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总体而言,此时罗氏家已经彻底控制着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筑前国、丰前国、壹岐岛、对马岛、周防国、丰后国、长门国、安艺国十一国地区的全部地区或者大部分地区,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十一国守护(其中,正六位下的肥后守护以及分别都是从六位下的筑后守护、肥前守护、筑前守护、丰前守护、丰后守护等身份都已经得到了幕府的承认)。此外,罗氏家的势力还延伸到了九州的日向国、本州的备后国以及四国的伊豫国地区。势力横跨九州、本州、四国三地,分布十四国,领地总收入更加是达到了每年三百万石。完全成为了战国时期当之无愧的霸主之一。
当然,这三百万石领地中,又是各有各的特点的,这从各地的收入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诸如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这一类的地区,由于是刚刚被占据的地区,自然是无须多说,这些地区能够在未来一、两年内恢复以往的收入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罗氏家还需要为这些地区给予极大的扶持。
至于筑前国、丰前国以及丰后国这一类地区,从内政阁每一年的收入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类地区的收入每一年几乎都在增长当中,但收入总量实际上并不如肥前国这样的已经发展多时的地区。而且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暴动之类的情况,当年的收入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显然这一类地区是属于发展起步当中的地区,收入并不稳定,目前也只是自给自足的境地,很难给出罗氏家多大的支持。
最后的一类地区,自然就是诸如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这一类的地区,从它们每一年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在近几年里,即便是遇到了极端自然灾害,这些地区每一年的收入基本上都保持在一个收入数字上下浮动,收入表现得很稳定。其稳定状态不但表现在收入当中,甚至是很少出现诸如暴动之乱的混乱的。总之,就是很稳定。这些地区才是目前一直持续支持罗氏家发展的地区。
或许有人会对罗氏家此时的领地发展战略有所异议。而实际上,目前战国对于自身领地发展的战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面索取,不加建设,任由领地保持原状自身自灭;另外一种是以索取为重点,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扶持。
第一种方式,实际上目前绝大数战国势力所采取的方式,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大部分大名从守护大名转化为战国大名后,绝大多数势力就会向第二种领地发展方式迈进。
罗氏家目前所采取是自然是第二种方式,但罗氏家在索取与扶持发展的平衡度上,更加追求的是先期的大量投入,然后依靠后期发展起来的领地,再次全力发展罗氏家以及往外扩张。
实际上,当年罗氏家刚刚崛起之时,所采取的发展战略,自然是以索取为主,少量扶持为辅的方针的,毕竟连自保的实力都没有,何以谈发展?所以罗氏家刚刚兴起的时候,自然是以全力壮大自身实力的掠夺式发展为主了。但随着罗氏家不断发展,当罗氏家有了实力自保以后,政良就将领地发展的战略改为了发展为主,然后在依靠发展起来的后劲再次大发展与扩张了。
缘何如何呢?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是以第一种掠夺不顾发展的方式来管理领地,那么即将面临的就很有可能是内忧外患的困境了。那么,又是为何如此断定呢?(未完待续……)i861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85章 把握机遇
. .
前面已经提及到,此时已经是战国的中期了,大量的守护大名已经逐渐转化为战国大名(这一类大名家中更加集权化,对外侵略发展意识更加浓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是你还保持着以往那种只会掠夺而不会扶持投资的战略来发展领地,那么随着时间的发展,领地内不但会怨声载道,而一旦与外部势力展开了持续的战争,那么弊端就会出现了,由于无法获得领地持续的支援,大名就只有不断剥削领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断然无法与外部入侵势力进行持久战的,甚至还会引发内部暴动,从而内外交困.
更为严重的情况时,一旦遇到了灾害天气的情况下,领地内部定然会变得乌烟瘴气,从而引发更多势力觊觎,甚至完全不需要外敌入侵,自己就会被暴动的家臣以及领民赶下台了.这个情况最为特出的例子就是甲斐国的武田信虎了,他就是只会掠夺,不会经营的典型代表,为了战争掠夺,甚至不管自家领地领民的耕作,最终导致儿子,家臣,领民联合起来将他驱逐出甲斐国了.
至于采取一边索取一边扶持的发展的方针,对于绝大多数的战国大名而言,几乎都是采取索取为多,扶持发展为少的方针.这里将索取与扶持的比列把持得最稳固的,就以今川义元与北条氏康最为特出了,尤其是以内政而著名的北条家,虽然对于领地依然以索取为主,但却令到领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相比起上述的这些大名,罗氏家在政良的领导下,实际上却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经历了掠夺为主,索取为主两个阶段,然后进入了现在的以先投入再索取,前期以当地收入来支持当地发展这样的领地发展方针.这样的方针将更加有利于罗氏家连续作战,甚至为日后经常出现的持续数年的持久战而做好了准备.
比如这一次的严岛之战以及西国攻略,就将这个优势体现出来了.历史中,毛利家可是在毛利元就的率领下.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将大内家的地盘吞下来的(这个时间还不包括毛利家次前数年的准备时间),而现在罗氏家从准备到最终吞并下整个地区,仅仅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由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这几个被罗氏家在前期打理扶持.此时已经得到全面发展的地区支撑着的.至于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这些地区,此时也不过还是处于自给自足阶段,甚至还出现了暴动,所以不拖罗氏家的后腿就已经很好了.也幸亏是此前罗氏家打理扶持这几处地区,才令到这些地区的暴动影响有限,而且很快就被平定了下来,否则真的会严重影响到罗氏家的西国攻略.
实际上,历史上毛利元就在严岛之战杀死了大内家最后的支柱陶晴贤后,此时的毛利家相比起外部看似强大实际内部几位空虚的大内家,是应该能够快速地吞并下大内家的.但其又为何准备数年之久.持续了两年多才最终拿下大内家呢?具体地来说,那是因为在攻略当中除非你是无敌的,否则总会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遇到了一个顽固抵抗的势力,无法继续推进;又或者是遇到了寒冷天气,士兵无法作战.只得暂时进行休整等.一场战争,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战备的,而领地自身的发展情况又往往决定了这些战备的支援情况,所以毛利家的攻略自然受到了不少影响了.此外,当地艰难的行军路径也为毛利家带来不少的麻烦.
而相比起来,在经过前期大力扶植发展后,罗氏家的士兵不但不用担心后方.而且由于经过发展后人口得到保障,罗氏家的士兵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输送.至于领地内的领民们,不但家中有着充分的保障,还能从战争中间接获取到利益,这自然是导致他们愿意支持大名对外作战了.
一旦前线的战备损耗,领地不但在以往的发展中有着不少的储备.而且领地还可以快速再次生产出来进行补充.遇到了顽强抵抗的势力,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储备将其围困至投降,同时还可以分兵作战;遇到寒冷天气,不但自身有棉衣保暖,而且领地中还可以远源源不断地生产.在这样的后力支持下.罗氏家自然是能够快速拿下大内家的领地了.至于最为头疼的行军道路艰难问题,由于有着巨大的后勤物资的支撑,所以罗氏家大军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期间行军困难而导致后勤跟不上的问题.
虽然很多大名都意识到这种前期大量投资换来后期发展的变化,但不是所有大名都愿意去实施的.以棉花为例,包括尾张的织田信秀在内的大名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棉花树从出芽到真正成为大树长出棉花,可是要花费不短的时间的,而且期间还要投入不少的资源,大名们自然是望而却步了.于是,有长远眼光的大名愿意种植,等到日后棉花生长出来后,不但可以变为日常衣服,还可以变为铁炮火线以及寒冷天气下的作战服,为领地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同的领地发展方针,所面临的不同结果了.
所以为了罗氏家领地更长远的发展,为了战国中后期逐渐出现的各势力之间的持久战,政良很早就率领着罗氏家进入了这一种领地发展战略当中去了.
当然,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即便是这.[,!]样的领地发展战略,也需要把舵的大名及时决策的.在出现机遇的情况下,要是能够获得比让家族继续埋头发展更大的利益的情况下,就要及时出击了,即便是因此令到家族领地发展迟缓了起来也在所不惜,比如这一次的严岛之战,就是一个特出的例子.
而在把握机遇方面,作为后世来者,并且熟悉这个时代大体历史走向的政良,自诩为比起东海的巨大今川义元以及相模雄狮北条氏康等人都是要好得多的.i752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86章 九州暴发户
. .
此时,罗氏家已经是三百石的霸主级大名,那么作为该家族的家督罗氏政良,在战国各地是否真的会被看做是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天下人的人呢?
答案却是否定的。
实际上,此时罗氏家对外的影响力。最远也不过是抵达东海地区罢了,再远的信浓、越后、关东甚至陆奥等地,也就只有来往于各地的商人以及游脚僧会偶尔作为谈资,带着炫耀自己博闻的目的而向周围的人提及一下罢了。这些地区的大名豪族们连罗氏政良是谁都不知道,自然就不会考虑罗氏政良会否成为新的天下人了。
缘何如此?三百万石的大名阿,如此强大的大名,竟然还会有人不知道,甚至连其家族还有人瞧不起?着可能吗?
但这真的是事实。具体的,这要从战国此时的时代背景谈起了,此时的战国豪强大名甚至一般民众们看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一般情况下,要是你出生带着一定的贵族血统,那么你就会得到一定的尊重,要是再次基础上你又具备了一定实力,自然就更加受到他们的欢迎了。可以说,这个时代是依然讲究家格、血统的时代。这也是历史上平民出生的丰臣秀吉要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才能成为关白的原因之一。虽然政良此前都派人大肆宣扬自己的出身,而且家格与出身都得到了幕府的书面承认,但要是没有受到天皇公开承认,也是效果有限的。
更何况。罗氏家实际上是突然冒出来的。在战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家族历史的豪族,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名豪族不是很了解罗氏家。即便现在罗氏家突然冒起了,很多豪族都对它毫无印象。
其次,是由于地缘关系。九州自古就是流放罪犯之地,再加上距离京畿地区距离较远,自然就被人家所遗忘甚至有点瞧不起了。即便到了现在,罗氏家已经是三百万石的大名了,京都以东地区的很多人也不过是将罗氏家看做是九州的暴发户罢了。
可能有人会很难理解。毕竟三百万石的实力摆在那里,怎么还会有人如此看待呢?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即便到了政良原来所在的后世的文明社会都存在着的。以后世的足球为例,政良曾经看到不少的球迷认为,作为首都、上海之类的球队,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所以其他地区的球队就应该多让一让他们,就算其他地方的球队很强大,也应该让一让。
这不是持这些观点的球迷刻意如此陈述,而是他们大脑中的一种固有思想。就像现在的众多豪族大名甚至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就没有将罗氏家往天下人那个方向考虑一样。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只有那些家格尊贵、血统高贵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资格的。
由于血统以及处于地理政治的边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即便是三百万石的大名,罗氏家也没有诸如后来今川义元上洛一样的声势。
历史上,也正是三好家、细川家、六角家、织田家、德川家、今川家这些家族处于京都政治中心附近以及周围地区,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极为容易受到世人的关注,于是历史记载中就有了关于他们的浓重笔墨。其中,尤其以织田信长最为幸运。实际上,在政良看来,织田信长实际上是历史的幸运儿。
首先,织田信长以小搏大,击杀了东海巨人,给此前已经在心中判定了织田家下场的世人很大的冲击,从而给自己以及织田家带来了极大的名声。
其次,今川义元上洛的那个时间,实际上正是各地势力的守护大名向战国大名转化的最激烈时期,两者的对碰代表着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给很多地区带来了很大迷惘与困惑。而代表新兴势力的织田家击败代表就有势力的今川家这一战果,却是给了正处于迷惘中的众多势力以提示。实际上这一事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记载历史之人自然是抓住这一点而狠狠写下浓重笔墨了。
最后,该地区实际上距离此时战国中心京都地区并不远,又是历史中当时据说是最强大大名上洛的事件,自然就成为了极具世人所关注的事情了。这又是让织田家得以被世人所关注起来。
再对比一下,抛开九州地区的罗氏家不说,以陆奥地区的南部家、伊达家为例。南部家最强盛的时候,可是占据了陆奥地区很多地区,以这样的战绩,要是在京都地区,早就已经声名显赫了。但南部家一直都没有对京都地区的政治造成什么影响,在世人看来,南部家就像是在陆奥地区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富家翁。
至于伊达家,要不是后来出了一个能力出众,但又身不逢时的独眼龙伊达政宗,能够很好衬托出那个时候先后出现的两个霸主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两人的强悍,估计也不会在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笔墨。历史毕竟是胜利者编写的,能够衬托胜利者的威势的悲情人物,自然是不可缺少了。
而此时完全可以称得上战国这个时期几个霸主之一的罗氏家,将来将会是衬托其他胜利者的悲情人物呢?还是会与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一般,独自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而且还是很不一般的时代呢?那一切都要看历史最终的结局了。现在,政良更为关注的,是罗氏家实实在在的情况。
虽然,在获得了如此大的地盘,但却远没有达到声势显赫的效果,而只是名声大震,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好老板、好定居之地。同时,也令到周围势力警觉起来。
同时,虽然罗氏家号称是三百万石的大名,但并不代表着每一年罗氏家都能够获得三百万石的收入的。要知道,一个领地的收入情况,是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的。就比如这几年所不断出现的异常天气,就给罗氏家的收入造成了不少的影响。(未完待续。。)i527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87章 庞大消耗
. .
这个时间段,是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前的阶段,但异常的天气也开始出现了.这两年罗氏家的领地中就遭受了数场暴雨以及雪灾,紧接着又来了旱灾.而倭国又是地震多发地区,这几年也发生过数次的小地震,随着地震出现的,还有火山的爆发.此时罗氏家的领地中,最为著名的火山就有肥后国的阿苏山火山以及丰后国的九连重,由布岳火山.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确是给罗氏家的领地收入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所幸的是,这些灾害并不是连发的,而且频率并不高.
尽管是自然灾害不少,但可笑的是(这可是比现代社会要好上了许多了),却是没有造成领地当中领民的死亡,只是有部分倒霉的领民受伤罢了.只是为了尽快地恢复那些受到灾害影响地区的生产,罗氏家内政阁为此可是陆续付出了近十万石物资的投入.
此外,每一年内政阁在实行罗氏家的帮扶法度,劳役制度,招收安置流民,迁移安置领民,军功奖赏等工作都需要付出五十多万石物资的消耗;而内政阁,军事阁,情报阁,公方阁等机构下面的家臣,军势,分支机构的俸禄以及日常工作训练等的消耗,平均一年下来也需要三十多万石的物资.
上述种种消耗累加起来,实际上每一年罗氏家能够储备起来的物资也就数十万石而已.按照此前的消耗情况,目前罗氏家三百万石的领地(注意,这三百万石.是罗氏家所有领地的产出总和.在罗氏家收取赋税之前.领民以及获得分封的家臣等人是需要领取一部分收入的),收取赋税后,实际上真正落到罗氏家手中的收入最少也会也有一百五十多万石.而这就是罗氏家每一年能够动用的收入了.
这就是罗氏家现阶段执行先大力投资,再等日后等待更长久,更巨大的收入所要付出的代价了.而随着时间推移,再往后几年,当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甚至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这些地区也成为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一样的地区,那么罗氏家内政状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当然,上述情况还是罗氏家在没有开展大规模战争之时的日常消耗.一氮战.而且战争实践持续较久的情况下,又会增加不少的物资储备的.
以这一次的严岛之战以及西国攻略为例,在前后持续了十一个月,前后投入了八万多人的情况下,截至今年的八月,罗氏家的已经消耗了十三万石的粮食,损坏长枪二千多把,刀具一千多柄,铁炮五十余杆,罗氏具足两百余具,罗氏铠一百多副,罗氏弓二百余张,弓胎弓三百多张,消耗箭矢三万余支,战马受伤六十多匹,消耗铁炮子弹三千多发,火药上千斤.
粮食之所以消耗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西国当地的山林地形所致.西国当地山林多,山路崎岖.往往已经看到前方,但是在山道磕绊了半天才抵达.而这一次的战略中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速,那是因为有当地投降的豪族以及领民带路,可以抄小路,此外本家很早就在当地埋伏下来查探消息的侦番也起到了很大的带路以及劝降的作用,而且为了运输后勤物资,也利用大规模的水军.而为了在当地快速运送物资,也从九州的仓库中调配来了大量的独轮板车,征调了大量的临时农兵来运送.但即便如此,被当地地形所阻碍,而且又动用了大量人员的情况下,消耗自然是巨大了.
而且这还仅仅是此前的消耗罢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政良还要在好几处地方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资.比如大量的战后抚恤以及军功奖励,也是极大的消耗.但这是战争的年代,自然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大投入的,毕竟要想马儿跑就得给足够好的青草阿,要不然罗氏家军势的战斗力就会下降了.又比如目前还有罗氏家势力版图周围地区的流民在罗氏家在各地探子的宣传引诱下,正不断地涌入到西国罗氏家占据的地区来,届时这自然是要花费不少的粮食等物资来安置这些流民的.
对于损坏的各种兵器,按照罗氏家的法度,自然是会被送回九州的工坊进行维修的,实在是不能再用的,就只能拆解回炉了.受伤的战马将会派遣九州的牧场的养护人员前来疗伤,等这些战马伤好后,能够继续作战的自然就是会光荣归队,无法继续参战的,就会被送回九州的两处牧场,承担"生儿育女"的职责了.至于因为手中兵器损坏而没有兵器的罗氏家士兵们,自然是按照规矩,在本番队军目付的组织下,重新申领新的兵器.以目前的损坏情况来看,罗氏家仓库中的战略物资储备还是能够满足士兵们补充武器的需要的.
当然,正所谓有得就有失.在这一次的攻略中,罗氏家除了得到了原大内家的大片领地,矿藏外,也是缴获了不少的物资.仅仅是各种杂粮就有六万多石,各式兵器二万多把(被损坏的更加是有三万余把,这些武器将会被拆解回炉,然后按照罗氏家兵器的制式来重新变成新的武器),战马四百多匹,耕牛五千余头,金银铜钱折算后有七万余贯,各式战船五百余艘,矿石,布匹,棉花,甚至丝绸等战略物资也是堆放了十几个仓库.
这泄不是最重要的,人口才是更大的收获.在这一次检地当中,长门国登记在册的领民有七万余人,其中青壮两万余人.[,!],小孩一万余人;周防国登记在册领民十万余人,其中青壮两万余人,小孩同样是两万余人;安艺国罗氏家所占据地区,登记在册领民有八万余人,其中青壮三万余人,小孩一万余人;对马到六千余人;备后国被罗氏家占据的地区登记领民有两千余人;伊豫国被罗氏家占据的地区登记领民有五千余人.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地区的青壮,小孩所占的比例都是很少的.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
(汗!貌似大家都不怎么愿意投票,这两周平均一天才数十票,而本人刚回来的那周每天可是近两百票的啊!在这里向大家求求票了.)
看战国之鹰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i752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88章 新的扩军
. .
缺少青壮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大内家这几年以来连续出现的与罗氏家,大友家的冲突,随后又陷入内讧,紧接着又开始了严岛之战以及罗氏家的西国攻略.在如此频繁的战争以及纷乱当中,自然就造成了大量的青壮被征调,然后或战死沙场,或成为敌军的俘虏,从而引发众多家庭的破灭了.
而这一次罗氏家的入侵以及大内家的再次内讧,也迫使不少的当地农民携家带口地躲进了深山野岭当中,只留下了家中的老人.至于安艺国的情况就更加特殊了,当地的人口中,其家中的不少青壮此时还在毛利家的军势中作为士兵呢.
最后,则是有一万多人由于在此前的罗氏家攻略中与罗氏家作战,从而成为了罗氏家的奴隶,甚至还牵连他们的家眷以及族人(两万余人)同样成为了罗氏家的奴隶.这些奴隶此时正被罗氏家的水军分批送往罗氏家九州地区的各处奴隶拧当中.
1...330331332333334...4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