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骗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幺傻
我想想,觉得三师叔说得很有道理,既然我心中割舍不开燕子,也割舍不开丽玛,干脆把她们两个都带在身边。唯一担心的是,桀骜不驯的燕子,会答应我吗
我一个人在江湖上行走,可以不要钱。没有钱的时候,我溜进哪个大户人家,打开他们家的柜子,想拿什么拿什么,想拿多少拿多少。然而,我有了燕子和丽玛,我就不能没有钱,我要让她们过上稳定的好生活,我不能让她们再跟着我颠沛流离。
我需要很多钱,钱能够让燕子河丽玛生活好。燕子侠肝义胆,丽玛冰清玉洁,她们应该拥有一份好生活。
我决定再干最后一票,把十万银票搞到手,十万银票,三一三剩一,我能够分到三万元。当时,一个经常一月工资只有八元钱,一年顶多一百元,三万元,就等于三个警察工作一百年,三万元,就能够让我和燕子、丽玛舒舒服服地生活一辈子。
干干完这一票后,就金盆洗手,带着燕子和丽玛远走高飞。
我们骑着快马,几天后就到了嘉峪关。
嘉峪关有两条街道,两条街道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大院子,院门口的山墙上刻着一个大大的“镖”字,门楣上挂着牌匾,上面写着“嘉兴镖局”。
嘉兴镖局的对面,是一家开业不久的邮局,几辆大卡车满载着货物,从绿色的邮局大门驶出,轻快地驶向远方。
嘉兴镖局已经人去楼空,偌大的院子里,只有一群鸟雀在起起落落,唧唧喳喳。曾经饲养着骆驼的土圈里,覆盖着一层枯黄的草屑和尘灰。嘉兴镖局里没有一个人,一个老头正费力地把木匠工具搬进院子里,斧子、刨子、锯子、墨斗叮叮当当地杂乱无章地响着,老头说,两个月前,嘉兴镖局已经卖了,镖师们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这个镖局要改做棺材铺。
站在嘉兴镖局面前,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突然感到人生一切都是空,世间一切都是空,嘉兴镖局绞尽脑汁想要排挤龙威镖局,独占丝绸之路上的走镖生意,而到头来,所有的镖局都消失了,不会再有了,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不但化为了泡影,而且连自己的性命到搭上了。
我想起了那一年,我在马戏团,高树林想尽办法偷钱,积攒下了数不清的钱,却在那个大风雪的夜晚,所有东西都已淋湿,我们生命垂危,包括高树林,他只能用这些包裹在腰间的纸钞,点火取暖。
在巨大的不可预知的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们开始寻找那张十万银票。
要找到十万银票的主人很容易,只需要打听谁在北京城为官,谁刚刚告老还乡就行了。那时候的人都喜欢叶落归根,荣归故里,人们都喜欢在自己的家乡颐养天年。
这个人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个人姓曹,此前管的是北京城外城的税收。北京城又叫四九城,依照城墙划分,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
管一方税收的竟然贪污了这么多钱,真让人气愤。我们取他的钱,就是在替天行道,就是在为民除害。
中国式骗局 第284章:熊三哥妙计
曹家是一座深宅大院,四世同堂,里面居住着老老少少上百口人,那个在北平城当官,又告老还乡的,叫曹美林,他是这家大院老爷子的二儿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到曹家大院,就想起了当年在大同踩点的常家大院,想起了燕子,想起了那个时候的一点一滴。时光太匆匆,匆匆得无法捉住,似乎是眨眼之间,那个青葱岁月的呆狗已经长成了这样,嘴角长出了淡淡的胡须,脸上有了淡淡的风霜,眼神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而多了一层久经江湖的历练。他们把这叫做成熟,我不知道成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曹家大院里有家丁,还有猛犬。有家丁有猛犬都难不住我们,常家大院当年的防守何等严密,我们照样闯进去,曹家大院的建筑布局和防守围护哪里能够和常家大院相比我在前面写到过多次,老荣进入院子偷窃,如果这家喂养猛犬,只需要把浸泡在酒中的肉块捞出来,丢给猛犬,猛犬吃了后几分钟就会昏睡;老荣进入院子里,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至于家丁,就更不在话下,四更到五更是人们最困顿的时候,家丁也一定,所以老荣一般选择在这个时间下手。
问题是,我们如果进入了曹家大院,又如何才能知道十万银票藏在什么地方曹美林已经回来这么长时间了,他们说话的时候,也不会提到十万银票了。而且,十万银票估计已经兑换成了真金白银现大洋,如果兑换成功了,那么大的一堆钱,我们又如何才能搬动
我们三个人商量后,决定按兵不动,仔细观察曹美林的行踪。
曹美林是一个肥头大耳的老头,脑袋光秃,肤色红润,肚皮凸起,步态龙钟,满脸的酒色财气,一看就是一个大贪官。曹美林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沿着长城脚下行走,走出三四里地后,就在一家早点摊喝一碗油茶泡麻花。吃完早点后,就回到曹家大院,一天不出门。油茶泡麻花,是北方的传统早点。
有一天,曹美林走完了三四里后,来到早点摊,开始吃油茶泡麻花。他刚刚吃第一口的时候,对面就坐了一个中年汉子,中年汉子也要了一碗油茶泡麻花。曹美林不经意地看了中年汉子一眼,看到他衣着考究,英气逼人,身材高挑,确实长得一表人才,看他的气质,看他的举止,应该是出生大户人家。
曹美林看到对面这个中年汉子长得如此英俊,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才又低下头继续吃油茶泡麻花。他吃完了一碗后,准备结账,可是一摸口袋,钱袋不见了。
曹美林向前后左右望望,没有看到谁像小偷。
门外来了食客,催着曹美林腾板凳。曹美林满脸窘相站起来,没有钱给店家结账。对面的中年汉子这时候吃完了,也站起来,他看到曹美林的尴尬的神态,就问怎么了。
曹美林说,他丢了钱袋。
中年汉子说“小事一桩,我替你结账。”
中年汉子结完了两碗油茶泡麻花后,昂然走出早点摊,曹美林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他想和中年汉子说话,然而,中年汉子好像不屑于和他说话。中年汉子昂头挺胸,一副优裕自如的神情。
走出了几十步,前面来了一个青年,他见到中年汉子毕恭毕敬,对中年汉子说“三哥,商老板同意卖了,但要三千块现大洋。”
中年汉子说“三千块现大洋,就三千块现大洋,你马上到票号里支取三千块现大洋,把货买回来。”
曹美林跟在后面,惊讶不已,前面这个中年汉子一张口就是三千块大洋,他该多有钱啊。当时,一块大洋可以买五斤猪肉,三千块现大洋就可以买15000斤猪肉。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一斤猪肉二十元人民币,那么,三千块大洋就等于三十万元人民币。
而且,这个中年汉子满口的京腔,看他的穿着打扮,很像北平城的皇亲国戚,也不像本地人。曹美林有心想结交他。
曹美林走上几步说“小弟,谢谢你偷我付钱。”
中年汉子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曹美林说“小弟这是要去哪里”
中年汉子说“我从北平城来,在这一带收集古玩。”
曹美林心想,原来是收集古玩的,古玩的价格那肯定高了,怪不得一张口就是三千块大洋。曹美林为了和这个中年汉子套近乎,就说他在北平生活了几十年。
一说到北平,两人有了共同话题,于是说起了炸酱面和羊杂碎,说起了天桥的说书和杂耍,说起了恭亲王府和护国寺两人越谈越投机,于是相约下午在一起喝茶。
曹美林屁颠屁颠地离开了,他是京官,是见过老佛爷和袁大总统的人,很不屑于和嘉峪关的僻巷贱民为伍,所以他每天吃完一碗油茶泡麻花,就匆匆回到曹家大院。可是,今天他见到了一个来自京城的人,他们有了共同话题,他们意犹未尽,曹美林觉得回到嘉峪关后,终于迎来了一天舒朗的心情。
曹美林不知道,他已经掉进了我们编制的陷阱里。中年汉子是熊哥,那个启发他腾板凳的是三师叔,给熊哥报告信息的人是我。
熊哥这一生走南闯北,在纸醉金迷的北平城生活过好几年,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用言语笼络贪官曹美林,小菜一碟。
曹美林把熊哥当成了知音,而熊哥把曹美林当成了鱼肉。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曹美林和熊哥天天在一起先吃油茶泡麻花,再喝茶聊天,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自己有十万银票的事情,熊哥也从来没有问十万银票的事情。两人说的都是些京城的事情。间或,呆狗会去熊哥面前汇报工作,有找到一件什么宝贝,熊哥指示用多少钱买入。
突然有一天,曹美林说他第二天不能来了,他家里有要紧事情。熊哥说,现在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能有什么要紧事情。曹美林说,明天他的儿子要去陕西岐山当县长了,他要去送行。
那时候的县长可以掏钱买,人们那这叫做捐官。在那个时代,这不是秘密。李幺傻的一个远房爷爷就曾经捐官当过陕西省华阴县县长,可惜只做了三天,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就震撼得华阴县衙的大门都在摇晃。李幺傻的远房爷爷吓破了胆,把县衙大印吊在房梁上,一路跑回了老家。在李幺傻的小时候,还能够听到村庄里的人把这个远房爷爷叫“县长”。他们看到他就问“县长吃了吗”“县长去哪搭”
那时候,县长明码标价,没有几万块钱下不来。熊哥早就打听到了曹美林家的所有底细。曹美林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好歹不分,是非不明,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县长这样的人当了县长,百姓岂不遭殃
曹美林从北平城做官回家,带了十万银票,而现在儿子要去做县长,捐官的钱肯定来自这十万银票。十万银票,曹美林已经兑现了。
当天夜晚,我们凑在一起商量,十万银票我们偷不走,那么我们就偷这个县长,半路上干掉曹美林的儿子,拿着他的任命书去当县长。只要当了县长,哪里还愁发不了财我们当一段时间县长,钱搂得差不多了,就扯呼。
当官,谁都会当,而且官越大越好当。当官的下面有一大批人,你想到的,这些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这些人也想到了。你只要会拿着毛笔画个圈圈,表示“已阅”, 就能当官了。
中国式骗局 第285章:冒名当县长
从嘉峪关到陕西岐山,要经过高台、山丹、永昌、古浪,还要经过蚂蚁镇。蚂蚁镇四周都是崇山峻岭,环境险恶,这里正好设伏。当初豹子和胖大和尚就是在蚂蚁镇遭到那七个人的攻击。
曹美林的儿子叫曹教义,他们从嘉峪关来到蚂蚁镇,这一路上一帆风顺,肯定会放松警惕,来到蚂蚁镇,我们正好下手。
第二天早晨,熊哥和曹美林在曹家大院门口送别无限风光的曹教义。曹教义和他的父亲曹美林长得一模一样,也是肥头大耳,体态臃肿。即将赴任县长的曹教义脸上一片忧伤。
送别场面很隆重,曹家所有亲戚都到场了。有人看到曹教义神色凄怆,还以为他是舍不得离开家乡,就安慰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长大了总是要出去闯一闯的。”可是,曹教义说“我去当县长,我娘又不跟着我去,以后早晨起来,谁给我穿衣服啊。”
我和三师叔夹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忍不住都噗嗤笑出声来。
曹美林走上去,像哄孩子一样哄儿子曹教义,说当了县长了,自然就有丫鬟下人来伺候,不需要他妈每天早晨给他穿衣服了。曹美林这才面露喜色。
曹家大院出了一个县长,大家都觉得很光彩,就在曹家大院门口举办一场非常隆重的送别仪式,最后一项,司仪让曹教义给父亲曹美林说几句感谢的话,诸如感谢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啊,对父亲的恩情永志不忘啊之类的。曹教义洋洋得意走上台去,大家都等着他会怎么说,他张口说道“爹,你以后没事再甭到我嫂子房子里跑,我哥对你有意见哩。”
人群哄然大笑。
这样的人去陕西岐山当县长,岐山的百姓怎么能不遭殃
曹教义坐在马车上离开了曹家大院,望着马车的背影,三师叔说“把这个呆子半路做了,免得做了县长祸害百姓。”
我们骑着三匹快马,早早来到了蚂蚁镇,蚂蚁镇北面有一座山谷,山上有很多野坟,当地人说,这些野坟都是流浪到此地的人,死后被当地人草草掩埋的,传说中每当夜晚来临,这里就路断人稀,因为山上闹鬼。
我们在山谷中等候了两天,等到曹教义来了。
曹教义来到山谷的时候,已经到了黄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曹教义受不了鞍马劳顿,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昏昏欲睡。突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一声尖利的啸叫,惊慌抬起头来,看到有一个吊死鬼从陡峭的山顶上蹦蹦跳跳走下来,她穿着白色的长衣长裤,头发披散,脸色血红。
车夫也看到了这个吊死鬼,他叫一声啊呀,就疯狂赶着马车向前跑。可是,前面的道路一边高一边低,马车一跑过去就倾斜了,然后就翻倒了,曹教义和车夫像两颗核桃一样骨碌碌滚出了好远。
吊死鬼跳到了山谷中,又蹦蹦跳跳地向他们走来,车夫魂飞魄散,他爬起身向着山谷外逃去,曹教义肥胖的身体半天爬不起来,他好不容易爬起来了,却一紧张,又倒了下去,他已经吓得双脚酸软。
车夫跑出了山谷口,吊死鬼来到了曹教义跟前。曹教义爬在地上,呜呜地哭着,他肥壮的屁股和丰满的腰身在剧烈抽搐着。
我和熊哥从隐藏的石头后走出来,对着曹教义踢了两脚,曹教义惊惶万状,浑身颤抖,呜呜的哭声更大了,他连回头看我们的勇气都没有。熊哥出口成章“不怪你,不怪我,只怪你爹贪得多。本来不想杀了你,但留你终究是灾祸。”手起刀落,曹教义不再哭了。
我们从曹教义的口袋里搜出了任命书,上面盖着南京国府的大红印章。
有了这张任命书,我们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我们三个人的分工是三师叔当县长,熊哥当师爷,我当跟班。
没有人会怀疑到我们,我们拿出任命书,岐山县衙的人看到通红的印章,立即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他们的父母官。看着这个热烈盛大的场面,我的心中充满了好笑和喜悦。
我们三个被安排住在县衙里。这时候不叫县衙,而改为县府。但是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县衙。
第二天,三师叔走马上任。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所要全县富豪的花名册,家中田地在五百亩以上的,才能够上这个花名册。那时候每个县都是这样的一个花名册,目的是为了征收赋税。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是土豪。
岐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当年周文王周武王就是在这里发家的,姜子牙也是在这里挂帅出征的,岐山是古老西周的都城,最著名的小吃就是岐山臊子面,据说这是当年武王军中的军粮。岐山境内还有个五丈原,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在此对峙,司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我觉得他是被司马懿活活气死的。岐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地方,自然非常富裕了。
土豪花名册中,记载有姓名和地址。三师叔对外号称要体察民情,深入调查研究,带着我和熊哥走进这一家家富豪家,而到了夜晚,其实我们是在踩点。呆了夜晚,我们则凑在一起,商量哪一家有值钱的东西,哪一家可以偷窃。
岐山是周礼之乡,民风淳厚,好多年都没有过失窃事件发生。现在突然失窃事件连连发生,各地的保长到县衙汇报工作,高高在上的县长三师叔发布命令,要对窃贼严惩不贷。没有人知道,这个坐在上面道貌岸然的人,就是窃贼。
三师叔上任的第二件事,就是兴修水利,三师叔拿出县衙里的银钱和存粮,号召全县适令青年轮流修渠引水。岐山地处关中平原,泾河渭水流经其间,水网稠密。关中平原,这是中国第一个天府之国,第二个天府之国是四川盆地。陕西地分三块陕南、关中、陕北,陕南地处秦岭山区,陕北位于黄土高原,都是穷地方,唯独关中得天独厚,一马平川,所以这里最为富裕,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盯上了这块地方,关中平原中心的长安城,历史上有十四个王朝在这里建都。
兴修水利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岐山当年的小麦产量就翻了一番。省府来人检查工作,看到岐山莺歌燕舞,百姓安居乐业,认为三师叔领导有方,大大夸奖了一番,有心提拔三师叔。但是三师叔不答应,他说他热爱岐山人民,愿意和岐山人民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其实,三师叔非常聪明,他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如果去了省府,很容易就会露包,而在山西最西端的岐山,天高皇帝远,自己说了算,没人会怀疑到县长居然是江洋大盗。
省府的人向三师叔催缴粮款,三师叔说,东去长安,路途艰险,盗贼如毛,担心粮款会被抢劫,目前正在全县范围里招募会功夫的有志之士,等到招募够一百人后,本县就亲自押解到省府缴纳。省府的人看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票号中的存款翻着跟头上涨,就喜滋滋地回去了。
其实,这些钱都是三师叔的私有财产,三师叔准备再狠狠捞一把,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带着我们溜之大吉。他怎么会把这些粮款交给省府呢
三师叔的县长当得好,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县域里的土豪们就凑在一起,准备让三师叔大兴土木,修建县衙,说这样才会气派。但是三师叔拒绝了,三师叔说“政府富则百姓穷,百姓富则政府穷。政府盖得越奢华,百姓肯定不富裕;政府盖得越破烂,百姓生活越富裕。我不能与民争利,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与其花钱盖政府,不如把钱给百姓。”
中国式骗局 第286章:三师叔破案
有一天,街道上出现了一道标语,骂县长是猪。县衙一班人将这道标语揭下来,递给三师叔,那时候识字断文的人很少,要查是谁写这样的“反动标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三师叔制止了下属要追查的行为,他说“每个人都长了一张嘴巴,长嘴巴就是为了说话的,你做得不好,还嫌人说人家说了,你就把人抓起来,那你不成无道之君了无道之君的江山都不长久,不但不长久,还要载入史册被后世人代代唾骂。治县和治国是一个道理,国有史册,现有县志,我可不想载入县志里,让人家世世代代戳我的脊梁骨。”
县衙一班人说“你为了县域百姓,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有人恩将图报,这样骂你,我们实在看不过眼。把这个人抓起来,关他几天。”
三师叔说“有谁不被别人说,有谁背后不说人就连诸葛亮这样的人,都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何况我们那么多人说诸葛亮,也没见诸葛亮就把他们抓起来,光明磊落的人是不怕别人说的。身正不怕影儿斜。只有土匪篡夺政权后,才害怕被人说,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但土匪纵然使尽浑身解数,也难掩天下人之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土匪的政权都不会长久的,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爷是不会对受苦受难的百姓坐视不管的。有人背后说我,说明我的工作有疏漏,我应该找到什么地方有疏漏,弥补就是了。”
三师叔让县衙一班人在县城十字路口张贴告示,任何人都可以在告示下面写出自己的意见,反映遇到的情况。两天后,告示下有了一行字,写的是“我家的猪娃子丢失了,县长为啥不派人抓贼。”
你家的抓娃子丢失了,和县长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有人在告示下面这样写,当县长的三师叔就必须管。
三师叔叫来我和熊哥,让我们去查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丢失猪娃的那个村庄叫卢阜庄,距离县城有十几里路,我们骑着马,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
丢失猪娃子的那户人家叫卢三娃,上过私塾,住在村子中间。陕西西府一带的人家,都把猪圈盖在家门口,小偷要来偷猪,打开圈门直接就偷走了,屋子里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岐山是八百年周朝的发祥地,民风非常淳朴,多少年都没有发生过失窃的事情了。所以,卢三娃看到自己家的猪娃子被人偷了,气愤不过,就在县城里写标语骂县长是猪。
我和熊哥查看了卢三娃家的院门后,感到很奇怪。我们判断,偷走卢三娃家猪娃的,绝对不是老荣干的。老荣选择偷窃地点,一定会非常谨慎,要考虑到逃跑路线,而卢三娃家在村子中间,村中又家家户户养着猪,猪圈都建在门外面,夜晚无人看管,老荣如果偷窃,绝对不会选择村中间的三娃家下手,只会选择村口几家下手。再说,卢三娃家的猪娃子,才能卖几个钱而村子里能够出栏的肥猪就有好几头,这些肥猪都没有人偷,怎么又会偷卢三娃家卖不了几个钱的猪娃子呢
我初步判断,偷走卢三娃家猪娃子的,一定和卢三娃有点私仇。
可是,我们问过了村子里的人,人们都反映卢三娃是一个受过旧式教育的极为老实本分的人,一贯以孔圣人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从没有和谁有过争吵。
这样看来,偷走卢三娃家猪娃子的,好像也不是挟私报复。
还有,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后,会大声啼叫。猪的主人和自家的猪朝夕相处,认识猪的样子,熟悉猪的叫声,所以,同村的老荣,是不会偷窃同村的猪的,兔子不动窝边草,兔子的窝建在草丛中,用茂密的草丛来掩藏身体,如果兔子动了窝边草,藏身之地就会暴露,天上的老鹰一眼就能够看到,那兔子还怎么逃所以,兔子不动窝边草,老荣不偷身边人。
我们在村子里呆了半天,也没有听见猪娃子的叫声,那么,也就是说,猪娃子不在村庄里。
可是问题又来了,猪娃子不是老荣偷的,更不是本村的老荣偷的,而且失窃地点是在村中间,那只能证明猪娃子是本村知根知底的人偷的,可是,既然是本村知根知底的人偷的,那为什么又听不到猪娃子的叫声再说,一个人偷猪娃子,肯定不是为了吃肉,猪娃子身上才有多少肉啊,一个人偷猪娃子,只会是养起来,可是,既然是养起来,为什么我们又在村庄里听不到猪娃子的叫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