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偏偏还不能违约,这次的债主不好惹,北欧联邦和奥地利一南一北,捆绑式收债容不得他们赖账。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三章、退群了
经济危机还在肆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不过航运业是一个例外。
受维也纳政府政策影响,欧洲从事远洋航运的公司业务量大增,出现了逆市繁荣。
先是东欧大移民政策,上百万东西普鲁士地区的民众远赴非洲大陆,现在又来一波跨国“移民安置”。
从事国际贸易的航运公司小日子都过得很滋润,连带着经济都有回暖的迹象。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象。经济危机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严重,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还在继续玩儿倾销。
凭借技术、原材料上的双重优势,英奥两国工业制品成本大都低于欧洲各国,这为倾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家都在赔钱了,人家还能够保本,游戏自然能够继续下去。为了拖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资本家们也是下了血本的。
受此影响,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关税保护制度的呼声,在欧洲世界也日益高涨。
巴黎,刚刚结束了一场大革命,血迹都还没有干,巴黎市民们又再次走上了游行示威:抗议英奥两国的商品倾销,要求政府保护市场。
听着外面“资本家们的呼声”,不对是民众们的呼声,临时行宫中的拿破仑四世只感觉压力山大。
经济大臣艾尔莎慎重其事的分析道:“国内的经济虽然有回暖迹象,但这个恢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大部分行业,在外来商品的冲击下,都是举步维艰。
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保护国内市场。
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国际上容易被孤立。我们需要多拉一些国家一起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大家共同分摊来自英奥两国的压力。
在英奥的大倾销政策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苦不堪言,各国都迫切需要改变局势。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法兰西有责任带领大家摆脱英奥两国的压迫,建立一个没有倾销的和谐商业体系。”
前面部分是经济大臣的专业,后面部分明显是抢台词了。一般来说,拉盟友那是外交部的业务范畴。
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眉头一皱:“阁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受英奥大倾销影响严重的主要是工业国家,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殖民帝国,自身工业化程度有限,受到的冲击非常有限。
说不定他们还在欢呼雀跃,为商品降价而兴奋。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他们是不会和我们站在一起的。
欧洲真正受到冲击的,除了我们,就只有比利时和北德意志,你确定我们要拉拢他们么?”
不是拉不拉的问题,关键是根本就拉不过来。
英奥两国的大倾销最多伤财,不可能持续下去,忍忍也就过去了,法国人可是想要把他们一口吞下。
巴黎政府再怎么掩饰,民间东进的声音,还是令比德两国胆战心惊。不抱住英奥两国的大腿,让人家怎么睡得着觉?
经济大臣艾尔莎毫不犹豫道:“当然!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失业人口都在增加,比德两国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能够摆脱危机,我想他们不会拒绝的。至于他们的担心,那就给他们一个保障好了。
我们可以和两国签订一份条约,保障他们的国防安全,让他们充当我们的原材料产地。”
听了经济大臣的解释,特伦斯·布尔金都有些哭笑不得,质问道:“阁下,你觉得比德两国统治者都是傻子么?
要知道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没有殖民地做支撑。
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后,他们的商品卖给谁?工业原材料从哪里来?
给我们做原材料产地,阁下你还真敢想!
保障他们的安全,拿什么去保障,凭什么让人家相信你?”
这年头失业率增加,还真不是什么大事。无论是各大殖民帝国,还是美洲各国都是欢迎欧洲移民的。
况且,比利时和北德意志都是奥地利移民重点区域,有殖民政府负责船票,失去了工作丧失了生计,大家还可以移民海外。
政府只要配合宣传一下,就可以把麻烦送走。没有失业潮带来的革命压力,大家自然要好好权衡利弊。
市场、工业原材料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跟英奥混大家一起炒高煤炭出口价格,赚取暴利不香么?
脑子进水了,才把送上门的利益拒之门外,跑去做法国人的原料产地。
安全保障更是笑话,要是一份条约就能起作用,那还要军队干什么?
法兰西的信誉,实际上也就比英俄好一丢丢,想要靠这玩意儿打天下,还需要巴黎政府好好努力。
这些问题,经济大臣不知道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又怎么可能是真的蠢货呢?
只是有时候难得糊涂,尤其是对政客来说,装糊涂更是一门必修课。
基本上所有的奇葩政策,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表面上看起来搞笑,背后往往还隐藏着看不见的利益链。
需要实施贸易保护的是国内的工商业资本家,想要发展经济就少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一来二去大家就变成了自己人。
资本家们需要赚钱,艾尔莎也需要政绩。推动贸易保护政策,他们都是受益者。
自知理由站不住脚,经济大臣艾尔莎还是硬着头皮辩解道:“不是还有美国人么?
美利坚合众国也快要完成工业化了,他们也英奥倾销下的受害者,迫切需要摆脱这道枷锁。”
提起这个坑货盟友,众人就来气。为了资助美国人独立,法兰西可是砸锅卖铁,反法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法兰西落井下石。
当然,拿破仑三世还是报复了回来,南北战争时期英法奥西四国一起拉偏架,成功的分裂了美利坚。
财政大臣罗伊·弗农附和道:“国内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连带着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我们的债务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或许大家没有注意,现在我们已经是全世界债务最高的政府,每个月的都要支付巨额的资金利息。
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变,说不准未来某一天,我们也会破产。”
没有进行大战的法兰西,政府债务居然超过了俄罗斯帝国,说出去都可能不信,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全世界最早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国家,大多数时间法兰西都在财政赤字,日积月累之下,积攒下来的赤字就变成了一笔天文数字。
短期内大家日子确实变好了,但这也透支了未来。
从拿破仑三世时代以改造巴黎为开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刺激经济,法国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本来这种模式还可以持续很多年,可惜前不久英奥两国攻击了法国金融,法郎币值一度下跌三分一。
紧接着又是经济危机、内战,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来,直接打坏了法国的金融体系,巴黎政府的融资能力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政府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拿破仑四世点了点头:“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国内经济情况好转,我们还可以重新回去。
外交部必须要尽可能的拉拢更多的盟友,和我们一起分担国际压力。
同时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的让大家理解我们所面临的难处,降低国际社会对我们敌意。”
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大不了得罪英奥两国,在外交上受一阵子孤立。
反正他们都习惯了,要孤立就孤立好了,又少不了一块肉。
要是继续坚持留在自由贸易体系内,那就要长期被人家剪羊毛了。
没准哪天,英奥两国觉得减羊毛回报率太低,直接开始吃羊肉了。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在利益的推动下,法兰西居然又要和自己看不顺眼的家伙站在一起了。
当然,和当年的“渎圣同盟”相比,这都是小儿科了。
美利坚合众国受排挤,那是联邦国公关做得好,并且安安心心的充当大家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列强们自然要欢迎这种能够带来利益,又态度端正的小弟了。
本质上大家还是文化圈子里面的,就算是看不顺眼也只是因为利益,深仇大恨还谈不上。
“是,陛下!”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郁闷的回答道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
1883年6月18日,迫于经济危机影响,美利坚合众国宣布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实施关税壁垒。
不等英奥两国反应过来采取行动,1883年6月20日,法国政府同样宣布退出自由贸易体系。
受此影响,英奥两国苦心经营的自由贸易体系,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法兰西和合众国是不一样的,后者的影响力有限,就算是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也影响不大,可是法兰西不同。
作为世界三大国之一,法国政府退圈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收到消息后,维也纳政府自然是大为震怒,才收割了不到一半,韭菜这么快就跑了,实在是……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哈尔德根:“受两国退出自由贸易体系的影响,维也纳股市大盘暴跌百分之五点四,伦敦股市暴跌百分之七点三。
从事进出口贸易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普遍下跌百分之十五以上,一夜之间奥地利股市蒸发3.1亿神盾,英国股市蒸发5.2亿神盾。
金融上的波动,势必会影响到实体产业。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国内企业没有做好准备。
很多和两国有贸易往来的企业,都准备裁员、削减产能,以应对冲击。
法兰西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国,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6458万神盾,受关税壁垒的影响,下半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减少五分之二。
美利坚合众国是我们的第七大贸易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总额是1076万神盾,下半年可能会降低三分之一。
两国退出自由贸易体系,给我们带来的实质上冲击不大,麻烦的是引起了市场恐慌。
如果后面还有别的国家跟进,恐慌情绪还会进一步放大,甚至有可能再一次诱发股灾。
经济部建议立即采取反制措施,震慑其他国家,避免自由贸易体系崩盘。”
随着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贸易保护是会传染的,当大家纷纷采取贸易壁垒后,英奥两个进出口大国,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反制是必须的,怎么反制却成了问题。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这是一个大麻烦,不过英国人应该比我们更急。
合众国和法兰西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他们的损失至少是我们的三倍。
除了针对两国提高关税外,外交部不建议采取过多的手段,最好是等伦敦政府采取行动后我们再跟进。”
怂么?
答案是否定的!
国际政治是最现实的,讲究收益和付出对等。总不能拿着吃白菜的钱,跑去操吃猪肉的心?
更关键的是除了针锋相对提高关税外,奥地利真的奈何不了他们。
揉了揉额头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先停止倾销战略,再这么下去就要犯众怒了。法国人要贸易保护,就随他们去吧!
国际竞争也是有利有弊,看似法国经济受到了冲击,但是最近几年时间里,法兰西的科技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持续下去,我们技术上的先手优势,很快就会被磨平。他们想要关起门来自己玩儿,那就成全他们好了。
外交部接下来的任务是在政治上孤立他们,让他们成为倍受欧洲各国警惕的另类。”
这既是自我安慰,也是事实。在国际竞争中,法国企业为了生存下去,被迫开启了技术革新,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是在贸易壁垒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中的利弊很难一概而论,不过法国人退圈了,对推动政治孤立却非常的有帮助。
国家和人差不多,当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而你独自游离在圈子之外,自然就会收到别人异样的目光。
要是有人再挑拨一下,那就要被孤立,甚至是敌视。
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说起来很轻松。真要是做了,你会慢慢发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
……
伦敦
作为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法国人退圈的最大受害者,英国政府自然不能无视这种事情发生。
经济大臣康奈尔·博彻斯阴沉着脸说道:“法国人和美国佬的行动,让我们刚刚复苏的经济又遭到了当头一棒。
最可怕的是他们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如果不想办法消除影响,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因为利益而退出。”
英国是最早开始玩自由贸易的国家,为了对外界以示诚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对外单方面实施自由贸易。
当然,那是建立在不列颠的强大工业体系下的。在法奥完成工业化之前,不列颠的工业总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就算是开放了贸易,大家也只能向他们出售粮食、工业原材料,至于工商业制品在这里根本就卖不动。
看似在公平竞争,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可以说在第二次革命前,英国工商业在全世界都没有够分量的对手。
外交大臣乔治提议道:“我们可以拉着奥地利一起对法美两国实施贸易制裁。
自由贸易体系崩溃,利益受损的不光是我们,还有奥地利,维也纳政府应该不会拒绝。”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摇了摇头:“除非皇家海军能够封锁法美两国的所有港口,不然我不认为贸易禁运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当然,我们可以阻隔他们的商品进入不列颠。可是换一个商品标签,真的没有技术难度,我们几乎没法识别。
我敢保证禁运的结果,除了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外,见不到任何效果。”
没办法,资本家们的节操经不起考验。没有办法从源头上监管,仅凭大家的自觉性,想想也会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维也纳政府是什么反应?”格莱斯顿首相问道
外交大臣乔治耸了耸肩:“他们的应对措施非常的消极,除了针锋相对的提高了对两国进口关税外,奥地利人就没动静了。
看样子维也纳政府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在灭亡奥斯曼帝国的伟业上,对合众国和法兰西退出自由贸易体系的事情,并不怎么感兴趣。”
“灭亡奥斯曼”这又是一个麻烦,没有了奥斯曼帝国这个缓冲后,接下来不列颠在波斯的压力将会大增。
听到这个坏消息,格莱斯顿的眉头皱的更紧了。看了看地图过后,无奈的说道:“重启英奥谈判,我们需要奥地利人对波斯的安全做出保证。
至于合众国和法兰西这两个不守规矩的家伙,先把这笔账记下来,后面有机会再慢慢和他们清算。
经济部可以制定出了禁运之外的反制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奥地利人合作。
外交部继续做好稳定其他国家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保证自由贸易体系的稳定。”
既然阻止不了奥斯曼帝国灭亡,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保障波斯地区的安全。
前不久英奥两国已经就这个问题谈过了,只不过因为利益上没有谈拢,问题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现在拖不下来了,等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再进行谈判对不列颠还会更加不利。
相比之下,还是小屁孩的合众国和野心勃勃的法兰西,都属于次要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五章、近东战争结束
1883年7月12日,俄军攻克奥斯曼首都安卡拉,活捉宰相米德哈特,奥斯曼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从维也纳到圣彼得堡,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各种庆祝活动不断上演。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不喜欢宴会的弗朗茨都亲自举办了庆功宴会,甚至一度想要来一次祭祖活动。
反正传统都是用来打破的,这年头教廷已经衰落了,没有能力指手画脚。
只是想想哈布斯堡家族的传统葬礼,弗朗茨就绝了祭祖的心。
哈布斯堡皇朝成员去世后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放在奥古斯丁教堂,内脏存放在史蒂芬大教堂,而尸体则安葬在卡普齐纳教堂地下的皇家墓**。
别的先不提,单单三座教堂选哪一个都是问题。要知道这三者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选任何一座教堂都会被外界从政治层面解读。
怕麻烦的弗朗茨,直接放弃了这一计划。
总体上来说,这次近东战争是顺利的。唯一遗憾的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不知所踪,让这场胜利看上去不是那么完美。
不过,这只是小问题。就算是逃过一劫,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无力回天,甚至他都不敢公开露面。
流亡不是每一个君主都能做的,奥斯曼皇帝不仅仅只是世俗皇帝,还是宗教领袖。
或许同为君主的弗朗茨不好斩尽杀绝,但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教会肯定不会放过刷存在感的机会。
受宗教信仰影响,就算是英国政府想搞事情,也不可能支持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复辟。
不对,应该是找不到地方复辟。一旦人口迁移完成,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就没有奥斯曼人,有奥斯曼人的地方又不是奥斯曼帝国。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向弗朗茨递上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沙皇政府关于战后胜利果实分配,提出来的要求。
大致上还是战前约定的地区,同时俄国人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只要我们肯进行现金补偿,他们可以放弃部分战利品。”
听到这个消息,弗朗茨第一反应就是听错了,沙皇政府居然放弃对土地的贪婪?
直到接过了文件后,翻看到类似条款后,他才接受了这一事实。
见过大风大浪的弗朗茨,自然不会被这个馅儿饼砸晕,冷静下来后问道:“知道原因么?”
财政大臣卡尔回答道:“陛下,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归结到财政上。
按照约定俄国人可以获得小半个小亚细亚半岛,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些地区已经变成了废墟。
短期内这些地区是看不到回报的,不仅需要驻扎军队维持地方稳定,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战后重建。
如果沙皇政府拿到这些地区,每年至少要增加一千五百万神盾的开销,十年之内都难以做到收支平衡。
以沙皇政府的财政情况,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担这笔开销,出售给我们也是迫不得已。
为了获得移民安置费,改善窘迫的财政,沙皇政府还大肆接收我们控制区内的奥斯曼人。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支付了俄国人2386万神盾的移民安置费,这些人都安置在目前的俄军控制区。
如果领土交易成功,我们势必要迁移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奥斯曼人。
俄国人不仅能够获得土地转让费,还可以获得大笔的移民安置费。甚至他们前面接收的移民,还可以再收一次安置费。
我非常怀疑,沙皇政府会提出附加条件,直接包揽移民安置工作。
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多少难度。西伯利亚、远东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安置移民,尽管条件恶劣了一点点,还是无伤大雅。”
听到这个解释,弗朗茨的都有些佩服沙皇政府的商业头脑了。按照前面的约定,俄国人已经完成一次移民安置。
虽然人还在小亚细亚半岛,可是维也纳政府只是规定把人送出奥地利的势力范围,当时没有领土交易这回事,俄国人已经履行了合同。
明知道吃了亏,维也纳政府也不能说什么。国际政治就如同赌博,上了牌桌就要有愿赌服输的气度。
弗朗茨微微一笑:“如果是因为财政的话,那就和俄国人谈价钱。
增强俄国人的实力,本来就在我们的计划范围内,现在只不过计划提前了一点儿。”
小亚细亚半岛对沙皇政府是一个负担,财政无力承担,对奥地利就不一样了。
虽然短期内无法获得任何经济收益,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战略上的意义非凡。
拿下了这里,不仅仅只是和中东地区练成一片,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只要从本土移民几百万过去,彻底掌控这片地区,弗朗茨就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封锁了。
“增强实力”和“增强国力”是两个概念,弗朗茨只是准备增强沙皇政府的实力,而不是增强俄罗斯帝国的国力。
所以这个帮助,就要考验技巧了。帮沙皇政府完成工业化,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要帮忙,那也是帮他们完成类似于后世墨西哥模式的工业化。
简单的来说,就是表面上风光,看起来完成了工业化,实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组装厂,核心配件全部进口。
俄国人也不傻,不让他们看起来强大,又如何让他们生出窥视次大陆的野心呢?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醒道:“陛下,我们和英国人的谈判也开启了。如果这个时候传出交易小亚细亚半岛的消息,恐怕又会引起一场风波。”
1...32432532632732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