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李笠的具体消息,杨氏不知道,毕竟在晋陵听到的消息传了不知道多少遍,内容有限,大多是只言片语。
譬如李笠破东府城一事,就是简单地一句话。
没有时间,没有过程,也没有后续消息,但对于杨氏来说,有仇人的名字就够了。
父亲和家人的遗体早已不知下落,杨氏作为出嫁女,只能在晋陵祭拜家人,回想亲人音容笑貌的同时,也记住了仇人的名字。
杨氏今日听到李笠名字的时候,还以为听错了,但对方说话声音很大,还特意用建康口音说出来,所以绝对不会听错。
当时,她只觉头要炸开,就想和对方同归于尽,奈何对面有两个人,且都是身材魁梧的壮汉,她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根本就伤不到对方。
想到这里,杨氏紧握双拳,呼吸急促,想起父亲和家人都被李笠给杀了,她几乎要把牙齿咬碎。
她不知道为何李笠这个逆贼,现在怎么会给朝廷打仗,思来想去,认为此人大概是后来见情况不对,便投了朝廷。
如此反复小人,留在世间就是个祸害!
杨氏想到李笠那一副衣冠禽兽的样子,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报仇。
正好李笠要把她留在军营暂居,所以,机会来了。





乱世栋梁 第六十八章 火光
一片金黄的山林,沐浴着正午阳光,山路某段,长途跋涉的队伍正在阴凉处休息,李笠安排人手布防,防止被人袭击。
这年头到处都不安全,不说正在打仗,就是太平时节,走山路时一样有被山贼袭击的危险。
这条路,他们去曲阿时走过,并未遇见山贼,如今原路返回,却不能大意。
李笠前后走了一番,确定警戒到位,才回到队伍中段,却见梁森正和杨氏交谈。
梁森正和杨氏对坐,询问对方有何需要,周围还坐着一些人,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交谈。
自那日以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杨氏跟着李笠的队伍返回句容,一路上,梁森多有照顾,不过,两人从未单独相处。
防的就是‘瓜田李下’,梁森不想让任何人对他或者杨氏产生任何误会。
发小做出了选择,李笠就不多说什么,从一旁走过。
杨氏瞥了一眼李笠,视线又转了回来,这几日来,她仔细观察过,发现接近李笠的机会虽然不少,但对方身边总是跟着人。
方才,途经一处陡坡,她就想过抱着对方一起滚下去,同归于尽,却无法接近。
所以,只能等。
李笠当然不知道有人居然会想和他同归于尽,但因为一直提防途中遇到山贼,所以警惕性很高,“安防”没有什么破绽。
转到别处,又一对男女映入眼帘,却是‘炒股炒成股东’的胡炜,与柳夫人低声说着话。
胡炜救出了柳夫人,当然要带着柳夫人和队伍一起返回,而队伍里多了两名柔弱女子,必然拖累行进速度。
于是,李笠让人做了两个肩舆(类似后世滑竿),抬着两位女子行进,这几日的行程没被耽误。
李笠不想和胡炜直接接触,免得对方认出自己就是‘燕郎君’,于是从一旁走过,走到队伍前端。
路边一块石头旁,王伟席地而坐,看着满山金黄,一言不发。
他手上戴着镣铐,另一端和一名男子铐在一起,所以若是想跑,根本就跑不掉。
看见李笠过来,王伟起身,李笠向他点点头,看着前方山口,笑道:“今日日落前,可就能走完这段山路了。”
“是啊,走完了。”王伟看向位于北面的山口,一动不动。
李笠的笑容,带着些许杀气,王伟感觉到了,他整了整衣冠,看向李笠,轻轻一笑:“既如此,那,我就上路了。”
“一路好走。”李笠回答,随后郑原近前,拔出佩刀。
王伟面北而坐,看着故乡的方向,即将迎来人生的完结。
李笠其实一开始就决定不会让他活着到建康,这一点,王伟很快想清楚了,原因是那‘惊雷’。
毫无疑问,这手段可以作为武器,在战场上使出来,恐怕非人力所能抵挡,但是,先前梁军背水一战,梁军并没有用这手段。
唯一的解释,就是李笠有私心,不打算将这‘惊雷’献给朝廷。
换而言之,王伟判断李笠此人有野心。
那么,为了保住秘密,他作为亲历惊雷威力的“外人”,就不可能活着抵达建康,因为他有可能会泄露这个秘密。
“真想知道,那惊雷的秘密。”王伟叹道,却没听到回应。
看着北方,王伟想起了许多事,人生的片段,在他脑海里不停闪过。
满腔抱负正要施展,却被李笠这个奇怪的年轻人给打败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人生旅途,会以如此方式结束,不过这也好,至少不会看到满盘皆输的结局。
“人生如白马过隙,可惜,可惜。”
王伟长叹一声,眼中闪烁着火光,却渐渐熄灭,随后觉得脖子一痛。
却是郑原挥刀,寒光闪过,带起些许血花,王伟身首分离,干脆利落。
“把他的首级收好,挖个坑,把尸体好好埋了。”李笠吩咐着,左右领命。
不会,王伟的首级放入备好的木盒,李笠看着这‘安详’的面庞,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毫无疑问,作为‘狈’的王伟颇有才华和能力,这才华和能力,是他需要的。
但是,“惊雷”(火药爆炸)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知道,因为他不打算把火药献给朝廷,而是要将其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
加上他无法有十足把握让王伟为自己效命,所以做出了选择:不会让王伟活着抵达建康。
就怕此人提起‘惊雷’,引来皇帝的追问,这样的风险,李笠可不想承担。
之所以留王伟性命到方才,纯粹是为了延长“首级保鲜期”而已。
“仔细收好,不能有闪失。”李笠将木盒交给随从,“可不能白白忙活了这一阵子!”
。。。。。。
夕阳西下,蒋山,如潮的士兵冲击着营垒,落日余晖将战场染成金黄色,而期间夹杂着大量红色和青色,交错间,给人以五彩斑斓的感觉。
奋力进攻的侯景军士兵,身着青衣,经过大半日的奋战后,还是没能突破梁军营垒,不过这次冲锋,换上了了死士打头阵。
这段时间以来,死士们有好酒好肉供着,女人伺候着,尽情享受,再也无憾,唯有奋力死战,才能对得起侯王
他们一个个嚎叫着,顶着盾牌接近营垒,然后不顾伤亡,踩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向墙头发起进攻。
许多人被当面射来的弩箭击中,鲜血直流,却奋力向前扑,抱住守垒的梁兵,滚落地面,在被乱刀砍死之前,也把被自己抱着的梁兵捅死。
一比一的换命,自杀式的冲锋,将已经达到极限的梁兵渐渐击溃,已经撑了大半日的将士,在这样疯狂的进攻下,渐渐支撑不住。
已经摇摇欲坠的堰坝,开始出现裂痕,很快,破口出现,然后,是更多的破口。
冲击梁军营垒的死士伤亡惨重,但也用生命打开了破口,后续大量士兵跟进,奋力突破梁兵的拦截,突入营垒之中。
梁军蒋山大营开始瓦解,现场督战的侯景,见己方终于突入梁军营垒,下令全军突击。
只要突破蒋山大营,建康就在眼前,而这里距离台城,不过十余里距离,他看着营中燃起的大火,双眼也在燃烧。
梁军突袭曲阿,途经曲阿的王伟失踪,想来已经丧命,他没了出谋划策的谋士,处境愈发危险。
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突破蒋山大营,攻入建康,攻入台城。
大营里燃起的大火,不仅照亮了侯景的眼睛,另一边、领军来救蒋山大营的王僧辩,眼睛也被大火照亮。
昨日刚抵达建康的湘东王所部兵马,在王僧辩的率领下,奉命驰援蒋山大营,如今大营就在眼前,友军却已经开始崩溃。
王僧辩见战况危急,下令吹起号角,一来向大营通报援军已到,二来鼓舞己方士气,为接下来的恶战做准备。
如潮的号角声中,身处右翼的王琳,也向自己的部下发号施令,迎接恶战。
他骑马代步,但部下多为徒步行军,于是下马,让人执旗跟在身边,随后拔出佩刀,向化作火海的大营一指,回头看着部下:
“兄弟们,随我杀敌!!”
话音刚落,率先冲出去,部下见着王郎身先士卒,激动不已,奋力呼喊起来,跟着王郎向前冲。
渐渐地,许多人越过王琳,如同潮水一般,扑向营垒。




乱世栋梁 第六十九章 风起
台城,皇宫,皇帝萧纲和几位大臣一起,仔细查看一个首级,前不久回京的湘东王萧绎也在场。
首级刚送到不久,为侯逆谋主王伟的首级。
萧纲没见过王伟,但太清元年、侯景未反时,曾经以王伟为使,入京面君,所以,当时负责接待的官员,见过并且记住了王伟的样貌。
经过这些官员的仔细辨认,确定眼前这首级,正是王伟的首级。
几位大臣向萧纲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王伟为侯逆谋主,如今授首,侯逆没了主心骨,距离败亡为期不远。”
萧纲很高兴,虽然看着这洋溢着血腥味的首级,胃部有些不适,但一想到侯逆没了谋主,必然方寸大乱,心中自然高兴。
些许不适,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想着之前的事情,感慨起来:
“唉,之前朕听说西昌侯和李伏波起了冲突,结果李伏波被西昌侯砍成重伤,真是难以置信...”
“当时,朕就觉得,这其中必然另有隐情,果不其然....”
“李伏波深入敌后,不仅纵火烧了曲阿粮仓,还得了王伟首级,真是深入虎穴,得虎子...”
萧纲感慨着,愈发觉得李笠这小子不错,众人侧耳倾听,萧绎听着听着,看向王伟的首级,若有所思。
李笠,又是李笠!
年初,李笠挟持湘东王世子萧方等,然后乘坐飞天器械,飞入台城,不久,官军解了台城之围。
消息传到江陵,时任荆州刺史的萧绎觉得难以置信:其一,不敢相信李笠如此大胆,居然敢挟持他的儿子。
其二,不敢相信这世间居然有能够载人飞行的器械;
其三,不敢相信台城之围,居然是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解了。
当台城解围的消息传来,萧绎百感交集,既有高兴,又有一些失落。
现在,他刚回京不久,侯景谋主王伟的首级,就从句容那边送来了,如此看来,侯景距离败亡,确实为期不远。
而这件事,又和李笠有关。
萧绎大概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愈发觉得这李笠胆大妄为,居然能说动西昌侯,一起演戏,以此避战。
但这种行为就是糊弄皇帝,明眼人一看就能看破,所以,李笠为了‘将功赎罪’,冒险潜入敌后,到曲阿,还真给他立了大功。
不仅如此,李笠还很会做人,带着王伟首级回到句容后,和西昌侯联名,将这首级送回建康。
也就是说,此事让西昌侯也跟着沾了光、有了功劳。
年纪轻轻,如此会做事、做人,萧绎想着想着,想到了当年。
那年,斋阁外站着的瘦弱少年,如今居然屡立奇功,萧绎有时在想,当初自己可能真的看走眼了。
“昨日,侯逆集中兵力,猛攻蒋山大营。”
说话声,将萧绎从感慨中拉回来,却是皇兄在说话。
“我军抵挡不住,各部接连溃败,眼见着大营即将失守,所幸援军及时赶到,其中就有湘东王带回京的兵马。”
萧纲说到这里,看向弟弟:“援军稳住战局,将逆贼击退,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多亏湘东王及时回京。”
“臣不敢当,各地勤王兵马聚集京城,诸将也出力颇多。”萧绎赶紧回答,见皇兄兴致很高,心中忧虑就不好说出口。
见皇兄和大臣们议论起战事,萧绎琢磨起来。
侯景突然集中兵力猛攻蒋山而不是句容,这出乎许多人意料,不过,幸亏他回来得及时,得知蒋山告急,便让所部兵马连同其他勤王军立刻增援,才保住了大营。
但是,侯景实力尚在,而上游荆州....
邵陵王绝不会老老实实待着,而岳阳王依旧赖在雍州没走,其兄河东王在湘州,也不老实,这让萧绎很担心。
担心西魏趁火打劫。
他不知道是什么人给皇兄出的主意,令邵陵王接任荆州刺史、让他回京,虽然能够回京确实是件好事,但邵陵王与河东王兄弟占据中游荆、襄、湘,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当务之急,是先把侯景解决了,毕竟这是心腹大患。
不然,根本就没办法腾出手解决邵陵王、河东王兄弟。
现在看来,邵陵王任荆州刺史一事,好像不错,至少在湘州的河东王,安分许多。
但萧绎依旧担心:西魏难道真的如预计的那样,无力大规模出兵趁火打劫么?
。。。。。。
襄阳,府邸内,岳阳王萧詧正与心腹、谘议参军蔡大宝商议机密,萧詧刚收到消息,兄长、河东王萧誉在临湘暴毙。
“大王,这消息可属实?”蔡大宝问,他对这消息持怀疑态度。
“属实,是兄长亲信来报,他说,说....”萧詧说着说着,眼眶发红,双手握拳,语气急促:“兄长本来好好的,结果,吃了鱼羹后...”
“觉得肚子疼,疼得厉害,满地打滚,没等医官来救,就、就....”
说到这里,萧詧咬牙切齿:“他们去找厨子,发现厨子已经断了气,很明显,是有人,有人....”
“他们不给我兄弟活路!这仇,我若不报,誓不为人!”
蔡大宝见萧詧情绪激动,赶紧劝慰,他还是不敢确定这消息是真的,因为都是那个河东王亲信所说。
这亲信千里迢迢从湘州过来,孤身一人,没有随从,自述是河东王意外身亡后,见形势不对,便自己外逃,跑来襄阳报信。
蔡大宝对于此人孤身来报信,持怀疑态度,因为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证实,河东王确实出意外了。
万一,这个人故意说谎,怎么办?
“大王,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印证之后,才能决定接下来如何行事。”
“印证?如何印证?派人去湘州,一来一回,大半个月过去了,柳仲礼如今带着兵来接任,寡人还能拖延多久?”
“六叔虽然在荆州,但在这件事上不好帮忙,再拖不下去了。”
“若兄长意外身亡,寡人又卸任回京,届时,几个刀笔吏,就能把寡人弄死!”
萧詧这几个月来经历了许多事,所以有些风声鹤唳,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兄弟的性命。
当时,七叔、湘东王萧绎已经明摆着要弄死他,所以,萧詧不得已暗中派人去长安,向西魏求助。
祖父去世,再也没有人会保护他们,三叔继位,到底会如何对待他兄弟二人,还未可知。
所以,萧詧只能和兄长萧誉相依为命,至于一向和他们关系不错的六叔、邵陵王萧纶,未必可信。
邵陵王当年就觊觎皇位,不惜为此谋逆,如今,还有谁能压得住他?
说不定,还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撺掇他兄弟二人与朝廷死斗,然后自己在后面捡便宜。
现在,萧詧得知兄长出了意外,而这意外,其实就是被人投毒,所以,他觉得自己不能再犹豫,该当机立断了。
投毒的幕后主使,可不一定是七叔湘东王,也可能是六叔邵陵王。
见左右无人,萧詧低声说:“长安那边已有动静,兵马快要到了。”
蔡大宝闻言,心中不安:“大王,难道真的要向...向他们借兵?”
萧詧苦笑:“那还能如何?柳仲礼咄咄逼人,寡人再也拖不了几日,一旦卸任,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万一他们要趁火打劫呢?”
“这不可能,宇文氏要防高氏,如何出动得太多兵马?如何能趁火打劫?”萧詧对自己的决定很有把握,不认为此举是引狼入室。
“西魏能出动多少兵马?想来不过数千而已,好歹能逼得柳仲礼无暇西顾....寡人有了时间,也好核实兄长是否出了事。”
“若只是谣传,那便好,寡人依旧在襄阳,魏兵也不过是和柳仲礼对峙。”
“若兄长真的出了事,那就靠魏兵掣肘柳仲礼,寡人....”萧詧说着说着,目露寒光:“便与六叔起兵,为兄长讨还公道!”




乱世栋梁 第七十章 云涌
山南,魏国(西魏)荆州,治所穰城,公廨内,率军出征的魏军主帅杨忠,正与荆州刺史长孙俭商议军务。
杨忠奉命带兵东征,自长安进入山南地区,进攻东面的梁国司州地界,首要目标是司州随郡,名义上是给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帮忙。
为何要这么做,杨忠不知道,丞相做出的决定,他执行即可,所以率兵从长安出发抵达穣城后,和荆州刺史长孙俭商议具体军略。
看看要如何为朝廷夺取汉东(汉水以东,及梁国司州地区)地区。
梁国发生内乱,东贼叛将侯景南投梁国后,再次叛乱,竟然攻入国都建康,将台城围了几个月。
消息传到长安,谁都觉得难以置信,不过在梁国待过几年的杨忠,觉得应该是真的。
在杨忠看来,梁国的军队不行,不是士兵不行,而是将领不行,除了少数几个帅才,其他将领都是庸碌无能之辈。
这些将领会做官,却不会打仗,至少打不了硬仗。
长孙俭介绍起梁国最近形势:“侯景又攻入江南了,据说如入无人之境,所以,梁帝无暇西顾,而其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希望朝廷派兵,震慑司州的柳仲礼。”
“梁国荆州,如今是邵陵王萧纶当刺史,此人和梁帝素来不和,早年几次谋逆,到了荆州,绝不会老实,又与萧詧素来相善,所以,不会出兵助柳仲礼。”
杨忠思索片刻,问:“那么,只要我军尽快拿下安陆,将司州境内梁军歼灭,那么....”
“梁国绝对无力反攻。”长孙俭斩钉截铁的说,“但是要快,毕竟,萧詧只是想借助我军震慑柳仲礼,而不是请我们攻下司州。”
“揜于,柳仲礼为梁国名将,可不好对付。”
杨忠当年随丞相宇文泰打猎,徒手和猛兽搏斗,得字“揜于”,即猛兽的意思,现在听长孙俭这么一说,笑起来:
“名将又如何?他既然奈何不了侯景,也无法挡住我,更别说,他只盯着襄阳,哪里会想到我军会突然出击。”
长孙俭很慎重:“揜于,你只有两千兵马,可不能大意。”
杨忠笑起来:“南军的底细,我清楚得很,士兵倒是不乏悍勇之辈,却只会闷头打仗,要解决他们,易如反掌。”
“如今,侯跛子把建康搅得天翻地覆,可见梁国并无帅才,早已不是当年名将辈出的时候可比了。”
“丞相还是谨慎,若是能调一万兵马,那么不止汉东,就连襄阳、江陵,也能一并拿下。”
杨忠看不起梁军,长孙俭却不认为对方在说大话,因为他知道杨忠有底气这么说。
杨忠本为魏国人,年轻时在梁国待过几年,后来梁将陈庆之北伐,杨忠随魏国宗室元颢返回洛阳。
之后,随大都督独孤信镇守山南荆州,与梁军打过仗。
后来,天子被高欢所逼,西奔入关中,在山南的杨忠,随当时的荆州刺史贺拔胜抵御高欢,兵败后不得不南入梁国,又在梁国待了一段时间。
所以,杨忠对梁军颇有了解。
既然丞相派杨忠来攻打司州,那就一定寄予厚望,长孙俭要做的就是协助杨忠,趁着梁国被侯景搅得无暇他顾,且宗室开始内讧,把汉东之地拿下。
而这只是开始,后续可能会有更大的行动,长孙俭知道丞相决定要乘着梁国国内不稳,有所作为。
“兵贵神速,萧詧以为我军只是来露个脸,而柳仲礼恐怕没想到,朝廷出兵是来真的,必然未加防备。”
杨忠拔出匕首,猛地插在舆图上一处地点:“什么名将,他在建康都打不过侯景,我要解决他,两千兵即可!”
。。。。。。
荆州江陵,邵陵王萧纶正在郊外打猎,如今即将入冬,鸟兽踪迹渐稀,打起猎来不尽兴,但萧纶的不在于此。
河边,他与一名男子交谈,其余人则散在周围饮马,未经许可,不得接近。
男子是他的心腹,之前奉命去办事,如今回来复命:“大王,岳阳王果然以为河东王暴毙,于是联络宇文氏...”
“宇文氏派兵了么?”萧纶问,男子回答:“小的在穰城有耳目,已经打听清楚了,有兵马到了穰城,想来再过不久,就要东进。”
“兵力多少?”
“好像两三千左右。”
“两三千?很好,如此一来...”萧纶笑起来,“如此一来,柳仲礼为了提防魏兵,就无暇逼迫岳阳王了。”
想到计划顺利进行,萧纶很高兴,他接任荆州刺史后,立刻就行动起来,首先买通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的一个亲信,跑到襄阳向岳阳王萧詧报丧。
1...104105106107108...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