友的接待工作,送人,送饭,接人,收钱,让农家乐的玉莲嫂子能腾出手来。
玉莲嫂子和大堂哥饭店的领班小红,将带着一队李家沟的小姑娘去首都余再男的酒店接受星级服务和管理的培训,为接下来的民宿和垂钓中心做好人才储备。
何苗喜欢动物,在干好护林队巡山和线路勘察的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鱼塘,鼠场,雁场的管理。
林奶奶年纪大了,还是做好兰场鼠场的后勤工作就好,做做饭,洗洗衣服,管好劳动工具就成。
硌豆跟二狗,两人在李家沟和县城一人一个星期轮换着来,除了要做好发货的工作外,在村里还要配合阿音,做好各家散养禽畜的管理,检查工作,严格把关,保证禽畜都能满足绿色生态的标准。
诸事分配完毕,李君阁才算腾出手来。
这天,李君阁陪着二堂哥去给钓友们送饭。
二堂哥脑子活,受到当年夹川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的启发,搞了个船儿面,将炉子锅碗搬到了船上。主打就是林奶奶传授的担担面,墨鱼炖鸡面,鸡汤抄手,红糖醪糟粉子荷包蛋。
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久长居送到钓友身边的饭菜,经常都已经凉了,这个可是现煮现得吃,而且是正宗的老夹川味道,好多在河上玩游船的游客,也经常要追上来整一碗,连呼好吃过瘾。
李君阁这两天就是陪二堂哥送饭,告诉他一些钓友们的忌讳。
葫芦溪是钓友们集中的地方,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大湖被钓友们称为“大圆湖”,小湖被钓友们称为“小圆湖”,整体被称为“匏瓜儿湖”。
大小湖交界处的铧尖位置,是鱼道所在,属于匏瓜儿湖最佳的几个黄金钓位之一。
夹川几个老钓鱼人轮流守着这个位置,换人不换窝,就连春节期间都一直守着,这鱼瘾不是一般的大。
今天是老李当班,远远看到李君阁他们的船就伸出两个指头,意思是:“老两样!”
钓鱼怕惊窝,李家沟有一个会钓鱼,了解钓鱼人心态的李君阁,这也是钓鱼人喜欢在李家沟扎堆的原因。
饭是凉的可以原谅,水送晚了可以原谅,鱼窝子给我惊了,不能原谅!
因此李君阁远在离钓位百米就停了发动机,改用手划,划到离老李还有二十来米的位置就靠岸,等他自己过来端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