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寺院后边是上百亩的楠竹林,四季青绿,也是消夏纳凉的好去处。”
“过去的法王寺有石燕飞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龙吸浪、月亮长明、莲花现瑞、大佛环顾、白马常现、观音龙珠十大自然胜景,不过这些是来自于古籍,具体所指为何,还在探究之中。”
“明末时候法王寺几经战火,十分衰败。清初,佛教禅宋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宏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蜀都三圣寺高僧文逐禅师来法王寺任主持,承传临济法系。后经奂宇、慧源、悟莲、德峰等数代高僧勤勉创业,法王寺开始兴隆。”
“其后,果端大师至京师,历尽艰辛,向皇帝奏请大藏经一部,皇帝赐下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令其‘永远供奉,以光佛法’。并赐法王寺为‘十方丛林’,谕其开期传戒。太后亲赐‘法王禅寺’牌匾一块及半副銮仪护送藏经回寺。”
“当时为报皇恩浩荡,历经十余年,法王寺建成万寿亭,以供奉圣旨、銮仪,当时记载我寺‘香火之盛甲于蜀南’。”
这些典故名目果山师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听得一行人连连点头。
说话间就到寺庙门前了,庙门是一座恢弘的巨大木门,木门上一边雕镂着一位门神,工艺精湛,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提醒来客从现在开始,就要正心诚意了。
据果山师傅介绍,这是清代的浅浮雕工艺。
门上是一方四个大字的匾额“十方丛林”。
这个就了不得了,是皇帝手书,也是法王寺“敕赐十方丛林”的由来。
进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尊弥勒菩萨,大肚宽肠笑容可掬。
果山师傅合什礼敬后,对众人介绍道:“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深受中国佛教大师玄奘的推崇。”
“我祈愿,我能跟大家一起上升到弥勒菩萨身边,去奉侍弥勒菩萨。我发愿,当弥勒佛下生的时候,我愿意跟着他下来‘广作佛事’,去追求无上菩提,追求最高的智慧。”
“这是玄奘法师最后的遗言,也是他最后的发愿。”
进庙烧香,奶奶老妈良子一行人就忙活开了,就李君阁不参与,心怀敬意,对着佛像却只是点头完事儿,这是他自己心中的一份执着。
果山师傅洗净双手,亲自过来为一众善信引礼。
这份面子让奶奶觉得非常荣幸,脸上笑纹更是深刻了。
弥勒菩萨拜完,沿着十七级台基而上,又是一座殿堂。
果山说道:“这里以前供奉的是关羽,因此被称为‘关圣殿’,重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在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三位菩萨法相庄严满目慈悲,不过李君阁关心的是建筑格式。
仰头看去,殿堂为硬山式屋顶,木石穿斗结构。
待得大家礼敬完毕,李君阁对果山师傅说道:“这也算是三教并存的例子了吧?”
果山师傅说道:“哈哈哈,释儒道三教,虽各立门户,但血脉相通。儒教提倡仁恕爱人,佛教提倡慈悲善良,道教提倡清静无为,全都重在精神的追求而忽略物质的享受。”
李君阁点头道:“三教圣人几乎同一时间横空出世,珠连璧合,星运长空。也算是人类历史上一奇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八十八章 讲法
第二百八十八章讲法
再往上走,就到了万寿亭。
万寿亭是牌楼式建筑,木石结构,李君阁最感兴趣的是它的重檐歇山式屋完又脑洞打开想到一个问题:“对了果山师傅,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没遇到过真正的出家人也没法打听,遇到你就又想起来了。”
果山师傅笑道:“你说。”
李君阁抠着脑门道:“先声明不是无礼啊,纯粹是好奇,我就想问,这鸡蛋如果还没受精,那应该就不算是生命吧?那吃它就不应该算杀生,这样说来,佛门中人是不是可以吃鸡蛋?还有牛奶,羊奶,是不是也可以?”
就听奶奶老爸老妈一起申斥:“胡说八道!”“乱说!”“赶紧跟师傅道歉!”
果山师傅哈哈大笑着摆手:“皮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们善信也该听一听才对。”
说完又给众人添上一杯茶,耐心说道:“关于比丘能不能吃鸡蛋,早在晋朝时就有人辩论过这个问题。我只能根据我的修行经验来跟大家说一说。”
“首先是不杀生是什么道理,佛教经论戒律之中,世尊已经说得很清楚,佛弟子持‘不杀生’戒,是慈悯一切众生。”
“记住了,不杀生是戒律手段,培育慈悯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才是根本。”
“古代僧团修行,实行托钵制度,托钵时,斋主供养什么就吃什么,并无分别心。现在泰国、锡兰这些小乘佛教国家,依旧保持托钵制度。”
“大乘佛教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的出家人,已不再托钵了。然而古代物资匮乏,因此不能挑剔,所以三净肉,在不得已的时候是可以吃的。”
“三净肉指的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就是平常斋主们所供养的。有时还因为是在深山中修行,总有缺乏食物的时候,因此佛还又加上两种:一是‘鸟残’,即鸟兽吃剩下来的动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称为‘五净肉’”
“记住第二个概念,食‘五净肉’的前提是‘不得已’。”
“相传梁武帝读《楞伽经》,经云‘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食众生肉’,他读了非常感动,自己发愿吃长素。他是佛门的大护法,又以帝王之尊推动‘素食’,于是很快就影响了华夏整个僧团。这个运动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弟子接受,连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国佛教的这一特色。”
“记住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关键词,‘不忍’。”
“接下来我们说荤素,荤所指的不是肉类,肉类有个单独的字,叫做“腥”,《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这是因为佛家戒绝一切肉体享受,带浓烈气息的菜蔬也是享受的一种,因此需要戒绝。俗话里的‘不沾荤腥’其实是说的两种戒律。”
“知道了这几个概念,我们再来说佛法,佛法的根本是什么?是保护‘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
“再说回鸡蛋和牛奶的问题,鸡蛋是鸡辛辛苦苦生出来的,牛奶是牛身上产出来哺育小牛的,我不是因为怀疑它们有生命,吃了会犯杀生戒而不食,我是因为我自己‘不忍’,而不食。”
“虽然鸡生蛋后可能就忘了,牛奶挤出来干什么用牛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因为‘我’,‘不忍’,因此我依然不食。”
“同样以理推之,虽然最初只规定佛子不得食五辛,那辣椒,胡椒之类的就没问题了?既然我们理解了戒五辛的目的是戒绝肉体享受,那么该不该吃后来这些东西,那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李君阁合什道:“明白了,先贤经典上的‘慎独’,李家‘敬对先祖,但思己事’的家训,跟师傅你说的这个道理有相通之处。”
果山师傅满意地点头道:“哈哈哈,跟你说话真是相当容易!刚刚那道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佛教徒,为了能吃到鸡蛋牛奶,而去研究没受精的鸡蛋是不是生命,喝牛奶算不算沾了腥,这本身就已经跟培育‘大慈悲心’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说完又对奶奶良子她们摆手道:“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不会强行要求信众戒荤腥,如果修为不到,强行持戒,反而会生出‘嗔怨心’,这就不但不是进步,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
奶奶跟良子都合什称善。
果山师傅接着对李君阁说道:“大乘经上主张,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权达变。如果没有高度的权智,应用在待人接物上,如何能弘扬佛法利益一切众生呢?”
“因此,弘法利生必须‘观机’,认识时代与众生的根性。这也是我为啥关注时政,关注你们李家沟发展的原因。”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八十九章 斋饭
第二百八十九章斋饭
“了解了众生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才能契合众机,应机说法,佛法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欢喜接受。刚刚这席话,其实就是我们之间一场缘法,皮娃,我佛家的法门,你觉得如何?”
李君阁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实在是高!师傅法理深湛,我听得是如沐春风啊!”
五表叔抠着脑门问道:“还是听得似懂非懂,果山师傅,这番道理平时没怎么听你讲说过啊?”
李君阁说道:“刚刚果山师傅才说了‘观机’的法门,对于奶奶良子来说,陪着她们虔诚敬香,就是弘法利生;对于老爸老妈,满足他们祈福还愿,就是弘法利生;至于你我嘛,哈哈哈,一顿豆花饭,那也是弘法利生!”
五表叔更糊涂了,李君阁哈哈大笑,果山师傅却笑眯眯地连连点头,知我者,皮娃也!
这时外边的鱼梆响了,果山师傅站起来说道:“各位不要嫌弃,就和我们一起吃道斋饭吧。”
领着众人从禅堂出来,沿着大雄宝殿向左走,就见到一个彩色的鱼梆悬挂在那里。
所谓鱼梆,就是那木头雕刻的一个龙头鱼身的飞鱼。
果山大师顺便说起鱼梆的讲究,原来十方丛林是鱼头朝山门,而子孙庙则是鱼尾朝山门。
看到鱼梆就知道来到五观堂了。
五观堂又叫香积厨,也就是平日里僧众们的食堂。
之所以叫五观堂,是因为吃斋时,僧众们不仅要肃静,而且还要集中思想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自付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僧人用斋时应该思考:施主供应这碗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没有?应把这些饭菜看作是医治饥渴的药物,吃“药”不能贪图口福,只要能达到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
因此,斋堂又叫五观堂。
佛教行斋是有规矩的,寺院吃饭要有一个召集令,会敲挂在五观堂外的鱼梆和云板。
所谓云板是拿铁铸的云形的一块铁板,做召集之用。
佛教用的云板,多用铜、铁铸成,直径三尺左右,形状像云纹,故称云板。
一般挂在斋堂廊下,每到用斋时敲击,属于饮食报时用的板,又叫火板、火典。
云板上铸有“南无吉祥王菩萨”几字。
法王寺因地处深山,不逢佛诞之类的大日子,有善信来访,一般都会在此和僧众们一起用餐。
斋堂窗外是苍翠的绿树,环境幽雅,在斋堂里,则是东西走向按序相对,摆放着一排排狭长的桌凳,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餐具。
三阵梆后,又敲响斋堂前的云板,僧众们就到齐了,看架势也是各忙各的,这么大一个寺庙,五个人管理,不算农活,光这打扫一项就够累的。
悦耳的引磬声起,僧值带领僧众一齐念《供养咒》,还要向寒林饿鬼施食。
施食时要由敲梆和云板那位僧人用饭勺盛着几粒饭走出斋堂,向左侧的寒林台位上撒去。然后默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唵,穆帝莎诃!”
之后才能开始用餐。
除了李君阁还在好奇地左顾右盼之外,其余人都低头顺目,等待斋饭开启。
不过用斋的基本规则李君阁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肃静,也就是止语这一条,那必须守得牢牢的。
斋饭很简单,素油烩萝卜片;青菜和萝卜缨切碎后盐渍,再挤掉水分清炒;剩下就是豆花饭了。
僧众们吃的豆花饭,蘸料就是酱油和一点香油;李君阁他们的,为了照顾善信的口味,法王寺的调料倒是按六合豆花饭的基本配置,生菜油葱姜蒜糍粑海椒配齐了的。
不知道是不是春节大鱼大肉吃太多的关系,李君阁觉得这顿素餐太合胃口了。
萝卜很甜,软中带一点点滑,一点点脆,青菜清香,豆花更是绵中带韧,吃得李君阁暗呼过瘾。
斋堂吃饭有规矩,把碗中的饭或菜吃完,需要添加时,就把饭碗或菜碗推向桌前,行堂僧就来添加;若不需要添满,则用筷子指示一下,指到需要的位置,行堂僧就给你添到那个位置。
李君阁吃得上瘾,推了一次,行堂僧过来添了,吃了觉得还不过瘾,又推了第二次。
等到推到地三次时,三分之二的人都已经吃完了,僧值站起身来,合掌,响磬,然后大家都站了起来。
啥意思?这是不让吃了?李君阁莫名其妙地也只好放下筷子跟着站了起来。
接着大家开始念《结斋偈》,念完之后,有两个还没吃完的僧人又坐了下来接着吃,李君阁这才放心了,也跟着坐下来开开心心吃起来。
果山师傅不地道,这就是不准我再推第四次了,李君阁默默地腹诽道,他也没细想自己这已经是第四碗了。
用餐完毕,李君阁也有样学样,自己到洗碗台把碗筷洗干净后放归原处。
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能够拯救世界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这话李君阁不敢认同为绝对的真理,但是今天跟果山师傅一席话谈下来,却也感觉得佛家教义颇有可取之处。
放好碗筷出来,一行人都在屋檐下的鱼梆底下等他。
李君阁不好意思地抠了抠脑门:“呵呵,斋饭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多吃了几碗。”
果山师傅笑道:“禅宗里有则故事,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回答:‘有。’那人又问:‘是什么呢?’慧海回答:‘我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那人又问:‘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回答:‘区别在于,我吃饭的时候只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只是睡觉。’哈哈哈,皮娃,刚才看你那样子,和慧海禅师有一比哟!”
阿音拍着双手,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嗯!二皮刚刚吃饭的时候,肯定啥都没想,吃在当下!”
李君阁拍着肚皮说道:“别说,吃了一个春节的大鱼大肉,今天这一顿斋饭,还真有点‘今日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滋味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果山师傅提议说法王寺背后的竹林也是个清幽去处,准备领着大家去逛逛竹林。
一行人都兴致高昂,于是大家又跟着果山师傅去后山游览。
沿着石阶向上,一路全是高大粗壮的大毛竹,绿意森森,又是一番景致。
不少新笋开始偷偷破土而出,试探春天是否到来。
果山大师照顾奶奶,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法王寺的典故:”说到西太后何以对法王寺如此垂青,就得说说法王寺所在地凤凰顶。”
“夹川与泸纳交界之地,有一座七丁山。”
“从七丁山往四方延伸,有五条山脉:仙顶,普照,羊蹄,云盘,龙挂。”
“从七丁山起脉,以龙挂山为首,蜿蜒向东北三十里,徒经九座山峰,在最北端结成一座浑圆雄峙的山峰叫龙胯山。”
“从龙胯山折而向东南又经过九座山峰,逶迤二十多里到达石佛乡境内的公婆佬,结成最后一峰。那里就是龙尾了。”
“整条山脉恰如一条巨龙横空出世,莽莽苍苍,君临红水市,雄踞西乡。”
“奇就奇在,这龙挂山之上,东南第七峰叫凤凰顶,形似一只展翅凤凰,腾飞于龙背之上,向东而鸣,迎接初升的朝阳。”
说完踏了踏脚下,说道:“就是这里了,凤凰凌驾于龙脊之上,自然暗合了西太后的心意。于是才有了赐下半幅銮驾重建法王寺的后续。”
李君阁听了哈哈大笑:“这个风水看得全无毛病!我夹川耙耳朵如此之多,也是一个完美的侧证!”
这下惹得老爸篾匠叔五表叔都在骂他胡说八道,都感觉这皮娃是在暗讽自己。
李君阁翻着白眼,这么着急忙慌地对号入座,你们不是心虚那是啥?!
来到山顶凉亭,俯视着整个寺庙,看着法王寺的众多雄伟殿堂,以及古朴的红墙碧瓦,飞檐翘角,回廊曲径;耳中听着下方传来的磬音梵呗,转头对阿音说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阿音,是不是这个味道?”
阿音似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寺院内原始自然、寂静空旷、万物和谐的自然禅境,接口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二皮,到这里来,感觉整个心都静了呢。”
李君阁笑指远处山下:“鹅黄,瘦绿,朝雨,夕阴,草木丛林、稻麻竹苇、游鱼飞鸟,山石微尘,是否都有知有情?”
阿音合什虔诚地说道:“我有。”
恰好阳光从云层中穿透出来,照到阿音脸上,身上,头发上,给阿音披上一层圣洁的金光。
一行人都默然无语,只听见果山师傅在后边低低一声佛号:“我佛慈悲……”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九十章 偷青
第二百九十章偷青
游览结束,一行人准备返程了,果山师傅将一行人送到了老山门,相约择日拜访李家沟,这才转身返回。
回到水边,大家又嘻嘻哈哈上船,开始往李家沟走。
五表叔扶着船舵,哈哈笑着问奶奶:“五婶,今天开心了哇?”
奶奶看着水面上的风景,笑得见眉不见眼:“开心,啷个不开心哟!开心得很!”
开心不光光是因为上了香礼了佛,最开心的事还是临下山前果山师傅将奶奶拉到一边,偷偷告诉她阿音佛心天成,是李君阁的良配。
这孙媳妇可要好好抓住了。
当天晚上还有过大年最后一项风俗——“偷青”。
这个风俗也是莫名奇妙,吃过晚饭天黑后,要偷偷溜出家门,跑人家地里偷几棵青菜回来,据说这样翻年自家菜地的菜才长得好。
没说的,李家沟最金贵的菜地,那非皮娃那几十亩地莫属了。
因此李君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白大它们领回家里拘着,大呆它们也赶到自家后山上去。
开玩笑这俩群小气巴沙的家伙,只有往自家拉东西的份,别人要动自家的东西,那真是不会客气的!
偷青这事情大人们还好说,娃子们是最兴高采烈的,好不容易捞到一次干坏事儿还能被表扬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哇!
要是被白大他们伤着,那就高兴事变伤心事了。
晚上吃过晚饭,李君阁就拿着手电出门了。
老爸问道:“幺娃你要去哪?!你这么大了还要去偷青?”
李君阁哈哈大笑:“我去逮贼!”
来到兰场找到旺财叔,只见他红光满面,笑道:“哟!印堂发亮,旺财叔你今年要走大运啊!”
林旺财还害羞,说道:“嘿嘿……皮娃,那天多谢你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牵着旺财叔的手道:“这么说,那就是好事儿近了?恭喜恭喜!咦?婶子跟昭娃呢?”
林旺财假模假样地一挥手:“嗐!女人家面子薄,先回县城了,说是……说是等忙完兰展这摊子事儿,她才过来!”
林奶奶也笑眯眯地上来给李君阁倒茶:“还是皮娃能耐,三眼两语就说得我媳妇回心转意了,旺财三棍子打不出两屁的,靠他,黄花菜都要凉!”
李君阁连连摆手:“跟我可没关系,婶子的心思一直就在旺财叔身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是少了一个回转的契机而已。”
林奶奶笑道:“不管咋说,我就认皮娃你这个福星了!对了,你大年夜不搁家里呆着,跑兰场来做啥?”
李君阁笑道:“不是吧林奶奶,你待县城久了,乡里的习俗都忘了?今晚要偷青啊!”
林奶奶笑道:“刚夸你两句就没正型了!你都多大了还偷青?!”
李君阁哈哈大笑:“我不是来偷青,我是来逮贼的!”
林奶奶一听就明白了,也抿着嘴笑,说道:“那你待会可悠着点,别真把娃子们吓着了!”
三人闲聊了一会,就见菜地那头出现十来根光柱,整在胡乱舞动。
李君阁笑了:“哟!还是团伙作案!”
娃子们偷青也是看人的,二皮叔最好了,平时没事儿还给自己买书包买文具,被他抓到也没事,听说他家菜最好,是全都要卖到蜀都的,因此全跑这里扎堆了。
这边三人笑眯眯地看着那边一团乱,旺财叔笑得打跌:“这帮娃子不会做贼啊,这不是在给人家发信号嘛!”
李君阁今天晚上带的是船头用的那种大灯,笑道:“得,估计那边差不多了,轮到我出发了。”
林奶奶也笑着再次叮嘱:“你真的得悠着点,都是乖娃,别闹得太过了!”
李君阁偷偷摸摸来到地头一片西风竹旁边蹲下,悄悄往地里看,就见一群娃子正撅着屁股挖菜呢。
中间还撅着俩大号屁股,alice跟shirly居然也在其中。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王晓松李芸秋他们还罢了,这怎么家里的几位也来了啊?
既然这俩都在,那粽粑跟芋头指定也没跑,多半在某处望风。
1...110111112113114...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