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知道归知道,事情还是要做的。如果说奥地利属于潜在威胁,大法兰西帝国就是现实威胁。
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地中海就没有英国人的立足之地。未来不列颠往印度洋的海外贸易,还要受制于法国人。
本杰明首相冷笑着说道:“先让奥地利人得意几天,未来有他们哭得时候。不要管他们有什么算计,都按照原定计划,先打压法国人。
拆分了大法兰西后,我们在慢慢和他们算账。外交部利用反法为掩护和各国秘密接触,为建立反奥同盟做准备。”
反俄同盟、反法同盟、反奥同盟,这是英国人为俄法奥三个竞争对手精心准备的。
目前反俄同盟已经成功,并且在前不久的战争中,反俄同盟一举击败了俄国人,葬送了俄罗斯帝国的欧陆霸权。
反法同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拿破仑三世一改拿破仑时代举世皆敌的外交政策,选择和欧洲各国修好,才导致反法同盟迟迟无法建立。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大法兰西帝国建立,为反法同盟再次建立奠定了基础。
如果不是缺少了奥地利那关键的一环,估计这个时候反法同盟都公开竖旗了。面对这个联盟,拿破仑三世想不妥协都难。
一直潜水的反奥同盟,实际上英国人早早的就在准备了。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奥地利周边的波兰、普鲁士、瑞士都有反奥倾向。
如果局势发生了变化,让俄罗斯帝国站在奥地利的对立面,也不是没有可能;假如意大利独立成功的话,这个新生的国家,天然就是反奥阵营中一员。
可以说,维也纳政府只要一招不慎,就会踏入英国人布置的陷阱中,陷入孤立无援状态。





神圣罗马帝国 第四十八章、准备决战
这个年代约翰牛的影响力还是非同一般,虽然比不上历史同期,那也是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意大利革命党、法国革命党,只要是叫得出来名号的组织,都派出了代表前往伦敦。
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第一反应就是:英国人真有钱!
换了别的国家,不说这些革命组织给不给面子,单单要找到他们都不容易。
革命也是掉脑袋的,要是不小心谨慎,拿破仑三世早就干掉他们了。英国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把他们都找到,除非是双方一直保持着联系。
除了“钞能力”外,还有可以让这帮革命党人配合?意大利革命党也就罢了,英法可是世仇,法国革命党凭什么买英国人的账?
反正这笔钱,弗朗茨是给不起的。与其用来扶持这帮乌合之众,还不如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中,增加自身的实力。
真不是他歧视革命党人,这个年代法国革命党都是资产阶级的白手套,存在的价值就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的。
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都是权利斗争的失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奋斗。除了顶着革命党的旗号外,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意大利革命党相对而言要好一些,至少他们在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尽管内部组织混乱、鱼龙混杂,也称得上是革命党了。
既然是革命党,自然和弗朗茨这个皇帝玩儿不到一块儿。在国家利益面前,谈正义与否就是一个谬论。
资助革命党的神圣使命,就这么交给了英国人。原本美国人也有份的,为了推销共和制,他们也在努力撒钱。
不过南北战争结束后,经历了一场社会毒打,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邦联政府都安分了起来,不敢再向欧洲伸手。
少了一个金主资助,欧洲的革命声势比历史同期都下降了不少,社会治安明显超过了原时空。
意大利地区除外,不甘心受法国人统治的意大利民众还在奋起反抗。法国人忙着镇压叛乱,忽视了社会治安也可以理解。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英国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现在是时候替英国人卖命了。
或许他们也是自愿的,反正流血牺牲的不是自己,有英国人支持成功率还更大。万一取得了成功,他们就赚大了。
相比之下,欧洲各国的反应就要含蓄的多了。或许是法国人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作用,又或者是奥地利没有干预,让他们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总之,大家嘴上都在谴责法国人,口号喊的惊天动地。要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一个个都像变了人一样,东拉西扯理由一大堆,就是不出兵。
各国的选择,弗朗茨一点儿也感到不意外。法国人不是软柿子,拿破仑三世已经摆出了不惜一战的架势,各国政府都在权衡利弊,没有人想做出头鸟。
说白了,大家都想要做渔翁,不愿意损失自身的实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英国人这个反法老大都不带头上,怎么能指望小弟卖力呢?
现在的做法,只是让各国孤立了法兰西。要进攻法国老巢,破灭大法兰西帝国,还缺少一个主力。
从这方面来说,法国人选了一个好时机。普俄两国处于恢复期,奥地利又和巴黎政府有盟约,剩下的国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欧洲局势日渐趋于稳定,非洲大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为了支持南非战争,英国人已经三次增兵,截止到目前为止,开普敦殖民地的英军数量已经突破十八万。
当然去掉了炮灰部队后,这个数字直接锐减了一半,即便是如此依然很惊人。
近东战争过后,这是英国人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斗。奥地利一方的总兵力也相差无几,弗朗茨直接把这次战争当成了练兵场。
不对,应该是军官训练营。正规军无法出现在战场上,不然奥地利的中立地位不保。
士兵无法上阵,不等于军官无法上阵。脱下军装,以个人名义参加战争,那就和维也纳政府无关了。
包括自愿参加的贵族,实际上都是奥地利后备军官团中一员,德意志地区的规矩,战争时期贵族都是无条件入伍。
增加这些人的实战能力,同样也在增加奥地利的国防力量。英国人这种对手不好找,当然要充分利用了。
就地组建的土著炮灰部队,就是给军官们练手的。现在很多战斗都是总参谋部派出的军官团,指挥这些土著部队做战术实验。
虽然这些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由不同的军队去实施,最后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可是再怎么样,也比纸上谈兵强。如果指挥炮灰部队,都能够打赢,那岂不是更加证明大家的指挥能力?
现实非常打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测试,都是以失败告终。很多时候都是炮灰部队战败,然后菲克尼子爵指挥着“布尔共和军”善后。
战争到了现在,布尔共和军和奥地利部队的战斗力也差不多,本来就是一个体系训练出来,包括兵源、军官都是出自德意志地区。
这支部队,现在大约有三万八千余人,然后加上十几万炮灰部队,就和英国人打得旗鼓相当,足以证明他们的战斗力。
当然,这也和英国军队鱼龙混杂有关系,很多来自殖民地的白人部队,实际上也是混日子的。
原时空布尔人的兵力更少,英国人以十倍的兵力发起进攻,双方都打了两三年。如果不是断绝了物资供应,布尔人后继无力,没准战争还会继续下去。
这次南非战争情况就截然不同,英国人想要封锁是不可能的,随便伦敦政府再怎么擅长舞袖,奥属非洲殖民政府也不可能断了自己人的给养。
战争开销大,没有关系弗朗茨这个皇帝都不怕,前线的军官们还怕啥。很多人看来这是英奥两国博弈,关系到了奥地利在非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到了1870年末,这次南非战争的伤亡已经无法完全统计,甚至连自身的伤亡人数,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在南非战场上,弗朗茨是最大限度的放权。所有军官都可以征招炮灰部队,土著部队的损失,一直都只统计一个大概数字。
反正损失一万,还可以补充两万,布尔共和国内部征招不够,就让后方殖民政府派人过来。
英国人一边已经出现炮灰部队不足的窘迫,大量的青壮被送上了战场,不知道有多少部落会因此而灭亡。
圣诞节已经不远了,这个时候“布尔共和国军队”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英属南非殖民地腹地,距离开普敦只有两百多公里。
菲克尼子爵不打算继续拖下去了,大家还想要打完战争过圣诞节。拖的时间太长,英国人的援兵又要来了,到时候战争就不好打了。
从内陆地区进攻,后勤永远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不是南非的几条河流,这场战争早就收场了。
指着墙上的手绘军事地图菲克尼子爵说道:“诸位,这是英国人的兵力部署图,随着战线的向前推移,英国人抵抗越发强烈。
如果不能在年内结束战争,拖到了明年开春,那么英国人的第四批援兵就会抵达,到时候我们想要夺取开普敦就难了。
留给我们的作战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不能够速战速决,恐怕很难赶在两国谈判前占领整个南非。”
没办法,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想要结束就需要一方服软认输。英国人可不是铁头哥,打不过就认怂,约翰牛从来没有怕过谁。
局部战争而已,维也纳政府拿下南非的立场有多坚定,那也说不上来,包括弗朗茨这个皇帝也只是准备先拿下金矿区。
最终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多少土地,大家不是那么关心。主要是只有夺取了开普敦,全据南非才能够军功最大化。
不要看战争打了大半年时间,大家都是战功赫赫,实际上的战果却非常有限。
抛开歼灭的炮灰部队不提,英军的兵力损失绝对不超过一万。双方每一次交战,都只是击败没有能够全歼,战果自然就上不去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英军总指挥官德尔福总督是一个老狐狸,每次都是让白人士兵先走,用炮灰部队殿后。
扔一万不够,就扔两万,反正炮灰部队不值钱。这些都是隐患,万一流窜到后方居民聚集地,造成的损失就大了,菲克尼子爵不得不派人清理。
上万头猪要抓起来都需要时间,何况是人呢?等解决了这些虾兵,英国人主力又构建了一道防线。
歼灭不了英军主力,这场战争自然不会短时间内结束。
一名中年参谋皱着眉头说道:“这恐怕有点儿困难,要攻占开普敦,我们手中的兵力还是不足,这些土著军队根本就指望不上。
到了开普敦港口,英国人还有海军火力支援,我们手中缺乏重炮,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城市,战争一旦拖了下去,局势又会发生变化。
英国人最近的援兵,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从埃塞俄比亚过来,本土的援军也只需要一个月时间。”
这是现实问题,奥地利不缺兵,可是能够投入到南非战场的兵力却非常有限。
一方面是后勤缘故,正规军不同于土著炮灰,只要给一口吃的,装备大刀长矛也可以上战场。
吃饭的问题好解决,南非也是物产丰富,布尔共和国可以提供一部分,后方供应一部分,还可以去抢一部分。
必要的时候,只需要保障正规军后勤供应,把炮灰部队放出去就食于敌,也不是不可以。
武器弹药就必须要后方提供了,这条补给线就非常漫长。一部分走刚果地区,另一部分则是经过埃及走尼罗河送过来。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毕竟是顶着布尔人的头衔打的。小小的布尔共和国,能够拿出三万八千的兵力,已经很逆天了,要是搞个十万八万根本就说不过去。
虽然列强都不要脸,可是维也纳政府的脸皮,还没有这么厚。真要是惹毛了英国人,大家都不好受。
现在双方还在游戏规则范围内博弈,战场上吃了败仗,那只能证明英军战斗力不行。自己无能还要挑起战争,那就不要怪别人报复回来。
菲克尼子爵利诱道:“不好打,还是要打下去。想必大家都希望看到,战后总结上写的是歼灭十万英军,夺取英属南非。
而不是写着粉碎英国人图谋布尔共和国的阴谋,歼灭敌军一万,逼迫英国人认输!
打赢了这最关键的一次决战,大家想要加官进爵都不是问题。要是现在收手的话,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捞到一个嘉奖令。”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四十九章、友谊见证
小弟们有拼搏精神,弗朗茨是乐见其成的。成败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值得鼓励、发扬光大。
奥地利现在也是家大业大,容错率大大增加。南非战争的成败与否,无关国家大局。
当然,还是成功了更好,可以一举粉碎英国人的野心。免得黄金开采之后,英国人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再爆发一次战争。
这年头的殖民者在利益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力,只有经历过失败后,才知道天高地厚。
财政大臣卡尔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报表,愁眉苦脸的说道:“陛下,这是南非战争最近两个月的军费开销,共计是1248.6万神盾。”
战争是吞金兽,这句话一点儿也没有错。仅仅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要消耗六百多万神盾,要是全面战争那还得了。
节省军费那是不可能的,劳师远征武器弹药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光运输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现在的军费开销,已经算是低的了。至少炮灰部队不需要弗朗茨发薪水,也不需要支付抚恤金,要不然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数倍。
不过再怎么省,这些人还是要穿衣吃饭,淘汰掉老掉牙火枪、大刀长矛,同样也是有成本的。
弗朗茨看了看报表,十几万炮灰部队开销大约占据了全部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三,剩下的都是那几万“布尔共和国”军队的开销。
尽管是保家卫国,军饷还是不能少的。包括自带干粮过来的贵族私军,都有一份儿军饷。抚恤金同样也是按照奥地利正规军标准,一视同仁的进行发放。
这方面弗朗茨没有节省,他亲自否决了政府的省钱计划。理论上不给钱,同样也能够征招贵族作战,只需要战后瓜分战利品就行了,自古以来欧洲大陆就是这么玩儿的。
不过弗朗茨清楚,时代不一样了。偶尔征招一次封地贵族作战还行,多来几次过后,估计皇帝就叫不到人了。
忠心也是经不起消磨的,人心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赢得了战争,有足够的战利品瓜分,那么还好说。
要是战争亏了本,战利品不足以弥补大家的损失,那么怨声载道是少不了的。吃了一次亏,下一次人家就阳奉阴违了。
南非战争自然不存在战利品不足的问题,金矿拿出来一分啥都有了。不过这么一来,就没政府什么事了。
贵族出钱出力打下来的,政府凭什么来插手?至少在殖民法规定的免税期内,维也纳政府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好处。
换位思考,在不知道地下埋藏着大量黄金的情况下,也没有几家贵族敢投入这么大。
每个月六百多万神盾的开销,就算是神罗帝国最后顶尖的贵族,也冒不起这个风险。
万一钱花光了,战争还没有结束,那就只能自己哭鼻子了。这种反面教材欧洲大陆出现过很多,很多贵族领主和别人发生战争,刚打到一半就没钱了。
哈布斯堡王朝祖上就有过,那都是皇帝了,还被债主逼得不敢回家。当然,主要还是太要面子了,真要是赖账不还,几个商人还能够做什么不成?
欧洲反犹运动,有一半都是这么来的。贵族们还不起钱,又不想背上赖账的坏名声,干脆就反犹好了,直接咔擦掉债主一了百了。
现在政府兜底就不一样了,大家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不用担心因为意外赔得底朝天。
这些年在非洲大陆成功的贵族不少,失败的贵族却更多。不懂得控制风险贪功冒进的,现在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任何一个殖民帝国都是茫茫白骨堆砌而成的,后世殖民帝国崩溃,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人愿意继续为殖民地流血了。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官僚集团和资本家们瓜分了近乎全部的利益,剩下的人连汤都没得喝,谁还愿意继续卖命?
纵观各大殖民帝国,在创业初期就很少有人说殖民地亏损,反倒是经营了几十年、或者是上百年后,等帝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才频繁出现亏损。
是创造的财富少了么?还是统治成本真的暴涨,到了收不抵支的地步?
显然,经营了数十年的殖民地,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很少增加,钱都进入了私人腰包里。
反倒是各项支出在不断增加中。已经没落的葡萄牙人就是一个例子,据弗朗茨所知,葡萄牙人的殖民体系已经不能给政府带来财富了。
不光是葡萄牙,各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中,只不过大部分殖民地的税收还是能够承担这笔开销。
官僚集团的日渐腐朽,利益集团的贪婪,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就连本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更何况是殖民地呢?
现在兴起的自由贸易主义,已经开始抨击殖民体系,认为这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不能说是先见之明,这部分人主要是没有在殖民体系中直接获利,就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趾高气扬的抨击。
在弗朗茨看来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明明在享受着殖民体系带来的红利,却偏偏不承认,还认为维护殖民统治成本高。
殊不知工业革命是要吃人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不是对外就是对内。
19世纪不存在所谓的自由贸易,英国人也只是喊喊口号,想要各国向他们开放市场。
当然在保持竞争优势的时候,他们不介意也向各国开放市场。一旦这种优势消失了,那就翻脸不认人了。
要不然原时空,德国人何必要挑战旧世界呢?还不是缺乏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被资本推着开动了战车。
等到英法自由贸易主义者如愿以偿,摆脱腐朽的殖民体系后,迎来的也不是新生,反而是迅速没落了下去。
本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发展先天上受到了限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玩儿去工业化饮鸩止渴。
这些问题,暂时还不算麻烦。在殖民体系进入大亏损时代前,这种呼声都成不了气候。
自由贸易喊得再响亮,也要让大家配合才行。现在都在玩儿贸易保护,你一家跑去玩儿自由贸易,还怕死得不够快么?
弗朗茨淡定的说道:“不用担心,南非的地质条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
当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可期的。
综合评估下来,南非地区应该是非洲大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土地。现在的投入,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收回来。”
黄金的问题弗朗茨没有提,在尘埃落定前,最好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反正把英国人赶出非洲大陆,也是奥地利的国策之一。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陛下,不管发展潜力怎么样,那都是未来的问题,我们不缺一块发展潜力无限的土地。
实际上这种大部分资源都齐备的土地,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未来还有可能尾大不掉。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现在法国人已经稳住了意大利局势,我们替他们分担压力的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和英国人继续耗下去。”
这个说法没有错,资源太丰富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什么资源都有了,对帝国的依赖度就降低了。
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来碎片化南非势在必行。要尽快实施行省制度管理,代替现在的南非总督府,免得未来当地出现地域抱团。
“战争不用我们操心了,前线的官兵还想尽快结束战争过圣诞节,左右也就一个月时间,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增加压力。
外交部找个机会提醒一下法国人,我们可是完成了约定,这次可是替他们拖住了一半的英国陆军。”
这个说法没有毛病,从数量上来看,英国人在南非地区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陆军总人数的一半。
做好事也是需要留名的,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付出的越多,收获也就要越大,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时代。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何况还是盟友呢?这种事情,还是放在明处比较好。
即便是国家之间只言利益,在谈法奥友好的时候,这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现在看起来作用不大,没准未来就需要了。拿出去忽悠中二少年,这已经足够了。在法兰西培养亲奥派的时候,就需要这种宣传材料。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章、工业学费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
前世地理课上的这段话,弗朗茨还记得清清楚楚,总结起来就是欧洲缺矿。
一方面是开发的时间太早,到了21世纪很多资源都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则是矿产储量真的不多。
除了俄罗斯是唯一的例外,欧洲各国都是贫矿国,或者说是矿产资源分布单一。典型的比如说:德国,除了煤、铁矿外,几乎什么都缺。
就这还令很多国家羡慕,工业时代最基本的两项要素具备了,隔壁的法国人还缺煤呢?
1...196197198199200...515
猜你喜欢