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自己做了实验,发现效果不错。
又按着李笠提供的配方,自己配了一些显色药水,毕竟鄱阳乐安的‘蓝水’,还是很容易弄到的。
如此‘法术’,萧勤让儿子练习,练好之后,找了个机会向祖父展示了一番,效果不错。
萧勤见父亲对这法术很感兴趣,便把自己知道的‘秘密’,一一说出,并把自己配制的显色药水,装了几罐后,送给父亲。
过了一阵子,父亲把他叫了去,让他再配制一些碱水,备用。
萧勤不清楚父亲为何需要这么多碱水,但这碱水配制简单,于是又做了一些。
后来得知,父亲让人从鄱阳,带了好几缸蓝水回来。
看来,父亲对这种显色药水真的很感兴趣,或许,是为了防止有人用掺假蜂蜜来骗他,所以,才要备下这么多原料。
未曾料,这种显色药水竟然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救了父亲一命,也救了鄱阳王府上上下下数百口人的性命。
想到这里,萧勤有些走神,思绪万千。
前不久,他父亲被人指控,说是指使内侍在御膳投毒,图谋不轨。
这指控,是那投毒内侍所说,亏得父亲急中生智,想出了用显色药水自证清白的办法,成功洗脱罪名,并且....
诬告的内侍王利,已经当场撞石阶而死,随后,有投毒嫌疑的南郡王萧大连被捕。
此案非同小可,经过十余日审讯后,案情大白:南郡王萧大连,对辅政的鄱阳王心怀不满,并怀疑去年元宵灯会事变,是鄱阳王搞的鬼,于是指使王利,构陷鄱阳王。
虽然王利已经自尽,但有司根据搜索到的一些零星物证,还是能判断出南郡王指使王利行事的蛛丝马迹。
所以,结果出来了:今日,南郡王被赐自尽,其子废为庶人。
此案牵连宗室、文武官员若干,另有惩处。
得了消息的萧勤,却百感交集,一种不安,涌上心头。
父亲因为刚好知道如何用显色法来分辨糖水,扭转了危局,这是巧合,还是....
还是说,父亲早有准备,知道南郡王要搞事,所以...
之前,萧勤就听到一些风声,听说南郡王对他父亲辅政多有不满,所以一直在找借口发难。萧勤不敢深想,不敢想象万一他的猜测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也不敢想象,万一南郡王的怀疑(元宵灯会事变)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他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执念,只想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
想到这里,萧勤按下不安,喝起糖水,然而喝着喝着,那念头又冒出来。
王府所食用的蜂蜜,部分来自名下庄园的蓄蜂(养蜂)自酿,部分是外购,但供货方不可能掺假,所以,父亲并无必要去提防假蜂蜜。
不,一定是我想多了。





乱世栋梁 第二十章 因果
上午,寒山,徐州州廨听事,李笠看着公文,却心不在焉。
今日一早,他收到了建康传来的消息:南郡王萧大连构陷辅政大臣、鄱阳王萧范,证据确凿。
萧大连又收买内侍、窥探禁中,指使小人投毒构陷藩王的同时,也危及天子性命。
太后念其为皇帝亲叔,于是赐死狱中(自尽)。
小老虎被老狐狸玩死了,这是两个结局之中的一个,李笠没有猜错。
想起先帝在天之灵,他只有一声叹息。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南郡王萧大连年轻气盛,对鄱阳王辅政极为不满,就差把“我要对付鄱阳王”七个大字写在脸上。
如此沉不住气,被“戏精”鄱阳王萧范玩死,不是理所当然?
李笠听人说过,当年,萧范任卫尉卿,在宫中值夜,经常对值夜禁卫找茬,动辄鞭挞,把动静搞得很大。
目的,就是让皇帝叔叔听到禁卫们的哀嚎声,由此知道侄儿尽忠职守。
年轻时就是个戏精的鄱阳王,如今年过六旬,已经修炼成老狐狸,可不好对付。
萧大连这种没经历过风雨的“权斗傻白甜”,见着老狐狸有破绽就兴冲冲去踩,结果踩中地雷、被炸得粉身碎骨,有什么奇怪的?
李笠放下公文,喝茶,闭目养神。
事前,他就发现不对了。
因为他的耳目已经发现,鄱阳王府从鄱阳乐安弄“蓝水”。
鄱阳王府大老远从鄱阳运“蓝水”入京,肯定不是用来洗澡,明摆着是在配显色药水。
这玩意最好现用现配,配好了放得十来天也能用,但时间一久就会出现沉淀,其正常用途只有两个:
一,亲朋聚会时变戏法,搞活一下气氛。
二,粗略的辨别真假蜂蜜。
这个时代,制作掺‘糖’蜂蜜的奸商不是没有,然而,鄱阳王这样的权贵,自有稳定的蜂蜜供货来源,没人敢骗他。
鄱阳王也没必要去表演戏法、取悦观众,所以,鄱阳王弄“蓝水”,动机不良。
李笠对此保持沉默,等的就是小老虎和老狐狸对决,而张铤通过别的渠道,也听到了“决战台城”的风声。
如今胜负已分,鄱阳王拿下一局,帝系诸王的力量进一步衰弱,双方接近平衡。
而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显色药水,当然是李笠‘发明’的。
这种试剂,在后世名为“斐林试剂”,成分是氢氧化钠(加入些许酒石酸钾钠)和硫酸铜溶液。
斐林试剂可分辨麦芽糖和蔗糖,因为麦芽糖和蜂蜜遇到斐林试剂会变成红色,蔗糖却不会。
在日常生活里,斐林试剂可用来粗略辨别蜂蜜是否造假,因为‘低等级奸商’常给蜂蜜掺售价便宜的白糖(蔗糖)。
李笠当年学了这招,却发现没什么用,因为熟练的奸商会给蜂蜜掺麦芽糖,骗过斐林试剂。
现在,他自己琢磨出来土法制备的斐林试剂,主要还是用作小戏法,给儿子们高兴高兴。
年初,萧勤来访,李笠将这‘法术’的秘密告诉对方,本意只是分享一个“生活小技巧”。
只是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南郡王萧大连就这么被老狐狸玩死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萧大连之死,袖手旁观的李笠算是帮凶,看着小老虎踩陷阱不提醒。
但这件事,怪不得别人。
因为萧大连不知道隐忍,不知道或者不愿意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多杀人真心支持他这个成年人当皇帝。
幼帝临朝,符合许多权贵的利益。
这个道理,前年秋末萧大连被挡在建康城之外时,就该想到了。
可却不吸取教训,此次回京,依旧冲锋在前,试图把鄱阳王从辅政宗王的位置赶走,自己好有所作为。
朝堂诸公,哪个不是权斗的老狐狸,怎么会看不出萧大连想干什么?
诸位皇叔,当然不爽鄱阳王辅政,可他们难道就喜欢萧大连取而代之?
万一哪天小皇帝出意外,最合适的继位人选,可就是萧大连,所以旁人怎么可能积极配合萧大连对鄱阳王发难。
萧大连和萧范‘斗法’,权贵们最多旁观,不会轻易帮任何一方。
所以萧大连蠢就蠢在自己冲锋在前,直接发起进攻,和鄱阳王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自己连个回转的余地都没有。
而给他底气、导致他冲锋在前的人,却安居幕后。
这个人,一定是前年劝萧大连收兵回荆州、并做出某些承诺的人,会是谁呢?
李笠陷入沉思。
萧大连死了,但建康台城里的权力斗争,只会愈发激烈、愈发血腥,数百年来发生过许多次的场景,肯定会重演。
这一切,从年幼的皇太孙被扶上御座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那些权贵,明明知道“主少国疑”的隐患,明明知道数百年来,没有一个幼帝能够坐稳御座,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李笠认为,作为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所造成的后果。
对于他而言,当初选择开发乐安“水铜”,这棵种下的树,如今收获的大量果实之中,可不止铜。
他继续看公文,有吏员送来资料,同行的还有王?。
驸马都尉王?是长史王冲之子,时常给王冲跑腿,所以常来听事送公文,李笠见其欲言又止,似乎有话想说,便问:
“都尉似乎心中有惑?不妨说来听听。”
王?确实有疑问,想请教李笠,因为这疑问只能找李笠解答,听李笠表态,便说:“使君,如今公廨使用的墨水,可真是神奇呀。”
李笠点点头,示意王?入座,等对方座下,说:“都尉用过这墨水了?感觉如何?”
“确实利于公文书写,这墨水太神奇了,字迹颜色居然会变。”
王?感慨着,把公廨如今强制使用的新墨水,说了一通。
这种墨水,现用现制,用的是三种原料,以及磨墨必备的胶,但是,原料之中却没有墨黑(炭黑),甚至连黑色的原料都没有。
却有蓝色的原料。
三种原料各自用水融了,掺在一起,居然会变成淡蓝色,加入适量胶并搅拌后,写在纸上,字迹是淡淡的蓝黑色。
时间一长,这字迹颜色会由蓝黑色,变成黑色。
所以,若纸上的字,书写时间相距过长(以日计),字迹颜色差异分明。
那么,若有人篡改文书、档案,在已经完成的内容上加入几个字,其新字和‘旧字’字迹颜色明显不同,能轻易看出来。
“这墨水,适合文书、档案书写,就是因为其变色特性,可以做到简单有效的分辨文字内容是否被篡改过。”
王?如是说,对原料产自鄱阳的这种神奇墨水赞叹不已。
正是因为这种墨水有随着时间变色的特性,所以被当做公文、档案书写墨水,大量用于各地公廨。
从去年开始,饶州每年缴纳的‘特产’之中,就有该墨水的配制原料,而别处是没有的。
各部官署的公文书写,大部分都已经用上新墨水。
王?很想知道,这种不用墨黑(炭黑)的墨水,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但可能事关机密,他又不好问。
李笠笑起来:“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在鄱阳,许多人都知道的,因为制墨原料,只有鄱阳乐安才管够。”
起身,从旁边小柜子拿出一个瓷瓶,他种下的因,如今收获了果,果实饱满,味道不错。
“这种墨水,名为蓝黑墨水,价格便宜,销路不错,其原料的制备,成了饶州一大产业,现在,就为都尉揭晓其秘密。”




乱世栋梁 第二十一章 因果(续)
李笠对前来寻求解惑的王?,介绍起鄱阳新特产——蓝黑墨水的配方。
不过配方颇为简单,并不是外人所想象那样极其复杂,也无保密的必要。
“之所以对配方不保密,一是因为配方极其简单,二是因为墨水所写字迹随时间变长而变色这一特点,根本无法模仿。”
李笠说完,拿来一杯茶,先让王?看看,茶水是淡黄色。
然后,他从瓷瓶里倒出些许粉末在纸上,这粉末为绿色,王?见了,脱口而出:“配制墨水的原料,其中一个就是绿色粉末,莫非...”
“没错,都尉请看。”李笠说完,把绿色粉末倒入茶杯,王?定睛一看,发现茶杯里的茶水略微变黑。
王?惊讶道:“这,这是...”
李笠回答:“这是化学反应...所谓化学,都尉可将其当做炼丹术的别称。”
“使君原来精通炼丹术?”王?说完,惊觉口误,正尴尬间,李笠笑道:“哈哈,我又不修仙,学这炼丹术有何用?”
王?干笑着,回到座位,李笠继续讲解:“都尉必然知道,饶州鄱阳乐安有水铜,其水,为蓝色。”
王?点点头,李笠接着说:“工匠以胆铜法从水中取铜,办法很简单,就是把铁片浸入蓝水之中,渐渐地,铜便会聚集其上。”
这个神奇的胆铜法,王?有所耳闻,又听李笠说:“胆铜法取铜,铜为产品,其伴生物,则为副产品。”
“这种副产品为绿色,即绿矾。”
“如今,乐安水铜产量,每年已过二百万斤,这是正产品,而副产品,也就是这绿矾,产量也很高。”
王?问:“属下听闻,绿矾也是炼丹常用之药?”
“对,不过,这么多绿矾拿来炼丹,真是暴殄天物了。”李笠示意仆人过来,将变色茶水倒掉,他又拿起小瓷瓶。
“如都尉所见,绿矾和茶水掺在一起,会和茶叶里的某种成分起变化,呈现黑色,这一原理,就是制墨原理。”
“茶水这种成分,目前称做‘鞣酸’。”
“当然,真正的制墨原料,一个是绿矾,另一个却不是茶叶末,而是鞣酸粉末,所以才能做出来真正的墨汁。”
“但颜色较淡,所以需要适当加入蓝色颜料。”
“那,鞣酸如何做出来?熬茶叶么?”王?真的很好奇。
“这是个办法,但是不划算。”李笠摇摇头,“鞣酸可以鞣制皮革,可没见有谁用茶叶来鞣制皮革,因为茶叶里鞣酸含量少。”
“鄱阳的工匠,琢磨胆铜法所获绿矾的用途,通过不断地试验,发现用某些植物的汁液,与绿矾也能产生类似于茶叶和绿矾产生的变化。”
“譬如常见的药物五倍子,在江州,五倍子又称为红盐果,或者用山茱萸,这是山地常见的植物,长着一粒粒的小红果。”
“用这两种植物,通过一些工艺处理,便能制备鞣酸,和绿矾粉末融合,就能变成蓝色的墨水。”
“这种墨水中的鞣酸成分,接触空气后,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质,变成黑色。”
“原来如此。”王?点点头,欣喜不已:这下,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李笠将瓷瓶放好,笑道:“乐安提炼水铜,有大量绿矾产生,如今,蓝黑墨水物美价廉,广受欢迎,乐安又多了一个赚钱的特产,真是皆大欢喜。”
“江州各地,多有山茱萸、五倍子,如此一来,采摘原料,也能让许多百姓有了收入来源。”
王?感慨:“使君,这种蓝黑墨水,成墨的原...原理和常用墨水截然不同,制备方便,原料也方便携带。”
李笠点点头:“对,这就是化学的魅力,无穷无尽。”
“使君为何将炼丹术称为化学?”
“个人爱好,都尉切莫见怪。”
王?经过几年的接触,觉得李笠这个人确实与众不同,本来还想问一些事,但不好打扰太久,很快告退。
李笠看着一堆公文,看着公文里那蓝黑色的字迹,颇有感触。
绿矾成分就是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用处很多,譬如当做花肥来种花,确保盆栽叶子不发黄。
曾经,钢笔还是大、中、小学生通用写字文具时,其配套的蓝黑墨水,是无数人的学生时代记忆。
蓝黑墨水,又称鞣酸铁墨水,原理是硫酸亚铁遇到鞣酸,形成化合物鞣酸亚铁。
密封在瓶子里的鞣酸亚铁,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会起变化。
写在纸上后,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被氧化成为鞣酸铁,于是,字迹会变成黑色。
便有了蓝黑墨水所写字迹随着时间变化而变色的特性。
所以,蓝黑墨水成为纸质档案时代,档案书写时常用墨水。
蓝黑墨水(鞣酸铁墨水)历史悠久,据说中世纪时,欧洲就开始使用这种墨水,其色偏淡,后来人们加入蓝色染料,给其“增蓝”。
当钢笔被水性笔替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后,蓝黑墨水,也变得‘罕见’起来。
但是,高级钢笔的‘逼格’一直在,所以,对于那些“钢笔玩家”而言,自己精心收藏的高级钢笔,必须配有上好的蓝黑墨水。
相关知识,他是与人闲谈得知。
在现代基本没什么用的小知识,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场。
鄱阳乐安大量出产“水铜”,其副产品绿矾,产量同样很大,但一开始并没什么太大用处,等同于废物。
随着蓝黑墨水销路大开,绿矾瞬间由鸡肋变成鸡翅。
为何不是变成鸡腿呢?
因为绿矾的另一些重要用途,才是让其由鸡肋变鸡腿的关键。
譬如,隔绝空气闷烧绿矾,其气体带着腐蚀性,能损坏布帛,溶于水,得“绿矾油”,也有腐蚀性。
这一点,炼丹术士早已经发现,所以绿矾是常用的炼丹原料。
那么,绿矾油是什么化合物呢?李笠觉得很有必要搞清楚。
绿矾高温加热生成的气体,有腐蚀性,溶于水后的溶液,要么是强酸,要么是强碱。
李笠记住的化学知识不太多,思来想去,根据绿矾的成分为硫酸亚铁这一已知条件,进而推导出绿矾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溶于水,就是浓度较低的硫酸。
所以,“绿矾油”就是稀硫酸。
那么,大量的绿矾高温闷烧,可以产生浓度相对较高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溶于水,就能变成浓度相对较高的硫酸。
有了硫酸,哪怕这并不算是浓硫酸,但依旧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于是,饶州鄱阳乐安以胆铜法提炼水铜的副产物——绿矾,由鸡肋变鸡腿的最大原因,是可以大规模制取硫酸。
有了硫酸(不是浓硫酸),许多化学试验就能以较强的目的性来进行。
技术员们能够以科学而不是炼丹术的思维,通过土法制硫酸、土法制氢氧化钠酸等酸、碱,尝试生成更多的化合物。
尝试以化学的办法来改良各种工艺。
这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让李笠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这力量,鼓舞人心。
建康城里那阴暗的权力斗争,给李笠的感觉就是乌云蔽日、狂风暴雨肆虐的雨天。
而鄱阳那百业兴旺的勃勃生机,就是阳光明媚的晴天。
许多年前,他种下了许多希望的种子,和越来越多的人一起,不断努力的浇水,现在,种子长成树,终于开始结果了。




乱世栋梁 第二十二章 渣滓
上午,阳光明媚,寒山远郊某处小城,一群囚犯正在穿戴铠甲、兜鍪。
他们是死囚,本来罪无可赦,不过现在官府给了个机会,让他们来到这里,穿戴铠甲,卸下脚镣,拿着木制兵器和兵卒比武。
赢了比武的囚犯,便能免去一死,从军为官府效力,可以如其他兵卒一般,有机会杀敌立功,往上爬。
囚徒们之中,许七已经好铠甲,整理着腰带,看上去老老实实,其实心里琢磨着要如何逃走。
他有一身本事,所以不认为待会的比武会输,前提是对手不能过于强悍。
虽然比武赢了要从军,有机会杀敌立功往上爬,但许七可不愿给人当狗,从军后当了兵,一定要找机会逃跑。
一年多以前,他抱着投军立功发迹的心思来到寒山,入了军府的新兵营。
但徐州军的军纪极其严苛,人在其中,被管得严严实实,和坐牢没太大差别,许七受不了:新兵营都这样,成了战兵可不是会被管得更难受?
且徐州军的编制和别处军队不一样,许七仔细琢磨之后发现,在徐州军中,没有他拉小队伍的机会。
因为徐州军实行军士管兵制度,各级军士一级一级管着兵,寻常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拉拢乡党、同伴,结成团伙。
所以即便军营伙食好,他还是借故离开了新兵营,断了从军的念头。
随后落草,和一群志气相投的好汉干起了无本生意,拦路抢劫、杀人越货,逍遥自在,快活得很。
很快,许七通过各种手段,成了团伙的大当家,带着手下四处流窜,袭击商旅,为所欲为。
不到一年时间,就靠着这无本生意,获取了大量钱财,玩过不少女人,可比当兵卖命强多了。
只是好景不长,在徐州官府鹰犬的围剿下,他的团伙接连遭受重创,穷途末路之下,许七成了阶下囚。
他手上有很条人命,所以只有一死,在狱中也曾想过出逃,却找不到破绽。
现在,就有个机会,他赢了比武、当了兵,就有机会开溜。
继续拉起一支队伍,杀人越货,只不过这次,要离徐州远远地。
不一会,三十五名囚徒们都穿戴上了兜鍪、铠甲,拿着短木棍或木刀、盾牌,脚镣也被解开,沿着两道栏杆之间的通道向前走。
经过一个院门,来到一个院子里。
这个院子,四周都有高墙,进来的门一关,就再无出路。
有狱吏站在前面(北面)高墙上,指挥囚徒站在地上划着的一条横线上,成一列横队。
然后指着自己脚下这堵墙上搭着的一些梯子,高声说:“第一项比试,攀爬,爬上这里!”
“最后上来的五个人淘汰,其他人进入下一轮比试!”
“现在开始!”
话音刚落,囚徒们便冲上前,冲到墙下,争前恐后攀爬梯子,而墙上那狱卒已经不见了踪影。
随后一声哨响,城头忽然伸出几个物体,如常见圆桶般模样。
没等囚徒们回过神,却见这些圆桶状物体的一端对着下方,然后如花朵绽放,大量火焰如同雨滴一般,扑头盖脸落下来。
1...200201202203204...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