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首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陈证道
“是!”赵大头答应了一声,便带着信使下了山坡。
薛冰馨有点担忧地问道:“夫君,怎么了?莫不成三枪兄弟吃了败仗?”
徐晋摇头道:“那倒不是,三枪在忽兰忽失温追上了俺答,而且还击败了他,不过俺答跑掉了。”
薛冰馨闻言松了口气道:“打了胜仗是好事啊,夫君为何不高兴的样子?因为俺答逃掉了吗?”
徐晋笑了笑道:“俺答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逃了也没关系,只是三枪这小子鲁莽惹出了点小麻烦,恐怕我得亲自走一趟了。”
徐晋说完便把谢三枪的书信递给了薛冰馨,后者接过飞快地浏览了一片,皱眉道:“夫君,这恐怕不是小麻烦了。”
原来,俺答从忽兰忽失温逃掉后,一直往西逃进了瓦剌的地盘,谢三枪和依萨娜只管追击,结果跟瓦剌的辉特部落起了冲突,大家干了一仗,谢三枪他们赢了,但也捅了马蜂窝,如今瓦剌的盟主,即和硕特部落的首领声言要起兵,找明军算账呢。
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瓦剌和鞑靼都是蒙古人,掌权者都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人,不过却分属于不同的国家,鞑靼属于东蒙,瓦剌属于西蒙。
历史上的瓦剌和鞑靼相互争斗不休,彼此都曾强大过,瓦剌的最强盛时期要追朔到明英宗时代,当时瓦剌正是太师也先掌权,这位猛人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角,不仅把明英宗俘虏了,还兵围大明京城,差点把大明给灭了,后来他吞并了鞑靼,统一了整个蒙古。
然而好景不长,当也先死后,强大的瓦剌立即分崩离析了,直到现在都是分裂状态,没有统一的政权,主要有五股势力存在,分别是和硕特部、卓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辉特。其中辉特是势力最小的,而势力最强的是和硕特部,和硕特也是瓦剌五个部落的盟主。
所谓盟主,说白了就是带头大哥,没有汗权,只有召集权,也就是说,一旦有事,盟主可以召集其他四部一起行动,其他四部可以选择响应或者不响应。
明王首辅 第1179章 黎朝遗臣
嘉靖六年四月十五日,大明京城已经完全入夏了,天气越来越热。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是大朝会的日子,凌晨三点左右,所有京官,以及进京办事的地方官员便都起床洗漱,然后穿上隆重的朝服,脚步匆匆地赶往午门。
大朝会是非常热闹的,不论官职大小,只要是入品的官员都必须参加,所以每次举行大朝会,奉天门前聚集的文武官员往往多达数千人。
而今日早上举行的大朝会更是盛况空前,因为将有三支入京进贡的藩国使团一起参加朝会,分别是占城、安南和满德勒(今缅甸)。
早上五时许,天色才蒙蒙亮起,午门外已经人头涌涌,挤满了准备参加朝会的文武官员,相熟的三五成群高谈阔论,有人则趁着这个时候囫囵吃些早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味道。
终于,午门城楼的上的钟声敲响,两侧阙门打开,当值的守卫和仪仗队先入,然后是文武两班大臣,文左武右,分别从两侧暗门进入,行至奉天门外的丹陛下列队候驾。其间会有当值御吏瞪大“火眼金睛”来回巡查督察,若是有哪个官员吐痰放屁打喷嚏,都会被记录下来问责,一个“仪表不检”的罪名是肯定跑不了了。
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前列好队,又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子的仪仗总算出现了,瞬时鼓乐齐鸣,虎豹象犀开道,场面不是一般的盛大。
嘉靖端坐在御辇上,身穿五爪金龙袍,头戴珠帘冠,顶上明黄罗伞盖,身后两排力士举着各式家伙事,排场十足。朱厚熜这小子本来就好面子,更何况今日朝会有属国使团参加,自然怎么威风怎么整,比平时的大朝会更加隆重。
嘉靖在鼓乐声中登上了奉天门前的丹陛升座,面南而坐,宝相庄严地接受文武百官的三拜九叩,然后右手一抬,朗声道:“众卿平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三呼万岁,声入云霄,这声势,这场面,足以让来宾们深切感受到大明天朝上国的威武雄壮了。
此刻,嘉靖这小子可谓是精神奕奕,心情舒爽,还颇有点洋洋得意。
话说嘉靖自登基以来,大明克服了重重困难,扭转了财政困局,国力蒸蒸日上,版图也越来越大,颇有点盛唐强汉的味道了,文治武功均直追太祖和太宗,也怪这小子有点飘飘然的。
另外,北边的捷报不断,眼下整个鞑靼都几乎收入大明囊中了,大明的疆土将增加近三分之一,一念及此,嘉靖便兴奋雀跃不已。
如今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困扰大明百年的“南倭北虏”很快就要得到彻底解决了,而德妃亦怀上了龙种,一切顺风顺水,所以嘉靖近日的心情要多舒爽有多舒爽!
“宣各国使臣上前觐见。”司礼监掌印太监常怀恩手持拂尘高声宣道。
“宣各国使臣上前觐见!”
“宣各国使臣上前觐见!”殿前侍卫一波一波地接力吆喝下去。
很快,占城、安南、满德勒三国的使臣便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沿着御道行至丹陛下跪倒,向着御座上的嘉靖叩头行礼。
占城、安南、满德勒都是南亚的小国,也一直是大明的属国,每三年入贡一次,今年正好是入贡之年,所以都跑来入贡了,在广西布政使司入境后经过简单的礼仪培训,这才统一送到京城觐见大明天子。
本来自打郑和停止下西洋后,大明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便几乎断绝了,威望自然也大减,甚至很多国家都不怎么把大明当回事了,然而,前几年徐晋剿灭了倭寇,还顺手收拾了西洋人,在满剌加强势建立了南洋都护府,瞬时让大明在东南亚国家心目中声威大振,再加上大明开放海禁,每年跑来大明做生意的南洋人不知凡几,以往断了朝贡的属国也都纷纷恢复了朝贡。
这时,三国使臣都呈上了入贡的礼单,无非是些香料、橡胶、奇花异木,或者当地特有的各种野生动物,也值不了几个钱。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嘉靖这小子虽然好面子,但跟徐晋厮混久了,耳濡目染之下,怎么可能是吃亏的主呢?所以收了三国的贡品后,便让礼部回赠了物礼,价值跟各国贡品的市场价值差不多,再把路费也折算进去了事。
三国的使臣收到了回礼,顿时笑容都有些发僵了,以往入贡,大明的回赠价值起码是十倍,甚至是数十倍,现在大明的国力明明越来越强,怎么反而抠门了?
嘉靖目睹了三国使臣的表情前后变化,不由暗暗感叹,徐卿说得对啊,这些属国都把我大明当成肥羊,以朝贡之名,行打秋风之实,嘿嘿,朕可不当这个冤大头,给你们补上路费已经算厚道了,别不知足!
正当嘉靖要命三国使臣退下时,占城国的使臣忽然出列扑通地跪倒在地上。嘉靖和一众大臣都愕了一下,这位莫不成是嫌回赠太少了?
“大明天子在上,臣有要事启奏,请大明天子作主。”占城国的使臣摩诘耶大声道。
此言一出,旁边的安南国使臣阮文泰瞬时脸色都变了,下意识地低下头。
嘉靖心中一动,不紧不慢地道:“占城使臣但奏无妨。”
占城国使臣摩诘耶叩首一拜,这才奏道:“臣要状告安南国王莫登庸篡权夺位,而且胆大妄为,刻意欺骗大明天子。”
此言一出,在场的文武大臣都面色微变,而安南国使臣阮文泰则扑通的跪倒,大声抗辨道:“占城国使臣摩诘耶是在血口喷人,污蔑本国国王,请大明天子明鉴啊。”
嘉靖面色一沉道:“占城使臣,你状告安南国王,可有证据?”
占城使臣摩诘耶大声道:“此等事,臣安敢欺骗大明天子陛下,自然是有证据的。”说完便拍了拍手,身后的侍从中立即闪出来一个人,扑通的跪倒在地上。
此人长得黑黑瘦瘦,额窄嘴尖,典型的安南人种,跪倒后纳头便拜,用生硬的明国语道:“黎朝遗臣郑惟僚,叩见大明天子。”
安南使臣阮文泰顿时面色大变!
嘉靖愕了一下,皱起剑眉道:“你是黎朝遗臣?”
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安南国即是现在的越南,其实秦汉时期,越南还是中国的领土,旧称交趾,不过南汉后期分裂出去了,直到明初,明成祖朱棣发兵击败了当时越南的统治者,由于这个统治者姓胡,所以称为胡朝。
朱棣占领了安南后,在当地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从此,越南再次并入了大明版图,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再加上地方官腐败激起当地民怨,一黎姓土著起兵造反,明朝镇压不住,最终撤销了交趾布政使司,越南再次脱离大明独立,是为黎朝。
安南黎朝虽然独立了,后来还是遣使向大明称臣,甘为属国,此后安南黎朝一直延续到嘉靖时期,不过前几年安南国改朝换代了,权臣莫登庸篡夺王位,建立了莫朝,并且派遣使臣向大明说明情况,谎称黎氏国王后继无人,所以把王位禅让给他了,当时嘉靖也懒得查证,反正不管安南国的国王姓黎,还是姓莫,都是大明的属国,所以便爽快地下旨,承认莫登庸为安南国国王。
而此时突然跑出来一个黎朝遗臣向自己告状,嘉靖立即便意识到事情不妥了,其实,他并不在乎安南国国王姓啥,但是他很在乎被人家骗了,堂堂天朝上国的皇帝,竟然被骗了,很丢面子的,而他朱厚熜恰恰很好面子,所以不能忍!
在嘉靖凌厉的目光注视一下,那位黎朝遗臣郑惟僚痛哭流涕地道:“大明天子陛下,莫登庸本是我安南黎朝的重臣,深得国王的宠信,可是此人心怀鬼胎,趁机犯上篡位,害死黎王,还杀尽其后,随后向大明谎称是黎王把王位禅让给他的,欺骗大明天子给予其册封,简直罪不容诛,恳请大明天子明察秋毫,主持公道啊。”
嘉靖闻言不由大怒,岂有此理,区区蛮夷逆臣,竟然敢欺骗到朕头上来了,他厉声喝道:“安南使臣,你可有话讲!”
安南使臣阮文泰吓得脸都白了,扑通地跪倒在地分辨道:“大明天子陛下,千万不要听信此人馋言啊,明明是黎王无后,这才把王位禅让给莫王的。”
这时占城国使臣摩诘耶立即上前道:“大明天子陛下,郑惟僚确是黎朝遗臣,他所讲的句句属实,我占城国可作担保,若有半句谎言,任由大明处置。”
话说这位占城国使臣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帮忙呢?
原来占城国和安南国接壤,两国之间并不友好,经常会发生战争,莫登庸篡夺了安南的国王之位后,又对占城发动了战争,所以占城国便趁着这次到大明朝贡,在嘉靖面前告上一状。
果然,嘉靖听完占城国使臣摩诘耶的话后,立即便信了九成九了,怒道:“岂有此理,乱臣贼子竟敢欺骗朕,来人,把安南国使臣押入大牢听候处置。”
殿前侍卫立即一拥而上,把安南国使臣阮文泰抓住,像拖死狗般拖了下去押入大牢。
那位黎朝遗臣郑惟僚顿时感激涕流,并请求大明发兵消灭乱臣贼子莫登庸,恢复安南黎朝。
嘉靖可不是傻子,他只是气愤被骗了,至于安南的国王姓啥,他根本不在乎,更加不会贸然出兵,要知道打仗是要花钱,要牺牲大明士兵性命的,北边的仗还没打完呢,南边又动刀兵,两线作战十分不明智。
因此,嘉靖以兹事体大,需要从长计议为借口,先把这位哭哭啼啼的黎朝遗臣,还有占城国的使者打发下去。
明王首辅 第1180章 张璁献计
大朝会结束后,嘉靖把朝中重臣都召到了文华殿,继续举行廷议,目的自然是要讨论如何解决安南的问题了。嘉靖虽然不在乎安南国王姓啥,但身为宗主国天子,竟然被属国逆臣欺骗了,要是听之任之,实在有损国威天颜,而且,乱臣贼子若不加以惩戒,亦有违儒家“三纲五常”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开了这个坏头,大家都去谋逆,去犯上作乱,那还得了?
所以,大明即使不出兵征伐安南,至少得做做样子,给乱臣贼子莫登庸一个教训。
此刻的文华殿中,朝中各部院大佬,还有一些特殊部门的官员都到了,约莫有五六十人之多,只见内阁首辅贾咏位列百官之首,其后是次辅王瓒,接着是三辅翟銮,然后才是年纪最轻的内阁辅臣夏言。
话说自从前首辅金献民退下之后,紧接着次辅廖纪也被削职为民,王瓒、翟銮和夏言三人先后入阁辅政,整个朝堂的格局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张璁和桂萼二人也先后回归朝堂了,张璁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桂萼担任户部主事,虽然职位不算高,但都是实职肥缺,特别是吏部文选司郎中,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工作,权力不容小瞧。
如此一来,当初被踢出朝堂的新贵派势力又在朝中强势复起了,首先次辅王瓒是新贵派、吏部尚书方献夫是隐形新贵派,如今再加上张璁和桂萼这两个新贵派的标杆人物,可以想象假以时日,当初被整倒的新贵们都会陆续回归,全面复起。
吏部文选司郎中是正五品官,所以此时文华殿中的这场廷议,张璁也有份参加,就站在吏部尚书方献夫的身后几位,倒是桂萼不够身份参加。
张璁平静地站在一众部院大佬的身后,十分之低调,只有看到前面四辅夏言的背影,脸上才会稍稍露出一丝异常来,这一丝异常叫做妒忌!
张璁也曾担任过部院级别的大佬,要不是受到武定侯郭勋的牵连被贬,估计如今夏言的位置就是他张璁的了,而且,夏言还要比他张璁年轻七八岁,真是越想越不舒服。
当然,张璁妒忌归妒忌,但是他不着急,他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冬藏了近两年,如今终于破土春生了,他有信心很快就能重新迎来仕途蓬勃发展的夏天,因为他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嘉靖的眷顾。
他张璁当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嘉靖的,这对当时正被杨廷和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嘉靖来说,无疑于是雪中送炭,所以嘉靖一辈子都会念着他的好。上次张璁被武定候郭勋造反所牵连,依然还能捡回一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嘉靖,是极重感情的人!
这不,他张璁被贬两年,只是上了一封整顿驿站的奏疏,马上就被调回京任职了,而当年跟他作对的护礼派早已分崩离析,削职的削职,退休的退休,新贵派重新崛起指日可待,他张璁又可以站上云端覆手为雨了。
这朝中,没有一个能让他张璁放在眼内的,除了靖国公徐晋,而且论到得皇上眷顾,徐晋比他张璁还甚,所以张璁唯一顾忌的就是徐晋,因此特意挑了徐晋不在朝中的时间重新步入朝堂,他要趁着徐晋不在,加紧经营自己的根基。
上一次,张璁借助薛冰馨身份的事做文章,策划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差点就置徐晋于死地了,结果由于嘉靖重感情的性格,最终让徐晋逃过一劫,并且借助俺答兵围京城的事,重新获得了嘉靖的信任和重用,最后反而是自己受郭勋的牵连,差点送了性命,最后被贬为不入流的驿丞。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张璁终于深刻认识到徐晋在嘉靖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从此以后,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绝不会再贸然动手!
言归正传,且说嘉靖端坐在御案后,扫视了殿内众大臣一眼,沉声道:“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惩罚安南逆臣莫登庸?出兵讨伐之?”
户部尚书秦金立即出班大声奏道:“皇上,臣以为不宜出兵,如今靖国公还在塞外用兵,而王伯安(守仁)亦在广西滕县用兵,若是安南再启战事,国库恐不堪重负。”
嘉靖虽然也不想对安南用兵,但见到秦金又摆出一奴守财奴的姿态,心中还是有些不爽,如今国库充足,每年收上来的各种赋锐都过千万两了,还老是跟朕哭穷,你大爷的,回头朕有了合适的人选,非把你这只铁公鸡换掉不可!
嘿,嘉靖这小子发牢骚归发牢骚,其实对秦财神还是挺满意的,秦金虽然抠了点,但会箍钱啊,户部在他的管理下井井有条,国库越来越充盈,荷包涨鼓鼓的,他这个皇帝根本不用担心官员发不出俸禄和军队没有粮饷,皇位自然也坐得舒心、放心。
“秦卿家所虑,亦是朕之所虑也,然安南逆臣莫登庸犯上篡位,还谎言欺骗朕,若不加以严惩,将置大明,置朕之颜面于何地?”嘉靖略带怒色地道。
秦金立即道:“皇上可以降旨斥责之,令其退位请罪,将国王之位退还给黎王后裔。”
秦金此言一出,诸位大臣皆点头称善,这样既得了面子,又不用动刀兵,伤及里子。
嘉靖皱了皱眉道:“若是逆贼莫登庸抗旨不遵呢?”
秦金双眉一挑道:“安南蕞尔小国矣,安敢犯吾皇之天威,更何况靖国公当年驱逐西洋人,设立南洋都护府,震慑南洋诸国,量他莫登庸亦不敢抗旨不遵。”
秦金这话嘉靖爱听,微笑点头道:“既然如此,便依秦卿家所言,诸位以为如何?”说完目光便望向内阁首辅贾咏。
贾咏是出了名的泥塑阁老,这个首辅之职完全是命好捡来的,能力着实很一般,见到嘉靖望来,马上便出班跪伏道:“老臣附议,皇上英明!”
殿内不少大臣均露出一丝隐晦的轻蔑之色,作为百官之首,一要能力,二要有威望,前首辅金献民虽然威望不足,好歹能力不差,而贾阁老既没威望,也无能力,所以群臣都不太把这个首辅当回事。
“贾南坞(贾咏号南坞)简直辱没了内阁首揆这个职位。”张璁心中不屑地冷笑一声,缓缓行出班道:“皇上,臣有异议。”
此言一出,殿内大臣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张璁,眼神复杂各异,因为谁都明白,这位被贬出京两年,如今回归朝堂,恐怕是要飞黄腾达了。
不过,也有人不看好张璁,因为他与当朝第一红人徐晋不和,嘿嘿,等靖国公从鞑靼凯旋归来,恐怕就有好戏看了,靖国公徐晋简在帝心,深受皇上信重,连陆炳也比不得,张璁就更加差得远了!
嘉靖对张璁显然还是另眼相看的,见到张璁出班,不由眼前一亮,欣然道:“张卿家有何异议?”
张璁躬身道:“启禀皇上,逆贼莫登庸既然胆敢欺骗皇上,说不定就敢抗旨不遵。”
嘉靖心中一动,对啊,既然逆贼莫登庸敢欺骗朕,自然就敢抗旨不遵,倘若朕的旨意送达了,他抗旨不遵,还把朕的传旨钦差给卡嚓掉,那朕岂不是更丢脸子,让南洋诸国看笑话?
嘉靖沉吟了半响,迟疑道:“张卿家的意思是出兵?”
张璁却摇了摇头道:“皇上,臣并不是主张出兵,正如秦大人所言,如今靖国公北伐,王伯安又在广西藤县用兵,若是再出兵安南,国库的负担太重。”
众大臣不禁面面相觑,张璁既然提出异议,又不主张用兵,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莫不是哗众取宠?
嘉靖皱了皱剑眉道:“那张卿家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既不失颜面,又能令逆贼莫登庸乖乖就犯?”
张璁微笑道:“臣以为应该双管齐下,皇上降旨斥责的同时,还得陈兵边境,施以压力,逆贼莫登必然不敢正缨我大明兵锋,乖乖伏首认罪。”
众臣不禁恍然大悟,户部尚书秦金也保持了沉默,只要不是真的出兵,陈兵边境恫吓一下还是可以的,至少不用冒陷入战争泥潭的风险。
嘉靖欣喜地道:“张卿此计甚善,朕便下令广西都指挥使司陈兵镇南关,逼逆贼伏首。”
张璁又笑道:“皇上其实不必如此劳师动众的,前南洋都护府都护,忠勇伯俞大猷将军不是正好在南洋归国途中吗?皇上只要下旨让俞将军率水师驶入安南湾(广西北部湾),逆贼莫登庸见识到我大明舰船之威,必然就乖乖俯首认罪了。”
嘉靖闻言大喜过望,朕怎么没想到,去年十月份,泰宁候陈瑜就出发前往南洋都护府接替俞大猷了,如今西南季风吹起,交接完的俞大猷也该乘船归国了,经过安南时正好顺路收拾一下莫登庸,徐卿一直称赞俞大猷是个帅才,收拾小小的安南自然不在话下!
“哈哈,好主意,张卿家高见啊,便如张卿家所言吧。”嘉靖高兴地道,又称赞了张璁之几句,后者便愉快地退回了原位。
明王首辅 第1181章 煽风点火
和硕特是目前瓦剌诸部的盟主,其部落首领名叫翁郭楚,此人跟俺答一般毛发旺盛,满脸的络腮胡子,分不清具体年龄,估摸着有四十出头,他此刻就大马金刀地坐在蒙古包内的正中位置,身后立着两名膀大腰圆,腰挂弯刀的蒙古武士。
此处,蒙古包内还分别坐着三人,分别是土尔扈特部首领巴塔尔,辉特部首领哥斯蒙,而第三人赫然正是俺答。
话说在忽兰忽失温战败后,俺答率着约五百残兵逃进了瓦剌辉特部落的领地,谢三枪和依萨娜随后追踪而至,却与辉特部的军队起了冲突,双方激战一场。
辉特部只是瓦剌的一个小部落,兵力不过万,如何是装备精良的明军对手,所以被明军修理得七荤八素的,死伤了数百人,要不是谢三枪顾忌会挑起两国战争,把整个辉特部落灭了也不在话下。
然而,矛盾终究是发生了,辉特部也吞不下这口恶气,再加上俺答从中煽风点火,辉特部的首领哥斯蒙一气之下便派人向带头大哥,和硕特部求救。
和硕特是瓦剌诸部的盟主,实力也是最强的,拥有骑兵十万,实力着实不容小瞧。
正所谓唇亡齿寒,收到了辉特部的求救,和硕特部作为瓦剌诸部的带头大哥,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维护带头大哥的威信出发,都必须有所表示。
所以和硕特部首领翁郭楚马上发出了盟主召集令,号召诸部派兵支援辉特部,共同抵御明军的入侵,而他自己更是亲率五万骑赶到了辉特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