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早茶是一种社交饮食文化,今日,李笠忙里偷闲,和幕府‘团队成员’边吃边谈,算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形式。
李笠‘开府仪同三司’,所选拔幕僚,全都是寒人出身。
其中有跟着他多年的鄱阳同乡,或者当初的材官营‘老人’,也有徐州州府、军府表现出色的官吏,以及两淮子弟出身的军人。
此刻共聚一堂,交谈起来,口音混杂,十分热闹。
因为是闲谈,话题都是风土人情,以及各人的所见所闻,不过很快聚集在饮食上。
堂内一角,一名厨子正在处理“烤鸭”,用小刀将带皮的鸭肉削下,放到薄面片上,然后涂抹酱料,卷起来。
此为‘寒山烤鸭’的吃法,面片卷着鸭肉、酱料,吃在口中别有一番风味。
客人们品尝着美味的烤鸭,赞不绝口,这不是恭维府主,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炙鸭是常见食物,但‘烤鸭’以及肉片卷面片的吃法,风味很独特。
李笠作为‘烤鸭’的‘研制者’,讲解起来:“烤鸭的做法,参考炙鸭,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选用的鸭子有讲究...”
“一定要肥厚多肉,但做出来的烤鸭却能肥而不腻,然而散养的鸭子,需要精选才能达标,如此一来,成本就高。”
“所以,制作烤鸭的鸭子,要专门饲养,用的是‘填鸭法’。”
“即养到三四斤后,开始强制喂食,仿佛给坑里填土那般,如此填喂两个月,喂出来的鸭就是肥厚多肉。”
李笠大概讲解了烤鸭的选材、制作过程,佐官们只觉颇为有趣,随后,李笠又介绍起另一种食物,那就是“包子”。
后世的包子,在这个时代是‘馒头’(有馅蒸饼),而后世的馒头,在这个时代属于无馅蒸饼。
“饼”这个字,在这个时代指代各类面食,蒸饼,即是各类蒸煮面食的统称。
后世所称“包子”,便是其一,而李笠府邸做的包子,花样很多,譬如:小笼包,灌汤包等。
今日供应的包子,就有以上两种。
小笼包薄皮大馅,灌汤包是‘包中有汤’,得用芦管来‘吸’汤,风味独特,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蒸饼之后有汤饼,即是以汤水煮熟的面食,现在端上来的汤饼,有‘馄饨’和‘饺子’。
然而这个时代,馄饨和饺子归为一类,李笠则把‘馄饨’和‘水饺’区分开来:
区别有二,一为外形,饺子为半月形,包饺子的面皮为圆形。
而馄饨的外形...反正形状‘诡异’,不是半月形的‘混沌’玩意,就是馄饨,面皮为方形。
小碗装的馄饨、饺子,被客人们一扫而光,不过瘾的还可以再‘点菜’,就像后世下馆子那样。
但李笠特地提醒,让客人们‘留肚子’,因为后续还有美食。
依旧是面食,名为“烤面筋”,以及“凉皮”,尤其凉皮,这可是在两淮、江南从没出现过的食物。
之所以这什么说,是因为李笠没去过关中,所以不敢说关中没有类似‘凉皮’的食物。
但对于以面食为主的淮北人士而言,“烤面筋”以及“凉皮”真是美味。
徐州位于淮北地区,这里种植的主粮,以小麦为主,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所以淮北地区以面食为主。
而淮水以南的淮南地区,种植的主粮以水稻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小麦,所以淮南地区以米为主,却也能接受面食。
对于江南地区的人们来说,主粮是米,面食吃得较少,但此刻端上来的各种面食,依旧让他们大快朵颐。
李笠见“烤面筋”、“凉皮”大受欢迎,很高兴,开始简要介绍:
“凉皮要做得好吃,关键之一在面皮制作,一定要隔水蒸,如此蒸出来的面皮,筋道、透明、不开裂。”
“然后还得调好佐料,佐料必须舍得用茱萸,也就是要辣,不辣就不好吃。”
“因为面皮本身没有明显味道,缺了辣味,就如同画龙不点睛。”
客人们默默点头,用心记,因为凉皮确实好吃,尤其在大热天,吃着清爽可口的凉皮,感觉消暑又解乏,非常过瘾。
黄姈听着李笠的介绍,颇为惊奇:鄱阳乃至江州吃的多是米饭,所以你从哪里学会这种做面食的技艺?
尤其是随后端上来的一种食物,十分奇特,这食物如今在寒山大受欢迎,名为“油条”。
黄姈是真的想不明白,李笠到底是受了什么启发,居然能想出如此模样的油炸食物来。
油条是一种“油炸”面食,成品是一根金灿灿、油腻腻的松脆条状物,且‘成对’。
不过整根油条吃起来不雅,拿在手上又油腻腻的,所以端上来的油条,都已经剪成小段,方便客人们用筷子夹着,细细品尝。
吃得兴致勃勃的祖珽,看着碟子里的‘油条’,十分好奇,他很想弄清楚,这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油炸食物很常见,譬如在北方,就有名为“细环饼”的油炸食物,又称“寒具”。
但是,油条明显比细环饼要‘膨胀’、‘松脆’,吃起来口感不错,也不知用了何种秘方,能让原本细细的‘面条’膨胀成‘油条’。
而且,为何要两根面条并列成大根面条,单独一根不行么?
面对祖珽的提问,李笠笑道:“当然有秘诀,单纯把长条面团放到油里油炸,可做不出膨胀的油条。”
“首先,和面的时候,必须放入明矾和食碱,这就是膨化剂,遇到高温会释放气体,像吹皮囊一般,把面团吹起来。”
“其次,单根面团,即便有了膨化剂,油炸时膨胀的尺寸有限,可若是两根并在一起,却能相互‘拉扯’,于是,瘦子变成胖子。”
李笠的解释简单易懂,祖珽点点头,吃着油条,颇为感慨。
正所谓君子远庖厨,而李笠似乎很擅长厨艺,这大概是出身微寒,只能自己烹饪、做菜的缘故。
所以,更容易被士族看不起,以至于幕府佐官,基本招揽不到士族子弟,只能以寒人充数?
祖珽认为不是。
他如今也算是李笠的幕僚,但因为家人还在齐国,所以他改名,隐去身份,给李笠当佐官。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祖珽发现李笠虽然位居高位,却很自身的处境很清楚,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心态“膨胀”。
以李笠这种出身,即便‘开府仪同三司’,但在士族眼中,依旧是粗鄙的武人、浑身鱼腥味的渔家子。
所以,李笠选择提拔有才干的寒人入幕府,而不是拉拢名士、士族子弟为幕僚来装点门面。
这一选择,说明李笠很清楚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那就是武功,以及军队。
有了军队,就不需要去讨好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因为手中的刀,会为主人获得一切。
正如神武帝那样,一个出身镇兵的穷鬼,靠什么,成了架空皇帝,大权在握的权臣?
是靠能打胜仗的军队,是靠能办事的心腹、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而不是靠讨好世家高门。
李笠开幕府,选择出身微寒的实干人才为幕僚,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祖珽对此很期盼,此次李笠若能以较小代价击败来犯的齐国大军,届时,会有多少寒门人才如同过江之鲫那样,往寒山而来?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压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临近午时,院子里,凉棚下,李笠正在给儿女们烙煎饼。
用具为经典的“鏊子”,此物为铸铁所制,平面圆形,中心稍凸,有三个脚,底部生火以作加热。
李笠先在鏊子上刷菜籽油,然后摊上面糊,再用木制煎饼耙子将面糊摊平,一番操作下来,很快便烙好一个煎饼。
他的动作很快,烙好的煎饼越来越多,等温度降下来后,小家伙们开始用煎饼卷大葱。
年长的李平安、李安宁率先做示范。
过程很简单,煎饼一张,平摊,抹上酱料,放上大葱一根,卷起,开吃。
煎饼卷大葱,是经典的山东美食,但这个时代的“山东”,为一个广泛的地理范围名称,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地区”。
这个地理范围,囊括了河北地区,而后世的山东,为如今的青州地区(大概范围)。
李笠见儿女们吃煎饼卷大葱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卷了一个,吃起来。
旁边,段玉英也吃着煎饼卷大葱,吃得很香,却又诧异:这种吃法,李笠是怎么想出来的?
煎饼能卷的还有烤鸭(肉片),亦或是许多食物,反正把煎饼当做包裹之物,可以搭配出许多食物来。
她在邺城吃过无数美食,但煎饼卷大葱这种简单又美味的食物,倒是没见过。
按照李笠惯用的说法,是这种食物‘没有普及’。
李笠见她若有所思,笑起来:“食物的普及,关键在成本,如果平民百姓可以获取廉价的食用油,煎饼的花样就能丰富起来。”
段玉英常听李笠说厨艺,所以知道煎、炒、炸需要用油,尤其是油炸。
可是对于平民而言,油是稀罕物,使用成本高。
所以,炒、炸这种烹饪技术若要大范围推广,比较困难。
李笠指着鏊子说:“你方才也看到了,每烙一张煎饼,就得在上面刷油,油,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使用成本不低。”
“所以平日的烹饪,要么是蒸、煮,以面食而言就是制作蒸饼、汤饼,或者是炙,也就是烤,这都不需要油,能省钱。”
“每天省一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省下不少钱的,这对于家境拮据的人家而言,关系到活不活得下去。”
段玉英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锦衣玉食,无法理解贫民的艰苦生活,但她知道李笠出身微寒,所以对如何缩衣节食很有心得。
李笠吃完一口煎饼,又说:“所以,要想推广铁锅,推广‘炒菜’,不仅要把铁锅的制作成本降下来,还得把食用油的制作成本降下来,把产量升上去。”
“食用油,分动物油、植物油,动物油是荤油,获取成本高,植物油是素油,获取成本也不低,你可知为何?”
段玉英好奇的问:“为何?”
“因为原料,如今的食用油,主要是胡麻油,也就是芝麻油,可最初,胡麻油是用来做燃料的,或者做灯油。”
段玉英想了想,说:“妾记得有芸薹,芸薹籽可以榨油的。”
旁边,旁听的李平安、李安宁拼命举手,得阿耶同意后,李平安问:“阿耶!芸薹有两种,一种用来吃,一种是把菜籽用来榨油!”
鄱阳有榨油产业,李家涉及其中,李平安听娘说起过相关事宜也不足为奇,李笠点点头:“对,安宁有什么补充的?”
李安宁回答:“阿耶,菜籽榨油前,是要炒过的!”
“对,说得对。”李笠笑起来,给段玉英说徐州如今的一个产业:种植油菜,然后以水力榨油。
芸薹,是这个时代对油菜的称呼,或者说,后世所称油菜,是此时芸薹中的一种。
芸薹一开始,是作为食用植物种植的,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有某些种类的芸薹,其菜籽含油很高,可以榨油。
于是,人们开始有目的的种植两类芸薹,一种用于食用,一种用于榨油,所得就是菜籽油。
不断地筛选下,专门用于榨油的芸薹,其种植范围渐渐增加,但各地的种植目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李笠为了给徐州‘找财路’,决定在无法大面积种植粮食的徐州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油用芸薹)。
然后利用水力优势,办起榨油作场,靠着大规模种植、收获的菜籽,压榨出菜籽油,部分自用,部分对外出售。
以此换取粮食、利润。
这个时代,菜籽可以榨出许多油的芸薹,不止一种,每年的二三月份种在旱地,只要勤浇水,到了五月就能收获菜籽。
种植周期短,抗天灾能力不错,也不怕齐军秋天来袭时颗粒无收。
而大规模种植油菜的结果,就是油菜成为经济作物,菜籽油成为“徐州特产”,物美价廉,大规模外销,换回粮食。
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对廉价的食用油,诸如‘油条’这种油炸食品,才会在寒山风靡,并沿着泗水,向沿岸城池‘推广’。
段玉英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食物上面,可以做这么多文章。
李笠继续说下去:“其实,徐州这里只是依葫芦画瓢,因为鄱阳那边,早几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菜了,无论是菜农还是榨油作场主,都因此致富。”
“所以,我们才能立刻弄来大量种子,在徐州种植油菜,并且有老练的菜农进行种植指导。”
“等打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我想,齐军短时间内不会再来,那么,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更大。”
“届时,徐州菜籽油会销往更多地区,名号,一定会更响亮。”
听得李笠提到“大战”,段玉英忽然担心起来:“三郎,若率军出征,一定要小心。”
“放心,我会注意的。”李笠笑道,握着段玉英的手,“我若出征,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段玉英应了一声,但心中担忧却依旧挥之不去。
今日有前方急报传到寒山,齐军分几路南下,兵锋不仅指向徐州,还指向淮南,梁、齐两国间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肯定是要率军出征的。
段玉英得知消息后,心情复杂,因为李笠之前率军奇袭邺城,烧了齐国太庙,所以,高洋的反击迟早会来,而且来得肯定很猛烈。
作为高洋曾经的昭仪,作为李笠现在的女人,段玉英不知该怎么表达自己对李笠安全的担心。
若表现得‘太过’,怕李笠认为她虚情假意,若表现得‘冷淡’,又怕李笠认为她‘心系前夫’。
段玉英不希望李笠出事,无论是基于现实还是理性,但如何表达自己的担心,实在是拿捏不好尺度。
“莫要担心,我即便出征,也会平安回来的。”
李笠轻声说着,李平安和李安宁见阿耶说起‘正事’,赶紧把弟弟妹妹带到别处玩耍。
“我既然敢去邺城烧太庙,就知道事后必然引来齐军的大规模进攻,所以,该做的准备,早就已经做好了。”
“说实话,我在寒山,都有些等得不耐烦了,不过怪不得他们,毕竟握拳出击前,是要收拳的,兵马大规模出击,得先调拨粮草。”
李笠说着说着,指向旁边案上放着的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菜籽油。
“知道菜籽要如何压榨,才能尽可能榨更多的油么?”
段玉英摇摇头,李笠接着说:“不能直接压榨,得先将其软化,热处理,也就是翻炒,让其内部结构碎裂,然后再用机器压榨,如此,出油率才高。”
“我不去烧太庙,齐国就不会把精锐的主力调过来,那么,我的对手就是那些杂兵。”
“无论官军打多少胜仗,也无法对人口稠密的齐国造成‘破防’,因为损失的杂兵,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要把菜籽的精华给压榨出来,得事先对菜籽进行热处理,而烧太庙,也可称作热处理。”
李笠说完,再次笑起来:“现在,菜籽自己上门,我也该干活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九章 浸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黄昏,泗水畔,高平城头闪烁着些许火光。
那是守城梁军点起火把以作照明之用,在微风中仿佛野地里的零星萤火般飘忽不定。
而城郊,一座座齐军营寨里,火光闪烁宛若繁星,与城头零星火光形成鲜明对比。
前不久,齐军南下,围了高平,而数月前,高平还是齐国城池。
攻占高平的梁军,要将高平作为沛县的北面门户,以抵御齐军进攻,所以破城后立刻加固城防,现在终于迎来意料之中的围城。
兵临城下的齐军在泗水筑坝,回水灌高平,此刻,高平城内外已经化作泽国。
城内,为水浸泡的街道路面,如同镜子般倒映着漫天晚霞,几个兵卒拎着水罐走在栈桥上,仿佛走在五彩云朵之中。
他们不停在墙头、栈桥、高台、栈桥上周转,和迎面走来的人交错而过,很快转到城墙下。
城墙下是一排高脚木屋,为值夜军人的临时宿舍,许多兵候在门口,见着同伴打水归来,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打水归来的兵卒,在同袍簇拥下转到高脚木屋中一间房里,房内食案上摆满瓷碗,而一脸横肉的军士许大缸,则把几个陶罐拿了出来。
兵卒们把食案围得水泄不通,目光都集中在那几个陶罐上,看着军士把陶罐打开,拿出一块块金黄色的“面条饼”。
面条饼其实是许多弯曲的细面条缠绕而成,为方形饼状,放到碗里,似乎把碗填满。
一碗放一块,随后,许大缸打开一个陶罐,开盖的瞬间,香气扑鼻而来。
他用细长木勺从陶罐里舀酱料,给每个碗里放入一勺,随后让人向碗里倒入滚烫的开水,然后用碟子把碗盖上。
香气随着热气散发出来,勾动兵卒们的馋虫,但军士没发话,意味着‘火候’还不到。
不知过了多久,已经有人肚子咕咕叫起来,许大缸大喝一声:“行了!”,一群人便争先恐后拿开碟子。
却见碗里是香喷喷、热腾腾的面条,虽然面条弯弯曲曲如同一团乱麻,但依旧让人食欲大增。
赵大缸看着一帮人津津有味的吃着‘方便面’,不由得笑起来:“至于么,这玩意有那么好吃?”
众人不住点头:“好吃,好吃!”
“这玩意吃多了腻,我一闻到气味,就没食欲。”赵大缸嘟囔着,却依旧吃起这名为‘方便面’的食物来。
旁人问:“头儿,我们哪能跟你比,嫂子不是在作场里做工么?想来家里常吃吧?”
赵大缸撇撇嘴,把弯曲的面条嘬入口中,抹了抹嘴:“常吃个头,方便面哪有现做的水引..面条好吃,又贵。”
“可这面好吃,泡出来的汤有油。”一个兵说完,大口喝起碗里的面汤,一脸满足:“有油,这就比什么味道都值了。”
“当然要有油,这面饼不油炸一遍,如能放久?”赵大缸已经吃完面,慢慢喝热面汤,问:“你们可知道,油炸用的是什么油?”
“是菜籽油,我们都知道的。”
“那你们知不知道,这面条...”赵大缸用手指凭空划波浪线,“这面条,如何做得弯弯曲曲?”
这个问题问得好,兵卒们并不清楚‘方便面’为何是弯弯曲曲的,一人试探着问:“莫不是用筷子卷的?”
赵大缸看向其他人:“你们觉得呢?”
“应当是卷的,不然为何会弯曲成这般?”
“我问你们,这一块面饼,每一根面条都是弯弯曲曲的,若靠人力来卷,从早卷到晚,可不得把手都累断了?”
一人接过话茬:“那....头儿,嫂子在作场做工,想来知道这方便面面条,是如何卷出来的?”
“那当然。”赵大缸点点头,又问:“不过,面条弯曲不是卷的,是...你们猜猜。”
“哎哟,我们没见识,如何知道怎么卷的?”
“那我问你们,你们排成纵队,向前跑,跑着跑着,跑在最前面的人忽然放慢脚步,后果是什么?”
这个场景很好判断,兵卒们回答:“当然是后面的人撞上前面的人,然后队伍乱成一团。”
“这不就结了?”赵大缸笑起来,眼睛几乎要眯成一条线,“面条本来是直的,沿着传送带前进,前头忽然受阻,自然就卷起来了...”
赵大缸的内人,以军人家属的身份,在食品作场做工,还是个‘技术员’,收入不错,对方便面的生产很了解。
方便面,是寒山出现的一种新式‘速食’食物,需要油炸,然后封在陶罐里,耐存储。
方便面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热水浸泡,泡软了吃。
虽然口味比不上现做的面条(又称水引),但因为含油、含盐,加上吃起来‘方便’,所以销路不错。
毕竟往来寒山的商旅极多,有了这种‘方便面’,路上吃起来确实‘方便’。
对于方便面,赵大缸有自己的看法:“日常居家,吃方便面就不值得了,毕竟要比现做面条贵,寻常人家哪舍得经常吃。”
“若出门在外,这方便面吃起来方便的优点,就是最受欢迎的优点,毕竟那么多道工序做出来的面条,就是为了‘方便’。”
赵大缸讲解起最近开始出现的“方便面”,其实也是炫耀自己的见识。
“作场里,先用面粉和水,放盐等佐料调味后,用机器反复碾压成合适的面皮,过另一个机器,切割成直面条,又立刻挤压成弯曲面条。”
“这时的面条是生面条,入蒸箱蒸煮,变成熟面条,然后刷油,并时拉成长条,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
“接着这小面条块要油炸,唤作‘脱水硬化’,之后沥去多余的油,冷却,于是,硬邦邦的面条饼就做好了,封入陶罐,可以存储很长时间。”
“因为方便面油炸过,是熟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滚水浸泡,泡软了吃。”
大伙得知方便面的制作这么复杂,却主要由机器来完成,不由得咋舌:“用了这么多道工序,还用油来油炸,难怪售价不便宜。”
1...188189190191192...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