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所以得知徐州军此次只是作为偏师敲边鼓,心中既不满,也有不安。
梁森担心一旦官军北伐战事不利,己方被迫“救火”,到时候吃力不讨好,齐军若实力犹在,那么即便徐州军出击,与之交锋也得提起十二分精神。
且徐州军输不起,一旦伤亡过大,齐国极有可能乘机攻入徐州,而各地屯田军民辛辛苦苦种下的青苗,等不到秋天丰收,就要完蛋了。
李笠认为,两国围绕河南,总是要打一仗的,相互间摸摸底,看看对手有几斤几两。
他们既然是偏师,就在边上看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譬如继续向齐国销售大量烈酒。
从齐国换回来的粮食,用来酿造(制造)烈酒,然后返销回去,换回的粮食,又酿造更多的烈酒。
如此反复来回,利润不低。
现在,梁、齐即将围绕河南爆发激战,时局不稳,导致“边贸”受影响,梁国徐州出产的烈酒,愈发被齐国奸商疯狂收购。
“这帮奸商,把烈酒勾兑,当做自己的好酒,运到各地销售,赚得比我们多得多。”
李笠哼哼起来,一脸不爽:“自古燕赵之地多豪杰,河北豪杰们可真是喜欢这烈酒,总有一日,我们要亲自来做这买卖才行...”
梁森听着听着,忽然说:“若朝廷收复河南,不如,我们就直接进攻邺城吧。”
“我想,河北豪杰们,会喜欢火炮的,让他们知道,天下间,谁的武力最强,谁的胜算最大。”
梁森看着李笠,眼中闪烁着光芒:“反正,我们做不了忠臣,也没人给我们这个机会,只会把我们当猎犬,然后兔死狗烹。”
“哇,这是钟会之乱的剧本么?”李笠笑起来,“也不知邺城之中,谁是姜维呀!”
随后收起笑容:“你莫要急,事不至此,朝廷的布置有一个破绽,虽然不起眼,可一旦被对方识破并抓住,那就有好戏看了。”
梁森觉得奇怪,他仔细琢磨过朝廷的此番布置,没看出哪里有什么明显的破绽。





乱世栋梁 第五十三章 破绽
黄河南岸,濮阳津,故地重游的李笠,正用千里镜观察北岸,却见对岸旌旗如林,营垒规模浩大。
毫无疑问,因为他之前的入邺战绩,此次再取濮阳津后,齐国如临大敌,调集兵马守卫黄河北岸津口,提防李笠再次袭击邺城。
李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就是吸引齐军一部分兵力,聚集黄河北岸,如此一来,对方能投入河南的兵马,数量就少了一些。
现在是仲夏,朝廷发兵北伐,目的是收复河南全境。
承担主攻任务的北荆州军,已经由沔北出发,经方城,连同豫州梁军,一起向齐国河南州郡发动进攻。
亲自率军出击的李笠,只需要在这里等捷报即可。
而且按照战前部署,出击的徐州军,要在这里待到明年开春。
脚步声起,一名官员走来,与李笠交谈。
其人姓朱,名买臣,和汉时名臣朱买臣重名。
朱买臣身材魁梧,样貌堂堂,肤色白皙,看面相,像个正人君子。
却是个阉人。
李笠此次出征,被任命为北面都督(作战军职),朱买臣为朝廷任命的都督长史。
明面上的职责是操办各类军务,实际上就是监军。
按照一般人的印象,自古以来,那些监军的太监(太监一词是后来才用于泛指阉人,其实出现得较晚),都不是好玩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过这位,据说经常带兵打仗,对于军旅事务颇为熟悉,按说不会胡言乱语,提各种莫名其妙的要求。
“君侯,这几年,黄河连年冬季封冻?”
朱买臣问,李笠点点头:“对,细作探得清楚,隆冬时节,黄河河面封冻,骑兵可从容踏冰过河。”
“果然如此...”朱买臣感慨起来。“刘宋元嘉北伐,一开始势如破竹,可到了冬天,黄河封冻,魏军骑兵呼啸南下,一直攻到长江北岸...”
“此次朝廷对河南用兵,同样面临刘宋的局面,到了冬天,齐军骑兵大举南下,可得靠君侯将其挡下。”
李笠笑着摇摇头:“这话说的,黄河防线长达千里,光靠徐州军,如何守得住,还得靠各部官军齐心协力。”
“君侯过谦了,若无徐州军压阵,朝堂诸公,没有信心能在攻下河南后守住河南。”
朱买臣说的倒是是真心话,他认为如今的梁国,只有李笠的徐州军,才有充足的底气和实力,与精锐齐军在野战对攻时有必胜把握。
其他官军不是说不能打,但能否大获全胜,并无把握。
所以,朝廷安排徐州军守在黄河边,一直要守到明年开春、黄河化冻,就是提防冬季时黄河河面结冰,齐军骑兵大规模渡河,肆虐河南、两淮。
但李笠明白,湘东王也是在提防他脑子发热,抢王僧辩的功劳。
所以让他“钉”在濮阳津,筑垒防御,真是一举多得。
还派朱买臣来当监军,防止他“乱来”。
朱买臣是湘东王的亲信,最初是湘东王府的宦者,因为有才干,被萧绎当做人才来用,甚至做过郡守,带过兵打过仗。
所以朱买臣不好忽悠,李笠要想有什么小动作,很难绕过朱买臣。
但仅靠朱买臣带来的这点人,李笠若真是要乱来,对方也挡不住。
不过李笠一旦真的乱来,飞扬跋扈的后果就得自己承担:连辅政藩王派来监军的亲信都不放在眼里,你想干什么?造反么?
两人交谈了一会,朱买臣打听了许多事情,见不远处的筑垒工地十分繁忙,问李笠:“此次筑垒,规模不小?”
李笠回答:“对,毕竟要守大半年,而且,若朝廷收复河南各地,这里,可就是新的边境据点了。”
朱买臣对李笠的能力没有任何怀疑,此次朝廷对河南用兵,需要李笠吸引对方一部分兵力,且在冬天黄河封冻时,防御齐军。
一旦战事不利,也得靠李笠的徐州军做策应,确保北伐军队安全南撤。
而且李笠烧了齐国太庙,齐帝必然恨其入骨,有这位在黄河边上杵着,在齐国看来,就像黑夜之中唯一一盏灯火那样显眼。
李笠见朱买臣离开,自己再次望向北岸。
他在邺城有细作,用飞鸽传书,传回来一个消息:齐帝高洋已经御驾亲征,率大军往河南而来。
而周军渡河进攻并州的消息,也在邺城传开。
所以,高洋面对梁、周二国的同时进攻,很快做出了反应:西守、东攻。
此次高洋御驾亲征往河南南部去,却不来濮阳找他算账,极大概率,是看出了梁军布局的破绽。
这个破绽看起来不显眼,因为在梁国一方大部分人看来,不是破绽。
但李笠觉得就是破绽,一旦被齐国有效利用,那就不妙了。
这涉及中枢怎么判断齐军的实力。
齐国最能打的宗室、清河王高岳,救援徐州时遇夜袭,兵败被俘。
齐国最能打的晋阳武勋集团新一代领袖段韶,救援徐州时被水攻,全军覆没,兵败“身亡”。
齐国皇帝高洋御驾亲征,率最精锐的军队围攻寒山,结果啃崩一口牙,黯然撤军。
齐国的一群宿将带兵进攻徐州,各种惨败各种跪。
所以,齐军就是一群垃圾?
疯狂刷齐军人头的李笠,直到现在都不敢说齐军是鱼腩。
奈何中枢的大佬们,似乎过于乐观,恐怕已经认定齐军是鱼腩:你小李能刷齐军人头,凭什么老王、老陈就不行?
这种乐观情绪,也影响了李笠身边的人,譬如梁森,就不觉得朝廷的布置有破绽。
于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田忌赛马”形势就出现了。
高洋御驾亲征,携精锐入河南,必然是奔着战略决战而来,那么齐国就成了田忌。
而梁国,成了齐威王。
李笠从没在野战中,和最精锐的齐军正面交锋过,当年是靠着防御作战,坑了对方一把。
也就是说,他这个梁国的“上驷”,对战齐国的“上驷”,并无必胜把握,因为骑兵偏弱,除非用火炮。
那么,没有火炮、骑兵也不占优势的其他梁军,在大平原面与齐军真正的精锐进行决战,恐怕难度很大。
。。。。。。
北豫州,虎牢郊外,南下的齐国大军在此露营,因为天子御驾亲征,所以队伍规模庞大,但精锐前军已经赶赴南面郑州,解颍川之围。
沔北以及淮西梁军已经围了颍川,守军告急,与此同时,徐州梁军北上,过巨野泽,入濮阳地界,占据濮阳津。
这是梁国的攻势,而齐国的老对头周国,也已经发兵,经由河东往并州进攻,目标毫无疑问是晋阳。
而进攻洛阳的周军,明显是偏师。
御帐内,齐帝高洋正在听中书舍人唐邕对战局进行分析。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分为上驷、中驷、下驷三等。”
“田忌得孙膑建言,以下驷对齐威王上驷,又以上驷、中驷对齐威王中驷、下驷,三局二胜一负,赢了赛马。”
“如今,萧氏以李贼这上驷为偏师,那么,我军便以州郡兵这个下驷与其隔河对峙。”
“萧氏以下驷围颍川,我军便以河南驻军这一中驷应之。”
“对方以中驷打援,我军便以精锐禁军这上驷破之,待萧氏的中驷、下驷被我军歼灭,李贼自然收兵。”
“梁军攻势瓦解,我军西攻陕州,西贼攻晋阳不下,自然也就撤军了。”
高洋沉吟着:“就不能把李贼引过来?譬如击败颍川梁军后,围而不歼,萧氏必然调李贼来救,如此一来..”
“陛下明鉴,李贼似乎不受建康信任,恐怕,他会找借口拖延,见死不救。”
唐邕说完,笑起来:“不过他若真见死不救,不用陛下劳心,建康那边,迟早要弄死他。”
高洋相信唐邕的判断,因为唐邕的能力确实强,尤其擅长兵事,表现极其出色。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洋才决定听从唐邕的建议,御驾亲征,率精锐主力往河南颍川而来。
依田忌赛马故事,化解梁、周两国攻势。
两国攻势确实不得了,一旦应对不当,容易出事,而唐邕根据梁军的进攻布置,发现一个问题:
为什么,梁军之中,实力最强的徐州军,居然是攻濮阳?
对方是想再次实现奇袭邺城的结果么?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经过上次的教训,齐国已经加强了戒备。
所以梁国徐州军这种形同偏师的安排,让唐邕起疑。
虽然他不清楚梁国中枢那边的具体情况,但根据直觉判断,认为此举背后的意味,更像是梁国中枢要让别的将领拿首功,便让李笠的徐州军打下手。
李笠靠边站了,这就导致梁国的布置出现破绽。
高洋相信唐邕的判断,于是才有接下来的布置,他毫不犹豫调动大量精锐入河南,直扑颍川。
不耽搁时间,直接以猛虎扑羊之势,用优势骑兵把围攻颍川以及等着打援的梁军一起歼灭。
为此,高洋把精锐禁军——百保鲜卑也带来,要给梁国一个惊喜。
至于他恨之入骨的李贼,就留对方在濮阳津吹风。
若如唐邕所判断,梁国的宰辅对李笠起了猜忌之心,那么李笠迟早是要完蛋的,齐国甚至不用为此费一兵一卒。
当然,为了避免李笠搞偷袭,袭击御营,高洋也做了相应布置。
毕竟,从濮阳到虎牢,距离也就四百余里,若一不留神,他就会重蹈清河王高岳的覆辙。
正与唐邕交谈之际,几名将领在帐外求见。
高洋召见,将领们入帐,行礼,候命。
重臣、太师斛律金长子斛律光,此次奉命率精锐骑兵出征,高洋对其寄予厚望。
而斛律光身边一名年轻人,是高洋的侄儿、乐山公高孝瓘,字长恭,今年十八岁,容貌秀丽,入仕不久,此次随军出征历练。
高洋对侄儿同样寄予厚望,将部分百保鲜卑,调给侄儿率领。
“朕就一个要求。”高洋看着几位将领,下达命令:“用你们坐骑的铁蹄,把南军的头颅踏碎!”




乱世栋梁 第五十四章 精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凌晨,夜色依旧深沉,颍川(长社)北数里外,梁军军营里人声鼎沸,将士们吃着刚煮好的朝食,又整理兵仗,喂马饮马。
他们身材魁梧、人人着甲,为军中精锐,一会就要随主将出击,与齐军交锋。
主将杜龛,此刻在中军帐与诸将商议军务。
大战在即,他作为前军,任务是抢占战场唯一座高地——龟背山,而齐军已经开始行动,往龟背山而来。
龟背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土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高高的土台,因为宛若龟背,故而得名。
龟背山位于拟定战场东面,梁军将其拿下之后,依土山布阵,可有效威胁齐军布阵后的左翼。
且在土山之上以千里镜可观察方圆数里动静,决战时,两军对攻,梁军一方可在龟背山上,将齐军的一举一动收入眼中。
“齐军骑兵多,且齐主御驾亲征,我们不能大意,鱼腹山得失,关系决战胜负,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并守住。”
杜龛缓缓说着,看着叔伯兄弟们,一脸严肃,他麾下的军队,骨干将领都是杜氏子弟,可以说是杜家军。
他们出身京兆杜氏,为京兆杜氏寓居襄州的一支,族中人才辈出,许多子弟骁勇善战。
当初湘东王再任荆州刺史,和襄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发生冲突,杜氏投向湘东王。
自那以后,杜氏子弟便为湘东王马前卒,杜氏部曲组成的军队,在荆州军中是一支作战能力极强的劲旅。
杜龛尤其骁勇善战、骑射娴熟,和叔伯兄弟们率兵冲锋陷阵,屡立奇功。
所以得湘东王麾下大将王僧辩看中,杜龛娶了王家女郎,成了王僧辩的女婿,并成为其麾下头号大将。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杜家子弟,同样身居要职,随王僧辩坐镇沔北数年,厉兵秣马,编练军队,实力大幅增加。
这几年来,他们在沔北防御西魏、周国,没打什么大仗,自然也就没机会立什么像样的军功。
如今,湘东王重新辅政,要有所作为,自然不会忘了左臂右膀王僧辩。
王僧辩在沔北数年,励精图治,如今得湘东王支持,挂帅收复河南,自然是踌躇满志。
而杜龛既要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建功,也要为老丈人分忧,所以,面对汹涌而来的齐国大军,丝毫不惧,求战心切。
他的叔伯兄弟同样如此,就等着开战,马上取功名。
杜龛此番作为前军,率先和敌军交锋,杜氏叔侄兄弟们下定决心,要给对手以重创。
“这几年来,世人只知徐州军是如何能征善战,却不知我荆襄豪杰之威名。”杜龛用另外的方式,给叔伯兄弟以及诸将鼓劲。
“无他,我们镇守沔北,多年未有像样的战事,而徐州军连年与齐军交手,立功的机会自然就多。”
“现在不同了,大王辅政,信任荆襄将士,此次力排众议,让君侯挂帅北伐,我们,可不能让人看扁了!”
话音刚落,其叔杜幼安笑道:“对,也不能让那些猴子看扁了!”
杜龛知道叔叔所说“猴子”指的是谁,不过帐内都是自己人,无所谓。
他也看不起从岭表来的那些“猴子”,但场面话还是要说的:“都是友军,切莫胡言乱语。”
杜幼安耸耸肩:“他们不坏事就行,要是临阵脱逃,可真是麻烦。”
其他人不以为意,豫州刺史陈霸先当年从岭表带回来的那些土兵,大多身材矮小、容貌猥琐,确实如同猴子一般。
猴子在山林里可以称王称霸,到了无遮无挡的平原,能干什么?
以为是街头杂耍、求赏钱么?
。。。。。。
清晨,旭日即将东升,向战场开拨的豫州军将士,唱起歌谣。
这是岭表的歌谣,在中原没人听得懂,离开家乡已近十年的兵卒,一边哼着歌,一边回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岭表的夏天闷热潮湿,岭表的冬天不会下雪,岭表到处都是山,即便门前不是山,但开门也能看见山。
而中原的夏天热归热,并不湿热,中原的冬天会下雪,雪花堆积起来,能把地面遮盖。
中原到处都是平原,一望无际,看不到多少山,又有好大一条江,在江边远眺,居然看不清对岸。
这就是他们对中原的感觉,至于作战,无所谓,反正在哪里都差不多。
不过中原地势开阔,所以骑兵的威胁很大,擅长山地、丘陵、水泽地区作战的岭表兵卒,必须依靠长矛结阵,亦或是树起拒马等障碍物,方能与强敌抗衡。
他们之前,就在司州和西魏兵交过手,前两年,又随陈使君收复淮西豫州(治悬瓠),进一步适应了平原作战。
现在,朝廷调大军北伐,他们随陈使君出征,面对的,据说是齐国最能打的军队,精锐中的精锐。
因为齐国皇帝御驾亲征,那么,对方带来的兵,自然是最厉害的。
“厉害?能有多厉害!不都是一双手、两条腿、一个脑袋?”
骑马前进的侯安都,走在队伍一侧,他对身边人笑道:“齐军若是天下无敌,怎么会丢了徐州?怎么会接连吃败仗?”
“他们那么厉害,怎么没把周国灭了?周军,也就是之前的西魏军,我们能击败西魏军,为何要怕这帮齐国兵?”
侯安都说得有道理,但随从们还是对即将开始的大战有些担心,因为齐国皇帝御驾亲征,那就必然带着精锐。
别的不说,就说骑兵,对方骑兵有很大优势,未必会与己方军阵硬碰硬,而是可以围绕军阵兜圈子。
己方骑兵数量相对少,无法驱逐对方骑兵,且军阵既要防御正面,又要防侧翼的敌军骑兵,难度很大。
稍有不慎,就会被敌骑从侧翼突入阵中,导致全军崩溃。
“我军有铁丝网,可护住侧翼,甚至临时布设来堵漏。”侯安都指了指那些马车上装载着的铁丝网,脸上满是信心。
“徐州军,就是靠着这玩意,才轻松击败齐军,如今,我们也行。”
确实,如今到处都在传,说徐州军之所以接连击败骑兵占优的齐军,就是靠着铁丝网这一利器。
铁丝网确实是好东西,急切之间刀斧砍不断,人拉马拖,都弄不断。
只要数量够,拉上几道,即便是人马具装的具装甲骑也冲不破。
如此一来,骑兵能构成的威胁就小了许多,惯用强弩的岭表兵卒,就可以在铁丝网后从容上弦、放箭。
他们用的强弩,弓力很大,近距离上可以射穿重甲,只要有牢固的铁丝网做屏障,可以让来犯之敌伤亡惨重。
今日决战,诸军汇合之后,就要排开阵势,协同作战,将士们都摩拳擦掌。
总体而言,沔北的北荆州军为中军和右军(东侧),豫州军则在中军左侧(西侧)列阵,和齐军精锐一较高下。
齐帝御驾亲征,带来的兵当然是精锐,号称“百保鲜卑”,据说是百里挑一的精兵,不好对付。
但是,他们依旧有信心打胜仗。
侯安都为岭表衡州始兴人,世代为当地大族,当年陈霸先北上勤王,他便带着部曲投了陈霸先。
这些年来,立下不少战功,但侯安都觉得还不够。
只有打硬仗,才能立大功,陈霸先麾下一众将领,见徐州军那边连年大战、立功机会多如牛毛,除了羡慕,就只有期盼。
期盼己方也能有机会和齐军主力交手,硬碰硬,拿过硬的军功。
此次北伐,齐帝率军南下,一场决战即将爆发,豫州军诸将都斗志昂扬。
他们认为,徐州军能够凭一州之兵力,打得齐军落花流水,现在,沔北、淮西官军携手,没道理怕什么。
而且,荆州那帮人暗地里嘲笑岭表兵卒是“猴”,这种侮辱,让侯安都这些岭表出身将领心中忿忿。
话不多说,他们要在战场上,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到底谁才是“猴”。
前方有数骑疾驰而来,来到侯安都面前,带来了最新的消息:今日凌晨,官军前锋与齐军在龟背山交战,经过反复争夺,截至目前,已经稳稳占据此山。
首战告捷,接下来的大战,好打一些了。
侯安都等将领,看着前方已经展开的人潮,听着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再看看远处正在布阵的齐军,只觉心跳加速。
传闻中,齐国精锐中的精锐——百保鲜卑,据说能以一当百。
现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你们这些精锐有几斤几两吧!




乱世栋梁 第五十五章 交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破晓,号角声如潮,梁、齐两军经过一昼夜的相互袭扰、对峙、试探,现在正式交锋。
两军步阵开始对“挤”,列阵的长矛兵接近后互捅,刀盾兵不断试探着在长矛丛林中接近对方。
而两翼骑兵则开始相互追逐、驱散对手。
梁军中军附近,一处小土丘上,梁军主帅王僧辩用千里镜看着前方敌情,不发一言。
1...215216217218219...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