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部将大石智久作为第四常备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为侍大将吉川兴经,足轻大将和仁亲继,足轻大将加来成恒,足轻大将野田长房,足轻大将赤尾贤种.
部将执行种兼作为第五常备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足轻大将的赤池长任,丸目赖美,上村本纲,贯亲清,井底甫房.部将圆城寺信胤作为第六常备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足轻大将的尾和谷军兵卫,北原镇久,帆足鉴直,大神镇正,竹内久胜,佐野隆居.部将甲斐亲直(宗运)作为第七常备番队的统领,其麾下的副将有将格都为足轻大将的志贺义亲,竹内久治,志贺鉴隆,安武民部,如法寺辉则,佐野亲重.
常备.[,!]骑兵番队方面,谱代家老,一门众,正六位下的兵部大丞矶野员昌作为第一常备骑兵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骑兵大将的赤穴光清,田尾中元.骑兵部将高坂昌信作为第二常备骑兵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骑兵大将的江良贤宣,山崎勘解由.
常备铁炮番队方面,部将安德尔作为第一常备铁炮番队的统领,铁炮大将入田义实,山崎兴盛作为该番队副将.
上述的各国番队的统领,基本上都从罗氏家起家阶段就跟随在政良身边.是从草根成长成为了独挡一方的大将,对政良是绝对忠诚的.
常备水军方面,水军部将李华梅作为第一常备水军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为水军部将村上隆重,以及将格都为水军大将的孙五郎,大矢野种光,上津浦种教,草野镇员,有浦镇.
水军部将,一门众忽那通著作为第二常备水军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水军大将的福田兼次,村上亮康,村上尚吉,鹿子木镇有.
水军部将田尾政虎作为第三常备水军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水军大将的大矢野种乡,鹤田直,有浦高.水军部将村上武吉作为第四常备水军番队的统领,其麾下副将有将格都为水军大将的若林越后守,宇土行兴,佐须盛圆,波多隆.
属于军事阁后勤部的将领分别有铁器奉行忠次郎(负责打造兵器),随军医师明峰秀正,兵器奉行刘烨(负责攻城兵器的建造),铁炮奉行国友善兵卫(负责铁炮的锻造),罗氏道场道场剑术师范代波飈流月,罗氏学府女子学院藄刀术师范穴泽主殿助盛秀,大筒奉行普鲁士(负责大筒的锻造),冶炼奉行田祥宇(负责各种矿石的冶炼),后勤随军足轻大将本多俊正.
直属政良统辖的政良近侍分别有加藤段藏,高桥绍运,石川五右卫门(原名飞段),阿狸,竹取蛇蘭丸,政良的小姓岛津义弘,山中幸盛,本多忠胜,盐菊丸(即若林镇兴),万满丸(即相良义阳),今川葬零,大内义尊,小幡义美,二条良丰,土居清良,秋月晴种,秋月种实,秋月种冬,丸目长惠,东乡重位.这些小姓同时还是政良的嫡子唐王丸(即罗氏辉良)的近侍.
直属政良统辖的各番队军目付分别是江里口信常,罗氏政宗,罗氏新五郎,成松信胜,锅岛直茂,川田义朗,本多正信,百武贤兼,神屋宗湛.此外,归长女美姬统辖的将领分别有足轻大将森可成,圆久比丘尼,相良千代菊,立花訚千代,高桥见.
除了上述这喧构外.还有情报阁以及公方阁.情报阁执政为山本勘助,主要负责统领黑鹰忍军以及领地侦番队伍.暗中监视领地的家臣,豪族,军队,领民的情况,刺探以及整理领地内外情报,执行战时特殊任务.其麾下副将有侍大将幸助,物见番头木造重忠,物见番头黑鹰训练教官一若.
公方阁执政为吉冈长增,负责与寺庙神社等所有宗教势力的交涉以及内部宗教的管理,同时负责对外所有势力的公方任务.其麾下有公方奉行一条盛隆,端木清正,陈天杰,玄治,快川绍喜.
综合而言,整个罗氏家一共有四个家臣机构,一百三十多名的主要家臣将领,但这些都只是罗氏家家臣结构甚至是罗氏家统治体系的骨架,若要罗氏家整个统治体系正常运作以来,除了这些作为支撑的骨架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血肉.只有这些作为支柱的骨架以及大量的血肉组合起来,这才算得上是罗氏家的霸主底蕴之一.
那些,这些所谓的血肉,指的又是什么呢?在政良看来,指的自然就是那些处于基层,辅助作为各机构骨架的主要家臣们处置领地各种事务的一般家臣,武士,常备,农兵等各种人群了.而这些人群又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罗氏家在各地布置的募兵所,工匠屋,奉行所等机构招募而来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这些人才快速地融入罗氏家的各个领域,成为罗氏家统治体系中的一员.但以这一种方式进入罗氏家统治体系,成为罗氏家底蕴基石的人才实际上并不多,更多的人才却是从罗氏家内部产生的,这就是接下来的所要谈及的两个方面的来源了.
第二个方面的来源,是在罗氏家常备中因为各种原因退役或者获得足够军功的常备们.这校备在罗氏家的军势中,不但在作战方面受到了很强的训练,更加是在内政,思想,罗氏家文化等方面受到了系统的培养,所以当这些人从罗氏家常备中退役或者获得军功而被提拔后,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块合格的罗氏家统治体系的基石了.
这些人将带着对罗氏家的忠诚,以及对罗氏家制度的了解,在内政阁的安排下,带着其族人前往罗氏家的各地领取其被奖励的领地,或者是成为某一机构在某地的驻点官员,成为罗氏家掌控当地,稳定罗氏家统治的基础;又或者成为罗氏家四大机构中的新的骨干家臣,成为支持罗氏家统治的一个忠实份子.
第三个方面的来源,自然就是罗氏家学府了.经过十数年的发展,肥前国学府城中的罗氏学府已经成为了为罗氏家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加是成为了罗氏家领地中年轻一代人最为向.[,!]往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学员们可以学习军事,内政,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罗氏家的文化以及专有语言(即普通话以及简化汉字)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小的.在次期间,更加是少不了对罗氏家的忠臣教育.每一年,从学员里毕业的学员们就会被分配到罗氏家的各个地方去,或者成为某个罗氏家机构中的一个基层人员,或者是成为某条村子的村头的助手等等.在这些地方作为助手实习锻炼一番后,他们就会得到提拔,从而成为罗氏家新占据领地的主政家臣,又或者在前任主政人员被调到罗氏家新占据领地主政后,他们本人被提拔为当地的主政人员.通过这种调派,防止一个家臣在一个地方任职过久,从而暗中形成暗中的势力.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三个方面的人才来源,保证了罗氏家的家臣体系一旦遭受到损失后,将会立即得到补充.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大量的家臣以及士兵被分封到新占据领地的各处,填补失去当地失去原有豪族的空虚,而这些新到来的领主管理人员,又是支持罗氏家并且支持罗氏家领地法度的.在这样的情况,罗氏家自然得以快速地消化新占据领地.
稳固的家臣结构,符合需要的统治体系,丰富的源源不断的支持罗氏家新的统治制度的人才储备,这些都造就了罗氏家成为霸主的底蕴.当然,成为一个霸主家族,仅仅依靠这泄是不足够的,实际上,经过这十数年的发展,罗氏家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具备了成为霸主的新底蕴.
ps:感谢"绿米亚,鸾雨乱月"的打赏.
看战国之鹰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i752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882章 三百万石霸主(一)
. .
成为一个有底蕴的霸主家族,除了具备稳固的家臣结构,坚定良好的统治机构以及丰厚的人才储备外,还需要在统治体系内形成良好的社会,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基础.
经过十数年的坚定发展,以及政良刻意的资源的倾斜扶持,在罗氏家的肥前国,筑后国,筑前国,肥后国,壹岐岛这些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基础了,至于罗氏家的其他地区,也因为逐渐受到这些地区的辐射影响,逐渐跟上了这些地区发展步伐,从而令罗氏家的统治加速一体化.
在社会基础方面,随着罗氏家独有的逐渐深入人心,并且逐渐与罗氏家统治体系融合起来,促使罗氏家领地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
开篇首先明确该法度将作为罗氏家所有领地的唯一法度,实际上它已经是罗氏家统治体系的最底层根基了.法度正文第一篇是关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条令,主要有三个内容:
一,领地中所有土地,树木,河流等资源都属于罗氏家所有,罗氏家将土地等资源租借给领民使用.每户领民必须详细登记土地等资源的情况,定期交税.土地等资源可以指定亲属继承,若无人继承则收归领地所有.
二,土地等资源未经罗氏家内政阁批准,不允许买卖交换.
三,在未曾得到罗氏家内政阁批准前,每户最多只允许拥有田地五反(1反=10亩),林地,山地二反.
四,领民分户以后.每户领地只能由家中一子或一女继承.其他儿子或女儿将由罗氏家内政阁在其他地区另外分配田地等资源.(主要目的是避免领民家族过于集中.同时也是利于分散那些现实中人数众多的家族的势力.)
这些关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法度.实际上等于将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收归到罗氏家手中了,这样的情况下,是跟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相违背的,一般情况下必然会遇到阻碍,但由于当初罗氏家起家之时,罗氏家领地上基本上都是一些本来就没有土地的流民,秽民,或者是拥有少量田地的农民,没有任何豪族势力.所以推行起的时候就没有任何阻力了.
日后,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展,对于一般的敌对豪族,罗氏家所采取的基本都是灭族(男丁砍杀,女眷分散赏赐或迁移定居)的打击方式,直至罗氏家从一个小豪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大名,这个时候,罗氏家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完全无需顾忌这个问题了.而领地中的领民也已经适应了罗氏家这种法度,甚至为了保护手中的田地.他们还会主动站在罗氏家这边,来对付那些敌对势力.当然.执行这条条令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自己领地日后出现新的土豪.对于自己一方的家臣,为了避免出现内部隐患,政良也进行了适当的迁就,对家臣们也实行有限制的分封制度.
法度正文第二篇是关于领民身份以及农税的条令,主要有两个内容:
一,领地民众主要有三种身份:领民,劳役,奴隶.
一级领民,农税为八公二农;
二级领民,农税为七公三农;
三级领民,农税为六公四农;
四级领民,农税为五公五农;
五级领民,农税为四公六农.
劳役:原领地领民违反领地法度,将被贬为劳役,按照违反程度执行一定年度的长期徭役,徭役执行期间没有任何报酬.徭役期限满后,可恢复原领民身份.
奴隶:敌方被俘人员,按照对领地危害程度执行一定年度的长期徭役,徭役执行期间没有任何报酬.徭役期限满后,可成为一级领民身份.
二,领民身份提高说明:
一级领民:自领民定居领地之日起,即为一级领民.
二级领民:一级领民在领地定居满一年后,则自动转为二级领民;一级领民定居领地一年内将自家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亲属送往领地学堂,并保证学童按时参加学堂组织的学习,则自动转为二级领民.
三级领民:领民在领地定居满三年后,则自动转为三级领民;同时,不管定居年限以及领民原本等级,所有领民,每户中只要有人成为罗氏家的常备士兵,则自动转为三级领民;而且,对领地作出贡献,也可以由罗氏家亲自授予三级领民身份.
四级领民:领民在领地定居满十年后,则自动转为四级领民;所有领民,每户中只要有人成为罗氏家的武士或者罗氏家各机构家臣,则自动转为四级领民.同时,对领地作出重大贡献,可由罗氏家亲自授予四级领民.
五级领民:领民在领地定居满二十年后,则自动转为五级领民;对领地作出重大贡献,可由罗氏家亲自授予五级领民.
按照法度,一个普通的领民,定居领地第一年农税是八公二农,第二年是七公三农,第四年是六公四农,第十一年是五公五农,第二十一年是四公六民.看上去,这样的农税制度似乎有点苛刻,但是实际上此时战国的许多地区的豪族们的农税都是八公二农的(今川家实行的是六公四农的农税,但已经被领民称赞为仁慈的领主了),甚至还有令.[,!]到领民无饭可吃的情况出现,所以这种阶梯式的农税制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罗氏家需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更何况这些农税最后还是通过各种以以工代赈的方式返还给了领民的.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最先被罗氏家控制的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筑前国西部地区,壹岐岛这些区域的领民平均农税已经是五公五农了,至于稍为迟了点被罗氏家所控制的丰前国,丰后国以及筑前国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领民的农税此时普遍都是七公三膨者是六公四农了.政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罗氏家领地内所有领民都是五公五农的农税.
在上述的法度中.为了鼓励领民积极参与领地的学堂以及军事力量,相应增加了一些优惠条令;至于这几条法度公平性问题,实际上,上述的法度是无法照顾到那些家里孩子处于幼年,甚至没有孩子,更没有青壮男丁的家庭的,可以说这些才是最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这些家庭.接下来的一篇法度中有相应说明.
法度正文第三篇是关于领地徭役的条令,主要有五个内容:
一,取消领地中除农税,商税外的所有税赋.
二,领民只在领地组织下才参加徭役,徭役期间饭食由领地统一配给,领地按照劳动量给予合理报酬(报酬主要以粮食以及罗氏家自制钱币为主).
三,家中困难领民可以到领地指定地点申领救济,核实后,领地将按最低配给每月给予救济,最长救济时间为一年,可重复申领.
四,缺少农具领民可以到领地指定地点租借,租借最长时间为七天.
五,救济以及租借偿还方式:
直接使用粮食或者钱币偿还;
每年秋收后,使用粮食或者钱币偿还;
参加领地组织徭役后.领地在应给报酬中扣除.
在这里,政良运用后世的"贷款"的理念.允许领民申领农具甚至粮食,钱币,并可以在后期归还,这大大地保证了定居领地初期的那些弱势群体能够生存下去;同时鼓励领民积极参加领地组织的各种徭役,以便令到罗氏家能够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提高领民的收入的同时,也加快领地的发展.
法度正文第四篇是关于领地保密的条令,主要有五个内容:
一,领民未经罗氏家批准,不得擅自离开领地;
二,领民不允许对任何人提及与领地有关的任何信息,比如法度以及技术等;
三,一耽现可疑或者陌生人员,必须及时上报领地,核实后,未达到三级领民的,直接提升为三级领民;已经达到三级领民的,给予5石粮食奖励.
四,举报违反保密条令的,核实后,未达到三级领民的,直接提升为三级领民;已经达到三级领民的,给予5石粮食奖励.
政良现在在领地中所实行政策以及技术,很多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一旦被敌方势力获得,不但壮大了对方的实力,也将大大威胁到自己,在自己还没足够强大时,这些东西必须严格保密.但仅仅依靠领地的保卫力量是很难做到保密的,所以就只有充分调动领民的积极性,全民皆成为保密的监视者.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发展,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筑前国西部地区,壹岐岛这些区域几乎成为了滴水不漏的地方,只要有可疑之人进入这些地区,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至于其他地区,在罗氏家奖励的鼓励下,也得到了极大的响应,领民的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强.
法度正文第五篇是关于领地民间兵器的条令,主要有五个内容:
一,未经罗氏家允许,不得私自拥有领地规定的刀剑,长枪,足具,弓箭等兵器;
二,已经拥有兵器的,必须上交领地,领地将给予相应的粮食以及钱币补偿;
三,任何私藏,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私藏者将处以一定的劳役.知情不报者也将受到惩罚.
四,未经罗氏家允许,领地内的所有工匠屋不得打造兵器,否则不但没收工匠屋,工匠屋所有人员都将受邀徭役处罚.即便未曾参与兵器打造的其他工匠屋人员也都受到牵连处罚.
其实这就是"刀狩令",虽然领地法度使农民收益不少,但很难排除他们还是会被某些人蛊惑,然后搞个一揆甚至一向一揆,这样就够自己折腾的了,所以为了防范于未然,还是及早实施这个措施为好.同时为了加强防范力度.还采取了与对待奴隶队伍一样的连坐制度.促使领民互相监督.
法度正文的第七篇.主要是关于领地奖惩的条令,只有一条条令,但内容却很详细,主要是列举了日常民事犯罪的内容,并明确一旦违反这些内容以及领地的法度,相应需要承担的劳役年限.对于举报者,给予一定的粮食甚至领民等级奖励.
法度正文的第七篇,主要是规定了罗氏家各个机构以及各个对应具体职务的具体职责,权利.违反后又将受到何种处罚.同时,里面也详细列举了各种军功贡献对应需要给予的奖励.
整部一共六七篇三十八条条令.简单地说,有了这楔度,可以令到所有人都明白.[,!]到,在罗氏家的统治下,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能够获得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而概括地说,则是通过这楔度,令到罗氏家的领地内逐渐建立一个具有法度约束,有清晰阶级区分,有有效抚恤帮扶以及以工代赈制度的社会.这样,一个新的国家的基本社会体系就形成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法度显然是缺乏公平的,但毕竟此时整个战国时代背景就是如此.盲目地讲究所谓的人人平等是很可笑的,甚至还有可能会因此而被推翻,湮灭在历史的浪潮当中.既然这是一个有等级的社会,那么作为统治者,就要适应这个时代背景,同时打造出支持自身统治发展的阶级.更何况,这样的社会制度还会促使领民积极主动地往前发展,从而促使领地加速发展起来.
当然,实际上罗氏家此时的制度,是跟目前整个战国时代一般大名的制度是不完全一样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罗氏家不允许国中之国出现在它的统治体系内,而其他的大名豪强,则是采用或强或弱的国中之国(或者是联盟)的方式来统治的.这样就导致了罗氏家在扩张当中,必然跟这些大名豪族的利益发生冲突.但政良对此已经早有准备,反正就直接用暴力将这些阻碍彻底摧残,然后重新按照罗氏家的法度建立制度就好了.
只是,对于有着直接利益冲突的大名豪族可以如此处理,对于一般的民众却是无法如此的.但人却是很奇怪的,当一种新的文化以及制度进入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抵制,当发现别人在接受这新的东西后,生活却是变得越来越好,于是他们又主动去接受了.
当初,在罗氏家起家之时,由于没有受到阻力,罗氏家的法度自然很容易地就开始在罗氏家的领地上推广起来了,随着这十数年的发展,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筑前国西部地区,壹岐岛这些区域成为了罗氏家法度推行最为深入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领民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多的利益.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了这些地区的示范,丰前国,丰后国,筑前国西部地区此时也已经受到了影响,这些地区的领民在看到诸如肥前国这样的地区的领民竟然得到如此之多的好处,生活也越来越好,于是他们也已经开始主动接受罗氏家的法度,甚至去主动支持这些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的法度了.同样的,随着九州地区这些民众的示范,刚刚成为罗氏家领地的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等地区将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有了如此一个社会制度作为基础,那么在该制度下的农业,工业以及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方面,在最早成为罗氏家领地的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这些地区,经过十数年的不断开垦,当地的可开垦田地已经大部分被开垦完毕.当地的水利设施的已经比较完善,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政良渠已经遍布当地的田陌之上,同样的,那些政良水车也是遍布当地的河流岸边.在这样的耕作系统下,即便是遇到洪涝或者干旱的灾害天气,当地的农业收入也基本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耕牛也达到了平均五户有一头耕牛的程度.
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田地已经开垦完毕,于是当地领民们在罗氏家内政阁大量设置的奴隶拧的示范下,也开始搞起了桑基鱼塘,棉花山林等耕作方式.大量的鱼塘,桑树,蔗糖,棉花,麻等作物出现在当地的田地与山林间.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而且.随着这十数年的推广.政良瓜(也被取名为神瓜,实际上就是地瓜)已经成为与水稻,小麦,杂粮(诸如大豆,玉米,黍子这样的小面积种植作物)并称的领地四大主要粮食之一.同时,诸如火灰基肥,粪便基肥,田间规范耕作,两造耕作等先进耕作办法也已经彻底被领民们所接受.尤其是两造耕作的耕作方式,更加是彻底改变了罗氏家的农业耕作现状,开创了战国时期的耕作先河.
实际上,此时战国的其他地区,甚至包括罗氏家刚刚占据的长门国,周防国等地区,采取的都是一造耕作的办法.也就是春季春耕,秋季收割,完全不知道可以利用作物的混合种植,实现夏季与秋季都有收入的耕作办法的.
1...328329330331332...4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