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江湖上为何要专门列有“刀剑评”?因为在许多时候,一刀一剑便倾覆了天下。
裴玉用尽力气,高举“冷美人”,幻想自己已是绝世刀客。
李玄都拔出钉在桌面上的糖葫芦,咬下一颗山楂,细细咀嚼,咔嚓作响。
少年人心中的江湖,就像这串糖葫芦。长大之后,江湖还是那座江湖,糖葫芦也还是那串糖葫芦,却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
李玄都举起这串糖葫芦。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太平客栈 第三十三章 好好读书
裴玉对于“冷美人”爱不释手,不过举了一会儿之后,就感觉手有些酸,只能将刀平放在桌上,然后趴在上面仔细观看,只觉得寒意沁入肌肤,刚才因为惊喜的缘故,没有太多感觉,现在却忍不住双手环胸抵御寒气,问道:“李大哥,这把刀叫什么名字?”
正在吃糖葫芦的李玄都回答道:“这把刀叫做‘冷美人’。”
裴玉忍不住伸手轻触冷美人的刀身,可惜没能像李玄都那样激起层层涟漪,就像是一位清高美女,对于裴玉这个愣头青的蹩脚手段根本不为所动,可谓是八风不动。
李玄都嘱咐道:“不要去碰刀刃,不然会被削下手指。到时候你姐姐和你爷爷找我赔偿,我总不能也把自己的手也砍下来。”
裴玉吓了一跳,乖乖点头,然后才稍稍 拔高了嗓音,道:“爷爷和姐姐才不会这样呢。”
然后他发现在刀身上似乎篆刻有如雪花的符箓云纹,极为玄妙,大开眼界的裴玉不由感慨道:“得刀如此,夫复何求。”
吃完糖葫芦的李玄都捏着竹签,淡然道:“是你小子见识太少,没见过真正的好刀。虽说这把‘冷美人’也算好刀,但还不到‘夫复何求’的地步,在刀剑评上就有四把刀远胜于它,分别是静禅宗的‘清净菩提’,补天宗的‘欺方罔道’,金刚宗的‘摩诃迦罗’还有曾经属于无道宗的‘大宗师’,这些才是江湖中用刀之人梦寐以求的宝物。”
裴玉问道:“李大哥也是用刀之人吗?”
李玄都摇头道:“我用剑。”
裴玉问道:“那怎么不见你的佩剑?”
李玄都叹息道:“断了。”
裴玉也忍不住跟着叹息:“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过了片刻之后,忽然就听李玄都板着脸说道:“差不多可以了,这把‘冷美人’中蕴藏寒气,你身无气机,若是接触久了,会被寒气入体,你姐姐可真要找我的麻烦了。”
裴玉也是个小机灵鬼,立刻察觉出几分不对劲,冲李玄都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道:“我姐姐才不会呢,我姐姐的脾气可好了,温柔大方,在帝京的时候,不知多少公子爱慕。”
不过还有半句话,裴玉没有说出口,那就是在外人面前弱柳扶风的姐姐,在自家弟弟面前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倒拔垂杨柳也不在话下。
李玄都望向站在裴玉身后的少女,淡淡一笑。
少女只是礼貌一笑,透着些许疏离。
其实她早就过来了,只是裴玉太过专注手中的“冷美人”,才没有发现。
少女名叫裴珠,是裴玉的姐姐,如今已是及笄之龄,可以嫁人,只是在李玄都的眼里,还算是个少女。裴珠原本对于这位出手相救的李先生印象不错,只是当她看到李玄都将佩刀交给裴玉的时候,就难免有些怒意,她比裴玉的年纪更大一些,受过父亲的教导,也读了许多书,算是实实在在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姐。
读书人给天下订立规矩,最看不上的就是以武乱禁的江湖武夫,她自小就不喜欢弟弟去舞刀弄枪,更不喜欢他憧憬什么江湖大侠,她希望弟弟能好好读书,然后如父祖一般,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而不是变成一个满手血腥血债的江湖浪子。
李玄都感受到了裴珠的淡淡敌意,不过并不在意。
裴珠看了眼李玄都,毕竟李玄都是裴家老少的救命恩人,她也不好对这位恩公多说什么,于是无视弟弟的溜须拍马,直接一个板栗打在裴玉的头顶上,冷冷道:“爷爷教导过你,要手不释卷,你不好好读书,又来打扰李先生,待会儿回去抄书一百遍。”
裴玉立刻苦了脸,最近他正在读江南一位大儒的理学讲义,大概有三千多字,一百多遍就是三十万字,真不知要写到哪年哪月。想到这儿,裴玉想死的心都有了,自从遇到李大哥,这才过了几天快活日子啊?如果真去抄书了,江湖大侠的梦想怕不是也要彻底破灭了。
不过裴玉从小被欺负惯了,又是个绵软性子,眼看着李大哥是不打算帮他撑腰了,哪里敢反抗姐姐,只能老气横秋地叹息一声,先是朝李玄都施了一礼,乖乖回自己的屋子抄书去了。
在裴玉离去之后,裴珠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右侧腹部。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而起。朝李玄都施了个最是标准不过的女子万福礼,然后也离开了李玄都的房间。
姐弟两人离去之后,李玄都独坐房中,没有调息运功疗伤,坐在桌旁想着今后的谋划。
这次齐州之行,前途未卜,祸福难料,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更多时候,李玄都还是闭目养神,平复心境,缓和“太阴十三剑”带来的种种凶戾之意。
……
在临枣关城外百里处有一座山神庙,不是那种荒废的破庙,而是一座香火颇为旺盛的庙宇,就算是乱世的缘故,来烧香的百姓也不算少。
不过今天的山神庙被一行人霸占,禁止其他百姓靠近。
为首之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朝廷高官,身着青色蟒衣。
青鸾卫十三太保之一的方十三,带了青鸾卫都督府右都督丁策的手令,可以任意调动齐州境内的青鸾卫。
这次为了平定青阳教之乱,青鸾卫都督府不惜派遣了大批青鸾卫来到齐州境内,既是暗中缉捕帝党要人,也是顺带协助齐州总督平定青阳教叛乱,一举两得。
与方十三一道而来的,还有那位小公爷,本代燕国公的嫡长子,板上钉钉的未来国公爷。
在一行青鸾卫来到此地之后,又有一行人赶到此地,为首是一位满身贵气的公子哥,身后带着几位扈从,都是境界高深的江湖高手。
在齐州境内有两大豪族,分别是琅琊府萧氏和兰陵府裴氏,若论历史久远和根基身后,可与金陵府钱氏和松阴府孙氏相媲美,都是地方上一等一的豪强。
这名年轻人便是出身于兰陵府裴氏,算是名副其实的地头蛇,而且还是过江强龙也不敢招惹的那种。
方十三,小公爷,裴家公子,三人在山神庙的后堂中相聚,相谈甚欢。




太平客栈 第三十四章 有酒上酒
天微微亮,天幕还是一片深蓝,李玄都从自己的房间出来,路过裴玉的房间,裴玉还未起床,想来是昨晚抄书抄到很晚。走过楼梯口的时候,遇到了同样早起的裴舟。
裴舟笑道:“难怪李公子是江湖高手,起得竟是这般早,这是要闻鸡起舞?”
花花轿子人人抬,李玄都同样笑道:“也难怪裴老是士林大儒,彼此彼此。”
两人相视而笑。
裴舟问道:“这座客栈规模颇大,后面还有个小园子,幽静雅致,若是李公子不嫌,去散散心如何?”
李玄都点头道:“好极。”
两人一起下楼,此时客栈的老板娘也已经起床,正站在柜台后面算账。
自从与陆夫人相识之后,每到一处客栈,李玄都都会在心底将客栈的老板娘与陆夫人比较一番,相较于陆夫人,这位老板娘的年纪似乎要小个三四岁左右,身形稍显瘦弱,脸庞白皙,如果说陆夫人是大家闺秀,那么这位老板娘就是小家碧玉了。
见到李玄都与裴舟一起下楼,老板娘只是微微点头示意,并未多言。
李玄都与裴舟并肩来到客栈后面的园子,虽说是冬日,但还有几丛竹子和几棵松柏,两人沿着一条小径缓行,裴舟稍稍犹豫之后,问道:“李公子也是朝堂中人?”
李玄都反问道:“裴老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裴舟摇头道:“这几日与李公子交谈,看李公子的谈吐和见地,实在是不像寻常江湖武人,还有那日出手相救时,能对青鸾卫的嫡系如数家珍,也像是曾与青鸾卫打过不少交道。”
李玄都坦然承认道:“的确是在帝京城待过一段时间,却是算不得朝廷中人,毕竟没有官职,只是白身。而且在天宝二年之后,我便离开了帝京城,从此不再与朝廷有什么牵扯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裴舟哪里还有不懂的,叹道:“原来是张相的门人。”
李玄都点了点头。
裴舟缓缓道:“既然李公子也曾在帝京城中待过,那么依照李公子看来,我大魏朝会有今日这般局面,是何缘故?”
李玄都哑然失笑道:“裴老未免太看得起李某人了,这是一个大题,想要完完全全解答出来,怕是要留待后世之人。”
裴舟摆手道:“你我如今在这客栈的后园之中,又不是在庙堂之上,仅仅就是闲谈而已。”
“既然裴老如此说了,那我就说了,不过是一家之言,有所偏颇之处,还望裴老不要取笑。”李玄都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在我看来,历朝历代,无论如何更弦易辙,始终有两点不曾变过,一者是人心,一者钱粮。”
“就拿如今大魏朝的局势而言,看似危如累卵,可如果有足够的钱粮,人心不散,无论是外敌金帐汗国也好,还是内患伪周、青阳教也罢,都不足为虑。当年张相主政时,秦都督率领大军收复秦州、凉州,驱逐金帐汗国大军,便是明证。”
“从武德十一年到天宝二年,不过短短三年,为何武德十一年的时候可以打得过,而天宝二年时就打不过了呢?在天宝二年的时候,钱粮还是充足的,这便是人心之故了。”
“钱粮在其次,关键是人心。”
“纵观前朝,无非是古时的三公制、丞相开府制,其后的三省六部制,前朝的二府三司制,及至本朝的内阁制,朝廷规制一直在变,可不变的是人心,无论是如何完善的规制,都是飘在天上的,想要让它的根落在地上,还是要靠人去施行,这就是人心了。如果人心不定,结果就是党争不止,将党争置于国事之上,那么能干出什么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裴舟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正因为人心多变,所以才要不断变更规矩来约束人心。”
李玄都点头道:“正是如此,所以张相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裴舟叹息道:“我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过河的那一天。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所以我相信,李公子你们这些年轻人,终有一天能够抵达彼岸。”
李玄都轻叹道:“这不是普通的河,这是一条鹅毛不浮的弱水,想要过河,非要付出无量头颅和无量鲜血不可。”
这座小园不大,呈一个环形,两人其实就是绕着小园子走圈而已。
听到李玄都这番话,裴舟停住脚步,感慨万千,说道:“现在朝堂之上,用的尽是些法力诈术,皮毛法术,旁门左道耳,真正身怀大道者,无一人也。”
这里的大道,当然不是什么长生大道,而是切切实实的治国大道。当然,法术也不是说方士们用的术法,而是说权术和各种权谋手段。
李玄都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裴老这般国之栋梁,也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那一日。”
裴舟一笑置之。
天色渐亮。
正在记账的老板娘蓦然心头一震,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青衣的官差大步走进客栈,不过不同于寻常的臬司衙门官差,此人的青衣官服上绘着一只振翅而飞的青鸟,腰间佩有一口并不常见的官刀。
青衣官差走到柜台前,将腰间的佩刀放在柜台上,脸色漠然问道:“有酒吗?”
客栈既然是太平客栈,那么老板娘自然是太平宗中人,哪里不知道这青衣官差的底细,分明就是凶名赫赫的青鸾卫。
凶神上门,怕是没有好事。
老板娘轻轻吸了口气,轻声道:“回大人的话,有酒。”
这名青鸾卫环视四周,问道:“客栈里有多少人?”
老板娘翻看了下账册,道:“回大人的话,有五十七人。”
青鸾卫猛然加重了语气:“其中可有反贼?”
老板娘脸上的表情猛然怔住,勉强笑道:“大人这话是怎么说的?什么反贼?”
“什么反贼?”青鸾卫死死盯着老板娘,问道:“自然就是与朝廷做对的人,我再问一遍,你们客栈是否藏匿反贼?”
老板娘合上账册,低垂着眼帘,道:“大人明鉴,我们都是正经买卖家,哪里有什么反贼。”
客栈内的气氛骤然一凝。
一名年轻伙计不知何时已经来到青鸾卫身后的不远处,手中握着一杆扫帚。
太平客栈自有规矩,如果是客栈客人之间互相寻仇,那么客栈就恪守中立,如当初的陆夫人便是如此。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说沈元斋出手偷袭崔朔风,便是关乎到了太平宗自身的利益,那么客栈也不会死守着规矩。
除了这两点之外,如果有人意图对客栈不贵,太平宗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哪怕太平宗已经封山。
青鸾卫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年轻伙计,忽然一笑:“没有最好。”
老板娘没有说话。
因为正主已经登场了。
方十三率先走入客栈。
然后就是那位出身于燕国公府的小公爷,名叫曹建德,如今在青鸾卫都督府中挂名都督同知。
与曹建德并肩而行之人,是一位丰神俊朗的年轻公子,哪怕是寒冷冬日,也是一身单薄长袍,手中持有一柄象牙骨折扇,扇面上是一幅美人图,行走之间,摇动折扇,扇起一阵清风。
在三人之后,还有十几名随行之人,有身着青衣或紫衣的青鸾卫,也有身着便服之人,应该是那名年轻公子的心腹扈从。
方十三等三人单独坐了一张桌子,这位青鸾卫十三太保淡然道:“既然有酒,那就上酒。”
太平客栈
太平客栈




太平客栈 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
听到这句话,老板娘身体紧绷。手机端
最早的太平客栈就是陆夫人经营的那座客栈,曾经是座鬼店,经营多年,只是因为位于太平山脚下的缘故,位置偏僻,不为人知。
除了这座太平客栈之外,其他的太平客栈不过是近几年才陆续开张。她作为这座太平客栈的话事人,见识过不少江湖上的三教九流,可是被人这样直接明火执仗找上门来,却还是第一次。
老板娘动作略显僵硬地从柜台后的大酒坛中舀出三壶酒,在她身旁还有一只小火炉,除了用于取暖,在火炉上还放着一个小锅,锅中放水,老板娘将锡制酒壶放入锅中,开始温酒。
就在此时,裴珠和裴玉从二楼房中来到一楼大唐,准备用饭。姐弟两人还在楼梯上的时候,就见到了正坐在一楼中的方十三。
方十三正好转头望来,与少年少女相望,使得两人脸色骤然苍白。
那名手持折扇的贵公子抬头望向裴珠,笑道:“原来是珠儿妹妹。”
裴珠下意识地望去,与此人对视,迟疑道:“你是?”
“怎么,珠儿妹妹在帝京城待的时间久了,就不认识我这个堂兄了?”同样姓裴的公子摇了摇折扇,眯起双眼,道:“你忘了,小时候我们还一起上过蒙学呢。”
裴珠终于想起眼前之人是谁了,心头一震。
裴琰!
但凡世家豪阀,都难逃长房和偏房的窠臼,裴舟这一支只是偏房,不过因为裴舟位列九卿的缘故,在裴家的地位很不一样,就是长房,也不得不让他三分。
而裴琰便是裴家的长房长孙,未来的裴家家主。
按照年龄来算,裴琰只是比裴珠稍长几岁,当年裴珠的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裴珠曾在裴家开办的蒙学中待过一年,故而与这位堂兄相识,只是当时两人之间的关系谈不上好或是坏,只能说是一般,而且时隔多年,裴珠对于裴琰的印象已经很是疏淡,否则她也不会没有认出裴珠。
只是裴珠想不明白,这个堂兄怎么会与恶名昭彰的青鸾卫坐在一起?难道裴琰也是来杀他们的?
就在裴珠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方十三已经收回视线,问道:“酒好了没有?除了酒之外,还要有下酒菜,你们是怎么开客栈的?难道这也要我教?”
年轻伙计放下手中的扫帚,赶去后厨忙碌。
老板娘从锅中取出三只已经稍稍温热的酒壶,亲自送酒。
一楼大堂中,气氛格外凝重。
裴琰忽然说道:“珠儿妹妹,傻站着做什么?不妨下来一起,我好介绍几位贵客给你认识。”
听到裴琰的话语,曹建德也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让裴珠毛骨悚然的笑意。
裴珠几经犹豫,还是决定下楼。
就在此时,裴玉突然一把拉住姐姐,望向裴琰,高声道:“我姐姐今天身子不舒服,而且她一个女子,也不适合抛头露面。”
裴琰望向裴玉,笑道:“姐姐?如此说来,你就是玉儿弟弟了?”
裴玉深吸一口气,输人不输阵:“我是裴玉。”
裴琰“啪”的一声收起折扇,轻轻拍打掌心,笑道:“也行,就是不知道三爷爷身在何处?”
裴舟在他的同辈人中排行第三,故而被裴琰称作三爷爷。
裴玉皱了下眉头,没有说话。
在裴琰的身后站了一名高大老人,满头白发,并未以发簪或是头冠束发,就是这么随意披散下来,眼神阴鸷如鹰隼,双手十指如钩,呈现出淡淡金色,让人很容易便联想到静禅宗的“大龙爪”等绝技。
这名老人只是轻轻瞥了裴玉一眼,便让裴玉如遭重击。
裴琰叹息一声:“三爷爷万般好,可他不应该勾结逆党,更不该忤逆太后娘娘。”
裴琰嘴角翘起,死死盯着姐弟二人:“没奈何,我裴家长房就只能大义灭亲了。”
姐弟二人脸色苍白。
听裴琰话语中的意思,裴家这是要用他们祖孙三人的性命来给太后娘娘交投名状了。
人心薄凉,不过如此。
就在此时,一个温和嗓音忽然响起:“好一个‘大义灭亲’。”
裴玉猛地转头望去,正是让他崇敬无比的李大哥。
裴琰也随之望去,眼神玩味道:“你是哪位?”
李玄都淡然道:“姓李,李玄都。”
裴琰眯起双眼道:“就是你帮助逆党,公然抵抗朝廷?”
李玄都平静道:“不用急着扣帽子,这里是齐州,不是帝京,就算你扣上了帽子,也不意味着你就能为所欲为。”
裴琰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齐州?那你知不知道齐州的兰陵裴家?”
李玄都仍是不见丝毫惊惶,望向身后,笑道:“我祖籍也在齐州,说句裴老可能不爱听的话,我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裴家已经能在齐州一手遮天了?”
话音落下,一名老者出现在李玄都的身后位置,正是裴舟,老人淡然道:“虽然老夫出身于裴家,但也从未听说过此类说法。”
裴琰从自己的位置上起身,拱手道:“三爷爷。”
裴舟深深看了一眼这位家族晚辈,没有说话。
李玄都伸手捂住嘴巴,轻咳了一声。
裴琰瞥了李玄都一眼,笑道:“既然是个病秧子,就别出来逞英雄了,免得闪了腰。”
一直站在裴琰身后的高大老者扯了扯嘴角,满是讥讽之意。
裴琰全然没把李玄都放在眼中,虽说李玄都曾经擒住了曹建德,但曹建德本就心存大意,而且其本身修为境界也不算高,曹建德失手被擒之后,方十三难免束手束脚,可现在不一样了,加上裴琰身后的这位老者,三者联手之下,裴琰不相信这个叫李玄都的还能翻起什么大浪。
毕竟人多势众。
裴舟也看到了那名白发老者,面上不显,心情却愈发沉重。
虽然他久在帝京为官,但对于此人也略有耳闻,乃是裴家的一位老供奉,境界修为相当不俗,在黑白谱上有名,据说是一脚在归真,一脚在天人,总之玄乎得很。
李玄都上前几步,来到客栈大堂,道:“病不病的,倒是有劳这位裴公子关心了。只是逞英雄与病秧子从来都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换句话来说,就算我病了伤了,境界大跌,只剩下半数修为,那又如何?”
裴琰伸出大拇指,笑道:“真是好大的口气,依照阁下的意思,你只用半数修为,就能敌过我们所有人了?这话要是哪位太玄榜上的前辈高人说出口,我肯定要好好思量一番,可是从你口中说出来,你配吗?真是让我笑掉大牙。”
李玄都不是没有火气的泥菩萨,不跟裴琰一般见识是一回事,却不意味着裴琰可以阴阳怪气地不好好说话。
在江湖上,一口吐沫一个钉,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骂了别人,打了别人的脸面,然后被别人一刀杀了,合乎律法吗?不合律法,可这就是江湖上不成文的规矩。
打脸是死仇,死仇以死解。
行走江湖,生死自负。
李玄都轻声道:“你记住自己说的这句话,如果待会儿这颗牙没有笑掉,我会亲自帮你敲掉,让你长个记性,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免得你以后丢了性命而不自知。”
1...142143144145146...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