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太平客栈 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签
如果问李玄都,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道之争,就算李玄都是练剑的天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因为大道也好,天道也罢,太过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玄之又玄,如何能够说清?
但是李玄都自小跟随在师父身旁,以及后来跟随在张肃卿身侧,耳濡目染之下,却知道什么是利害之争。利益,无外乎地位、权力、金钱,哪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扣住一个“利”字,李玄都可以从现已知晓的各种消息中,推断出些许藏于幕后的真相。
无奈在帝京之变后他就已经彻底失势,能够知晓的消息太少,有些内幕注定不是现在的他可以知晓。
就在这个小插曲之后,安庆府的城门终于是开了,等候已久的百姓们开始陆陆续续进城。虽说李玄都和刘辰并不在安庆府停留,但还是打算进城去补充些必要食物,最好是以肉类为主,可以补充血气。
进城之后,两人便各自分开,约定一个时辰以后在中轴线另外一侧的城门处相会。
李玄都独自走在落满白雪的大街上,从一家刚刚开门不久的酒肆中买了一壶酒,卖酒的是个美貌娘子,瞧见李玄都之后眼波流转,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玄都只是买酒,并无其他邪念。
李玄都离开酒肆之后,又从旁边的几家店面中买了些熟食放入“十八楼”之中,然后一边喝酒一边沿着街道慢步行走。
他不是个喜欢喝酒之人,不过也不排斥就是了。他每到一座新城,总是喜欢在这座城中走上一遭。在他小时候,二师兄总是教导他,人心就是一根弓弦,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那么终有一日会断掉,要学会松一松心弦,所以李玄都每逢在做大事之前,都会随意行走,放松心情。只是这个习惯也不全然是好事,上次他就遇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帷帽女子,一言不合之下大打出手,结果被打得半点脾气没有。
一壶酒喝光,刚好走到尽头,在这里有个简陋的算命摊子,一个身着道袍的老道坐在桌子后面打着瞌睡,身旁竖着一杆大旗,旗面脏兮兮的,上面画了个黑白二色的阴阳双鱼,四角分别写着“铁口直断”四字。
李玄都本想一笑而过,猛然间他又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坐在摊位后闭目养神的老道,有些犹豫不决。
过了一会儿,李玄都就看到老道的嘴角有一道白亮口水飞流直下,同时以他的耳力也听到了轻微的鼾声。
李玄都忍不住抬头看了眼天色,明明是清晨,莫不是这位铁口直断的老神仙一宿没睡?那可真是操劳。
又过了一会儿,老道的脑袋没有控制好平衡,猛地前倾了一下,一下子惊醒过来的老道吧唧吧唧嘴,用袖子擦去脸上的涎水,这才发现摊子前站了个人,赶忙正襟危坐,尽力摆出些许高人气度。
李玄都问道:“不知老神仙是在何处学道?能算什么?”
老道轻抚胡须,沉声道:“贫道早年时曾经在那太平山上学道,后来道法小成,奉师门之命下山济世,积累外功。在那大江之畔,贫道曾经遇到正一宗的小天师,小天师见我有向善之心,便传我‘五雷天心正法’,修炼有成之后,可呼风唤雨,策役雷霆降服鬼魅邪魔。”
说到这儿,老道脸上惋惜、懊恼、无奈、怅然皆有,接着说道:“无奈贫道根骨稍次,修不得小天师的‘五雷天心正法’。好在贫道还是个有福之人,游历吴州时,遇到一个稚童因为吃不到糖葫芦而啼哭不止,于是贫道便送了他一串糖葫芦,才知这名稚童竟是大天师所化。大天师感念贫道善行,要授予贫道《太上丹经》,只要持恒修持,可成就天人造化、万物滋养的长生大道。只是贫道无心此法,反而是向大天师请教了‘紫微斗数’。换而言之,贫道的“紫微斗数”乃是大天师所授,公子,你说准不准?”
李玄都强忍笑意,点头道:“准。”
老道抬手示意李玄都请坐,然后伸出两根手指捻了捻一撇山羊胡,问道:“不知公子要算些什么?”
李玄都想了想,说道:“算一算最近运道如何。”
老道说道:“那就请公子将生辰八字告知于贫道。”
李玄都摇头道:“那可不行,若是让你知道了我的生辰八字,再以道家的厌胜魇镇之法害我怎么办?再者说了,我从小是孤儿,也不知道是哪天哪个时辰出生的。道长既是得了大天师的真传,想来不用生辰八字也能测算才是。”
老道有些后悔牛皮吹得太大,被人拿话语挤兑住,只能讪讪道:“公子所言极是,也罢,贫道就不问生辰八字了。”
然后老道人故作沉吟了许久,这才缓缓说道:“公子这次出行,恐有血光之灾,刀兵加身之厄。”
李玄都心中一动,从“十八楼”中取出一块碎银子放在桌上。
老道顿时眼睛一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块碎银子收起,然后掐指算了又算,微笑道:“不过公子也不必太过忧心,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此行虽有些许波折,但总体无碍,也许还会有意外之喜也说不定。”
然后老道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过贫道也多嘴一句,公子日后会有一道坎,不在外头,而在里头,所以公子还是要谨防祸起萧墙。”
李玄都脸色稍显凝重几分,又丢出一串铜钱,起身离去。
在李玄都离去后不久,老道正打算继续闭目养神,就听一阵清脆马蹄声由远及近响起,让老道猛地一个激灵,生怕遇到那种不讲道理的纨绔子弟,一个不高兴,直接纵马将他的摊子给踩踏了,其实摊子没了也是小事,反正也不值几个银钱,关键是他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几番折腾,说不定被撞之后还要被骂上一句没长眼睛,那又是何苦来哉。
待到老道人睁开眼睛之后,却是猛然瞪大了眼睛。
在他面前站着一名牵马的女子,虽说这名女子戴着帷帽,看不清面容如何,只能依稀看到和一个洁白精致的下巴和一双紧紧抿起的嘴唇,但她所牵着的马匹却是让见多识广的老道人有些惊讶。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出自金帐汗国的汗血马,千金难求。
马尚且如此,马的主人更不必多说,身份已经不能用一个“富”字来形容,必然要在“富”后面加上一个“贵”字才行。老道咂摸了一下嘴巴,知道自己今天遇到了贵人,看来自己今天运道着实不错。
老道人略微迟疑后,试探问道:“这位姑娘,可是要求签算姻缘?”
女子似是有些犹豫不定。
老道知道自己要亮一亮真本事了,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女子与刚才那个异乡年轻人的方向相反,应该是从南门入城,于是决定赌上一把,道:“如果贫道所料不错,姑娘是从江南而来,要往北边而去。”
女子微微一惊,然后点了点头。
老道如释重负,微笑道:“贫道向来算无遗策,所以姑娘不必担心贫道是那招摇撞骗的骗子。”
女子好似下定了决心,取出一枚太平钱放在桌上。
老道人立刻拿出那只还算干净的签筒,里面装有一百零八支姻缘签。
女子接过竹筒,微微抬起手臂,轻轻晃动。
一支签跳出竹筒。只见签上写着:佳偶耶?神仙美眷也。夫复何求?
ァ新ヤ~8~1~中文網
老道人顿时喜笑颜开:“恭喜姑娘,此乃签王。正所谓对对佳偶,神仙美眷,百年偕老,无须再觅良缘。”
太平客栈 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钱家
安庆府,毗邻大江,过江之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故而安庆府是从江北去江南的最后一座大城,也可以算是江北地域的最南端。
李玄都在闲暇之余算了一次命之后,继续漫步于安庆府城的街道上,心境放空,虽然身在万丈红尘之中,但却是难得的安宁时刻。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玄都动用了一次“人间世”之后,气海内翻江倒海不说,“逆天劫”对于体魄的腐蚀也越来越深,以前只要半个时辰就能镇压,现在却要一个时辰,如抽丝剥茧一般,异常耗费心力。
为了不被刘辰看出端倪,他故意说一个时辰的时限,就是为了在这段时间里化解“逆天劫”的反噬,不过李玄都也是有苦自知,此时镇压得越狠,下一次的反噬就越发猛烈,日后反弹兴许就连他用尽浑身解数都镇压不下。
不幸中的万幸,李玄都所学庞杂,从“玄微真术”到“坐忘禅功”,再到“纯阳紫气”,可以说是佛道兼修,对于体魄气机有诸多不可言传的裨益,还不到用尽浑身解数的时候。
一个时辰之后,李玄都与刘辰在南城门前汇合,此时李玄都体内的气机已经完全平复,就如一方静湖,不起丝毫波澜。刘辰身上多了个小包袱,背在后背上,胸前打了个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须弥宝物都能有“十八楼”这么大,最小的须弥宝物也就是一只钱囊大小,装不了太多东西。
两人出城之后,走了大概二十余里,便是滔滔大江,江面广阔,堪比寻常湖泊。
江面上船只往来,船帆如云,所谓百舸争流也不过如此。
过了这条大江,便到了江南地界,也进了金陵府的辖境。
说起金陵府,李玄都不能说多么熟悉,也不能说多么不熟悉,毕竟他曾经来过这里,有一位本地的朋友曾经送了他两罐明前茶、一些以檀木制成的木炭、一个红泥小火炉、一方可以用来煮酒的火铜小鼎,否则依照李玄都的性子,哪里会花费银钱置办这些东西。
至于那位朋友,姑且可以算是一位世家公子,姓钱,名玉龙。
自大魏立国以来,在江南就有一个铁打的钱家。钱家祖上也是那从龙功臣,本可以封公拜候,荫蔽子孙,只是钱家祖上却向大魏太祖皇帝讨要了一块丹书铁券,然后便返回家乡金陵府,开始经商。
不得不佩服钱家老祖的先见之明,当年太祖皇帝在开国之初,外姓功臣封爵,总共封了十位国公,可在太宗皇帝即位时的一场腥风血雨,就废黜了五个国公,传至今日,只剩下三位国公还能世袭罔替至今,但也不如钱家这般逍遥自在。
钱家,顾名思义,很有钱,至于怎么个有钱法,在寸土寸金的金陵城中,有两条街的店铺都是钱家开的,金陵城外码头上停靠的商船,有一半都是钱家的。
钱玉龙曾经跟李玄都吹嘘过自家的产业,遍布江南各州府,大致是古玩铺三十三家,印局十三家,赌坊三十二家,书局九家,行院二十九座,粮店三十五家,酒楼四十四家,药铺二十八个,瓷器铺十五家,铁匠铺四十家,当铺三十七家,客栈四十家,钱庄十三家,织坊三十个,这还不止,仅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的现银就达千万两之巨。另有金陵府城内府邸八座,城外别院三座,共有房屋千余间,田地三万余亩,田庄二十八个,佃户三千九百余人,大小船只四百余艘,船坞四座,不算族内子弟,仅是雇佣的各种伙计就达三千余人。
其实钱家的土地不多,他们也不靠土地赚钱,关键是钱家插手了盐、铁、瓷器、铜、棉纱、丝绸、茶叶等贸易,这才是真正的万利行业。
当时钱玉龙还曾邀请李玄都去见识下什么叫十里秦淮,并放出话来,这十里秦淮里头最少有五里是他们钱家的,李兄若是看上了哪个花魁,尽管开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句话,如果让别人来说,八成就是胡吹大气,可换成钱玉龙来说,那便没有半分夸大之词,只是在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而已。
放眼金陵城中,钱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钱半城”。
如此大的家业,自然难免惹人觊觎。不过钱能通神,钱家位居金陵,向南交好慈航宗,向北交好清微宗,与辽东的补天宗和西北的无道宗广有交情,在帝京城中更是交好各路权贵,甚至是在金帐汗国,他们也说得上话,可见钱家的人脉之广。
除了人脉之外,钱家本身也是可以媲美正一宗张氏的大家族,族内高手不在少数,同时又以重金聘请客卿、供奉、清客、门人,与听风楼、白莲坊、闻香堂、万笃门一样,不是宗门而胜似宗门。
正因为如此,在如今的江湖之中,除了正邪两道二十二个宗门,以及依附于这二十二个宗门的诸多门派之外,还有几家可以勉强做到超然于外的,听风楼、白莲坊、闻香堂、万笃门等四家算一个,青阳教算一个,钱家也可以算一个。
李玄都之所以会与钱玉龙相识,说到底还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当时江北之事已经暂告段落,李玄都返回宗门养伤,期间也开始处理宗门事宜,因为与钱家上有一笔生意上的往来,本应是二师兄的差事,便由李玄都代劳,走了一趟江南,由此结识了金陵府钱家的少东家钱玉龙。
钱家的行事风格很有意思,既保守又不墨守成规,两种完全截然相反的行事风格在他们身上完美融为一体。说他们保守,是因为他们恪守祖训,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说他们不墨守成规,则是因为在祖训之外,他们奉行的就是未曾禁止即自由,无不敢做之事,故而钱家内部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抠着祖训的每一个字眼,从中找出漏洞来,到最后一条祖训硬是有好几种解释,而每一种解释都是有理可依。
除此之外,钱家也并非世人所想象的那种满身铜臭之家,如果抛开富可敌国的家财和家族内卧虎藏龙的高手,钱家甚至可以算是一个书香世家,在家中建有一座名为“玉海阁”的藏书楼,共藏书六十余万卷,同时也收藏着整个江南数量最多的孤本和善本,与帝京的文渊阁、静禅寺的藏经阁、正一宗的抱经阁,并称为当世四大藏书楼。
凡是钱家子弟,皆可进入书楼借阅书籍,同时钱家也开办了整个江州最大的蒙学,聘请名士大儒授课,每每有其他各州的大儒路过江州,都会请来讲学,故而钱家子弟不说个个都能进士及第,可考个举人还是不成问题,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年以来,钱家子弟竟是无一人参加科举,不曾有人出仕。
钱玉龙曾对李玄都一语道破,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不假,但是唯独免不了谋逆大罪,若是有人想要坑害钱家,必然要从谋逆之罪着手,所以那块被珍藏在钱家祠堂中的丹书铁券也就图个心安而已,真正保全自身之道,还是远离庙堂。
同时钱玉龙还对李玄都说了许多他们钱家的祖训,诸如钱不可赚尽,吃肉要懂得给别人留一口汤喝,也许那位钱家老祖的原话并非如此,但是从钱玉龙的口中说出,就变得十分粗鄙。
李玄都想着这些陈年往事,与刘辰一道向码头走去。
就在此时,一艘三层楼船从上游顺流而下,船上一杆“钱”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太平客栈 第一百五十一章 乘船过江
大江北岸码头不远处有一处高坡,早年曾是水师安放炮台所在,只是随着承平日久,便日渐荒废,炮台中的火炮早已被收回撤走,只剩下一座斑驳炮台,杂草丛生。
李玄都和刘辰此时就在炮台上驻足远眺,虽说江面广阔,但李玄都的目力极好,极目望去,隐约可见在船头上立着一个窈窕身影。
此时这艘大船缓缓行驶,周围的客船也好,货船也罢,纷纷为其让路。
刘辰也随着李玄都的视线望去:“是钱家的船。”
“我知道。”李玄都眯起双眼:“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艘船上的人应该是钱玉楼。”
“钱玉楼?”刘辰微微惊讶道:“就是那位钱家大小姐?听说这位钱家大小姐精明强干,这几年来主持钱家在西南几州的生意,并不常在金陵祖宅,她怎么在这个当口返回金陵?”
李玄都轻声道:“这说明金陵有变,浑水才能摸鱼。”
说起这位钱家大小姐,李玄都未曾谋面,却听钱玉龙提起过。
按照钱玉龙的说法,他与这位同父异母的妹妹,天生便不对付,什么兄友弟恭,哥哥把妹妹当作心尖子,妹妹把哥哥当成可以依靠的大山,都是扯淡,在他们兄妹这里通通用不上。他这个妹妹天生要强,自小就秉持着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最为崇敬之人是那位千百年前曾经君临天下的明空女帝,故而对于他这位注定要继承家主之位的兄长十分敌视,明里暗里的小动作不曾断过。
这让钱玉龙颇为无奈,抛开女儿身不说,大家族传承都讲究一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争夺家主大位而产生的内耗,钱玉龙身为嫡长子,只要不是犯了天大的错,这个家主之位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更何况钱家还从未出现过一个女子家主,他都想不明白钱玉楼凭什么跟他争。
当时钱玉龙之所以对李玄都吐这些苦水,是因为那时候的李玄都同样身陷“夺嫡之争”,两人算是同病相怜,钱玉龙也有将李玄都引为奥援的意思,只是随着后来李玄都彻底失势,这段交情也就无疾而终。
就在李玄都眺望那艘三层楼船的时候,楼船上的女子也在眺望李玄都这边的江岸。
她双手扶着栏杆,上身微微前倾,身上披着一件雪白的大氅,内里则是一件异常名贵的百鸟裙,乃是用多重飞禽羽毛捻成丝线织成的裙子,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被赞誉为“百鸟之状皆见”。
跟随在女子身侧的不是丫鬟侍女,而是七八号赳赳武夫,尤其是一名老者,面呈淡金之色,双眼开合之间有电光闪现,显然是修为不俗的高手。
女子望了一会儿大江北岸,便收回视线,转向另外一侧的大江南岸。
大江南岸就是金陵府,而在金陵府中则有她已经一年没有回去的钱家祖宅。
女子的脸色有些阴沉晦暗。
就在女子转过身去的时候,李玄都也收回了视线,对刘辰道:“我们也找一艘渡船过江,争取在天黑之前赶到金陵府城。”
刘辰来过金陵府许多次了,干她们这一行的,自然十分忌讳引人注意,万不可直接以轻功横渡江面,故而每次往返都是乘船,对于所需时间心中有数,道:“用不了那么久,如果快的话,申时一刻就能抵达金陵府。”
李玄都说了个“好”字,大步往下方的码头走去。
来到码头之后,两人寻了一艘不甚起眼的客船,在众多渡船中不大不小,所需银钱也是不高不低,一个人一钱银子。
渡船即将起航,客人们开始陆续登船,李玄都和刘辰跟随着人流上船之后,不显山不露水地找到一个角落随便坐下。
整个渡江过程并没有什么意外,一路相安无事。
李玄都望着越来越近的金陵府,不由感慨万千。
他上次来这儿的时候,可不是今日这般天地一片素白的景象。那时候正值二月,江南的春风已经没了料峭春寒,带着微微的暖意,在这春风吹拂中,江面上船只交织,江岸两侧的杨柳依依,草长莺飞,甚至已经有了骑马踏青的士子和姑娘,完完全全就是一派江南春的画面。
江南冠绝天下,江州冠绝江南,金陵又冠绝江州。
正所谓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府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中州龙门府衰弱之后,数次庇佑中原正朔传承,故而又有天下文枢之称。
渡船靠岸的渡口,虽说距离金陵城还有大概二百余里,但丝毫不逊于金陵城的热闹,如今已是冬日,仍旧有近百艘各色船只在此滞留停靠,苦力、船工来回交织,码头号子连绵不绝。
李玄都和刘辰沉默地行走在人群之中,迅速离开此地,来到一处僻静之地后,刘辰从自己的须弥宝物中取出一张“子符”将其点燃。
大概一炷香之后,一名戴着帷帽的女子出现在不远处,女子的帷帽与如今时兴的“浅露”不同,帽檐上垂下的皂纱一直垂至小腿,相当于把整个人都笼罩其中,然后女子摘下帷帽,显露真容,虽是徐娘半老,但仍旧明艳照人。
刘辰为李玄都介绍道:“李公子,这位就是我们听风楼的子部青鸟。”
妇人施了一个万福,轻声道:“公子叫我梁子就好。”
李玄都抱拳一礼:“李玄都。”
梁子微微点头,然后道:“请李公子随我来。”
说罢,她在头前引路,李玄都与刘辰跟随其侧。
路上,梁子介绍道:“我们听风楼十二部,共有十二位青鸟,其中八位是引路青鸟,四位是坐堂青鸟,只是职责不同,并无高下之分,刘辰便是八位引路青鸟之一,妾身是金陵府的坐堂青鸟,陈卯是中州龙门府的坐堂青鸟,其余州府只有坐堂夜莺。”
李玄都问道:“那另外两位坐堂青鸟呢?”
梁子道:“一位坐镇帝京的听风楼,另一位长年驻守总楼。”
李玄都点了点头,没有继续深问下去。
梁子继续说道:“此次秦都督前往金陵府一事,牵扯到各方势力,事关重大,所以我们听风楼才会由三位青鸟专门负责此事,若是平时,最多只要一位青鸟。”
刘辰插话道:“若不是秦都督这等人物,换成其他小人物,只需要一位引路夜莺就足够了,或者干脆就是一名引路渡鸦。”
李玄都轻叹一声:“我的太平钱总不能白花了,这么多的太平钱,都够在万笃门那边买一位归真境高手的性命了。”
刘辰微微一笑。
李玄都又问道:“对了,青鸾卫那边是谁为他们引路?”
梁子摇头道:“青鸾卫信不过我们听风楼的引路人,所以他们只是打探消息,未曾使用引路人,而且他们也精于追踪之道,不必多此一举。”
李玄都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先前邱安青曾经对他说起过,秦襄一行人曾在洞庭湖遇袭,损失颇为惨重,由此看来,应该就是青鸾卫的手笔了。当然,在荆州境内,青鸾卫只能是辅,真正的主事之人是那位荆楚总督,以权柄官位而言,除非是青鸾卫左都督亲至,否则没人能与这位封疆大吏相提并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