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火炕质量好坏与否,自然由实际使用来检验,发现问题就改,改到合格为止。
他家中已经装有火炕,所以知道火炕是御寒利器,前提是烧得起燃料,譬如柴禾,或者煤。
因为露天煤矿的开发,所以寒山城里有充足的便宜煤炭替代木炭、木材,作为取暖燃料,协助军民渡过寒冬。
而公廨为了改善吏员的住宿条件,在宿舍建火炕,并且供应燃煤,这是不用吏员付钱的。
与此同时,军营里,营房内也砌了火炕,将士们取暖烧的煤,同样不需要他们付钱。
煤来自官、民煤矿,其中民办煤矿的煤,是州廨用盐或铜钱购买,相应开支,都由州廨、军府承担。
这样的负担不轻,州廨和军府其实是靠着从商号借来的钱,维持各项开支,其中就包括购买取暖的燃料。
还有公廨、军营里日常生火做饭烧水的燃料开支。
张铤走向自己的官署,看着天空飘落的雪花,想着徐州州廨的‘万事开头难’,斗志昂扬。
只要熬过最艰难的头两年,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
煤矿的大规模开采,意味着煤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那么,取代木炭、木柴,成为寻常百姓家中常用燃料,指日可待。
徐州煤矿开采出来的煤,要作为商品,大规模外运、销售,沿着泗水销往下邳、宿豫等沿河地区。
甚至顺着泗水入淮水,销往淮南各地。
届时,这些黑乎乎的石炭,便会成为徐州的重要矿产,大规模外销的利润,会成为徐州州廨的重要收入。
前提是,熬过头两年的艰辛。
所以,州廨举债都要买民办煤矿的煤,有多少买多少,让矿主们尝到甜头,增加开采规模。
想着想着,张铤想到了在外征战的李笠。
李笠总是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秋后就带兵四处出击,‘抢劫’临近齐国州郡的地头蛇,索要粮食。
然后不断地‘游击’,在齐国境内到处煽风点火,营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迫使齐国州郡收兵守城,无暇集中兵力南下进犯。
效果还是不错的,数月以来,未有齐兵入寇,也不知是对方本来就无意南下,还是因为李笠搅得各地鸡飞狗跳,所以顾不过来。
如今李笠率军回寒山,不日便到,却不知接下来,齐国会有何种打算。
张铤回到自己官署,继续处理事务,梁国的徐州治下只有几座孤城,以及一座寒山堰,和煤矿、铁矿,所以不像是公廨,更像是作场的管理机构。
那么,他这个为东主管理作场的管理者,就得为整个作场的正常运行而努力。
只要熬过最艰难的头两年,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
下午,率军返回寒山的李笠,来到蜂窝煤作场,看蜂窝煤的生产情况。
燃料,是很重要的物资,无论是取暖还是烧水做饭煮菜,都需要点火,点火就需要燃料。
常见的燃料是草、枯枝、木柴,而现在,李笠‘发明’了蜂窝煤,要将蜂窝煤作为物美价廉的燃料,大规模推广。
若做到了,既能让州廨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也能造福百姓,一举多得。
但蜂窝煤的制作,也是有讲究的,多少都有些技术含量。
从‘彭城湖’东北畔煤矿运来的煤,经由水力破碎机破碎,磨成粒径合适煤粉,再掺入黄泥及水,由机器压制成蜂窝煤。
晾干后便可使用。
煤和泥的比例是八比二,之所以要掺黄泥,不是为了偷工减料,而是为了塑形:煤粉的粘合性很差,需要黄泥作为粘合剂。
而且,这样制作出来的蜂窝煤,有了‘黄泥骨架’,在煤炉里烧过之后依旧能保持原样,方便完整的取出来。
不过,煤燃烧时会发出某种气味,不是很好闻,所以,在制作蜂窝煤时适当掺入一些生石灰,做出的蜂窝煤在燃烧时,就不会有气味。
李笠问陪同视察的张铤:“蜂窝煤在城里推广以后,关于气味的抱怨,多么?”
“不是很多,毕竟有比没有好。”张铤看着轰鸣的机器,只觉心旷神怡:“烧得起木炭的人,不需要烧煤,烧不起木炭的人,有煤烧就心满意足。”
李笠点点头,往一边走去:“一定要推广蜂窝煤,至少在水运便捷的地方,要做到煤不比柴贵多少,如此,煤才有销路。”
“百姓能够以较低成本生火烧水做饭,就不用成日里吃冷食喝凉水,夏天也就算了,可冬天,吃冷食喝凉水容易闹肚子,极易病倒。”
“当然,前提是蜂窝煤的价格便宜,也就是煤价低,而要煤价低,就得靠增加产量和销路,来个薄利多销。”
“煤有了销路,州廨的收入就上来了,而矿老板...矿主才会想办法扩大煤炭开采量,他们必然会用各种办法弄人进矿山挖煤。”
“其实就是掳人做黑工,人口拐卖的案件会增多,这得注意,不能纵容。”
“人贩子罪大恶极,官府决不能坐视不理。”
张铤当然知道要打击拐卖人口这种恶性犯罪,李笠的态度,是父母官应有的态度。
然而要增加煤矿产煤量,就得投入大量劳动力,按地头蛇们的品性,拐卖人口充做黑工是必然的。
这种事情古来有之,汉时,汉文帝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四五岁时就被人拐走,转卖了十余家,沦为奴工,在深山里烧炭。
后来出了事故,烧炭工死了上百人,窦广国侥幸不死,好不容易与时为皇后的姊姊相认,才脱离苦海。
对于李笠而言,他自己都被人拐卖过,所以不会为虎作伥,但煤矿缺劳动力是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该怎么解决?
“我们只管打击辖境内的拐卖人口行为。”李笠看着张铤,又看看宏伟的寒山堰,“我是梁国的徐州刺史,齐国的民,管不到。”
“只要州廨严厉打击拐卖国人的行为,地头蛇们,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乱世栋梁 第五十六章 你的眼神
新平公府,琴房,李笠仔细打量着御赐钢琴,只觉难以置信:半年时间,就完善到如此地步了?
他不会弹钢琴,只是知道钢琴发音的原理,所以献给天子的钢琴,是个半成品。
即便如此,钢琴这种极其复杂且前所未有的乐器,引发强烈反响。
文艺范满满的天子,连同文艺范满满的宗室、大臣,以及汇聚众多顶级乐工的太常寺诸乐署,众多‘音乐从业人员’的热情被钢琴点燃。
于是,半年内,钢琴快速完善,虽然应该没到“最终版”,但比起李笠所献宛若残疾人的钢琴,已经明显“健全”了许多。
居然还有三个踏板:强音踏板、弱音踏板、延音踏板。
李笠不知道真正的钢琴有没有踏板,反正见着眼前这御赐钢琴居然有踏板,只觉佩服不已非:这就叫专业。
有其父必有其子,先帝擅音律、文采飞扬,当今天子也是如此,可以说是专业人士。
连同一群热爱音乐的高官、重臣、士大夫,加上专精于音乐的乐官、乐工,这样的“专业团队”,才能对钢琴的完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李笠,则是抛砖引玉的那个人。
毫无疑问,李笠这个马屁拍得极好,让文艺范满满的天子喜不自禁,所以许他在徐州刺史任上“便宜行事”,还有所赏赐。
赏赐之中,有女乐一部。
李笠将视线,转到一旁候着的一群娘子身上。
这些娘子垂手而立,都很年轻,身材高挑,平均‘颜值’的水准不低,身着白纻裙,看上去亭亭玉立。
便是“女乐”。
所谓“赐女乐一部”,和“赐鼓吹一部”类似,都是一种天子赐予臣子的殊荣。
鼓吹,可以看作是仪仗乐队,或者军乐队,其作用之一是出行时随行奏乐,彰显排场。
以后世而言,类似于车载音响,外放的那种,车一路开,音响一路放音乐,让人大老远就能听见,知道车主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至于女乐,也是乐队,成员为歌舞伎,类似女子歌舞团,既能奏乐,又能唱歌、表演舞蹈。
如同家用音响,主人在家里宴请宾客、寻欢作乐时,就可以听女乐奏乐、表演歌舞节目。
天子所赐女乐,代表着顶级水准,因为这些女乐都是自幼接受宫廷歌舞表演训练,十分专业。
当然,女乐的成员长得不能磕碜,否则会让主人和宾客看了后大倒胃口,所以...
所以,只要主人想,把歌舞伎收入后宅都是可以的。
尤其“主唱”、“主奏”、“领舞”,颜值和身材必然是队伍里最好的,即所谓“才色俱佳”。
李笠见诸位娘子一副顺眼的模样,仿佛橱窗里陈列的一个个商品,就等着自己挑选,只觉后背一凉。
不凉不行,黄姈在后面坐着呢。
娘子们都微微低头,看不清容貌,李笠没了逐一“认识一下”的想法,把手一摆:“你们,都听夫人安排。”
“是....”
小娘子们齐声应道,黄姈见了,只觉好笑:你怕什么哟,仿佛我是悍妇一般。
她让人带着小娘子们退下,见李笠坐在身边,不住的说她在家里要多听音乐、陶冶情操,便抬手理了理李笠的鬓发。
“三郎征战辛苦,这女乐,该为你奏乐。”
李笠握着黄姈的手,笑道:“我对音乐的要求,很独特,怕把她们带歪了。”
“她们精通各种乐曲,是要给府邸撑场面的,不能被我带走调,失了水准。”
“你想想,满堂宾客,听着怪异的曲调,那不是给府邸招嘲讽么?”
黄姈看着李笠,还是想笑,好歹忍住了,说到:“既如此,妾会管好女乐,让她们勤加练习,给府邸撑场面。”
“撑场面当然得靠她们,不过自家听曲消遣,可得靠..三位娘子来谱曲了。”
李笠说完,看着一旁的薛氏姊妹以及段玉英。
薛氏姊妹是李笠的妾,没资格与主母同坐,不过妹妹薛月娥如今有了身孕,例外,坐在一旁。
而段玉英作为女师,随后得黄姈吩咐,坐在钢琴面前,为李笠弹奏琢磨数月之久、终于完成的钢琴曲《my love》。
御赐钢琴,段玉英已经熟悉过,所以弹奏起来并无障碍,只见她纤纤玉指在琴键上起起落落,弹出一个个美妙的声音,汇聚成河。
这钢琴曲,先是李笠哼出曲调,由段玉英和薛氏姊妹将其谱曲,然后用钢琴慢慢调整,最后成型。
李笠听着熟悉(相对)的旋律,哼着英文歌词,频频点头,沉浸其中。
黄姈见状,低声向李笠说回去休息,随后起身,对着段玉英点点头,离开。
她这一走,薛氏姊妹如释重负。
已有身孕的薛月娥,换了个位置,坐在李笠身边,静静听着。
她期待着自己为李笠生下儿子,此刻坐在李笠身边,见李笠伴着钢琴曲唱歌唱得高兴,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也跟着高兴起来。
她有了身孕,李笠并未避而远之,有空就要陪她说话,对她依旧很好。
此刻,薛月娥不住地看李笠,含情脉脉,以至于专注于弹琴的段玉英,不经意间瞥见后,觉得有些尴尬。
“不错,不错,这钢琴曲,弹得不错。”李笠很高兴,拍拍手:“段娘子,还有月嫦、月娥,都辛苦了。”
李笠接过薛月娥捧来的温茶,喝了几口,说到:“眼见着就要过年,按说该放个假,不过...”
“说不定哪一天,我又得带兵出征,不在府里,所以,得趁早安排个新任务,由你们来完成。”
原来是有新曲,段玉英和薛氏姊妹来了精神:李笠的《吾爱》确实好听,不知接下来这一首歌,会是什么好听的歌?
“这首歌,名字叫《你的眼神》,我唱出曲调,你们慢慢琢磨,编成钢琴曲。”
李笠在三人的注视下,哼起来:“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
“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不露痕迹...”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
“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这首歌曲调优美,只是歌词颇为‘白’,不是当下常见的歌词语法。
但听在三人耳里,却颇为震撼,一是因为曲调确实好听,二是因为歌词。
你的眼神,我的眼神?
薛月娥认为这是君侯因为她的注视,特地唱的歌,只觉心中温暖。
薛月嫦也是如此,因为她愈发离不开李笠,李笠不在的日子,她独守空枕,辗转反侧,待得李笠回来,她只想和君侯每日在一起,不分开。
所以方才总是看着李笠。
而段玉英既震惊又尴尬,因为她刚才弹琴时,偶尔会望向李笠,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对方注意到自己的眼神,所以,才有这首歌。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段玉英心乱如麻,然而李笠可没想那么多,他哼起《你的眼神》,纯属喜欢这首歌。
以及那句台词“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的出处。
这首歌编为钢琴曲真的不错,哪怕没有伴唱。
他唱了一遍,然后又唱第二遍,见三位女子都用别样的眼神看着自己,觉得高兴:果然好歌容易引起共鸣么?
李笠只道三位‘专业人士’是被名曲所震撼,决定再加个料。
“我再唱一首歌,啊,不,这歌只有曲调,我吹口哨,吹出来,你们先听旋律。”
他喝了几口茶水润喉,开始吹口哨,吹的同样是在无数超市、商场循环播放的一首世界名曲(钢琴曲)。
因为是钢琴曲,没有歌词,故而虽然许多人对这曲子的旋律很熟悉,但不知道曲名。
他很喜欢这首钢琴曲,所以不仅能够用口哨吹出来,还知道曲名。
李笠吹着口哨,节奏时而欢快,时而悠长回旋,虽然有些走音,但旋律并无大错,薛月嫦、薛月娥听着听着,两眼发亮。
这旋律不错呀,若用钢琴弹出来,应该会更好听。
段玉英也默默听着,低着头,不敢再看李笠,生怕李笠起什么误会。
李笠吹了三遍,三人算是大概熟悉了曲调,往后有空,李笠会继续唱,以便她们能够将曲调记下,然后编成钢琴曲。
“君侯,请问这首曲子的曲名?”段玉英好奇的问,她觉得这歌曲确实好听。
李笠却反问:“段娘子觉得这曲子的意境大概是什么?”
段玉英回答:“妾、妾觉得,曲子旋律欢快,应该是一个欢声笑语的场合,譬如聚会。”
妾,是女子的通用自称,未必是侍妾对夫君的称呼。
“嗯,差不多。”李笠点点头,“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梦中的婚礼》。”
“啊?”段玉英惊呼一声,下意识抬手捂嘴,随即羞涩的低下头。
她以为这是李笠在暗示什么,急得不知所措,对方不是来硬的,而是用美妙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段玉英不知该如何应付。
她一直以为李笠是个莽夫,对女人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结果没想到,竟然如此风雅,就连求欢,也文绉绉的。
怎么办,怎么办?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段玉英只觉心如鹿撞,她知道自己迟早是要侍奉李笠的,既然对方都已经几近于明示,她是不是该禀报夫人,由夫人安排。
还是不经夫人许可,就,就..
薛氏姊妹却没想那么多,饶有趣味:“君侯,喜乐不是这种曲调呀?”
“当然不是,这不是中原的婚礼,曲调当然不同,得用钢琴来弹奏,那才有韵味。”
李笠感慨着,沉浸在这首钢琴曲‘循环播放’的过去,他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可谓‘烂熟于心’。
这首钢琴曲,一旦‘复刻’出来,那就一定是他府里‘点播’率最高的钢琴曲。
吃饭时要听,看书时要听,射箭时要听,宴客时要听。
钢琴完善速度之快,让李笠瞠目结舌,所以他愈发期待起来,要把记忆中那些名曲都一一‘复刻’。
如此,他府里的钢琴曲,就一定是顶级水准。
正期盼间,李笠忽然瞥见段玉英低头不语,面颊泛红,不由得看向房间里的取暖炭火炉:有这么热?




乱世栋梁 第五十七章 通心管
傍晚,李笠正和赵孟娘吃晚饭,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弄起“火锅”,备好食材,一边吃,一边聊天。
这年头饮食实行分餐制,所以后世那种几个人围着一桌菜吃饭、喝酒的情景,基本上看不到。
不过在自家关起门来吃饭,李笠不需要那么讲究,再说,‘吃火锅’这种用餐方式,确实很惬意,也很新颖。
所用火锅,为‘传统样式’的铜火锅,烧的是炭,考虑到赵孟娘行动不方便,李笠又不想让人在一旁伺候,所以自己来加炭、煮食材。
受限于现实条件,备下的食材没有那么丰富,青菜很少,基本上都是肉食:鱼肉丸,鱼片等。
还有在鄱阳很少食用的面食,譬如云吞等。
林林总总,备了许多碟,反正天气寒冷,肉食不容易坏,所以李笠今日要大快朵颐,而赵孟娘的‘战斗力’也很强。
她不是一人吃,所以胃口很大,吃火锅能吃很多,而且她发现李笠吃火锅时话特别多,经常说起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题。
譬如此刻作为主食的“通心面”。
通心面,为李笠琢磨出来的一种面食,如同小竹管,直径半寸,长约三寸,适当烹饪后,风味不错,赵孟娘很喜欢吃。
既然是面食,当然是用面粉制成,不过靠手工可不好做,得用专门的机器。
把面粉、水、鸡蛋搅拌,加入适当的盐,然后放入‘通心面机’,挤出‘通心管’,然后切断,变成一截截的‘短管’。
这些柔软的‘通心管’经过烘干(晾干),就成型了,有许多种做法。
所以,外面的人若没见过通心面的制作过程,很难大量制作出来。
“做面管容易,做铁管可就难很多了。”李笠说着说着,果然又‘偏题’了,赵孟娘认真听着。
铁管怎么做?
不算复杂,先锻打出长条状的铁片,然后以圆铁棒(粗细如筷)为‘冷骨’,将铁片“卷”起来,做出短铁管,此为“卷制”。
然后将几根短铁管用热锻焊工艺焊接起来,就能制作出长铁管。
这样的长铁管可以作为吹管,用于玻璃器的制作。
李家的玻璃窑经过多年发展,员工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玻璃器的制作技术,譬如,用铁管蘸上一坨熔融的玻璃料,从另一头不断吹气,就能吹出“玻璃泡”。
然后将其制作成大肚玻璃瓶等器具。
这就是铁管(铁吹管)的用途,卷制铁管制作起来耗时耗力,成本高。
用铜来卷制铜管也行,但铜较贵,铁比较便宜。
于是李笠想了别的办法,那就用水力钻床驱动长钻杆,把实心熟铁棒“钻透”,变成“通心管”。
这种钻制铁管,管壁匀称,尺寸统一,坚固耐用。
只是钻杆的制作颇为不易,尤其钢制钻头本身的制作就颇为麻烦,且因为磨损经常要更换,所以钻管的成本还是偏高、钻管过程颇为费时。
对于玻璃窑来说,因为铁吹管的用量不大,所以成本问题不明显,用卷制铁管即可。
但作场里,很多情况下,需要金属管替代竹管,那该怎么办?
内径较大的管材(排水管、通风管等),可以用陶罐(拼接)、铸铁管,但内径不大不小的细管材,譬如热水炉的出水管,竹管不耐用。
陶管容易断,卷制金属管制作麻烦,用钻头钻管,需要大钻头,同样很麻烦;铸铁管又太笨重、占位置。
所以,李笠根据日益成熟的辊轧工艺,使用了一种新工艺来制作金属管,那就是“斜轧穿孔制管”。
用两根斜置的钢辊冷轧熟铁棒,把熟铁棒当做面团揉搓、挤压,经过挤压的铁棒其轴向对着一个长长的‘顶头’,被其‘顶’出管腔。
这是在寒山水力作场新研制出的工艺,因为只有巨大的水力才能把熟铁棒当做面团揉搓。
斜轧穿孔机的具体结构,赵孟娘看过,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工艺不是钻孔,所以不存在钻头定期更换的问题,生产熟铁管的成本较低。
前提是有类似寒山堰这样的大坝蓄水,提供强劲的水力,然后还得用上钢制轧辊等构件,机器本身的制作成本可不低。
“这机器制作起来可不便宜,主要是钢制构件贵,毕竟制作这些构件的机器也便宜,且良品率太低了,唉...”
李笠感慨着,将烫好的鱼丸放到赵孟娘碗里:“慢慢吃,我再烫。”
赵孟娘赶紧把几个鱼丸夹到李笠碗里:“三郎也吃呀,总是往这边放。”
“不急,还有很多,慢慢来。”
李笠把烫好的食物都夹起来,再把新一拨食物放进去。
两人吃了一会,赵孟娘问:“三郎,做这么多铁管,有何用途?”
“不一定是铁管,也可以是铜管,简而言之,就是金属管材,用途很广泛的。”
“譬如内径不大不小的管材,可以用在一些机器上,或者当做热水炉的热水管,毕竟高温条件下竹管不耐用,陶管容易碰坏。”
1...154155156157158...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