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吴三桂接到多尼严令,又得知赵布泰和尚善领满兵赶来,便召诸将商量如何应对。
谋士方献亭道:“明朝经孙李内讧,实力早就衰竭,今滇中大部已入大清版图,只剩李定国、白文选等残兵苟延残喘,实不足道。今永历既已西奔,不如再送他一程,直将其赶出国境,如此王爷才安心云贵。再者,我若不破之,别人亦必破之。倒不如抢先一步,建立奇功异勋,到时再作打算。”
胡守亮却道:“我担心若由王爷灭明,必失民心于天下,将来行事必然艰难。”
云南巡抚林天擎听了胡守亮这话,心中微微有些心惊,却不敢深想,只开口劝道:“大将军严令,王爷若不奉令,恐大将军和朝廷必疑王爷,因此下官以为王爷当立即进军腾越。”
大女婿夏国相也道当立即追击永历,便是不欲擒杀他,也不能使他留在云南境内。
吴三桂思虑良久,终是下令全军追击。
李定国率本部兵殿后,且走且停,未露空隙予清军,吴三桂捕捉不到战机,便只紧紧尾随。
李定国率军渡过怒江至磨盘山时,前方送来消息,圣驾已至腾越。李定国心中稍定,见磨盘山山势险峻,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且只有一途通过,不由起意在此山设计埋伏吴三桂,将追击清兵消灭于此。于是,李定国骑马上山,登高而望,发现此山山势延绵,有三处峡谷可设伏兵。
李定国估计清军屡胜之后必然骄兵轻进,决定就在这磨盘山二十里长的羊肠小道两旁草木丛中设下埋伏,以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又令士兵埋地雷谷中,与诸将相曰,必等清军全部入这羊肠小道,初伏才能发。然后便引爆地雷,二、三伏都发。如此首尾夹击,清军必败。又令埋伏各部携带预先制作的干粮,以免造饭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
部署妥当后,李定国便在磨盘山等侯清军到来。对此次伏击,李定国寄予厚望,只要伏击成功,一可缓清军追击之势,二者可保永历暂不入缅甸之地。
晋王心中,总是怀疑皇帝还是会贪生怕死跑到缅甸去。
明军刚在磨盘山部署好埋伏,吴三桂便率军而至。
吴三桂也是久经沙场之人,一见盘磨山之山势,便下意识地命令各部停止前进,然后登高而望,认为此山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是一处绝佳的伏兵之地。
吴三桂担心李定国会在前方设伏,但眼前峡谷之中,唯有随风而动的草木与阵阵轰鸣的松涛,看不到一个人影。他心中疑惑,以此处山势,擅于用兵的李定国怎的会不设伏兵?
派到山中探察的兵丁也来回报,没有发现伏兵踪迹。如此,是进还是退,吴三桂一时难决。
奉多尼令前来监视吴三桂的征南将军赵布泰见吴三桂下令停兵,疑神疑鬼地停止不前,心中不屑,暗道明军已是残兵败将,如何可能设伏,吴三桂这是疑神疑鬼了!
一同率军前来的贝勒尚善却是想的更多,暗道莫不是吴三桂这个汉人不想为大清尽全力不成?
赵布泰等了片刻,见吴三桂迟迟不下令进军,他急性子,担心再耽搁下去明军就跑了,便纵马去找吴三桂,问他道:“平西王,此处山中并无埋伏,为何平西王还不下令前进?”
“赵将军怎知没有埋伏?”
赵布泰拿鞭一指山中,很自信道:“山中如此宁静,哪里像有伏兵的样子?”
闻言,吴三桂心中一惊,陡然有所醒悟道:“我却认为此山中必有埋伏!”
“为什么?”
“因为,山中太静!”
“为何山中太静,便是有埋伏呢?”
“若是山中无埋伏,应有百姓过往,野兽出没无异,绝不会像这般宁静!”
“平西王之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如此疑神疑鬼,我们要何时才能追到敌军?”
“若是真有敌军伏击,我们贸然而进,岂不会损兵折将?”
吴三桂宁愿延误战机,也不想损失自己的实力。自己能熬到这步田地,已属非常不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他绝不想损一兵一卒。
赵布泰见吴三桂还在那疑神疑鬼,怒道:“有没有埋伏,用大炮一轰便知!”
“好办法!”
吴三桂眼前一亮,心中却暗道,这赵布泰真是笨人笨法。不过此法虽笨,却能奏效。他认为,若李定国真在山中设有伏兵,大炮一轰,那普通兵卒绝对经不住必会出来。
当下,吴三桂便下令向峡谷周围,凡是树林茂密之处以炮火攻击。然而,几声炮响之后,山中除了腾起滚滚浓烟之外,别无它物。
吴三桂怔在那里:难道自己真是疑神疑鬼了,那李定国真没有在这山中设伏?
赵布泰脸上却是有得意之sè,显是对吴三桂的胆小不屑,又为自己判断正确感到高兴。他却不知,李定国真在这山中设了伏兵,只不过有想到清军会用炮火试探,所以要求兵卒尽量躲入山洞之中。且下了严令,若无命令,即使被炸死,也绝不能出来!
“我无伏兵嘛!平西王不信,偏偏耽搁了这许多时间!平西王还不下令进军吗!”
(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五十八章 尸堆如山
吴三桂心中还是有怀疑,但炮也发了,探子也派了,都显示磨盘山中并无明军伏兵,赵布泰和尚善这两个满州监军又催bī自己进军,自己若还是不下令进军,恐怕这二人就要怀疑自己。不得已,吴三桂只能下令进军。
远处磨盘山的密林之中,见清军终是向着埋伏圈开进,晋王李定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些许微笑。
追击而来的清军有数万人,而李定国手下只有六千兵,每道伏兵只两千兵,可李定国却一点也不担心兵力过少会导致埋伏失败,因为这六千兵都是随他南征北征的本兵jīng锐,每一个都是能以一当十的jīng兵健卒!
有jīng兵,有地利,李定国相信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将在磨盘山重创清军,一改清军入西南以来的颓败局面!
充作前锋的四千绿营兵开进山中后,吴三桂一直担心着,但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们没有遭到任何伏兵攻击。
随后,在赵布泰、尚善等人的催促下,清军全部开进磨盘山中。走在前面的是吴三桂的兵马,二女婿胡国柱带人走在前面,随后满州都统莽古图、克星格、固山额真沙里布等满州兵将也进入伏击圈。
磨盘山这羊肠小道走不得太多人,数万大军想要通过磨盘山,没个一天时间根本不可能。所以吴三桂便命人在山下扎下营来,在帐中等着各部兵马通过。
是在等,吴三桂心中却还是担心的,不时出帐登高眺望,唯恐明军伏兵突然杀出。
也不知第几次出帐来看,突有亲卫来报,是抓到一名明军jiān细。
抓了个明军jiān细?!
吴三桂心中一惊,此处既没有伏兵,怎会有明军jiān细存在?难道那李定国还是在山中设了伏不成!
想到此处,吴三桂急坏了,赶紧去见那jiān细。那被捆绑的明军jiān细远远看到吴三桂,突然就挣脱按着他的清兵,上前几步就跪在了吴三桂面前叫道:“平西王,山中有伏兵!”
有伏兵!
吴三桂大骇,那jiān细却又叫道:“平西王,我乃明朝大理寺卿卢桂生!”
那明军jiān细并非小卒,乃是永历政权大理寺卿卢桂生。对前途感到绝望,又贪生怕死的他获知晋王在磨盘山设伏后,便从军中偷偷跑出向吴三桂告诉密,以期能以此功晋身清廷。
卢桂生向吴三桂指出清军已进入埋伏圈,吴三桂闻听,大惊失sè,急传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并令骑兵下马,舍骑步行,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沟莽树丛中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
明军伏兵不得号令不敢出战,听凭枪炮与箭矢袭击,倒毙在林沟中。隐蔽在第一道埋伏线的窦民望知道埋伏已被识破,不得已发炮出战,第二伏的明军也发炮,冲出救援。于是,双方在山上接战,短刀肉搏,血肉横飞,霎时间,双方战死者的尸体如堵墙般遍布。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正坐在山顶,一听号炮失序,十分惊异,还没等弄清情况,一炮弹落在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尘土,飞溅了一脸。由于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他也无法统一指挥,明伏兵被迫出阵,人自为战。但李定国仍据险督战。激战从卯时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由于明军在山谷之中已潜伏多日,jīng锐之气已失,又是孤军没有力援,战至最后,明军完全崩溃。清军则越战越勇,明军死伤过半,四处逃散。
吴三桂令各路兵马分头追击,并暗中嘱咐嫡系将领,对于明军,能招降便招降,若不能招降,只能将其驱散,不可赶尽杀绝。
李定国见败局已定,率领残兵败将向南甸方向奔去。
此战,明军伏兵被枪炮与箭击死在沟中的有三分之一,激战死在战场上的也有三分之一,李定国最终只带了千余残兵退走。大将窦民望、王玺等战死。?
清军方面,损失也相当惨重。吴三桂部属,自都统下,固山额真沙里布、祖泽润等18名将官及辅国公干图、扎喀纳等战死,损失直系关宁jīng锐三千余,汉军四千余,绿营兵近五千。满州军方面,也折损满兵千余人。清军合计伤亡万人以上,为入西南以来第一败仗。因在关键时刻告密有功,永桂生被清朝赏给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
磨盘山战败后,李定国脱出吴三桂的追击,来到腾越州,本想觐见皇帝,不想到了腾越州后,却发现城中空无一人。问了百姓方知,圣驾已往缅甸逃去!
这消息让晋王只感天旋地转,一口鲜血喷在了xiōng前尚染征血的甲衣上,后从马上坠下,此后便大病一场。
永历皇帝又一次自食其言,他没有等待晋王到来,而是在晋王正在磨盘山与清军血战之时往缅甸逃跑。
如安宁逃跑一般,永历在深夜从腾越州城潜逃,一路窜到铜铁关,随行的文武官员苦不堪言,不少护驾的将士也在混乱当中若鸟兽散。二十六日白天到曩本河,距缅关十里。黔国公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守关缅兵。
知是明朝镇守云南的沐国公到来,守关缅兵纷纷下马以礼相待。不过当他们得知是大明皇帝要到缅甸避难,且随行官兵有近两千人马,缅甸官员遂要求护驾官兵必须必尽释甲仗才能入关。
得知缅甸方面竟要护驾官兵解除武器,尚随圣驾的明朝官员一致指责不同意,沐天波也不同意,可永历却同意了。一时卫士、中官尽解弓刀盔甲,器械山积关前,皆赤手随驾去。从此,永历政权便在缅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以为这样清朝就可以放过他们,从而苟且偷安。
清朝是放过了永历,不过不是因为永历逃到了缅甸,而是因为千里之外的北方,十万身着火红军服的太平军将士在用鲜血和生命向着他们不!
柳州,尸体堆积如山;
沅州,血流成河。(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
前文有误,入广西的太平军老四镇是第二镇、第四镇,第519章及一些章节误作第三镇。> ≥ 因无法更改,只请读者注意(如书评某书友而言,骨头把自己绕进去了。以后有类似失误,请大家及早指出,我好更改。不然过了一定时间后,章节锁定,无法更改)
平比郡王罗可铎没想到广东的明军会那么快攻占广西,更没想到广东的明军并没有入滇勤王,而是突然北上攻入湖南境内,断了贵州和湖南的联络。
接到镇远府来的急报时,罗可铎还不相信,等到黎平、思州、铜鼓等处6续送来消息,罗可铎这才相信湖南出事了。
西南大军的粮草供应全靠贵阳输送,而贵阳粮草又全赖东南供给,湖南是粮草输送线上最重要的一环。东南的粮草经长江送到湖南,再经湖南往贵州转运。现在,太平军突入湖南,封锁了湘黔边境,意味着贵阳再也无法从湖南得到东南粮草输送。
粮道被断,意味什么,平比郡王再是年轻,也知道其中厉害关系,所以他一边将情况急报大将军多尼,一边便领所部满兵四千余并tiáo贵州营兵万余人北进镇远,欲图击败湘黔边境明军,打通贵州和湖南的官道。
不过罗可铎从没有想过,突入湖南的广东明军会比云南的李定国更要能打,哪怕他很清楚简亲王济度所率满汉大军就是败在这支广东明军手中,但他仍不以为然,只道济度轻敌,而广东明军入湖南也不过是占了湖南驻防清军空虚的便宜。所以在贵州营兵还没有集结赶来之时,他便领着所部满兵四千余北进了。在他看来,满州大兵天下无敌这个事实,不会因为一两场轻敌的败仗而改变。若明军真的能打,大清也入不了关,占不了天下。
平郡王领满州大兵北上退敌,沿途地方自然竭尽供应。原本就因清军入黔遭了次殃的各府县,这回又是吃了二茬苦。满兵所过之处,可以用寸草不留来形容,以致有的降清汉官实在是看不下去,跑到大军营中为民请命,得到的回应则是被乱棍打出。
有汉官挨了打后,忍气吞声,有的则是万念俱灰,偷偷弃官而逃。而被满兵祸害的汉人和土人则是携家带yòu往深山逃窜,誓此生再也不出山。
这一切,满州大兵们毫不理会,也压根不在乎,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事,谁让他们是征服者呢!
在距离湘黔边境平溪驿这处联通湖南和贵州的要道还有十几里路时,罗可铎在亲卫的簇拥下登上了官道边的山坡。
平郡王虽年轻,但也不是不知兵的,地方官奏报,平溪驿有明军出没,所以他要察探一下地形,确保不会被明军伏击。一番察探后,自是没有明军踪影。罗可铎放下心来,命满兵继续北进。下山时,手下蒙古都统扎喀忽的提议等一等汉兵过来再攻打平溪驿,这样可以减少满州子弟伤亡。
扎喀是科尔沁蒙古出身,他和罗可铎年岁相差不大,自小又是一起长大,所以二人一向亲近,罗科铎有什么事也不瞒他。
“贵州的这些汉兵都是明朝的降军,之所以降咱们,不过是没了指望,现在北面来了明军,这些人难保没有反复之心。所以本王不能不防着他们,先打个胜仗,叫他们知道满州兵的厉害,这样他们自然不会有其他念头,才会老实用命。”
“王爷言之有理,那些汉兵是靠不住,哪有我们满蒙子弟对大清才是真正的忠心。”
扎喀闻言点了点,深以为然,那些明军降兵是有些靠不住,大半都是墙头草。要让他们知道广东明军入了湖南断了云贵清军粮道,这帮墙头草肯定会有反复。
罗科铎笑了笑。
扎喀看着半山腰上的薄薄积雪,有些感慨道:“这里都下了雪,想必京师那边雪更大。唉,只等大将军那边把永历朝廷平定了,咱们就能回京师了,这地方咱满蒙汉子呆着总是不舒服,远没京师来的快活。”
罗科铎听到此言,深有同感,就感慨一句道:“你的对,还是京城好啊。不过咱们要回京师,总得要大将军擒杀了那个朱由榔才行,要不然朝廷不放心云南,皇上是不会tiáo咱们回去的。”
“要我,朝廷也早该撤兵了。哪怕不全撤,也该撤一些回去,几十万人堆在西南忒是耗钱粮,犯不着都压在这。再了,明朝没几个兵,除了李定国,其余那些明军连吃穿都成问题,降的降,死的死,就算咱们不去进剿他们,只扼守关卡要道,他们也撑不了多久,饿都能饿死他们”到这,想到从广西突入湖南的广东明军,扎喀冷笑一声,不屑道:“那广东的明军倒是能折腾,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朝廷都没了,还能蹦达多久?贵州这帮汉官们也是怕死的很,谎报什么十万大军,真是不晓事。湖南的明军撑了天能有两万就不错了,还要分驻各地,能挡咱们的能有多少兵?王爷手下的都是满州jīng锐,一口气压上去,谅他们也挡不住,不得这一回,王爷倒是能替简亲王报了大仇呢。回京之后,也不比大将军差在哪。”
听了扎喀这话,罗可铎笑了起来,笑的很开心,扎喀这话真是到他心头去了,云南那边对付永历朝廷,多尼自己掌着总,生怕别人抢了他的功劳去,也嫌自己这个郡王碍事,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带人回返贵州确保粮道。话回来,大家都是郡王,你多尼又比自己亲贵到哪去?论年纪,还比自己小一岁,要不是你死去的爹,你道皇上能让你做大将军?
入西南以来,多尼一直躲在后面,吴三桂、赵布泰他们打到了昆明,他才有胆朝前,几乎没真正指挥过一场战斗,所以罗可铎对多尼颇是有些看不上。这一次他不待多尼回消息,就带满兵北进,多少也是想表现自己,若他罗可铎能够击败打败济度、尚可喜、耿继茂、哈哈木的广东太平军,功劳薄上想必也不差多尼多少。朝廷看在眼里,皇上和太后看在眼里,回京之后通道还能厚此薄彼,什么风光都尽他多尼了么?
正想着,突听前方传来一声爆响,然后便见一队满兵混作一团
还有两更。(未完待续。)8




汉儿不为奴 第五百六十一章 猎头令
六个满州鞑子首级换得三口肥猪,苗人新汉兵们高高兴兴的拿着三块木牌消失在丛林之中。
又等了一会,确认今天不会再有新汉兵过来交人头后,那明军军官略微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大帅的猎头令刚刚颁行,哪见效这么快。贵州这边的土人大半还在观望着,等到这些苗人新汉兵将肥猪实打实的领回去,那会怕土人们都要眼红的蜂涌而出了吧。
世上事,熙熙攘攘莫过于一个利字。
汉人如此,土人亦是如此,有高额的赏金和实物剌激在,不怕这些土人不为太平军所用。
很快,这队明军也消失在群山之中。此后很多天,在湘黔边境的大山之中,到处活跃着拿着筐子来收鞑子人头的明军。他们多不过十余人,少则四五人,如一个个幽灵般在这深山老林之中游荡。而每当他们的身影重新回到湖南的太平军据点时,那筐中总会盛满人头满州鞑子的人头。相对应的,贵州清军人心惶惶,一方面想要打破太平军的防线,一方面还要提防那些土人的袭击。平郡王罗可铎现在真是焦头烂耳。
随着时间推进,猎头令渐有起效,拿满州鞑子人头换太平军的赏赐成了永历十三年春节时湘黔边境的一道盛景。用周士相的话,这是个时髦。邻居家出去猎了颗鞑子人头换来钱粮米面和肥猪,一家老小过得滋滋润润,自家男人却窝在屋中,锅里别肉了,连个米汤都见不着,这女人心里肯定有意见,这男人也会觉得自己窝囊。于是,不论他是否愿意,或足够勇气,在邻居族人和妻子的目光“bī视”下,他只能也去赶猎头这个时髦,要不然他会被族人们讥笑,会被妻子埋怨。
猎头令的全称是《猎满州头颅赏赐令》,颁行地点是在湖南的沅州,时间是永历十三年(伪清顺治十六年)大年初一。
明朝也好,后世也好,大过年的,衙门总是不办公的。但战争不会管你过年,广西提督线国安年都不过便大军杀奔柳州,湖南的太平军自然也没心情过什么年。
本着你不让我好过,我便让你过不好的原则,周士相一面组织沅州防线应对清军大规模进攻,一面开始了他计划已久的猎头令。
该令鼓励湘黔边境土人勇敢猎杀满州兵,以割取满州兵头颅来太平军换取丰盛的奖励。奖励有金银,有米面,有布匹,有铁器,更有猪羊肉,甚至还有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可谓从货币到实物,无一不足。
初期,猎头令只是针对投附太平军或被俘的土兵,且只限以满州鞑子首级。之所以如此规定,却是因为太平军在湘西的剿匪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土兵,这些土兵有的是主动来投的土司带过来的,有的却是被俘虏过来的。
太平军需要扩军,周士相也需要更多的士兵,但是有些土兵实在是不适合收编成为太平军。这倒不是这些土兵不够身qiáng力壮,不够勇敢,而是他们短期内实在是难以融入太平军这个集体中,或者他们无法遵守太平军的军纪。而战争往往是拥有纪律的那一方获胜。
对清战事,绝不是仅靠一些游击战,取巧战就能获胜,不谈将来,就是现在,太平军便正面临广西和湖南两个方向的战事。而这两个方向所发生的战斗,都主要以正面战场为主,或者是以会战级别为主。因此,周士相没有足够时期消化这些无法遵守太平军军纪的土兵,但将这些拥有一定武力的土兵放归充为良民又太过浪费。他们中的很多人自成年以来干的就是杀人买卖,即便在那些土官手下,干的也是绑人杀人夺寨抢粮的勾当。换言之,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帮土匪,要是放回去很可能又重cào旧业,成为太平军治下一股不稳定的力量。
如果是汉人,周士相可以收纳他们,消化他们,但是这些土兵不行。思来想去,周士相觉得不能浪费这些“jī肋”,所以他颁行了《猎满州头颅赏赐令》。
土兵们对湘黔边境地形十分熟悉,一些人在深山老林中甚至可以用来去如飞形容。他们不适合大规模行动,但适合个体或小团体形动,因此周士相给了这些土兵两个选择,一是安置下去和汉人一样老实种田;二是去贵州边境活动,专门猎杀清军首级。其中满州兵首级一颗顶半片猪。若不要猪肉,则可获同等价值金银或米粮等物赏赐。同时明白告诉这些土兵,他们的行动并不受太平军指挥,因此若是战死太平军不予抚恤。但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猎杀满州兵,太平军可以提供他们一些必要武器,甚至还可以给予一些杀伤力较大的武器,如震天雷等。当然,震天雷因为太平军自身尚未能够做到量产,因此想要获得的话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如事后减一颗首级。
1...146147148149150...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