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邀人里就包括了她家邻居、她爹、她师母等人.周王太妃说了自己想法.又说:“让皇太后迁出昭仁殿不易.又不能把她饿死殿中。让个妃子迁出来.简直太容易了。徐氏女一进去.就另册皇后.让她移宫到时候皇太后已经不昭仁殿了.后悔也晚了”无限好文.晋江文学城
庆林大长公主表示:“也要给皇太后安排个差不多去处.否则她是不会搬。”她对周王太妃真是刮目相看。
郑琰道:“这个好办.修葺保慈宫就是。”保慈宫大正宫之北.也叫北宫.与大正宫连成一片.只是已经许久没有个正经皇后升上去皇太后住了.已经荒废.需要重修整。
李神策下限也不算太高.对于这种计谋毫无压力.他也是被杞国公家弄烦了.很痛地道:“可。还请大长公主作一回说客。”
郑琰吐吐舌头.本来这个任务该落她头上.现她跟徐莹掰了。只好揽下了.具本请修葺保慈宫任务.当然也不是自己出头.而是找了代打。
李神策与郑靖业完善了这个计划.把它一环套一环。
先是.郑琰找人上疏:“朝臣为圣人议婚.累年而不决.之所以不成.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皇太后啊”接着奏本内容却急转直下.“昭仁殿是皇后居所.圣人成婚之后.皇后迁居昭仁殿.则置皇太后于何地?请修葺宫殿.供奉皇太后.颐养天年。”
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拿到大朝会上讨论.具体讨论什么.这里面就看安排了。这封奏疏过了政事堂.到了萧复礼那里晃一晃眼.有关部门那里转一圈就被批准了。
接着.世家开始攻击皇太后无所出丨子).怀疑日后还有这样担忧.皇帝本来就比徐欢年龄大.实等不得皇太后又偏心侄女.到时候压制得皇帝没孩子怎么办?
接着.庆林大长公主与宜和大长公主一齐登场了.游说莒国夫人:“事已至此.不如各让一步吧.总要有个台阶下.硬对上这么些人.其事难成.不如一步一步来。总好过僵着。这么僵着.圣人今年都十二了.再大些.照样临幸宫女.照样生孩子.生出一堆庶子来.阿欢如何自处?”女人跟女人说话.总是能说到意地方。
莒国夫人不得不动心.犹豫着问:“如何让步?”
庆林大长公主就说了个折衷方案出来:“阿欢先为妃.只要阿欢有子.便立时册后。”
莒国夫人也不傻:“阿欢比阿元小三岁.等她十五.阿元都十八了能不先晓人事吗?还有.阿欢.要是……生了女儿呢?”
庆林大长公主笑道:“所以说是个台阶嘛先把阿欢弄进宫是正经.先占位子.她就能暂时管后宫.下面就看她本事啦。退一步.两人都宫里.日日相处.嗯?两人投了脾气.就算没孩子.也不是做不得皇后。”
莒国夫人心动了.自与杞国公商议.杞国公依然不肯松口。庆林大长公主对他也有说法:“一拖二拖.你还有旁办法让人帮你家孙女争争争吗?人都有累时候。世家不一样.人家是争自己东西.不知道累。没人帮忙.你争得过?”
“世家现要个面子.你得里子.否则.耗到皇太后去见先帝.圣人依旧少不了皇后。谁耗得过谁呀?”宜和大长公主给妹妹帮腔。
杞国公智商情商比妻女高些.也发现如今是势成骑虎.却依旧不肯轻易答应:“两位公主来与我说这些.是为人做中人么?是他们比我急吧?再者.这样做与世家有何好处?”
两位大长公主被他态度气到了.宜和大长公主道:“谁倒是能支使动我论起来你还是我表兄.说这个话实是没意思了.愿与不愿.全你。给句话吧.别让我来回跑断腿.真当我是牙婆么?”
庆林大长公主语气斯文一些:“虽说已经不太好看了.总比闹开了强些。至于世家有何好处……他们也不缺这一两个皇后.不过是为了证明他们说是对。世家.越来越磨牙了。我们女人家.也就只好来回传几句话了.你若不愿意.只当我们没说.你们也没听到过。你要愿意呢.我就为你再去世家那里说一说.只当我们姐妹整日无事闲想找点儿事做。”说着掸了掸裙摆。
杞国公暗忖.却还没拿定主意.从皇后变妃子.落差太大。
宜和大长公主拉了妹妹就走.杞国公家还犹豫.世家已经出手了。从第二天开始.许多弹章便往御史台涌去.直冲到政事堂。权贵人家侵个民田、递个条子免罪求情事是常有.端看有没有人找茬儿了。杞国公家也不乏一些不能言明事.众人把火力集中到了徐欢之父、徐莹大哥身上.意图也很明白了——罪犯女儿怎么能做皇后?
杞国公家也组织了反击.一方是蓄谋已久.一方是仓促应战.双方都丢失了些阵地.前者损失比后者要小很多。而他们损失这部分.正便宜了郑党.郑琰也趁此机会扩大了所谓池党阵地.塞了不少人进去。恰逢崇道堂第一期毕业生开始走向工作岗位.那还有什么说?卷起袖子.抢吧
杞国公家开始坚持不下来了.再下来.不定这些人还有什么招数。不得已.杞国公夫妇硬着头皮找上了庆林大长公主.请她做个中人。世家这里也急.把徐欢从后座上扯上并不难.难是让徐莹比昭仁殿里搬出去。否则杞国公家就是死绝了.只要徐莹不肯让出正殿.一切也是白搭。
两下都有需求.不须再多跑几回了.很就达成了一致。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儿.只与世家商谈——世家代表就是韦知勉和李神策——拒绝了郑党加入.并且要求:池氏女不可入宫。其他人他倒是不怎么怕.就是怕池氏女亲妈。
庆林大长公主心说.瞧你这点儿出息痛地答应了.还让李神策等人与杞国公家盟誓了。
接着.保慈宫动工修葺.再接着.次年秋天保慈宫修葺完毕.徐莹搬离了昭仁殿.广择淑女是没有了.徐欢直接做了德妃.婚房就是昭仁殿。至于年龄.完全没问题.先举行婚礼.长大了再圆房也是一样。
杞国公家就这么蠢蠢地被骗了徐欢蜜月还没过呢.朝中已经开始商议着立后事儿了.圣人过年就十四了.能通人事了.不能这么傻等着
没错.揍是这么不要脸呵呵.苗妃也不是善茬。下集预告:老狐狸退休





奸臣之女 236立后与退休
徐莹一时被人骗了,当时就暴跳如雷,被李神策“请”回保慈宫休息了。这也代表着立后事件上,皇太后发言权被剥夺了。剩下,就是朝臣之间较量了。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楚椿嘴都气歪了,手抖得跟个帕金森似指着李神策,“你、你、你、你们、你们……”
李神策心中已是非常不耐烦了,碍于自己还是丞相,还要捏合一下世家势力,还要硬着头皮听楚椿结巴,听得不耐烦了,他抱起了双臂,把楚椿气得抖了。终于,气过了头,楚椿说话开始流利了起来:“做人岂能言而无信?这样纵使是把皇太后从昭仁殿里请了出去,又要如何对外说呢?人无信不立,你是丞相,这般儿戏,如何秉政?你真是,有失大臣体!”
李神策被他闹得头疼:“为着个无知妇人,你与我争吵?我不是圣人,不需听你训诫。这么些人束手无策一、二年,太傅想出好办法了吗?”杞国公家不忿被坑、土鳖偶有打抱不平也就罢了,你跟着添什么乱啊?
楚椿却自持帝师身份,虽则心向世家,行事必要“光明正大”才好。他家亲戚、老皇帝淑妃楚氏生了魏王这个被定性为谋逆儿子,连着楚家都受了影响,楚椿十分珍惜做帝师机会,越发不肯出一点格。所以听了由后变妃事件内情之后,他就找上了李神策来兴师问罪了。
李神策问他,他也强硬地道:“杞国公家已经技穷,我等再坚持下去,堂堂正正地多好!何苦先许诺再毁诺?还有,你拿池氏许诺,他们……他们会依吗?你不会又想违誓吧?”
李神策终于确定跟这货没有共同语言:“池氏想怎么做,我岂管得着?我只管我自己就好,”又冷笑,“杞国公家也值得你这般维护?你也说盟誓,这是圣人婚事,杞国公家就这么定了,这等目无君王人,也要与他讲理?但凡他肯让圣人场,这誓我就不会立。”
“就算他不对,你也不能跟着犯错啊!那、那、那你堂堂大臣,怎么能骗一个寡妇呢?”
李神策坦然地供出了苗妃:“这可不是我主意,是另一个寡妇手笔——杞国公家做了初一,就不要怪周王太妃做了十五!当初周王薨逝,莒国夫人收了长信大长公主礼物,为其关说,欲以延平郡王之子承嗣,以夺其家,做得可比周王太妃狠多啦。这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楚椿气咻咻地道:“那也不行!”
李神策终于耐性耗:“你是大郤律么?说什么不行就不行?天子尚不能从心所欲,何况他人?杞国公家怎么作践寡妇、夺人家业都行,让皇太后依礼迁到保慈宫就不行?她不乐意就不可?这天下还不姓徐!你是杞国公家门下走狗么?这么为杞国公家着想。”伸头凑楚椿面前秀了一下鄙薄表情。
楚椿气得两眼一翻,撅了过去,李神策抬脚就走,皇后还没选出来呢。
这边儿朝上选皇后,萧复礼就发了一回言:“娶贤当娶贤,知礼守法之家所出淑女即可。”具体哪个对哪个,他也不知道。要不为什么公主们爱当媒婆呢,这个行业还是有生存空间。
本来有徐莹这么个婆婆,还有徐欢这么个品级很高妾,放普通人家里萧复礼都甭想娶到好媳妇儿。搁皇帝身上,有些人家也要多考虑一下。但是,放到眼下,大家顾虑都不是很多,原因也简单:皇太后蠢得要命,又退居北宫,徐欢年纪还小,从萧复礼态度来看,对后位也构不成威胁。皇后,做起来也不算难。
各家都有些意动,李神策需要去协调。
与楚椿有着类似看法人世家里不多却也不少,这事如果是郑靖业干,大家能够很坦然地接受现实,然后骂郑靖业奸滑似鬼。问题是杞国公家当时不信郑靖业,跟郑党作了切割,是与世家作交易——卖你们一次面子,大家合作对付郑老奸。李神策、韦知勉出了头,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何况几姓世家?
李神策毒舌素来有名,也就楚椿有帝师身份还特正直,才找到他。其他人冲韦知勉去讨说法了,把韦知勉个老头给累了个够呛。韦知勉正想腾出手来跟亲家卫王联系,把自己孙女推上后座呢,被连翻亲朋好友轰炸,忙得嘴上都褪了皮。
见到李神策来,韦知勉大大地出了一口气,苦笑着道:“这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皇太后不肯移宫,一个个着急上火来催逼着我们,把皇太后请走了,又来指责了!”
李神策道:“放着正事不做,纠缠这些枝节做什么?唯今之计,还是早定下皇后为好。”
韦知勉掀掀眼皮:“只怕还是一场恶仗!当初把引入池氏,为是让他们顶一顶杞国公,现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哼哼唧唧地,“韩国夫人女儿,怕不好相与。皇太后离得远了,因这事,不与圣人母子生隙,圣人心里也不乐听皇太后话了。荣安郡太夫人身份尴尬,唯有郑七,名义上是老师,实则是离得近长辈。难哟!”
李神策道:“那个小娘子我见过,倒也不差。”
“嚯!”韦知勉火速抬起头,震惊地道:“你?”
李神策摆摆手:“还是见一见再说吧。”
“各家难没有淑女了吗?竟如同定下了她一般?!”
“哦?”
两人开始了“磋商”。
————————————————————————————————
眼下大事情就是选后了,各处谈论得多也是这个。怀恩作为一个“历事三朝”资深宦官,对萧复礼有着不小影响,他自然是看好郑党一系女孩子,首推池春华。萧复礼终于可以放开了自己考虑老婆问题了,自然是要向身边人问上那么两句。
怀恩也就顺水推舟地道:“老奴一直圣人身边儿,也见不到几个小娘子,无论起,真要说,也就只能说老奴见过人了。”
萧复礼道:“不是要看家世吗?”
怀恩摇头道:“不止呢,说起家世,哪个大臣又差了?还要看家里人好不好,看小娘子好不好,”小小声地道,“宫里事情多,一般小娘子管不好。皇太后当初由藩王妃做太子妃再做皇后,老奴都是一路看来,跌跌撞撞惨不忍睹。当时不是老圣人护着,韩国夫人帮着,事情就坏了。”
萧复礼再问怀恩觉得什么人好,怀恩迟疑着道:“您看韩国夫人女儿怎么样?宫里虽见得不多,然而韩国夫人幼时老奴倒是常见到,总觉得她们母女很像。”
萧复礼认真地想了想:“可。春华聪慧。”应该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吧?
怀恩心中一喜,又克制住了自己表情:“这是大事,圣人不合听老奴这个阉人一番话就定了,还要问问相公们呢。”
萧复礼道:“我省得。”
亲自与丞相们说?萧复礼又有点不好意思,怀恩看他表情,便自告奋勇代跑一趟:“老奴再到韩国夫人那里透个话。”
萧复礼捏捏手指头:“嗯。”
且不说萧复礼有些焦急又有些期待,却说郑琰听了怀恩所述,忙道:“不可。”
怀恩一愣:“有何不可?大娘为后,众望所归呀!”
郑琰道:“圣人现需要一个年岁相当皇后。”
“哈?”
“老翁有心了,我先谢过。可是这事儿啊,我不能只为大娘想,还要想一想阿元。”
“这有什么矛盾么?珠联璧合。”
“不瞒老翁说,大娘与德妃同庚,德妃宫里也就是个孩子模样,大娘去了,也是个摆设。不好。对谁都不好。”
怀恩颇为失望:“夫人总是有道理,我还是觉得可惜。”
“只要圣人好了,就没什么好可惜。”
“也是,那郑相公那里?”
“我随老翁入宫一趟吧。”
怀恩就知道父女俩可能已经商量好了,痛地答应了:“圣人常念叨您呢。”
————————————————————————————————
不知道是不是郑琰错觉,大正宫里一下子,呃,清爽了不少。随着后宫部分人员迁到了保慈宫,大正宫后半截剩下人并不多,掖庭是除了洒扫,就再没人了。这种清凉似乎也影响到了前殿,因冬日,平添几分萧索肃杀。
萧复礼心情就像这十月初冬,巴凉巴凉,眼巴巴地问郑琰:“为什么?”开始是有皇太后阻挠,不得不退让,现为毛啊?其实春华长得很漂亮,性格也讨喜,萧复礼不能说有了特别明确男女之情吧,起码是有那么一丝丝好感。现郑琰兜头浇他一盆冷水,心中未免不是滋味。
郑琰握着萧复礼手,看着他眼睛:“阿元,皇太后迁入保慈宫,这么大大正宫,需要一个能理事女主人而不是一个要人照顾小娘子。”
萧复礼低下头,喃喃地道:“那也没什么,”忽然抬头大声道,“先生不是女侍中吗?襄佐皇后,天经地义。”
郑琰手下用力:“阿元,阿元这么亲近我,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是喜阿元信我,忧则是……天子不可专信一人。我与皇太后有些误会,若是提了春华,又要生事端,你婚事就要再拖下去了。长此以往,纵使如愿,你们母子也难免之间生隙,你会很通难做——毕竟你是过继来,有些事亲生儿子做得,你却不能。春华太小,正与德妃同龄,便如你所愿,大臣们看你们,也是觉得你们过家家,当不得真。阿元明年十四了,是半个大人了,如果娶一年貌相当皇后,天下人才觉得阿元长大了。这样,也就能亲政了。帘子后面,不需再有人坐着了。”
萧复礼一怔:“这……我,也不是很急。国事千头百绪,我一时也看不太懂。”
“哪位天子是什么事都做?要大臣何用?”
“我……怕自己做不好。”本来挺想长大,朝廷上这么吵,萧复礼很有些无力感,但是一旦真要接手了,他又有些担心。
“阿元能这样想很好,这么大国家,这么多百姓,军国大事系于一身,当然要惶恐。知道畏惧,就是明白责任重大,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不会恣意妄为,这样很好。阿元会是个好皇帝。”
萧复礼不好意思地红了脸颊,郑琰见他被歪楼,便不再提池春华了。想想这两个人人年纪,也不至于会闹出什么绯闻,池春华固然无意,萧复礼这里,恐怕也不是就恋童了。
萧复礼这里,直到郑琰要告辞,才想起一件事情:“先生是说,要撤帘?请皇太后退居保慈宫不问政事了?”
郑琰认真地点头:“所以啊,阿元要长大。”
“皇太后不懂政事,也不多问。”
“不须多问,只要问那么一两件,就够了。”
“……”
————————————————————————————————
让萧复礼亲政,也是郑靖业计划一部分,自己临退休之前把皇帝拱上前台,然后自己悠然而下,多么地有范儿!
既然退了,就退得潇洒一点,断不可有什么“交易”痕迹。现就只等世家定一个皇后出来,他投个赞成票,帮皇帝娶完媳妇,他就上表请皇太后还政于皇帝,然后自己退休。
主意打得挺好,可杞国公家有那么容易认输吗?
答应是否定!
保慈宫里传来消息:皇太后绝食!已经一日水米未进,看样子还有继续坚持趋势。
李神策一面说:“她且舍不得死,”一面发令,“皇太后病重,思念亲人,让杞国公家入宫侍疾。全家!广集名医,给皇太后看病。”
郑靖业心说,你这是要皇太后去死啊?他自己却乐得做个好人,萧复礼虽然对徐莹一家不满,心地却宽容,恐不乐见这样事。不管是皇太后还是李神策,这侵略性略强,圣人能理解能包容,却不会喜欢,到了抉择时候他们都不会是好选择对象。
李神策不乎一个土鳖皇太后,他狂惯了,干脆暗示了杞国公。杞国公不得不劝说女儿,徐莹当天就开始吃东西了==!
李神策出手k掉了皇太后,自己也遇上了麻烦。
却说李神策与韦知勉乱七八糟地争执了许久,内中不乏毒舌与利益争执,又有其他世家也有盘算。郑琰则是正式上疏提出了自己女儿年纪还小,不参与竞争,被郑靖业给批准了。
众人又忽然与郑靖业亲近了起来,顾氏也希望走顾益纯关系,让郑靖业首肯、让郑琰帮忙zlngnet推荐。郑氏父女跟世家之间恩怨纠葛如同一团乱麻,也不知道是有恩还是有仇了,索性旁观——抓住皇帝才是正经。便提议,各人各有举荐,但是要与萧复礼年岁差不多小姑娘,到时候一个做皇后,其他为妃。“事涉圣人,岂能由臣下擅自决断?我等又非圣人父母。”
谁做皇后,让萧复礼决定。各家纷纷提出自己候选人,未必就是亲女儿、亲孙女一类,也有可能是姻亲家孩子,却无一例外都是世家之女。这么打破了头盛况,足证大家对萧复礼态度了——很看好!打了这货执政时间超过他祖父主意。
小姑娘们都准备好了,郑琰家里门槛都被小姑娘们父母长辈踩平了。左邻右舍李、夏两家虽然没有直系小姑娘入选,却各有亲戚,不免左右左地串串门。照郑琰说,小姑娘们一水儿“正妻脸”,标准淑女扮相,行动都按着教科书来,要说特色,估摸着,一般不会表现出来。
所以郑琰才不想沾手这事儿,这要是自己挑儿媳妇,挑得好不好,没得埋怨,而且,她管得着自己媳妇儿,出现不好苗头时候可以直接掐了,就可以防止恶化。这是看准皇后,就算萧复礼和钱氏各有所托,她也不能下决定,万一有什么不妥,干涉起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索性放手给萧复礼。
眼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京城又发生了一起恶**件——徐莹大哥、德妃生母,带着一群人试图群殴李神策。他被李神策坑惨了!虽然出主意是周王太妃,可那老女人宅家里不出门,周王府铁甲卫士也不好惹——卫王、萧深友情督练。
郑琰与徐莹翻脸不假,后结果是池春华也退出竞争了。眼下李神策忙着决定皇后人选,风光得很,一想当初李神策盟誓时样子,徐大郎就满肚子火气。点起几十号家丁,出门揍李神策去!
徐大郎主意很简单,打了就打了,你们能把太后哥哥怎么样呢?他身上挂着数道护身符,实难缠得很!
李神策大正宫时候不好揍,只有等他出来了。然而李神策也不是什么善良人,站那儿等人揍好出气。一看势头不好,打马一拐弯,拐萧正乾家去了。萧正乾家护卫一身血气,三下五除二就把国舅给抓了。
人好抓,不好放,不好审。刚刚坑了人家一把,李神策还被楚椿指责了一回,不少人对徐氏由厌恶转为略同情,审得轻了不行——宰相代表朝廷,不容外戚折辱。审得重了也不行——皇太后面子,皇帝面子,还有就是,大家良心。
李神策是苦主,必须避嫌,韦知勉不肯生事,卫王出不了主意。萧复礼便问郑靖业:“此事如何是好?”
郑靖业道:“审吧。”
萧复礼道:“该问都问了,审不难,难是判。”
卫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池脩之昔年断案如神,不如让他来判。”
萧复礼愕然:“还有这等事?”
“正是,非但公正,是兼及法理人情。”
池脩之正好回京任职,被拉来判一判案。徐大郎看谁都不顺眼,坐椅子上歪头不看人。池脩之很是腻味:老子平生瞧不起笨蛋了!
必须说,池脩之中二时期讨厌世家,跟世家爹对着干,某些世家习惯还是深入骨髓,比如那股傲气和小心眼儿。他只确认了一下案发情况,就向萧复礼汇报:“是徐某不忿宰相,故尔相殴。宰相,国之重器,若纵容折辱,是辱及国家,且又冲击王府,气焰嚣张,必罚。然其八议之列,论而当赎。今请夺徐某之杞国公世子及本官等,以其弟为杞国公世子。徐某交由杞国公管教。”
1...183184185186187...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