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
郑琰回去就看帐本儿,筹划着建校资金,又想把教室窗户全给镶上玻璃——反正是自家土特产——忙得不亦乐乎。
池脩之看着她样子不由取笑道:“你这么着急做什么?过年了,哪里适宜破土了?”且不说黄历问题,就是人工,一时半会也请不来呀。还有土石木材,一时半儿到哪里弄去?天寒地冻,连地基都不好整平。
郑琰怏怏地停下算盘:“怎么就过年了呢?”
池脩之笑道:“可不就过年了吗?年气象,又要改元啦~”
鉴于萧复礼小朋友是年中登基,这一年还是延用萧令先年号“应天”,要到过了年,才会通告天下:皇帝登基,改元了,历史从此进入了纪元!这一年春节,因为是改元,虽然有先帝之丧期未满,依旧很是隆重。
经过磋商讨论,君年号为“兴平”,这一年就是兴平元年。
这一年,可以视为许多事情开端。
过年时候郑琰尤其忙,宫中大典她要操持,家中过年她要关心,幸尔萧复礼是皇帝,他也需要假期参加一系列活动,郑琰才少了一份兼职。而兴建学院事儿,自从郑靖业嘱咐了要悄悄进行,又因为冬天不好破土动工,连生源问题都被郑靖业暂时制止了,郑琰看眼里,急心里,把她闺女虐得哇哇叫:“过年还要加倍写功课!”
过完年,郑琰继续当她小学老师,与萧复礼师生感情越来越好,到暮春时节,萧复礼已经学会了几百个字,背了一整本课本,还被灌了半脑袋名言警句。朝廷上终于确定了萧复礼正式老师名单,由于秦越死活不肯再出任帝师,郑靖业也不好继续担任帝师,这回皇帝老师是国内知名学者:楚椿、赵静。
两人都是治学大家,之前没有提及,乃是因为与郑琰联系也不大,且郑琰接触都是季繁、顾益纯、郑靖业这一系,称得上是全国尖尖人。楚椿、赵静虽有名,比起前面三个,还是要略次一等,于郑琰来说,乃是“有一百分干嘛理九十五分”。
大家一定注意到这两位姓氏了,没错,这是两个世家出身人,年纪都五十开外,成熟稳重,熟得都烂透了==!
谁都知道,皇帝身边位置意味着什么,前途无量、简帝心……这还是个小皇帝,现施加影响,足以影响他一生。楚、赵二人卯足了劲儿,要给萧复礼讲学问。
萧复礼是个什么情况呢?他是一个六岁半小男孩儿,刚刚学习半年,小学一年级。
小学老师这个职业,女人比男人合适,半调子儿童心理学女研究者郑琰已经教了萧复礼半年多了,让他再接受俩半老大伯,从形象上看,就有些不能接受。楚、赵二人长相比不上郑靖业吧,也是风度翩翩老帅两枚,但是一不肯给萧复礼讲睡前故事,二不会摸他脑袋给安慰。
态度又过于严肃认真,授课内容讲得又太深。萧复礼固然感觉到这两位没有恶意,且很想把他教好,奈何能当好大学教授人不一定能当好小学老师。萧复礼很痛苦,尼玛讲内容他都听不懂啊!字都不认识!可这两位真是严肃认真,不学又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
两位老师也很着急:这皇帝好学啊,可他听不懂,他识字都是现教!
两位世家出身,亲友们正式上学也是萧复礼这个年纪,可这之前,各人爹妈文化水平高,从一两岁开始说话开始就教了许多知识,上学时候谁都不是一张白纸过来!
坑爹是,萧复礼同学写字,只肯照着郑琰给他描红纸来描。纸上楷书比他们写得还好!
你妹!郑靖业你太凶残了!知道你字写得好,也不带这么寒碜咱们!先帝你都没教好,你还要横插一杠子来影响今上打我们脸。
两位老师很坚决地抗议了:你郑靖业可以教皇帝写字,但是,你多少跟咱们招呼一声啊,这样闷声不响地就让我们成了对照组,这情何以堪啊!咱们要罢工了啊!
事情被韦知勉知道了,扣下了这两位上书——反正皇帝不能理政,有事都是丞相批——语重心长地跟这两位谈话:“你们有没有看过韩国夫人书法?拟诏书那会儿,我亲眼所见,文不加点,落笔成书,”弹弹桌面,“书兼郑、顾之长,近闻她又受皇太后所托为圣人启蒙,你们看到,多半是出自她手笔。”
李神策绝:“都别丢人了,只这一条上,无人能出其右。还是禀了皇太后,就请韩国夫人正式教了圣人书法吧!我说郑安民怎么这么痛就答应不再强争圣人师傅之事了呢——你们真要不干了?因为圣人照着一个字比你们好人学书法?丢人不丢人啊?”
郑琰就这样成了萧复礼老师,比起有正式师傅之号楚、赵二人,她似乎符合“师傅”定义——授一门绝技,不领薪水、不接额外之官号,寻常得犹如民间一对师徒。
郑靖业捻须而笑,笑完了就板着脸问郑琰:“学校建得怎么样了?”当初纵容庆林大长公主把郑琰zlngnet推荐给徐莹,让郑琰给萧复礼启蒙时候,郑靖业就留了这么一手。当时是为了让萧复礼未来几年里能与郑琰多接触,也就是与郑党有所亲近,现看来,还有额外收获哩。
作者有话要说:写得收不住了,多写了一段,得晚了一点,捂脸。





奸臣之女 195不同的老师
皇家对老师也是有讲究,为显尊师重道,皇帝师傅日常见皇帝礼仪比丞相还要高那么一点儿,是师生互相揖礼——相抗礼。拜师时候,也不是师傅诚惶诚恐地跪接圣旨什么。萧复礼拜师,是徐莹作为家长“遣使”诚邀——如果小皇帝很可怜地木有家长,那么这个角色就要由当朝丞相以皇帝名义来扮演——还要给象征性“束脩”。把老师迎到大正宫里,师生见面。平时讲课,师生对坐。这些都是当老师优待。
楚椿与赵静享受就是这样待遇,如此待遇之下,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暴棚,誓要教出一个君子来。
萧复礼是个好孩子,搁后世就是那种能上希望工程宣传画瞪大了渴求知识大眼睛大山里纯朴好孩子。虽然基础略差一点——楚、赵二人讲课时候量迁就他水平,但是偶尔带出来比较高水平话他还是听不太懂——但是萧复礼小朋友有决心有毅力,听不懂他就死记硬背,把课本记得牢牢争取“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意思不自现,那也好办,还有一个先生可以请教嘛!
把萧复礼弄得这样乱七八糟坟香眼,徐莹也是功不可没。
看楚、赵二人姓氏与经历就知道,这两人是世家价值观,徐莹呢是土鳖价值观,而且徐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寡妇、一个没有亲生儿子寡妇,她是有一定私心。比如,她娘家,她就希望萧复礼能记得照顾她娘家。这与楚赵二人所灌输什么君子端方、铁面无私、不要纵容后戚一类是相矛盾。萧复礼小脑袋里对徐莹偏心有意见,却也知道徐莹不算不疼他,徐莹还是他母亲,可楚赵二人是他老师。双方意见相左,萧复礼一个头两个大。
这要向郑琰请教问题就多了。
郑琰与楚椿、赵静享受是同等待遇,除了没个太傅名头。因为没有这个名头,连萧复礼都为她鸣不平,徐莹教唆之下,对郑琰直呼“先生”,以子侄自居。
别说徐莹傻,人家还真没蠢到那个份儿上。她知道后宫很多事情上很难争得过大臣,尤其是朝廷政事上面。而她娘家人都守着孝,等从孝期里出来了,想要有个好职位就难了。听说楚、赵二人给萧复礼功课很多都是与抑制外戚、杜绝裙带、发扬姓氏歧视有关时候,徐莹果断地要打击这两位气焰。
她自己文化水平倒退,又把很大心思扑了儿女上,吵也吵不过大臣们——朝臣们据理力争时候是很恐怖——就有意抬高郑琰来削弱楚、赵等人对萧复礼影响力。她就不信了,这两个半老头子有什么强!这一刻,徐莹自己都没有发现,她对郑琰战斗力有着非同寻常信任。她一点也不相信郑琰会支持楚、赵二人论调,郑家也是土鳖啊,池家从世家也落成土鳖了!
郑琰果然也不负她期望,让萧复礼没有对楚、赵二人有过多亲近。
萧复礼拜师,郑琰给了见面礼——一套文房四宝。萧复礼挺开心,小孩子收到喜欢礼物都很开心,旁边还有一个捧哏儿。怀恩眯起眼睛打量了一下,略带惊奇地道:“这是老圣人遗物罢?啧啧,夫人对大郎可真实啊。”
萧复礼眼中划过好奇,仰起头来看看怀恩又看看郑琰,再看向学生家长——徐莹。徐莹也不负所望地叹道:“可真是物人亡了。大郎,这是你祖父临终前分赠下来遗物,这些文具别人都没有,你祖父是个好皇帝,名垂青史,你先生给了你这个,是对你期望啊。”
萧复礼不知道这个典故,不知前因后果,还是乖乖地点头,暗暗记下,等会儿回去要问问怀恩。
要不怎么说小孩子单纯呢?他很用力地向郑琰保证:“我会用心读书,好好做人,做个好皇帝,不负先生期望。”
郑琰笑道:“老圣人御极四十年,寿过七旬,再好不过兆头。”
萧复礼压根儿就没见这位祖父,仪式结束之后不免再问怀恩一回。
怀恩知无不言又带上了艺术夸张地形容了一番老皇帝丰功传绩,什么文治武功啦、什么关爱家人啦、什么睿智英明啦,后含着眼泪诉说老皇帝人情味儿:“凡是为老圣人效过力,老圣人都没忘记,甭管外头说谁好谁不好,老圣人心里自有一本账,都不让人白辛苦了。升仙之前,老圣人把自己东西分作几份儿,留了遗诏,各人各有金钱,老奴也因一点儿小辛苦分得了些,此后衣食无忧,全赖此。韩国夫人得就是老圣人文具,一应笔墨朱砂都。圣人翻翻看,有专用来批字朱砂锭吧?这是老圣人当年批奏折时候用,夫人对您期待大哩。”
萧复礼并不能明白怀恩话里深意,潜意识里却记住了他祖父这个“宽和仁爱好人”所作所为,当然也深化了怀恩他祖父面前比较有面子印象,也记住了郑琰对他很看重。所以说,皇帝身边有一个自己人真是太重要了——不能是猪队友。
单凭这一优势,郑琰就显得比楚、赵二人高出一截儿来。不要说她还是萧复礼启蒙老师,萧复礼现跟着她学书法,那是一边儿写字一边儿学生字。白天上朝,朝后议事,郑琰都萧复礼身边坐着,有什么能解释给他听,当场解释。无形中两人之间气场就显得很亲密。
就说嘛,小学老师什么,还是女性来做比较有优势。
————————————————————————————————————————
楚、赵二人对这种情况还是一无所觉,皇帝老师是都是轮职,三人没有太多碰面机会。楚、赵二人还能工作之余相约喝个小酒,聊聊人生哲学。郑琰跟他们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两位也不好意思邀一个年轻女子怎么怎么样。萧复礼上课对他们又有足够尊敬,学习也有足够认真。进度略不如人,也是之前没有基础缘故。老师之间没有交流,宫中宦官也没有向他们通风报信好习惯,学生也没有表现出排斥他们来。真不是他们迟钝。
这两人还用力地向皇帝灌输着“亲贤臣、远小人”主题思想,说起来这个思想是没有错误,但是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就有待商榷了。听得萧复礼一脑袋星星。两位说,当皇帝不能偏向外戚、宦官等人,不要玩物丧志,不要宠信优伶,这些还算勉强有理。但是,当他们两位拼命灌输一下姓氏门第时候,萧复礼就理解不能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位是想教好皇帝,是拿小皇帝当自家子侄那样亲近关系来教,连谱系都拿来教导了。
很明显,郑靖业肯定不这上面。
萧复礼极度疑惑地道:“郑相公并不这里面,可他做到了首相,难道不是有大本事人吗?先生姓亦不册,大家不是都说她是当世之书法大家吗?这人有没有能力跟姓氏有关系吗?我难道不能信任他们吗?”说到后,小朋友略愤怒。明明郑老师很和气很有爱哒!
当时上课是楚椿,这倒霉蛋被噎到了。坏了,说得太得意,忘了有个例了。
郑琰这女人虽然政治上嚣张了一点,但是做事世家看来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攻击萧令先这件事情上,写出来作文是说到了世家心坎儿上。楚椿再怎么样,也还要些脸面,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有一套。至于郑靖业,那个家伙根本就不应该存这个世界上好吗?他出现就是来刷大家这些凡人,完全不应该考查范围啊!
楚椿只得又解释:“也有例外,也有例外。但是圣人不要因为一二例外,就忘掉了所有正理啊!人是要吃饭才能活下去,夏天多吃瓜果会舒服,可瓜果当不了饭。”
萧复礼加听不懂,硬记了下来,转过头来就问郑琰。
郑琰听了也不惊讶,楚、赵二人这么说也完全符合他们立场,而且他们说很多话也是有道理。当下和气地问:“大郎还记得太师教谱系吗?”
“只会背前面一点儿。”那么复杂谱系,让他全背了也不现实,郑琰当年可是学了好几年呢。
“记得第一等华族之姓么?”
萧复礼点头道:“记得。”
“里面有楚氏吗?有赵氏吗?”
萧复礼继续点头:“有,”作恍然大悟状,“他们是为自己家说好话,说不是自家人坏话。”
看他反应,郑琰大概能知道,除了自己、除了楚赵二人,萧复礼平日也没少被其他人教一些东西。这种感觉真是略微妙啊!一是欣喜学生成长,二是觉得自己看不到地方有人对他施加了影响,略有些小醋呢。
萧复礼嘟囔一声:“原来太师太傅也不好。”
郑琰严肃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二娘不喜欢吃青菜,就说青菜不好吃。大娘不喜欢吃肉食,就说肉食不好吃。见解不同罢了。不是说世家就全部都很坏,太师和太傅教道理,也有对地方。至于外戚之家、贫寒之士亦有出彩者。世家里也有坏人,贫寒人家也有恶棍。凡事没有绝对。做圣人,要学会平衡。”
“平衡是什么?”
郑琰拿起一杆笔来,骈起二指,把笔杆儿放到指腹上:“看到了吗?放到中间儿,这笔就稳了,这就是平衡,”把笔头那一端抽了一点儿,笔杆儿摇摇欲附,再抽一点儿,笔杆儿掉到了桌子上,“这就是不平衡。”
萧复礼认真地看着,用心揣摩。郑琰又把笔杆儿放指腹上,把毛笔末端抽了一点儿:“不管往哪一头侧重,都会不平衡。偏一点儿还能勉强维持,偏多了,就只好翻掉了。”
萧复礼绽开了一个大大笑容:“先生,我明白了!不能偏心,实不得不偏,也不能偏得过了。”
郑琰摸摸他头,收回一根手指:“你再看,用一根手指去维持平衡比用两根可要难多了。”再加两根指头,用三根指头,就容易一点。
萧复礼看得很入神,不由自由地抽了一支毛笔攥了手里。
郑琰还没停:“这只是一枝笔,只有两头,如果是本书呢?”抽出课本一合,竖起食指,一个指尖儿保持一本书平衡,比毛笔难应付多了,两个指尖儿也不行,郑琰出了三个指尖儿,“看,一个国家,不止有两端,朝廷、民间,也不止有士庶。”
左手张开五指,稳稳地撑着课本,右手点着指头、课本慢慢地对萧复礼道:“这个,”指课本,“是国家,”课本朝上面儿上划来划去,“什么样事儿都有,什么地方都有,要让他平衡,不能太偏了,这个,”挨个儿指着手指头,“是各色大臣,单凭一个,不一定能治得好国家,人多好办事。”
萧复礼认真地琢磨着,却看到郑琰中指与食指铰一块儿乱动,手上课本也要掉下来了。萧复礼期待地看着郑琰,只听郑琰道:“大臣可以不是一伙儿,但是不能窝里斗,党争误国!”
郑琰用一只手、一支笔、一本书,给萧复礼上了一堂再生动不过政治课。
这是第一次,郑琰明明白白地用萧复礼能够懂方式向他讲解朝廷、讲解国家。这样教学便于记忆,未来几十年里,每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候,萧复礼就会忍不住去想那只托起课本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小小年纪萧复礼来说,哪个先生好那个先生不好,不只于他们讲内容哪个简单直接容易懂,也让他隐约觉出了谁有私心,谁无私。纵使郑琰再说,楚赵二人学问好,萧复礼对他们也难以再亲近了。
——————————————————————————————————————
“楚椿、赵静,也是顶尖人物了,官场不如意,教学生也是有一套,我就奇了怪了,他们怎么就教不出圣人来呢?要我说,带圣人看一圈儿世家光鲜亮丽样子,勾得圣人向往了,还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郑琰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完全是不解。早定下帝师是这两位时候,池脩之就说过,他曾经蹭过这两位课听,起因经过结果已经不可考了,只有一个评价——虽然不如顾益纯,但也是要内涵有内涵要启发有启发。须知当时池脩之对世家装x那是深恶痛绝,他那时候还略有一点中二,激愤之下还能有这样评价,是相当不容易。
郑靖业扔了个杏子到郑琰头上:“得了便宜还卖乖!”
郑琰接过来啃了:“阿爹这儿杏子味儿真不坏。”
“吃多了当心倒牙!”
“没事儿,我喜欢,这皮儿味道好。”杏皮略酸,非常可口。
“他们也算是一时俊彦了,只可惜看不透,圣人是皇帝也是孩子,从来皇帝都不是靠读书读出来。你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阿爹,春华这都四岁了,我那里房子都起了一半儿了,现能找先生了么?”
“你急什么?房子盖一半儿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熙山去了,你想没想过,要是只有城中这一处房舍,夏天你到熙山了,孩子怎么办?是扔城里啊还是天天奔波?”
郑琰一口杏肉卡喉咙里——忘了这事儿了:“还要熙山选址吗?”
“当然,”郑靖业才不要说他也是这两天才想到呢,就让闺女再崇拜他一点好了,“择一处地势平坦地方,再建一处呗。”
郑靖业自从知道了这个学校设想之后,就进一步细化了各种事项,这位老奸水平比郑琰和池脩之高了不止一点两点。这个学校必须与国子监不同,与乡间私塾也不同,它是一个贵族学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有归属感。不是靠一两个老师形成同门关系,而是应该靠一种精神,一种团结!哪怕老师换代了,学校还,学校精神还,就行!
这是一所从小就开始培养根苗学校,它只招收幼儿,一点一点培养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与朝廷结党不同,朝廷结党是利益,还要靠一党之党魁个人能力。学院不同,他甚至可以没有党魁!就像现世家那样,看起来各行其是,但实际上却有一套相同或相似行事法则与利益取舍。
它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如果能办上三十年、四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不比那些只靠自己学问支撑名士们收徒强百倍吗?名士开山门,等名士死后,就师门流散了。学院不会,或许没有一个全能名士,但是!可以聘各专业领域强而其他领域不那么强人来当老师,取各教师之长,组成一个教师班子!顾益纯书法好,就不要他教唱歌——这位师兄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琴弹得不错,唱歌却要跑调==!
不怕花钱!郑靖业非常乐意自家掏了全部腰包,这样即使子孙中有政治无能者,也不妨碍郑氏朝廷中影响。这是人脉!从这里出来学生,谁都要给他们家面子,到时候自家人不入政坛都没关系。
呃,不对,这个学校他闺女肯定要有份儿,那也挺好,就算他闺女出资兴办,那样好。
郑靖业实不愧阴险之名:“用心建,既打算孩子们都去,我也出一份儿。放心,纯办学。人再多了就不好了,后闹不清谁拿主意了——这个学院,你作主!这些日子,李呆子还上你那门上么?”
李呆子说就是李俊,大家都上了年纪了,又有池氏夫妇、顾益纯从中说和,郑靖业与李俊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针锋相对了,背后起个绰号而已。郑靖业管李俊叫李呆子,李俊管郑靖业叫郑狐狸。
“朝廷禁酒,可苦了他了。”
“哼!活该!告诉他喝酒可以,可他得到学院里教书,不用天天到,心情好了来晃一晃——他可不止草书写得好,让小孩子写草书并不合适——他琴技非止一般。天下也只有呆子傻子癫子才能弹得一手好琴!”
艺术家都是沉浸个人世界里怪人。
“哎~”
“季师当年还有几个学生,入京之后都没走,我也给安顿了下来……你怎么啃个没完了?!”郑靖业觉得不太对劲儿,一盘杏子都让郑琰给啃光了!凡事要有节制,这是很多人信奉养生观点。
这盘杏儿略酸,郑相完全可以看自己又要做外祖父份儿上,允许孩子妈多吃一点。
郑琰怀孕,开心是池脩之,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岳父家接了老婆,还郑重地对郑靖业一揖:“谢岳父给我一个好妻子。”池家兴旺即啦啦啦~
不开心是萧复礼,他老师怀孕了要准备生孩子,要请个超长产假!对,由于妇女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法什么,未及立法规定法定产假是多少天,又有法律漏洞了!怪不得用人单位不乐意招收女性职员呢。
徐莹也比较郁闷,出席听政少了个解释人,她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后协商结果是,每次大朝会时候,郑琰再出现,也就是平均五日一次,顺便检查萧复礼功课。而萧复礼本人,徐莹支持下每隔两天赴池脩之家听课一次。徐莹振振有词:“尊师重道,虽万乘之尊,亦不能免!”
这要是放任皇帝被其他人教坏了,哭都来不及啊!徐莹不是没动过另找能够给她解释政治现象、教萧复礼读书人主意,问题是萧复礼比较认可郑琰,其他人手上任,很难不被大臣们拍砖。
1...154155156157158...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