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英国搅屎棍很讨厌,但这年头还真拿他们没办法。或许他们不能奈何奥地利,但恶心起人来,那绝对是强项。
别的不说,一旦让搅屎棍介入进来,这次领土交易就很难顺利进行。就算是达成了协议,维也纳政府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直接授权驻俄公使和沙皇政府谈判,速度要快,必须要抢在英国人反应过来前达成交易。
除了现金补偿外,我们还可以帮俄国人重建海军。
告诉俄国人,如果交易在一周内达成,我们额外赠送他们五艘战列舰。
并且,这些军舰可以不马上交付,他们在想要的时候通知我们就行了。”
弗朗茨没准备压价,从迁移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民众开始,沙皇政府就知道了维也纳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程度。
沙皇政府出售这些地区,本质上就是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弥补财政亏空,压价根本就不可能。
赠送五艘战列舰,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加价。故意设置一个时间限制,也是谈判策略。
不同之处在于,奥地利前无畏舰马上就要下水了,这些老式战列舰即将退役。
五艘落后于时代,即将被淘汰掉的战列舰,和八艘最先进的战列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趁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利用大家心里价位不一样,误导俄国人高估这些军舰的价值,以减少购地成本。
要知道奥地利海军现在拥有足足36战列舰,天知道上哪里找这么多接盘侠。
没有人接盘,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爆发后,这些军舰大都只能拆了卖废铁。
……
俄奥领土交易只是近东战争结束后的小插曲之一,更多的善后问题,都需要维也纳政府去解决。
国际上好办,奥斯曼足够招人恨,没有人替他们奔走呼喊,舆论压力基本上不存在。
欧洲民众都在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就算是有人不爽,那也只是一小撮。
麻烦的是战后重建,当地人迁走了,总得有人过去替补。没有足够的人口,战后重建就是一个笑话。
弗朗茨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计划书,什么移民搬迁计划、巴格达铁路计划、达达尼尔海峡大桥计划……
看着千头万绪的计划书,一时间弗朗茨脑袋都大了。每天都泡在文件之中,发际线又向后退了几分,再这么下去,他就要英年秃顶了。
没有办法,皇帝也不好当。不是弗朗茨贪念权势,只是有些问题他必须要亲自过问。
不同时代的人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看起来很美好的计划,在未来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比如说:达达尼尔大桥,如果按照铁道部的计划,这座大桥就只是替铁路服务的,只是增加了一条马车行道。
短期内是够用了,等汽车普及后,马上又要报废重来。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六章、寻找对手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俄奥两国在庆祝胜利,伦敦政府内部的气氛就显得格外诡异。
政客也不好当,即便是心情再怎么不好,格莱斯顿首相还是强忍着发出了贺电。
没办法,英国民众还看着呢?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是一回事,明面上屁股还是不能坐歪。
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矛盾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激烈,大家的节操也相应高了那么一丢丢。
真的只有一丢丢,也就面子上过得去,暗地里该捅刀子、不该捅刀子的,都在互相捅刀子。
唐宁街首相官邸中,外交大臣乔治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们刚刚和奥地利人达成的协议,对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我们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为条件,换取他们不在向波斯扩张。”
这份协议有意义么?
一纸合约真的能够约束奥地利么?
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出发了。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定局,这不是英国政府反对能够起作用的。
不过有英国人承认,可以让这次扩张变得更有法理性。从这方面来说,维也纳政府有妥协的动机。
反过来看,这都是建立在维也纳政府注意吃相的前提下。
如果维也纳政府突然某一天放下了节操,不在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些协议就是废纸。
格莱斯顿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几年安稳日子,奥地利人消化小亚细亚半岛需要时间,这份协议短期内是有效的。”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根据使馆搜集到的情报,俄奥两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肯定不只是战后分赃。
前不久维也纳政府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搞移民搬迁,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人被遣送离开,仍然没有停下来,大有搬空奥斯曼帝国的意图。
真实目的尚且不知,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奥斯曼人的生命安全,才进行搬迁的。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小亚细亚半岛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更没有什么黑死病。
花费了这么大代价迁移人口,奥地利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重视程度,已经超乎常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都结束了,沙皇政府没有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行政官员,甚至连建立行政机构的意思的都没有。
这非常的不正常,或许和沙皇政府的财政有关系,无力承担战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根据这些迹象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国人有可能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以换取奥地利人在资金上的补偿。”
不管之前的处置中,英国外交部显得多么被动,但是论外交专业水平来说,他们仍然处于这个时代的巅峰。
能够通过明面上的蛛丝马迹,将不相关的几件事情连在一起,分析出背后的目的,足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听了这个解释,格莱斯顿直接站立起来,走到背后的地图跟前,死死的盯着小亚细亚半岛。
半响过后,才无奈的说道:“我们未来的麻烦大了,一不留神奥地利就已经做大,无法限制了。
迁移奥斯曼人,恐怕维也纳政府是要把小亚细亚半岛纳入本土之中。到时候从维也纳到耶路撒冷,就连成一片了。
你们看地图,拿下奥斯曼帝国后,除了没有君士坦丁堡外,奥地利现在势力范围,和东罗马帝国有什么区别?”
区别么,肯定是有的。意大利鞋跟没了,保加利亚和克里木半岛也没了。
不过奥地利的版图深入到了中欧,又殖民了大半个非洲,控制的实力范围远超东罗马帝国。
综合来看就是更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前,大家的感触还不明显,现在随便一个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军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基脱口而出道:“他们这是想要重建罗马帝国!”
紧接着又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欧洲各国都不会答应的,这么干是自寻死路。”
外交大臣乔治冷漠的说道:“重建罗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已经丝毫不比罗马帝国逊色。
从中欧到中东地区,都是奥地利的领土,一旦消化了这些地区,奥地利的本土面积就增加了一倍。
如果加上阿拉伯半岛,和他们本土连成一片的土地就高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计算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现在的奥地利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王朝。
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内患非常小。维也纳政府坚定不移的人口迁移政策,让新扩张的领土不存在统治隐患。
这个帝国的稳定性,远超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指望他们内部崩溃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让奥地利人继续发展下去,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之前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别看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起码比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适合人类生存。
真要是让奥地利开发出来,别的不能保证,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养活两亿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再算上奥属非洲的话,这个人口承载力起码超过了五亿,发展潜力堪比整个欧洲大陆。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笑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一个国家可不是领土面积越大,实力就越强大,要不然世界第一强国就是俄国人了。
然而,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国人,综合实力也就欧洲第四,并没有和领土相匹配的实力。
这不仅仅只是沙皇政府腐朽,更多还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冰雪国度的恶劣环境制从先天上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奥地利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看似通过扩张得到了一大片领土,但这些土地大都是沙漠,根本就无法开发利用。
条件略好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因为战争的缘故沦为白地,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自己改善环境。要不然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在中东、阿拉伯半岛推行《土地休耕法》。
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任何成果传出来,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不,奥地利人还是有成果的。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确实增加了大片森林。
现在沙暴已经无法威胁耶路撒冷,伦敦的报纸还刊登过,被宗教界人事一直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
从实施土地休耕法到现在,奥地利的控制区至少增加了二三十万平方公里林地和草原。”
没啥好奇怪的,人都离开了,原来种田的地方现在草长莺飞,绿化率自然上去了。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没有了消耗水资源的农业,草木先天就有防风固沙、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水资源渐渐丰富又推动了绿洲面积的扩张,当地生态正在慢慢恢复。
当然,这种恢复主要是前期效果明显,从农田可以变成草地、林地自然很快,后面想要增加绿洲面积就不容易了。
靠大自然自己恢复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耶路撒冷只是一个例外,主要是政治、宗教利益驱动的。
日渐没落宗教需要神迹,巩固衰落的信仰;维也纳政府需要一座美丽耶路撒冷,彰显自己对基督世界的贡献,提高国际声誉,增加国民对政府的拥护,双方一拍即合在城外玩起了植树造林。
耶路撒冷距离死海24公里,距离地中海56公里,在迁移几十万人离开后,当地缺水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大笔资金投入后,效果自然杠杠的。如果这年头要评选环保大使的话,弗朗茨和利奥十三世都是头号选手。
见话题越扯越远,格莱斯顿打断道:“好了,两位。奥地利人有没有成果并不重要,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这不是人类现在能够完成的。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怎么限制奥地利的实力增长,或者是破坏可能存在的俄奥交易。
要知道吞并奥斯曼帝国后,从维也纳到奥属非洲中间就只有一个埃及阻隔了。
法国人现在只是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他们还没有从内乱中走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他们恐怕会落入下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奥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不断被拉开,没准他们在哪一天就妥协了。
那个恐怖的画面,我简直是不敢想象。”
无论什么年代,最不缺的都是嘴炮专家,沙漠变绿洲的课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还在角落里呐喊,没有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谈不上影响力。
包括维也纳政府的沙漠绿洲计划,也只是耶路撒冷地区有具体方案,别的地区就只有一部土地休耕法,等大自然慢慢恢复。
相比之下,还是法奥妥协的后果更严重。
要知道现在法奥两国还维系着表面上的盟友关系,只要双方的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开距离,一方自认为丧失了争霸的实力,妥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外交大臣乔治:“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奥地利拖入战争中,消耗他们的实力。
政治外交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强项,他们唯一的短板在军事上。
当然,这个短板也只是相对而言的,纵观全世界也只有法俄两国能够给他们做对手。”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七章、四国公约
君士坦丁堡,联军指挥部内此刻正在进行一场分赃会议。既然反土同盟有四个国家组成,分赃自然也要四家一起来了。
这方面维也纳政府是非常注意吃相的,不管怎么说希腊和黑山也是战胜国,战利品还是有他们一份的。
作为反土同盟实质上的盟主,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率先开口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赢得了这场近东战争。
现在战争结束了,也是时候分配战利品了。原则上我们按照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大小,分配战利品。
大家有什么特殊要求,可以先提出来,能够满足的我们都会优先考虑。”
“优先考虑”不是“优先满足”,这已经为分赃会议下定了基调。韦森贝格的意思非常明显,过分的要求就不用提了,不可能通过的。
俄君士坦丁堡总督弗托里亚克笑道:“黑海海峡是俄罗斯帝国的门户,我们希望能够获得马尔马拉海沿岸的奥斯曼领土。”
卖地归卖地,战利品还是要争夺的。只要圣彼得堡谈判一天没有落下帷幕,俄奥关于小亚细亚半岛的领土交易就做不了准。
只不过相比紧张的希腊、黑山代表来说,弗托里亚克就要轻松的多。
作为俄罗斯帝国高层,弗托里亚克可是知道沙皇政府想要丢掉这个包袱的决心有多大的。
谈判还在僵持,那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成交几乎是必然的,要不然谈判代表也不会是他这个总督了。
希腊外交大臣尼斯拉夫紧随其后道:“我们希望获得伊兹米尔地区,用来安置奥斯曼境内的希腊人。”
维也纳政府的移民计划也是看人下菜,有后台背景并不在第一批迁移名单,只有确定了后台放任不管后,才会打包送走。
希腊虽然弱了一点儿,那也是反土同盟成员之一,奥斯曼境内幸存下来的希腊人,暂时不在迁移范围内。
尽管尼斯拉夫已经尽量克制了,韦森贝格还是被希腊人的狮子大开口惊呆了。
伊兹米尔地区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在丢失君士坦丁堡后,这里就是奥斯曼帝国最繁华的港口,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位于奥斯曼西部海岸,可以说是小亚细亚半岛上最精华的地区,即便是首都安卡拉战前都没有这里繁华。
外交工作做得长了,韦森贝格也是见多识广,不爽的表情一闪而逝,依旧面带笑容,将目光投向了黑山代表。
黑山公国外交大臣尼古拉斯凯奇面无表情的说道:“我们对领土没有要求,只是希望获得经济上的补偿。”
真的没有领土要求么?
答案是:否定的!
问题是黑山实力太弱,根本就没有实力经营飞地。他们想要的是相邻的领土,问题是那些地区都是奥地利本土,谁敢提出来啊?
窥视列强的本土?这个玩笑可不能乱开,露出半点儿念想,都有可能引来灭国之祸。
韦森贝格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家的要求我都明白了,除了尼古拉斯凯奇男爵的要求可以明确答复外,其他的都需要进一步商议。
这次战争中,大家都缴获了不少财物,原则上都归各自所有。
既然黑山公国放弃了领土要求,那么就从奥地利军方的战利品中拿一部分补偿给贵国,另外再赠送贵国一艘现役一级战列舰。”
对这个结果,尼古拉斯凯奇已经满意了。这场战争的战略物资都是奥地利出的,黑山公国付出的代价只是两个营的伤亡,真正战死的也就百八十号人。
一级战列舰可不便宜,这玩意儿黑山公国没有,具体造价是多少尼古拉斯凯奇也不知道,不过奥地利外售报价可是高达115万神盾。
现在可是海洋时代,谁都有一个海军梦。为了出海口,黑山公国可是和奥斯曼帝国死磕了上百年。
遗憾的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能够投入给海军的经费有些,海军舰队就几艘风帆战舰撑门面。
能有这个收获,尼古拉斯凯奇就足以回国交差了。至于补偿的其它战利品,他已经不指望了。
能变现的早就被处理掉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那种不好出手的商品,根本就不值钱。
略加思索过后,尼古拉斯凯奇回答道:“没有问题,我们对这份儿补偿非常满意。”
唇枪舌战,那是不存在的。外交谈判有时候很麻烦,有时候也很简单。
需要一直讨价还价,那是建立在双方实力接近,具备讨价还价的能力,谈判条件又相差甚远的情况下。
现在奥地利开出的条件,已经超过了黑山公国的心里预期,自然不需要讨价还价。
正在谈判进入下一阶段的时候,门外卫兵的声音响起:“总督阁下,圣彼得堡急电。”
“拿进来!”弗托里亚克总督说道
收到电报后,弗托里亚克没有丝毫避讳,直接翻看了起来。
“诸位,我想这场谈判已经可以结束了。”
说完,弗托里亚克直接把电报递给了韦森贝格,上面的标题赫然是《俄奥两国关于对奥斯曼帝国领土处置协议书》。
俄奥两国都签订了条约,沙皇政府已经把战后的利益都卖掉了,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至于希腊人,自然被弗托里亚克无视了。
反正属于俄罗斯帝国的利益拿到了,希腊人想要从小亚细亚半岛上分一杯羹,那就去找奥地利人要吧,这已经不关他的事了。
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文件,韦森贝格缓缓的说道:“确实不需要谈了,既然条约已经签订,那我们就按条约上的内容履行好了。”
韦森贝格可不认为俄国人会玩儿什么假电报游戏,反正条约又不需要重新签订,欺骗他除了自找麻烦外,没有任何意义。
条约内容如下:
1、俄罗斯帝国放弃对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要求,并且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作为回报,维也纳政府需要补偿沙皇政府6800万神盾现金;
2、俄罗斯帝国承诺安置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民众,维也纳政府需要支付1.25亿神盾的安置费;(保证安置在距离奥地利一千公里之外的领土)
3、维也纳政府承诺奥地利海军不在黑海建立港口,排水量超过2000吨军舰进入黑海,必须先征求俄方同意;
4、俄奥两国将联手打击……
……
传阅条约内容后,尼斯拉夫就尴尬了。原本还想着等俄奥发生争议,需要希腊支持的时候,他好趁机渔翁得利。
现实告诉尼斯拉夫这完全是想多了,人家都关起门自己搞定了,根本就没有问他们的意思。
不算战争经费,光支付给俄国人资金,奥地利人就要掏出1.93亿神盾。如果加上战争开销,前前后后维也纳政府至少要掏出4亿神盾。
奥地利人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希腊凭什么从小亚细亚半岛上分一杯羹?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尼斯拉夫爵士,鉴于贵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我建议参考黑山标准给予贵国补偿。
至于伊兹米尔地区,为了避免未来爆发不必要的冲突,我觉得阁下还是放弃的好。”
听到这个“建议”,尼斯拉夫额头上直冒冷汗。哪里是在商议,分明就是在通知结果。
场面一下子尴尬了起来,尼斯拉夫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拒绝韦森贝格的“建议”?
想想也就好了,就算是把伊兹米尔送给希腊,现在尼斯拉夫也不敢收。要不然后面爆发了冲突,他就要为此负责。
可是答应下来,尼斯拉夫又不甘心,都没有争取一下,回去怎么交差呢?
见谈判要陷入僵局,作为东道主的弗托里亚克总督出来打圆场道:“两位伊兹米尔的问题,不妨先搁置一下。
奥斯曼帝国已经灭亡了,现在我们有必要向外界发一封公告,警告一下那些在背后捣乱的小人。”
在这个问题上,反土同盟四国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对背后搞小动作的英国人没有半分好感。
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附和道:“阁下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我们确实应该警告一下背后捣乱的小人,免得他们不知进退,继续干一些恶心人的烂事。”
两个老大都说行,尼斯拉夫和尼古拉斯凯奇自然不会有意见了。
隔空对英国人喊话威胁,想象都觉得刺激,这是欧洲各国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
要不是有反土同盟的大旗在,俄奥冲在在前面扛雷,这种露脸的事情,说什么他们也不敢参与。
很快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告就诞生了,俄奥黑希四国代表联合在后面署名,标题直接冠上《反土同盟四国公约》。
1、自即日起,邪恶的奥斯曼帝国就此灭亡;
2、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土同盟将继续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击奥斯曼帝国余孽;
3、任何窝藏、包庇奥斯曼余孽的行为,都将视为对反土同盟的挑战,一经发现反土同盟将采取非常手段进行打击,包括战争手段;
1...32532632732832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