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个世界上可不只有普俄两个国家,俄罗斯帝国的敌人很多,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赔上了全部身家,后面该怎么办?
……
外交大臣赫拉多·耶塞罗特:“陛下,今天上午奥地利驻圣彼得堡公使向我们发来外交照会,维也纳政府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调停这次战争。”
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终于还是来了。”
仿佛是松了一口气,又夹杂着几分不安。
停顿了片刻功夫后,亚历山大二世问道:“奥地利人给出了什么条件?”
外交大臣赫拉多·耶塞罗特摇了摇头:“只是一份普通的外交照会,奥地利人没有表明立场。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维也纳政府恐怕不会轻易表态。”
这是事实,维也纳政府现在真的很难抉择。一边是利益,一边是民意,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
既然无法选择,那就先不表明立场,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过后,再表明立场。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奥地利也不需要靠站队过日子,早一点、晚一点都少不了自家那一份收益。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决定:“给奥地利回话,我们同意接受调停。
外交部做好谈判准备,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将士们的血不能白流,绝对不能让战场上拿到东西,在谈判桌上给吐出去。”
外交上的博弈,虽然不见硝烟,激烈程度却丝毫不逊色于战场。
英法奥三国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后,欧陆战争的胜负,已经不仅仅是战场上能够决定的了。
军事上赢了,只是一个开始;最终的利益归属,还是要在谈判桌上确定。
当然俄罗斯也是一个大国,话语权还是有的,不会任人宰割。战场上获得了胜利,谈判桌上就占据了绝对上风,区别只在于收益大小。
……
沙皇政府同意了,柏林政府没有道理不同意。现在撑不住的是他们,即便是军队中的激进派也知道大势已去,再不谈判就没有本钱谈判了。
战争进行到现在,仅普鲁士王国战死的就不只四十万人,如果加上病死、重伤不治的,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增加二三十万。
光死掉的就有六七十万,伤残的自然也少不了,永久性减员过百万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对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普鲁士来说,已经家家戴孝、人人痛哭。除了个别中毒太深的,大部分人的梦都已经醒了。
幸好这年头人口结构年轻化,青壮比例较高,要是赶上老龄化社会,伤亡这么大早就崩溃了。
普军指挥部,谈判的消息传来,毛奇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这次战争对他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实力的差距,不是靠个人力量能够弥补的。一路打胜仗,最后却在胜利中以失败结束战争。
输掉了这场战争,毛奇的名将光环并没有跌落,反而越发的响亮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讽刺。
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毛奇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命令部队加强戒备,严防俄国人偷袭。”
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失败,这次战争的失败,国内对他这个总指挥官的指责声并不大。
或许是大家受打击过重,还没有缓过劲来。没有人嚷嚷着换将,也没有人对他喊打喊杀。
“是,元帅。”
“是,元帅。”
……
三三两两的回答声,让毛奇的脸色愈发难看:“都没有吃饭么,一个个有气无力的,你们自己看看自己,现在还像一个军人么?
不就是输掉了一次战争么,又不是没有输过,先辈们都能够挺过来,凭什么我们就做不到了!”
没有人接话,从表情上来看,大多数人都是一脸羞愧,只有极个别无动于衷。
哀莫大于心死。了解越多的人,对普鲁士越没有信心。
现在的欧洲格局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普鲁士想要翻盘实在是太难了,很多人都已经绝望。
见效果不佳,毛奇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几句话或许能够将一个迷糊的人骂醒,但是对本来就清醒的人,就没有那么大作用了。
“好了,我不管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只要穿上了这身军装,就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我不奢求你们能够骁勇善战,能够在战场上反败为胜。
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给敌人可趁之机,保住普鲁士最后的本钱,就是对生养你们的国家,最好的回报。”
……
伦敦,普俄接受奥地利调停的消息传来,英国政府就仿若陷入了黑云压城中。
本杰明首相:“奥地利人要召开维也纳和会,普俄都接受了邀请,不列颠的霸权正在受到挑衅,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
虽然是英法奥三国并立,但是大家默认的老大还是不列颠。这次维也纳和会,显然打破了这种惯例。
伦敦政府没有能够调停普俄战争,反而让奥地利人给办成了,这意味着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落后了。
如果是别的地区无所谓,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也没有能够深入每一个区域,丢掉一两个地方的区域霸权也无妨。
可是欧洲不行,这年头世界的中心就在欧洲。欧陆霸权和世界霸权之间,仅有一线之隔。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军事上来看,欧洲大陆都超过了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总和。拿到了欧陆霸权,世界霸权实际上也差不多定了。
英国政府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尽管奥地利召开维也纳和会不等于拿到欧陆霸权,但这还是打破了不列颠在欧洲大陆的隐性霸主地位。
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不列颠在欧洲的地位是通过上百年时间的努力才建立的,现在受到了冲击,想要恢复过来几乎是不可能了。
作为世界霸主,英国人拿走了太多的利益。眼馋他们利益的不只是奥地利,只不过震慑于英国人威名,大家都不敢动手。
奥地利开了头,伦敦政府如果不及时反应,打消其他国家的妄想,接下来他们就要陷入层出不穷的试探与挑衅中,真正的永无宁日。
外交大臣爱德华:“俄国人我们影响不到,柏林政府现在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让他们拒绝奥地利的提议根本就不可能。
直接从和会入手瓦解奥地利的计划已经不现实,只能从其它方面进行反击。
或许我们可以增加投入,尽快让北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断绝奥地利的中欧帝国梦,应该可以震慑欧洲各国了。”
在此之前,伦敦政府也在策划北德意志帝国,只不过因为忌惮奥地利的反应,一直都在幕后推手。现在撕破了脸皮,自然不用客气了。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反对道:“要建立北德意志帝国可不容易,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兴趣有限,再加上奥地利人可能会从中破坏,成功的几率太低。
直接站出来推动,要是成功了还好,如果计划失败,对我们的声望又是一种打击。
连续的失败会让我们的盟友动摇,眼下还是先保住普鲁士,再考虑怎么报复奥地利。”
不列颠报复奥地利的方法多么?
答案是:非常多。
要么影响力太小,无法达到目的;要么存在着后患,一个不好就会反噬自身。
比如说:在殖民地搞事情。
只是他们能够得手的都是穷乡僻壤,就算是成功了,造成的影响力也非常小,在欧洲世界根本就引不起动静。
海上拦截,阻碍航运也是一个办法。
遗憾的是不能明着来,皇家海军可以冒充海盗,奥地利海军同样可以学样,这玩意儿是两败俱伤。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欧洲大陆搞事情。这对伦敦政府非常有挑战性,自从英法关系遇冷后,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就受到了影响。
如果还有法国打手在,弗朗茨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外交大臣爱德华摇了摇头:“爵士,我们还有选择么?
不把奥地利按下去,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冒出来。到时候我们都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精力报复奥地利。
建立北德意志本来就是我们事先计划好的,随着普鲁士王国的惨败,成功的几率已经高了。”
普鲁士王国的惨败,欧洲各国对这个北德意志帝国的忌惮之心降到了最低,很多原本反对的国家还有可能转为支持。
这是利益决定的,柏林政府四处借债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现在债主们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要兼顾一下自己的钱袋子。
比如说:法兰西,虽然这次战争中借出去的不多,可是前面放出去的款子不少,普鲁士和波兰的都有。
波兰已经没有了,谁也没办法让俄国人吐出来。这些债务都落到了柏林政府头上,正常情况下柏林政府肯定是还不起的。
想要这些债务能够履行,还必须要帮普鲁士恢复经济,这又需要投入,法国人肯定不愿意继续掏钱。
这个时候北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中央政府肯定不能看着下面的邦国崩盘,就算不直接替普鲁士还债,他们也要出钱救助,帮普鲁士王国恢复经济。
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国联盟,根本威胁不到法兰西的利益,还能够阻碍奥地利统一中欧,巴黎政府支持的可能性非常大。
包括俄罗斯帝国也能够被收买,别看普俄两国打得血流成河,只要利益到位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元气大伤的普鲁士王国,战后已经丧失了威胁俄罗斯的实力,即便是和德国人联合组建了北德意志帝国也一样。
人口和领土面积,决定了这个新生国家的上限,再怎么样也赶不上之前的普波联邦。更不用说国内的众多邦国各自为政,无法将力量整合起来。
沙皇政府穷得叮当响,好不容易赢得了战争,肯定想要勒索一笔战争赔款。
让柏林政府签订赔款条约容易,可是想要普鲁士王国支付这笔赔款,问题就来了。
没有人给普鲁士续命,不要说支付战争赔款,光战后的抚恤金就能够压垮这个国家。
除此之外,这背后还涉及到了俄奥关系。要说沙皇政府一点儿也不忌惮奥地利,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因为离不开奥地利,双方才没有翻脸。战后俄罗斯对奥地利的需求会逐渐降低,双方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盟友到竞争对手只是时间问题。
在自己不出头的情况下,能够限制一下奥地利,沙皇政府没有拒绝的道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
不管英国人怎么想,维也纳和会还是如期举行。没有任何意外,英法奥三国都成为了调停国。
随着谈判代表团的抵达,维也纳变得越发热闹了。普俄两国代表就像是勤劳的小蜜蜂,在各国使馆飞来飞去,每天都有热门新闻产生,让吃瓜群众们津津乐道。
英国人是支持柏林政府的,法国人有些迟疑,勉强算是站在普波联邦一方,只不过支持力度有限。
作为东道主的奥地利一直没有表明立场,现在了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谁获得了维也纳政府的支持,谁就能够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放下了没有价值的谈判纪要,弗朗茨问道:“普俄两国各自的底线大致搞清楚了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在外交谈判中学会了狮子大开口,通常第一次提出的条件都是一个比一个过分,丝毫不考虑可行性。
就比如说现在:俄国人要求柏林政府割让东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波兹南地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并且还索要约合9.6亿神盾的战争赔款。
其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是归还丹麦人,尽管不知道俄国人是否和丹麦人有协议,弗朗茨都知道这是“钱”惹的祸。
战争结束了,并不等于沙皇政府的麻烦结束,恰恰相反他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往后的岁月里俄国人不得不开启漫长的还债生涯。
战争进行到现在,俄国人已经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光奥地利的债务,就高达6.7亿神盾。
现在俄国人每月要支付奥地利近400万神盾的本息和,需要连续支付数十年才能够还清全部债务,最后的的本息和会超过14亿神盾。
沙皇政府的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亿神盾上下,光奥地利的债务就拿走了近一半,这显然不是俄国财政能够承受的。
据弗朗茨所知,除了奥地利之外,沙皇政府在其他国家的外债总和也不低于2亿神盾,主要是北欧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
北欧联邦是用芬兰抵押来的贷款,合众国就是沙皇政府为数不多的外交成果了。
没有办法,人是怕孤独的,国家是人组成的,自然也继承了这一点。两个被世界孤立的国家,抱团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南北战争时期沙皇政府支持了北方政府,现在自然要收到回报了。不是说美国人多么讲义气,实在上合众国也是被逼的。
遭到了英法奥西四国的联合打压,欧洲各国都对他们敬而远之,除了同样不受欢迎的俄国人,他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伙伴了。
尽管分裂后的美国,没有原时空那么财大气粗,还是替俄国人销售了几千万战争债券。
这只是外债,除此之外沙皇政府还欠下了大量的内债,具体数字弗朗茨就没有办法知道了,反正是一个天文数字。
战后士兵的伤亡抚恤、官兵退役安置,受战争影响区域的经济重建,又是一笔巨额开销。
在这个问题上,沙皇政府比柏林政府好不了多少,都是分分钟破产的那种。
今时不同往日,这次的债务大部分都是拿领土抵押的,还不起钱就要割地,财政破产这一招不好用了。
别的地区先不提,芬兰地区万万不能舍弃,要不然圣彼得堡的战略安全,就成了问题。
从经济价值上来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可比冰天雪地的芬兰值钱,拿这两个公国抵债没准还可以再换点儿零花钱。
顺便增强一下丹麦人的实力,让北欧联邦的内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些,解除北边可能出现的威胁。
沙皇政府想要摆脱财政危机的心情,弗朗茨是理解的,不过他们提出来的条件不可取。
分不分裂德意志地区姑且不论,问题是柏林政府也是一个穷鬼,被他们这么宰割后,拿什么支付战争赔款?
如果说俄国人的条件可以,毕竟是战胜国,狮子大开口也不算啥,那么柏林政府提出来的条件,弗朗茨扫了一眼就懒得往下看了。
第一条就是则令俄军立即退出普波联邦的领土,后面已经不重要了,这一条就没得商量。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初步可以确定,俄国人的目标是割地和索要战争赔款。
除了收回原来的领土外,他们还想要吞下已经占领的东西普鲁士和波兹南地区,这方面问题不大。
关键是战争赔款,沙皇政府是真的没钱了,想要趁机捞一笔弥补财政亏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柏林政府把赔款给够,估计不割地俄国人也能够接受。
普鲁士的情况有些复杂,柏林政府既无力支付战争赔款,又想要保住东西普鲁士,只是割让波兹南地区。”
想了想后,弗朗茨笑道:“情况比我们预想中要好一些。看来缺钱的沙皇政府,才是最好的沙皇政府,要不然他们能够一口吞下普鲁士。
至于柏林政府的想法,这个时候并不重要。作为战败国,他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已经被俄国人吃下去的领土,再想让人家吐出来根本就不现实。
普俄两国的财政都不好,战争每持续一天,他们就要增加数十万神盾的军费开销,他们根本就拖不起。
我们暂时不要过多的介入,谈判才刚刚开始,估计普俄代表都没有进入状态,有必要先让他们冷静一下。
可以私下里约见一下普鲁士代表,建议他们用实物抵偿各国的债务,相信大家是不会拒绝的,”
“实物抵偿”这是最大的坑,普鲁士不盛产资源,拿“实物”抵债,也只有工商业制品能够拿的出手。
这玩意儿的危害有多大,弗朗茨是见识过的。原时空二战爆发时,德三帝国的工业居然超过英法的总和。
要知道一战前,德二帝国占全世界工业总量的14.8%,而大英帝国则占全世界工业总量的13.6%,两国非常的接近,英法加起来远超德二帝国。
二战时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前期德三帝国占全世界工业总量的13.2%,英国人则掉到了9%、法国人更是只有可怜兮兮的4.5%,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后,德三帝国就超越了英法的总和。
(数据仅供参考,不同的资料上给出的答案不一样)
单纯从工业数据上看,英法更像是战败国。德国的工业总量占比下降,那是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新独立的波兰。
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实物”抵偿。为了偿还战争赔款,德国每年都要拿大量的工商业制品折价抵债。
资本家们发现做二道贩子,居然比自己生产更赚钱。没得说,当然是利益为先了。
很快英法的本土、殖民地都充斥着德国制造,德军战场上没有拿到的市场,居然在战后赔款中拿到了。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扯淡。
扯淡归扯淡,弗朗茨可是非常期待这一幕发生的。
“是,陛下!”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
……
费利克斯首相:“英国人最近很是活跃,四处宣扬建立北德意志的好处,完全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尤其是汉诺威王国,很多报纸都在鼓吹北德意志主义。他们以宗教信仰借口,蛊惑人心,企图分裂帝国。
……”
该来的还是会来,建立北德意志帝国这么大的事情,不是高层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能够决定的。
如果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那么北德意志帝国和现在的“喜剧帝国”没有任何差别,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中央政府谁都管不了。
如果体制结构还是现在这么松散,与其叫帝国,不如说是一个邦国联盟更加贴切。
这不是英国人想要的,更不是乔治一世想要的。如果不能增加民众的向心力,这个帝国的价值就只有充当大国的缓冲区。
弗朗茨想了想说:“可以给他们制造一点儿小麻烦,不过要注意力度,不能吓着他们。
最好能够把所有人都引出来,正好筛选一下,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
英国人想要一个北德意志帝国,那就给他们一个北德意志帝国,不过必须要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北德意志帝国。
普鲁士王国是一颗好棋子,不管怎么被削弱,他们的实力也再汉诺威之上。
中央弱地方强,自古以来都是取祸之道。
只要度过了战后的衰落期,不甘寂寞的容克贵族又会鼓动柏林政府向汉诺威发起挑战,到时候就有热闹瞧了。
或许不用等到那个时候,眼下普鲁士王国急需要钱救命。我不信让他们掏钱的时候,这些人活跃分子还想要建立北德意志帝国。”
内心深处,弗朗茨已经做出了决定,让俄国人给普鲁士王国弄一个天价赔款出来。
普鲁士王国还不还得起并不重要,大不了分一百年还,实在是不行两百年也可以。
必须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柏林政府头上的债务,转嫁到北德意志中央政府的头上。
这是有先例的,普波联邦建立后,柏林政府想要普波彻底融合,直接统一了两边的军政,波兰政府身上的债务就落到了中央政府头上。
理论上来说,现在波兰王国沦陷了,柏林政府有机会拒绝履行之前波兰王国的债务,由占领波兰王国的俄国人承担。
只是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列强的意志就是国际法,债主们没有能力逼迫俄国人还钱,只能欺负势弱的柏林政府。
柏林政府没有底气拒绝,只能继续履行这些债务。类似的事情,同样可以在北德意志帝国身上复制。
不管英国人给了多少许诺,一个债务转嫁,支持他们的邦国都会选择跳槽。
能够釜底抽薪,何必要着急呢?利用这个机会,消耗一下约翰牛过剩的精力,免得他们暗地里搞阴谋才是王道。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忧心忡忡道:“陛下,局势未必会按我们的意志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战后普鲁士王国肯定会大幅度裁军。
受这次战争的影响,容克贵族的损失非常大,有上千名贵族军官到在了战场上,三百多个贵族家庭因为战争面临着绝嗣危机。
年轻一代的大量损失,等老一辈退去后,容克贵族将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对国家的掌控力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或许不需要等未来,这次战争就是机会。
战败总是需要有人承担责任的,如果威廉一时在战后宣布退位,这些身居高位的容克贵族也不得不跟着退下去。
时间太仓促,他们想要培养继承人都没有时间。他们留下的位置,将会由副手或者是下属补上去。
这一轮政治洗牌过后,容克贵族将丧失对政府的控制权。新的政府多半会采取行动,继续削弱容克贵族的实力。
比如说:以财政压力为借口,裁撤国内的大部分军队,摆脱军队拥有国家的畸形政治格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