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实力得以恢复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野心再次迸发,他要求大相尚结赞制定东征唐朝的计划。
尚结赞的目光盯住了南唐,他看到了南唐的虚弱和不得民心,恰好此时,南唐幼帝驾崩,朝内局势不稳,商结赞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命从弟尚东赞率两万五千大军入侵南唐。
与此同时,他又部署了两万大军在陇右一线,一方面牵制郭宋的军队,另一方面也防止陇右军用围魏救赵的方式解成都之危。
作为东征主将,尚东赞第一个目标是雅州城,也就是严道县,夺取雅州城,他们就有了攻打成都的根基之地,同时也打开了通往富庶成都平原的西大门。
军队沿着一条河水向东而行,两边都是高山和森林,这时,尚东赞见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距离雅州还有近八十里,他便下令道:“就地驻营休息!”
行军一夜,士兵们都累得筋疲力尽,纷纷趴在河上洗漱喝水,副将论多桑带着几名大将上前问道:“将军,为何不一鼓作气杀到雅州?卑职相信,雅州唐军一定会望风而逃。”
尚东赞耐心地给他解释道:“我们没有携带攻城的武器,只能靠奇兵致胜,虽然唐军士气低迷,很可能会望风而逃,但也有另一种可能,他们死守城池,雅州城高大坚固,一旦对方死守城池,我们麻烦就大了,所以必须谨慎,夜行昼伏,不能被敌军发现。”
尚东赞的解释让几名大将心悦诚服,纷纷行礼,“将军所言极是,我们明白了!”
将领各自去休息了,尚东赞却有点担心,不知自己派去人能不能找到安插在雅州城内的吐蕃探子?
..........
雅州城是边疆大城,人口不少,有近十万人口,很多边境贸易都在这里进行,商业还算繁荣,有很多吐蕃人、羌人、吐谷浑人以及南诏人开的店铺,城内人员结构也比较复杂,但虽然汉人占大多数,但这里也生活着大量的其他民族,以吐蕃人和羌人最多。
作为成都平原的西大门,雅州城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百年来,剑南节度府一直在这里驻扎重兵,虽然现在剑南节度府严重衰弱,但雅州的驻军还是达三千人之多,几乎占了目前整个剑南节度府的四成兵力。
同样,作为防御型的边疆重镇,雅州城修建得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主将叫做张蒙,官任从三品云麾将军,上个月才刚刚到任。
张蒙并非剑南系的将领,而是神策军将领,而且他还是窦文场的十三个义子之一,号称十三太保,他排名第三。
作为从三品的武将高官,他却跑到雅州这个偏远之地来当守将,自然有他的道理,这里油水很足,虽然雅州城实际守军只有三千人,但兵部在册却是五千人,兵部是按照五千人发放军俸和粮食,这里面居然有两千人的空饷,是名副其实的肥缺。
虽然一个边军士兵每月只有六百文,但一个月就有一千两百贯的油水,加上可以变卖多余的军粮物资,一个月一千六百贯没有问题,孝敬窦文场一半,再分点给其他将领,他自己一个月能收入五百贯,一年就是六千贯,在这里做十年的守将,他真的就发了。
张蒙在城头上来回巡视,他目光望着城内的主干道东大街,两边都是店铺,人来人往,颇为热闹,不断有牵着骡马的商队走过。
张蒙在谋算一块土地,是一个吐蕃商人开的药店,这片土地足够大,如果自己拿下来,盖一座酒楼,财源岂不是滚滚而来?
“该死的吐蕃佬!”张蒙恶狠狠骂道。
张蒙下定决心,就在这几天,他要找个借口被这个吐蕃店主杀了,就说他是吐蕃的探子。
........
张蒙如果知道,他准备污蔑成敌人的吐蕃商人真是一个吐蕃探子,就不知道他该怎么想了。
这家店铺位于东大街中段,是一家吐蕃药铺,店名叫药灵,在雅州城开了近二十年,占地约十亩,是整个东大街最大的店铺,而且地段极好,几乎是整个雅州城的中心,难怪主将张蒙对它起了念头。
店主人是一名四十五六岁的吐蕃人,叫做芒嘉,为人很和气,他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叫做李芒,但其他店铺人都叫他芒大叔。
芒嘉主要做药材和毛皮生意,来自高原的药材在巴蜀一带很受欢迎,他的生意不错,有很多固定的客户,每年夏至后,从高原运来大量的虫草、天麻、贝母、掌参、雪莲、灵芝、羚羊角等等药材以及毛皮,这时,他的客户也会从各地赶来采购,药材卖完后,他又会采购一批生活物资送回高原,二十年一直都是这样过来。
正因为有季节性的因素,所以他平时的生意看起来不太好,店铺内总是冷冷清清,只有芒嘉那张黝黑的脸庞。
芒嘉实际上是一名吐蕃官员,奉命在雅州开店二十年了,一直在收集巴蜀的情报,同时也会偷偷运一些违禁品去高原,比如生铁。
中午时分,药铺来了两名年轻的吐蕃人,他们将一面铜牌在芒嘉眼前一晃,芒嘉顿时脸色一变,连忙把二人带到里屋。
为首的吐蕃探子将铜牌放在桌上,推给芒嘉细看,芒嘉仔细看了看,竟然是军队的铜牌,他立刻意识到要有军事行动了,连忙问道:“赞普决定夺取雅安吗?”
吐蕃探子道:“我们是尚东赞将军的探子,吐蕃大军距离雅州城已不到百里,今晚上就要杀到,尚将军说你已有准备,让我们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准备?”
芒嘉点点头,轻轻叹了口气,“我确实已经准备了好几年,就等着这一天,你们随我来!”
他关了店铺,带着两名探子来到后院,从后门离开,穿过几条小巷,一直来到西城墙下,他走进了一间比较破旧的院子,这座院子住着他的几名伙计,算是药铺的宿舍,一共有六七间屋,最后两间屋似乎紧紧顶着城墙。
芒嘉带着两名探子一直走到里屋,屋子里没有窗户,漆黑一片,他点燃了一盏灯,两名探子看见了,只见屋子里空荡荡的,靠墙放着两只大木橱。
芒嘉把油灯放在桌上,招呼几名伙计一声,众人一起用力推动木橱,木橱往两边分开了,竟然露出一个黑漆漆的大洞,足有六尺高。
“这是......”两名探子都呆住了。
“这里面就是城墙,被我们挖空了,上面用木板顶住,走到底就是最外面一道城砖。”
芒嘉端起油灯走了进去,里面是宽厚的木板和粗壮的木柱,依稀能看见缝隙间的泥土,他走到底,面前是一堵墙,他拍了拍墙,“这些墙砖其实已经松动了,只需要一刻钟,我们就能拆出一个大洞。”
猛卒 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四更时分,吐蕃军终于杀到了雅州城,尚东赞率领大军在城池三里外停住了脚步,他派探子前往西城墙下打探消息,按照约定,城内的内应芒嘉会在四更时分拆除城砖,露出城墙上的大洞。
虽然有点鸡鸣狗盗之嫌,但尚东赞还是很赞赏这个办法,毕竟城内只有十几名内应,夺取城门不现实,也不可靠,
不多时,探子回来禀报,西城墙上发现了大洞,尚东赞大喜,对副将论多桑道:“你率三千士兵进城,夺取南城门,我率大军在南城门外接应。”
“卑职遵令!”
论多桑立刻率领三千先锋军向雅州城奔去,他们扛着事先已准备好的松木和木板,这是需要跨过护城河。
不多时,三千士兵奔到城下,只见西城墙中部确实出现了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在月光下格外清晰,就像张开一张大口。
吐蕃军士兵立刻将长木搭上护城河,两边用木楔固定,防止原木滑动,又在上面铺上木板,在极短时间内,一座浮桥便搭建完成。
黑洞里露出芒嘉的身影,他向士兵招手,“快进来!”
三千士兵踏着浮桥飞奔冲进了城东,院子的大门都已开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城内,在街上迅速集结。
短短一刻钟时间,三千士兵都已杀进了城门,此时,西城墙上有士兵惊慌大喊起来,一支巡逻队发现了在街上集结的吐蕃军队。
“当!当!当!”
城头上警钟声大作,整个雅州城都被惊动了,这时,论多桑大喊一声,“杀啊!”
三千士兵一声呐喊,杀向南城门......
主将张蒙已被惊动,听说吐蕃军杀来,他心中惊惶不已,急忙仓促披上盔甲,翻身上马,率领两千士兵向南城杀去,距离南城还不到一里,只见南城楼火光熊熊,喊杀声震天,无数士兵正向这边仓惶逃来。
张蒙拦住一人急问道:“有多少敌军?”
“至少有两三万人,城门已失守,敌军杀来了。”
张蒙惊得呆住了,两三万人,让他怎么抵挡?这时,前方黑压压的吐蕃军杀来,张蒙大叫一声,掉头便逃,他的手下士兵见主将逃走,都纷纷丢盔卸甲,撒腿狂奔。
吐蕃军没有追赶败退的唐军,他们迅速占领了雅州城,并接管了仓库,吐蕃军之所以攻打雅州,要的就是雅州的粮仓,里面有十万石粮食,保障了吐蕃的后勤。
但在天亮之前,两万吐蕃军又悄悄离城,城内便只剩下五千吐蕃士兵。
雅州被吐蕃军攻占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成都,成都顿时一片哗然,要知道雅州城的东面便是邛州和眉州,再向东北是狭长的蜀州,然后便是成都府所在的益州,相距不过三百里,一路过去都是人口密集区。
俱文珍也知道形势危急,他急忙赶到神策军军衙,与霍仙鸣和窦文场商议御敌之策。
他赶到军衙,却隐隐听见官房内有争吵之声,正是霍仙鸣和窦文场的声音,这让俱文珍一怔,连忙低声询问门口士兵。
“两位老神仙是否出兵的意见不一致,所以吵起来了。”士兵小声对俱文珍道。
俱文珍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出兵,他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堂上,霍仙鸣和窦文场倒是不吵了,两个各自喝茶,谁也没有吭声。
“两位老神仙,吐蕃军的情况如何?他们究竟来了多少军队?”
霍仙鸣将茶盏往桌上重重一搁,不满道:“问题就在这里,雅州那边到底来了多少吐蕃军?装备如何?战斗力如何?什么都不知道,就要出兵去迎战,如果兵败,成都还要不要了?”
窦文场也哼了一声道:“我说去迎战吗?我只是说派军守住邛州和蜀州,给成都的外围加两道锁,否则吐蕃军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城下,城池可能还能守住,但皇宫怎么守?”
俱文珍觉得窦文场说得有道理,皇宫的禁苑一直延伸到城外,周围虽然有一道围墙,但也只能阻挡一下普通百姓,对于军队根本就没有意义。
从禁苑杀进来,直接到玄武门,玄武门只有一扇大门,两边是高阙,然后是两丈高的宫墙,它不是城池,没有护城河,没有吊桥,上面也没有城楼,防御性很差,吐蕃军完全可以用大木头撞开宫门。
俱文珍又望着霍仙鸣,“仙翁,其实窦翁说得也有几分道理,皇宫的防御性确实比较差,我们守住城池,但守不住皇宫有什么意义?”
霍仙鸣见俱文珍也偏向窦文场,只得点点头道:“好吧!我同意出兵,但丑话说在前,一切后果我不负责。”
...........
窦文场当即命令剑南军节度使王庆阳率两万大军赶赴邛州临邛县,形成抵御吐蕃军的第一道防线。
数万精锐神策军前往邛州抗击吐蕃军的消息随即传遍了全城,原本骚动不安的成都百姓又渐渐平静下来。
而就在雅州失陷的消息传到成都之时,成都情报点首领杨秀英已经将一份紧急鸽信发往了长安。
长安,郭宋是在下午时分得到了成都的消息,他当即命人把杜佑和潘辽请来。
军事堂内,郭宋站在一幅剑南山川城畿地图前,对杜佑和潘辽道:“这次吐蕃增兵陇右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攻打巴蜀,他是为了牵制我们军队南下,看来他们并不是想抢掠一把就走,而是想占领巴蜀,将巴蜀作为进攻中原的根基之地。”
杜佑点点头笑道:“有这种可能性,从之前崔宁坐镇剑南时,吐蕃军就曾几次进攻成都,都被崔宁率军击败,这一次他们看到了宦官掌权的机会,开始大举进攻巴蜀,其实这样一来,我们也同样有了勤王巴蜀的机会。”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道:“我们原本是想清君侧率军入蜀,吐蕃军的入侵却给了我们另一个出兵借口,只是我们的原计划得改变了。”
潘辽微微笑道:“殿下舆论已经做足,什么借口之类都没有意义了,天下人正盼着殿下大军南下,铲除阉党呢!”
杜佑也道:“潘长史说得对,大军入蜀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原计划,只是先和吐蕃军交战,然后再考虑清君侧,关键是舆论要做起来。”
郭宋缓缓点头,时机已经成熟,他确实没有必要再多想什么。
..........
傍晚时分,郭宋回到后宫,他在自己书房里简单收拾一些书籍,这时,妻子薛涛端着茶盏走进书房,她放下茶盏,薛涛静静注视丈夫片刻,她似乎感到了什么,低声问道:“夫君又要出门吗?”
郭宋点点头,他将妻子拥入怀中,吻了吻她的额头,“这次是巴蜀,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出征!”
“我知道,今天的报纸登了,吐蕃军进攻巴蜀,我就隐隐猜到你会带兵南下。”
郭宋愕然,报纸的消息那么快吗?比自己还先得到消息。
薛涛抿嘴一笑,从桌旁取过一份报纸,“我特地放在这里的,估计夫君就没有看到。”
郭宋连忙接过报纸,是《天下信报》,头版头条便是‘吐蕃欲吞巴蜀,大举入侵雅州’。
郭宋暗暗点头,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也正好配合自己的战略意图,使自己率军出征巴蜀变得顺利成章,《天下信报》的立场站得很好。
“夫君这次去巴蜀,就是抵御吐蕃入侵?”
郭宋摇摇头,“事实上,不光是抵御吐蕃军那么简单,还要清除阉党,恢复朝纲,我准备把朝廷搬回长安了。”
“我知道了,夫君什么时候出发?”
“初步定在后天凌晨,但明天晚上,我可能就不回来了,直接住在军营内。”
“那吃晚饭的时候,夫君给大家说一下吧!”
这时,一名侍女在门外禀报,“启禀王爷,启禀夫人,晚饭已经好了,二夫人请你们过去。”
“走吧!”
郭宋拉着妻子的手,两人向饭堂走去。
猛卒 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诏
南唐军的队列尚未排成,五千吐蕃骑兵从后方杀来,南唐军顿时一阵大乱,刚刚排成的部分军阵又被冲乱了,这时,两万吐蕃步兵铺天盖地杀来,他们看似散乱,实际上百人一队,由一名百夫长率领,所有的手下都跟随着他。
在南唐军混乱之时,两万吐蕃军如洪水般扑来,杀进了南唐军的队伍之中,这支吐蕃军可不是什么新兵,都是经验丰富老兵,去年正是他们横扫天竺,战斗意志极为强烈,杀伐凶悍,体力充沛。
两军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南唐军便败相已现,渐渐开始支持不住,神策军稍微好一点,待遇优厚,平时训练有素,但剑南军却士气低迷,战斗力很弱,根本不愿意卖命死战,在敌军骑兵冲击之下,他们率先崩溃了,不知是哪一支队伍或者哪一个士兵先逃,已经无法追查,但部署在左翼的五千剑南军率先败逃,他们离开战争,四散狂奔。
在剑南军的带动下,神策军也军心崩溃了,南唐军一败涂地,整个旷野里只看见狂奔的士兵,他们丢盔弃甲,扔掉兵器,没命的奔逃,吐蕃骑兵和步兵在后面追杀,唐军士兵逃跑不过,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依然被残酷杀死,并割掉人头。
这一战,两万南唐军被杀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吐蕃军不留战俘,悉数杀死,只有数千人侥幸逃过一劫,王庆阳被吐蕃骑兵盯上,数百人乱箭将他射杀,人头也被吐蕃士兵割走。
尚东赞下令焚烧了南唐军士兵尸体,放火焚烧了人头,带上一万五千余颗人头,向成都方向进发,他们没有军粮,一路烧杀抢掠,给沿途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
王庆阳兵败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城内顿时一片恐慌,无数百姓拖家带口向城外逃亡,几座城门处都堵满了逃亡的百姓,数十辆牛车和马车堵在城门口,喊声、骂声、哭声响成一片,很多妇孺被挤得绝望哭喊。
城头上士兵无奈地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数万民众,他们无法阻拦,城门也关闭不了,一辆牛车车轴断裂,在吊桥上无法移动,导致城门口的拥堵。
一名中郎将沿着城墙奔来大喊:“怎么回事,赶紧把城门处疏通!”
为首校尉无奈道:“一辆牛车坏了,我们想下去搬走,但挤不出去。”
“一群笨蛋,不会用软梯下去吗?”
校尉顿时醒悟,连忙跑到城楼内拿了两副软梯,众人七手八脚挂在城垛上,数十名士兵爬着软梯下去了。
士兵们一起用力将堵路的牛车搬开,道路一下子变得顺畅,城洞内的百姓蜂拥而出,一辆辆马车和牛车也接连着驶出来,随着人流不断涌出,城内密集的人群终于疏散,跟着向外慢慢走去。
成都六个城门都是这样,短短一天时间,就逃出了二十多万人口,主要是向南和向北,其中向北的人流最多,大家都想着,过了剑门关就安全了。
成都的百万人口依旧在向外逃亡,就连皇宫也在收拾东西,准备转移。
无论是俱文珍还是霍仙鸣以及窦文场都心里明白,皇宫防御软肋太大,根本防不住吐蕃军的进攻。
尽管神策军还有两万五千人,但权宦们都失去了安全感,他们必须要撤离了。
“怎么搞的,到现在还没有收拾好,你们想死都留下好了!”
皇宫翠微殿前,俱文珍指着一群宦官和宫女大骂,一名老宦官战战兢兢道:“回禀俱公,太后不太想走。”
“什么?”
俱文珍眼睛一瞪,恶狠狠道:“走不走由不得她!”
他转身便怒气冲冲向太后寝宫走去,寝宫内乱成一团,到处都是箱笼,王太后神情忧郁,指挥着一群宫女收拾东西,看得出她很不情愿,她跟随先帝从长安逃到成都,好容易在成都住习惯了,又要逃亡,她心中着实难过。
王太后年约四十余岁,脸色苍白,体质单薄,看得出她身体不太好,王太后出身太原王家,她是德宗的皇后,如果从辈分上来说,现在幼帝是她的孙子,她应该是太皇太后,但宦官们并没有再立太后的想法,依旧让她在名义上执掌国政,也主要是王太后性格比较懦弱柔顺,对宦官的要求基本上言听计从。
这时,大殿门口传来俱文珍严厉的声音,“请太后抓紧时间收拾!”
王太后回头,见俱文珍一脸怒火地瞪着自己,她目光垂下,低声问道:“俱总管,我们走了,先帝的灵柩怎么办?”
她说的先帝灵柩不是指被毒杀了幼帝李绣,而是指之前驾崩的德宗李适,李适曾下旨表态过,他百年之后希望能回关中安葬,所以他的灵柩现在还寄存在皇宫佛寺内,由十几名高僧昼夜念经陪伴。
俱文珍不耐烦道:“就丢在这里吧!一具破枯尸谁会稀罕?”
“你......”
王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俱文珍咬牙道:“他是先帝,你怎么能这样辱他?”
若是从前,俱文珍还会装装样子,现在大敌当前,搞不好谁都活不成,他已经撕破脸皮,毫不掩饰地将本来的丑恶面目暴露出来。
俱文珍恶狠狠骂道:“要不是我懒得管,我索性把它扔出去喂狗,我最后说一句,要想活命就赶紧收拾,想伺候吐蕃人就留下来吧!”
说完,他转身就走,王太后气得眼前发黑,摇摇欲倒,两名宫女连忙扶住她,“太后保重!”
王太后在木榻上坐下,她摇摇头,泪水涌了出来,“大唐天子的尊严就可以让他们肆意糟蹋吗?”
这时,一名老宦官走上前,示意让两名宫女先去忙,老宦官见周围没人了,低声道:“太后,老奴听到一个消息,晋王率军来成都了。”
王太后一惊,连忙问道:“他来成都做什么?”
“自然是来抗击吐蕃军队,神策军无能,晋王若不率军前来,巴蜀就要被吐蕃吞并了。”
“那....那就赶紧告诉俱公公他们,我们不用走了。”
老宦官大惊,连忙摆手道:“太后使不得,若被俱公公他们知道,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阻击晋王大军南下,反而会造成严重后果。”
王太后若有所悟,她看了一眼老官宦,淡淡道:“许公公,你是晋王的人吧!”
老宦官连忙摇头,“老奴不是晋王的人,老奴忠于太后和先帝,只是老奴知道晋王的人在哪里?怎么联系他们?”
王太后心乱如麻,长长叹了口气,“哀家现在该怎么办?”
老宦官沉吟一下道:“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俱文珍连野狗的话都说出来了,现在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老宦官又向两边看看,再度压低声音道:“既然已经无法阻止晋王大军南下,太后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发密诏给晋王,请他率军南下勤王,使他出兵更加名正言顺,相信他必然不会亏待太后。”
王太后低头沉吟不语,老宦官催促道:“太后,现在是最后的机会,再不下密诏,就来不及了!”
老宦官急了,索性一针见血道:“太后若不给他人情,怎么向他提要求保护先帝灵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