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八章、小国的无奈
秋高气爽,又是丰收的一年。
弗朗茨最近的心情很不错,俄奥两国达成了协议,近东战争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至于希腊人,要不了几天就会接受现实的。如果不是国内民族主义者的闹腾,路德维希国王早就妥协了。
野心是需要实力支撑的,普通人可以不知道,统治阶级必须要清醒。
本来就是小国出身的路德维希国王,自然清楚什么才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能够在丢掉巴伐利亚王位后,又在伦巴第王国东山再起,靠的可不仅仅只是亲戚关系。
如果不是他们识时务,见大势已去,果断向奥地利认输,就算是再注意吃相,弗朗茨也不可能给他们安排一个好地方。
……
雅典,希腊王宫内的气氛非常压抑,最近这些日子路德维希一世的满面愁容,让宫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
实际上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路德维希一世好多少,希腊勃发的民族主义真的是大麻烦。
“大希腊”就是一巨坑,跳进去必死国的那种,偏偏还被希腊民族主义者当做目标,准备付诸实施。
按照大希腊的构想,希腊的版图包括了君士坦丁堡在内,领土面积大约是现在的五六倍。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就是“拳打奥地利,脚踢俄罗斯”。
坦率的说,这样的伟大战略,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至少路德维希一世就不敢这么想。
奥斯曼帝国灭亡了,希腊民族主义再次沸腾了,一个个让政府要这、要那,丝毫不考虑自身有没有争夺战利品的“实力”。
自从传出政府有意放弃对小亚细亚半岛领土争夺后,民族主义者们就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在王宫中,路德维希一世都能够听到希腊民众心中的呼声。奈何呼声再高,也要能够实现才行啊?
路德维希一世问道:“外面的人还不肯散去么?”
首相卡里奥修回答道:“是的,陛下。政府已经派人解释过了,可惜没能说服他们。
这些人已经疯了,完全丧失了思考。真不知道条约签订后,还会引发什么样的混乱。”
一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就能引发大规模抗议,如果消息变成了现实,后果可想而知。
路德维希一世摇了摇头:“这些人都只是那帮混蛋推出来的棋子,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这么干的后果。
真要是激怒了奥地利人,灭掉希腊他们也没有好处。看看游行示威的路线就知道了,组织者们在有意避开使馆区。
只是他们以为这就能令我们妥协么?又或者是他们认为,可以利用民族主义赶走我这个讨厌的国王?”
民族主义只是一方面,更大的矛盾还是路德维希一世正在推动的工业化改革,这严重损害了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
希腊只是一个小国,既没有足够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没有原材料产地。想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就不得不加紧对内剥削。
在这种背景下,推动工业化的路德维希一世自然不受欢迎了。
卡里奥修首相提议道:“陛下,其实你没有必要这样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工业化进程慢点儿也无妨。”
作为一名希腊土生土长的首相,卡里奥修对这个国家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身居高位,他自然知道推动工业化是最佳选择,并且还是越快越好,拖到了后面的难度只会更大。
然而,看上去美好的东西,却不一定实用。
保守派为了反对改革,放出了更疯狂的民族主义,企图逼迫政府让步。
资本的疯狂超乎想象,普通民众的日子更苦了。不在支持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改革很快陷入僵局。
权衡利弊过后,路德维希一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罢了,既然大家都不喜欢改革,我又何必要做这个恶人呢!
取消所有的工业计划,按照他们的意思,放开棉花出口,老老实实的……”
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无奈。工业化的利益在未来,棉花出口的利益却在眼下。
别看全世界种植棉花的地方很多,但国际市场上仍然是供不应求。几乎所有的棉花出口国,都赚的盆满钵满。
为了推动希腊工业化进程,前不久路德维希一世下令禁止棉花出口,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
1883年10月13日,希腊放弃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领土要求,反土同盟四国就战后利益分配达成了一致。
按照约定:希腊政府可以获得1艘一级战列舰(排水量8000~10000吨铁甲舰)、1艘二级战列舰的补偿。(排水量5000~7000吨铁甲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别看希腊政府出兵比黑山公国多得多,可惜他们的战绩真不咋地。
如果不是战后维持治安的时候做出了贡献,估计一艘战列舰就把他们打发了。
至于伤亡大的问题?很遗憾,伤亡大那是希腊自己的问题,不能算做贡献。
当然,维也纳政府还是有照顾的。承诺半价卖2艘战列舰和5艘驱逐舰给他们,有效期为两年。
不光是希腊、黑山的补偿是军舰,就连俄国人也没能例外。
按照条约规定,除了支付的经济补偿外,维也纳政府还要在未来五年内,交付沙皇政府3艘一级战列舰、2艘二级战列舰、4艘驱逐舰。
都是奥地利送出去的,自然不能挑剔太多。参数神马的都可以省略了,想要好货那是需要额外加钱的。
从内心深处来说,路德维希一世是不想要这些军舰的。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获得现金补偿。
可惜维也纳政府不答应,就给两条船做补偿,不要就算自动放弃补偿。
放下手中的条约,路德维希一世关心的问:“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民众怎么办,奥地利人没给答复么?”
外交大臣尼斯拉夫苦涩的回答道:“维也纳政府已经把奥斯曼境内的移民工作,全部发包给了俄国人,包括希腊人在类。
这个问题需要和俄国人谈,在君士坦丁堡我已经和俄国代表接触过了,但是结果不容乐观。
俄国人让我们自己把人带走,要不然他们迁移完别的民族过后,就统一安排迁移。”
安置费就不要想了,进了沙皇政府口袋里的钱,就不可能再掏出来。
希腊政府肯把人弄走,俄国人还省了一笔支出,要不然沙皇政府也不会把希腊人留到最后。
路德维希一世犹豫了,没有任何补偿,要安置几十万人,这已经超过了希腊政府的能力极限。
要知道,这年头希腊人口才刚刚百万出头,让政府上哪儿去制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出来?
卡里奥修首相否决道:“绝对不能把我们的同胞交给俄国人,按照沙皇政府的作风,能不能有一半的人活着抵达目的地,都是一个未知数。
最好还是说服维也纳政府,让他们同意让这些同胞留在小亚细亚半岛,实在是不行安排去他们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
这就是沙皇政府留给外界的印象,与其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还不如海外蛮荒之地。
起码奥地利的移民经验丰富,移民在海上死亡率基本上控制在1个点以内。
对比俄国人的徒步移民法,坐船实在是太舒服了。
没有办法,俄国的铁路还没有修过去。沙皇政府又舍不得拿出那么多牲口运送移民。
除了沿途设置了几个必须的补给点外,沙皇政府只是负责派兵“保护”移民的安全。
徒步走也就罢了,移民还必须要自己携带一周的食物。
俄罗斯帝国很多地方都是千里无人烟,在两个补给点之间有没有人都是未知数,中途不要指望再获得补给。
要是不带足够的补给,万一中途发生点儿变故,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押送官员的节操了。
外交大臣尼斯拉夫摇了摇头:“已经尝试和奥地利人沟通了,他们建议我们进行分流。
自己接一部分回国,和亚美尼亚王国沟通安置一部分,想办法让美洲各国接纳一部分移民。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奥地利人承诺接纳部分老弱妇孺,但是不包括顽固分子,
他们建议将死忠于奥斯曼帝国的顽固分子,交给俄国人感化,这方面沙皇政府才是专业的。”
奥斯曼是多民族国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是敌人。事实上,除了不接纳仇恨最深的那一部分外,奥地利也是接纳少数民族的。
只不过接收的都是老弱妇孺,对大家都喜欢的青壮劳动力,反而没有什么兴趣。
路德维希一世点了点头:“仅仅只是舍弃一部分顽固分子,这倒是可以接受。
可惜……”
话到这里戛然而止,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希腊政府插手移民安置,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同胞之情,更多的还是想把奥斯曼境内的希腊人集中安置,以增强他们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事情谁都看得到,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接收这种小山头,给自己添麻烦。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九章、亚美尼亚
反土同盟的内部问题解决了,现在就剩下最后一环,给刚独立的亚美尼亚人找国王。
亚美尼亚王国灭亡了上千年,昔日的王室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合法继承人根本就不存在。
地处俄奥之间的夹心饼干,就注定了这个新生国家未来的日子不会太舒服。
俄奥关系一直友好也就罢了,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亚美尼亚就要被逼着站队。
对这样的苦逼位置,弗朗茨没有丝毫兴趣。哈布斯堡王朝放弃,不等于别王室也放弃。
欧洲最不缺的就是没落王室,核心成员也就罢了,显赫的身份仍然可以出入上层社会,拥有这些资源在,最次也可以做一个富家翁。
旁系就惨了,没落的王室已经没有多余资源提供给他们,必须要自谋生路。
运气好的,还能顶着一个空头爵位混日子;运气差的,就直接沦为平民。
这些一无所有的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拿破仑三世的成功例子,更是激励着大家奋发向上。
烫手山芋?
这有什么好怕的,当一天国王那也是国王。只要获得了欧洲社会的承认,就是一次阶层的跃迁,并且还是一步登天的那种。
自从哈布斯堡王朝宣布放弃后,亲戚多的后遗症就暴露了,维也纳宫变得格外热闹,前来攀关系的人那是多不胜数。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俄国人想要支持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成为亚美尼亚国王。
沙皇政府已经开始游说亚美尼亚高层,他们开出了亚美尼亚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只要我们不反对,后面的选举结果就注定了。”
弗朗茨微微一笑道:“哦,俄国人舍得让出巴统地区了?”
(备注:巴统,今格鲁吉亚南部港口城市)
亚美尼亚王国作为俄奥之间的缓冲存在,疆域和原时空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国土就如同一根香蕉。
东接波斯,西连黑海。领土面积大约3万平方公里,首都还是埃里温。
如果是这样的话,亚美尼亚人应该算是赚大了。可惜俄国人拽着出海口不放手,新成立的亚美尼亚王国还是一个内陆国家。
高加索地区的小城巴统,就是距离亚美尼亚最近的出海口,也是亚美尼亚人最想要获得的地区。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没有,沙皇政府还舍不得放弃,不过亚历山大三世把巴统变成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的封地。
如果亚美尼亚人接受这个国王的化,他们进出口贸易将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反之就要……”
这是正常操作,这么好的筹码,俄国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
或许亚美尼亚人还可以从奥地利境内借道,可惜即便是去距离最近的霍帕港,也需要多走上百里。
在后世来看,这点儿距离个把小时的问题,自然是不算什么。可是这个年代,就意味着增加了两天的运输时间。
一次两次无所谓,次数多了这个损失就大得去了。从一开始,俄国人就把坑挖好了。
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弗朗茨无所谓的回答道:“既然俄国人准备这么充分,那就成全他们好了。”
亚美尼亚的价值并不高,不值得奥地利花费太多的精力。高加索地区的特殊地形先天上就已经决定——这里不可能是俄奥争锋的主战场。
拉拢亚美尼亚人不是不行,主要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还不如送给俄国人,引诱俄国人南下波斯。
费利克斯首相提醒道:“陛下,俄国人未必是真的要掌控亚美尼亚王国。
虽然我们已经确定了亚美尼亚王国的疆域,但是人口迁移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的金钱。
从搬迁安置到后续重建,没有上千万神盾,这个亚美尼亚王国根本就建立不起来。
尽管沙皇政府刚刚和我们达成了交易,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抵扣了债务,沙皇政府真正能拿到手的只有2000万神盾。
为了一个亚美尼亚王国,就丢出去一半的收益,恐怕俄国人还没这么大方。”
没有毛病,亚美尼亚王国目前只是理论上存在,临时政府都还在前往首都的路上,实质上这个国家还是啥也没有。
移民搬迁容易,安置难。就算是全部都去种地,第一年口粮、种子、基本工具,日常居住的房屋,这些总要有吧?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这么长时间没有收入,亚美尼亚人的家底早就在战争中消耗一空。
中后期亚美尼亚起义军能够支撑下来,靠的就是奥地利给他们空投物资,要不然他们早就凉凉了。
俄国人想要收这个小弟,就必须要出钱帮忙,让亚美尼亚王国建立起来。
很遗憾,不光是沙皇政府没钱,俄国的金融机构现在也没钱。
这涉及到了普俄战争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老牌金融机构站错了队被咔擦了,新生金融机构还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没有多余的资金从事国际贷款。
正所谓“拿人手软”,靠奥地利贷款过日子的沙皇政府,自己都要受维也纳政府影响,何况是小小的亚美尼亚呢?
一旦接受了奥地利的贷款,亚美尼亚王国就只能跟着维也纳政府混了,要不然分分钟金融崩溃。
弗朗茨摇了摇头:“这可说不准。亚美尼亚王国需要的资金,不是马上就要花出去。
俄国人完全可以分批投入,先给百八十万神盾应急,剩下的部分每个月支出三四十万神盾就行了。
经过这次债务减持过后,沙皇政府每月可以减少95万神盾的债务性支出,每月三四十万神盾挤挤也就出来了。
我们最好还是鼓动俄国人去干,实在是不行英法资本也可以引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要投资。”
不只是沙皇政府的钱袋子干瘪,就连维也纳政府的钱袋子现在也不富裕,弗朗茨是真心不想接这种收益不确定的贷款。
战争是吞金兽,为了这场战争奥地利政府陆陆续续支出了近2.6亿神盾的军费,这是还是建立在联合出兵的情况下。
要不然还要多几十万军队的军费,以及数万人的伤亡抚恤,没有4亿神盾是绝对不够用的。
为了全据奥斯曼帝国,维也纳政府也是付出代价的,移民安置费用,给盟友们的补偿,全部折算成现金的话那也快3亿神盾了。
这还不算完,真正花钱的是战后重建。
因为人口迁移的关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亚细亚半岛都是千里无人烟。
等奥地利的移民就位,那个时候早就草长莺飞,城市变废墟、道路变丛林、农田变……
按照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在未来十年之内,政府将投入12亿神盾重建小亚细亚半岛。
就算是平均下来,那也是每年1.2亿神盾。
短期内要花出去了这么多钱,维也纳政府的钱袋子自然干瘪了。
要不是奥地利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成长起来,拥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弗朗茨现在已经笑不出来了。
当然,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维也纳政府的财政仍然算是宽松的。
奥地利拥有足够的黄金产量,只要国内的经济体量不断壮大,就能够印钞票。
足够的黄金储备+庞大的经济体量,神盾已经是世界货币,维也纳政府每年的铸币税收益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么说吧,奥地利每年的铸币税收益,已经快要逼近俄国人的财政收入了。
单纯计算经济体量,俄罗斯帝国是奥地利本土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国政府能够调集的资金差距,已经是数以十倍计。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优势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全世界能够和奥地利拼财力的只有不列颠。
能够调集的钱多,不等于就能够随意挥霍了。本土面积狭小的英国人或许可以,但是奥地利不行。
要开发新获得的领土,势必要挤占大量的资金。仅仅政府投入的十亿神盾,就想要开发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就是在做梦。
政府投资只是一个引子,开发近东地区,更多的还是需要民间资本。
当然,第一步还是要移民。要不然铁路修完了,沿途人都没有,根本就不需要开通火车,那就尴尬了。
国内的资本都有地方去了,亚美尼亚这样的鸡肋,自然要丢出去了。
“是,陛下!”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四十章、近东开发1.0
毫无疑问,得到维也纳政府的支持后,亚美尼亚王位落到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头上。
消息传开后,欧洲的吃瓜群众们开启了日常模式,一个个专家学者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不待大家争议出结果来,英国政府就先急了。
看似不起眼的亚美尼亚王位之争,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却不能被忽视。
亚美尼亚地处俄奥波三国之间,看过普罗柯比的战史,就会发现拜占庭和波斯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反复争夺。
沙皇政府要掌握这里,肯定不会是为了针对奥地利,俄奥边界线那么长,易于进攻的地区很多,根本就不需要多此一举。
单纯的亚美尼亚王国没有任何价值,弹丸之地还不值得沙皇政府窥视,那么目标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
外交大臣乔治:“高加索地区太远了,我们的影响力深入不过去,无力干涉亚美尼亚王位之争。
俄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迅速达成协议,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除了奥地利威胁外,俄国人威胁也不能忽视。
未来,我们在中亚和波斯地区的压力都会大增,外交部建议适当的扶持一下法兰西和北德意志,从背后牵制俄奥两国。”
没有办法,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十几年前,英国人利用普俄战争的机会,支持几个小弟从俄国人手夺取了中亚地区。
毛熊是记仇的,无论亚历山大三世是不是和平主义者,只要他想要做一个民众眼中的“好沙皇”,下一个目标都是夺回中亚地区。
俄国人重回中亚,要是英俄矛盾还不爆发,奥地利外交部就可以解散了。
同时面对两个大国的威胁,要是没人分担压力,英国人肯定顶不住。
无论波斯,还是中亚,任何一个地区被突破,印度都会沦为战场。
俄奥不一定能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但是因为战争导致印度局势失控,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
万一俄奥抱着“我得不到,你也不要想好过”的心态,全力支持印度独立,那就完犊子了。
有美国独立的前车之鉴在,伦敦政府不得不提高警惕,以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发生。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大惊失色道:“你这是在玩火,一不小心就会失控的!”
支持法德看起来很不错,可以从背后牵制住俄奥两国,问题是法德肯联合才行。
种种迹象表明,法国人对中欧扩张还是念念不忘,北德意志恰好挡住了法国人前进的路。
最近这段时间可发生了不少事情,做空法郎、大倾销、支持革命党、法国退出自由贸易体系,这一系列的变故,让英法关系处于反法战争后的历史最冰点。
一点儿小挫折,没有磨灭法国人的傲气,反而刺激了法国民族主义的勃发。
要是中发生点儿变故,敌人在从中挑拨一下,可能不等他们发挥出作用,自己人就先打起来了。
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英国政府就真成笑话了。
外交大臣乔治冷静的分析道:“爵士,不要激动。法德矛盾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深,远远没到爆发的时候。
只要利益足够大,潜在的敌人也能够先做盟友。想要法德友好,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俄奥。
比如说:利用普俄仇恨,挑动北德反俄运动高涨;
或者是法奥两国在意大利地区爆发冲突、在地中海爆发冲突、在苏伊士运河上爆发冲突……
不一定要打起来,只要把矛盾暴露出来,让他们能够互相提防就够了。”
“对了,北欧联邦也可以利用。第二次普俄战争时期,沙皇政府拿出售芬兰做幌子,从北欧联邦获得贷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