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猝不及防的囚徒们被火雨笼罩,那些火焰落在身上铠甲,不知何故,竟然粘着不动,继续燃烧。
人拼命拍打着这火焰,但手掌接触之后,竟然被火焰黏上,在手上燃烧。
越扑腾,火就‘分’得越多,将囚徒们点成一个个火人,嚎叫着从长梯上坠落地面,在地上哀嚎着打滚。
许七未能幸免,他身上多处着火,脸上也被粘稠的玩意沾上,冒着火苗。
滚烫的刺疼感觉传来,许七痛苦的捂着脸,满地打滚。
这不是比武,你们是要虐杀我们!
许七心中绝望的喊着,但周身的疼痛,让他无暇诅咒官府,全身的皮仿佛都被人扒掉,剧烈的疼痛,让他脑袋空白,只知道挣扎。
撕心裂肺的哀嚎声中,肉烧焦的气味开始弥漫,让人闻了反胃。
城头,贾成看着地上的惨剧,无动于衷。
现在是武器试验,他要做的,是看试验武器“火油桶”的杀伤效果,至于用活人做实验...
抱歉,你们这群渣滓,没资格称作人。
贾成知道,眼前这群死囚,都不是一般的“杀人犯”,对方都是杀人越货的强盗,喜欢虐杀受害者。
令人发指行为有抓住孕妇后,打赌猜腹中婴儿性别,然后活剖,或者活剥人皮。
又逼迫亲人相杀,甚至逼迫父女、母子当众交合,然后虐杀。
这群渣滓,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了钱财杀人,而是为了变态的刺激,虐杀受害者来取乐,一个个都是没人性的恶鬼。
所以,没有资格痛快死去,只配作为各种试验武器的试验对象,烧得只剩下渣滓,才是最好的归宿。
旁边有几个人,拿着怀表计时,手里还拿着记录本,对实验情况做记录,贾成交代:“等火苗消了,收拾一下。”
“检查伤口,记录伤势,看看不同程度烧伤者,能撑几日。”
众人应诺,贾成把目光又投回“试验场”内。
已经有过半的“人”停止了挣扎,看样子是直接被烧死了,剩下那些还在抽搐的,也不知能撑多久。
毫无疑问,用了新式燃料“煤膏油”的“火焰桶”,杀伤效果不错。
贾成低下头,看着手中拿着的一个玻璃瓶,瓶子里是黑乎乎的粘稠液体,名为“煤膏油”。
煤膏油是提炼过的煤膏,而煤膏,是煤炭炼焦后的产物。
煤膏为带着些许粘性的黑色液体,可以点燃,所以能作为纵火的燃料。
徐州产煤、铁,煤炼成焦炭后,是炼铁的极好燃料,所以徐州铁冶、煤矿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炼焦副产品——煤膏。
贾成带着技术人员,对煤膏进行研究,发现精炼煤膏所得煤膏油,同样易燃,却极其粘稠,如同浆糊一般,黏上了根本就甩不掉。
烧起来的煤膏油无法用水扑灭,会一直燃烧殆尽,越是扑打,越是黏得到处都是。
所以煤膏油是极佳的纵火燃料,制作成各种特殊的的纵火武器,可以成为防守利器。
因为焦炭的产量极大,所以煤膏、煤膏油管够,即可以作为一般的燃料,也可以制作为防御武器。
大量的防御武器分发到屯田聚落,协助屯田军民应对敌人围攻。
贾成跟随李笠十几年,一直为患难之交主持产业事宜,现在管着寒山的官办作场。
他虽然没有上阵杀敌,却以另外一种方式,为李笠分忧解难。
哀嚎声消失,看来,一个活下来的都没有。
新式火焰桶,定向喷火,大量裹着粘稠煤膏油的木炭颗粒,燃烧着喷溅出去,如同火雨般溅射到敌群之中,其威力出乎意料的好。
实验结束,即将打扫现场,贾成不忘交代:“等火都灭了,再收拾现场,注意有人诈死。”
。。。。。。
新耕种的麦田,已经收割完毕,看上去空荡而平整,和周围旷野融为一体,现在不断被战马踩踏。
数十骑兵涌向为麦田环绕的一座堡垒,垒上飘扬着梁国旗帜,又有男女老少拿着武器,守在墙头。
他们看着垒外敌骑,个个面色发白,却强做镇静。
与此同时,齐军骑兵看着这个堡垒,一脸凝重。
此为梁国的一个屯田聚落,据说是“栅”,但立的不是木栅,而更像是...
像是一座夯土堡垒,大体上是方形,不过四角又有角楼外凸,仿佛敌台,弓箭手在其上,可攻击攀墙之人。
这堡垒很高,高度不下三丈,看上去至少有三层楼高,第一、第二层无窗,顶部有屋檐,宛若战棚。
男男女女就在棚下窗口向外张望,不过窗口不大。
堡垒四边十来步外均有水塘,水塘宽约二十余步,如同护垒壕沟
南北两面有开小门,门前有桥可过水塘,可桥板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光秃秃的桥墩。
呼啸而来的齐军骑兵,围着这堡垒转圈,左看右看,无从下手。
对方开垦的麦田,早已收割完毕,也没遗留什么农具、牲畜,人全都躲到堡垒里,齐兵们想做些什么,也做不到。
却见堡垒里冒起烽烟,向远处聚落示警。
这一路过来,梁国的屯田聚落都差不多一个模样,都是方方正正的高墙堡垒,内有烽燧,外有水塘环绕。
聚落成群,密密麻麻,相互间以烽烟示警,仿佛村里的狗一般,一只狗叫起来,很快,所有狗都叫起来。
如今是秋天,齐军南下,袭扰徐州西北方向的大片屯田区。
齐军骑兵绕过单父城周围密集水塘群,如同饥肠辘辘的狼群,扑向其东南面一个个屯田聚落,却发现难以下手。
出击时,齐兵们听说这片地区的聚落都是肥肉,出击后,惊觉这些聚落一个个都是硬骨头,难啃得很,连一点肉渣都没有。
看着一座座高耸的堡垒,他们觉得奇怪:这堡垒一座座的到处都是,建起来怕是耗费不少财力吧?
梁国哪来这么多财力,大半年时间就建起这么多屯田堡垒来?
“走,继续往南走!”有人呼喊着,招呼同伴继续向前进,“把他们搅得鸡犬不宁!”





乱世栋梁 第二十三章 此面向敌
清晨,丙辰栅内升起袅袅炊烟,栅内军民守在墙头,看着栅外密密麻麻的敌兵。
丙辰栅的防御建筑如同堡垒,但人基本都是屯田民,主官小旗潘全,手下只有十个战兵。
其他人,要么是军属眷,要么是普通百姓,共四十户,两百余人,一旦被敌军攻入堡垒,就只有死。
看着外面那么多敌兵,而手下基本上没什么作战能力,潘全强作镇静,打开库房、分发武器,安排军民依照演练,各司其职,抵御敌军进攻。
所有人都要拿起武器作战,其中也包括他那半大不大的儿子。
外面,连日袭扰徒劳无功的齐军骑兵,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在丙辰栅外已经聚集两千余人,其中大半为骑马随行的杂兵,并非精锐骑兵。
他们用附近砍伐的树木、竹子,打造了简单的攻城器械,做好相应准备,对眼前这座屯田聚落发动进攻。
之前,齐国细作探得明白,梁国的屯田聚落分成不同级别,最小的“栅”,军民一般为四十户,即两百人左右。
现在,他们有两千余人,兵法有云“十则围之”,攻打这两百余人的小寨子,还能攻不下来?
未必,因为眼前这个“栅”,其建筑如同堡垒,墙很高,若不是只有一面是水塘,其余三面为陆地,齐军才不会以其为进攻目标。
三面进攻,每边投入至少六百人,守军就得每边分至少七十人。
六百对七十,至少八倍兵力优势,仅仅是弓箭手对射,齐军认为己方就能压制对方,使得先登能够从容攀墙,所以值得一试。
攀墙长梯已经制作完成,数量很多,齐兵们吃完朝食,做好准备,三面同时攻垒。
先扛着如同门板一般的大盾,接近堡垒,架在距离营垒四十步距离,以此作为弓箭手的掩体。
弓箭手躲在大盾后,和垒上弓箭手对射,垒上射出的箭矢稀稀拉拉,齐军的攻势如行云流水般展开。
一群身着铠甲的兵,在同袍举盾掩护下,抬着粗硕的树干,即将向堡垒唯一的门——南门冲去。
但将领觉得对方可能已备好滚木礌石,或者熬了金汁或滚水,甚至堵住了门,所以临时取消撞门。
直接实行蚁附攻垒。
不一会,三面同时进攻的齐兵都实现了长梯靠墙,更多的弓箭手聚集在堡垒外,压制垒上。
有先登口衔尖刀登梯,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向上爬。
他们时不时被垒墙上小窗里射出的弩箭命中、坠梯,但更多的先登蚁附而上。
守军射出的箭矢实在是稀疏,很快,有先登攀上垒顶,却发现垒顶并不是平台,更像是屋顶。
却没有瓦,而是结实的整块屋顶,仿佛平板一般,且向内倾斜,整体看上去,四面内倾的片板屋顶,仿佛围成一个漏斗。
“漏斗口”较小,他们看不到“漏斗口”下面的情况,而“屋顶”滑腻腻的,他们骑坐在狭长的“屋脊”上,进退不得,无遮无挡。
四角箭楼上,有弓箭手不断向他们射箭,一不留神,整个人就沿着屋顶向内滑下去。
伸手乱抓,想要抓住什么物体,不让自己下滑,可四周平坦,没有丝毫凸起之物。
心忽然一空,人滑落屋檐、坠地,正好落在猬集的尖头竹子上,“噗嗤”数声过后,摔得半死不活、口吐鲜血,喊都喊不出来。
旁边,是几个一脸惊恐的妇女,手中握着短矛,抖抖索索的看着坠地齐兵。
有妇女两眼一翻,瘫倒在地,有人瞪着眼睛,持矛向前刺,将扎在竹子上的齐兵刺死。
随后被血腥吓得矛都拿不稳,捂嘴跪地,呕吐起来。
越来越多的齐军先登上了垒顶,然后无一例外都滑了下来,死于非命。
却陆续有惊叫声响起,那是底下‘守株待兔’的妇女,见着大活人接二连三掉下来变成“肉串”,实在受不了血腥,吓得失声尖叫。
男人们赶紧让这些助战的妇女去帮忙给弩上弦,或者搬运物资,自己端起短矛,“守株待兔”。
外头,磨刀霍霍的齐兵见同袍已经翻过垒墙入内,听得里面哭喊声不断,只道是同袍得了手,攻入垒中,正在疯狂砍人。
于是一个个呼哧呼哧喘着气,奋力登梯。
南面垒墙小窗后,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戴着铁面,端着弩,颤抖着对准小窗外的身影放箭。
督战至此的小旗潘全,看着自己儿子大郎一边颤抖一边射箭,后背都湿了,有些不忍心,却不得不让儿子参战。
要不是丙辰栅墙高、垒厚,各种防御设施齐备,他才不会带着家人到此屯田。
但军府投入大量钱财,在周围屯田聚落也大量筑垒,丙辰栅不是孤零零一个,他才有信心带着手下守住这里,保住屯田成果。
如今外面虽然敌人多,但既然不长眼,敢来攻丙辰栅,他就不介意让栅内军民体会一下杀人的感觉。
“啊!”
惨叫声起,潘大郎后仰倒地,捂着脸喊叫着,旁边另一个小窗处,一对配合着用弩射箭的父子见状,呆若木鸡。
“愣着做什么,继续射!”潘全咆哮着,赶紧上前,却见儿子脸上插着一支箭。
潘全只觉心跳都停了:这么小的窗口,敌兵居然能把箭射进来!
潘大郎一把扯下那羽箭,潘全定睛一看,却见儿子戴着的铁面上,额头位置有些破损。
“没事吧大郎!”
“没、没事!”
小潘惊魂未定的说,一骨碌爬起来,又去捡掉在地上的弩,铁面处露出的两只眼睛,满是惊恐,以及亢奋。
杀人,这就是杀人!
大活人就在面前被我一个个射中,鲜血四溅,比射兔子刺激多了!
“没事就继续射!”潘全笑起来,儿子没事就好,“外面怎么喊都别管,咱们这丙辰栅,就是个陷阱,等着他们来送死。”
“咱们的营寨,屋顶专门修得如同漏斗,抹了煤膏泥油,滑得很,他们爬多少个进来,就得死多少个!”
潘全笑着笑着已经是狞笑,守着另一个窗口的那对父子,本已经被战斗的血腥震慑,此时却被潘全的笑声“震醒”些许,并为不断地射杀敌人而亢奋:
没错,来多少个,死多少个!
战斗继续,围攻堡垒的齐兵渐渐觉得不对劲:怎么爬进去那么多人,都没见开门的?
但己方先登陆续翻墙入内是事实,或许,门后面堵死了,急切间打不过开吧。
许多人如是想,继续攀梯,不过登上垒顶的人,奋力喊着“带绳索上来”,聚集在墙下的人纷纷拿来带着铁爪的长绳。
转到西墙的潘全通过窥孔观察敌情,觉得时机已到,对守墙的人们下令:
“赶紧的,上火油桶!”
旁边,一个身形消瘦中年人,和一个瘸腿的老头,一起推着小车过来,车上装着个圆木桶。
圆木桶一端涂着白色,上面写着四个黑色大字:此面向敌。
他俩是平民百姓,没打过仗,更没杀过人,勉强将木桶抬上“发射台”的架子,放上去,却怎么都放不平。
潘全仔细一看,吓得脸都白了。
又不敢大喊怕吓得这两个脱手,赶紧扑上来扶着桶:“反了,反了。”
原来木桶那“此面向敌”的一端,对着室内,也亏得木桶尾部有“防装反装置”,即有多个凸起,所以无法放平在架上。
潘全和这两位一起,把木桶掉了个头,装在架子上,也就是让“此面向敌”的一端,对着装置外侧。
潘全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见通过窥孔看敌情的手下喊着“可以了!”,便操作装置,打开‘投放口’,然后扳动装置的“扳机”。
圆桶滑了出去,数息后,一声“咆哮”响起。
一团火光在攻垒齐兵头上绽放,无数火焰如雨般落下,落在齐兵的头上、肩上、身上。
火焰黏在他们身上,挥之不去,也扑不灭,
人群被火焰点燃,很快四散开来,无数人带着火焰在地上翻滚,嚎叫着。
其他两面垒墙,也陆续绽放火花,指挥攻垒的齐将,见状大惊:怎么感觉这看上去没什么反击能力的堡垒,这么难啃的?
莫不是上当了?
正惊疑不定间,南面远处,响起凄厉的号角声,那是在四周警戒的游骑,向他示警:梁军骑兵来了。
号角声,也传到了梁军骑兵们的耳中。
率军来救丙辰栅的彭大竹,从出击时起,就直奔丙辰栅而来,因为按照安排,入寇的齐军骑兵,必然会围攻某几个聚落,丙辰栅便是其一。
因为这几个聚落就是故意示弱的诱饵,引入寇的敌骑围攻。
根据全局布置,为了对付齐军骑兵袭扰,堵是不行的,必须“疏”,屯田都督彭均定下计策,要以蟹簖捕蟹之法,诱导“螃蟹”们入网。
广阔的屯田区,当中一个个水塘,一个个坚固的聚落,加上树林、水泽等地形,构成了如同蟹簖一样的陷阱。
让“螃蟹”们只能沿着某些地区前进、活动。
而没有水塘环绕的丙辰栅(故意的),就是看上去就像蟹簖之中的破口那样,很容易突破。
却是无数螃蟹落入大网的入口。
彭大竹是彭禹之子,跟随族亲彭均驰骋沙场多年,如今奉命来蟹簖“出口”捞“螃蟹”,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围上去!把他们打成半身不遂!”
彭大竹呼喊着,率领麾下近千骑兵,如狼似虎般,扑向丙辰栅外敌军。




乱世栋梁 第二十四章 踪迹
午后,一处小河河段,大群骑兵正在过河,马蹄搅动河底泥泞,让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起来。
百余步外,上游河段,已经先行过河的骑兵,一部分继续骑马警戒,一部分下马后饮马,人也顺便休息休息。
远处是一座堡垒,那是一处屯田聚落,四周已经初步开垦出一些田地,却依旧被水泽、树林所环绕。
带兵出击的梁森,看着远处那堡垒,想到了彭蠡湖畔的渔村。
在水边定居,潮湿,天热时蚊虫又多,成日里被叮得身上发痒,那滋味可不好受。
不过,若是水里有鱼,蚊子会少些,又会引来不少青蛙“定居”,每到晚上,水边蛙叫此起彼伏,可热闹了。
青蛙多的地方,会招来蛇,所以水边的村落附近经常可以看见蛇,走路时可得小心。
他从小在白石村长大,所以对于水边生活再熟悉不过,而每当冬天来临,就是彭蠡湖上最忙碌的捕鱼季节。
冬天水冷,但深水处较浅水处要暖和些,所以鱼群聚集在湖里深水区过冬,最适合用大网捕捞。
每到冬天,渔民们聚集起来,划着船,组成船队,在烟波浩渺的彭蠡湖上撒网捕鱼。
捕鱼得先找到鱼群所在位置,而为了将鱼群聚集起来,渔民们会分工协作,船队各有任务。
负责包抄鱼群的船队,其上渔民们敲锣打鼓,或者用船桨等物体敲击船帮,制造巨大声响,目的是惊吓鱼群。
使受惊的鱼群往某个方向逃跑,而那个方向,大量渔船已经备好渔网,就等着鱼儿一头撞入渔网阵中。
梁森收回思绪,看着远处聚落堡垒,思考起战局。
敌军来袭,目的就是袭扰徐州西北境的屯田区,对方均为骑兵,或者骑马代步的步兵,所以移动速度很快。
屯田都督府,已经在屯田区建立起大体完整的警戒体系,所以各地屯田聚落都能及时获得示警,各聚落军民能依托堡垒闭门据守。
来袭的齐军,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所以即便临时打造一些长梯,对坚固的屯田聚落堡垒根本就无法造成实质性威胁。
但是,对方以骑兵大范围活动,对屯田区进行肆无忌惮的袭扰,这会极大打击屯田军民的信心。
头一两年,因为是开荒,所以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有什么收成,那么即便敌人来袭,屯田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但是,再过得几年,当开垦出来的田地,种植的麦子产量渐增。
辛苦劳作大半年的屯田军民期盼着收成时,却被来袭敌军搅黄了,这样的失落,对于人们信心的打击很严重。
屯田至少要做到自给自足,才能把局面维持下去,因为官府不可能一直出钱粮来养没有多少收成的屯田聚落。
齐国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徐州大规模屯田的第一年开始,就派骑兵袭扰。
如果官军应对不当,让屯田区成了对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公厕”,那么对于屯田区里的军民而言,开辟新家园的期望恐怕就只能是水中月影。
所以,屯田都督府以及徐州军府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在屯田开始的头一两年,先把聚落和警戒体系建起来,至于各聚落能开垦多少农田,无所谓。
一个个坚固的聚落堡垒,距离都在十余里左右,相互间构成一个大型堡垒群,这就是骨架。
而聚落堡垒上高耸的望楼,都配有大型千里镜,以及简易灯火/旗号‘通讯机’,如同耳目。
这些望楼上的哨兵,可以通过千里镜观察周围数里的动静,并且在不动声色间,将自己所“看倒”、“听到”的动静,通过‘通讯机’传递出去。
所以,现在这一大片广袤的屯田区,对于官军来说是“透明”的,这片地区上的动静,都逃不过一个个聚落堡垒的观察。
来袭的齐军骑兵,进入屯田区后,就像进入猎场的猎物一般,在无遮无挡的平地里流窜。
迎接他们的,是准备就绪的狩猎队。
梁森镇守兖州,却不是死守兖州,要配合屯田都督府,将前来袭扰的敌骑一网打尽。
据地办法,和彭蠡湖里渔民捕鱼差不多,找到猎物所处的大概位置,然后左右包抄,把对方往某个方向赶。
赶到某个区域,将其歼灭。
但他们的对手,是移动速度很快的骑兵,所以作战时必须做到随机应变,且得多个心眼,毕竟来袭之敌,一定不缺经验丰富的精锐骑兵。
稍有不慎,打狗不成反被咬。
狗叫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那是一只只猎犬在咆哮。
猎犬待在专门的马驮犬笼,跟着骑兵们行动,现在出来、下了地,解了笼头,喝水、进食,顺便活动一下四肢。
敌骑狡猾,行踪飘忽不定,为了追击这些身上可能有羊肉膻味的“猎物”,带上猎犬或许会有奇效。
然而猎犬无法跟着骑兵长途跋涉,于是让马驮着专用犬笼,带着大量猎犬随军行动。
临战,放出猎犬,如同打猎一般,对猎物实行围剿。
骑兵带着猎犬(军犬)出击,这是徐州军试行的一种战术,效果如何,现在就能检验一下。
几名骑兵小队长,根据从旁边聚落获得的消息,结合之前已经获取的敌情,向梁森进行汇报。
并给出草拟的作战方案。
“敌军极大可能在这里,屯五区南端,那里丘陵多,树林多。”一名小队长指着舆图,向梁森进行汇报。
舆图上画着网格,代表着一个个“地块”,而“屯五区”,在此处东南方向大概三十里外。
而梁森所部骑兵,是从东面而来。
梁森看着舆图,眉头紧锁:“也就是说,他们偷偷掉了个头,主动往我们这边靠过来,想来个灯下黑?”
1...201202203204205...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